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烏鎮的歷史

烏鎮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4 16:43:01

㈠ 簡單介紹一下烏鎮

烏鎮作為江南水鄉六大古鎮之一,烏鎮距今已有1300年的建鎮歷史。除了擁有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情和精巧雅緻的民居建築之外,烏鎮更多地飄逸著一股濃郁的歷史和文化氣息。 烏鎮的東、西、南、北四條老街呈「十」字交叉,構成雙棋盤式河街平行、水陸相鄰的古鎮格局。民居宅屋傍河而築,輔以河上石橋,體現了小橋、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鎮風韻。烏鎮街道上清代的民居建築保存完好,梁、柱、門、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藝精湛。當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這些老房子里。烏鎮旅遊,充滿了文化氣息。在這座小鎮,歷史上曾經出過64個進士,161個舉人。現代中國的文學巨匠——茅盾,也誕生在這個小鎮上。

㈡ 歷史上有哪些關於烏鎮的傳說

烏鎮悠久的歷史還為人們留下了許多神奇的傳說,讓古老的烏鎮煥發出一種神秘的色彩。烏鎮古代最著名的人物是南北朝時梁朝的昭明太子蕭統。蕭統曾在烏鎮築館讀書多年,並編撰了《昭明文選》,這本書對我國文壇影響極大,可與《詩經》和《楚辭》相提並論。

據說,蕭統剛出生的時候,右手緊捏拳頭不能伸直,東宮娘娘以及宮女都沒法掰開,梁武帝為此十分擔憂。

有位大臣獻計說到:「皇上何不張榜招名醫來診治呢?」

梁武帝覺得有理,就張榜招賢:誰能掰開太子的手,太子就拜他為師。

當時的一位名士沈約見了榜文就揭了榜,他想去試試。沒想到的是,他捧起太子的手輕輕一掰就分開了。梁武帝十分高興,就賜封沈約為太子的老師

沈約是烏程人。他的祖墓就在烏鎮河西十景塘附近。沈約每年清明總要返鄉掃墓,並要守墓數月,梁武帝怕兒子耽誤學業,就命昭明太子跟隨沈約到烏鎮來讀書。為此,梁武帝還在烏鎮造建造起一座書館。

㈢ 烏鎮的歷史是怎樣的烏鎮的建築有什麼特點

烏鎮的歷史悠久,烏鎮最初並不是叫這個名字,是隨著歷史的發展和國家的兼並與融合而得名,烏鎮的建築有著自己的風格,它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風格,保存著原有晚清的水鄉古鎮的格局。烏鎮的建築強調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相結合的整體美。

烏鎮的歷史源遠流長,其建築也有著自己的特點。

㈣ 烏鎮有多少年歷史

烏鎮是江南四大名鎮之一,是個具有6000餘年悠久歷史的古鎮,曾名烏墩和青墩,全鎮轄13個社區居委會和18個行政村。烏鎮地處浙江省桐鄉市北端,西臨湖州市,北界江蘇吳江縣,為二省三市交界之處。陸上交通有縣級公路姚震線貫穿鎮區,經姚震公路可與省道鹽湖公路、國道320公路、318公路、滬杭高速公路相銜接。烏鎮距桐鄉市區13公里,距周圍嘉興、湖州、吳江三市分別為27公里、45公里和60公里,距杭州、蘇州均為80公里,距上海140公里。從杭州出發走高速公路一個多小時的車程。
烏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一條流水貫穿全鎮,它以水為街,以岸為市,兩岸房屋建築全面向河水,形成了水鄉迷人的風光。水中不時有烏篷船依呀往返;岸邊店鋪林立叫賣聲不絕於耳。烏鎮最著名的產品有三:三白酒系純糧釀造,工藝古樸,酒香醇厚,飲後三日不絕於口;蠟染花布藍白相間,點綴出江南特有風情;姑嫂餅香酥脆甜聲名遠播四海。烏鎮是中國江南的封面,傳承著千年的歷史文化。淳樸秀美的水鄉風景、風味獨特的美食佳餚、繽紛多彩的民俗節日、深厚的人文積淀和亘古不變的生活方式使烏鎮成為了東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傳承伴隨脈脈書香,在這兒展現一幅迷人的歷史畫卷。
烏鎮工業以農副產品加工和成衣製造、出口為特色。耕地6萬余畝,是全國糧食主產區之一。烏鎮自來水覆蓋率達100%,有廣播電視站及市級醫院、精神病專科醫院、衛生院及戒毒所。水上客運碼頭、汽車站、禽蛋專業市場、小商品市場及垃圾填埋場各一個,農貿市場3個,佔地50畝和15畝的停車場各一個。全鎮共有圖書館(室)16個,文化站,電影放映隊各一個。共有學校7所,在校學生約6400多人。

