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桂花歷史

桂花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4 10:45:58

A. 歷史上或者民間關於桂花的傳說有哪些

桂花的傳說:
(一)
傳說古時候兩英山下住著一個賣山葡萄酒的寡婦她為人豪爽善良釀出的酒味醇甘美人們尊敬她稱她仙酒娘子。 一年冬天天寒地凍。清晨仙酒娘子剛開大門忽見門外躺著一個骨瘦如柴、衣不遮體的漢子看樣子是個乞丐。仙酒娘子摸摸那人還有口氣就把他背回家裡先灌熱湯又餵了半杯酒那漢子慢慢蘇醒過來激動地說"謝謝娘子救命之恩。我是個癱瘓人出去不是凍死也得餓死你行行好再收留我幾天吧。」仙酒娘子為難了常言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像這樣的漢子住在家裡別人會說閑話的。可是再想想總不能看著他活活凍死餓死啊終於點頭答應留他暫住。果不出所料關於仙酒娘子的閑話很快傳開大家對她疏遠了到酒店來買酒的一天比一天少了。但仙酒娘子忍著痛苦盡心盡力照顧那漢子。後來人家都不來買酒她實在無法維持那漢子也就不辭而別不知所往。仙酒娘子放心不下到處去找在山坡遇一白發老人挑著一擔乾柴吃力地走著。仙酒娘子正想去幫忙那老人突然跌倒乾柴散落滿地老人閉著雙眼嘴唇顫動微弱地喊著「水、水、……」荒山坡上哪來水呢仙酒娘子咬破中指頓時鮮血直流她把手指伸到老人嘴邊老人忽然不見了。一陣清風天上飛來一個黃布袋袋中貯滿許許多多小黃紙包另有一張黃紙條上面寫著 月宮賜桂子獎賞善人家。福高桂樹碧壽高滿樹花。採花釀桂酒先送爹和媽。吳剛助善者降災奸詐滑。仙酒娘子這才明白原這癱漢子和擔柴老人都是吳剛變的。這事一傳開遠近都來索桂子。善良的人把桂子種下很快長出桂樹開出桂花滿院香甜無限榮光。心術不正的人種下的桂子就是不生根發芽使他感到難堪從此洗心向善。大家都很感激仙酒娘子是她的善行感動了月宮里管理桂樹的吳剛大仙才把桂子酒傳向人間從此人間才有了桂花與桂花酒。
(二)
傳說好久好久以前咸寧這個地方發了一場瘟疫人都差不多死去了三分之一人們用各種偏方都不見效果掛榜山下有一個勇敢、忠厚、孝順的小夥子叫吳剛他母親也病床不起了小夥子每天上山采葯救母。一天觀音東游歸來正趕回西天過中秋佳節這天路過見小夥子在峭壁上采葯深受感動。晚上托夢給他說月宮中有一種叫木樨的樹也叫桂花開著一種金黃色的小花用它泡水喝可以治這種瘟疫掛榜山上到八月十五有天梯可以月宮摘掛。 這天晚上正好是八月十二還有三天就八月十五中秋節了。可要上到掛榜山頂要過七道深澗上七處絕壁懸岩。最少需要七天七夜可時間不等人過了今年八月十五,錯過了桂花一年一次的花期又要等一年。長話短說這個吳剛花了千辛萬苦終於在八月十五晚上登上了掛榜山頂趕上了通向月宮的天梯。八月正是桂花飄香的時節天香雲外飄。吳剛順著香氣來到桂花樹下看著金燦燦的桂花見著這天外之物好不高興他就拚命的摘呀摘總想多摘一點回去救母親救鄉親。可摘多了他抱不了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他搖動著桂花樹讓桂花紛紛飄落掉到了掛榜山下的河中。頓時河面清香撲鼻河水被染成了金黃色人們喝著這河水疫病全都好了於是人們都說這哪是河水呀這分明就是一河的比金子還貴的救命水於是人們就給這條河取名為金水。後來又在金字旁邊加上三點水取名」淦河」。 這天晚上正是天宮的神仙們八月十五大集會會上還要賞月吃月餅。這時桂花的香氣沖到天上驚動了神仙們於是派差調查。差官到月宮一看見月宮神樹、定宮之寶桂花樹上的桂花全部沒有了都落到了人間的「淦河」里就報告給了玉帝。玉帝一聽大怒。你要知道玉帝是最喜歡吃月桂花做的月餅了的今年一樹的桂花都沒了他就吃不成月餅了,於是就派天兵神將將吳剛抓來。
