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微生物
❶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舉例
一、人類與微生物和平共處,相互制葯,相互依存,處於一種動態平衡狀態
在人身體的體表及其與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腔系統、咽喉腔、眼結合膜、腸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都有大量的微生物的存在,其中一部分為長期寄居的微生物,在機體防禦機能正常時是無害的,稱為正常菌群或正常微生物群。正常菌群對人體有益無害,而且是必須的。正常菌群是由相當固定的細菌組成,有規律地定居於身體一些特定部位,成為身體的一個組成部分。正常菌群數量是巨大的,大約為1014個左右,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通過個體的適應和自然選擇,正常菌群中不同種類之間,正常菌群與宿主之間,正常菌群、宿主與環境之間,始終處於動態平衡狀態中,形成一個互相依存,相互制約的系統,因此,人體在正常情況下,正常菌群對宿主表現不致病。
除正常菌群外,還有一種稱為過路菌群,又稱外籍菌群,是由非致病性或潛在致病性細菌所組成,來自周圍環境或宿主其它生境,在宿主身體存留數小時,數天或數周,如果正常菌群發生紊亂,過路菌群可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引起疾病。
正常菌群有許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1、如菌群之間生物的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在人體某一特定位粘附,定植和繁殖,形成一層菌膜屏障。通過拮抗作用,抑制並排斥過路菌群的入侵和群集,調整人體與微生物之間的平衡狀態。
2、免疫作用,正常菌群能刺激宿主產生免疫及清除功能。
3、營養作用,人體腸道的正常微生物,如雙岐桿菌,乳酸桿菌,大腸埃希菌等能合成多種人體生長發育必須的維生素,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K等,營養並參與糖類和蛋白質的代謝。
4、排毒作用,如雙岐桿菌能使腸道過多的革蘭氏陰性桿菌下降到正常水平,減少內毒素的吸收。
5、抗腫瘤作用,能降解、清除體內的致癌因子,激活體內的抗腫瘤細胞因子等。
6、抗衰老作用,雙歧桿菌能刺激腸道產生免疫球蛋白,還能及時清除體內的自由基,產生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等。
人類與微生物之間的動態平衡稱為微生態平衡,影響其微生態平衡的因素有外環境因素,也有宿主因素,外環境主要是通過改變宿主的生理功能產生的,如正常菌群,通過產生細菌素,抗生素和其代謝產物,以及爭奪營養,空間爭奪以阻止過路菌群入侵,保持自身的穩定性。生態平衡時,可以保持宿主的正常生理功能,如營養、免疫、消化等。生態失調可因慢性病,癌症,手術,輻射感染,抗生素不合理應用等引起。
二、微生物對人類的益處
絕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類、動物及植物都是有益的,而且都是必須,如果自然界沒有微生物的存在,植物就不能進行代謝,人類及動物也難以生存。正常情況下人體不會發生感染性疾病。在正常情況下,寄居在人體口腔、鼻腔、咽喉腔以及消化道的菌群都是無害的,而且有的還能抵抗病原微生物。寄居在腸道中的大腸埃希菌還能向宿主提供必須的硫胺素,核黃素,煙酸,維生素B12,維生素K和多種氨基酸等營養物質。
在醫學工業方面,有許多抗生素都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例如青黴素就是青黴菌(屬真菌類)的代謝產物。也可以應用微生物製造維生素、輔酶、ATP等葯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用的酒類、醋類、醬油類,各種淹製品等,都是利用微生物的發酵法製造出來的。
三、微生物對人類的害處
正常菌群與宿主之間的生態平衡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被打破,形成生態失衡,而導致疾病。這樣在正常時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致病菌。這種特定的條件主要有以下幾種:
1.寄居部位的改變,如大腸埃希氏菌從原寄居的腸道進入泌尿道,或手術時通過切口進入腹腔,血液等。
2.免疫功能低下,宿主使用大量的免疫抑制劑,如激素及抗癌葯物和放射治療,都可造成全方位的免疫功能降低,使一些正常菌群在原寄居的部位穿過粘膜等屏障,進入組織或血流出現各種病症,嚴重的可導致敗血症而死亡。
