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北大荒的歷史

北大荒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4 07:01:46

❶ 關於北大荒的歷史

1.使荒田變沃野,昔日的荒野成為人口密集區.商品糧食基地,每年生產糧食1500萬噸以版上,解決上百權萬人生存和就業問題2.黑土層剝蝕,水土流失,泥沙淤積,水旱風沙災害多,氣候異常,動物減少.3.停業開荒,退耕還林,恢復植被。使水土流失災害減少,改善環境,促進糧食生產發展,是糧食產量 品質大大提高,野生動物品種增加4.人類過度開發,破壞自然環境,使文明衰落。因此:1.保護,熱愛大自然2.珍惜自然資源,合理開發利用3.維護生態平衡,珍惜善待生命4.節制人們自身發展,需求滿足。不損害環境作為發展代價.

❷ 北大荒成為北大倉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部,有一片被山嶺環繞的我國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東北平原又大體上可分為三部分:位於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之間的一塊,主要是由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沖積形成的,所以稱為三江平原;南部的一塊主要是由遼河沖積而成的,稱為遼河平原;中間的一塊,是東北平原的核心部分,主要是由松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的,稱為松嫩平原。東北平原的北部開發比較晚,特別是松嫩平原的北部和整個三江平原,直到解放前還是一片長滿野草的大荒原,這就是歷史上被人們稱為「北大荒」的地方。

「北大荒」的土地十分肥沃,遼闊的原野上到處都是「一腳踩得出油」的黑土,有機質十分豐富,被譽為「土中之王」。為什麼這里能有這么肥沃的土壤呢?原來,這里的夏季溫暖,降水豐沛;冬季長而且寒冷,蒸發量小,所以空氣濕度較大。土壤中的水分比較充足,這就使草類生長得十分茂盛。大量的草本植物為土壤提供了豐富的有機質。冬季里土地封凍,土壤中的有機質慢慢腐爛分解,形成大量的腐殖質。日積月累,豐富的腐殖質就把厚達一米的土層染成黑油油的顏色,形成了肥沃的黑土。但是,三江平原地勢低平,大部分在海拔50米以下,排水不暢,加上氣溫低,水分蒸發緩慢,地下又有不透水的黏上層,不利於地表水下滲,所以形成了大面積的沼澤地。在黑暗的舊社會,「北大荒」的肥田沃土得不到開發和利用,大片的沼澤地更是一片荒涼。「北大荒,北大荒,又是兔子又是狠,光長野草不打糧。」這是解放前「北大常的真實寫照。

新中國建立後,國家對「北大荒」進行了有組織的開發。從1958年起,北大荒進入了大規模開發時期。數萬名解放軍復員官兵、知識青年和革命幹部,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懷著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豪情壯志來到「北大荒」。他們爬冰卧雪,排干沼澤,開墾荒原,建立了許多國營農場和軍墾農場,為國家生產了大批的糧食,把過去人跡罕至的「北大荒」,建設成為美麗富饒的「北大倉」,譜寫出「北大荒」開發史上燦爛輝煌的一頁。

如今,這里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墾區還生產人參、鹿茸、貂皮等。另外,這里還有繼續開發的潛力。軍墾戰士和當地人民,決心在向現代化進軍的新長征中,進一步開發「北大荒」,把「北大荒」真正建成祖國現代化的農牧業基地。到那時,「北大荒」將更加美麗可愛。

❸ 求詳細解答:歷史上「北大荒」曾是

1.A
2.D

❹ 【急求】北大荒的故事

撫今憶昔,壯懷激烈。在北大荒60年的風雨歷程中,無論是戰爭的硝煙,荒原的風雨,災害的遭遇,內亂的沖擊,都難以撼倒共產黨人的光榮旗幟,都無法扼殺北大荒人的崇高精神,作為一個北大荒的後代,我感到由衷的驕傲、自豪和光榮。

每當唱起《北大荒人的歌》,我彷彿看到在共和國風雲激盪的歲月里,寬厚的北大荒,容納了一大批特殊的墾荒者——「右派」分子。當他們在精神上遭遇難以忍受的無情打擊,生活環境發生大起大落時,北大荒向他們張開了溫暖的懷抱。

丁玲是中國文壇上的巨星,20年代即以《莎菲女士的日記》等作品名噪一時。在那動盪的年代,她被錯定為右派反黨集團的主要成員,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本來她可以留在北京,但她卻以錚錚鐵骨、濃濃深情,毅然走進北大荒的暴風雪中。在北大荒重現自己的光輝和人生價值。

