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火山
① 化學火山製作流程和注意事項求解
〔實驗操作〕
在木板中央堆一方泥土,上面放一坩堝,坩堝周圍用泥圍堆成一小「山丘」,丘頂坩堝上方為「火山口」。向埋在山丘內的坩堝中央堆放5 g高錳酸鉀和1g硝酸鍶的混合物,此混合物周圍堆放10g研細了的重鉻酸銨粉末。用長滴管滴加數滴甘油在高錳酸鉀上,人離遠點,片刻後可見有紫紅色火焰噴出,緊接著就有綠色的「火山灰」噴出。
〔實驗原理〕
高錳酸鉀與甘油混合激烈反應放出大量熱,使重鉻酸銨分解生成的固體殘渣隨生成的氣體噴出。
② 化學火山噴發實驗生成氣體
那是個很經典的實驗,加熱重鉻酸銨,這個實驗就叫火山噴發,很漂亮的.重鉻酸按猛烈分解生成氮氣和三氧化二鉻,火星四射.
③ 火山是怎麼形成的
岩石熔化時膨脹,需要更大的空間。世界的某些地區,山脈在隆起。這些正在上升的山脈下面的壓力在變小,這些山脈下面可能形成一個熔岩(也叫「岩漿」)庫。
這種物質沿著隆起造成的裂痕上升。熔岩庫里的壓力大於它上面的岩石頂蓋的壓力時,便向外迸發成為一座火山。
噴發時,熾熱的氣體、液體或固體物質突然冒出。這些物質堆積在開口周圍,形成一座錐形山頭。「火山口」是火山錐頂部的窪陷,開口處通到地表。錐形山是火山形成的產物。火山噴出的物質主要是氣體,但是象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岩和固體物質也噴了出來。
實際上,火山岩是被火山噴發出來的岩漿,當岩漿上升到接近地表的高度是,它的溫度和壓力開始下降,發生了物理和化學變化,岩漿就變成了火山岩。
火山的形成
火山的形成涉及一系列物理化學過程。地殼上地幔岩石在一定溫度壓力條件下產生部分熔融並與母岩分離,熔融體通過孔隙或裂隙向上運移,並在一定部位逐漸富集而形成岩漿囊。隨著岩漿的不斷補給,岩漿囊的岩漿過剩壓力逐漸增大。當表殼覆蓋層的強度不足以阻止岩漿繼續向上運動時,岩漿通過薄弱帶向地表上升。在上升過程中溶解在岩漿中揮發份逐漸溶出,形成氣泡,當氣泡佔有的體積分數超過75%時,禁錮在液體中的氣泡會迅速釋放出來,導致爆炸性噴發,氣體釋放後岩漿粘度降到很低,流動轉變成湍流性質的。如若岩漿粘滯性數較低或揮發份較少,便僅有寧靜式溢流。從部分熔融到噴發一系列的物理化學過程的差別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火山活動。
一、火山噴發的過程
火山噴出地表前的過程歸納為三個階段:岩漿形成與初始上升階段、岩漿囊階段和離開岩漿囊到地表階段。
1.岩漿形成與初始上升階段
岩漿的產生必須有兩個過程:部分熔融和熔融體與母岩分離。實際上這兩種過程不大可能互相獨立,熔融體與母岩的分離可能在熔融開始產生時就有了。部分熔融是液體(即岩漿)和固體(結晶)的共存態,溫度升高、壓力降低和固相線降低均可產生部分熔融。當部分熔融物質隨地幔流上升時,在流動中也會產生液體和固體的分離現象,從而產生液體的移動乃至聚集,稱之為熔離。
2. 岩漿囊階段
岩漿囊是火山底下充填著岩漿的區域,是地殼或上地幔岩石介質中岩漿相對富集的地方。一般視為與油藏類似的岩石孔隙(或裂隙)中的高溫流體,通常認為在地幔柱內,岩漿只佔總體積的5%-30%。從局部看,可以視為內部相對流通的液態集合。岩漿是由岩漿熔融體、揮發物、以及結晶體組成的混合物。
3. 從岩漿囊到地表階段
岩漿從岩漿源區一直到近地表的通路的上升,與岩漿囊的過剩壓力、通道的形成與貫通、以及岩漿上升中的結晶、脫氣過程有關。當地殼中引張或引張-剪切應力大於當地岩石破裂強度時,便可能形成張性或張-剪性破裂,如若這些裂隙互相連通,就可以作為岩漿噴發的通道。
二、火山噴發條件
一個地方能否形成火山主要在於是否具備以下條件: 1.部分熔融體的形成,必須有較高的地熱(自身積累的或外邊界條件產生的),或隆起減壓過程,或脫水而減低固相線; 2.岩漿在地殼中的富集,或岩漿囊形成的位置與中性浮力面的深度有關,而中性浮力面的深度又與地殼流變學間斷面有關; 3.岩漿囊中的物理化學過程,主要是結晶體、揮發物與流體的分額與相互作用,岩漿噴發起著促使、或抑製作用。地殼岩漿囊的存在起著攔截、改造地幔升上的岩漿的作用。它也是形成爆炸式火山噴發的重要條件。 4.岩漿囊的存在對岩漿通道的形成有促進作用,而構造活動產生的引張應力場是形成岩漿通道的主要原因。 5.岩漿離開岩漿囊後的上升受到壓力梯度與浮力的雙重驅動。
④ 化學實驗:火山爆發!!!!有問題要問!!!
