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蟲的歷史
『壹』 甲殼蟲樂隊的歷史…
甲殼蟲樂隊又名「披頭士」(Beatles),Beat在英文中是「搏擊跳動」的意思。甲殼蟲樂隊是1960年由約翰·列儂、保羅·卡麥錫、喬治·哈里森、林里·斯達爾組成,他們四個人中由列農擔任演唱和節奏吉它手,麥卡錫擔任演唱和低音吉它手,哈里森為主奏吉它手,斯達爾任架子鼓手。甲殼蟲樂隊以其反上流社會,反正統藝術的風格,鋒利而快捷敢於接觸社會敏感問題的內容,在舞台上那種與世俗挑戰的舉止,征服了各國青年。不少歌曲表現了資本主義社會一代青年失望、低落和憤懣的心情。甲殼蟲樂隊是流行音樂界歷史上最偉大,最有影響力,擁有最多歌迷,最為成功的樂隊。披頭士樂隊對於流行音樂的革命性的發展與影響力無人可出其右,對於世界范圍內搖滾的發展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影響了自60年代以後的數代搖滾樂隊的音樂和思想,直接影響了搖滾樂的變革和發展。 在英國,披頭士樂隊更是影響了60年代至今幾乎每一支樂隊的形成和發展。而樂隊中四名偉大的音樂家,特別是約翰·列儂(JohnLennon)和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對於世界各個角落的後輩搖滾歌手及音樂創作者們的影響持續至今。披頭士樂隊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引領了轟轟烈烈的,被美國稱為「英國入侵(British Invasion)」的音樂文化入侵浪潮,從根本上沖擊了美國音樂的基礎,徹底埋葬了「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的王朝,統治了美國唱片市場,並影響了此後美國本土流行音樂的發展道路。雖然從成立到解散,披頭士樂隊僅僅存在了十年的時間,但是樂隊作為一個音樂文化的革命者,他們不僅擁有世界上最高,而且令後人難以企及的唱片銷售紀錄,而且他們的文化影響力也早已超過了其藝術的本身。披頭士樂隊在這幾十年的時間里,早已成為了流行音樂和流行文化的標志,同時也成為了英國文化和英國歷史的一個商標,他們中的成員也有被英國女王加封晉爵。披頭士樂隊引領了六、七十年代世界各個國家的流行文化方向,成為時尚流行的風向標,關於披頭士樂隊的任何東西全部都成為了最具文化內涵的商品,而披頭士樂隊曾經使用過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以驚人的天價來拍賣。披頭士樂隊除了不計其數的登上各種雜志的封面以外,還經常登上世界多個國家的郵票和明信片等紀念品,他們擁有不計其數的相關主題博物館和紀錄片,電影等相關文化資料儲存組織。除此以外,在世界上至今仍擁有大量的披頭士樂隊成員的職業模仿者,以及專業組織和評判模仿大賽的機構和組織。披頭士樂隊以及披頭士文化早已成為人類在20世紀文化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被永遠銘刻,他們作為上個世紀流行文化的商標,從未受到任何的挑戰。
『貳』 大眾甲殼蟲的歷史
大眾甲殼蟲(Volkswagen Beetle)正式名稱為大眾1型(Volkswagen Type 1),是由大眾汽車(香港譯福士車厰)在1938年至2003年間生產的一款緊湊型轎車。雖然「甲殼蟲」這個名稱很早就被公眾所接受,但直到1967年8月,大眾汽車才正式在市場上使用這個名字。而在此這前,歐洲市場銷售的該款車都是以「Type I」或「1200」、「1300」、「1500」這些發動機排氣量來命名的。1998年,在最初的甲殼蟲下線許多年以後,大眾汽車正式推出了外形與原先非常相似的新甲殼蟲(以大眾高爾夫(Golf)為平台),而甲殼蟲則在墨西哥和其他少數一些國家一直生產到2003年。
