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歷史簡介
Ⅰ 對陝西歷史的簡介
陝西歷史悠久,早在110萬年前,「藍田猿人」就在灞河兩岸生息繁衍;西安城東的半坡專遺址,展示屬著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會的進步和文明;大約五千年前,華夏始祖炎帝、黃帝帶領各自的部落,在陝西北部黃土高原一帶開創了中華文明;後稷開啟農耕文明,倉吉創造漢字,張騫發軔絲綢之路,司馬遷獨領傳記史書之風騷……無不標志著陝西古代文明的燦爛與輝煌。
陝西曾經是中國歷史上的政治中心。先後有周、秦、漢、唐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歷時長達1180年。另外還有劉玄、赤眉、黃巢、李自成4次農民起義在此建立政權。在近代中國革命史上陝西具有重要的位置。1935年,紅軍長徵到達延安,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在這里領導中國革命13個春秋,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陝西歷史源遠流長,民族文化聞名遐邇。這里是中國古人類和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多個朝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中華民族歷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現代中國革命的聖地,為炎黃子孫的生存、繁衍和人類歷史文明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Ⅱ 陝西歷史
陝西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里早在80萬年前,藍田猿人就生活在這里。1953年在西安城東發現的半坡村遺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會的進步和文明。這里有最具原始社會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遺址和中國較早的城市西安楊官寨遺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長安,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生於寶雞市)和黃帝(生於武功縣)的誕生地、部族發源地及陵寢所在地,相傳也是更為久遠的華胥古國或華胥氏的所在。華胥氏是中華民族的元祖,她分別繁衍了女媧、伏羲,後來女媧、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黃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後裔,故華夏和中華中的華字皆源於華胥氏(一說是 源於華山,也位於陝西)。從軒轅黃帝在這里鑄鼎、分華夏為九州,到中華農耕文明的始祖後稷在這里教稼先民從事農業生產;從中華文字文明的始祖倉頡在這里發明文字,到周文王制定禮樂制度、周武王分封天下;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燦爛輝煌的漢唐盛世;從絲綢之路的起點到賜福鎮宅聖君鍾馗故里,這里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
陝西,這個名稱早在西周初年,據《國語》載,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陝原」(今河南陝縣境內)為界。陝原以東曰「陝東」,由周公管轄;陝原以西曰「陝西」,由召公管轄。陝西因此得名。唐安史之亂後設陝西節度使,陝西始轉化為政區名稱。宋初設陝西路,為陝西得名的開始,後分設永興軍路,以軍事鄜延、邠寧、環慶、秦鳳、熙河五路設陝西五路經略使;元設陝西行省,並將陝西南部地區並入管轄;明置陝西省,後改陝西布政使司;清改陝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陝北地區屬於黃河中上游,秦嶺以南屬於長江上游,關中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考古分期:關中一帶早有藍田猿人活動。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最早的是老官台文化(約公元前6000年到前5000年),之後是著名的仰韶文化(約前5000年至前3000年),再後來是陝西龍山文化(公元前2300年至前2000年)。
傳說情況:上古時為雍州所在,是炎帝和黃帝二帝的發源地及所葬之地,同時也是更為久遠的華胥古國或華胥氏的所在(今西安藍田一帶)。華胥氏是中華民族的元祖,她分別繁衍下了女媧,伏羲,後來女媧,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黃二帝又是少典的後裔,故華夏和中華中的華字皆源於華胥氏(一說是源於華山)。
先秦時代