從國內外知名的大作家到邊疆農場做一名普通農工,她沒有失落,沒有自卑和羞愧,她坦坦然然地走進北大荒人的隊列中,與那裡的鄉親們同呼吸,共命運。一大批目不識丁的姑娘媳婦,在大作家的授課下學會了寫信,學會了用文字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這位與人民有血肉聯系的老作家在北大荒整整生活了12年。直到她再次被無情地投入北京的秦城監獄。丁玲20年冤案終於得以平反。她熱愛北大荒,在平反後的第二年又重返北大荒,探望在艱苦歲月中給予她溫暖、勇氣的人們。她先後揮筆寫下《初到密山》、《杜晚香》等作品,還准備寫一部反映她在北大荒生活的小說《風雪人間》,可惜這部長篇小說還沒寫完,她就黯然倒下了。

歷史不會忘記,荒原可以作證,那些作為勞動改造的對象們,曾以怎樣的純真和赤誠,忍辱負重,投入到艱苦創業的歲月中,他們與北大荒相依相伴,胼手胝足,他們改變著山川,改變著沼澤,唯有不變的是他們堅貞的愛國者的心!

每當唱起《北大荒人的歌》,我彷彿看到北大荒人的敬業精神,在北大荒的英雄群體中,除了轉業官兵、知識青年外,還有許多從地方政府機關投身北大荒開發建設的優秀人才。被農墾總局黨委授予「北大荒鐵人」稱號的依蘭收獲機械廠助理工程師徐永海,是北大荒人心中的鐵人英雄。作為一名普通戰士,在短暫的48年的生命歷程中他寫下了無私奉獻最悲壯的篇章!

1990年6月,就在徐永海主持研製的北大荒——3.5自走式收獲機進入試用鑒定的關鍵時期,他被診斷為:胃癌晚期,他忍著疼痛,冒著酷暑,帶領試制組到收獲機試用現場,觀察機車的運行狀態並親自鑽到車底排除故障。不久在全國第二屆收獲機現場展評會上,由徐永海主持研製的北大荒—3.5自走式收獲機一舉奪得銀牌,而他的病情卻日益惡化。大家勸他好好休息吧,他卻顫抖著掏出筆記本,用微弱的聲音說:「北大荒收獲機不完善……有14處要改進,銀杯不是咱們最終目標,要瞄準國際市場啊……」

徐永海以人生強者的姿態、超人的毅力與病魔進行抗爭,最後為北大荒的收獲機製造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雖然徐永海倒下了,但他無私無怨的敬業精神卻在160多萬北大荒人的心中深深紮下了根,並時時閃爍著人格力量的光芒,激勵著新一代北大荒人用自己默默奉獻的行動,在黑土地上揮寫北大荒跨世紀的壯麗篇章。

人鑄造著歷史,歷史也鑄造著人。歲月如歌,北大荒人走過了60載不平凡的歷程。60年征途漫漫,60年艱苦奮斗,60年山河巨變,60年啊!這是怎樣的滄桑歲月?60年的墾荒事業,已使北大荒人與黑土地融成了一體,他們是黑土地忠誠的兒女,他們是用灼燙的黑土、堅硬的山石作材料,以風雪雷電作刻刀,歷經漫漫歲月鑿刻而成的北大荒人的英雄群雕。那麼,是什麼力量把來自五湖四海的墾荒者凝聚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又是什麼力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這就是一種北大荒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北大荒人的高尚情操,無私奉獻的北大荒之魂!它在拓荒者的犁鏵下植入黑土,創業者的汗水澆溉下萌生,在墾區經濟發展的春風中壯大,在新的歷史時期結出豐碩的果實。

1994年8月,北大荒麥黃豆綠,千里飄香。著名作家李准以66歲的高齡重訪北大荒,這位曾以電影《老兵新傳》而第一個使北大荒人出現在銀幕上的老人,目睹北大荒人走過的艱難道路和取得的輝煌成就,不由得激情滿懷,豪氣萬丈,目光炯炯,揮筆壯書:億噸糧、千噸汗、百噸淚、十噸歌!怎樣的豪壯,怎樣的悲壯!但作家寫罷後許久,又輕輕地搖了搖頭,是的,幾代北大荒人驚天地、泣鬼神的拓荒壯舉,豈是僅用幾個數字就能表達的嗎?是的,百萬農墾戰士在創業中所表現出的崇高獻身精神,用什麼樣的語言能夠達到最准確、最完美的形容?

