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物多樣性
『壹』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礎,城市生物多樣性急劇減少主要原因是什麼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生物(微生物、動物、植物) 在所有層次、形式和聯合體中生命的多樣化.它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從基因、細胞、物種到種群、群落乃至生態系統,每一級生命實體都是多種多樣的,都具有多樣性.
通常把生物多樣性分為三個層次: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貳』 保護生物多樣性對環境的作用
生物多樣性是提高城市綠地系統生態功能的前提和城市多樣化景觀的基礎。通過保護自然遺留地,
建立綠色生態網路,
開發利用地帶性物種,
尤其是鄉土植物,
並有節制地引進外域特色植物,
擴大多樣性物種的種群,增加綠地規模,
促進公園和環城綠帶的自然化,
營造生物多樣性高的復層群落結構,
形成具有地域性植被特徵的城市生物多樣性格局,
提高綠地系統的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也是城市生存的根本條件,它對維持區域和城市的生態平衡、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保存生物多樣性可為城市將來的生存、發展和繁榮提供更多、更好的條件,使城市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環境變化具有更強的應變能力。可見,城市的生物多樣性不僅對城市的生產與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更關繫到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乃至整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積極保護城市的生物多樣性,從而通過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就成為一項關系城市未來發展的緊迫任務。
當前,城市化飛速發展。在城市中開展和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城市建設部門、園林設計師和生態學家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各方應該攜手合作,共同進行理論探討和實踐研究,既提高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科學性,又落實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叄』 什麼是探索城市生物多樣性
城市裡面,除了人以外的生物,你都可以畫呀,比如很多種不同的開花植物,比如很多的寵物,很多種鳥類,只要動植物的種類多,就能體現這個繪畫的主題了!
當然,以上是所有人都能想到的較為膚淺的認識。城市生物多樣性還包括城市裡的景觀的多樣性和文化的多樣性,你也可以用抽象點的表達方式吧。祝成功!
『肆』 城市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有哪些
怎麼說咧,大部分都是不好的多一些吧,城市
是人類發展群居後的結果,那麼來自四面八方
的人都會帶來不同的物種進入城市,所以城市化會
對動物種多樣性的發展,但是過於聚集也產生很多
矛盾,不同的物種可能會相互影響,比如一些動物或者
植物的到來會導致另一些物種沒有辦法生存而消失。
『伍』 哪個城市具有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似乎是一個名詞,是指生命有機體中的種類和變異性及其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包括遺傳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硬要說那個城市有生物多樣性的話,應該說每個城市都具有生物多樣性。只是有的城市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度比較快。
『陸』 生物多樣性是指什麼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遺傳基因和生存地共同構成的生態環境。它包括生態系統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3個組成部分。正是由於這些形形色色、千姿百態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命活動,才構成了自然界這個絢麗多彩、生機盎然的大千世界。
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態系統的類型極多。因為任何一個群落與它相互作用的環境合起來就可以構成一個生態系統。它們各自保持各自的生態過程,即生命所必需的化學元素的循環和各組成部分之間能量的流動。
(6)城市生物多樣性擴展閱讀
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顯示,驚人復雜性的關鍵在於轉錄因子對基因表達的調控。隨著越來越多生物的基因組被測序,人們發現基因組中的基因總數並不能反映生物的復雜性,而轉錄因子往往以多種組合的形式起作用,由此帶來了更大的復雜性。
研究人員通過單顆粒冷凍電子顯微鏡,發現TFIID轉錄因子有兩種不同的結構狀態並存。這兩種狀態(標准態和重排態)的差別只在於一個亞結構元件lobe A的易位,而這一結構轉換能夠起始轉錄,將DNA的遺傳學信息轉錄到RNA中以便進行蛋白合成。
盡管在多細胞動物的進化過程中,蛋白編碼基因的數量相對穩定,但DNA調控元件的數量卻在顯著增加,研究人員發現TFIID存在兩種結構和功能形式,展示了轉錄因子組合調控基因表達水平從而增加多樣性的機制。
『柒』 具有生物多樣性的城市是啥樣子
家裡都是蟑螂老鼠壁虎蜘蛛螞蟻
樓下都是 雞羊豬狗雞的大便
蒼蠅蚊子飛起來象雲彩
各種細菌微生物不計其數
『捌』 怎樣進行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了解生物多樣性。盡你所能,了解一切有關生物多樣性和食品問題的知識。了解你的食物來源,其中包括了解世界各地的食物是如何種出來、養出來的。理解了生物多樣性,你就更能了解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你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進一步研究生物多樣性:
瀏覽生物多樣性網站;
向老師請教畜牧業和生物多樣性問題;
探索自然區域和農業區域;
運用自己的五種感官:視、觸、聽、味和嗅覺,去親歷生物多樣性,體會它對你的生活是多麼不可或缺。
以Help Protect Biodiversity Step 2為標題的圖片
2
購物時多加留意。在購物時,對商品的選擇要明智。你可以購買能夠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商品。每個人對食品和商品的選擇都很重要:
盡量選擇健康安全的、本地產的、且是以可持續的方式生產出來的食品;
選購包裝精簡的食品;
查看食品的運輸距離;未經長途運輸的食品是最佳選擇;
從重視生態與人類健康的公司購買商品。要記住,公司總會銷售消費者想要購買的商品。所以,告訴各個公司,你想要的是不危害生物多樣性的商品!