西周後期,秦始皇的祖上非子替周王室養馬有功,周孝王將「秦」(據說曾在今天的甘肅省天水東南)這塊土地封給了他,秦國也成了周的附庸。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了西周的都城鎬京(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斗門鎮一帶),殺了周幽王。秦襄公率領人馬攻打犬戎,立了戰功。次年他護送周平王東遷雒邑(今河南省洛陽),又立新功。平王便封他為諸侯,將陝西岐山以西的土地賜予他。這樣,秦國統管了陝西省的部分地區。秦穆公時。國力強盛,又打敗了東方的晉國,佔領了整個關中。由此可見,由於陝西其地春秋時為秦國,所以簡稱「秦」。前350年,秦孝公由櫟陽遷都咸陽,在此營築翼闕及宮殿。後秦始皇仿建六國宮殿,使咸陽成為規模恢宏的帝都。
秦漢時期
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咸陽(今西安,咸陽一帶)為首都,並把全國劃分為36郡,今陝西境內有郡:上郡、北地郡、漢中郡。陝西地首次成為統一王朝的京畿地。
西漢時,以長安(今西安)為都城,陝西南部仍然是京畿地區,由司隸校尉部管理,分為京兆尹(渭南郡),左馮翊(河上郡),右扶風(中地郡)和弘農郡。秦朝都城咸陽先後改名為新城和渭城。在今咸陽原上,因西漢五陵置有陵邑(城),故有「五陵原」之稱。東漢時,首都遷去洛陽,以長安(今西安)為西京。今陝西地屬於並州和雍州。
東漢中後期時,匈奴內遷,在呂梁山上和汾河流域牧馬。到三國曹魏時,匈奴人分為五部,人數多達數十萬。此外,還有羯族,鮮卑族,氐、羌等族在陝、甘居住,歷史上稱為「五胡」。
魏晉南北朝
西晉,長安為陪都,咸陽更名為靈武。313年,永嘉之亂後西晉在長安擁立晉愍帝。316年,前趙(漢國)劉聰派遣劉曜攻破長安,俘晉愍帝,西晉滅亡。隨著西晉的滅亡,中原廣大的地區,皆成為漢國政權的統治范圍。
前趙,漢王劉聰名義上是中原的共主,但隨著勢力的擴大,地方的割據勢力迅速形成,漢國統治的地區實際上只有一小部分。
318年,劉聰病死,太子劉粲繼位。匈奴貴族靳准殺死劉粲奪權,在平陽的劉氏男女不分老少全部被殺,靳准自立為漢天王。鎮守長安的劉聰族弟劉曜得知平陽有變,自立為皇帝,派遣軍隊至平陽,族滅靳氏。與此同時,羯族首領石勒亦以討伐靳准為名,率軍至漢都平陽,於是,平陽、洛陽以東的地區,皆落入石勒勢力之中。前趙於是遷都到長安。
後趙,長安為陪都,咸陽又改名為石安。
前秦,東晉時氐在北方崛起,在前秦天王苻堅的軍事行動下,今陝西一帶屬於前秦的核心部分,且長安為前秦的首都。383年淝水之戰大敗後,前秦國力開始下降。
後秦,(384年-417年,或稱姚秦),前秦苻堅在淝水之戰兵敗後,關中空虛,原降於前秦的羌族貴族姚萇在渭北叛秦,晉太元九年(384年)自稱萬年秦王,次年(385年)擒殺苻堅。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萇稱帝於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國號大秦,史稱後秦。陝西地經歷羯族的後趙、漢族的冉魏、氐的前秦、鮮卑的西燕、羌的後秦,417年東晉北伐後秦破長安後也短暫的佔有今天的陝南地。在陝北也有赫連勃勃建立的夏國在同期存在,初期都城統萬城(今稱白城子,在今內蒙古烏審旗南納林河鄉與陝西省靖邊縣紅墩界鄉交界處的無定河北岸流沙之中)。夏鳳翔六年(418年),赫連勃勃乘東晉滅後秦,乘虛輕取長安,在霸上(今陝西西安東)即帝位,國勢更強。
北魏,386年,鮮卑族拓跋圭建立了北魏,在平城(今大同)建都,西安,咸陽一帶為涇陽縣。436年四月,北魏滅北燕,高句麗等邊疆政權降服,統一除了今天遼東以北的北方。後來,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西魏的實權落在大將宇文家族的手中。556年,宇文泰取代西魏,建立北周。宇文泰定都於長安(今西安)。北魏時佛教興起,寺院有三萬所,和尚尼姑多達200萬。
隋唐五代
隋朝,北周大將楊堅滅鮮卑人的政權,恢復了漢人對中國北方行使主權後,在滅亡南朝陳,以大興城(今西安)為首都,陝西地再次成為統一王朝的京畿地。
唐朝,隋末,太原留守李淵(唐高祖)和他的兒子李世民(唐太宗)率兵,從太原起兵反隋。在618年建立唐朝,重新統一中國。改大興城為長安城(今西安)為首都,陝西地再次成為統一王朝的京畿地,分屬京畿道,山南東道和關內道。
武則天因其母楊氏順陵在咸陽北原,曾改咸陽為赤縣。
農民起義領袖黃巢也在這里建立過政權。
五代十國時期,後梁(907年-923年11月19日)篡奪唐地位後,李茂貞建立岐(901年-924年或946年)以鳳翔為中心於現在陝西、甘肅、四川地區的割據政權,表示對抗後梁,此時陝西分屬不同的政權內,後梁改京兆府為雍州,設大安府。後唐(923年-936年)、後晉(936年-947年)、後漢(947年-950年)和後周(951年-960年),陝西地屬於北方的中原王朝內,後唐改回大安府為京兆府,但五代都城大多在洛陽與太原,西安卻再沒有成為首都。
宋元時期
北宋時,陝西為陝西路,宋初陝西路為至道十五路之一;熙寧五年(1072年)分陝西為永興軍路、秦鳳路;元豐元年(1078年)又並為陝西路,八年(1085年)又分為永興軍、秦鳳路二路。
南宋時,陝西地大部屬於金國,金政府改永興軍路為京兆府路並撤銷秦鳳路,在此地設立京兆府,延安府,慶陽府與鳳翔府。而陝西的西北部被西夏國控制。
元朝時,陝西屬於陝西行中書省,西安地為為安西路、奉元路。
明清時期