如火如荼的歲月里,我的前輩在槍林彈雨中收回了這片土地,演繹了多少悲壯的畫面;幾代人的努力,幾代人的奉獻,為我可愛的祖國在亘古荒原描繪出了絢麗而雄壯的畫卷;無數仁人志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黑土地長眠,那可歌可泣的故事永遠也說不完……

歷史,翻過了一頁又一頁,拓荒者的腳步,撼醒了長夢久遠的亘古荒原,創造了歷史性輝煌。綠浪翻滾的萬頃良田、星羅棋布的紅磚瓦房、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新興的農墾城鎮、打入國際市場的北大荒精米,是北大荒人的化身;宏大的生產力、歷史性的貢獻,貫注了北大荒人的精神和血脈。60年創業與奉獻,北大荒人用鮮血、汗水、青春和生命,建起了歷史的豐碑——我國規模最大、機械化、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農墾企業群。成為中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外貿出口基地,昔日的北大荒已成為舉世聞名的「北大倉」。北大荒人以「艱苦奮斗、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精神,用青春和智慧征服了這片黑土地,實現了從北大荒到北大倉的歷史性巨變。這是北大荒人真誠的奉獻,它為北大荒明天的大廈,鋪就了牢固的基石。

60年風雨滄桑,經過幾代墾荒人的不懈奮斗,北大荒從荒蕪走向繁榮、從貧瘠走向興旺。青年志願墾荒者和廣大轉業官兵的墾荒活動,與其所創造的大量物質財富相比較,留給我們這一代人更加寶貴的是無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財富。

你的江河,你的溪流,澆灌了我如花似玉的童年;你的山川,你的沃土,給了我人生的豪壯和進取的甘甜……

今天又唱《北大荒人的歌》時,我看到氣象萬千的黑土地上,捷報與彩雲齊飛,富庶同文明共長。我是北大荒的後代,在我的血管里,奔流著先輩們的鮮血;我的胸膛里,繼續燃燒著對祖國的赤誠。為此, 我驕傲,我是北大荒的後代,我自豪,我是黑土地的女兒!先輩們拋灑青春熱血,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奏出了時代的最強音,我——作為北大荒精神的傳人,不但有責任把北大荒建設好,更有責任把北大荒的生態恢復好、保護好。把一個風光秀美的北大荒,還給歷史、還給子孫。就像奧運會上的火種接力棒,將由一雙雙更年輕、健壯、靈巧的手,傳遞——延續——再生,用我執著的追求,勤勞的雙手,智慧的大腦,在建設現代化生態大農業的文明路上,扎實地跋涉與探索,創造出新的奇跡!用我們嘹亮的歌喉再高歌一曲「北大荒人的歌」!!

❺ 初二歷史北大荒在哪裡

初中歷史中的「北大荒」指中國黑龍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龍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廣大荒蕪地區。
北大荒
北大荒,位於東經123°40′到134°40′,橫跨11個經度;從北緯44°10′到50°20′,縱貫10個經度,總面積5.53萬平方公里。指黑龍江嫩江流域、黑龍江谷地與三江平原廣大荒蕪地區。她的北部是氣度不凡的小興安嶺地區。西部是松嫩平原區。
新中國建立後,國家對「北大荒」進行了有組織的開發。

從1958年起,北大荒進入了大規模開發時期。數萬名解放軍復員官兵、知識青年和革命幹部,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懷著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豪情壯志來到「北大荒」。他們爬冰卧雪,排干沼澤,開墾荒原,建立了許多國營農場和軍墾農場,為國家生產了大量的糧食,把過去人跡罕至的「北大荒」,建設成為了美麗富饒的「北大倉」,成為我國現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20世紀50~70年代曾組織復員轉業軍人、農民、知識青年進行了大規模的墾殖,成立組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時又創建了一大批國營農場,已建成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商品糧基地,如今稱之為黑龍江墾區或北大荒集團,北大荒已變為北大倉。但由於過量開墾,使濕地面積減少了80%,大量稀有動物失去棲息地。現今已經退耕還林。
現今國家已經決定停止開發三江平原的荒地,並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三江平原的荒地。千里沃野上,北大荒人耕種的小麥、大豆、玉米成方成片,一望無邊。

