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景芝酒歷史

景芝酒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4 07:54:55

① 一品景芝的研發歷程

景芝從發現「芝麻香」,研究「芝麻香」,到芝麻香型白酒的最終確立,用了整整半個多世紀。如今,歷經50多年打造的芝麻香代表產品「一品景芝」,正向世人展示出獨特的神韻。
1957年,芝麻香白酒最初在山東景芝酒廠被發現。
1965年國家輕工部臨沂會議正式確立了「芝麻香」這一科研課題。
1980年,「芝麻香型白酒的研究」課題被山東省科委立項研究。
1983年的第七屆全國名優白酒網協作會議上,景芝芝麻香的典型性引起了與會同行及專家們的高度重視。
1984年,景芝芝麻香型白商網投放市場後,受到普遍歡迎,當年在全國質量大賽中榮獲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
1985年,全國的白酒專家在山東景芝酒廠組織的科研成果評定會上,對芝麻香白酒給予充分肯定:「芝麻香型白酒」有別於濃、清、醬三大香型,山東是釀酒大省,可以發展芝麻香型白酒作為魯酒的代表香型。
中國釀酒大師、茅台酒集團董事長季克良題寫了「芝麻香有了」,對芝麻香研究給予肯定與鼓勵。
1988年,在第五屆全國評酒會上,芝麻香型白酒單獨列組評比,獲得一致好評。
同年10月,輕工部食品發酵研究所和山東景芝酒廠在武漢聯合召開的芝麻香型白酒項目研討會上,以著名白酒分析專家胡國棟為首的課題組,在對各種香型白酒的數據用微機進行了數據統計分析後發現,白酒的各種香型大體上可以包括濃、清、醬為端點的一個三角形之內,芝麻香型處於三角形的中心點上,這一結論得到了與會專家的一致首肯。
1993年,山東景芝酒廠改組為山東景芝酒股份有限公司,研發能力日益加強完善,科研人員繼續加強芝麻香白酒的科研攻關,特別是芝麻香型白酒技術協作組成立以後,以景芝酒為主起草了行業標准,並於1995年經中國輕工總會發布實施。
2001年,一品景芝榮獲「中國白酒著名創新品牌」。
2003年,景芝酒業提出以創建「百年景酒」為目標的宏偉構想,加快了芝麻香穩定性的研究和典型性提升。
從2004年景芝酒品牌高層研討會,到2006年的中國芝麻香型白酒高峰論壇和中國芝麻香型白酒授牌儀式,以及全國著名釀酒專家頻頻親臨景芝酒鑒評指導,芝麻香型白酒,愈加顯示出獨特的魅力。
2006年,山東省科技廳組織全國著名釀酒專家對景芝酒業「芝麻香型白酒的研製」成果進行了科技鑒定,鑒定意見一致認為:景芝白酒芝麻香幽雅純正、醇和細膩、香氣協調、餘味悠長、風格典雅,符合當前白酒幽雅、爽凈的消費趨勢,產品質量達到國家優級酒水平,多年來研究總結出的芝麻香工藝特點,居國內領先水平。
這一傳統創新的工藝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作為山東省白酒行業惟一釀造工藝申報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芝麻香型白酒的五項技術成果獲國家專利。
2007年4月20日,一品景芝被公示為第六屆「中國名酒」;2007年1月1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由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聯手起草的芝麻香型白酒國家標准,於7月1日正式實施。
2007年10月8日,山東省芝麻香型白酒生產技術研討會在景芝酒業召開。
與會的近20家白酒企業和釀酒專家對一品景芝的芝麻香典型性風格給予一致肯定。一品景芝亮出了最高分。
2007年10月8日,全國最大的芝麻香釀造基地在景芝酒業落成投產。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白酒分會秘書長趙建華以及著名釀酒專家沈怡方、栗永清、高月明和全國11個新聞媒體的記者參加了投產儀式。
在芝麻香白酒車間新酒封壇儀式上,來自全國的釀酒專家說,一品景芝獨特的典型風格與高峰論壇時相比,品味更上一層樓。
2008年7月1日,以一品景芝為代表的芝麻香型白酒,被國家確認為山東省白酒唯一一家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標志著景芝酒業贏得了受國家支持與保護的流通國際市場的「准入證」。
2009年3月,「芝麻香型白酒的研製」項目被中國輕工部聯合會授予全國輕工系統白酒唯一科技進步一等獎。
該獎是對景芝酒業半個世紀以來研究芝麻香成果的最高獎勵。
2009年9月11日,中國釀中國好酒招商網大師、茅台酒集團董事長季克良在時隔25年後再次蒞臨景芝酒業考察,對芝麻香的研究成果大加肯定,欣然題寫了「一品景芝·芝麻香鼻祖」, 這不僅是權威專家的鼓勵,更重要的是肯定了景芝酒業中國芝麻香型白酒鼻祖的地位。
2009年9月12日,由山東省人民政府、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共同主辦的「芝麻香·中國香」高峰論壇上,景芝酒業被中國釀中國好酒招商網工業協會授予「中國芝麻香型白酒領軍企業」。
2010年5月,一品景芝芝麻香白酒成為上海世博會山東唯一指定參展白酒。
「一品景芝」芝麻香的獨特魅力昭然綻放。

