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方便麵的歷史

方便麵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4 09:25:40

❶ 康師傅方便麵的歷史

方便麵:掘到第一桶金

1959年,魏家父親魏德和在台灣彰化鄉村辦起了一家小油坊,起名「鼎新」。這個作坊式的小企業後由魏家的四兄弟和三姐妹繼承,維持著中小企業的規模。

1989年,四兄弟中的老幺魏應行身負家人重託,從香港轉道來到大陸。他在各省之間輾轉考慮,足跡幾乎踏遍全家。因為家庭企業是油坊,他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在大陸開發一種食用油。當時大陸市場幾乎全是散裝油,談不上優質和品牌。魏應行決心開發「頂好清香油」,創立「來自台灣的食用油」形象。

許多人可能還記得20世紀80年代末中央電視台播出的這條廣告。當時正在大陸熱播的台灣電視劇《星星知我心》女主角吳敬嫻一句「用頂好清香油,頂有面子」在電視上反復播放,廣告語深入人心。可惜名聲雖好,買賣卻不好,以大多數老百姓在80年代末的消費水平,還沒達到「要面子」的程度。大家用慣了廉價的散裝油,而十幾塊錢瓶的「清香油」質量雖好,價格卻遠遠超過百姓的心理底線,滯銷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最後甚至不得不全面回收。

後來康師傅又先後試推「康萊蛋酥卷」和另外一種蓖麻油,兩種產品雖然廣告都很出色,但同樣犯下了高估市場的錯誤,一直未能獲得理想的銷售。至1991年的三年間,魏應行已賠掉了所攜來的1.5億台幣的半數以上,幾乎要打道回府。恰好在這時他嗅到了方便麵的市場機會。

當年他經常乘坐火車,並食用從台灣帶來的方便麵。後來漸漸發現,一同搭車的人們對他的方便麵常常十分好奇,經常有人圍觀甚至詢問何處能買到。康師傅敏銳的捕捉到了這個市場的巨大需求,決定主攻方便麵市場。

由於過去在台灣,魏氏四兄弟在方便麵這個領域可以說是一片空白,就像幼稚園的學生一半。因此在推出新產品事便小心翼翼,邊做邊學。當時為了了解大陸的口味,便通過試吃的方式來改進佐料配方。同時在定價方面,發現當時的大陸市場上只能買到兩種方便麵:一種是進口的「高價面」,在機場飯店等地有售,卻因價格偏高而難於推廣,另外一價格極其低廉的袋裝面,價格雖然低廉,但口味非常的差。康師傅考慮到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最後把售價定在一點九八元。

1991年適逢天津科技開發區招標,康師傅便在區內注冊了頂益食品公司,把所有家當押進去,准備投產味道很濃的「康師傅」紅燒牛肉麵,這是經過詳細的市場調查後確定的最適合大陸人的口味。

與此同時,康師傅的廣告宣傳已全面鋪開。康師傅一改前兩次用真人作廣告的作法,頂益決定採用一個相對比較易記憶的動畫人物,在稱呼上,為適合北方人的思維方式,頂益決定用「師傅」這個詞以顯得較為專業,而姓氏則取用「健康」的「康」字,以塑造「講究健康美味的健康食品專家」形象。當時台灣對大陸觀眾還很有吸引力,為迎合觀眾心理,這位「康師傅」當是來自台灣!這配合紅燒牛肉麵口味濃、份量足的特點,廣告詞則設計為「香噴噴,好吃看的見」。

1991年的電視廣告費用相當便宜,在中央電視台的黃金時段插播條廣告只需500元人民幣,幾乎等於不花錢做廣告!康師傅決定展開「康師傅」的大規模廣告攻勢,選在中央電視台台灣電視劇前的黃金時段播出。當畫面非常漂亮的「康師傅」廣告一經推出,立刻打響,各地開始紛紛注目「康師傅」,掀起一股搶購狂潮。老百姓的熱情即刻傳染給批發商,甚至一度出現了頂益門前排長隊,批發商提著一麻袋一麻袋錢要訂貨的場面。