❻ 開發北大荒的歷史背景和情況

1955年,正值國家剛剛開始大規模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時期,以楊華、龐淑英等為代表的一批立志報國的熱血青年,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在新中國的大地上樹起第一面青年志願墾荒隊的旗幟,以「忍受、學習、團結、斗爭」的頑強意志,在蘿北荒原開始了戰天斗地的墾荒歷程,以滿腔豪情、沖天干勁和熾熱青春,開啟了中國現代史上青年志願者到「北大荒」開發邊疆、建設邊疆的先河,以實際行動奏響了報效祖國的時代強音。在他們的帶動下,青年志願墾荒的星星之火迅速燃遍神州大地。北京、天津、山東、河北、哈爾濱等地墾荒隊員積極響應,遠離故鄉,奔赴北大荒。50年來,全國各地先後有14萬轉業官兵、5萬大專院校畢業生、20萬支邊青年和54萬知識青年投身北大荒的開發和建設,書寫了中國墾殖史上氣勢磅礴的偉大篇章。歷史會永遠銘記像青年志願墾荒隊員這些為新中國建設作出貢獻的人們。

50年風雨滄桑,一代又一代墾荒人鑄就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顧全大局、銳意進取」的墾荒精神,這是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一種政治覺悟、精神境界、道德品格、行為規范和工作作風。正是這種精神的激勵,青年志願墾荒者和廣大轉業官兵滿懷報國之情和興墾之志,克服各種艱難困苦,用辛勤的勞動開墾昏睡千百年的荒原。正是這種精神的激勵,經過幾代墾荒人的不懈奮斗,北大荒從荒蕪走向繁榮、從貧瘠走向興旺。青年志願墾荒者和廣大轉業官兵的墾荒活動,與其所創造的大量物質財富相比較,留給我們後人更加寶貴的是無可估量的巨大精神財富,需要我們深刻總結,永遠汲取。50年彈指一揮間,盡管墾荒精神形成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但這種報效祖國、無私奉獻、不怕困難、艱苦創業的時代精神及其所蘊含的深刻內涵,對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仍然有著強大的推動力和現實的影響力。

❼ 北大荒的歷史

北大荒

這里是冰雪故鄉,屬寒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區,暴虐的西伯利亞寒流長久地在這里盤旋,因此,北大荒的冬季漫長、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從南至北由2.6攝氏度減到零下3.5攝氏度,極端最低溫度達零下40攝氏度!
的確,寒冷是拓荒者面臨的首要勁敵。

北大荒有復雜的自然地貌。

它的北部是氣度不凡的小興安嶺地區。有莽莽山地,有平緩丘陵,還有寬大的谷地。這里瀕臨風口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冰霜統治之下,凍土層最厚達2.5米。它的西部是松嫩平原區嫩江從伊勒呼里山千里南下,與松花江合流侵蝕,使這里的地勢平坦,更有夢幻般廣闊無垠的大草原。它的東部是三江平原區。平均海拔僅54米,萬分之一的坡降,構成罕見的平坦地勢,形成大面積的低濕沼澤地,漂浮垡變幻莫測,於是有「鬼沼」的神奇傳說。

北大荒地處邊塞之地。

它的東、北兩面以烏蘇里江和黑龍江為界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區內有大江大河攔阻有無數的川溪澗泉切割;有冰雪斷道,荊柴封路;有毒蟲結陣,猛獸成群;更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疫病,如「出血熱」、「克山病」等肆意橫行,使歷史的北大荒在傳說中凶險無比。當年,著名作家聶紺弩下放此地,目睹此景,不由慨然放歌:

秀色蘊於險峰之頂。

瑰寶必藏於艱險之地。

北大荒是祖國的一片寶地。

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大都在5%到8%之間,有的地區高達10%以上。這里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地表江河縱橫,地下儲量可觀,大氣降水充盈,極為適宜農業發展;有珍貴的礦產資源,煤、鐵、銅、金、石油一應俱全;還有極為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山林中有虎、熊、獐、鹿,沼澤區有丹頂鶴、天鵝,河湖中的鰉魚、鱘魚、大馬哈魚、白魚,俱是水產珍品,人參、猴頭、木耳、蘑菇也都是名貴山珍……難怪歷朝歷代的人們不懼凶險、不畏艱難,競相踏上那條幾乎沒有歸途的開拓之路,為後代遺下了可以憑吊的印跡。