② 景芝鎮的歷史沿革

景芝歷史悠久、文化薈萃,早在五千年前即有人類文化在此定居,1957年在鎮東南發掘出土的「黑陶薄壁高柄杯」,是龍山文化的產物。景芝鎮是齊魯三大古鎮之一,其名最早見諸於《元史·順帝本紀》,據載北宋宋仁宗景祐年間,景芝地域數次發現靈芝,地方官向朝廷上表獻瑞,故取皇帝年號首字和靈芝末字組成「景芝」這一地名,北宋設鎮。自元代以來,先後設巡檢司、通判、縣丞。自明代始,該地「商業繁盛,產白酒頗著」( 《安丘縣志》),有「十里杏花雨,一路酒旗風」之說,歷史上就是商賈雲集,富甲一方的重鎮。明代大學者顧炎武所著《天下郡國利病書》稱之為「齊魯三大古鎮」。
歷史上景芝隸屬關系復雜,其中解放前鎮境內分屬高密、諸城、安丘所轄。1945年6月解放,1946年設立淮安縣,、縣委縣政府住景芝鎮,後改為濰安縣,1954年並於安丘縣。
景芝鎮在解放前又稱「玉皇城」,自明朝始建「玉皇閣」,其規制宏偉,發展至清朝香火鼎盛,形成「九廟十八壇」的格局,八方祭祀絡繹不絕,因其文化規制高於京城,配享九門,分別是阜康門(南門)、啟文門(東南門)、景陽門(東南門)、鎮東門(東門)、保元門(東北門)、永貞門(北門)、望闕門(西北門)、眾成門(西門)、障浯門(西南門),與京城九門一一對應,後城牆毀於戰火,九座城門及廟宇不復存在,現在景芝鎮區的主要村莊名稱便由此演化而來,成為今天的阜康村、啟文村、景陽(東、西)村、鎮東(南、北)村、保元村、永貞村、慶安(南、北)村,後慶安南於1958年改名為紅旗村、仁安村、保安村、太平村。因此,景芝鎮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更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九門中尤以障浯門占據地利,此門南有霸王台,北有黃壇廟,進可攻,退可守。霸王台源於修煉於泱泱浯河中的一隻千年壽黿,百年前某夜,月朗星稀,雲圖輕舒,冰輪射電,星宿歸隱。忽然浯河上空一陣狂風刮過,剎那間,風起煙雲動,浪激波濤涌,千年壽黿真身浮現,搖頭擺尾,伸縮自如,飛升化龍只在今朝。凡夫俗子扼腕仰望,頓首仰望,股戰仰望,奔走仰望。突然,咔嚓一聲,一道霹靂一閃而過,空中出現四個大字:渡劫失敗!壽黿冒著青煙墜於障浯門南落而化為霸王台。從此成為障浯門之瓮城。
原宋官疃鎮位於安丘縣的東南部,距市中心20千米。1955年設臨浯區,1958年屬臨浯公社,1962年析置宋官疃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設鎮。1997年,面積55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轄宋官疃、王水崖、潘水崖、李水崖、周水崖、老莊子、大湖埠、小湖埠、魏林庄、山西、班家莊、東營、西營、大興、吉台官莊、河埠、楊家山前、黃泥泉、孟家官莊、西王莊、中王莊、後王莊、前王莊、宅科、萬戈庄、小市留、西近埠泉、南甘泉、新泉、伏戈庄、李家莊子、朱近埠泉、臨甘泉、大市留34個行政村。已撤銷並入景芝鎮。
2007年,撤銷臨浯鎮,其行政區域並入景芝鎮。2009年,將景芝鎮的大圈、郭家莊子、東於戈庄、西於戈庄、旺民庄、前張家莊、後張家莊、劉家屯、杜家莊、北張洛、賈戈庄、高家莊、薛家莊、於家莊等14個村劃歸濰坊市坊子區趙戈鎮(又稱為濰坊市生態經濟開發區王家莊街道辦事處)管轄。
原臨浯鎮位於安丘東南部,南瀕渠河,距市中心30千米。 1955年設臨浯區,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設鎮。1997年,面積54平方千米,人口3.4萬人,轄仉崗、芝泮、東筆黑庄、中筆墨庄、西筆墨庄、劉家莊、堯上、小河套、班崗、鞠家莊、周家莊子、大里崗、小里崗、油坊場、宋家裡崗、丁家莊子、院上、套子、北林、東辛庄、西辛庄、南林、西古河、東古河、兆家莊子、小官路、西石埠、東石埠、建國、和平、西村、賈崗、苑家莊、高家莊、東朱耿、西朱耿、石家埠37個行政村。