吳剛抓來後把當晚發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對玉帝說了。玉帝聽完也不好再說什麼打心眼裡敬佩這個年輕人可吳剛必競是犯了天規不懲罰他不能樹玉帝的威信。問吳剛有什麼要求吳剛說他想把桂花樹帶到人間去救苦救難。於是玉帝想了一個主意既可懲罰吳剛又可答應吳剛的要求他說只要你把桂花砍倒你就拿去吧。於是吳剛找來大斧大砍起來想快速砍倒大樹誰知玉帝施了法術砍一刀長一刀這樣吳剛長年累月的砍砍了幾千年。吳剛見砍樹不倒思鄉思母心切於是他在每年的中秋之夜都丟下一支桂花到掛榜山上以寄託思鄉之情.年復一年於是掛榜山上都長滿了桂花鄉親們就用這桂花泡茶喝咸寧再也沒有了災難。 再說吳剛同村有個叫嫦娥的姑娘和吳剛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情投意合自從吳剛上月宮之後她都一直照顧著吳剛的老母直到老人辭世。吳剛、嫦娥相隔天上人間相思之情與日俱增吳剛砍不到桂花樹不能回來嫦娥也隔著天地不能前去與吳郎相會。終於有一天王母娘娘帶著她的七個女兒到掛榜山下的鳴水泉洗澡嫦娥看到了偷偷的拿了七仙女的回天仙丹拿回家去吃了帶上她的玉兔上天和吳剛相會去了。 這七仙女沒了仙丹回不了天庭了只有等她的姐姐們三天後再來洗澡時給她帶來才能上天。你要知道天上一天人間一年在這三年裡七仙女遇上了董永於是就有了眾所周知的那個動人故事。
(三)
有一次阿波羅看到小愛神正拿著弓箭玩。他不客氣的警告丘比特說:「喂!弓箭是很危險的東西小孩子不要隨便拿來玩。原來小愛神丘比特有兩枝十分特別的箭。凡是被他用那枝用黃金作成的利箭射到的人心中會立刻燃起 戀愛的熱情。要是那枝鉛做的鈍箭射到的人就會十分厭惡愛情。 丘比特被阿波羅這么一說心裡很不服氣。他趁著阿波羅不注意的時候「颼」的一聲把愛情之箭射向阿波羅。阿波羅心中立刻對愛情有了強烈的渴望。正巧這時候來了一個名叫達芙妮的美麗少女。調皮的丘比特把那枝鉛做的鈍箭射向達芙妮。被鈍箭射中的達芙妮,立刻變得十分厭惡愛情。 這時候被愛情之箭射中的阿波羅已經深深的愛上了達芙妮立刻對她表示愛慕。可是達 芙妮卻很不高興的說「走開!我討厭愛情!離我遠一點兒!」說著就像羚羊似的往山谷里飛奔而去 。可是阿波羅對於追求達芙妮並不灰心他拿著豎琴彈出優美的曲子。不論誰聽到阿波羅的琴聲 都會情不自禁的走到他面前聆聽他的演奏。 躲在山裡的達芙妮聽到了這優美的琴聲也不知不覺陶醉了。 「哪來這么動人的琴聲?我要看看是誰彈奏的。」說著說著達芙妮早已經被琴聲迷住了 走向阿波羅這邊來。躲在一塊大石頭後面彈豎琴的阿波羅立刻跳出來走上前要擁報達芙妮。 達芙妮看到阿波羅 拔腿就跑。阿羅在後面苦苦追趕並且大聲叫喊「我又不是你的仇人也不是兇猛的野獸 更不是無理取鬧的莽漢你為什麼要躲避我?」盡管阿波羅在後面不停的對達芙妮呼喊 達芙妮仍然當作沒聽到繼續往前飛奔。 不過達芙妮跑得再快也跑不過阿波羅。跑了好一陣子 達芙妮已經跑得筋疲力盡上氣不接下氣。最後她倒在地上眼看阿波羅就要追上了 達芙妮急得大叫「救命啊!救命啊!」 這時候河神聽見了達芙妮的求救聲立刻用神力把她變成一棵月桂樹。 只見達芙妮的秀發變成了樹葉手腕變成了樹枝兩條腿變成了樹干兩只腳和腳指變成了樹根 深深的扎入土裡。 阿波羅看到了懊悔萬分。他很傷心的抱著月桂樹哭泣可是月桂樹卻不停的搖擺。 雖然達芙妮已經變成了月桂樹但是阿波羅依然愛著她。他很痴情的對月桂樹說 「你雖然沒能成為我的妻子但是我會永遠愛著你。我要用你的枝葉做我的桂冠用你的木材做我的豎琴並用你的花裝飾我的弓。同時我要賜你永遠年輕 不會老。」 變成月桂樹的達芙妮聽了深深的受了感動連連點頭表示謝意。也許是受到了阿波羅的祝福 月桂樹終年常綠是一種很受人們喜愛的植物。