在一項評選最具世界影響力的「20世紀汽車」的國際投票中,甲殼蟲排名第四,僅次於福特T型車、迷你和雪鐵龍DS。
「人民的汽車」
甲殼蟲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的納粹德國。阿道夫
『叄』 甲殼蟲的歷史
1934年美國的克萊抄斯勒公司生產的氣流襲牌小客車,首先採用了流線型的車身外形。1936年福特公司在「氣流」的基礎上,研製成功林肯和風牌流線型小客車。此車散熱器罩很精練,頗具動感,俯視整個車身呈紡錘形,很有特色。流線型車身的大量生產從德國「大眾」開始。 1933年德國的波爾舍博士設計了一種類似甲殼蟲外形的汽車。波爾舍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甲殼蟲外形的長處,使其成為同類車中之王,「甲殼蟲」也成為該車的代名詞。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甲殼蟲型汽車直到1949年才真正大批量生產,並以一種車型累計生產超過二千萬輛的記錄暢銷世界各地。 對於追尋時尚、揮灑個性的成功女性來說,經典時尚的柔美、灑脫個性中的細膩不可或缺,獨立自主的選擇一樣可以經受鑒賞眼光的評判,新甲殼蟲顯然是她們的最愛。2006年款新甲殼蟲和新甲殼蟲敞篷車,更為引人注目,外觀充滿更多神采和靈氣,優雅的車身比例,圓潤而流暢的線條,充滿神采靈氣的外觀,炯炯有神的前後橢圓形大燈,誘人心動的多種明亮色彩,成為新時代新的經典之作。它卓越的安全性, 完美的製造工藝以及大眾汽車有口皆碑的品質,無不彰顯了新甲殼蟲是經典中的典範。
『肆』 甲殼蟲汽車的歷史
「甲殼蟲」這個名字第一次出現是在1938年7月3日的《紐約時報雜志》上,美國人認為這輛車像「一隻可愛的小甲殼蟲」。從1967年起,這輛車在德國正式被稱為「甲殼蟲」,而之前該車一直被稱為「大眾1型」。之後,這輛車在所有語言中都被稱為「甲殼蟲」。
1938年,大眾推出了經過進一步改型的「38」系列車型,它裝載的空冷直列4缸986毫升排量發動機能輸出24馬力的功率,車重750公斤。這款堅實且具有與眾不同外型的車,就是「甲殼蟲」汽車的鼻祖。但實際上,直到1968年,「甲殼蟲」的名字才第一次出現在大眾公司的官方名冊里。
1939年2月16日,柏林車展上還展出了由費迪南·波爾舍重新設計,由希特勒命名的「KdF-Wagen」。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大眾汽車公司開始大量生產軍用汽車。1945年,戰爭結束,在同盟國的監督下,大眾汽車公司開始重新生產民用汽車。從此,甲殼蟲汽車進入了快速、平穩的發展時期。1972年2月17日,第15,007,034輛甲殼蟲出廠,打破了福特公司T型車保持的生產紀錄。8月,編號為「VW 1303」的裝載40-50馬力發動機的甲殼蟲取代了原有的「VW 1302」,成為主流車型。1973年,大眾汽車公司將幾款特製型號的甲殼蟲投放市場:Jeans甲殼蟲、大甲殼蟲、「黑-黃比賽者」和城市甲殼蟲。 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西方國家正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恢復過來,特別是美國,工業水平已經超越了歐洲。而在這一期間,亨利福特的T型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紛紛進入家庭成為家喻戶曉的「國民車」,並且使美國開創了長達一個世紀的汽車繁榮時代。而在大西洋的彼岸德國,不少人也意識到開發一款國民車對於國家的重要性,無論是在經濟、軍事還是政治上。