㈤ 烏鎮鎮的歷史沿革

鎮古名烏戍。秦時分稱烏墩、青墩。烏鎮之稱,始見於唐咸通十三年(872)朱洪《索靖明王廟碑文》。北宋政和元年(1111),有烏墩鎮、青墩鎮之稱(《中國歷史地圖集》卷六)。南宋時,烏鎮、青鎮之名,屢見於文獻。自宋歷各代至民國,均兩鎮分隸。民國時,烏鎮屬吳興,青鎮隸桐鄉。1950年5月,烏鎮劃歸桐鄉縣,兩鎮合一,稱烏鎮鎮。1951年5月,為縣直屬鎮。1958年10月,屬烏鎮公社烏鎮管理區。1959年6月,復為建制鎮。「文革」期間,曾一度改名紅鎮,不久復稱烏鎮。1985年6月,烏鎮鄉並入烏鎮鎮,實行鎮管村體制。1998年10月,撤銷民興鄉建制,並入烏鎮鎮。
2000年,烏鎮鎮轄白馬墩、分水墩、碓坊橋、浮瀾橋、陳庄、虹橋、南庄橋、橫港、西浜、彭家、陳家、漁業12個村委會。民合鄉轄雙塔、顏家、民合、浙月、新翁、五星5個村委會。
2001年,撤銷民合鄉建制,並入烏鎮鎮。烏鎮鎮轄18村、9居,駐鳳仙路。2002年7月11日,桐民[2002]94號,烏鎮鎮撤銷東大街、常新街居民委員會,建立東苑社區居民委員會,撤銷南大街、常豐街、鳳仙街居民委員會,建立南宮社區居民委員會,撤銷常春街、常慶街、西大街、北大街居民委員會,建立銀杏社區居民委員會。

㈥ 烏鎮有多少年的歷史

烏鎮,曾名烏墩和青墩,具有六千餘年悠久歷史,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

㈦ 烏鎮有什麼名勝古跡

江浙分府明代稱浙直分署,是烏鎮歷史上特有的一個政府機關。職掌巡鹽捕盜,兼理地方詞訟,俗稱二府衙門。自明朝嘉靖間設立,至民國初撤銷,幾經革復,數易其址,歷時三百七十餘年。
茅盾故居是嘉興市迄今唯一的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烏鎮市河東側的觀前街17號。
夏同善舊宅地,離沈雁冰先生故居不足百米的地方。

㈧ 烏鎮的介紹

烏鎮位於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別名烏墩、青墩,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5A級景區。 烏鎮素有「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之譽和「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有西柵、茅盾故居、木心美術館等著名景點,是典型的中國江南水鄉古鎮,於1991年被評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城。

烏鎮歷史悠久,據烏鎮近郊的譚家灣古文化遺址考證表明,大約在7000年前,烏鎮的先民就在該地繁衍生息了。那一時期,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

夏商時期,烏鎮屬百越地。春秋時期,烏鎮是吳越邊境,吳國在此駐兵以防備越國,史稱"烏戍"。

秦時,烏鎮屬會稽郡,以車溪(即今市河)為界,西為烏墩,屬烏程縣,東為青墩,屬由拳縣,烏鎮分而治之。其後,烏鎮或屬浙江的湖州、嘉興管轄,或屬江蘇的蘇州治理。

唐時,烏鎮隸屬蘇州府。後梁,隸屬不變,為吳越國地。後晉天福五年(940年),置秀州,青墩遂屬嘉興縣隸秀州。

宋淳化三年(992年),烏鎮屬烏程隸湖州。熙寧十年(1077年),析嘉興縣西境的梧桐、永新、清風等5個鄉歸崇德縣,青鎮在清風鄉,屬崇德隸秀州。元豐初年,有分烏墩鎮、青墩鎮的記載,後為避光宗諱,改稱烏鎮、青鎮。嘉定年間,升嘉興為軍,青鎮遂屬崇德隸嘉興軍。寶慶二年(1226年),改湖州為安吉,烏鎮為安吉州烏程縣地。宋代,鎮地設監鎮官,管火禁和酒稅,並招軍習武,以御盜寇。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烏鎮為湖州路烏程縣地,青鎮為嘉興路崇德縣地。鎮地設都巡檢。

明宣德五年(1430年),析崇德縣的募化、千金、保寧、清風、永興和梧桐六鄉置桐鄉縣,青鎮屬之,隸嘉興府;烏鎮仍屬烏程隸湖州府。這一隸屬關系至清未變。明清時在烏鎮特別設立浙直分署和江浙分署,以一小鎮而行使相當於府衙的職能。

民國元年(1912年),烏、青兩鎮依舊分治。

1950年5月,烏、青兩鎮合並,稱烏鎮,屬桐鄉縣,隸嘉興。

熱點內容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
班主任培養總結 發布:2025-07-04 14:40:37 瀏覽:89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04 12:20:45 瀏覽:578
怎麼去掉雙下巴 發布:2025-07-04 07:30:04 瀏覽:14
男孩性教育書籍 發布:2025-07-04 06:45:07 瀏覽:727
九年級上冊歷史復習 發布:2025-07-04 04:12:15 瀏覽:952
面試體育教師 發布:2025-07-04 03:55:12 瀏覽:120
教師師德先進材料 發布:2025-07-04 03:05:55 瀏覽:487
用什麼詞來形容班主任 發布:2025-07-04 00:41:46 瀏覽:849
吉婷老師 發布:2025-07-04 00:40:42 瀏覽: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