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水產餌料生物

水產餌料生物

發布時間: 2021-08-04 08:13:47

Ⅰ 水產飼料有哪些潛在的危害

影響水產飼料安全的因素主要有:
1.飼料中天然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質 棉籽餅、菜籽餅、大豆餅(粕)、蓖麻餅(粕)等飼料,本身就含有棉酚、異硫氰酸酯、胰蛋白酶抑制劑、凝聚素、光敏物質、硝基化合物等抗營養因子,這些物質輕者降低飼料消化率,重者引起魚類中毒,並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2.微生物污染 飼料及其原料在運輸、貯存、加工及銷售過程中,由於保管不善,容易污染上各種黴菌和腐敗菌及其毒素,主要有致病性細菌(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各種黴菌(如麴黴菌、青黴屬菌、鐮刀菌屬菌等)及其毒素、病毒(或朊蛋白)、弓形體。有許多人畜共患的傳染病,病原微生物通過被污染的飼料使魚類致病,並污染水產品而危害人類健康。飼料霉變不僅會降低飼料的營養價值和適口性,更為嚴重的是它們能產生多種毒素,尤其以黃麴黴毒素B1毒性最強,有很強的致畸、致癌性,急性中毒會引起水產動物死亡,更多的是慢性中毒,毒素在動物體內蓄積,影響水產品的質量,危害人體健康。
3.飼料配製過程中的人為因素 近年來,隨著飼料工業的迅速發展,各種各樣的飼料添加劑被廣泛用於配合飼料中,對促進魚類生長和提高養殖經濟效益起了重要作用,但這類物質的濫用和不按規定使用的現象還十分嚴重,對飼料安全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1)非法使用違禁葯品,不按規定使用葯物添加劑:飼料中抗生素及一些葯物添加劑的添加容易引起葯物殘留,是目前影響水產品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如喹乙醇曾是我國水產配合飼料中使用最多、最主要的促生長劑之一,但是近年來研究發現,過量地使用喹乙醇會引起水產動物抗應激能力下降,甚至死亡。過量殘留還會導致人們食用後的安全危害,農業部已經於2002年將其列為無公害水產品的禁用漁葯。另外,目前使用較多的黃黴素,對其安全性還需進一步考證,歐盟已開始逐漸禁用。
(2)有毒金屬元素:飼料中的鉛、汞、無機砷、鎘、鉻等重金屬含量超過一定限度,會對水產養殖動物的生長造成危害,並且這些元素可以在魚體內富集,其殘留量過高會影響人們食用的安全。水產配合飼料中重金屬的來源主要為動物性原料,如魚粉、皮革粉等,預混料的礦物質添加劑也是有害金屬的來源之一。
(3)農葯:不適當地長期和大量使用農葯,可使環境和飼料受到污染,破壞生態平衡,對動物健康和生產以及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農葯的種類繁多,按其化學成分可分為:有機磷制劑、有機氯制劑、有機氮制劑、
