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高二歷史大題

高二歷史大題

發布時間: 2021-08-04 12:14:15

⑴ 高中生做歷史試卷時,答題的先後順序是什麼

其實歷史的主觀題並沒有那麼難,根據近高考題的分析,一般由材料和問題組成:

1、材料:涉及歷史知識或熱點知識的文字材料或圖表材料

⑵ 高中歷史的答題技巧

一、單項選擇題: 1、認真閱讀材料,理解材料的意思和要求。應先審清題乾的意思,注意題目中的關鍵詞、限制語;
2、閱讀選擇題的選項,理解選項的意思。
3、先選出錯誤答案。最後保留一個正確答案。因為有的答案也對只是范圍大。或者有的題是最佳選擇。判斷型選擇要先採用「一票否決法」即凡是含有錯誤的選項的題肢均給予否決,降低難度,最後再驗證一下。 4、選擇完成後,把題目和答案連起來讀一讀或想一想,看看選擇的答案是否正確。
5、每個選擇題的答案基本限制在30秒鍾之內。
6、如果出現不會答的選擇題,最後還有時間,或自己非常清楚這個選擇題考察的知識的位置,可以在30秒鍾內查到,可以查書或資料。
7、單項選擇題只能選擇一個答案。
8、選項的序號A、B、C、D一定要寫清楚,決不能連筆,既象B,又象D。
二、材料題 1、快速閱讀材料,理解材料的大意。仔細(一個字一個字的)閱讀問題,理解問題的要求。找出問題中的關鍵詞和答題角度。(每個關鍵詞可能就是一個答題角度)
2、 帶著問題繼續細讀材料。徹底理解材料的意思。 3、 找出熱點問題與課本知識的結合點,繼續增加答題的角度。 4、 根據問題所給的分數,確定答案的多少和條數。如1——2分答一條。3——4分答兩條。5——6分答三條。7——8分答四條等。
5、 如果你所確定的答案角度多,所答題給的分數又少,你就要選擇最能說明本題內容的答案寫在最前面。或者把幾個方面的答案,融合在一起,(不是機械的堆集)概括性地去作出答案。
 6、 要靈活去答題,不要死搬課本的知識。
7、 要用課本的知識去答題,即回歸課本,不要用自己的語言隨便說。或機械的重復材料內容。
四、分析說明題 1.先是要審清題意,找到題目與課文相關的知識點,再篩選最隹的知識切入點。 2.常見的題型主要有如下幾類: (1)「說明、反映」類:解答這類題先回答本身講述的是什麼問題,再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回答這個問題的實質即通過什麼反映什麼。 (2)「啟示」類:先找出材料所敘述的問題(現象)產生的原因或材料中人物事件的特點,也就是先回答出「材料反映什麼」然後再在此基礎上回答學習(堅持)好的,摒棄錯誤的。 (4)「建議」類:A)在閱讀材料後,先找出教材相關的知識點,然後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並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或建議,但要注意建議的角度和所提建議的可行性。B)解答這類問題還要注意思維的廣度,當從某一角度找不到合理建議時就要另換一角度
5、五分條。要分條寫出答案。既不要寫1——2條,也不要寫的條數太多如10多條。基本上定在2分1條。 6、六是扣題作答案。最後要扣題並清楚、工整的寫出分析說明題的正確答案。 6 多與老師同學交流對學習歷史也很有幫助。一個人無論怎樣細心都會有疏忽的地方,通過與同學交流筆記、與老師探討習題,往往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也可讀一讀像《歷史學習》這樣的雜志,了解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提高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對解題很有幫助。到高三下學期的時候,要爭取每天都花一至兩個小時在歷史上。因為歷史有一個特點,容易忘。今天記得滾瓜爛熟的東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凈了。所以復習歷史更要注意計劃性。除了跟上老師的復習進度外,自己還應有自己的計劃,給自己定一個時間表,哪段時間復習哪段內容,注意科學合理,確保能夠按時完成。可以雙條線同時進行。一條是老師的,一條是你自己的。例如老師在復習世界史,你掌握好世界史的同時,還可再看看中國史。不僅記住了更多的內容,還有利於進行中外比較,使自己對高中三年的歷史知識有一個總體上的把握,效果要比單獨復習世界史好上幾倍。另外,專題復習也很重要。可以幫助你掌握好歷史線索,可以深入地研究一些歷史規律之類的東西,增加自己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其實,歷史是一門很有意思的科目,不用擔心學不好它,只要肯用心,掌握方法之後,歷史會變得很簡單了