③ 誰知道這個酒叫什麼,是百年景芝裡面的哪款

我結婚也買的這個酒,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景芝酒三個系列景芝白乾、景陽春、一品景芝。具體哪一款,還有酒品不能有效回答。這個酒好於蘭陵王。或者說同等價格的白酒,景芝酒品質好於蘭陵酒,只是蘭陵王有歷史典故的名氣。祝您愉快!

④ 濰坊安丘景之酒釀造工藝、來歷、特點

「景芝」的來歷
「名酒多產自古鎮。」景芝酒業秘書長馮金玉告訴記者,景芝鎮是齊魯三大古鎮之一,其名最早見於《元史·順帝本紀》。此前名字起於何時,有一種說法是,宋仁宗景祐年間,景芝地域數次發現靈芝,地方官向朝廷上表獻瑞,取皇帝年號首字和靈芝末字組成「景芝」這一祥瑞地名。
齊魯古鎮中的顏神鎮(今博山)因燒窯出名,而景芝鎮則因燒酒聞名。1957年,景芝鎮出土了一組大汶口文化時期的黑陶高柄酒杯,證明其釀酒歷史可追溯至4500年前。
據悉,景芝鎮的酒業最早以配製老酒(亦稱黃酒或米酒)為主,後逐漸轉為白酒(俗稱燒酒)。
景芝白乾起源於宋元之時,到元末,各釀酒戶配製白酒的小燒鍋就已初具規模。明時,其釀酒戶數和產酒數量、質量,已經名冠齊魯,香飄九州。
清初,朝廷恐浪費穀米嚴禁釀酒,康熙年間曾兩下禁令,乾隆時則更加嚴厲。
乾隆八年,山東巡撫喀爾吉善給皇帝上奏摺,其中點了景芝的名,說「商賈在於高房邃室踩曲燒鍋,販運漁利……潛藏映射未能盡無」。查禁過程中,他責令下屬單騎親往,暗中查明,立即審究,致使「聞風知儆,商販亦頗斂跡」。乾隆在該奏摺後批示:「好。應如是留心者也。欽此。」
曾比茅台賣得貴
景芝酒的命運與時代息息相關。
抗日戰爭前是景芝酒的鼎盛時期,當時有72家燒鍋,經營酒業的有200多家。1915年,景芝高燒作為山東省唯一白酒與汾酒、茅台等一起參加了巴拿馬國際博覽會。抗戰爆發後,當地酒業大受影響。
1948年,政府集數十家釀酒作坊於一體,成立國營山東景芝酒廠,景芝高燒改稱景芝白乾,重新煥發生機,成為全國產量最大的高粱大麴酒。1959年,作為我國白酒代表之一,入展印度國際博覽會,後來又獲得「中國八大大眾名白酒」稱號。
進入上世紀70年代,酒廠又一系列產品景陽春問世。
「說起景陽春,我們得感謝楊得志將軍。」據一位退休的酒廠老師傅回憶,時任山東黨政軍一把手的楊得志進京參加會議,在座許多省份的領導都不忘宣傳自己的地方名酒,如四川的五糧液,貴州的茅台酒。從不服輸的楊得志回來後立即召見省一輕廳廳長王一,責成他盡快搞出富有山東人文特點的高檔精品酒。
這一重任落到了景芝酒廠身上。經過反復研製,1971年酒廠終於試製成功了山東省第一個濃香型糧食白酒,1973年以「景芝特釀」的牌子出廠。同年,「景芝特釀」高檔酒即後來被大家親昵地稱為「小老虎」的「景陽春」成為出口酒,當年銷往日本10噸,填補了我省糧食酒出口的空白。自此,景酒產品打入了國際市場,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

