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經濟地理學名詞解釋

經濟地理學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8-04 08:11:25

⑴ 經濟地理學復習要點和題

這個是我們學校經濟地理學的題

一、解釋下列名詞(每題4分,共20分)
1、k=3的中心地系統(4分)
2、城市化(4分)
3、經濟全球化(4分)
4、區域管制(4分)
5、區域經濟協調發展(4分)

二、概念辨析題(每題10分,共20分)
1、橫向一體化與縱向一體化(10分)
2、通達指數和分散指數(10分)

三、簡答題(每題10分,共30分)
1、邁克爾.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10分)
2、用產品周期理論解釋跨國投資的發生(10分)
3、赫希曼的極化――涓滴效應學說(10分)

四、論述題(每題15分,共30分)
1、對比分析跨國公司生產單位四種區位類型之間的特徵和優缺點(15分)
2、分析弗里德曼的區域空間結構演變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其理論應用(15分)
2007-2008第一學期經濟地理學B卷

一、解釋下列名詞(每題4分,共20分)
1、需求門檻(4分)
2、垂直一體化(4分)
3、交通網的連接度(4分)
4、范圍經濟(4分)
5、產業集群(4分)

二、概念辨析題(每題10分,共20分)
1、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10分)
2、雁行形態學說和赫克歇爾--俄林模型(10分)

三、簡答題(每題10分,共30分)
1、分析區域產業結構的演進機制及其作用機理和缺陷(10分)
2、綜合分析企業增長的原因、戰略和方法(10分)
3、分析區域經濟差異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10分)

四、論述題(每題15分,共30分)
1、論述增長極理論及其在實踐中的應用(15分)
2、對比分析集聚和擴散機制在區域空間結構形成中的作用機制(15分)

2008-2009第一學期經濟地理學A卷

一、解釋下列名詞(每題3分,共21分)
1、網路的分散指數(3分)
2、規模經濟(3分)
3、經濟全球化(3分)
4、區域管制(3分)
5、根植性(3分)
6、地方化(本土化)(3分)
7、空間距離衰減原理(3分)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9分)
1、20世紀經濟地理學研究的思維方式不斷發生變化,前期的區位論研究以規范性分析為主,60年代的
計量革命帶來了____分析方法,後來又受行為學派的影響,注重____分析,60年代末期以來,又興起
_____分析,90年代以來,經濟地理學研究開始關注制度和文化因素對經濟空間的影響而出現_____
轉向。(4分)
2、制度厚度與區域發展的關系有三種觀點:____、____、____。(3分)
3、杜能圈的圈層結構由里向外依次是____、____、輪作式農業、穀草式農業、三圃式農業和____。
(3分)
4、克里斯塔勒市場原則下形成的中心地系統稱K=____系統,系統中各級中心地市場區的比例關系是
____,各級中心地的比例關系是____。(3分)
5、經濟全球化形成了____、____、____三足鼎立的多極化世界經濟格局。(3分)
6、企業增長的戰略可分為____、____、____。(3分)

三、簡答題(每題8分,共32分)
1、邁克爾.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8分)
2、分析區域經濟差異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8分)
3、赫希曼的極化――涓滴效應學說(8分)
4、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區別與聯系響(8分)

四、論述題(每題14分,共28分)
1、對比分析集聚和擴散機制在區域空間結構形成中的作用機制(14分)
2、運用你最熟悉的經濟地理學理論解釋一個經濟地理案例或現象(14分)

2008-2009第一學期經濟地理學B卷

一、解釋下列名詞(每題3分,共21分)
1、需求門檻(3分)
2、垂直一體化(3分)
3、交通網的連接度(3分)
4、主導產業(3分)
5、產業集群(3分)
6、雁行形態說(3分)
7、區位因子(3分)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9分)
1、20世紀經濟地理學的發展特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研究____的變化、研究____的變化和研究
____的變化。(3分)
2、企業增長的動因有以下四個方面:____、____、_____、_____。(4分)
3、在弗農的產品周期理論中,弗農把產品的發展分為____、____和____三個階段。(3分)
4、克里斯塔勒市場原則下形成的中心地系統稱K=____系統,系統中各級中心地市場區的比例關系是
____,各級中心地的比例關系是____。(3分)
5、主要的國際經濟協調組織是____、____、____。(3分)
6、區域增長極理論認為,增長極通過____、____、____對區域經濟活動產生組織作用。(3分)

三、簡答題(每題8分,共32分)
1、用產品周期理論解釋跨國投資的發生(8分)
2、分析企業增長的原因、戰略和方法(8分)
3、分析區域產業結構的演進機制及其作用機理和缺陷(8分)
4、橫向一體化與縱向一體化的區別與聯系(8分)

四、論述題(每題14分,共28分)
1、對比分析跨國公司生產單位四種區位類型之間的特徵和優缺點(14分)
2、區域空間結構的三種形式及其內在聯系(14分)

