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夢歷史
1. 雲夢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縣情概況 雲夢縣境位於湖北省中部偏東、江漢平原東北部,是孝感市下轄的一個縣,縣境北接安陸市、西界應城市、南望漢川市、東鄰孝南區。地理坐標東經113°37'—113°52',北緯30°45'—31°12',縣境南北間距52.8公里,東西間距19.8公里,面積604平方公里。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雲夢縣地貌形態簡單,可統稱為平原。全境地勢北高南低,高差不大,最高處為境東北的楓梓崗,海拔76.2米,最低處為縣東南的北湖垸,海拔19.0米。 氣候特點 雲夢縣屬副熱帶季風氣候區過渡性氣候帶,四季分明:春暖、夏炎、冬寒。年均氣溫16℃,年均日照量1993.6小時,年均降雨量為1074.5毫米,無霜期年均為247天。 土壤類型 全縣土壤成土母質以第四紀鬆散沉積物、河湖相沖沉積物為主,佔全縣總面積的98%以上。土壤質地以中壤和輕壤為主,呈微酸性適合多種植物生長。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全縣國土面積604平方公里,是湖北省面積最小的縣,人均土地0.1公頃。其中,耕地面積37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41%;園地面積2156畝,占國土總面積0.2%;林地面積3540畝,占國土總面積的0.4%;城鎮村莊工礦用地9.05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10%;交通道路用地面積1.5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1.6%;水域面積39.7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43.8%;未利用土地2.78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3%。 礦產資源:雲夢境內礦產資源豐富,鹽、硝、膏素稱「雲夢三寶」。探明儲量的礦產7種,礦產地5處,其中大型礦床3處。主要礦種有芒硝、石膏、高嶺土、玄武岩、河砂、磚瓦用粘土等。其中岩鹽總儲量19億噸以上,芒硝總儲量5300萬噸,石膏總儲量1000萬噸。目前,主要開採的礦種有岩鹽、芒硝、河砂、粘土。 植物資源:雲夢林業資源為人工種育林及四旁植樹,主要樹種除本地楊柳楝桑榆槐桃梨外,引進了法桐、水杉、池杉、落羽松和樟樹等。雲夢是全國高標準平原綠化先進縣,全縣森林覆蓋率達17.2%。縣境中葯材資源有52類,165個種類,主要有桑椹、艾葉、元花、麥冬、枸杞、女貞子、益母草等10多個品。 動物資源:水生資源大多為魚類,主要有鯽魚、鱅魚、鯉魚、鰱魚、草魚等。境內野生動物有4綱9目10科46種,主要有草兔、刺蝟、鷺鳥、野鴨、麻雀、喜鵲和蛙龜蛇等。 水力資源:雲夢縣境東西南三面環水,以府河為主幹,有河港14條,全長223.2公里,一般向東南流,呈平行狀水系。目前,全縣已初步形成了以防洪、排澇、灌溉為主體的三大水利工程體系。防洪工程:共修築境內漢北河、府河、漳河堤防105.32公里,興建堤防涵閘31座。排灌工程:以國有電力排灌泵站為骨幹,小型機泵站為補充,深溝大渠聯網形成排澇體系。全縣共有排灌泵站204處,節制閘3處。灌溉工程:主要由水庫、塘堰、渠道、機井等組成灌溉體系。有小Ⅰ型水庫1座,小Ⅱ型水庫5座,總庫容526.8萬立方米,渠道173條、528.9公里。 歷史人物 雲夢著名歷史人物有經邦緯國的楚國賢相令尹子文;有惟忠惟孝的名臣,中華民族「二十四孝」之首黃香;有著書立說的宋元理學大家趙復;風流儒雅的明代學者鄒觀光;清代《四庫全書》的編纂者之一許兆椿;有勇赴國難為國捐軀的蓋世英傑,被孫中心授為大將軍的辛亥革命先驅吳祿貞。
2. 《雲夢史略》讀後感