B. 桂花的由來

早在公元前3世紀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桂花的記載,《山海經 .南山經》提到:「招搖之山多桂。」《山海經 .西山經》提到:「皋塗之山,其山多桂木。」楚屈原《九歌》中載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註:「桂漿」可能是添加桂花而釀制的美酒;「桂旗」是用桂樹的花枝作為旗幟,以裝飾用木蘭樹木材製作的車輛)。由此可見,在楚地的早期文獻中便提及桂花的食用和觀賞價值。此外,桂花還象徵著友好和吉祥。據說戰國時期,燕、韓兩國曾為了表示親善友好,相互饋贈桂花。在盛產桂花的少數民族地區,青年男女也常以贈送桂花來表示愛慕之情。《呂氏春秋》贊稱:「物之美者,招搖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是招搖山上的桂樹。說明桂花在古人的心目中,已成為美的化身。
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成為名貴的花卉與貢品。西漢劉歆撰《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所獻奇花異木兩千餘種,其中有桂十株。」漢元鼎六年(111),武帝破南越後,在上林苑中興建扶荔宮,廣植奇花異木,其中有桂一百株。當時栽種的植物,諸如甘蕉、留求子、蜜香、指甲花、龍眼、荔枝、檳榔、橄欖、千歲子、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來。司馬相如在《上林賦》中也有「桂菱木蘭」 等記載。由此可見,桂花引種帝王宮苑,漢初已獲成功,並具一定規模。
農歷八月,古稱桂月,此月既是賞桂的最佳時期,又是賞月的最佳月份。芳香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與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系在一起。許多文人吟詩填詞來描繪桂花、頌揚桂花,甚至把桂花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已成為歷代膾炙人口的美談;而借喻仕途得志、飛黃騰達的「蟾宮折桂」,更是一般文人墨客嚮往的目標。以下根據秦漢至唐宋的有關典籍,介紹這些神話故事的主要內容:
「嫦娥奔月」此傳說最早出自《歸藏》。這是一部約成於戰國初年的上古典籍。書中有曰:「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葯服之,遂奔月為精。」以後,西漢劉安撰《淮南子》(公元前2世紀)等典籍中多有徵引,內容更為詳盡,主要是增加了一段嫦娥變蟾蜍可能算是對嫦娥的一種懲罰。「吳剛伐桂」。這一傳說引自唐代式撰《酉陽雜俎》(860):「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桂樹的「樹創隨合」,即砍樹的創傷很快癒合,隱喻著月亮的陰晴圓缺,意味著月亮的再生和永生因此,在這個傳說中,月亮和桂樹是兩位一體的,桂樹能與月亮一樣象徵長生。
「蟾宮折桂」。一說見自《晉史》。據該書載稱:「郄詵對策第一,武帝問之曰:臣今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一枝。」泛指歷代文人喜愛桂花,簡直到了如醉似痴、夢寐以求的程度。宋代與蘇軾交遊唱和的僧仲殊有詞贊美桂花曰:「花則一名,種分三色,嫩紅、妖白、嬌黃。……許多才子爭攀折。常娥道:三種清香,狀元是紅(丹桂)、黃為榜眼(金桂)、白探花郎(銀桂)。」意指用攀桂、折桂來借喻科舉及第的頭、二、三名。
同受上述神話故事的影響,歷代文人墨客和達官顯貴,在官邸宅園引種桂花也十分普遍。唐代柳宗曾自湖南衡陽移桂花十餘株載植在零陵所住精舍。顧德在任宰相的二十年間收集了大量桂樹,選後引種到洛陽郊外他的別墅所在地。白居易曾任杭州、蘇州刺史,曾將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帶到蘇州城中種植,他不僅自己種桂,還想他日能在月宮植桂。有詩詠日:「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嫦娥更要無;月宮幸有閑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