為應付供不應求的熱銷局面,頂益不得不投入大量現金至流通領域,同時用提前收來的訂金購入國外的先進機器設備,招收培訓人員。1992年,第一碗面出籠。6個月內,頂益生產線上的工人即從300多人猛增到三四千,將生產線擴大至天津之外的多個城市,「康師傅」暢銷全國。

「最重要的是我們抓住了先機,搶到了『第一品牌』形象,」頂新集團副總裁李家群多年後曾說過,「若是換在今天,任何一個品牌也不可能做到這樣。」

難得的時機和獨到的營銷策劃造就了「康師傅」。從此,「康師傅」盤踞大陸方便麵市場龍頭位置達十餘年之久。

多樣化:拓展事業

自1992年「康師傅」方便麵暢銷以來,天津頂益的資本總額由初期的800萬美元迅速增加到2億美元,整個資產翻了25倍。至1995年,年營業額已由當年報0.27億發展到24.5億元。而此時集團的生產規模又供給不足,不得不在各地繼續設廠,搭鋪生產線。盡管到1996年,新成立的廣州頂益、杭州頂益已分佔了華南、華東市場,但天津頂益的營業額還是達到了23億元。整個公司的業務幾乎處在瘋狂發展當中。

企業建立初期,內地生產配套設施尚不完備,康師傅當年就曾著手建立一個生產包裝配件的「頂正」公司,除承擔內部業務外,還對外承攬業務。自此公司開始多元化發展。

1996年,頂益開曼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與此相呼應的是,「康師傅」作為一個全國性的品牌,1996年便投入了茶飲料的生產,當時推出的是檸檬茶和菊花茶,1997、1998年,康師傅又相繼推出了冰紅茶、綠茶和烏龍茶。隨著2000年-2001年茶飲料市場的升溫,如今,康師傅已處於中國包裝茶飲料市場的領導地位,包裝茶的銷量及銷售額市場佔有率已分別達到50.6%和52.3%。

1997年,康師傅的注意力又轉移到了物流上。1998年,康師傅在上海正式成立了第一家樂購生活購物中心,目前已擁有15家營運店,2001年的營收達到了2.25億美元。康師傅有關人士表示,目前正積極發展物流業,未來有可能進入便利超商的經營行列。但由於過去統一在台灣發展7-11曾連續虧損7年,康師傅會謹慎投資便利超市。

另外,康師傅還在1996年並購了德克士炸雞連鎖店,2001年已達到200家。2002年,德克士正朝著370家餐廳的目標邁進,營業額也要突破13億元。

面對入世:穩坐釣魚台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跨國巨頭紛至沓來,康師傅是否能安坐釣魚台?頂益副董事長滕鴻年認為顧客只就記住的前兩名品牌來消費。方便麵,消費者會想到康師傅、統一;純凈水,消費者會想到娃哈哈、樂百氏。對於跨國公司的沖擊,以食品來講全世界設點最多的是日清,全世界方便麵生產線最多、銷量最大的卻是康師傅,在單一國家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是韓國的農心,這些品牌都已經到中國集合完畢了,還有誰會來?再來就是小的了。營多方便麵在印尼是老大,而在中國,4年前就不做方便麵了。美廚來自新加坡,但去年在其最後的據點北京,也難發現其產品。但是康師傅也不會放任排名第三、第四的企業擴大市場份額,康師傅雖然是第一品牌,但時刻在想著拉大與第二品牌的差距,又怎麼會讓第三、第四名來搶走康師傅第一的位子?

