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生物經濟產業

生物經濟產業

發布時間: 2021-08-04 09:18:22

❶ 怎樣看待生物經濟發展

生物經濟呈現十大趨勢 2020年市場達3萬億美元 據有關部門初步估計,我國現代生物技術產業的年產值達到600億元,傳統生物技術產業的年產值達到3000多億元,而到2020年,全球生物技術市場將達到30000億美元。 比爾·蓋茨曾預言,超過他的下一個世界首富必定出自生物經濟領域。 記者從日前在北京召開的「2006生物經濟高峰論壇」上了解到,生物技術和生物經濟已經成為高技術及其產業中最有活力、最有潛力的領域之一,也是成長最快的領域,未來15年到20年有可能形成和信息產業並駕齊驅、充滿活力的生物產業,其市場空間可能是信息產業的10倍。 生物經濟呈現十大趨勢 參加此次論壇的生物技術領域的專家們認為,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發力度不斷加大,生物技術產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被譽為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的生物經濟將逐步形成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信息經濟相對應的新經濟形態。其發展呈現十大趨勢: 一是生物經濟已經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其市場空間可能是信息產業的10倍。發展生物技術及產業已經是世界許多國家不約而同的共同行動,全球生物技術及產業呈現明顯的加速發展態勢。 二是農業生物技術將推動第二次綠色革命。農業生物技術將創造動植物新品種,創造新肥料(生物肥料)、新農葯(生物農葯)、新地膜(可降解地膜)、新食品與飼料添加劑,全面提升農業綜合生產力,推動第二次綠色革命。 三是醫葯生物技術將推動第四次醫學革命,人均壽命將進一步提高。醫葯生物技術將從疾病預防、疾病診斷、葯物研製、生物治療、器官移植等方面,推進第四次醫學科技革命,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延長人類壽命。 四是發展生物質能,僅中國就能夠再造一個「綠色大慶」。全球生物質能的儲量為18000億噸,相當於640億噸石油。我國生物質能至少有相當於7個大慶的能源產出量。發展生物質能,有效利用部分生物質能,至少能夠形成一個「綠色大慶」,有效地緩解能源短缺的壓力。國外燃料酒精、生物柴油已經進入產業化階段。在當前石油價格高位運行以及我國石油資源短缺的形勢下,發展生物質能是一個戰略的選擇。 五是工業生物技術將推進「綠色製造業」,促進化學工業的第三次革命。我國已經進入高速工業化的階段,正在成為世界工廠,但是資源過度消耗,大量廢物、廢水、廢氣的排放,導致資源與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利用現代工業生物技術,能夠有效地改造傳統產業,提高經濟效益,減少環境污染。 六是環境生物技術將為再造「秀美山川」提供技術支撐。生物技術對解決環境污染、土地沙化、草地退化、氣候變暖等環境問題具有獨特的作用。通過微生物對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降解,提高污水處理的技術已經進入應用階段。抗旱、抗鹽草類、樹木等新品種,防風固沙植物、環境指示植物的應用,將大幅度改變生態環境。 七是生物資源的深度開發將培育一批新的生物產業。主要包括培育具有特殊用途的植物,如能源植物、纖維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等新品種,為能源、化工提供重要的原料和制劑;大規模篩選和提取微生物活性物質,研製抗腫瘤、抗真菌等葯物,開發新型生物肥料、生物農葯;發展海洋生物產業,開發一批海洋食物、葯物及保健品,開發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生物酶等新產品。 八是生物技術在保障生物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世界有數十種生物制劑、數百種危險生物,對人類安全構成巨大威脅,必須依靠現代生物技術建立健全防禦生物恐怖、防治重大疫病的應急技術體系,研製針對主要生物恐怖因子的疫苗與治療葯物,研製生物晶元、生物感測器等生物檢測技術,為國家安全提供技術支撐。 九是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將使人類對生物世界的認識水平和改造能力發生質的飛躍。2001年6月人類基因組工作圖的完成,被稱為是人類科技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短短的幾年裡,人類已經完成和正在進行對266種動植物和380種微生物的全基因組測序。蛋白質組學將進一步揭示生命的奧秘,對葯物設計與研製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人類對生命規律的認識,對人類自身的了解與調控能力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十是人類傳統倫理觀念將受到強烈沖擊。基因診斷技術將能夠揭示人的基因密碼,將影響個人的隱私權的保護。組織工程、器官移植等技術與產品的應用,將對傳統的人體觀念、倫理觀念產生強烈的沖擊。 迎頭趕上的重點 科技部黨組成員吳忠澤說,當前生物技術已經成為許多國家政府研究開發的重點,生物技術和生物經濟已經成為國際科技和經濟競爭的焦點。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生物技術和產業提出了十分迫切的需求,生物科技將成為我國高技術產業迎頭趕上的重點,科技部將採取有力措施推動生物技術和生物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力爭使我國成為生物技術強國、生物產業大國。 據了解,目前我國生物技術總體水平已經處於發展中國家的前列,為生物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國疫苗、青黴素、維生素C、味精、啤酒、氨基酸等傳統生物技術產品的生產量和消費量均居世界第一,轉基因植物種植面積居世界第三,P53注射液是世界上第一個批准上市的基因治療和細胞治療葯物,SARS疫苗在世界上第一個完成了I期臨床試驗。 近年來,我國在傳統生物技術產業繼續保持優勢的同時,現代生物技術產業迅速崛起,新興生物技術企業不斷涌現。據初步統計,2003年全國生物技術企業達到 7300多家,其中以現代生物技術為核心的企業2800多家。據有關部門初步估計,我國現代生物技術產業的年產值達到600億元,傳統生物技術產業的年產值達到3000多億元。 據測算,到2020年,全球生物技術市場將達到30000億美元。專家們認為,把握住未來5-10年的契機,大力推動我國生物技術和生物產業的發展,必將推動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穩定發展,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專家建議,政府應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採取有力措施推動生物技術與生物經濟快速發展。一是實施人才戰略,打造一支國際一流人才隊伍;二是實施基地戰略,建設國際一流的產學研基地;三是大幅度增加資金投入,建立和完善多元投資體系;四是實施企業創新主體戰略,切實支持和鼓勵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五是加強生物技術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力爭使我國成為世界葯物後期研發中心和葯物製造中心。 在此次論壇上,專家們還就有關生物技術與生物經濟、生命科學基礎研究、農業生物技術、醫葯生物技術、人類蛋白質組計劃、食品葯品安全、工業生物技術、生物能源等技術與產業化問題,與來自全國各地80餘位生物醫葯企業的負責人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❷ 為什麼說生物工程產業將成為21世紀世界經濟的一個不可或缺的支柱產業