古代桂花象徵勝利、崇高、友好、吉祥。古有仕圖得志者,飛黃騰達者謂之折桂。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民族特色,通過挖掘豐富的桂花文化,傳承邀月賞桂的古老民俗,把賞桂與旅遊節慶活動結合起來。突出桂文化的獨特性,營造了高雅、熱烈、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與此同時,有關城市每年舉辦桂花節,以花為媒,繁榮經濟,推動了旅遊事業的發展,促進了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建設步伐。

C. 有關桂花的歷史動人故事

桂花的故事

傳說好久好久以前,咸寧這個地方發了一場瘟疫,人都差不多死去了三分之一.人們用各種方便都不見效果.掛榜山下,有一個勇敢、忠厚、孝順的小夥子,叫吳剛,他母親也病床不起了,小夥子每天上山采葯救母。一天,觀音東游歸來,正趕回西天過中秋隹節,這天路過,見小夥子在峭壁是采葯,深受感動。晚上托夢給他,說月宮中有一種叫木樨在樹,也叫桂花,開著一種金黃色的小花,用它泡水喝,可以治這種瘟疫,掛榜山上到八月十五有天梯可以月宮摘掛。
這天晚上正好是八月十二,還有三天就八月十五中秋節了。可要上到掛榜山頂要過七道深澗,上七處絕壁懸岩。最少需要七天七夜,可時間不等人,過了今年八月十五,錯過了桂花一年一次的花期,又要等一年。
長話短說,這個吳剛花了千辛萬苦,終於在八月十五晚上登上的掛榜山頂,趕上了通向月宮的天梯.八月正是桂花飄香的時節,天香雲外飄.吳剛順著香氣來到桂花樹下,看著金燦燦的桂花,見著這天外之物,好不高興.他就拚命的摘呀摘,總想多摘一點回去救母親,救鄉親,可摘多了他抱不了.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
他搖動著桂花樹,讓桂花氛紛紛飄落,掉到了掛榜山下的河中.頓時,河面清香撲鼻,河水被染成了金黃色.人們喝著這河水,疫病全都好了.於是人們都說,這那是河水呀,這分明就是一河的比金子還貴的救命水,於是人們就給這條河取名為金水,後來,又在金字旁邊加上三點水,取名」淦河」
這天晚上正是天宮的神仙們八月十五大集會,會上還要賞月吃月餅.這時桂花的香氣沖到天上,驚動了神仙們.於是派差調查
差官到月宮一看,見月宮神樹、定宮之寶桂花樹上的桂花全部沒有了,都落到了人間的「淦河」里,就報告給了玉帝。玉帝一聽大怒。你要知道,玉帝是最喜歡吃月桂花做的月餅了的。今年一樹的桂花都沒了,他就吃不成月餅了
於是就派天兵天將將吳剛抓來。吳剛抓來後,把今晚發生的事一五一十的對玉帝說了,玉帝聽完也不好再說什麼。打心眼裡敬佩這個年輕人,可吳剛必競是兒犯了天規,不懲罰他不能樹玉帝的威性