⑶ 高中歷史答題技巧

分點來答。
一,XXXXX變革它總體上歷史地位,它的性質(如封建主的變革,奴隸主的變革,資本主義。。。)
二,XXXX變革在經濟上的作用,如解放生產力,發展了商品經濟,再或者促進了資本主義的成長。
三,XXXX變革在政治上的作用,如推動社會進步,有利於民主政治成長,提高了行政效率,或者緩和階級矛盾,又或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於國家的統一穩定。
四,XXXX變革在思想文化上的影響,如帶動了民主思潮的形成,解放了思想。
五,XXXX變革在生活習俗上的影響,如改變了民族風俗。
答題時注意題目是如何問的,是影響還是作用(作用的話就不答負面影響了)
學科的要點,我隨便說說我的心得吧。高中我選的是史地組合,地理學習主要靠理解,多看些圖,弄懂書上的理論,就沒啥了。語文考試需要積累,這需要平時下功夫。它也要很強的應試能力,對於現代文閱讀,一定要學會如何答題,這個技巧過多且需舉例,就不說了,建議你去咨詢語文老師。英語數學,我想我是沒啥發言權力了。。。
呵呵,希望能幫到你。

⑷ 高中歷史選擇題答題技巧

高中歷史選擇題有什麼答題技巧
1、因果關系型選擇題

(1)兩種表現形式:

一是題干列出了某一歷史結果,備選項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現

的標志性詞語有「原因是」「目的」

「是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時又多進行細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歷史原因」「主觀原因」等。另一種是題干列出的是歷史原因,備選項列出的是結果,常出現的標志性詞語有「影響」「結果」等。

(2)審題方法:

一是要正確理解有關概念的含義,如原因方面要區別客觀原因和主

觀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

直接原因及間接原因、歷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

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

全面分析和把握影響歷史發展的各種因素。

三是在做題時要准確

把握題干與備選項之間的邏輯關系,弄清二者之間誰是因誰是果。

(3)解答方法:

①採取時間順序的方法判斷因果關系,時間在前者一定是因。②運

用基本理論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觀存在決定主觀意識,那麼客觀存在就是因,主觀意

識是果。③類似的還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等;同學們利用這

些基本理論就比較容易作出判斷。

1、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發展變化的諸多原因中起關健作用、決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

質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生產力、經濟基礎、社會存在、階級本質、客觀規律或是事物的

內因等。

2、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發展變化的各種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原因。而在人

為和自然因素、內因和外因中,人為因素和內因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

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與根本原因並列於題中。另,命題中「最主要的原因」實踐中等同於