從反應過程上看,生物反應器根據培養對象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微生物反應器和酶反應器:微生物反應器是生產中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設備,其作用就是按照發酵過程的工藝要求,保證和控制各種生化反應條件.如溫度, 壓力,供氧量,密封防漏,防止染菌等. 促進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使之能在低消耗下獲得較高的產量。酶反應器可分游離酶及固定化酶反應器兩大類。細胞生物反應器,動物細胞或植物愈傷組織培養條件苛刻,培養周期長,雜茵污染 的危害性大,因此動植物細胞反應器的設計遠較微生物反應器復雜基因。目前,動物生物反應器中研究與應用較多的是乳腺生物反應器。一次性生物反應器
這是目前比較新的一類生物反應器,它的體積從10ml到2m3不等,可用於如下領域:疫苗生產、蛋白重組、篩選試驗等等。

一次性生物反應器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帶有預先滅菌功能的培養容器,它的製作材料非常特殊,只能進行單次使用,不可以重復利用,故此稱之為一次性生物反應器。不同類型的培養在材料的選取、結構設計、功率輸入等方面均有所差別。

❸ 生物經濟的發展問題

發展生物經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的歷史性機遇。我們要抓住生物資源、人才、市場優勢,完善激勵機制、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實施生物經濟強國戰略,將我國生物經濟發展成為產業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增長速度快、具有突破性帶動作用的新興主導產業,主要生物技術產品能夠滿足國內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化經營能力的現代生物企業。具體地說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完善有關政策和激勵機制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關鍵在於建立健全良好的創新環境。沒有對知識產權有效的法律保護,就不可能有巨大的科技投資和領先的科技產業。要強化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要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法規和機制。要建立和不斷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尤其是要創建和完善創業投資基金或創業投資公司,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採取相應的投資方式,促進科研成果的產業化。
要從財政和稅收政策上給予生物產業的發展以支持:設立國家生物產業發展的專項基金,扶持有潛力的生物技術產業的研究與轉化;發行一定規模的中長期專項國債,利用國債項目為發展生物高科技提供雄厚的資金支持;借鑒發展軟體產業的經驗,對於生物高科技企業在3年或5年內免徵企業所得稅;鼓勵和支持生物高科技企業上市融資。要結合生物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制定優惠政策,完善激勵機制,把生物技術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同時完善相關法律,為生物技術產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可借鑒歐洲的伽利略計劃的合作模式,建立國家級的生物技術研究的合作平台,建立開放的合作機制,把其他國家生物科技的精英人才吸引到這個平台上來,共同為我國和世界的生物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這種國際合作的起點要高,能夠吸引其他國家以政府的名義加入,能夠為其他的國家帶來巨大的利益。同時,要建立健全國際化產品標准與質量控制體系,為生物技術產品進入國際市場鋪平道路。?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
20世紀全球GNP增長了30倍,從1萬億美元達到30萬億美元,科學技術的貢獻率由5%提高到60%—70%。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在科技進步和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新形勢下,通過知識產權創造的價值已經超過資本和勞動創造的價值。沒有高速發展的科技創新及其有效轉化,就不可能有持續的經濟發展和強勁的國際競爭力。生物經濟本身是科技創新的成果,生物經濟要發展壯大同樣需要科技創新的哺育。
我國是基因資源的大國,卻是基因知識產權的小國,在國際上注冊的生物基因專利不多。歐美的生物技術產業目前已佔GDP的 15%—20%,而我國則只佔5%;我國有一定技術和規模的企業只有200家左右,不足世界總量的1%。生物技術產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是高投入、高風險和高回報的產業,因此我們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組建國際一流的生物技術研發中心,加強國家科研機構與地方、企業的聯合。科技創新要把實施專利、標准作為戰略來抓,在戰略性生物技術領域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具備開發核心技術的能力,切實加強原始創新,把能不能取得專利作為研究與開發重要的考核指標。因為生物基因專利數量有限,別人搶注一條就少了一條,所以應集中優秀人才,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及時搶注更多的生物技術專利。