問吳剛有什麼要求,吳剛說他想把桂花樹帶到人間去救苦救難.於是玉帝想了一個主意,既可懲罰吳剛,又可答應吳剛的要求,他說,只要你把桂花砍倒,你就拿去吧
於是吳剛找來大斧大砍起來,想快速砍倒大樹,誰知,玉帝施了法術,砍一刀長一刀,這樣吳剛長年累月的砍,砍了幾千年
吳剛見砍樹不倒,思鄉思母心切,於是他在每年的中秋之夜都丟下一支桂花到掛榜山上,以寄託思鄉之情.年復一年,於是掛榜山上都長滿了桂花,鄉親們就用這桂花泡茶喝,咸寧再也沒有了災難
再說吳剛同村有個叫嫦娥的姑娘,和吳剛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情投意合.自從吳剛上月宮之後,她都一直照顧著吳剛的老母.直到老人辭世.
吳剛、嫦娥相隔天上人間,相思之情與日俱增,吳剛砍不到桂花樹不能回來,嫦娥也隔著天地,不能前去與吳郎相會。終於有一天,王母娘娘帶著她的七個女兒到掛榜山下的鳴水泉洗澡,嫦娥看到了,偷偷的拿了七仙女的回天仙丹,拿回家去吃了,帶上她的玉免,上天去和吳剛相會去了
再說這七仙女沒了仙丹回不了天庭了,只有等她的姐姐們三天後再來洗澡時給她帶來,她才能上天。你要知道,天上一天,人間一年,在這三年裡,七仙遇上了董永,於是就有了眾所周知的那個動人故事。

D. 桂花的資料

園林桂花原產西南地方。中國西南部、四川、陝南、雲南、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等地,均有野生桂花生長,現廣泛栽種於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區,其適生區北可抵黃河下游,南可至兩廣、海南等地。

生長地區水熱條件好,降水量適宜,土壤多為黃棕壤或黃褐土,植被則以亞熱帶闊葉林類型為主。在上述條件的孕育和影響下,桂花生長良好,並形成了安徽六安、湖北咸寧、湖南桃源、江蘇蘇州、廣西桂林、湖北武漢、浙江杭州和四川成都幾大全國有名的桂花商品生產基地。

桂花是木犀屬眾多樹木的習稱,代表物種木犀(學名:Osmanthus fragrans(Thunb.) Lour.),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質堅皮薄,葉長橢圓形面端尖,對生,經冬不凋。花生葉腑間,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園藝品種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銀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我國傳統十大名花之一,集綠化、美化、香化於一體的觀賞與實用兼備的優良園林樹種,桂花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堪稱一絕。尤其是仲秋時節,叢桂怒放,夜靜輪圓之際,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在我國古代的詠花詩詞中,詠桂之作的數量也頗為可觀。自古就深受我國人的喜愛,被視為傳統名花。

以桂花做原料製作的桂花茶是我國特產茶,它香氣柔和、味道可口,為大眾所喜愛。桂花在園林建設中有著廣泛的運用。

桂花適應於亞熱帶氣候地區。性喜溫暖,濕潤。種植地區平均氣溫14-28℃,7月平均氣溫24-28℃,1月平均氣溫0℃以上,能耐最低氣溫-13℃,最適生長氣溫是15-28℃。濕度對桂花生長發育極為重要,要求年平均濕度75%-8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特別是幼齡期和成年樹開花時需要水分較多,若遇到乾旱會影響開花,強日照和蔭蔽對其生長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時光照。

桂花喜溫暖,抗逆性強,既耐高溫,也較耐寒。因此在中國秦嶺、淮河以南的地區均可露地越冬。桂花較喜陽光,亦能耐陰,在全光照下其枝葉生長茂盛,開花繁密,在陰處生長枝葉稀疏、花稀少。若在北方室內盆栽尤需注意有充足光照,以利於生長和花芽的形成。桂花性好濕潤,切忌積水,但也有一定的耐乾旱能力。桂花對土壤的要求不太嚴,除鹼性土和低窪地或過於粘重、排水不暢的土壤外,一般均可生長,但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質壤土最為適宜。桂花對氯氣、二氧化硫、氟化氫等有害氣體都有一定的抗性,還有較強的吸滯粉塵的能力,常被用於城市及工礦區。

桂花適宜栽植在通風透光的地方;喜歡潔凈通風的環境,不耐煙塵危害,受害後往往不能開花;畏淹澇積水,若遇澇漬危害,則根系發黑腐爛,葉片先是葉尖焦枯,隨後全葉枯黃脫落,進而導致全株死亡;不很耐寒,但相對其它常綠闊葉樹種,還是一個比較耐寒的樹種。


桂花經過長期栽植、自然雜交和人工選育,產生了許多栽培品種。通過進一步調查清理,已初步確定各桂花品種32個。以花色而言,有金桂、銀桂、丹桂之分;以葉型而言,有柳葉桂、金扇桂、滴水黃、葵花葉、柴柄黃之分;以花期而言,有八月桂、四季桂、月月佳之分等。