「根本原因」。

⑸ 高中歷史答題歷史大題如何作答

高考歷史答題技巧
一,歷史單選題應試策略和技巧
(一)審題方法
第一,明確題目結構中答題項,主幹語和條件限定語.答題項是指答案包括的內容和項目,主幹語是選項論述的直接對象,條件限定語是對回答內容的各方面限定,包括時間,地點,空間,人物,設問角度 .
第二,搞清時空范圍.根據限定語,特別要注意提取隱性時間信息,明確題目的時間范圍和空間.從近四年歷史高考選擇題看, 題干中含有限定語的題目至少佔了1/3.因此,抓住限定語,無疑是正確作 答的一個前提.
第三,推敲備選項.對備選項要認真推敲.近年來,備選項的干擾性日益增強,需認真分析.
(二)解題方法
1,直選答案.即直接根據掌握教材知識及信息,可以直接得出答案.可謂"一擊即中".
2,最佳選項
特點是選項與題干隱含著論點與論據的關系,在各備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其它選項雖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夠全面或不合題意而不能成為最佳選項.
題干求答項前後,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詞和形容詞.
3,因果選擇題
___ 通常將歷史現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 ,再根據題乾的指向列出相應的原因的或結果等.考查的角度有兩方面:
第一種形式由結果推斷出原因,其結構是題干為果,備選項為因.
第二種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結果或影響,其結構是題干為因,備選項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___ 解題方法:此類題目主要著眼於歷史現象的背景,條件,結果,影響等方面的考查.要審清題意,明確因果關系,搞清命題意圖.
根本原因
同一歷史事物的若干原因中,起著決定作用並帶有必然性的因素是根本原因 .
①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原理分析.
②從階級本質分析.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歷史人物所在的階級,政黨對於歷史事件不僅有深刻的影響,能延緩或加速歷史進程,而且起決定性作用.
③從影響歷史事物主要矛盾來分析.每一歷史事物都是現象和本質的統一體,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歷史事物的本質或主要矛盾來把握其發生,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
4,否定選擇題(逆向選擇題)
此類選擇題通常要求選出與史實不符的選項.其特點是題幹部分採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無","沒有","不正確"等詞語,所以要特別注意逆向思維.
解題方法:解答此類題可採用逆推法,即根據題意,首先找出與題目要求相符的三個備選項,剩下的備選項就是題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類題也可用正向思維或排除法.
5,推理選擇題
___ 推理選擇題是指對這類選擇題可以通過推理達到解題目的.這類題目往往涉及一些規律性問題,考生通過對歷史規律的掌握,來分析具有同類性質的歷史現象
6,排序選擇題
___ 此類題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據題目要求,把歷史事實或歷史現象按一定的順序加以排列,如時間先後等,其形式有序號式或非序號式兩種.
————————做此類題型時可用排除法!!___
7,比較選擇題
___ 此類題是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歷史現象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放在一起,通過分析,歸納,比較,找出其相同點或不同點.
___ 解題方法:根據題干提供的條件,找出兩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判斷.
8,材料選擇題
___ 此類題目是材料解析題的客觀答法.多在題干中提供一則或數則材料,要求考生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透過材料發其現背後的歷史真實和要求,找出正確選項.
___ ___ 解題方法:分三步進行:
第一,通過看引文的出處和其它有關信息,確定材料所涉及的歷史背景.
第二,讀通材料,弄清材料內容及相關的人物或事件.
第三,搞清備選項的內涵及與題乾的關系,找出符合題目要求和歷史事實的備選項.
二,材料解析題解答
讀——是解答的前提
1.先讀設問,後讀材料.帶著問題閱讀材料更顯思路清晰明確.
2.閱讀材料的基本原則:①看兩頭,找信息.材料的首尾兩頭,一般是命題者對材料的出處和內容作簡要介紹的地方,內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時間,國別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個或多個信息.這些說明性文字,往往給解題者某種暗示和引導,有可能埋伏著解題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啟發作用,不可漏讀.

②讀懂,讀透材料.應讀三遍:
第一遍粗讀,找到材料敘述的核心內容.
第二遍細讀,正確理解材料的觀點,獲取有效信息.
第三遍重點讀,帶著設問有重點地閱讀,提取有效信息.
找——是解答的關鍵
___ "找"就是從材料和有關知識中,找取解題的信息點,信息源,它往往是與"讀"交織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
___ 1.從材料內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2.從材料與課本(回到教材)的關聯——找取相似點.比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
這里的關聯
一是指試題以課本知識為背景或依託.
二是指試題的一兩處設問需用課本知識來回答或確定大方向.
3.從材料內容與設問角度——找取相關點.從材料中找出回答設問的信息,堅持"論從史出"的原則,以充分發揮材料本身在解題中的價值.
答——是解答的落點
1.注意答好第一問 .第一個設問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確,完整,直接影響著下一問的作答.
2.注意審准設問.在好多設問中,都有一些引導性,限制性詞語對問題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
如"依據材料概括提煉","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據材料……談談認識","綜合材料……得出結論","比較材料……","如何評價材料的觀點"等.這些限制詞語大體上代表了設問內容的本質含義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給予充分注意.
3.注意設問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詳盡一點;分值小,回答要簡省一點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層次性.