[《雲夢史略》讀後感]我是江西人,雲夢是我第二故鄉,《雲夢史略》讀後感。我熱愛、關心、宣傳雲夢,必須了解和學習雲夢歷史。最近,我喜讀《雲夢史略》和《雲夢旅遊》[書店有賣],兩書同一主編,2009年9月9日同一出版社同一天出版。我對主編不了解也不認識,編者們寫作的速度是相當快的,他們使用的是快功,也許是寫作的文學功底和天賦太強大了,這就叫做快功成快書:在《雲夢簡史》的基礎上充實增加成《雲夢史略》,再寫《雲夢旅遊》就容易多了。後者暫且不說,先說前者,談一下《雲夢史略》的讀後感。快功成快書在現代很風行,有真本事的人的確會創作,包括得文學獎的湖北就有好幾個名人。《雲夢史略》書中沒有列出主要的參考資料,雲夢的舊志和新志,各輯《雲夢縣文史資料》等我也看過不少,他們都搜查了或引用了。出快書的人與個人的做事風格,也就是價值觀有關,得文學獎的也許沒有考慮名利;編書者也許考慮到名利,這種人是沉靜不了心,坐不住冷板凳,生怕"天氣變化"對自己不利。兩書的主編好像帶著使命和任務,想快一點出成果。但限於眼界、學識、時間、資料,盡管也作了一些考證和辨別,仍有不足之處,甚至有疏漏和錯誤,讀後感《《雲夢史略》讀後感》。詳情不作評論,吳祿貞和許兆椿的畫像、內容沒有必要重復,前面的可以寫明見後面兩人的專述。黃香的畫像不符,屬張冠李載。寫史書是一個很嚴肅的課題,也是一項艱巨復雜的工程。當代時風已變,創作歷史朝代和人物[電影、電視劇]的編劇、製作、出品,都可以隨心所欲地改編,甚至有幾個版本。所以然《雲夢史略》不但引用了人家的作品,而且還可以改編成自己的東西,這就是現代社會歷史創作模式--真實性加文學性。由此可見,編著與原創不同,編著主要是把原來有的史料進行編輯和加工;原創是原先沒有的,史無前例的作品。史略與史考也不同,史略是大概地綜合性的速成品;史考是科學真實地長期認真的反復考證的結晶。一字之差顯本色,各有各的本色,但寫史就怕有誤。眾所周知,古典詩詞中常有".醉如泥",中文常識問"爛醉如泥"的"泥"指什麼?你不能憑想像是泥巴,即土、沙、水的結合物。實際上,古代各種推論分辨得出結論,它是一種無骨的蟲子,是一種軟體、腔腸類動物。往往看到的事物,並不是我們想當然的理解,只要用心觀察才會發現事情的真相出乎意料。生活如此,史書寫作亦如此。就是上述"泥"的誤解延誤至今也有千年之久。為了教育下一代,教好雲夢的青少年,雲夢縣各中小學,如要向他們講歷史,應以史證方面的書為教材,帶有文學性的史書不要向青少年介紹。否則,有些雲夢歷史的誤解將會延誤子孫萬代。
黃香的畫像、內容也沒有必要重復,前面的可以寫明見後面人物篇的專述。
〔《雲夢史略》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3. 幫我介紹一下雲夢
呵呵~緣分哪,有機會去看看,感覺應該是不錯的.
雲夢離孝感20公里,坐車的話半個小時就到了.
雲夢號稱"三千年雲夢澤"
雲夢縣歷史悠久,人文發達,是全省三個文物大縣之一。在雲夢城關有我國歷史上周、秦、漢三代沿襲使用的重要城邑故址——「楚王城」遺址,有因出土秦代竹簡而聞名於世的睡虎地遺址,有珍珠坡、木匠墳、大墳頭等一批城郊古墓群和具明清風格的古代建築——儒學大成殿。在城外義堂、吳鋪等地有好石橋、鳳凰台、王家山、龔家寨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趙許、聶家墩、九子墩等古墓群和梁代建築——泗洲寺。上述古跡中,楚王城、儒學大成殿、泗洲寺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夢出土國家一級文物1000餘件,秦代竹簡被譽為我國八大考古發現之一,漢「關內侯」金印、秦代漆器、東漢陶樓等均為稀世珍寶。
雲夢著名歷史人物有楚相令尹子文、中華民族「二十四孝」之首黃香、南宋理學大師趙復、明代著名學者鄒觀光、清代《四庫全書》編纂者之一許兆椿,被孫中心授為大將軍的辛亥革命先驅吳祿禎等。
①礦產資源.雲夢境內礦產資源豐富,鹽、硝、膏素稱「雲夢三寶」。探明儲量的礦產7種,礦產地5處,其中大型礦床3處。主要礦種有芒硝、石膏、高嶺土、玄武岩、河砂、磚瓦用粘土等。其中岩鹽總儲量19億噸以上,芒硝總儲量5300萬噸,石膏總儲量1000萬噸。目前,主要開採的礦種有岩鹽、芒硝、河砂、粘土。