北大荒原來並非是亘古荒原。夏、周朝代,滿族人的祖先,肅慎人就曾與中原頻繁往來;戰國以後,這里的挹婁人,臣服秦漢,歲歲朝貢;唐、五代時,渤海王國在這里曾寫下200多年的昌盛歷史,但終被契丹扼殺;

剽悍的女真人崛起於阿什河流域,建立起強盛的金朝,一舉滅掉遼與北宋,在這里出現了數百座發達的城鎮;成吉思汗驍勇的騎兵,踏破了千里金界壕塹,橫掃黑水,使大多數城鎮毀於戰火之中;元、明時期,這里曾搞過屯田,但只是曇花一現;

清朝時,滿族人口大量「從龍入關」,邊境空虛,使沙俄勢力乘虛而入,哥薩克匪徒到處殺人放火,掠奪財物,千里邊境,荒無人跡;康熙7年(1668年),愚蠢的清王朝為了鞏固祖宗「龍興之地」,竟下令廢止招墾,實行長達200年的「封禁」政策,嚴禁漢族人民進入東北地區。其結果一方面使這里人口極為有限的少數民族與外界長期隔絕,以致貧困落後,另一方面又造成邊境防務孱弱,到後來,只得將大片國土割讓給強鄰;

中華民國時期,官僚、軍閥、富紳搶墾土地,實行壟斷霸荒,借機發財,但墾殖面積極為有限;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為加速殖民統治,實行向中蘇邊境地帶武裝移民,炮製了一個20年內移民百萬戶、500萬人口的龐大計劃,並用強行驅逐、武力掠奪等形式,侵佔了黑龍江境內大量耕地,但向北大荒腹地的開發,卻連遭慘敗,不少開拓團成員葬身於沼澤之中。到1945年,日本開拓團總數達1131個,移民30萬人在虎林、密山地區,日本侵略者徵用大批勞工修築鐵路、公路和軍事要塞,數萬勞工死於非命;在開發查哈陽諾敏河輸水工程時,日本侵略者徵用中國勞工15萬人,其中有5萬人被折磨致死。直到日本投降前夕,其開拓團成員或狼狽逃竄,或集體自戕於荒原或燒毀房屋、破壞機器及水利工程,造成大片土地荒蕪。

❽ 北大荒的歷史沿革

新中國建立後,國家對「北大荒」進行了有組織的開發。
從1958年起,北大荒進入了大規模開發時期。數萬名解放軍復員官兵、知識青年和革命幹部,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懷著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豪情壯志來到「北大荒」。他們爬冰卧雪,排干沼澤,開墾荒原,建立了許多國營農場和軍墾農場,為國家生產了大量的糧食,把過去人跡罕至的「北大荒」,建設成為了美麗富饒的「北大倉」,成為我國現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20世紀50~70年代曾組織復員轉業軍人、農民、知識青年進行了大規模的墾殖,成立組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時又創建了一大批國營農場,已建成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商品糧基地,如今稱之為黑龍江墾區或北大荒集團,北大荒已變為北大倉。但由於過量開墾,使濕地面積減少了80%,大量稀有動物失去棲息地。現今已經退耕還林。
現今國家已經決定停止開發三江平原的荒地,並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三江平原的荒地。千里沃野上,北大荒人耕種的小麥、大豆、玉米成方成片,一望無邊。

❾ 北大荒(倉)有多久的歷史了

從1958年起,北大荒進入了大規模開發時期。數萬名解放軍復員官兵、知識青年和革命幹部,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懷著保衛邊疆、建設邊疆的豪情壯志來到「北大荒」。他們爬冰卧雪,排干沼澤,開墾荒原,建立了許多國營農場和軍墾農場,為國家生產了大批的糧食,把過去人跡罕至的「北大荒」,建設成為了美麗富饒的「北大倉」,譜寫出了「北大荒」開發史上燦爛輝煌的一頁。

熱點內容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
班主任培養總結 發布:2025-07-04 14:40:37 瀏覽:89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04 12:20:45 瀏覽:578
怎麼去掉雙下巴 發布:2025-07-04 07:30:04 瀏覽:14
男孩性教育書籍 發布:2025-07-04 06:45:07 瀏覽: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