3.正常菌群失調,是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種之間的比例發生較大幅度變化而超出正常范圍的狀態。
菌群失調時,往往可引起嚴重感染或重疊感染。這一現象是在治療感染性疾病的過程發生了另一種新致病菌的感染,例如銅綠假單胞菌,嗜麥牙假單胞菌,洋蔥假單胞菌等,都在應用大量三代頭孢菌素或碳青酶希類抗菌素類時發生的,這一現象十分普遍。其機理是應用這些抗菌葯物後,大多數正常菌群被殺或被抑制,而處於少數劣勢的菌群或外來耐葯菌趁機大量繁殖而致病,引起二重感染的常見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假單胞綠膿桿菌等。
四、全力以赴維持人體與微生物之間的生態平衡
只有維持人體與微生物之間的生態平衡狀態,才能使人體不會患感染性疾病,其原則是:順應微生態平衡自然規律,因勢利導,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提高免疫及扶植正常菌群,提高定植能力。具體可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保護微生態環境 (1)宿主的病理狀態常常引起微生態失調,因而須除去病理狀態,有利於保持微生態環境。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生殖系統等部位疾病都可能伴有微生態失調,為使微生態恢復正常,治癒或緩解這些原發病是不可少的,例如胃酸缺乏或肝臟疾患常引起小腸上部的細菌過度生長,引起腸道疾病,只有治癒胃酸缺乏症和肝臟疾病,才能根除小腸疾病,否則單純治療小腸疾病,就達不到治療的目的。(2)清除體內的異常解剖結構,宿主體內的異常解剖結構也是引起微生態環境失衡常見的病因,如胃切除,腸切除,結腸換置術等都可造成解剖結構的異常,導致正常菌群失調,惡性貧血,維生素缺乏症,吸收不良綜合征,而菌群失調又可作為二次性原因引起惡性貧血等疾病。
2.增強宿主免疫力 如果宿主免疫力下降,則容易誘發菌群失調使細菌毒素產生和積累過多,對宿主產生不利影響,可見宿主高的免疫力能減少內源性感染的發生。另外宿主的營養狀態也是保持宿主與正常菌群平衡的重要因素。營養失調或營養變化都會影響正常微生物菌群,導致菌群失調。加強與改善營養狀態,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3.合理使用抗菌葯物 抗菌葯物的濫用、亂用或不合理應用會造成以下的惡果(1)使微生態失衡,菌群失調,抗菌葯物在殺滅致病菌的同時,也殺死了致病菌的「天敵」—有益菌(正常菌群)。體內某一部位的細菌被殺死後,體內其它部位的或體外的細菌就會乘虛而入(過路菌)進入機體,大量繁殖引起機體發病。如常見的二重感染,偽膜性腸炎,急性出血性腸炎,念珠菌感染等,胃腸道感染。不合理的應用抗生素易引起維生素B族和K缺乏等。(2)對抗生素耐葯,不少人將抗菌葯物當做「萬金油」,無論什麼病不分青紅皂白,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疾病都使用抗菌葯物,而認為越高檔越好,劑量越大越好。豈不知細菌要適應外界不斷變化的環境,體內的基因就會發生突變,以抵抗抗菌葯物殺滅,這就是細菌的耐葯,這也是一種自然現象。然而由於濫用、亂用及不合理的應用就加速了細菌的耐葯性的發生,而且有些細菌逐漸演化為「超級菌」。(3)加重機體的毒性反應,如神經系統毒性反應,造血系統反應,肝、腎毒性反應,胃腸道毒性反應等,這些毒性反應加重了機體損傷的反應,同時也損害了微生態的平衡。
4.採用微生態療法,微生態平衡療法是指促進正常微生物與宿主及環境構成的微生態失調轉變為正常平衡的醫療措施,包括兩大措施(1)應用抗菌葯物的生態療法,即用對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有選擇性殺滅或抑制致病菌,防止內源性感染。(2)應用微生態調節劑的生態療法,微生態調節劑包括益生菌及其代謝產物和生長促進因子等。
採用微生態療法,特別是在胃腸系統菌群失衡治療中獲得了成功,其它系統中的微生態療法正在研究。
❷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微生物對人類最重要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是由病毒引起。微生物導致人類疾病的歷史,也就是人類與之不斷斗爭的歷史。
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但微生物也有有益的一面。最早是弗萊明從青黴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了青黴素,這對醫葯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