②水利資源雲夢縣境東西南三面環水,以府河為主幹,有河港14條,全長223.2公里,一般向東南流,呈平行狀水系。目前,全縣已初步形成了以防洪、排澇、灌溉為主體的三大水利工程體系。防洪工程:共修築境內漢北河、府河、漳河堤防105.32公里,興建堤防涵閘31座。排灌工程:以國有電力排灌泵站為骨幹,小型機泵站為補充,深溝大渠聯網形成排澇體系。全縣共有排灌泵站204處,節制閘3處。灌溉工程:主要由水庫、塘堰、渠道、機井等組成灌溉體系。有小Ⅰ型水庫1座,小Ⅱ型水庫5座,總庫容526.8萬立方米,渠道173條、528.9公里。
③土地資源全縣國土面積604平方公里,是湖北省面積最小的縣,人均土地0.1公頃。其中,耕地面積37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41%;園地面積2156畝,占國土總面積0.2%;林地面積3540畝,占國土總面積的0.4%;城鎮村莊工礦用地9.05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10%;交通道路用地面積1.5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1.6%;水域面積39.7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43.8%;未利用土地2.78萬畝,占國土總面積的3%。
④生物資源雲夢生物資源主要為農林作物、家禽家畜及水生魚類等動植物。農作物大多為水稻、棉花、麥類、油料及豆類瓜菜之屬,有200餘種。林業資源為人工種育林及四旁植樹,主要樹種除本地楊柳楝桑榆槐桃梨外,引進了法桐、水杉、池杉、落羽松和樟樹等。雲夢是全國高標準平原綠化先進縣,全縣森林覆蓋率達17.2%。縣境中葯材資源有52類,165個種類,主要有桑椹、艾葉、元花、麥冬、枸杞、女貞子、益母草等10多個品種畜禽養殖以雞、鴨、豬、牛最為普遍,馬、羊、兔、鵝也有少量養殖。80年代鵪鶉、虎皮鸚鵡批量養殖,成為地方經濟特色之一。水生資源大多為魚類,主要有鯽魚、鱅魚、鯉魚、鰱魚、草魚等。境內野生動物有4綱9目10科46種,主要有草兔、刺蝟、鷺鳥、野鴨、麻雀、喜鵲和蛙龜蛇等。
2001年末,全縣總人口57.88萬人。居民總戶數為15萬戶,其中:農業人口49.66萬,非農業人口7.83萬;男性29.6萬人,女性28.3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7.0‰,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948人,是湖北省人口密度最大的縣。
雲夢縣境位於湖北省中部偏東、江漢平原東北部,縣境北接安陸市、西界應城市、南望漢川市、東鄰孝南區。地理座標東經113。37'—113。52',北緯30。45'—31。12',縣境南北間距52.8公里,東西間距19.8公里,面積604平方公里。雲夢縣地貌形態簡單,可統稱為平原。全境地勢北高南低,高差不大,最高處為境東北的楓梓崗,海拔76.2米,最低處為縣東南的北湖垸,海拔19.0米。
雲夢縣屬副熱帶季風氣候區過渡性氣候帶,四季分明:春暖、夏炎、冬寒。年均氣溫16℃,年均日照量1993.6小時,年均降雨量為1074.5毫米,無霜期年均為247天。全縣土壤成土母質以第四紀鬆散沉積物、河湖相沖沉積物為主,佔全縣總面積的98%以上。土壤質地以中壤和輕壤為主,呈微酸性適合多種植物生長。
雲夢古時屬荊州之城,周為雲夢荊州澤,春秋時屬鄖國,戰國時屬楚國。自秦至魏、晉、南北朝,一直屬安陸縣。南北朝西魏大統十六年(公元550年),分劃安陸縣南境設置雲夢縣,縣治在雲夢城(含城關東部「楚王城」)。北宋熙宗二年(1069年),省雲夢為鎮並入安陸縣,元佑元年(1086年),復立雲夢縣,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起義軍在湖北建立政權,改雲夢縣為固州。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軍佔領後復立雲夢縣。
雲夢建縣後一直屬安州(安陸郡)。宋宣和元年(1119年)升安州為德安府,雲夢縣隸屬德安府直至清朝終結。中華民國建立廢府設道,雲夢縣屬湖北省江漢道。
1926年廢道,直隸於省。
1932年,湖北省設11個行政督察區,雲夢縣屬第五區(區署駐隨縣,1936年起改稱第三區),直到解放。