以Help Protect Biodiversity Step 3為標題的圖片
3
行動起來。作為一個個體,你有很多做出直接貢獻的方式。如何行動起來,保護生物多樣性呢?以下是幾條建議:
種一棵樹。確保種的是當地樹種,並悉心呵護;
幫助保持附近森林、小林地、灌木叢和河畔的清潔;
一件東西可以重復使用、修理,直到完全不能用了再丟掉;
不要使用、食用或購買瀕危物種。同時要求你的親人朋友、街坊鄰居一起避免購買或食用瀕危物種;
避免在家或社區花園使用殺蟲劑;
在家自製堆制肥料。所制堆肥可用於自家或社區花園;
了解你的糧食在哪裡種植,以何種方式種植。鼓勵家人支持本地或可持續發展畜牧業。
以Help Protect Biodiversity Step 4為標題的圖片
4
邀請更多人加入你的班級,俱樂部或當地組織。在更好地了解了生物多樣性問題後,就到了行動的時刻了。跟隨你的班級,俱樂部或當地自然保護組織一起,與當地政府官員、農民和社區成員討論生物多樣性問題。了解當地對生物多樣性問題的重視程度,以及你的班級,俱樂部或組織能夠如何提供幫助。齊心協力,你們可以一同決定以下方案是否可取:
在社區建立一座生物多樣性花園;
清理一片當地濕地;
向社區成員傳播關於生物多樣性,畜牧業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識。
『玖』 生物多樣性在城市中的應用有什麼請舉例~~謝謝!
城市裡的行道樹為人們遮蔭,製造氧氣,涵養水土
『拾』 城市化過程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產生哪些影響
高速城市化時代的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規劃
園林規劃 加入時間:2006-4-17 10:24:47 陳 波 汪科繼 點擊:684
【摘要】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飛速發展,城市生態環境遭到嚴重污染,城市原有的自然生境支離破碎,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威脅。而城市生物多樣性是城市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是實現城市生態系統持續性的保證。為此,本文分析了生物多樣性對城市生態系統的價值,並運用景觀生態學原則與方法,探討了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景觀生態途徑,重點介紹了在城市及周圍地區設立自然保護區的規劃方法。
【關鍵詞】生物多樣性;景觀生態學;保護;規劃;可持續發展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PLANNING IN THE TIME OF RAPID URBANIZATION
CHEN Bo1, WANG Keji2
(1.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2. Bureau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water, Jiangbei district, Ningbo 315020)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en polluted severely, and natural habitats in cities have been fragmented, which threatens serious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system. Biodiversity in cities is a base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a guarantee of sustainability of citie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values of biodiversity for urban ecosystem, furthermore, based on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landscape ecology, discusses landscape ecological approaches to urba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especially the method for planning nature reserve.