微生物間的相互作用機制也相當奧秘。例如健康人腸道中即有大量細菌存在,稱為正常菌群,其中包含的細菌種類高達上百種。在腸道環境中這些細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
工業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葯、冶金、采礦、石油、皮革、輕化工等多種行業。通過微生物發酵途徑生產抗生素、丁醇、維生素C以及一些風味食品的制備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參與皮革脫毛、冶金、採油采礦等生產過程。
(2)人類與微生物擴展閱讀
特性:
1、嗜鹽性
海洋微生物最普遍的特點。真正的海洋微生物的生長必需海水。海水中富含各種無機鹽類和微量元素。鈉為海洋微生物生長與代謝所必需此外,鉀、鎂、鈣、磷、硫或其他微量元素也是某些海洋微生物生長所必需的。
2、嗜冷性
90%海洋環境的溫度都在5℃以下,絕大多數海洋微生物的生長要求較低的溫度,一般溫度超過37℃就停止生長或死亡。
3、嗜壓性
海洋中靜水壓力因水深而異,水深每增加10米,靜水壓力遞增1個標准大氣壓。海洋最深處的靜水壓力可超過1000大氣壓。深海水域是一個廣闊的生態系統,約56%以上的海洋環境處在100~1100大氣壓的壓力之中,嗜壓性是深海微生物獨有的特性。
❸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是什麼
微生物的分布很廣泛,雖然它們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它們也常常使工業器材受到腐蝕,使食品及原料腐敗和變質,甚至以食物作媒介引起人體中毒、染病、致癌和死亡。
1 、微生物的作用
1.1 微生物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在生物圈內的物質循環過程中,以異樣型微生物為主的分解者,在有機物的礦質化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於生產者一起共同推動著生物內的物質循環,使生態系統保持平衡。例如,在碳素循環中,地球上 90% 的 co 2 是由微生物的生命活動產生的;在氮素循環中,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都有微生物的活動;在磷和硫的循環中同樣也需要各種微生物的活動。
1.2 微生物與污水處理
工業迅猛發展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的環境污染。在眾多的污水、廢水處理方法中,生物學的處理方法因具有經濟方便、效果好的突出優點而被廣泛應用。在污水的生物學處理過程中,微生物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它們能將水體中的含碳有機物分解成 CO 2 、 H 2 s 、 CH 4 等氣體;將含氮有機物分解成氨、硝酸、亞硝酸和氮;能使汞、砷等對人類有毒的重金屬鹽在水體中進行轉化,以便於回收或除去,使許多病原性寄生生物常因與環境不適而死去。
1.3 有益於人體健康
人體腸道中含有很多種微生物,其中主要有大腸桿菌、產氣桿菌、變形菌、糞產鹼菌、產氣莢膜梭菌、乳酸桿菌和螺旋體等。人體為這些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而這些細菌生活在腸道中能合成核黃素、維生素 B12 維生素 K 等多種維生素以及氨基酸以供人體吸收利用。
2 、微生物的污染
2.1 工業產品中的微生物
各種工業器材,如金屬、儀表、電訊器材、絕緣材料和紡織品等,它們或含有一些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成分,或因種種原因沾染了或多或少的有機物質,因此,都會受到微生物的侵蝕,使之老化變質。
2.1.1 鋁及其合金製品受到微生物的侵蝕。例如,曾發生過飛機的油槽因受到牙枝霉、銅綠色假單胞菌和弧菌等的腐蝕而漏油。飛機機翼的內鋁壁也受到上述微生物的侵蝕。鋼鐵及其製品因長期與水或土壤接觸,受到鐵細菌、硫細菌、硫酸還原細菌等的作用而腐蝕。電子設備、集成電路、絕緣材料等均可受到黴菌的侵蝕,由於黴菌的菌絲能導電,因此常能引起有關設備的失靈。
2.1.2 羊毛、棉紗、尼龍、聚制脂及其製品,也常受到微生物的侵蝕。污染漾奶、毛的微生物主要有銅綠色假單胞桿菌、微球菌、枯草桿菌、麴黴、青黴等。污染棉織品的主要是纖維素分解菌群的微生物。污染尼龍的有球二孢和紅麴黴等。微生物不僅能使纖維及其製品變質,而且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例如,微球菌能使人的頭部生白斑,銅綠假單胞菌與支氣管炎、咽炎和耳、鼻、眼的炎症有關。
2.1.3 玻璃及其製品和顯微鏡、望遠鏡及照相機等器材的光學部分在溫暖潮濕的條件下,都會由於麴黴、青黴等的生長繁殖而受腐蝕。
2.2 農業產品中的微生物