桂花由於久經人工栽培,自然雜交和人工選擇,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栽培品種。在對全國各主要城市的桂花資源及品種進行了廣泛調查,實地記錄桂花開花性狀,對各種類型桂花的性狀進行分析、比較,選擇出較為穩定的遺傳性狀,並以傳統分類的方法和園林生產上的應用,鑒定整理出桂花的四個品種群。

四大品系



銀桂


銀桂品種群:常綠性小喬木,樹冠圓球形,大枝開展,枝葉稠密,長勢良好。樹皮淺灰色,皮孔多且大,形似雪花,非常明顯。春梢平均長度為15.5cm,新梢褐紅色,十分醒目。葉片綠色或深綠色,厚革質,有光澤;長橢圓或橢圓形;葉片較寬闊且厚實;葉面較平展;葉緣淺波狀、反卷、全緣、偶先端有疏齒;開花在9月上中旬,花冠斜展,裂片卵圓形,花色乳黃至檸檬黃,香氣濃郁;花後不結實。秋季開花,花色純白、乳白、黃白色或淡黃色。品種有寬葉籽銀桂、柳葉銀桂、硬葉銀桂、「籽銀桂」、「九龍桂」、「早銀桂」、「晚銀桂」、「白潔」 「純白銀桂」、「青山銀桂」等品種。



栽培珍品

常見的栽培品種有波葉金桂、硃砂丹桂、硬葉丹桂、早銀桂、杭州黃、四季桂、佛頂珠、日香桂等。

波葉金桂:葉橢圓形,邊緣波狀起伏,秋季可開花2-3次,著花緊密,有濃香,花冠金黃色,花瓣橢圓形。

硃砂丹桂:葉卵狀橢圓形,堅挺金緣,秋季開花2次,花淡香,花冠深紅色,花瓣圓形。

硬葉丹桂:葉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全緣或1/3或2/3有鋸齒,邊緣波狀花淡香,花冠橙黃色。

早銀桂:葉橢圓形、全緣、邊緣平直,花期較早,一年可開花3-4次,花濃香,花冠淡黃色,花瓣圓形。

晚銀桂:葉緣微波曲,基本全緣偶先端有粗尖鋸齒。葉面微凹,葉先端短尖,基部寬楔形。一年可開花2次,花期9月下旬與10月上旬,持續6天,每花序有花6-7朵,著花中等,香氣中等。花瓣圓形,四裂幾全裂,花冠近白色,平展,雄蕊2,子房退化。

小葉蘇桂:葉橢圓形,長7-9cm,寬2-4cm,厚革質,葉緣微波狀,全緣。一年可開花3次,花期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持續5-10 天,每花序有花5-9朵,著花繁密,香氣濃香,花梗長8-15mm,花常下垂或散亂,花瓣橢圓形,花冠檸檬黃色,雄蕊2,子房退化。

紫雲:葉橢圓形,中脈在上面凹下,葉緣微波曲,全緣。一年可開花2次,花期10月上旬與10月中旬,每花序有花5-8朵,著花中等,香氣濃,花瓣近圓形,花冠初始帶藍紫色,後為銀白色,盛開時淡黃色,雄蕊2,子房退化。

醉肌紅: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全緣或先端偶有細疏鋸齒。葉面微凹凸,葉先端長漸尖或漸尖。一年可開花1-2次,花期10月上旬與10月中旬,每花序有花5-9朵,著花繁密,香氣淡,花冠澄黃色,花瓣橢圓形,平展,雄蕊2,子房退化。

白潔:葉長橢圓形或橢圓形,全緣。葉面較平整,先端鈍尖或短漸尖。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開花,每花序有花7-9朵,花乳白色或淺黃白色,花香極濃郁,花冠斜展,花瓣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

杭州黃:葉長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全緣或1/2以上有鋸齒,邊緣波狀起伏,秋季開花3-4次,著花緊密,有濃香,花冠金黃色,花瓣倒卵狀橢圓形。

柳葉桂:小喬木或灌木狀,樹冠長圓形、圓球形,分枝較多。葉橢圓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全緣。葉先端漸尖,稀先端有少數鋸齒。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開花,每芽有花5-7朵,花朵稀疏,花銀白色至黃白色、淡黃色,濃香。

