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連續性

歷史連續性

發布時間: 2021-08-04 16:55:07

如何保持全宗檔案歷史連續性

我不太清楚

② 中國古代政治具有連續性的原因

根本原因在於中華文明5000年的連綿不斷。
1.中原地區的氣候和地理決定了農業定居區,盡管外來民族曾佔領或統治中原,但終究無法改變農耕文明,漸漸被其同化
2.中原所處的地理位置相對比較封閉,很少能受到外來文明的干擾
3.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王朝,穩定的生活是人民的共同理想,這也造就了很多統一相對穩定的王朝,延續和保持了農耕文明
4.清朝最終統一中原,並將領土拓展了很多,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也奠定了中國這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基礎,而在近代,清朝能在外來勢力壓迫下,能夠保存今天這部分領土,實屬不易,也間接的保留了中國的文明

③ 中國歷史的連續性是什麼意思

古中國的連續性主要體現在本土漢文化的發展 盡管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少數民族政權 但無一例外都與漢文化進行過融合 與其他古文明相比 一定程度上得益於 地理的天然屏障 阻礙了外敵入侵或者強勢的外來文化入侵
統一的趨勢 自秦開始封建主義發展以來主要體現在政治上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 盡管朝代不斷更替 但大體的規律 在經濟層面上來說 就是土地兼並的結果 對上就是表現出地主階級對國家統治的深化 以此來維護政治上的統一與穩定

④ 怎樣理解社會歷史過程的連續性和非連續性,前進性和曲折性

社會歷史過程的連續性和非連續性

社會歷史的發展是漸進與飛躍的統一,即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統一。社會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在量變階段,社會面貌總的說是穩定的,表現出自身發展的連續性;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便引起質變、飛躍,新質代替舊質,漸進性過程「中斷」,表現出發展的非連續性。發展史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統一。只有不間斷的量的積累,才有間斷性的質的飛躍。
堅持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統一,對於我們正確把握歷史過程中各個階段的聯系和區別,採取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階段的社會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毛澤東說:「我們反對革命隊伍中的頑固派,他們的思想不能隨變化了的客觀情況而前進,在歷史上表現為右傾機會主義。
這些人看不出矛盾的斗爭已將客觀過程推向前進了,而他們的認識仍然停止在舊階段。
我們也反對『左』翼空談主義。他們的思想超過客觀過程的一定發展階段,有些把幻想看作真理,有些則把僅在將來有現實可能性的理想,勉強地放在現時來做,離開了當前大多數人的實踐,離開了當前的現實性,在行動上表現為冒險主義。

社會歷史過程的前進行和曲折性

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迂迴的,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新事物否定舊事物,不是對舊事物的簡單拋棄,而是有所拋棄、有
所發揚,有所否定,有所肯定,即辯證的否定。舊事物中積極的東西作為新事物的要素而成為新事物的要素而成為新事物的組成部分。特別是經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一個周期之後,第三階段的食物擊中了前兩個階段食物各自的積極因素,成為更高級、更完善的食物。因此,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
然而,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於矛盾雙方斗爭此消彼長或次長比的復雜性,由於人們認識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和反復性,決定了事物的前進運動並不是直線的,而是曲折的、迂迴的,表現為波浪式發展、螺旋式上升。列寧說,歷史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不可能那樣筆直又筆直。毛澤東說:「革命的道路,同世界上一切事物活動的道路一樣,總是曲折的,不是筆直的。」
堅持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的歷史觀,既要反對歷史循環論,又要反對歷史直線論。堅持新生事物不可戰勝的歷史辯證法,牢牢把握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同時在實踐中自覺走曲折前進的道路。

⑤ 歷史連續性和持久性的要素有哪些

群眾基礎,改革力量

⑥ 歷史的發展是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還是連續性還是兼而有之

歷史是連續的,割不斷的;又是有其內在的客觀規律的,即必然性。是兩者的統合體。

⑦ 為什麼說歷史具有非連續性很希望能夠舉例說明……

活於歷史當中的人們不可能不對歷史進行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個這樣的問題:那就是歷史究竟是不是連續性的,如果不是我們能從歷史中學到什麼呢?我本就是一個實用的動物,其往往想通過對過去的思考中,得出對於未來有用的預測。兩害相權,取其輕。事實上此時,就涉及到我們如何來理解有歷史的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現實的歷史總是表現為一種從舊到新的不斷轉變,而這種轉變嚴格說來,並不確保連續性,相反,倒證實了非連續性。這就是說,非連續性是指新與舊的之間的區分和界限,而歷史的特點就在於在新與舊之間不斷交替。所在,在談論歷史之為歷史的特點時,首先應肯定的是非連續性。如果沒有非連續性,那麼歷史就會凝固起來,也就無所謂歷史了。我們想一想周易中的「爻」,其意代表的就是事物之間的交互作用,也就是新與舊之間的變化。但是在非連續性當中卻也包含著連續性,新是對舊的一種超越,而在超越的過程中也包含著融合。過去與現在的關系是「相通」,而不是「相同」。「相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萬變不離其宗」。而「相通」指的是,在過去、現在、未來之間這個時間系列中,存在著一個歷史性的共時性,也就是說不同形態的東西在一個特定的時間與地點能夠交融在一起,而這就依賴於「相通」。
對過去的理解不是為了理解過去而去理解過去,理解過去必然指向未來。就如如果一個人犯了偷竊行為,這行為一旦發生,其本身就是無可挽回的,因為它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偷竊的人對這一已經過去了的行為的理解本身卻指向著他未來的行動。如果他把偷竊行為理解為錯誤和恥辱,這就意味著他今後要改邪歸正,洗刷他人生的污點;反之,如果他把偷竊行為理解為正當而為之作辯護,這就意味著他今後仍然偷竊,甚至變本加厲。

⑧ 下面哪項不能反映歷史的連續性 ( 35.0 分) A . 文明的連續性 B . 漢族的連續性 C . 文字的連續性 D .

B.漢族的連續性
B選項太過於片面,不能代表歷史的整體

⑨ 為什麼說中國政治思想史沒有中斷,具有歷史的連續性,請舉例說明

不論如何改朝換代,還是亂世紛爭,中國政治思想的本質是先做人後做事,以民為本,社稷次之,君為輕。

熱點內容
班主任培養總結 發布:2025-07-04 14:40:37 瀏覽:89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04 12:20:45 瀏覽:578
怎麼去掉雙下巴 發布:2025-07-04 07:30:04 瀏覽:14
男孩性教育書籍 發布:2025-07-04 06:45:07 瀏覽:727
九年級上冊歷史復習 發布:2025-07-04 04:12:15 瀏覽:952
面試體育教師 發布:2025-07-04 03:55:12 瀏覽:120
教師師德先進材料 發布:2025-07-04 03:05:55 瀏覽:487
用什麼詞來形容班主任 發布:2025-07-04 00:41:46 瀏覽:849
吉婷老師 發布:2025-07-04 00:40:42 瀏覽:215
哪個銀行比較好 發布:2025-07-03 22:42:49 瀏覽: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