糧、油原料極其製品,含有豐富的養分,它們是微生物的天然營養基地,如果其他條件適宜,黴菌、細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就會迅速地繁殖起來。
2.2.1 肉、蛋、奶、水果和蔬菜等食品的表面都生活著很多的微生物,如果保存不當,常引起食品的變質和腐敗。
2.2.2 罐頭是人們保存食品的方法之一,但肉類罐頭中存在著枯草桿菌、梭菌等菌群。由於芽孢的抗熱性很強,在罐頭製作過程中雖然經過了高溫處理,而在一些肉類罐頭中仍能檢測出嗜熱脂肪芽孢桿菌、耐熱厭氣性的腐敗梭菌等,它們是造成罐頭腐敗的主要原因。
3 、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3.1 防止貯糧霉變和真菌黴素污染的措施是:入倉前應降低糧食的含水量,除去破損、色變和霉變的籽粒;入倉後應創設乾燥、低溫和缺氧的環境,使黴菌失去生長繁殖的條件。
3.2 工業器材的防腐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分別採用對人和動物安全性高的高效殺菌劑,選用抗微生物腐蝕性的材料及含抗菌物質的材料做成塗膜,使器材和微生物隔離,以防止微生物的危害。
❹ 事例說明人類與微生物的關系,為什麼說微生物既是
微生物會給人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影響
生產方面,它們在土壤物質轉化和促進植物生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例如根瘤菌,圓褐固氮菌都是將氮元素活化,讓植物來利用的微生物.微生物還可在應用在生物工程方面.用酵母菌釀酒,用乳酸菌制酸奶,用毛霉制腐乳.還可以製造生物殺蟲劑,如蘇方金桿菌,日本金龜子芽胞桿菌,這些細菌對人畜無害,而對昆蟲有害,是一種比較綠色的殺蟲劑.
然而,有一些微生物屬於動植物細菌和病毒,給農牧業生產帶來危害,如煙草花葉病毒,禽流感病毒.
生活方面,微生物也常影響人類的健康.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都對人的健康有益,當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有益菌在腸道內生長、繁殖,將阻止外面的病原體入侵腸道,構築成一個生物屏障.而且腸道是人體最大的一個免疫器官,有益菌可以分泌一些抗原物質,激活並強化腸道的免疫系統.也有一些我們經常聽說的微生物對人的健康有害,如結核桿菌會引發結核病,流行感冒病毒會引發感冒,等等.
❺ 人與微生物的關系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最為密切,對人類既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一、人類與微生物和平共處,相互制葯,相互依存,處於一種動態平衡狀態
人類與微生物之間的動態平衡稱為微生態平衡,影響其微生態平衡的因素有外環境因素,也有宿主因素,外環境主要是通過改變宿主的生理功能產生的。
如正常菌群,通過產生細菌素,抗生素和其代謝產物,以及爭奪營養,空間爭奪以阻止過路菌群入侵,保持自身的穩定性。生態平衡時,可以保持宿主的正常生理功能,如營養、免疫、消化等。
二、微生物對人類的益處
絕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類、動物及植物都是有益的,而且都是必須,如果自然界沒有微生物的存在,植物就不能進行代謝,人類及動物也難以生存。
在日常生活中,用的酒類、醋類、醬油類,各種淹製品等,都是利用微生物的發酵法製造出來的。
三、微生物對人類的害處
正常菌群與宿主之間的生態平衡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被打破,形成生態失衡,而導致疾病。這樣在正常時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致病菌。
(5)人類與微生物擴展閱讀
相比於大型動物,微生物具有極高的生長繁殖速度。大腸桿菌能夠在12.5-20分鍾內繁殖1次。不妨計算一下,1個大腸桿菌假設20分鍾分裂1次,1小時3次,1晝夜24小時分裂24×3=72次,大概可產生4722366500萬億個(2的72次方),這是非常巨大的數字。
但事實上,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如營養缺失、競爭加劇、生存環境惡化等原因,微生物無法完全達到這種指數級增長。 已知大多數微生物生長的最佳pH范圍為7.0 (6.6~7.5)附近,部分則低於4.0。
微生物的這一特性使其在工業上有廣泛的應用,如發酵、單細胞蛋白等。微生物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一個體積恆定的物體,被切割的越小,其相對表面積越大。微生物體積很小,如一個典型的球菌,其體積約1mm,可是其表面積卻很大。這個特徵也是賦予微生物其他如代謝快等特性的基礎。