玉簾銀絲桂:葉長橢圓形,較狹長,全緣,先端長漸尖,新枝紫色,新葉紫紅色。一年可開花2-3次,每次花期6-7天,著花繁密,香氣濃郁,花梗細長,達12-17mm,形似玉簾,花朵下垂,花瓣橢圓形,花冠平展,黃白色,雄蕊2,子房退化,不結實。

四季桂:葉二型,春葉大而寬園、寬卵狀橢圓形;秋葉較小,橢圓形、全緣、先端偶爾有齒,邊緣微波曲。四季開花,以春季和秋季為盛花期,花序頂生或腋生,花淡香,花冠黃白色,花瓣橢圓形。

佛頂珠:灌木,葉波斜形或橢圓狀波形,葉面明顯呈「Ⅴ」形,內折深墨綠色,葉緣基部以上或1/3以上有粗齒,總梗發達,花黃白色,有微香,花瓣倒卵形。

日香桂:灌木或小喬木,葉倒卵狀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全緣或1/3或2/3以上均有鋸齒,深綠色。花序有總梗,花近白色或淡黃色,有微香,花期9月至翌年4月。

E. 桂花的來歷

我國桂花樹栽培歷史達2500年以上。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成為名貴的花卉與貢品,並成為美好事物的象徵。漢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獻名果異樹奇花兩千餘種,其中有桂十株。

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著在上林苑中興建扶荔宮,廣植奇花異木,其中有桂一百株。當時栽種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龍眼、荔枝、橄欖、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來。

晉代時期,桂花的栽培得到進一步推廣和發展。唐宋時期,引種桂花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風。柳宗元自湖南衡陽移桂花十餘株栽植零陵。白居易曾為杭州、蘇州刺史,他將杭州天竺寺的桂子帶到蘇州城中種植。唐宋以後,桂花已被廣泛用於庭園栽培觀賞。

(5)桂花歷史擴展閱讀

桂花的分布范圍:

園林桂花原產中國西南喜馬拉雅山東段,印度,尼泊爾,柬埔寨也有分布。中國西南部、四川、陝南、雲南、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等地,均有野生桂花生長,現廣泛栽種於淮河流域及以南地區,其適生區北可抵黃河下游,南可至兩廣、海南等地。

生長地區水熱條件好,降水量適宜,土壤多為黃棕壤或黃褐土,植被則以亞熱帶闊葉林類型為主。在上述條件的孕育和影響下,桂花生長良好,並形成了安徽六安、湖北咸寧、湖南桃源、江蘇蘇州、廣西桂林、湖北武漢、浙江杭州和四川成都幾大全國有名的桂花商品生產基地。

F. 有關桂花的故事

一、故事:

1、頑強的桂花

《西京雜記》中記載,漢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皆獻名果異樹奇花兩千餘種,其中有桂十株。公元前111年,武帝破南越,接著在上林苑中興建扶荔宮,廣植奇花異木,其中有桂一百株。當時栽種的植物,如甘蕉、密香、指甲花、龍眼、荔枝、橄欖、柑橘等,大多枯死,而桂花有幸活了下來,司馬相如的《上林賦》中也提到桂花,當時桂花引種宮苑初獲成功,並具一定規模。

2、桂花獻美人

《南部煙花記》記載,陳後主(公元583—589年)為愛妃張麗華造「桂宮」於庭院中,植桂一株,樹下置葯杵臼,並使張妃馴養一白兔,時獨步於中,謂之月宮。可想而知,當時把月亮認作有嫦娥、桂樹、玉兔存在的月宮這一傳說已相當普及,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就把桂樹用於園林栽培了。現陝西漢中市城東南聖水內還有漢桂一株,相傳為漢高祖劉邦臣下蕭何手植,其主幹直徑達232厘米,樹冠覆地面積400多平方米,枝葉繁茂,蒼勁雄偉。

3、月中桂花

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漢朝河西人吳剛,因學仙時,不遵道規,被罰至月中伐桂,但此樹隨砍隨合,總不能伐倒。千萬年過去了,吳剛總是每日辛勤伐樹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樹卻依然如故,生機勃勃,每臨中秋,馨香四溢。只有中秋這一天,吳剛才在樹下稍事休息,與人間共度團圓佳節。毛澤東的詩詞「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就源出於這一典故。