⑵ 經濟地理學的基本內容

對於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多年來一直是各國經濟地理學者探討的一個理論問題。在歐美各國,大致認為經濟地理學主要研究包括生產、交換、消費的廣義的經濟活動,這種研究是在地區基礎上或以一定的地區為單位而進行的;不僅研究經濟活動的分布,而且聯繫到經濟的空間結構;在聯系有關因素時,把地理環境擺在重要地位,著重探討經濟活動和地理環境的關系。
經濟地理學所研究的經濟活動的地域系統,即包括各經濟部門在地域上的布局,也包括各地區經濟部門的結構、規模和發展,以及地域布局和部門結構的相互聯系。因此經濟地理學涉及自然、社會經濟、技術條件多方面的綜合性問題,具有綜合性特徵。經濟活動必然發生在一定的地域內,與一定的地理環境相關,因此經濟地理學又具有明顯的地域性。
與經濟活動有關的條件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技術條件。因此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工作具有自然—社會經濟—技術相結合的特點。經濟地理學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聯系一定地區的各種有關條件來論證經濟活動的地域布局系統,有助於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和經濟建設。 由於經濟地理學所研究的特殊領域具有自然、技術、經濟相結合的特點,可以認為它是一門與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有著密切聯系的社會科學范圍內的邊緣科學。
經濟地理學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分支學科,它同人文地理學的其他分支如人口地理學、城市地理學、社會地理學、文化地理學等有互相交流觀點、方法和資料的密切聯系,研究領域也有部分重疊。經濟地理學和新興的國土經濟學、生態經濟學、區域科學(區域經濟學)也有許多共同的研究對象。
此外,由於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需要,現代經濟地理學研究內容不斷豐富,與有關學科互相滲透,在地理科學體系內部產生了一系列新的邊緣科學,如資源地理學、應用地理學、建設地理學、數量地理學、發展地理學、預測地理學等。
經濟地理學根據研究對象和范圍的不同,可分為綜合經濟地理學、部門經濟地理學和區域經濟地理學3類,主要是對經濟地理學中一些帶普遍性的綜合問題和基本理論、方法論等問題進行規律性研究,如經濟活動和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自然資源的經濟評價、經濟發展對資源的遠景需求及進行地區間平衡的可能性、生產布局的一般規律和原則,經濟活動地域系統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經濟地理學方法的革新、經濟地理學史等。

什麼是經濟地理學現象

分析各個地區的個體經濟的發展歷程,優勢,資源分布等 然後分析貿易走向將個地區聯系起來。即分析貿易將地球變成地球村的歷程和發展趨勢。在戰爭上有個戰略地理學,可以參考。就是地理對各種人類活動的影響而已。

⑷ 經濟地理學有哪些經典理論學說

1950-60年代的計量革命的新古典經濟學模型解釋
1970年代的政治經濟學派版(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結構權剖析(社會-空間辯證法)
1980年代以來的新區域主義區域發展獨特性和創新能力的分析。
1980年代以來基於「生物學」類比而興起的「演化經濟學」
1990年代以來文化和制度轉向
2000「年代以來演化經濟地理學」的學術思潮

⑸ 談談你對經濟地理學的認識

經濟地理學在地理學中的地位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在空間上的變化發展規律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的科學,其介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地理學可劃分為通論地理學、區域地理學和應用地理學。這三個分支學科各又包括一系列次一級的分支學科。經濟地理學是地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文地理學中最為發達的一門分支學科。

經濟地理學在解決當今世界重大實際問題中的作用
人口問題:人地關系的協調問題,特殊地區的人口生存問題,經濟地理學家均可開展相應的研究。
資源問題:主要指不可再生資源的萎縮。在經濟發展中,注重對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研究,經濟地理學家大有用武之地。
環境問題:由於經濟地理學研究中強調經濟發展與環境的關系,這便決定了它比其它許多學科更能在提出如何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告誡人們注重與環境的關系問題。
貧富差異問題:從經濟地理學的角度,可以研究貧富差異的區域格局以及引起這些差異的地理條件,並藉助一定理論提出縮小這些差異的措施。

⑹ 區域經濟學的一些名詞解釋~

區域經濟學的概述

經濟區域是按人類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規律劃分的,具有均質性和集聚性,經濟結構基本完整,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發揮特定作用的地域單元。區域經濟是一個國家經濟的空間系統,是經濟區域內部社會經濟活動和社會經濟關系或聯系的總和,是經濟區域的實質性內容。

區域經濟學:是研究經濟活動在一定自然區域或行政區域中變化或運動規律及其作用、機制的科學。是經濟學與經濟地理學相結合的產物。

1、區域經濟學是運用經濟學的觀點,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的發展變化、空間組織及其相互關系的綜合性應用科學。

2、區域經濟學是研究和揭示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力的空間分布及發展規律,探索促進特定區域而不是某一企業經濟增長的途徑和措施,以及如何在發揮各地區優勢的基礎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提高區域整體經濟效益,為政府的公共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和科學指導。

3、具體分析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規律性問題(包括區域特徵分析,目標系吮與政策、手段,產業結構演進,人口增長與移動,城市建設與布局,區域國土規劃,區域聯合與區際利益的協調,區域比例關系。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與城市經濟問題、空間結構理論、區域生產力布局、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農村經濟、區帶規劃及管理、區域投融資等。