重視人才隊伍培養
高新科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因此,發展生物經濟要充分重視人才的培養和使用。當前我國科技人才隊伍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現有生物技術人才偏重於理論研究,產業化人才相對缺乏;二是人力資源素質整體不能滿足要求,尤其缺乏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的技能人才。要積極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速培養訓練有素的各類人才,造就一支數量和質量都符合要求的人才隊伍,尤其要注重培養通曉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全過程的「領軍」人物。這是抓住生物經濟機遇的決定性因素。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我國生物科技人才隊伍具備一定的基礎,全球生物技術領域近30%的論文,是華人參與或主持下完成的,華人科學家在國際生物技術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關鍵要通過完善的機制把國內、海外各方面的力量凝集到生物經濟的主戰場上。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注重引進國外的優秀人才,借鑒國際先進的科學方法和管理經驗,將相互獨立的科技資源統一到我國生物經濟發展的總目標上。
加大資金投入
生物科技領域已進入大規模突破性進展的階段,生物經濟前景可觀、潛力巨大。資金和人力資源的必要投入,是獲得豐厚回報的基礎。目前資金問題是制約我國生物技術發展的主要瓶頸。由於投入不足,我國科技創新心有餘而力不足,缺乏持續發展的勁。以生物制葯為例,面對陸地上日益枯萎的資源,海洋生物制葯已經成為相對成熟的學科,成為當今世界最賺錢的行業,國際上已有上百種海洋葯物進入臨床評估。
美國對生物基因類葯品的投入累計已達500億美元,每年仍追加50億美元。而我國只有10種左右海洋葯物進入臨床評估,對生物基因類葯品累計投入僅為40億元人民幣,無論是葯物開發的數量還是技術水平均相差很大。當然,有關方面已認識到生物經濟的難得機遇,正努力加大資金投入。如今,國家科技部支持力度最大的高新產業便是生物技術,每年對該產業的經費投資高達130多億元,但這遠遠滿足不了生物技術眾多領域的研究開發的需求。
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穆拉德說,中國對生命科學的科研資金投入還遠遠不夠,政府應該為發展生物技術產業創造良好的環境,調動全社會力量發展生物技術及產業。如果中國不在生物、醫葯方面大量投入,那麼這方面的發現就會在別的國家完成。而假如沒有知識產權,中國的醫療成本就會越來越高。?
積極推進產業化
生物技術只有產業化才能形成生物經濟。科技研究開發的最終目的是為經濟服務。目前我國科技轉化率只有15%,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只有29%,遠低於發達國家的水平(60%—80%)。生物經濟是一個巨大的經濟鏈條,包括生物技術、生物交易、生物消費、生物金融、生物市場、生物物流等等。當前,生物經濟產業化的重點項目為醫葯生物技術、生物能源等10大項目,這些主要項目產業化後產值可超過1萬億元。要順應產業革命所具有的擴散、輻射、示範和加速效應的規律,積極推進生物技術的產業化。
要鼓勵和發展形態的生物經濟企業,特別要重視發展與生物技術轉化相關的企業群體,如生物科技咨詢企業、科技轉化企業、科技營銷企業、科技推廣企業、科技品牌企業等,使生物經濟發展有一個龐大而分工明確的產業有機群體。鼓勵與生物經濟產業有關的各種企業群的發展,使各種生物經濟企業平衡發展,形成良性循環。這是生物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必要的社會環境。要改變管理人員重眼前輕長遠、企業家重生產輕創新、學者重論文輕實用的做法,積極利用生物技術,集中優勢力量將企業不斷做大做強,使生物經濟成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強大動力。?
重視生物安全戰略
我國是生物基因資源大國,國外企業對我國生物資源虎視眈眈,珍貴的生物資源已大量流失,保護生物資源迫在眉睫。同時,要認識到生物技術是一柄雙刃劍,可以造福於社會,也可危害人類。2004年10月美國病理學家協會委託的梅里迪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誤將H2N2流感病毒樣本發送到18個國家和地區的3747個實驗室。2006年3月26日加拿大國家微生物實驗室才發現了這個錯誤,隨之銷毀了這些樣品。否則,稍一不慎可能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目前,有超過400種入侵我國的外來生物正以其種群數量龐大、傳播和繁殖迅速的特點,每年給中國的農業、林業造成的經濟損失達570億元人民幣以上。因此,發展生物經濟要增強安全意識,要完善相關法規,依法保障生物資源安全。要提高全社會對生物技術安全的認識,有關部門要建立應急預案,防患於未然,真正做到趨利避害、化害為利。