⑤ 曾經盛極一時的山東白酒,如今為何銷聲匿跡了呢

中國作為白酒文化大國,一直以來,熱情好客都離不開白酒的助攻。不管是到了任何地方做客,主人們都將白酒看作是招待貴客的最高級產品。而中國人愛喝酒,也是出了名的。

山東著名的白酒也有不少,包括濰坊景芝、臨沂蘭陵、曲阜孔家以及泰安泰山,這些白酒品牌在山東都是很出名的,只不過放在全國范圍內,就沒那麼知名了。

山東人自己喝的完,完全不用擔心外銷

山東雖然沒有全國化的白酒品牌,但是山東的白酒廠、白酒品牌很多,即便如此,山東人也絲毫不擔心,因為本地人就能喝的完,完全不用擔心外銷。山東巨大的白酒市場規模,足以“養活”這些酒廠。

⑥ 景芝集團的股票從1999年至今分過紅利嗎

景志集團的股票從1999年至今只分過三次紅利

⑦ 中國酒的歷史和白酒的歷史(區分)

中國白酒
白酒是中國傳統蒸餾酒。又稱「燒酒」及「白乾」。據《本草綱目》紀載:「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滴露。」由此可以得出,我國白酒的生產已有很長的歷史。中國白酒以穀物及薯類等富含澱粉的作物為原料,經過發酵蒸餾而成。酒度一般都在40度以上,但目前已有40度以下之低度酒。

中國白酒之酒液清澈透明,質地純凈、無混濁,口味芳香濃郁、醇和柔綿、剌激性較強,飲後余香,回味悠久。中國各地區均有生產,以山西、四川及貴州等地產品最為著名。不同地區的名酒各有其突出的獨特風格。

中國白酒以黃酒演化而來,雖然中國早已利用酒麴及酒葯釀酒,但在蒸餾器具出現以前還只能釀造酒度較低的黃酒。蒸餾器具出現以後,用酒麴及酒葯釀出的酒再經過蒸餾,可以得到酒度較高的蒸餾酒,即中國白酒。

中國白酒之分類:

白酒品種繁多,製法和風味都各有特式。白酒大致可分為:

1、按生產原料分:

糧食白酒以高粱、玉米、大米及大麥等為原料釀制而成。出名及優良白酒中絕大多數為此類酒。

薯干白酒

以甘薯、馬鈴薯及木薯等為原料釀制而成。薯類作物富含澱粉和糖分,易於蒸煮糊化,出酒率高於糧食白酒,但酒質不如糧食白酒,多為普通白酒。

其它原料白酒

以富含澱粉和糖分的農副產品和野生植物為原料釀制而成。如大米糠、高粱糠、甘蔗、土茯苓及葛根等。這類酒的酒質不如糧食白酒和薯干白酒。

2、按釀造用曲分:

大麴法白酒以大麴(麥曲)(一種粗製劑,由微生物自然繁殖而成)作為釀酒用的糖化劑和發酵劑。因其形狀像大磚塊而得名。酒醅經蒸餾後成白酒。具有曲香馥郁、口味醇厚、飲後回甜等特點。多為名酒和優質酒。但因耗費糧食,生產周期長等原因,發展受到限制。

小曲法白酒

以小曲(米曲)(相對於大麴而言,又因添加了各種葯材而又稱為葯曲或酒葯)作為釀酒用的糖化劑和發酵劑。此酒適合氣溫較高的地區生產。具有一種清雅的香氣和醇甜的口感,但不如大麴酒香氣馥郁。

麩曲法白酒

以麩曲(用麩皮為原料,由人工培養而成。因生產周期短,又稱快曲)為糖化劑,酵母菌為發酵劑製成。以出酒率高,節約糧食及生產周期短為特點,但酒質不如大麴白酒及小曲白酒。

小曲、 大麴合制白酒

先用小曲,後用大麴醱造而成,酒質風格獨特。

3、按香型分:

