地理階梯分界線
㈠ 地理:中國階梯是怎樣劃分的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第一級階梯:我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級階梯:在青藏高原邊緣以東和以北,是一糸列寬廣的高原和巨大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第三級階梯:在我國東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區,大部分地區海拔在500米以下。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海洋延伸,形成了近海的大陸架。
㈡ 我國地理三級台階的分界線
我國三大階梯指的是我國的地勢...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級階梯.
第一級階梯:我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
第二級階梯:在青藏高原邊緣的以東和以北,是一系列寬廣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
第三級階梯:在我國東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區,大部分地區海拔在500米以下。
分界線是:
第一、二級階梯的分界:西起昆侖山山脈,經祁連山山脈向東南到橫斷山脈東緣。
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鋒山。
㈢ 中國地理中,第一、第二、第三階梯的分界線是什麼
1、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界線:西起昆侖山脈,經祁連山脈向專東南到橫斷山脈東屬緣。
2、第二級階梯和第三級階梯的界線:由東北向西南依次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我國西部海拔高,東部海拔低,如圖突出反映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我國陸地地勢可劃分為三級階梯。階梯狀分布的特點,使我國大多數河流流向為自西向東。
(3)地理階梯分界線擴展閱讀
三大階梯簡介:
1、第一階梯
青藏高原,位於昆侖山、祁連山之南、橫斷山脈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2、第二階梯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盆地有:准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平均海拔2000-3000米。
3、第三階梯
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
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陸架(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
㈣ 中國地理第二和第三階梯分界線是什麼
我國地勢特徵及地形分布: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第一和第二階梯分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第二和第三階梯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一階梯上的地形: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第二階梯上的地形: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第三階梯上的地形: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遼東丘陵、東南丘陵、山東丘陵。
㈤ 中國地理分界線
大興安嶺: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通過的地方
②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分界線
③內流區與外流區的分界線
④牧區與農耕區通過的地方的界線
⑤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界線
⑥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的界線通過的地方
⑦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通過的地方。
㈥ 中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地勢階梯分界線
中國重要地理分界線中國人口密度大致以黑龍江的黑河——雲南騰沖一線為界線。
中國的一、二級階梯界線是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脈的東端;二、三級階梯界線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該線西北為非季風區,東南為季風區。中國內流區與外流區的界線北段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的東端為界,南段大致與2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秦嶺——淮河一線是一條綜合地理界線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包括南北方分界線,800mm等降水量,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界限,旱作水田分界線,亞熱帶與暖溫帶分界線,1月平均氣溫0°C等溫線等。400mm等降水量線還為半濕潤半乾旱、農耕畜牧、暖溫帶中溫帶、森林草原、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分界線。中文名中國重要地理分界線數量八大條常用四大主要地理區域界線 所屬學科地理學我國地理界限自然區界線(1)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線即從大興安嶺向西南,經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的南麓。(2)東部季風區與青藏高寒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3)西北乾旱半乾旱區與青藏高寒區的界線: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氣候界線(1)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與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線大約重合)該線西北為非季風區,東南為季風區。(2)降水量和干濕區的界線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半濕潤區與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從大興安嶺向西南,經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的南坡。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的界線(200毫米等降水量線):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3)熱量界線1月0℃等溫線(亞熱帶與暖溫帶界線):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秦嶺—淮河一線。暖溫帶與中溫帶的界線:鴨綠江口——長城(山西境內稍偏南)——祁連山——天山一線。(4)我國太陽年輻射總量豐富、貧乏界線從大興安嶺向西南,經北京西側、蘭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線西北,太陽能資源豐富.此線東南貧人口密度界線大致以黑龍江省的黑河——雲南省的騰沖一線。該線東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地勢階梯一、二級階梯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二、三級階梯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四大海域的界線渤海與黃海的界線:遼東半島老鐵山角——山東半島蓬萊角;黃海與東海的界線:長江口北岸啟東角——濟州島西南角;東海與南海的界線:廣東南澳島——台灣島南端鵝鑾鼻。水文界線(1)內流區與外流區的界線:北段: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的東端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線。(2)長江與黃河水系的界線:巴顏喀拉山、秦嶺。(3)長江與珠江水系的界線:南嶺。(4)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綜合地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它是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最冷月均溫0°C等溫線的地方、大於等於10°C積溫4500°C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地方、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河流有無結冰期的分界線、溫帶落葉闊葉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鈣質土與酸性土壤如紅壤的分界線、小麥與水稻的分界線、農業旱地與水田的分界線、農作物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或三熟的分界線、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地形較完整(平原、高原為主)與地形較破碎(盆地、低山丘陵為主)的分界線、河流汛期長短、河流多少等的分界線。自然地區界線(1)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的界線:日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C積溫3200°C等值線。(2)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北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的界線:日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積溫4500°C等值線。即秦嶺——淮河一線。(3)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與華南熱帶濕潤地區的界線:日平均氣溫大於等於10℃積溫7500℃等值線。
㈦ 中國地理劃分的三個階梯的依據是什麼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抄,大致呈三級階梯。第一級階梯:我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級階梯:在青藏高原邊緣以東和以北,是一糸列寬廣的高原和巨大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第三級階梯:在我國東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區,大部分地區海拔在500米以下。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海洋延伸,形成了近海的大陸架。
海拔和自然環境是主要依據。
㈧ 中國地勢三大階梯的分界線是什麼
第一級階梯主要是青藏高原(及內部的柴達木盆地)。與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是昆侖山脈——祁連山——橫斷山脈。
第二級階梯主要包括塔里木、准格爾、四川盆地,及內蒙古、黃土、雲貴高原。與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級階梯主要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東南丘陵。
㈨ 地理 第一二三階梯 怎麼分的
是以地勢劃分的。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第一級以高原為主,第二級以高原、盆地為主,第三級以平原、丘陵為主。
第一、二階梯分界線: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橫斷山
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