1974年6月1日上午11點19分,位於沃爾夫斯堡的大眾汽車本廠停止生產甲殼蟲。8月,宣布停產VW 1303 A。1975年7月,VW 1303也停產了。直到1978年1月19日,德國本土生產的最後1輛甲殼蟲汽車在Emden(埃姆登)下線。到此為止,德國本土共生產了16,255,500輛甲殼蟲。但是,大眾汽車海外的工廠產量正在迅速崛起。
1981年5月15日,第2000萬輛甲殼蟲汽車在大眾汽車公司位於墨西哥的Peubla工廠下線。這是汽車工業史上的一個奇跡,同時也標志著一個新世界紀錄的誕生。為了慶祝這一偉大成就,大眾汽車公司推出了「SilverBug」珍藏版甲殼蟲,以此獻給那些忠心的追隨者們。 1998年,大眾汽車公司推出了其全新打造的新款甲殼蟲汽車。這款車在1998年底特律國際車展上露面時,即受到了公眾和傳媒的關注。新款甲殼蟲的外形設計仍頗具當年甲殼蟲的風采,同時擁有靚麗的色彩和動感的線條,整體造型還是秉承了半個世紀前的款式,但是加入了更多現代化的設計元素,再加上現代化的機械性能,新款甲殼蟲無疑將成為21世紀的現代車型。
除了外形和儀表盤與從前相近,新款甲殼蟲由以前的後輪驅動,改為了前輪驅動,發動機也由以前的風冷式改成了液冷式,安全設備新添了防抱死制動系統和側面安全氣囊。盡管相對於緊湊型車來說,甲殼蟲價格略顯昂貴,但它帶給人們的不僅是車型本身,同時還有品牌傳承多年的「甲殼蟲文化」。
大眾汽車通過甲殼蟲系列向人們證明,汽車不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它還可以傳達情感、代表個性、甚至創造不同的生活方式,歷代甲殼蟲演變的歷史也成為了國際汽車產業時尚風潮發展的見證。 【2012年9月20日,上海】著名的時尚魔力之都中國上海迎來一場近幾年最強悍的新車上市秀:堪稱全球汽車工業奇跡之一,代表大眾汽車品牌根基的全新一代甲殼蟲,在無數中國蟲迷的期盼聲中,載譽而至,震撼歸來。為期兩天的「怒放 『蟲』生」全新一代甲殼蟲上市系列活動,吸引了全球時尚人士的強烈關注,而大眾汽車全新一代甲殼蟲,帶著經典和徹底的改變撲面而來,在中國市場上重生並怒放。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海茲曼博士、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大眾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司董事長蘇偉銘先生、大眾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司集團總經理Maik Stephan先生、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副總裁楊美虹女士、大眾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司大眾汽車品牌總經理胡波先生,中國新搖滾樂領軍人物汪峰,及上千位媒體記者和嘉賓共同見證了全新一代甲殼蟲領跑的這一激情綻放的時尚派對。
此次上市車型為全新一代甲殼蟲1.2TSI時尚型和舒適型,以及1.4TSI時尚型、舒適型和豪華型,5款車的國內售價分別為人民幣198,800元,249,800元,228,800元,279,800元和299,800元。全新一代甲殼蟲的上市,將進一步滿足中國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引領陽光時尚,活力動感的汽車文化潮流。正如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海茲曼博士所言,「在過去的29年裡,大眾汽車集團為中國成為汽車大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在中國汽車市場的領先意味著我們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大眾汽車十分嚴肅認真地履行在環保、經濟和社會等各方面應盡的責任。這次帶給中國消費者的全新一代甲殼蟲,就是駕駛樂趣和環保的代名詞。中國,將成為全新一代甲殼蟲的第二故鄉」。