明朝,再次恢復漢人對陝西地區的主權。陝西地為陝西承宣布政使司,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
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入西安後,曾改西安為長安,建立大順政權。
清朝,分陝西承宣布政使司為陝西布政使司和甘肅布政使司,後發展為陝西省和甘肅省(含寧夏),屬於內地十八行省。
清朝末年,陝西甘肅一帶爆發了大規模的穆斯林反清起事,後演變為回民大規模屠殺漢人的恐怖活動,史稱『同治回亂』。1873年被以漢人湘軍為主的清朝軍隊鎮壓,只有西安城內未參加作亂的3萬回民得以倖存,其餘陝甘回民一部分逃亡,其餘人均已被軍隊展開報復性屠殺。
Ⅲ 陝西歷史的簡介50字
上古文明
上古時為雍州所在,陝西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80萬年前,藍田猿人就生活在這里。1953年在西安城東發現的半坡村遺址,展示出6000年前母系氏族社會的進步和文明。陝西有最具原始社會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遺址和中國較早的城市西安楊官寨遺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長安城。
大明宮丹鳳門
明朝,再次恢復漢人對陝西地區的主權。陝西地區為陝西承宣布政使司,改奉元路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來。
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後,曾改西安為長安,建立大順政權。
清朝,康熙皇帝於1667年將平涼、慶陽、臨洮、鞏昌、四府劃出,從陝西省分置甘肅省(含寧夏),屬於內地十八行省。[9]
清朝末年,陝西、甘肅一帶爆發了大規模的穆斯林反清叛變,後演變為回民大規模屠殺漢人的恐怖活動,史稱「同治陝甘回亂」。1873年被以漢人湘軍為主的清朝軍隊鎮壓,只有西安城內未參加作亂的3萬回民得以倖存,其餘陝甘回民一部分逃亡,其餘人均已被軍隊展開報復性屠殺。
近現代
民國三年(1914年)6月,陝西全省的區劃調整為關中道、漢中道和榆林道三道,並一直延續到1924年。[10]
1950年1月10日,陝西省人民政府成立。[9]
1953年3月12日,西安改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6月改西安為省轄市,並入陝西。[11]
1954年,四川省通江縣碑壩區劃歸陝西省南鄭縣。1957年,四川省旺蒼縣三道鄉劃歸陝西省。
1984年,撤銷咸陽地區,咸陽市改為省轄市,高陵、周至、戶縣劃歸西安市。
1997年7月,國務院正式批准在楊陵區成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示範區管委會為省政府直屬派出機構,享有省級經濟管理許可權以及地級行政管理許可權,楊凌示範區管轄縣級楊陵區。
2014年1月6日,國務院批復陝西設立西咸新區。[12]
2016年11月24日,國務院同意撤銷戶縣,設立西安市鄠邑區。
2017年1月,西安代管陝西西咸新區,灃西新城部分區域12.6平方千米由咸陽管轄。[13]4月,西咸新區正式託管咸陽15個鄉鎮街道,總面積644.56平方千米,人口約67萬。[14-15]
2017年3月31日,國務院批復成立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16]
2017年4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神木撤縣設市(縣級)。神木市由陝西省直轄,榆林市代管。[17]
2018年2月7日,國務院批復建設陝西西安為國家中心城市。[18]
2018年5月11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彬縣,設立縣級彬州市。彬州市由省直轄,咸陽市代管。[19]
Ⅳ 西安歷史的簡介是怎樣的
提到西安,我們第一印象就是它豐厚的歷史底蘊,它在古代有個非常美麗的名字:長安。之所以說它歷史底蘊豐厚,是因為它是我國歷史上十三朝古都(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它也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作為一個如此悠久的城市,我們也有必要去了解一下它的歷史。
西安著名的文化景點
①長安八景:華岳仙掌、驪山晚照、灞柳風雪、曲江流飲、雁塔晨鍾、咸陽古渡、草堂煙霧、太白積雪。
②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③大、小雁塔
④大明宮
⑤未央宮
⑥秦始皇陵
⑦華清池
特色小吃
肉夾饃、涼皮、羊肉泡饃、岐山臊子面
賈三灌湯包、粉蒸肉
著名人物
劉邦、劉徹、李世民、王翦、白起、霍去病、蘇軾、杜牧、閻立本等。
Ⅳ 西安歷史的簡介
西安的古跡確實是比較多的,知名度比較高的名勝古跡有秦始皇的兵馬俑、華清池、驪山、兵諫亭、秦陵、乾陵、法門寺、漢陽陵以及永壽公主墓等等。以上我列出來的這些名勝古跡,只是很小一部分。如果要一一介紹一遍的話,估計沒那麼幾天是無法完成的。那麼最重要的問題來了,為什麼西安會有這么多的歷史古跡呢?