深.....好象怎麼做都不會完美吧
⑤ 化學火山實驗要怎麼做
試劑和儀器
1.氯酸鉀(KClO3)2g;
2.蔗糖(C12H22O11)10g;
3.葯用酒精少許;
4.研缽一個。
5.表玻璃;
6.滴管一支;
7.刮勺支一支;
8.火柴一盒。
實驗原理
在這個示範實驗中,至少牽涉到三個反應,分別是:
(1)乙醇燃燒C2H5OH+3O2→2CO2+3H2O
(2)蔗糖被氯酸鉀氧化C12H22O11+8KClO3→12CO2+11H2O+8KCl
(3)蔗糖脫水C12H22O11→12C+11H20
而這三個反應皆是放熱反應,所放出的熱可引發下一個反應的發生。
實驗步驟
1.將2克氯酸鉀和10克蔗糖,放入研缽中將之研磨均勻(兩種固體最好要混合均勻,所得到的結果才會漂亮),將所得的混合物放置表玻璃中,並堆成像蛋糕狀,如圖一所示。
2.用滴管滴加葯用酒精於整個混合物之上,並呈現濕濕的狀態,但不可太濕。
3.於混合物上點火,觀察所產生的變化。(一開始有藍紫色的火焰,接著有焦黑狀固體產生)
注意事項
1.兩種固體最好要混合均勻,所得到的結果才會漂亮。
2.實驗時要小心,不要碰到手。並且表玻璃不要噴到水,以免破裂。
3.氯酸鉀最好不要放置於空氣中超過1小時。
⑥ 火山的形成
火山的形成
1943年2月,人們在墨西哥的一片玉米地的中間看到了一個罕見的令人驚奇的現象:當時一座火山正在那裡形成。三個月後形成了一座高約300米的火山堆。兩座城鎮被摧毀,散落的火山灰渣毀了一大片地區。
火山是由什麼形成的?地表下面,越深溫度越高。在距離地面大約32公里的深處,溫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
岩石熔化時膨脹,需要更大的空間。世界的某些地區,山脈在隆起。這些正在上升的山脈下面的壓力在變小,這些山脈下面可能形成一個熔岩(也叫「岩漿」)庫。
這種物質沿著隆起造成的裂痕上升。熔岩庫里的壓力大於它上面的岩石頂蓋的壓力時,便向外迸發成為一座火山。
噴發時,熾熱的氣體、液體或固體物質突然冒出。這些物質堆積在開口周圍,形成一座錐形山頭。「火山口」是火山錐頂部的窪陷,開口處通到地表。錐形山是火山形成的產物。火山噴出的物質主要是氣體,但是像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岩和固體物質也噴了出來。
實際上,火山岩是被火山噴發出來的岩漿,當岩漿上升到接近地表的高度是,它的溫度和壓力開始下降,發生了物理和化學變化,岩漿就變成了火山岩 .