『伍』 《甲殼蟲》名字的來歷
1963年,披頭士樂隊的第二首單曲《Please Please Me》迅速成為了英國單曲榜的冠軍單曲,同時這首單曲也被公認為是「英國入侵」浪潮的標志性單曲。隨後披頭士樂隊發行了第三首單曲《From Me to You》同樣成為了英國單曲榜冠軍。1963年3月22日,披頭士樂隊發行了第一張專輯《Please Please Me》,這張專輯在發行之後迅速成為了英國專輯榜的冠軍,並且在冠軍位置上異常驚人的連續稱霸了長達30周的時間,這在英國引起了轟動,上至皇室宗族,下至黎民百姓無不被披頭士樂隊的音樂所吸引,無論男女歌迷都為之傾倒,這些狂熱者們也擁有了自己的專有名詞「Beatlemania(披頭士狂)」。披頭士樂隊的音樂在這時候已經初步成型,他們富有活力的音樂迎合了戰後英國新一代的年輕人要求文化解放的思潮,帶動了這一趨勢的發展,同時他們的音樂融合了不同的風格和音樂元素,無可挑剔的音樂旋律以及諧和的音樂融合,兼有活力四射的吉他演奏以及詩意般的歌詞和極其富有感染力的演唱,因而迅速主宰了英國的音樂市場,也帶動了整個英國文化的發展,保羅·麥卡特尼和約翰·列儂成為樂隊音樂創作的核心,兩位天才之間的完美配合成為了音樂界的一段佳話。而製作人喬治·馬丁卓越的製作才能也被人們所肯定,他完美的理解了披頭士的音樂,並且精妙的音樂和器樂編排,成為了披頭士音樂取得輝煌成就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披頭士樂隊的更偉大之處在於他們並沒有使自己的音樂陷入一個程式化的怪圈,他們並沒有使自己的音樂停滯不前,而是不斷的摸索前進,進一步的去發展完善自己的音樂風格,並且在編曲,創作,以及器樂的表演方面進一步提高。披頭士樂隊在1963年底發行的第二張專輯《With the Beatles》,除了進一步的鞏固了他們的地位之外,也充分表現了樂隊在作曲以及各種樂器的演奏配合和編排上的成熟,他們用多種不同的樂器創造並完美的演繹了許多不同的音樂旋律以及把他們諧和的編排在一起,此時的披頭士樂隊已經具備了高出其他任何人一籌的王者實力,到1963年底,披頭士樂隊已經初步的統治了英國的音樂,狂熱的歌迷們遍布英國的每一個角落,僅僅發行了兩張專輯,但是披頭士成為了文化現象。
大西洋對岸的美國顯然不會對英國的瘋狂充耳不聞,百代公司在美國的夥伴Capitol公司成為了最先的獲益者,他們發行的單曲迅速席捲了美國的單曲榜,1964年初,Capitol公司發行了披頭士樂隊第一張美國專輯《Meet the Beatles》,結果他們在美國引起了並英國更劇烈的瘋狂,專輯發行後不久,披頭士在電視節目《The Ed Sullivan Show》中出現,結果吸引了全美超過七千三百萬的觀眾收看,美國同樣出現了極大量的披頭士狂熱者,披頭士樂隊成為了美國最受歡迎,最具轟動效應的樂隊。同樣,由於披頭士樂隊的出現,也掀起了「英國入侵」浪潮。從此之後,披頭士的每一張專輯,每一首單曲都可以在大西洋兩岸非常輕松的成為排行榜的冠軍。他們對於唱片市場的統治地位,再沒有任何人和樂隊可以對他們形成任何沖擊。1964年,披頭士樂隊出演了第一部電影《A Hard Day's Night》在這部類似於自傳性質的電影中,除了電影上的歡快活潑的音樂喜劇形式贏得了巨大的票房成績和影評界的廣泛好評以外,樂隊貢獻的電影原聲更是具有革命性意義的。列儂和麥卡特尼的完美依然在繼續,英國搖滾風格的音樂除了在英國引領音樂的發展之外,還逼迫著美國的一些慢節奏民謠歌曲風格的樂隊和歌手投入到了搖滾音樂之中,就連美國音樂的象徵「貓王」埃爾維斯也開始做出變化以對拯救自己的音樂市場做垂死掙扎。在這部電影原聲中,喬治·哈里森受到了美國「革命的音樂詩人」鮑勃·迪倫(Bob Dylan)扔掉木吉他,拿起電吉他唱搖滾的影響,第二個拿起了電吉他來演奏搖滾歌曲,產生了極其巨大的影響,直接推動了搖滾音樂革命性的變革並影響了搖滾樂以後的發展。