KEYWORDS:biodiversity;landscape ecology;conservation;planning;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前言
根據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1992),「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是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體,這些來源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這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也是城市生存的根本條件,它對維持區域和城市的生態平衡、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保存生物多樣性可為城市將來的生存、發展和繁榮提供更多、更好的條件,使城市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環境變化具有更強的應變能力。可見,城市的生物多樣性不僅對城市的生產與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更關繫到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乃至整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積極保護城市的生物多樣性,從而通過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就成為一項關系城市未來發展的緊迫任務。
2 快速城市化和大城市群的形成嚴重威脅生物多樣性的根基
城市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城市化進程正逐步加快。據統計,到2003年底,我國建制市達660個,行政區域土地面積565 104km2,城鎮人口52 376萬,城市化水平達40.53%,比2002年年末提高1.43個百分點,達到了1998年世界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38%)[1]。城市化過程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帶來了社會、經濟的繁榮和物質文明的巨大提高,為城市居民提供了優越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條件;另一方面人口密集、工廠林立、交通擁擠等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沖擊和破壞了原有的自然生態系統,加劇了自然環境的惡化。因此,城市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城市生態系統的持續性是城市健康、穩定發展的基本保證,城市發展要求我們不斷促進城市生態系統的持續性。更為嚴峻的是,經濟發達區域如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快速形成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些區域原有的景觀格局和地表結構,從而嚴重威脅這些區域的生物多樣性,而其影響的時間和空間尺度及強度我們尚無法預測。以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高速公路網而言,已使江浙滬區域景觀嚴重破碎化,生物的自由傳播和流動受到嚴重限制;為增加城市建設用地而對鄉村和郊野土地的大規模平整(即土地整理)及河道水系整治已經使土地資源異質性大大降低,均勻度大大提高,小生境受到嚴重破壞,從根本上動搖了生物多樣性的基礎。
3 生物多樣性對城市生態系統的價值
城市是一個以人為中心的自然、經濟與社會的復合人工生態系統,它具有自身的生物多樣性特徵,即城市的生物區系組成。城市化的迅猛發展,導致原有的自然生態系統被破壞,城市的生物多樣性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城市的生存與發展面臨著生態環境問題的嚴峻挑戰。地球上每消失一個物種,就永遠失去了它所具有的寶貴的遺傳信息。人類尚未認識的物種約佔全球物種的70%,因此很多目前瀕臨滅絕的物種很可能正是人類未來食品、葯物或工業原料的重要來源。生物多樣性為城市提供了生存的基礎和發展的保證,生物多樣性促進了城市發展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在城市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是多種多樣且無與倫比的。
3.1 生物多樣性是城市生存發展的基礎
在城市生態系統中,城市的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物種、生態系統及景觀的多樣性)與城市自然生態環境系統的結構與功能(能量轉化、物質循環、食物鏈、凈化環境等)直接聯系,它與大氣圈、水圈、岩石圈一起,構成了城市賴以生存發展的生態環境基礎。生物多樣性為城市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大量的生物資源,如工業原料、建築材料、食物、葯物、新型能源等。目前人們僅僅利用了生物價值的一部分,還有源源不斷的野生生物的新價值正等待著人們的不斷發現。
3.2 生物多樣性可導致城市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大量事實證明,生態系統與環境之間保持動態平衡的穩定狀態的能力是同生態系統中物種及結構的多樣性、復雜性呈正相關的。也就是說,生態系統的結構越多樣、復雜,則其抗干擾的能力越強,因而也越易保持其動態平衡的穩定狀態。這是因為在結構復雜的生態系統中,當食物鏈(網)上的某一環節發生異常變化,造成能量、物質流動的障礙時,可以由不同生物種群間的代償作用給予克服。多樣、復雜的生態系統受到干擾之後,總會自發地通過群落演替,恢復原先的穩定狀態,重建失去了的生態平衡。城市生態系統是以人為主體的、人工化環境的、人類自我馴化的、開放性的生態系統[2],人類的嚴重干擾是城市生態系統最顯著的特徵。只有具有豐富的生物(特別是高等植物)多樣性,形成高度復雜、多樣的生物群落,才能保證城市生態系統良好、穩定地運轉。