材料題解答的完整性和層次性如何,直接決定著得分差別.
如:1997年第46題"談談你對西進運動的認識",只答出掠奪印第安人或推動美國經濟發展的,給1分;兩方面都答出的,給2分;答出兩方面並指出推動經濟發展是主導方面的,給3分.由此可以看出,對材料的解析要力求完整深入.
5.注意史學觀點的運用.如"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生產關系的調整必須適合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等.
6.注意答案的簡明扼要. 答案補充 三,歷史問答題解答策略
一,審准題目.
准確審題是正確解答的前提.題目的類型雖然多種多樣,但其基本結構卻大致相同,因此,審題也就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大致可分三步:
第一,分析試題結構.歷史問答題一般包括四部分: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限定語.
例如:"評述民主革命時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歷史作用."一題中,"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是主幹語,"歷史作用"是答項語,"民主革命時期"是限定語,"評述"是提示語.
主幹語又稱"中心語".一般位於試題的中間,它告訴考生,試題是針對哪一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進行提問的.答案補充 答項語就是求答項目,往往位於試題的最後.它具體規定應回答哪些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通常是原因,影響,異同點,特點,性質,結局,意義之類.
提示語常常出現在試題的最前面(個別試題的提示語融合的答項語之中).規定用何種方式解答,也就是解決怎麼答的問題.常用的詞語有:"述","評","論","比較","說明"等等.
限定語是對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在范圍,程度,角度等方面的限定.規定答案要限定在什麼范圍內,基本上都是位於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的前面 .題目的限定條件包括時間,空間,人物,設問角度等,要找出這些要素,將答題范圍明確界定出來.
如:"簡要評述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主要政治活動."一題中帶著重號的詞語就屬於限定語.其中"簡要"是對提示語從程度方面進行的限定,"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對主幹語從時間范圍上進行限定,"主要,政治"是對答項語從程度,角度方面的限定.
當然,近幾年高考問答題的提問方式一般不是那麼直截了當.有的是一題多問.有的雖然是只有一問,但問題的各組成部分卻不是一目瞭然.

⑹ 高中·歷史,答題格式

一、書寫到位。

要求用楷體或行楷體書寫文字,不要用草體書寫,一筆一劃、減少連筆、工整清晰,自然爽心悅目;用筆、用墨也很重要,高考要求用0.5mm黑色簽字筆,因此平時做題訓練盡量靠近高考要求,不要用鉛筆、亮度太低的藍黑墨水、藍黑色圓珠筆也少用;歷史客觀題目前都採用塗卡答題,我們在訓練中應選用合格的2B鉛筆塗卡,這樣能很好地掌握這種鉛筆的特性,以免上考場出現折斷鉛筆芯,塗得太輕、太重等不利現象;考試書寫中千萬不能出現錯誤字,否則會大煞風景,影響閱卷者對你的印象。

二、格式到位。

文科書寫的規格式樣是統一的,語文考試中作文格式應運用到歷史學科作答中來。答題應分段,每個自然段起筆必須空兩格,一行書寫不盡的文字轉行應該頂格繼續書寫,不能象做豆腐一樣,四四方方一大塊,不知頭緒;每段字里行間要均勻大方,標點符號也要准確清晰,不能從頭至尾只用「圓點」符號;同時,另一個極端也是錯誤的:有些同學將一道題的答案沒頭沒腦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豆腐塊」變成了「面條」,這顯然是邏輯混亂的表現。

三、層次到位。

層次是說話、作文內容的次序,層次到位是正確分段的前提保證。每個歷史問題的解答總有主要線索,有的按時間劃分若干階段,有的按地點劃分幾個地域,有的按社會結構分為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層面,有的須要按因果關系進行從因素到結論進行論證。我們應該找准適合題目的主要線索,依據線索,整理出第一層次的若干方面,這些方面有幾個,就應用幾個並列自然段去闡述。一般來說,在第一層次(或每個自然段)內部,只需要將知識要點化就行了,不必再細化第三、第四層次為更多的自然段了。

四、語言到位。

例如說鴉片戰爭就是特指第一次鴉片戰爭,不能理解為兩次鴉片戰爭。所以,歷史學科考試答題,不能自造歷史名詞,也不能用口頭語言,文學語言,甚至修辭手法。要充分尊重歷史學科語言的嚴肅性和科學性,採用教材中的標准概念、歷史老師講解時的正確觀點來闡述史實,分析史料,評價人物。同時,文字要簡潔,語言要精練。