❹ 論述生物經濟的概念,特點及時代特徵

生物經濟是建立在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生物技術基礎之上,以生物技術產品的生產、分配、使用為基礎的經濟。
生物技術孕育著新的產業革命。目前人類60%以上的生物技術成果都應用於制工業。生物制是以微生物、寄生蟲、動物黴素、生物組織起始材料,採用生物學工藝及分離純化技術製造出新的生物品。用生物技術開發特色或對傳統醫進行改良,引發了現代制工業的重大變革。
預計今後最重要的創新約有一半依賴於生物技術。由於生物技術的通用性,每一次科學技術的突破或重大進步都必然導致一次大的產業變革和結構調整,從而推動一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大發展和大跨越。

❺ 什麼是生物技術產業

生物技術產業概述
生物技術產業包括傳統生物技術產業和現代生物技術產業。現代生物技術產業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現代生物技術產業主要是醫葯生物技術(包括生物技術葯物、疫苗、血液製品、生化葯物、診斷試劑、抗生素等)、農業生物技術(包括轉基因農作物、現代育種和超級雜交水稻、植物組織培養、生物農葯、飼料添加劑、獸用疫苗等)、工業生物技術(氨基酸、發酵有機酸、酶制劑)和其他產業(品),如天然葯物、保健品、環保產業、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組織器官工程等。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將最終解決世界人口、糧食、環境、健康、能源和海洋等影響二十一世紀人類生存的重大問題。

我國的生物技術產業已初具規模,2001年總銷售額已達1000億元人民幣(包括傳統生物產業及現代生物產業),其中醫葯生物技術產業的產值達200億元,已擁有生物技術企業270家,共批准了21種基因工程葯物和疫苗,基因工程葯物和疫苗的銷售額為20億元,診斷試劑產品的銷售額為30億元,生化制葯工業年產值為40億元左右;農業生物技術的發展也帶來了巨額的經濟效益,僅轉基因抗蟲棉就累計為農民增收50多億元;工業生物技術產業中氨基酸的年銷售額已逾100億元,發酵有機酸以檸檬酸產業為主,其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1/3,出口量一直居世界第一;天然葯物的市場容量近400億元;保健品的年銷售額近年來由於市場整頓,由90年代中期的500億元降到2001年的175億元,但整體市場前景還是非常廣闊;其他如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組織器官工程等都將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變化,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特別是組織器官工程、基因組研究和後基因組研究等新興領域,目前都處於研究階段,產業化的程度還不是很高,沒有表現出可見的經濟效益,但是由這些技術所帶來的變化,將徹底改變人類社會的生活和生存方式,蘊含著巨大的經濟效益,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熱點內容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
班主任培養總結 發布:2025-07-04 14:40:37 瀏覽:89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04 12:20:45 瀏覽:578
怎麼去掉雙下巴 發布:2025-07-04 07:30:04 瀏覽:14
男孩性教育書籍 發布:2025-07-04 06:45:07 瀏覽: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