3.3 生物多樣性可提高城市的景觀異質性
飛速發展的城市化促使城市生物不可避免地具有人為活動的烙印。人類在城市建設過程中,一方面破壞或摒棄了許多原有的生物群落,另一方面又引進了許多外來的生物並形成了許多新的生物群落。這最終改變了城市生物的組成、結構、類群、動態、生態等自然特性,並深刻影響了生物群落生態功能的發揮。由於城市生活空間的相對局促,城市生物群落的構建受到城市基礎設施(如道路、建築物等)的限制,使得城市生物結構分化明顯,趨於單一化,組成景觀的異質性低。而生物多樣性可以提高城市景觀的異質性。以植物為例,城市綠化運用多種多樣的植物不但能塑造豐富多彩的植物景觀,美化城市,還可以通過合理的植物設計與組合體現城市的特色與地方風貌。
3.4 生物多樣性可保證城市生態系統功能的持續性
生物多樣性對保證城市生態系統功能的持續性具有重要的價值。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呼出氧氣、吸入二氧化碳,維持了大氣成分的相對穩定。土壤中的分解者--真菌、微生物和土壤動物分解了廢物和污染物,清除了有機垃圾,是生物圈物質循環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森林和草地具有截留降水,保持水土的作用,從而可以保護河流、降低洪水和乾旱對城市生態系統的威脅。植物群落在調節城市小氣候、降低城市熱島效應方面也具有明顯的作用。此外,城市中的植被還具有凈化空氣、降低噪音、為城市動物提供棲息地等生態價值。
4 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方法
如上所述,城市生態系統的持續性是城市發展的內在要求,而高度的生物多樣性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城市生態系統的持續發展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生物資源重要的特性是加強保護和合理利用,這樣它可以再生以致持續利用;若保護與利用不合理,它就可能滅絕。事實上,目前不斷喪失的城市生物多樣性正是城市飛速發展與生物資源承載力之間的不平衡引起的。由於缺乏對城市生物多樣性價值的認識和沒有有效保護生物資源,我們正在逐步毀掉城市未來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可見,在城市中加強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工作勢在必行。
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方法總體上說可分為兩種: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前者包括建立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森林公園等,後者包括建立植物園、樹木園、動物園、水族館和基因庫等。筆者認為,人為地進行遷地保護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一方面受到人力、物力和財力上的一些限制,另一方面將動植物物種與野生的群體和自然環境相隔離,其結果往往是削弱了物種的自然生態習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種的遺傳多樣性,這樣並未起到真正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目的。景觀生態學的出現與發展,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帶來了新的方法。以景觀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保護和管理物種棲息地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最為有效的途徑[3]。目前,景觀生態學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已處於核心地位。
4.1 景觀生態學中有關生物多樣性的幾個重要概念
4.1.1 景觀生態學與景觀
簡言之,景觀生態學是研究景觀單元的類型組成、空間配置及其與生態學過程相互作用的綜合性學科[4]。而景觀生態學中的景觀是指由相互作用的生態系統鑲嵌構成,並以類似形式重復出現,具有高度空間異質性的區域[5]。景觀生態學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指導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因為許多物種並非局限在單一的生境中,而是經常在不同的生境之間轉移,或生活在兩個生境的交界處。對這些物種來說,考慮景觀尺度上生境類型的組成和相互影響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可見,為了長期保持一個物種的存在,不僅要考慮目標物種本身,還要考慮它所在的生態系統以及有關的生態過程;不僅要重視保護區,更要重視保護區的背景基質[6]。景觀生態學恰好為我們提供了考察整個景觀基質的原理與方法,從而使我們在城市及區域水平上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為可能。
4.1.2 等級理論與尺度