氨基甲酸酯類、擬除蟲菊類和砷制劑、汞制劑等。大部分農葯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分解,在環境中的殘留期長,可在動植物體內長期蓄積,通過食物鏈對魚類和人體產生中毒效應。
(4)多氯聯苯:常見的多氯聯苯(PCB)為三氯聯苯和五氯聯苯,廣泛應用於工業如電器設備的絕緣油、塑料和橡膠的軟化劑等。生產和使用PCB的工廠「三廢」的任意排放成為PCB的主要污染源,含PCB的固體廢物燃燒以及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揮發等也可造成污染。魚油和魚粉是水產飼料受PCB污染的主要來源。大部分海產魚油中均含有少量PCB,添加於水產飼料後,由於養殖魚類的不斷攝食而產生累積,因其具有親脂性,主要蓄積在脂肪組織及各臟器中,從而對魚類產生危害。(5)油脂酸敗和組胺:魚粉和魚油是漁用飼料加工的主要原料,它們都含有較高的不飽和脂肪酸,極易氧化酸敗。飼料脂肪氧化酸敗也稱飼料哈變,是油脂長期儲存於不適宜條件下發生的一系列化學變化,其中含有不飽和鍵的物質(脂肪、脂肪酸、脂溶性維生素及其它脂溶性物質)發生氧化反應產生游離脂肪酸、酮和醛等多種氧化產物,使其酸價、過氧化物值及熔點增高,並對油脂的感觀性質發生不良影響的變化。長期攝入酸敗油脂,會使動物體重減輕和發育障礙,器官病變。
水產飼料中魚粉用量一般都較高,魚粉原料不新鮮或貯存時間過久,其鮮度就會下降,揮發性鹽基氮(VBN)和組胺含量升高。實際上使用不新鮮、腐敗霉變的魚或肉製品製作的魚粉或肉骨粉產品,其生物胺含量一般都較高,其中主要是組胺。組胺是組氨酸的分解產物,是組氨酸在莫根氏變形桿菌、組胺無色桿菌等細菌存在的組氨緩脫羥酶作用下,脫去羥基後形成的一種胺類物質。它是一種毒素,動物攝入一定量的組胺後會引起中毒。因此組胺含量可作為魚粉或肉骨粉鮮度下降的重要指標。
(6)轉基因飼料原料:轉基因飼料的安全問題目前尚無最終答案,但已經大量應用於水產動物飼料中,其潛在的風險依然存在。比如用轉基因原料生產的飼料飼養出來的動物是否會產生遺傳污染;這樣的動物性食品是否與非轉基因食品實質等同,無顯著差異;轉基因食品在某些情況下是否會產生過敏;對生態安全性有無影響等。目前已用轉基因技術培育出了高油、高賴氨酸玉米、「雙低」油菜、高蛋氨酸大豆、無色素腺體棉花等,它們中的一部分已被用作飼料原料,這些原料具有營養價值高的特點,但對其安全性問題,仍須保持足夠的謹慎和正確的評估。
(7)益生菌:目前,雖然國內外已有大量商品化的益生菌(益生素)問世,但是除了對酵母、芽孢桿菌和乳酸菌的研究相對深入一些外,大部分益生菌的研究只是停留在對作用效果的研究上,而且這些研究結果還很不系統,還需要更多的實驗支持,對機理研究的不深入會在益生菌的使用中存在許多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是益生菌的安全性問題。許多微生物有益生作用,但是並不意味著它沒有副作用。許多益生菌的應用還存在著爭議,如腸道球菌既能維持人或動物腸道內微生物的菌群平衡,用於治療胃腸炎,也是一些食物中的正常菌群,但是它同時也可能產生細菌毒素,污染食品,導致食物中毒。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一些益生菌株如果含有可轉移的耐葯性因子,對生物安全絕對是有害的。