醬香型白酒以芧台白酒為代表,特點是酒質醇厚,醬香濃郁,香氣幽雅,綿軟回甜,倒入杯中放置較長時間香氣不失,飲後空杯留香。

濃香型白酒

以瀘州老窖特曲為代表,特點是芳香醇厚,回味悠長,飲後幽香。

清香型白酒

以汾酒分代表。特點是酒液晶瑩透亮,酒氣幽雅清香,酒味醇厚綿軟,甘潤爽口。

米香型白酒

以桂林三花酒為代表。這類酒主要以大米為原料發酵成的小曲酒。特點是酒氣蜜香清柔,幽雅純凈,回味怡暢。

其它香型白酒

因具體酒種不同,又細分為幾種小香型。如:

葯香型白酒,以董酒為代表

芝麻香型白酒,以景芝白乾為代表

豉香型白酒,以豉味玉冰燒為代表

4、按白酒中酒精含量分:
˙高度酒(51%-67%)
˙中度酒(38%-50%)
˙低度酒(38%以下)

⑧ 山東景芝酒廠是哪裡

景芝酒廠位於山東省濰坊安丘市景芝鎮,酒廠誕生於1948年,集72家釀酒作坊為一體組建而成。說到景芝的芝麻香,據說其是從早期景芝白乾酒慢慢演變而來的,1957年,山東省著名釀酒專家於樹民來到景芝酒廠考察指導工作,無意間在景芝白乾酒里聞到了一股奇特的「芝麻香」,這種香氣並不明顯,若隱若現。但基於長期工作經驗的積累,於樹民認為這種味道很值得研究,但限於當時的條件,研究性工作未能實質性開展。到了1980年,在於樹民的指導下,景芝酒廠以「芝麻香型景芝白乾酒的研究」為題,在山東省科委立項,景芝酒廠專門成立了廠辦科研所,至此,芝麻香研究工作真正展開。經過多年的刻苦研究,具有典型芝麻香風格的景芝酒問世。到了1995年,以景芝酒業為主起草的「芝麻香白酒行業標准」頒布實施,宣告了「芝麻香型白酒」從此正式確立。

現在的景芝酒,是典型的清雅芝麻香風格,其不像馥郁芝麻香酒那般濃郁,也不像窖香芝麻香酒那般濃香感明顯。其風格集濃清醬於一體,又突出了芝麻香的味道。對於其芝麻香酒產品,我喝過兩款,一款是景芝妙品,一款是一品景芝20年。景芝妙品,是酒廠的中端芝麻香酒,我的妙品是20141215批次的酒,此酒是一款46°的酒。倒酒聞香,此酒香氣清新,芝麻香中帶有一點花果香氣,協調焦香,形成一種獨特的復合香氣。入口品鑒,此酒入口純凈偏甜,入口芝麻復合香突出,中段酒味持續,尾段香氣較弱,但有淡淡的回甘之感。口感上,此酒表現出了甜醇的感覺,微帶酸澀之感是其的典型特徵,但這種感覺控制的恰到好處,並沒有破壞酒體的清雅、舒適。整體上,此酒比較適口,度數偏低但並沒有明顯的水感,清雅芝麻香風味表現較好,酒體也易於大眾飲用。