二、唐宋以後,桂花已被廣泛用於庭園中栽培觀賞。宋之問的《靈隱寺》詩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的著名詩句,故後人亦稱桂花為「天香」。李白在《詠桂》詩中則有「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清陰亦可托,何惜植君園」。表明詩人要植桂園中,既可時時觀賞,又可時時自勉。這種需要,導致園中栽培桂花日漸普遍。

三、宋朝梅堯臣《臨軒桂》:「山楹無惡木,但有綠桂叢」。歐陽修《謝人寄雙桂樹子》中「曉露秋暉浮,清陰葯欄曲」暗示桂花已移植到詩人庭院中的芍葯欄桿旁。宋代毛滂《桂花歌》中「玉階桂影秋綽約」說明在玉色的台階前植桂。元代倪瓚《桂花》詩中「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指出窗前植桂。

(6)桂花歷史擴展閱讀:

1、桂花功效:淡黃白色,芳香,提取芳香油,制桂花浸膏,可用於食品、化妝品,可制糕點、糖果,並可釀酒。桂花味辛,可入葯。以花、果實及根入葯。秋季採花;春季采果;四季采根,分別曬干。花:辛,溫。果:辛、甘,溫。根:甘、微澀,平。功能主治:花:散寒破結,化痰止咳。用於牙痛,咳喘痰多,經閉腹痛。果:暖胃,平肝,散寒。用於虛寒胃痛。根:祛風濕,散寒。用於風濕筋骨疼痛,腰痛,腎虛牙痛。

2、桂花酒功效:古人認為桂為百葯之長,所以用桂花釀制的酒能達到「飲之壽千歲」的功效。像是漢代時,桂花酒就是人們用來敬神祭祖的佳品,祭祀完畢,晚輩向長輩敬用桂花酒,長輩們喝下之後則象徵了會延年益壽。該酒香甜醇厚,有開胃醒神、健脾補虛的功有。桂花酒尤其適用於女士飲用,被贊譽為「婦女幸福酒」。祖國醫學中有花療的理論實踐,桂花酒就是典型的實例。

3、桂花茶功效:桂花茶可養顏美容 ,舒緩喉嚨 ,改善多痰、咳嗽症狀 ,治十二指腸潰瘍 ,葦麻疹 、胃寒胃疼 、口臭 、視覺不明 。

G. 桂花在中國有多久的歷史有哪些品種

中國桂花栽培歷史悠久。文獻中最早提到桂花是舊戰國時期(前475——前221)的《山海經·南山經》,謂「招搖之山多桂」。 屈原(前340——前278)《楚辭·九歌》也載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自漢代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桂花已成為名貴花木與上等貢品。在漢初引種於帝王宮鉗苑,獲得成功。唐、宋以來,桂花栽培開始盛行。唐代文人植桂十分普遍,吟桂蔚然成風。 宋之問的《靈隱寺》詩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去外飄」的著名詩句,故後人亦稱桂花為「天香」。唐宋以後,桂花在庭院栽培觀賞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元代 倪瓚的《桂花》詩中有「桂花留晚色,簾影淡秋光」的詩句,表明了窗前植桂的情況。桂花的民間栽培始於宋代,昌盛於明初。中國歷史上的五大桂花產區均在此間形成。

中國桂花於1771年經廣州、印度傳入 英國,此後在英國迅速發展。現今歐美許多國家以及 東南亞各國均有栽培,以地中海沿岸國家生長為最好。

品種分類

桂花由於久經人工栽培,自然雜交和人工選擇,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栽培品種。全國各主要城市對桂花資源及品種進行了廣泛調查,實地記錄桂花開花性狀,對各種類型桂花的性狀進行分析、比較,選擇出較為穩定的遺傳性狀,並考慮傳統分類的方法和園林生產上的應用,鑒定整理出桂花的四個品種群。


熱點內容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
班主任培養總結 發布:2025-07-04 14:40:37 瀏覽:89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04 12:20:45 瀏覽:578
怎麼去掉雙下巴 發布:2025-07-04 07:30:04 瀏覽:14
男孩性教育書籍 發布:2025-07-04 06:45:07 瀏覽:727
九年級上冊歷史復習 發布:2025-07-04 04:12:15 瀏覽: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