Ⅱ 有誰對水產養殖微生物的應用比較懂比如,用法,用量

在海參養殖(育苗)方面應用枯草芽孢桿菌的比較多,餌料方面添迦納豆芽孢桿菌的比較多。
枯草芽孢桿菌一半都是5ppm左右。

Ⅲ 水產生物制劑什麼品牌好

水中的碳源就是二氧化碳的,在水裡也是需要二氧化碳的來降低水中的氨氮的含量,如果水中氨氮含量較高的話,就會出現魚浮頭的現象,嚴重時會導致魚的大量死亡。
一、魚塘水體中氨氮的積累和危害
氨氮對水生生物的危害主要是指非離子氨即氨氣的危害,非離子氨進入水生生物體內後,對酶水解反應和膜穩定性產生明顯影響,表現出呼吸困難、不攝食、抵抗力下降、驚厥、昏迷等現象,甚至導致水生生物大批死亡。另外,在生物體內富集的高濃度氨氮可轉化為亞硝酸鹽後對生物體產生危害,而亞硝酸鹽又是強氧化劑,不僅會使生物體中毒,它還有致癌作用。
二、魚塘氨氮超標的防治及降解
根據《漁業水質標准》,水產養殖生產中,應將氨的濃度控制在0.02mg/L以下。目前,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降低魚塘水體中氨氮的含量,降解氨氮,防治氨氮中毒。
(一)科學進行養殖生產
1、做好清淤工作,經常換水,保持水體新鮮。
2、飼料過量投喂是造成氨氮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減少餌料系數,提高飼料使用率,減少養殖生物的糞便排泄量。
3、用鹽酸或醋酸調節PH值,降低PH值至7.0以下,降低氨氮毒性,再用沸石粉、麥飯石等吸附劑去除水體中的氨氮。
(二)利用微藻減少水體中的氨氮
微藻是一種單細胞藻類,以水為電子供體,以光能作為能源,利用氮、磷等營養物質合成有機質。能吸收水體中的氨氮並將其轉換合成氨基酸等含氮物質,是水生生物的天然餌料。微藻還能產生大量的氧氣,水體中充足的氧氣能促進亞硝酸鹽向硝酸鹽的轉化,同時可減少水體因缺氧而形成的惡臭氣味,改善水體生態環境,抑制和減輕氨氮對魚類的毒害作用,提高魚類食慾和飼料利用率,促進魚類生長發育。
(三)利用微生物制劑降解魚塘中的氨氮
微生物制劑是從天然環境中篩選出來的微生物菌體經培養、繁殖後製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活性菌制劑。一般微生物制劑分為液態、固態(粉狀)兩大類。魚塘水體是一個由多種微生物組成的動態平衡系統,有益菌和有害菌共存。當向水體添加有益微生物,通過大量繁殖成為優勢種群可抑制有害病菌的生長,同時通過有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可降低水中過剩的營養物質和其他有害物質,對降解魚塘水體中的氨氮、有機質、增加溶解氧等方面有明顯的調節作用,同時也能調節水體的pH值,促進底泥中氮磷的釋放,促進浮游生物的生長。
康源綠洲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研發的如金水產專用菌劑,是一種由酵母菌、放線菌、乳酸菌、光合細菌等多種有益微生物經特殊方法培養而成的高效復合微生物菌群制劑。菌群中既有分解性細菌,又有合成性細菌;既有厭氧菌、兼性菌,又有好氧菌,是多種細菌共存的一種生物體。菌群在其生長過程中能迅速分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同時依靠相互間共生增殖及協同作用,代謝出抗氧化物質,生成穩定而復雜的生態系統,並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激活水中具有凈化水功能的原生動物、微生物及水生植物,通過這些生物的綜合效應,達到凈化水體的目的。
如金枯草芽孢桿菌菌劑,通過分離篩選多種枯草芽孢桿菌,生產出能改善養殖動物的腸道微生態,提高其消化機能,促進養殖動物健康生長的專用菌。由於芽孢繁殖的特性,芽孢對高溫、乾燥、化學物質有強大的抵抗性,所以芽孢桿菌在加工或應用時受溫度、濕度、化學物質的影響較小,特別適合製成活性菌劑,在水產養殖中廣泛使用。

Ⅳ 四,與人工配合餌料相比,生物餌料具有哪些優點

優點:
1、對養殖水體水質的負面影響較小。
2、營養豐富,能滿足水產動物的營養需求,含有的未知生物活性物質。

3、不同規格的生物餌料可組合成系列餌料,滿足養殖對象不同生長階段的具體需求。
4、有利於大多數水產動物能方便地攝食。
5、並易於被水產動物消化吸收。
生物餌料:
特指經過人工篩選的、可進行人工培養的、適合養殖對象食用的優質的餌料生物。
經過篩選的優質餌料生物,進行人工培養後投喂給養殖對象食用的活的餌料(海水小球藻、褶皺臂尾輪蟲、蒙古裸腹蚤等)。
餌料生物:
是指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等水域中,可供水產動物食用的各種水生微生物、動、植物。 水域中生活的可供水產動物食用的水產動、植物。(微藻、輪蟲等)。