康師傅在鞏固已有市場優勢品牌的同時,也會主動與跨國公司較量。康師傅的德克士炸雞在未來肯定要挑戰麥當勞、肯德基在中國的地位。目前中國每年有4000億元的外食市場,麥當勞、肯德基、德克士相加才剛剛達到2.2%,「還有多少商機可以被開發?」頂益副董事長滕鴻年說,「中國的市場實在太誘人了,只要你真用心就有比別人多的機會。」「同樣的隨著中國對流通服務方面政策的逐步放寬,象樂購這樣的大賣場在國內的許多城市或地區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如天津塘沽,有35萬人口,絕對可以成立4至5家大賣場。

❷ 康師傅方便麵的由來和發展史

"康師傅" 的老闆並不姓 "康",而是台商頂新集團董事魏應交及其兄弟。"康師傅" 是 1992 年頂新為進軍大陸而設的品牌。在 90 年代初,由於大陸人民害怕速食食品有損健康,所以這類食品在大陸不太受歡迎。魏應交為標榜其速食麵不含防腐劑和人工色素,所以改名 "康師傅",以顯示是健康食品,加上當時的目標市場是中國北方而北方人會尊稱別人為 "師傅",所以便在品牌上加上 "師傅" 二字。這便是 "康師傅" 的名字由來。

人人平等管理哲學

92 年,正值台灣經濟火紅。雖然頂新當時只是中小型企業,在魏應交決定往內地發展時,四周都是反對之聲,但他相信未來中國是營商腹地,他毅然帶著 1 億台幣便往大陸去。現在可以證明他的眼光准確。

"康師傅" 以速食麵起家,原來魏應交全無生產速食麵經驗。魏氏兄弟在台灣承繼了父親的油品企業,因速食麵要用油炸,正好為魏氏未來的事業選定方向。在國內中,他們首先決定在天津開業,他們相信如能在吃面最多和最講究的北方佔一席位,那麼進占其他市場也沒甚麼問題。

另方面,魏應交實行 "尊重當地人民" 的營商之道,在集團內台籍員工與本地員工的待遇相同,他自己和台籍高級管理人員也不會擺出高人一等的姿態,因此不但可以減低成本,還可以得到當地人的擁戴。魏應交並與當地政府的保持良好關系,避免了封殺或不合作的情況。

耕耘 11 年終見成果

今天 "康師傅" 已是大陸食品業的龍頭大哥,其實這與 "康師傅" 建立初期 "通路精耕"和堅持現金交易的經營手法有關。很多商家容許買家賒帳,這樣往往便做成呆壞帳。因此 "康師傅" 堅持現收現付;為確保所有商家都願意付現金,"康師傅"的策略是低本,高品質,產品好賣,商家自然以現金交易。

同時,"康師傅" 相信依靠經銷商批貨再零售,必定會出現賒數現象,為此 "康師傅" 在各地設立業務部和倉庫,建立自己的銷售網,雖然在這過程中曾遭原有經銷商抵制,亦因大幅增加了集團的各項成本開支而瀕臨破產,不過 "康師傅" 的堅持最終都有了回報。在 2000 年 "康師傅" 銷售收入增加了兩成,純利上揚至4,000 萬美元,這與 99 年虧損 3,500 萬美元相比,這正是通路精耕開始顯示成效有關。

相較速食麵,"康師傅" 在多元化發展下開拓的飲料市場的表現更見突出,當全球的飲料業毛利下降的情況下,"康師傅" 的飲料銷售量預計明年會高達 40 至 50 億瓶,較今年增加一倍。
參考資料:伙計相信自己