火山是由什麼形成的?地表下面,越深溫度越高。在距離地面大約32公里的深處,溫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
岩石熔化時膨脹,需要更大的空間。世界的某些地區,山脈在隆起。這些正在上升的山脈下面的壓力在變小,這些山脈下面可能形成一個熔岩(也叫「岩漿」)庫。
這種物質沿著隆起造成的裂痕上升。熔岩庫里的壓力大於它上面的岩石頂蓋的壓力時,便向外迸發成為一座火山。
噴發時,熾熱的氣體、液體或固體物質突然冒出。這些物質堆積在開口周圍,形成一座錐形山頭。「火山口」是火山錐頂部的窪陷,開口處通到地表。錐形山是火山形成的產物。火山噴出的物質主要是氣體,但是像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岩和固體物質也噴了出來。
實際上,火山岩是被火山噴發出來的岩漿,當岩漿上升到接近地表的高度是,它的溫度和壓力開始下降,發生了物理和化學變化,岩漿就變成了火山岩。
⑦ 火山噴發實驗的原理是什麼
利用小蘇打和醋發生化學反應時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使瓶中的洗潔精或肥皂水專等洗滌劑屬產生大量氣泡,外溢並沿著鋁箔流到報紙上。實驗中外溢的氣泡相當於岩漿,瓶口即火山口,而鋁箔相當於火山體,報紙則代表著地面。
(7)化學火山擴展閱讀:
火山噴發的三個階段:
1、氣體的爆炸在火山噴發的孕育階段,由於氣體出溶和震群的發生,上覆岩石裂隙化程度增高,壓力降低,而岩漿體內氣體出溶量不斷增加,岩漿體積逐漸膨脹,密度減小,內壓力增大。
當內壓力大大超過外部壓力時,在上覆岩石的裂隙密度帶發生氣體的猛烈爆炸,使岩石破碎,並打開火山噴發的通道,首先將碎塊噴出,相繼而來的就是岩漿的噴發。
2、噴發柱的形成 氣體爆炸之後,氣體以極大的噴射力將通道內的岩屑和深部岩漿噴向高空,形成了高大的噴發柱。
3、噴發柱的塌落噴發柱在上升的過程中,攜帶著不同粒徑和密度的碎屑物,這些碎屑物依著重力的大小,分別在不同高度和不同階段塌落。內部在高溫的情況下,岩漿和空氣不斷膨脹,內部的壓力在不斷增加,當火山口無法承受時,高壓氣體首先沖破火山口的岩石層,然後岩漿噴涌而出。
⑧ 火山是怎樣形成的
火山是由什麼形成的?地表下面,越深溫度越高。在距離地面大約32公里的深處,溫度之高足以熔化大部分岩石。
岩石熔化時膨脹,需要更大的空間。世界的某些地區,山脈在隆起。這些正在上升的山脈下面的壓力在變小,這些山脈下面可能形成一個熔岩(也叫「岩漿」)庫。
這種物質沿著隆起造成的裂痕上升。熔岩庫里的壓力大於它上面的岩石頂蓋的壓力時,便向外迸發成為一座火山。
噴發時,熾熱的氣體、液體或固體物質突然冒出。這些物質堆積在開口周圍,形成一座錐形山頭。「火山口」是火山錐頂部的窪陷,開口處通到地表。錐形山是火山形成的產物。火山噴出的物質主要是氣體,但是象渣和灰的大量火山岩和固體物質也噴了出來。
實際上,火山岩是被火山噴發出來的岩漿,當岩漿上升到接近地表的高度是,它的溫度和壓力開始下降,發生了物理和化學變化,岩漿就變成了火山岩。
這里有圖文
http://www.pep.com.cn/200406/ca497543.htm
⑨ 火山直播間可以講中學化學嗎
只要有聽眾的話,完全是可以在直播間講這一類的東西的。主要還是看是不是能夠滿足直播的聽眾量要求,總是沒人看就不可以了。
⑩ 瘋狂的化學火山大爆炸的原因
火山爆發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現象。直接原因是火山噴發出地殼較薄,從而導致地殼內部軟流層內的熔融態物質噴出。
世界上的火山是多種多樣的,它們爆發的強弱也不同。
印度尼西亞松巴圭島上的坦博拉火山,是一座「脾氣」暴躁的火山。它在1815年4月5日爆發時,爆炸聲震撼了遠在1600公里外的蘇門答臘島,煙霧塵埃使得480公里的范圍內日月無光。這次爆發持續了3個多月,噴出物質150立方公里,把山頭削掉了1250米,形成了一條11公里長的火山口。這次火山爆發相當於20萬顆原子彈爆炸的能量,或者相當於1976年我國唐山大地震釋放的能量的500倍。
夏威夷群島上的火山則是「脾氣」溫順的火山,爆發時,火山的熔岩只是平靜地流出,形成了壯觀的熔岩瀑布和熔岩河流。
火山爆發是怎樣造成的呢?原來,地球內部充滿著熾熱的岩漿。在極大的壓力下,岩漿便會從薄弱的地方沖破地殼,噴涌而出,造成火山爆發。
火山可分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前面講到的坦博拉火山和夏威夷群島上的火山,現在還在活動,這就是活火山。死火山是指史前有過活動,但歷史上無噴發記載的火山。我國境內的600多座火山,大都是死火山。有些火山在歷史上有過活動的記載,但後來一直沒有活動,這種火山就稱作休眠火山。休眠火山可能會突然「醒來」,成為活火山。
猛烈的火山爆發會吞噬、摧毀大片土地,把大批生命、財產燒為灰燼。可是令人驚訝的是,火山所在地往往是人煙稠密的地區,日本的那須火山和富士火山周圍就是這樣。原來,火山噴發出來的火山灰是很好的天然肥料,富士山地區的桑樹長得特別好,有利於養蠶業;維蘇威火山地區則盛產葡萄。火山地區景象奇特,往往成為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