Ⅳ 人工培養用於水產餌料的有哪些種類

硅藻是一類最重要的浮游生物,分布極其廣泛。在世界大洋中,只要有水的地方,一般都有硅藻的蹤跡,尤其是在溫帶和熱帶海區。因為硅藻種類多、數量大,因而被稱為海洋的"草原"。 硅藻是一類具有色素體的單細胞植物,常由幾個或很多細胞個體連結成各式各樣的群體。硅藻的形態多種多樣。

硅藻門(Bacillariophyta)有16000多種,可分為2綱:中心硅藻綱(Centricae)圓形,輻射對稱,殼面上的花紋自中央一點向四周呈輻射狀排列,海產多。羽紋硅藻綱(Pennatae)長形或舟形,花紋排列成兩側對稱,表面有線紋、肋紋、縱裂縫(殼縫),殼面中央呈加厚狀,稱中央節,在兩端稱端節.

Ⅵ 為什麼說橈足類作為水產餌料生物其價值不及枝角類大

為什麼說橈足類作為水產餌料生物其價值不及枝角類大
枝角類(Cladocera)又簡稱「溞類」,水溞,俗稱紅蟲,屬無脊椎動物,甲殼綱,鰓足亞綱。身體短小(體長0.2~1mm,視具體種類而定),長圓形,分為頭部和軀部,側扁,體節不明顯。除頭部裸露外,身體其餘部分包被於透明的介形殼瓣內。頭部有2對明顯的觸角,第1對觸角較小,第2對特別發達,可分為內枝和外枝,能在水中劃動,為運動器官。胸肢4~6對,擺動時可產生水流,上有長剛毛,可將食物過濾後送入口中。雌雄異體,春夏兩季連續多次孤雌生殖,產生大量個體。秋末行有性生殖,以受精卵越冬。絕大多數生活於淡水、池塘、湖泊、江河中,是魚類的重要食餌,故俗稱「魚蟲」。可人工培養,作魚類的餌料,如蚤狀溞。全世界僅有少數種類(約11種)分布於海洋沿岸水域,我國沿岸常見的僅5種。如烏喙尖頭溞(Penilia avirostris)。
枝角類的適應性廣,繁殖力強,生長迅速,且營養價值高,乾重粗蛋白含量達55%左右,是鰱、鱅、鯉、鯽等常規養殖魚類魚苗培育階段和特種水產養殖幼體階段的適口、易得的好餌料.
枝角類的食性有兩種:淡水枝角類主要濾食水中的細菌,單細胞藻類和原生動物;海洋枝角類則用游泳足捕捉水中的浮游生物。
適合枝角類實行無性生殖的水質條件如下:水溫:17-30℃,pH:6.5-8.5,鹹度:淡水種可耐鹹度2-3ppt,海水種則可耐高鹹度。溶氧:1-5ppm,溶氧超過5ppm時,繁殖力會下降。

橈足類 橈足類,隸屬於節肢動物門、甲殼綱、橈足亞綱。為小型甲殼動物,體長<3mm,營浮游與寄生生活,分布於海洋、淡水或半鹹水中。橈足類活動迅速、世代周期相對較長,在水產養殖上的餌料意義不如輪蟲和枝角類。
橈足類基本特徵:
1.體縱長且分節,體節數不超過11節,頭部1節、胸部5節、腹部5節。
2.頭部有一眼點、兩對觸角、三對口器。
3.胸部具5對胸足,前四對構造相同,雙肢型,第五對常退化,兩性有異。
4.腹部無附肢,末端具一對尾叉,其後具數根羽狀剛毛。雌性腹部常帶卵囊。
5.變態發育。即有無節幼體和橈足幼體。