⑺ 高二歷史答題技巧結合題目

一、選擇題解題技巧

「三看三思」的方法。

審題干「三看」


看時間、空間,界定答題范圍;看否定、肯定,確定答題方向;看關鍵詞語,明確內
涵外延。特別要注意提取隱性時間信息,明確時限。搞清歷史現象的橫向、縱向的歷史
空間和階段特徵,明確題目的時間范圍和空間。

三思:

思是否符合史實;思是否符合題干要求;思是否與題干有必然的邏輯聯系。特別要
注意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諸如生產力觀點、經濟基礎與
上層建築觀點、階級斗爭觀點、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以這些理論觀點為指導,再進
行論證和分析。

1.
材料型選擇題解題技法

(一)題型特點:在題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創造新的問題情景,結合材料設計選項。考
查閱讀、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由於受「一標多本」的影響,選擇題偏重於提供新情
景、新材料,主要考查學生閱讀材料並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的
以「能力立意」為主,強調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關注社會,以史為鑒。

(二)解題技法:

1
)一般採用信息推斷法:讀懂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由表及裡,去
偽存真,結合教材知識遷移分析。比較分析四個選項進行分析比較,排除與材料明顯不
符的選項或結論正確但在材料中沒有體現的選項。

2
)注意細節:有時材料太長,觀點
隱藏在後半部分,需要完整閱讀;有時設問為否定式,需要標記設問關鍵詞;常見的名
詞在材料中有特定含義;注意材料中時空限制和材料出處。

2.
組合選擇題解題技法

(一)題型特點:

組合型選擇題是多項選擇題的變形,此類題考查的容量大,信息范圍廣,能多角度、多
層次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
考查角度有兩種,
一是將同一歷史時期或同一歷史事件影響下的
知識進行歸類組合,
此類題的跨度不大,
但分析得深,角度多,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和發散性
思維的能力。二是將不同歷史時期的同類知識進行歸類,
此類題分析程度不深,但時間、空
間跨度大,主要考查同學們的歸納和比較能力。

(二)解題技法:

解答組合型選擇題的關鍵是要有準確鞏固的基礎知識,同時由於該題型的邏輯性較
強,
所以同學們還要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學理論水平。
解答此類題的方法主要是篩選法,
而篩選法又分為肯定篩選法和否定篩選法。
肯定篩選法是先根據試題要求分析各個選項,

定一個正確的選項,
這樣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選項的組合,
然後一一篩選,
最後得出正確答
案。
否定篩選法又稱排除法,
即確定一個或兩個不符合題意的選項,
排除包含這些選項的組
合,得出正確答案。

3.
排列式選擇題(先後順序式選擇題)解題技法

(一)題型特點:

根據題目要求,把一些歷史事件或現象按一定的順序,特別是時間先後順序加以排列,
其形式有序號式和非序號式兩種。
其特點是時間跨度大,
如一個朝代中的不同時間或多個朝
代的先後;
內容涉及面較寬,
可以是一個朝代中發生的大事,
也可以是多個朝代發生的大事,
還可以是中外歷史上不同時期發生的大事。

(二)
解題思路:

①常規辦法是首先確定每個事件的時間,然後進行排序。

②首尾結合法。
解答此類選擇題可採取首先從頭或從尾判斷,
即先確定排除不符合題干
要求的選項,
如能確定最早或最後一個,
即使其中個別時間未掌握,
也有可能選出正確答案,
大大提高命中率。

③通過分析歷史事件的內在聯系,
確定歷史事件的先後順序。
能否准確、
牢固掌握時間

熱點內容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
班主任培養總結 發布:2025-07-04 14:40:37 瀏覽:89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04 12:20:45 瀏覽:578
怎麼去掉雙下巴 發布:2025-07-04 07:30:04 瀏覽:14
男孩性教育書籍 發布:2025-07-04 06:45:07 瀏覽:727
九年級上冊歷史復習 發布:2025-07-04 04:12:15 瀏覽:952
面試體育教師 發布:2025-07-04 03:55:12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