區域經濟學產生的歷史背景

區域就是一定的地理空間。區域內的自然資源狀況、人口分布狀況、交通狀況、教育水平、技術水平、工農業發展水平、消費水平、政治制度等等,對於該區域的社會經濟活動和生產過程的影響極大。如何使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達到整體最優效果呢?區域經濟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它的形成和發展最早源於1826年德國經濟學家杜能提出的農業區位論,至今已有近180年的歷史。然而,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科學,它大體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區位研究由微觀向宏觀領域的不斷擴展,以及各國政府為解決區域問題而加強對區域經濟活動的干預,大規模開展各種區域規劃工作,區域經濟學獲得了迅速的發展。最初興起於西方國家,東歐和原蘇聯在60年也掀起了區域經濟學研究的熱潮。我國則直到80年代後才開始這方面的工作。

區域經濟學與經濟地理學密切聯系的一門學科。它一方面對區域的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進行經濟評價,對區域的經濟、社會因素進行分析,更主要的是制定區域發展綱要提出科學的依據,並為區域經濟建立起計量經濟模型。

區域經濟學產生的歷史背景有三個方面:

(1)經濟背景,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地域分工不斷深化,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如日本的表、里差異,美國的東北部同西部和南部的差異,英國的英格蘭與蘇格蘭、北愛爾蘭的差異以及蘇聯的東、西差異等;二是區域經濟問題的顯露,如美國的田納西河流域,1933年人均收入只有168美元,不及全國平均收入的一半,英國英格蘭的西北部、東北部和蘇格蘭失業率超過25%,威爾士失業率超過36%,而倫敦和東南英格蘭的失業率不到14%。

(2)政治背景,在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政府的經濟職能加強,政府有能力干預區域經濟發展;在東方,社會主義制度誕生,一方面,社會主義國家實行計劃經濟,政府是配置資源的主體,政府可以在區域之間配置資源,另一方面,社會主義經濟要求有計劃按比例地發展,包括區域之間。

(3)科技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區域經濟學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先進,與其他經濟學科明顯不同。

正是在上述三個背景下,形成了區域經濟學。

區域經濟學:研究對象、主要觀點、代表人物

前關於區域經濟的研究對象尚未形成統一的觀點,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

(1)區域經濟學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圍的經濟學,它與一般經濟學並無什麼差別,只是其研究范圍是區域而不是國家,持此種觀點的多為初學者。

(2)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地理分布和空間組織規律,所以又將其稱為空間經濟學,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里查森、胡佛等。

(3)研究區域的主要問題,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里查森、胡佛等艾薩德(被譽為西方區域經濟學的創始人)、周起業和劉再興等。

(4)研究區際差異和聯系,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貝。

(5)研究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和相互關系,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是張敦富。

(6)從宏觀角度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發展及其相關關系的決策性科學,持此種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棟生、李京文、郝壽義和安虎森等。

區域經濟學研究的內容及主要著作

研究的主要范疇包括:區域經濟理論、生產力布局理論、生產力布局的經濟調節機制、新地域的經濟開發戰略和經濟規劃等。區域經濟學是20世紀50年代在宏觀區位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經濟學科。早期有屠能的《孤立國》(1850),韋伯的《工業區位論》(1909)等代表著作。1978年,前蘇聯經濟學家涅克拉索夫的著作《區域經濟學》出版後,標志著這門學科發展到一個新水平。

區域經濟學的學科性質

關於區域經濟學的學科性質還未形成統一的觀點,目前,主有三種觀點:

(1)區域經濟學為應用經濟學的分支學科,與產業經濟學一起構成中觀經濟學;
(2)區域經濟學為地理學的分支學科;
(3)區域經濟學為交叉學科,為經濟學與地理學的交叉學科。

⑺ 經濟地理學主要內容是什麼

我上個學期剛學完,雖然可能每個學校版本不一樣,但內容應該差不多的。
緒論就只是介紹一下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意義,整個的體系與其他學科的大概聯系。
然後學習經濟活動區位的內容,經濟活動區位本身也是一個概念,然後結合經濟與地理區位來分析主要的影響因素,比如要素投入(土地、原材料、資源等)、交通、整個的人文與自然環境;還會介紹經典的經濟學和地理學上的著名區位論,比如杜能農業區位論、韋伯工業區位論、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論等,也會講一下關於多部門企業和跨國公司區位。
接著就是經濟活動區域分析,分析區域的結構組織、區域經濟的發展包括產業集群和經濟地域綜合體等,區域之間的空間組織這些,主要就是圍繞經濟與區域。
以上基本上是重點學習的內容,
當然也會學到經濟活動的全球化,那些趨勢還有經典的行業案例比如汽車製造、服裝加工,也會提到發展中國家的一個問題。
最後就會介紹一下經濟地理學研究方法和目前的研究進展什麼的,其實就是講講經典的經濟地理學研究的方法有哪些,還有目前經濟學家一些新的看法和思路什麼。

希望能幫到你啦。

熱點內容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
班主任培養總結 發布:2025-07-04 14:40:37 瀏覽:89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04 12:20:45 瀏覽: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