1948年4月建立的雲孝人民民主縣政府,隸屬中原解放區江漢區鄂中專署。
1949年6月,雲孝縣復名雲夢縣,劃屬湖北省孝感行政區(專區)。
1959年11月,孝感專區並入武漢市,實行市管縣。1960年8月,雲夢縣並入安陸縣。1961年5月恢復孝感專區。
1961年12月,雲夢縣恢復建制1970年孝感專區改稱孝感地區,1993年孝感撤地設市,雲夢縣一直由其轄屬。
4. 古代詩詞中雲夢一詞有何典故
澤名。古雲夢澤歷來 說法不一。一說為二澤,即「雲」在長 江以北夢」居長江以南。又說:「雲夢」實為一澤,可單言「雲」或「夢」。 按漢魏人記載,雲夢范圍並不大,大致在今湖北潛江縣西南。又按今人 考證,古籍中「雲夢」並非專指以雲夢」為名的澤藪,而是泛指春秋戰國 時楚王的游獵區,大體包括整個江 漢平原和部分丘陵山巒。後多以「雲夢」喻指荊湘之地。宋•陸游《六月 十四日宿東林寺》:「看盡江湖千萬峰,不嫌雲夢芥吾胸。」明•李夢陽 《贈何舍人齋詔南紀諸鎮》江沱秋交多烈風,洞庭雲夢俱眼空。」
5. 雲夢的由來
雲夢縣名是以古雲夢澤省去「澤」字而得名的。據《地理今釋》載:東抵靳州,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湖北以北皆為「雲夢」。《正義》:雲夢一澤而每處有名。雲夢大澤名《國語》、《左傳》或單稱「雲」或單稱「夢」。《楚辭》、《國策》、《周禮·職戶》、《呂氏春秋》等稱「雲夢」。《禹貢》:一名「雲」或「雲土」,一名「夢」以相遠故,合稱「雲夢」,一說楚人曰「澤」為「夢」。雲夢就是「雲澤」;一說江北為「雲」,江南為「夢」。一說江南,江北隨處都可以叫做「雲」或「夢」。據《漢書·地理志》等漢魏人記載:雲夢澤在南郡華容縣(今監利北)南,范圍並不很大。晉以後的經學家將古之雲夢澤的范圍越說越大,一般把洞庭湖包括在內,與漢以前記載不符。
據《縣志》載:雲杜(即京山縣)東北有雲夢城,枝江亦有之。《西漢地理志》曰:江下西陵有雲夢宮,是漢時所建行宮。
據史料記載,雲夢縣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古為荊州之域,周為雲夢荊州澤,春秋時屬鄖國。戰國時屬楚國。秦屬南郡西陵境內(今縣北10公里處)。漢屬江夏郡西陵境地,魏晉時屬江夏郡安陸縣(城址在今城關鎮之北省棉紡廠)。宋、齊、梁屬安陸郡安陸縣。西魏大統十六年(公元月550年)置雲夢縣,縣名始此。隋大業初(公元605年)雲夢屬安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省雲夢入應城,貞觀八年(公元634年)省應城入雲夢,憲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省孝昌入雲夢,懿宗咸通年間(公元861~874年)仍復舊。北宗太祖建隆初(公元961年)屬德安府,省雲夢入安陸,元佑初(公元1086年)復舊,南宋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移縣治於許洛市(今義堂鎮陳李村),十八年旋復舊治。元仍稱德安府雲夢縣。明初屬武昌府德安州,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省應城入雲夢,十三年仍復舊置,清代復為德安府,仍稱雲夢縣,民國時依舊。1949年4月雲夢縣全境解放,屬江漢行政公署,1949年8月改屬孝感專員公署,1959年12月孝感專署與武漢市合並屬武漢市,1960年8月雲夢並入安陸。1961年6月市、地分治,仍屬孝感專員公署。同年11月兩縣分治。1993年4月孝感地區撤銷改為孝感市以後,隸屬孝感市,仍稱雲夢縣至今。
6. 戰國時期的雲夢是指哪一塊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名為「雲夢」的王楚狩獵區。雲夢地域相當廣闊,東部在今武漢以東的大別山麓和幕阜山麓以至長江江岸一帶,西部當指今宜昌、宜都一線以東,包括江南的松滋、公安縣一帶,北面大致到進隨州市、鍾祥、京山一帶、南面以大江長江為緣。其中有山林、川澤等各種地理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