不過話又說回來,西安的名勝古跡確實是很高的,而且歷史上發生在西安的戰爭也比較少,因此西安的很多名勝古跡才得以保存。這是值得慶幸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們應該多多為西安的名勝古跡做宣傳,這樣才能讓中華文明展現在更多人的面前。
Ⅵ 西安的歷史簡介。
西安,在西周時稱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
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隋時,隋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興都公」,因而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長安隋時也被稱為「大興城」。唐朝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元代,易名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 (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6)陝西歷史簡介擴展閱讀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長安多次為都城,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
西安是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中國國際形象最佳城市之一 ,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
另有西安城牆、鍾鼓樓、華清池、終南山、大唐芙蓉園、陝西歷史博物館、碑林等景點。西安擁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
西安市的地質構造兼跨秦嶺地槽褶皺帶和華北地台兩大單元。距今約1.3億年前燕山運動時期產生橫跨境內的秦嶺北麓大斷裂,自距今約300萬年前第三紀晚期以來,大斷裂以南秦嶺地槽褶皺帶新構造運動極為活躍,山體北仰南俯劇烈降升,造就秦嶺山脈。
與此同時,大斷裂以北屬於華北地台的渭河斷陷繼續沉降,在風積黃土覆蓋和渭河沖積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西安是水資源缺乏的西部城市,西安地下水儲量估算,總計約19.91億立方米。2001年12月,黑河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建成,每年向西安供水4億立方米,形成日供水能力120萬噸,加上地下水資源,市區日供水能力可達172萬噸,基本滿足城市生產生活用水。
西安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文化遺存具有資源密度大、保存好、級別高的特點,在中國旅遊資源普查的155個基本類型中,西安旅遊資源占據89個。
西安周圍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漢、唐四大都城遺址,西漢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鍾鼓樓、古城牆等古建築700多處。
Ⅶ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的簡介
陝西歷史博物館(Shaanxi
History
Museum),是位於陝西西安的一座國家級綜合性歷史類大型博物館。籌建於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開放。陝西歷史博物館以其豐富的文物藏品成為展示陝西歷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
三秦大地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華夏文明誕生、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這里建都。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淀,形成了陝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的陝西歷史博物館則是展示陝西歷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
陝西歷史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是一座綜合性歷史類博物館。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的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西北側)。是中國第一座擁有現代化的設施的大型國家級博物館。是「4A」級旅遊
http://ke..com/view/7532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