等級理論(hierarchy theory)認為,任何系統皆屬於一定的等級,並具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尺度。整個生物圈就是一個多重等級層次系統的有序整體,每一高級層次系統都是由具有自己特徵的低級層次系統組成的。生物體由細胞組成,而生物體的聚集組成種群,種群又組成生物群落,生物群落與周圍環境一起組成生態系統,生態系統又與景觀生態系統一起組成總體人類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涉及所有的生物等級層次,而生物等級層次常常具有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尺度。因此,在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時必須明確所考察的尺度。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說,尺度(scale)是指所研究的生態系統的面積大小(即空間尺度),或者指所有研究的生態系統動態的時間間隔(即時間尺度)。在城市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空間尺度包括從生物個體到整個城市生態系統及其周邊地區的各種尺度。時間尺度也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城市生態系統中的物種多度(abundance)和多樣性(diversity)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生物多樣性隨著時間和空間尺度變化而異,離開尺度來討論生物多樣性保護是毫無疑義的。
4.1.3 生境破碎化與廊道
生境破碎化在城市生態系統中隨處可見。生境的消失和破碎是城市發展對生物多樣性最嚴重、最直接的威脅。大片茂密的植被,或代之以混凝土地面和樓群,或被人工廊道分割得支離破碎,不可避免地導致大量的物種消失。例如印度尼西亞雅加達1938年記錄有199種鳥類,但1975~1979年調查只有l00種[7]。東京城市小片殘存森林中的鳥類在1960~1980年之間減少了一半,甚至城市生境中普遍存在的鳥類數量也下降,如樹雀、烏鴉、大山雀和家鴿等[8]。德國慕尼黑在過去100年的時間里已經有180多種本地植物種類滅絕[9]。生境的重新連接是解決生境破碎化的主要辦法,通過生境廊道可將破碎的生境斑塊(patch)連接起來。廊道(corridor)是指景觀中與相鄰兩邊環境不同的線性或帶狀結構。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生境廊道的作用是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的生境和移動的通道。
4.2 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的景觀生態途徑和規劃
城市的發展與自然保護是有矛盾的,但也不是不能協調。如果考慮到所在地不同生態系統的特點,在建立和擴大城市時運用景觀生態原則進行合理的景觀規劃設計,為生物多樣性的保存和發展創造適當的條件,就有可能達到彼此共存的目標。
4.2.1 採取多尺度的保護途徑
局部尺度上的行動與區域尺度上的行動同等重要。城市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需要從各種尺度上進行,小至一株行道樹的保護,大至整個區域景觀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各種尺度上的保護必須協調進行,以產生最佳的效果。每個市民都應當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做起,愛護野生生物,關心生物多樣性保護,盡可能減少對生物的干擾和傷害。公眾積極的參與將對整個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而城市規劃師則可以在一個更大的尺度上對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他們通過對城市內居住區、水系、道路、公園、整個城市生態系統甚至城市群或區域的規劃,從而實現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
4.2.2 城市自然化--將自然引入城市
許多國家的實踐表明,將自然引入城市,即在城市中引入自然群落結構機制或建立相似結構的人工群落是可行的。如英國埃文郡的海港城市布里斯托爾是一座美麗的中世紀古城,坐落在下埃及河與弗羅姆河的匯合處。該市中心的布里斯托爾公園中,一反過去那種整齊的草坪、蒼古的大樹、繽紛的花壇的布置形式,在大面積的草地旁開辟出一些池塘、沼澤、灌叢和雜草地,池塘中有蝌蚪,沼澤中有水生植物,灌叢和雜草地中開滿野花,招來各種昆蟲。枯枝也不隨便清理,因為它可以維持很多物種的生存繁衍,從菌類一直到啄木鳥。這些城市少有的景觀,給公園帶來了曠野的風貌。事實證明,將自然引入城市的確是城市生活的一種需要和補充,已經成為城市自然化的群眾性活動,並擴展到許多國家。如美國舉行了多次城市自然化會議。在瑞士,幾乎所有的公園都建有一個由這方面的專家指導的野生生物區。在芬蘭也有類似的示範區,如公路邊、公園中,甚至墓地都修建了適合野生動植物生長和棲息的區域[10]。
日本神奈川縣在谷戶山公園建立了「水鳥的池」,福井縣建立了「中池見濕地」,京都梅小路公園建立了「生命的森」等自然生態觀察園,開展野生生物的生息、繁衍和自然環境的觀察、調查、研究活動,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國民的自然環境保護意識,在保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的同時,滿足人們接近自然、回歸自然的心理[11]。
4.2.3 對退化生境的恢復和重建