❸ 方便麵的發展史是什麼

早在方便麵發明以前,在中國已經有類似的麵食稱為「伊面」或「伊府麵」。安藤百福結合了傳統的面條和拉麵,再加入一些食用油,經過了脫水處理,變成了方便麵。方便麵在90年代初的日本流行非常之廣。1958年8月25日,日清食品公司的創始人安藤百福(1910——2007 原名吳百福,日籍華裔)銷售了全球第一袋方便麵——袋裝 「雞湯拉麵」。其後,日清公司又逐步推出調料單獨包裝的方便麵,並於1971年增加了杯裝方便麵。
由來
相傳清朝伊秉綬在家為自己母親祝壽,由於客人多,廚師手忙腳亂下誤將煮熟的雞蛋面放入沸油鍋,只好撈起後佐以高湯上桌。由於賓客吃過後贊不絕口,這道菜就流傳了下來。早期方便麵包裝上依然寫有伊面、伊府麵。
方便麵的選購方法
1.看色澤:凡是面餅呈均勻乳白色或淡黃色,無焦、生現象即為合格方便麵。
2.聞氣味:好的方便麵氣味正常,無霉味、哈喇味及其他異味。
3.看外觀:好的方便麵外形整齊,花紋均勻。
4.看復水:面條復水後無明顯斷條、並條,口感不夾生、不粘牙的為合格方便麵。

❹ 方便麵誰發明的

安藤百福。

1957年的一個冬夜,安藤百福經過一家拉麵攤,看到穿著簡陋的人群頂著寒風排長隊,為吃一碗拉麵竟然能這樣不辭辛苦,不由使他產生極大興趣。

他決定研製一種注入開水就能立刻食用的拉麵,他相信,對於工作忙碌的人們來說,這可以提供極大的方便。

由於面條不易保存,烹調又麻煩,安藤將自己的住房改成小研究室,試用各種方法,如日光曬干法和熏製法等,結果保存問題解決了,卻不能使乾燥的面條迅速復原成可食麵。

後來還是安藤夫人的油炸菜餚啟發了他,他把面條放到油鍋里煎炸,把水分炸干,同時又製作了專門的鐵框,在煎炸的同時讓方便麵呈現出規則的容易包裝的形狀。「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方便麵終於問世了。

(4)方便麵的歷史擴展閱讀

食用注意事項

1、第一碗水要倒掉

因為會有一部分油脂和食鹽析出來,所以倒掉可以減少二者的攝入量。

2、加點青菜和瘦肉

因為方便麵很少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足夠的蛋白質,所以加一些蔬菜和瘦肉可以改善這個問題,使營養更均衡。

3、料包醬包要減半

放料包的時候盡量放一半即可,為了增強口感,料包的含鹽量都比較高,所以一般情況下放一半就足夠滿足我們的需求了。

4、面湯味美但別喝

煮完泡完的面湯雖然味道鮮美,但是你要知道大量的鹽和油都在裡面,所以把面湯都倒掉比較好。

❺ 方便麵的由來和歷史是什麼

方便麵由日清食品創始人安藤百福發明。日本人非常喜歡各種面,從二戰前開始,烏冬麵店、蕎麥麵店等就在日本盛行。戰爭後,日本受戰敗影響經濟衰退,國民飲食條件也變得惡劣。這時,中式面條因為價格便宜、卡路里含量較高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安藤百福以美味、易保存、製作過程簡單、價格低廉、安全為目標,開始進行研究。他曾在將近一年的時間里在家反復嘗試,平均一天只睡四個小時,最終成功發明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方便麵「雞湯拉麵」。當時這款拉麵僅售35日元,和一般中式拉麵店價格相當。

方便麵做得更健康更美味

1、第一碗水要倒掉。因為會有一部分油脂和食鹽析出來,所以倒掉可以減少二者的攝入量。

2、加點青菜和瘦肉。因為方便麵很少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和足夠的蛋白質,所以加一些蔬菜和瘦肉可以改善這個問題,使營養更均衡。

3、料包醬包要減半。放料包的時候盡量放一半即可,為了增強口感,料包的含鹽量都比較高,所以一般情況下放一半就足夠滿足我們的需求了。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方便麵日】方便麵那些事兒

熱點內容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
班主任培養總結 發布:2025-07-04 14:40:37 瀏覽:89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04 12:20:45 瀏覽:578
怎麼去掉雙下巴 發布:2025-07-04 07:30:04 瀏覽:14
男孩性教育書籍 發布:2025-07-04 06:45:07 瀏覽: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