⑨ 景芝鎮的歷史名人

王筠(1784—1854),字貫山,又字伯堅,號友,清代文字學家,景芝鎮宋官疃村人。1821年(清道光元年)中舉人,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授山西省鄉寧縣知縣,後代理徐溝、曲沃知縣。任職期間為政清廉,勤於政事,訟至立判,卓有政績。
王筠少而好學,喜愛研究小篆與大篆文字。年紀稍長,即博覽群書,經史。一生中,尤其喜愛研究說文之學。他精心研究了許慎所著《說文解字》和段玉裁、桂馥的說文著作。他不僅評論了前人著作的優劣,而且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說:「文字之奧,無過形、音、義三端。古人之造字也,正名百物,以義為本,而音從之,於是乎有形。後人之識字也,由形以求其音,由音以考其意,而文字之說備。」他著《說文釋例》20卷。又以句讀之名,疏解許慎《說文解字》,著《說文句讀》30卷,解決了前人對許慎《說文解字》一書解釋的草率、簡略和混亂。還著有《說文系傳校錄》、《文字蒙求》、《說文補正》、《句讀補正》等。王筠致力於說文之學達30年之多,皆從分析前人諸家之說入手,獨辟門徑,不依傍於人,提出獨到的見解。其成就明顯超過了前人。後人評論時說他對說文之學的貢獻是「許氏之功臣,桂、段之勁敵」。《文字蒙求》一書,解放前曾作為高等小學教材,建國後於1962年、1983年再版。《說文釋例》和《說文句讀》,亦分別於1983年7月和11月由北京市中國書店重新印行,足見其著作的社會效益和歷史價值。他還著有《說文韻譜校》、《說文廣訓》、《四書說略》、《正字略》、《禹貢正字》、《毛詩重言》、《弟子職正音》、《讀儀禮鄭注句讀刊誤》、《清詒堂文集》、《徐溝筆記》等,共50餘種,數百卷之多。
吳金鼎 吳金鼎(1901—1948),字禹銘,著名考古學家,景芝鎮萬戈庄人。在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攻讀人類學專業時,愛上了考古工作。後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任職,攻讀考古學。其間,參加了河南安陽殷墟、山東章丘城子崖、安陽後崗等著名遺址的發掘。1933年赴英國留學,1937年獲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雲南、四川從事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任齊魯大學訓導長、文學院院長、國學研究所主任和圖書館主任等職。1928年3月,吳金鼎對山東章丘縣龍山鎮5里處的城子崖文化遺址發生了興趣,經發掘、研究,命名為龍山文化。這一發現與命名,在中國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1930年至1931年,他與李濟、董作賓、梁思永、郭寶鈞等人又進行兩次發掘,於1934年發表了報告集《城子崖》、揭開了中國遠古文化根源之謎,以大量的資料證明中國遠古文化源於本土,有力地粉碎了中國文化「西來說」的謬論,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並得到了公認,為史書無載的中國史前文化的面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中國考古學史上一座豐碑。在英國倫敦大學留學時,吳金鼎博覽群書,刻苦鑽研,以英文出版了《中國史前的陶器》一書。此書成為當時關於中國史前陶器的最為詳盡的著作,是世界各國學者研究中國考古學的必讀書目。吳金鼎獲博士學位後於1937年回國。時值日本侵略軍大舉入侵,中國考古學面臨極為艱難的局面。他先在中央博物館籌備處,後到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1938至1940年,他到雲南大理附近的蒼洱考察發掘,發現遺址32處,並主持挖掘了數處,撰寫了《雲南蒼洱境考古》一書,奠定了西南地區史前考古學的基礎。1941年至1943年,吳金鼎在科研經費極為拮據的情況下,堅持對四川彭山漢代崖墓和成都前蜀王建墓進行了清理發掘,對漢代和五代十國時期的藝術研究做出了卓越貢獻。《中國大網路全書考古卷》有他的事跡介紹,稱他是最有成就的現代考古學家之一。
景芝鎮-景芝革命烈士紀念碑