Ⅶ 蝦餌料配方大全

1、青蝦先用料理機打成漿,再加些蜂糖和水混合均勻,以備後用。

2、將丸三、丸五、魚開胃和小白餌倒入一個容器中,小白餌要少倒些,加水攪拌均勻。

3、然後將青蝦打好的漿泥倒入攪拌好的粉末中,開始攪拌,攪拌到細膩的狀態,不要有塊狀物。

4、攪拌好之後開始往裡面加米之誘,不要一下子全倒進去,要慢慢地加,加到糊的狀態和稀飯差不多,然後等待幾分鍾讓水分自然收干即可。

1、類似於蝦餌的餌料,魚類及其他水生動物的食物。水產養殖業的重要物質基礎。餌料和飼料在水產界是同義詞,但對一些活的天然餌料一般不稱飼料。

2、餌料主要分為天然和人工餌料兩大類。

(1)天然餌料

自然生長的生物餌料。與養殖業關系密切的有浮游生物、細菌、底棲生物、周叢生物、水生維管束植物和禾本科植物等,有機碎屑一般也稱為天然餌料。浮游生物、有機碎屑和細菌絮凝體是鰱、鱅等濾食性魚類和養殖魚類魚苗階段的餌料。底棲生物中的貝類是青魚、鯉等的餌料。水生昆蟲幼蟲、水生寡毛類是一些底層魚類的餌料。

(2)人工餌料

人工種植、培育的動植物或農業、畜牧業,以及制葯、食品等工業的產品和副產品,經加工而成的餌料。種類繁多,大致分成以下幾類。谷類如玉米、大麥、高粱等,澱粉含量高,屬能量餌料。

動物性餌料如魚粉、蠶蛹、血粉、乳製品副產物、肉類加工副產物、蝦殼粉等,是養殖業的重要蛋白源。其中魚粉的營養成分全面,是很理想的動物蛋白源。動物性餌料的數量有限;其加工和保存方法,尤其是脫脂工藝對其質量影響很大。

人工培養的活餌料如蠅蛆、蚯蚓、水蚤、輪蟲、單細胞藻類、鹵蟲等,營養價值高,後4種活餌料在蝦類養殖中已普遍應用。

Ⅷ 什麼是水產養殖培養生物飼料

業務培養目標: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水產動、植物增養殖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水產養殖生產、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水產養殖開發、管理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學和水域環境學的基本理論以及水產增養殖、漁業經濟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生物學和化學實驗教學、水產增養殖實踐性環節、微型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水產經濟動、植物增養殖技術、營養與飼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備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基本理論知識;
2.掌握現代生物科學和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
3.掌握水產經濟動植物的增養殖技術、營養與飼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4.掌握主要養殖魚類、甲殼類、藻類(可選擇其中的2-3類)的人工育苗、育種和成體的集約化養殖等生產環節的技術關鍵;
5.具備內陸水域、淺海、灘塗的漁業資源和環境調查與規劃的基本方法,了解現代化養殖工程、海洋漁業和水產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識;
6.具備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基本知識,了解水產增養殖學、生命科學的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生物學、環境科學、水產學
主要課程:魚類增養殖學、甲殼動物增養殖學、水產動物育種學、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水產動物疾病防治、海藻與海藻栽培學、水環境化學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教學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科研訓練、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等,一般安排25-30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相近專業:水產養殖學 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 水族科學與技術

Ⅸ 大連蛟龍水產餌料開發中心怎麼

大連蛟龍水產餌料開發中心是2006-03-17注冊成立的個人獨資企業,注冊地址位於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鐵西街道辦事處花兒山社區。

大連蛟龍水產餌料開發中心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210282759948112N,企業法人王世玲,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大連蛟龍水產餌料開發中心的經營范圍是:水產餌料、生物餌料開發製造及銷售,農副產品收購(不含行政審批項目),貨物進出口(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項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規限制的項目取得許可後方可經營);普通貨物運輸。(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大連蛟龍水產餌料開發中心更多信息和資訊。