有些城市的原生生態系統早已被破壞殆盡,但是,為了使城市更加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要求,應該選擇一些有可能恢復原來生態系統的次生生境,進行自然恢復或模擬原來生態系統的組成和結構進行更新組建。歐洲的許多國家實際上已這樣做了[12]。荷蘭的天然森林大約在200年前就被採伐完,現在看到的繁茂的山毛櫸林、歐洲赤松林和雲杉、冷杉林等大多是經過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地恢復或重建起來的。它們鑲嵌在城鎮、道路和河岸之間,形成綠地、農牧用地和城鎮道路大約各佔1/3的格局,對改善和美化人類環境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英國等國家還將野生生物的保護、引進與國土治理結合起來。除了城郊以外,已擴大到工業污染廢棄地的恢復和種植。他們在城市的工業棄廢場成功地發展起來了各種植物群落和依附於此的野生動物。這預示著可以通過最大限度地利用工業區的潛能,創建新的生境,增加城市景觀的自然性,減少工業景觀帶來的不利影響。
4.2.4 在城區或周圍規劃建立自然保護區
城區保存的原生生態系統絕對不應破壞,要盡量保護城市自然遺留地和自然植被,各城市應該利用舊城區改造的機會,爭取擴大城市的綠地空間,另外還應該建設城市公園,並在工廠空地、學校校園建立綠地和種植植物。城市中的自然生境斑塊應該劃為保護區,開展有效管理,維護其自然過程,發揮其保護、科研、教育與培訓、資源開發和生態旅遊等多功能的作用。目前,國外許多城市都建立了自然保護區。例如英國倫敦的海德公園在湖濱建立了禁獵區,攝政公園建立了禁獵的蒼鷺棲息地。美國的舊金山、洛杉磯、邁阿密,加拿大的溫哥華、蒙特利爾,澳大利亞的悉尼、堪培拉,俄羅斯的莫斯科,波蘭的克拉科夫,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巴西的巴西利亞,委內瑞拉的加拉加斯等城市都進行了類似的自然保護工作[12]。
(1)保護區的規劃原則
在建立保護區的過程中,規劃者最為關心的主要問題有[13]:①保護物種所需要的保護區面積至少應是多少?②建立一個大型的保護區還是多個小型的自然保護區好?③一個瀕危物種的多少個個體在保護區中得到保護才可以使它免於滅絕?④保護區最好的形狀是什麼?⑤如果要建立多個自然保護區,應該相互靠近一些,還是互相遠離?它們應該相互隔離還是應該由廊道互相連通?針對上述問題,許多學者作了深入的研究,並得出了自然保護區規劃的一般原則(表1)。
表1 自然保護區規劃的原則
較差 較好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⑼
⑽
⑾ 生態系統的部分得到保護
小的保護區
保護區破碎化
保護區較少
保護區彼此隔離
保護區彼此隔離
保護區是同質的生境
保護區的形狀不規則
僅有大的保護區
每個保護區各自管理
人不準進入 生態系統得到完全保護
大的保護區
保護區未破碎化
保護區較多
保護區之間具有通道相連接
保護區之間具有「踏腳石」(stepping-stone)
多樣化的生境(如山、湖泊、森林)被保護
保護區接近圓形(邊緣效應較少)
大小保護區相結合
區域內的保護區統一管理
具有人能進入的緩沖區
(2)保護區的功能分區
197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人和生物圈計劃(MAB)」實施過程中,提出了影響深遠的生物圈保護區的思想。根據這一思想,一個科學合理的自然保護區應該包括由內至外的3個功能區:①核心區:該區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受到絕對的保護,禁止一切人類的干擾活動;但可以有限度地進行以保護核心區質量為目的,或無替代場所的科研活動;②緩沖區:該區圍繞核心區,保護與核心區在生物、生態、景觀上的一致性,可進行以資源保護為目的科學活動和以恢復原始景觀為目的的生態工程,還可以有限度地進行觀賞型旅遊和資源採集活動;③過渡區:該區位於最外圍,區內可進行某些持續開發利用,某些自然資源的開發,並進行一些科研和人類經濟活動。這種功能分區方法對各類城市群(區域水平上)的自然保護區規劃具有理論指導意義。
(3)規劃建設生境廊道
由於城市化造成城市自然生境的破碎化,由這些破碎的生境斑塊形成的保護區遠遠不能實現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為了減少它們對物種的限制和隔離,增加被保護物種之間及其與野生群體之間的聯系與交換十分必要。在實際工作中,建設合理的生境廊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連接城市各綠地、公園或鄉村生境的植被廊道(如林蔭道、樹籬、防護林帶)、河流與溪流廊道對維持和提高城市生物多樣性是十分重要的,它們將城市中分散的動植物生境與區域景觀中野生生物的棲息地聯系起來,將不同地方的保護區構成保護區網,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增強保護物種和野外物種的交換,從而增強整個城市生物群體的生存能力。例如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城市中的自然溪谷和林蔭道已經作為公園之間生物遷移的廊道被保護起來[14]。在美國華盛頓進行的城市規劃中,通過溪流廊道將城市中零散分布的動植物園與野外的天然生物群落區直接聯系起來,使野生水禽可以進入城市公園區,同時公園內的水生生物也可以進入野外的自然棲息地,從而有效地促進了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保護[15]。
5 結語
目前,我國的城市化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而且這種快速增長勢頭將持續較長時期。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做到既追求經濟效益,又認真考慮社會需求和生態需求,從而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值得我們從各方面慎重考慮。對城市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及持續利用的關注,已成為國際潮流和趨勢,它要求我們在進行城市建設、規劃及管理時必須以景觀生態學原則與方法為指導,切實地開展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規劃工作,以生物多樣性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