在景芝鎮區東南角,206國道東側,有一處陵園,園內松柏蒼翠,枝繁葉茂。在松柏樹的掩映下,一座青色紀念碑巍然聳立,它就是為紀念在「景芝事件」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革命烈士紀念碑。這座紀念碑建於1956年5月,當時位於景芝汽車站前的廣場中心偏南。紀念碑通高15米,呈四稜柱形,為磚石水泥結構。碑身分上下兩部分:正面上部鐫刻著「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大字,下部是碑文。背面上部鐫刻著「踏著革命烈士血跡前進」10個大字,下部是陳克烈士傳略。1979年,景芝公社黨委、政府,在紀念碑周圍修建了圍牆和大門,種植了松柏林,並安排專人管理,使它成為一處庄嚴肅穆的烈士陵園,作為對烈士們永久的紀念。同年,這座陵園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芝事件」:根據史料記載1945年6月,景芝一帶解放,建立了中共淮安縣工作委員會。7月,淮安縣政府和縣大隊相繼建立,中共淮安縣工委書記周次溫任縣長,曾任縣大隊政委,原山東軍區十一區團參謀長巫景全(紅軍戰士)任縣大隊長。縣機關駐景芝教堂。8月,淮安縣工委改建為縣委,原萊東縣委代理書記陳克任淮安縣委書記、縣大隊政委,周次溫仍任縣長,劉銘任組織部長,巫景全任縣大隊長。
新建立的淮安縣地處諸城、高密、安丘三縣交界處,國民黨雜牌隊伍和日偽政權統治多年,情況復雜,群眾基礎差。淮安縣大隊成立時,很多偽頑散兵游勇甚至土匪表示棄暗投明,乘機混入,原偽厲文禮部十六團中隊長孫松山參加了縣大隊並當了副排長。當時淮安縣領導力量比較薄弱,沒有來得及對這支隊伍進行全面整頓。
同年8月,縣大隊改編為山東軍區獨立第四旅十團三營,轄七、八、九三個連,十團參謀長巫景全帶領八連駐景芝鎮,七連和九連在外地活動。八連在景芝駐防期間,三排副排長孫松山等認為叛變投靠國民黨的時機已經成熟,就與孫華堂、董志華、陳金祥、於德江等利用隊伍出操或喝酒之機,幾次策劃叛變。對敵人的這一陰謀舉動,淮安縣委和十團領導沒有察覺。
9月15日(農歷八月初十),下午三時許,以孫松山為首,開始了叛變行動:他們派人把住教堂大門,先將曲副連長、王排長、文化幹事用槍逼住,一一捆綁起來押在連隊住處,然後持槍竄到教堂前院陳克辦公的地方,趁陳克、劉銘、巫景全三人談話之機,突然把他們按倒捆綁起來,一同押到後院與曲副連長等關押在一起。叛匪把住教堂大門,放入不放出,前去參加會議的人員進一個抓一個,景芝區委書記曹保善、區長孟迪安以及他們的通訊員就是這樣被捕的。
當日夜間,武裝部副部長楊興等得知八連叛變的消息後,立即帶領部隊跑去救援,但敵人已經走遠,救援未果。被捕人員中有縣委書記陳克、組織部長劉銘、十團參謀長巫景全、專署徵收員劉洪遠、景芝區委書記曹保善、區長孟迪安、曲副連長等重要幹部14人,叛匪帶走槍枝60餘枝。
陳克等主要幹部被押送到濰縣城,交給厲文禮部。以後陳克等雖經我地委、縣委敵工部多方營救,但毫無效果,於1945年冬被敵人活埋,壯烈犧牲。
中共淮安縣委書記陳克,原名朱司春,又名朱茂軒(懋宣),字曙東,1914年1月20日出生於萊蕪市馮家林村一戶貧苦農民家庭。20歲畢業於萊蕪師范學校,後任小學教員。1939年參加革命工作,走上了抗日的道路。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改名陳克。先後任萊蕪縣第五區分區委書記,萊北縣委組織部長,萊東縣委代理書記等職。他在抗日戰爭中勇敢堅定,沉著果斷,在群眾中有很高的威信。
1945年8月,陳克奉調來到新解放區淮安縣任縣委書記。當時日軍剛宣布投降,蔣、日、偽合流,地方上的反動勢力十分囂張。淮安縣地處諸(城)、安(丘)、高(密)三縣交界處,黨的組織還不健全,人民政權剛剛建立,人們的「正統」觀念很嚴重,認為共產黨「靠不住」,國民黨勢力大。陳克到任後,面對嚴峻的局勢,沉著冷靜,日夜操勞,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召開各種會議,廣泛發動群眾。他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艱苦樸素,處處與群眾打成一片。由於他工作深入扎實,很快取得了工作的主動權。正當陳克等開辟淮安縣新解放區工作取得初步成績的時候,隱藏在革命隊伍里的一夥反動分子,卻在醞釀著一場反革命事變。9月15日,陳克被敵人逮捕。在登汽車的時候,陳克同志慷慨陳詞,痛斥敵人。
陳克等被捕後,中共昌濰工作委員會,中共安丘縣委敵工部,千方百計全力營救,但都沒有成功。1945年深冬的一天,北風刺骨,陳克等被剝去上衣,雖然遍體鱗傷,但目光炯炯,從容鎮定,與其他同志一起,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跳入敵人早已挖好的土坑,慷慨就義,時年32歲。陳克等英勇犧牲的噩耗傳出後,淮安縣的廣大幹部群眾,無不悲痛萬分,對出賣和殺害他們的階級敵人切齒痛恨,他們利用不同形式對烈士表示沉痛的哀悼。

⑩ 歷史上在高密、濰坊附近喝高粱酒的都有哪些名人那時候喝的是景芝白乾么

一百年前有沒有我不知道,但一百萬年前絕對沒有!

熱點內容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
班主任培養總結 發布:2025-07-04 14:40:37 瀏覽:89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04 12:20:45 瀏覽: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