Ⅹ 硅藻有何價值目前人工培養用於水產餌料的有哪些種類

名稱:硅藻
拉丁名:diatom
硅藻是一類最重要的浮游生物,分布極其廣泛。在世界大洋中,只要有水的地方,一般都有硅藻的蹤跡,尤其是在溫帶和熱帶海區。因為硅藻種類多、數量大,因而被稱為海洋的"草原"。 硅藻是一類具有色素體的單細胞植物,常由幾個或很多細胞個體連結成各式各樣的群體。硅藻的形態多種多樣。
1. 分類
硅藻門(Bacillariophyta)有16000多種,可分為2綱:中心硅藻綱(Centricae)圓形,輻射對稱,殼面上的花紋自中央一點向四周呈輻射狀排列,海產多。羽紋硅藻綱(Pennatae)長形或舟形,花紋排列成兩側對稱,表面有線紋、肋紋、縱裂縫(殼縫),殼面中央呈加厚狀,稱中央節,在兩端稱端節.
2. 主要特徵
植物體單細胞或連接成絲狀體、群體。細胞壁是由2個套合的半片組成,稱半片為瓣。硅藻的半片稱上殼(epitheca)(在外)、下殼(hypotheca)(在內),上下殼均有一凸起的面稱殼面(valve)。側面或殼邊是兩個瓣套合的地方,環繞1周稱環帶(girdle band)。上殼和下殼都是有果膠質和硅質組成的,沒有纖維素。載色體1至多數,小盤狀、片狀。色素主要有葉綠素a、c,β-胡蘿卜素、α-胡蘿卜素和葉黃素。葉黃素類中主要含有墨角藻黃素,其次是硅藻黃素(diatoxanthin)和硅甲黃素(diadinoxanthin)。藻體呈橙黃色、黃褐色。同化產物為金藻昆布糖和油。細胞核1個。營養體無鞭毛。精子具鞭毛,為茸鞭型。
3.繁殖
硅藻以細胞分裂繁殖為主。細胞分裂時,原生質膨脹,使上下兩殼略為分離。細胞核進行有絲分裂,載色體、蛋白核等細胞器也隨著分裂。原生質體也一分為二,其中一個位於母細胞的上殼之內,另一個位於母細胞的下殼,然後兩殼分開成為上殼,各再生另一個新的半殼為下殼,這樣形成的兩個新硅藻中,一個與母體大小相等,而另一個則較母體為小。如此連續分裂下去,多數個體將越來越小。這種體積的縮小不是無限的,縮小到一定大小時,以產生復大孢子(auxospore)的方式恢復其大小。
形成復大孢子的方式主要有3種:①將接合的兩個硅藻,借運動或分泌膠質而相互接近,然後兩細胞內的核各進行減數分裂,原生質體亦分成兩半,形成兩個配子,各有兩個核,其中一個後來消失,由不同細胞產生的配子脫離母細胞壁後,則相互接合形成兩個接合子,接合子與母體垂直方向延長成兩復大孢子,如披針橋彎藻[Cymbella lanceolata(Ehr.)V.H.]。②接合的兩個細胞各產生一個配子,而配子接合後只產生一個復大孢子,如扁卵形藻[Cocconeis placentula var.klinoraphis Geitler]。③無配子生殖,兩細胞接近後,包在膠質內,不經過接合,各自形成一個復大孢子,如線卵形藻[Cocconeis placentula var.lineata(Ehr.)Cleve]。
4. 代表植物
小環藻屬(Cyllotella) 屬中心硅藻綱圓篩藻目。植物體單細胞,有些種以殼面互相連接成帶狀群體。細胞圓盤形或彭形。殼面圓形,少數種橢圓形,邊緣部有輻射狀排列的線紋和孔紋,中央平滑或具顆粒。帶面平滑沒有間生帶。載色體多個,小盤狀。以細胞分裂進行繁殖,每個細胞產生一個復大孢子。
羽紋硅藻屬(Pinnularia)屬於羽紋硅藻綱雙殼縫目。植物體單細胞或連接成絲狀群體,殼面線狀、橢圓形至披針形,兩側平行,極少數種兩側中部膨大、或成對稱的波狀。殼面兩側具橫的平行的肋紋,中軸區寬。色素體兩塊,片狀,常各具1蛋白核。
常見的硅藻還有圓篩藻屬(Coscinodiscus)、舟形藻屬(Navicula)等。

熱點內容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
班主任培養總結 發布:2025-07-04 14:40:37 瀏覽:89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04 12:20:45 瀏覽: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