隨著披頭士樂隊成功的沖開美國唱片市場的大門,滾石樂隊(the Rolling Stones)等眾多的英國樂隊在此後一擁而上,從根本上沖擊了美國音樂市場,「英國入侵」轟轟烈烈的在更大范圍內展開了,但是始終沒有任何樂隊對披頭士樂隊的地位形成威脅,而披頭士樂隊和鮑勃·迪倫一起成為了後來搖滾樂發展的教父級人物,英國的眾多樂隊影響了此後的數代美國搖滾音樂歌手和樂隊的風格和思想。從1964年到1965年,披頭士樂隊又發行了《Something New》,《Beatles for Sale》,《Beatles '65》,《Beatles VI》,《Help!》,《Rubber Soul》等多張專輯和電影原聲,這些專輯除了繼續輕易的獲得巨大銷量以外,雖然某些部分帶有商業催生的色彩,但是絕大多數在音樂上也是不斷的進步,在吉他演奏和其他各國樂器的使用融合上,披頭士依舊是世界領先,並且他們不斷的汲取其他音樂人的精華,列儂就從鮑勃·迪倫的歌詞創作中吸取了很多非常優秀的經驗,並且表現在了自己的音樂中,這種不斷追求進步的狀態使得披頭士在音樂領域保持著持續進步的輝煌成就,而這期間的一些單曲也呈現出民謠和鄉村風格,並且更多的注重了列儂和麥卡特尼個人感情的表達。除了發行專輯以外,披頭士還增加了全球性的巡迴演出,這使他們的輝煌和巨大的影響里漸漸成為了全球性的,他們的歌迷開始遍布世界各個角落。同時,他們所主演的電影《Help!》在票房商業取得了更為巨大的成功。
『陸』 甲殼蟲詳細資料
你好:車還是不錯的,它採用的2.0升,直列4缸汽油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千瓦(馬力)\轉速 :85(115)/5400 ; 最大扭矩,n牛頓*米\轉速: 172/3200,綜合油耗(升/百公里):9.2;變速箱:6速手/自動一體式。我朋友有一輛,倒車時踩剎車前輪會發出響聲,4S店說這是甲殼蟲的通病,沒辦法。減震也比較硬,路噪也不小。大眾甲殼蟲(Volkswagen Beetle)正式名稱為大眾1型(Volkswagen Type 1),是由大眾汽車(香港譯福士車厰)在1938年至2003年間生產的一款緊湊型轎車。雖然「甲殼蟲」這個名稱很早就被公眾所接受,但直到1967年8月,大眾汽車才正式在市場上使用這個名字。而在此這前,歐洲市場銷售的該款車都是以「Type I」或「1200」、「1300」、「1500」這些發動機排氣量來命名的。1998年,在最初的甲殼蟲下線許多年以後,大眾汽車正式推出了外形與原先非常相似的新甲殼蟲(以大眾高爾夫(Golf)為平台),而甲殼蟲則在墨西哥和其他少數一些國家一直生產到2003年。
在一項評選最具世界影響力的「20世紀汽車」的國際投票中,甲殼蟲排名第四,僅次於福特T型車、迷你和雪鐵龍DS。
「人民的汽車」
甲殼蟲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的納粹德國。阿道夫
『柒』 甲殼蟲汽車的起源
甲殼蟲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的納粹德國。阿道夫·希特勒希望能夠生產一款可以廣泛使用的大眾化汽車,於是委任工程師費迪南德·波爾舍來完成這項任務。希特勒對這款車的要求是:可以載兩個成人和三個兒童、最高時速100公里/小時、售價不超過1000馬克。
『捌』 甲殼蟲什麼時候出現
甲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