微生物通常具有極其高效的生物化學轉化能力。據研究,乳糖菌在1個小時之內能夠分解其自身重量1000-10000倍的乳糖,產朊假絲酵母菌的蛋白合成能力是大豆蛋白合成能力的100倍。
❻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是( )
【答案】D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大多數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對人類是有益的,少數微生物對人類是有害的,結核桿菌可以使人患結核病,肺炎雙球菌使人患肺炎,鬼筆鵝膏能使人中毒,醋酸桿菌可以生產醋酸,故選D。
考點:本題考查的是微生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❼ 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微生物的分布很廣泛,雖然它們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它們也常常使工業器材受到腐蝕,使食品及原料腐敗和變質,甚至以食物作媒介引起人體中毒、染病、致癌和死亡。
1 、微生物的作用
1.1 微生物在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在生物圈內的物質循環過程中,以異樣型微生物為主的分解者,在有機物的礦質化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於生產者一起共同推動著生物內的物質循環,使生態系統保持平衡。例如,在碳素循環中,地球上 90% 的 co 2 是由微生物的生命活動產生的;在氮素循環中,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都有微生物的活動;在磷和硫的循環中同樣也需要各種微生物的活動。
1.2 微生物與污水處理
工業迅猛發展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的環境污染。在眾多的污水、廢水處理方法中,生物學的處理方法因具有經濟方便、效果好的突出優點而被廣泛應用。在污水的生物學處理過程中,微生物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它們能將水體中的含碳有機物分解成 CO 2 、 H 2 s 、 CH 4 等氣體;將含氮有機物分解成氨、硝酸、亞硝酸和氮;能使汞、砷等對人類有毒的重金屬鹽在水體中進行轉化,以便於回收或除去,使許多病原性寄生生物常因與環境不適而死去。
1.3 有益於人體健康
人體腸道中含有很多種微生物,其中主要有大腸桿菌、產氣桿菌、變形菌、糞產鹼菌、產氣莢膜梭菌、乳酸桿菌和螺旋體等。人體為這些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而這些細菌生活在腸道中能合成核黃素、維生素 B12 維生素 K 等多種維生素以及氨基酸以供人體吸收利用。
2 、微生物的污染
2.1 工業產品中的微生物
各種工業器材,如金屬、儀表、電訊器材、絕緣材料和紡織品等,它們或含有一些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成分,或因種種原因沾染了或多或少的有機物質,因此,都會受到微生物的侵蝕,使之老化變質。
2.1.1 鋁及其合金製品受到微生物的侵蝕。例如,曾發生過飛機的油槽因受到牙枝霉、銅綠色假單胞菌和弧菌等的腐蝕而漏油。飛機機翼的內鋁壁也受到上述微生物的侵蝕。鋼鐵及其製品因長期與水或土壤接觸,受到鐵細菌、硫細菌、硫酸還原細菌等的作用而腐蝕。電子設備、集成電路、絕緣材料等均可受到黴菌的侵蝕,由於黴菌的菌絲能導電,因此常能引起有關設備的失靈。
2.1.2 羊毛、棉紗、尼龍、聚制脂及其製品,也常受到微生物的侵蝕。污染漾奶、毛的微生物主要有銅綠色假單胞桿菌、微球菌、枯草桿菌、麴黴、青黴等。污染棉織品的主要是纖維素分解菌群的微生物。污染尼龍的有球二孢和紅麴黴等。微生物不僅能使纖維及其製品變質,而且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例如,微球菌能使人的頭部生白斑,銅綠假單胞菌與支氣管炎、咽炎和耳、鼻、眼的炎症有關。
2.1.3 玻璃及其製品和顯微鏡、望遠鏡及照相機等器材的光學部分在溫暖潮濕的條件下,都會由於麴黴、青黴等的生長繁殖而受腐蝕。
2.2 農業產品中的微生物
糧、油原料極其製品,含有豐富的養分,它們是微生物的天然營養基地,如果其他條件適宜,黴菌、細菌、酵母菌等微生物就會迅速地繁殖起來。
2.2.1 肉、蛋、奶、水果和蔬菜等食品的表面都生活著很多的微生物,如果保存不當,常引起食品的變質和腐敗。
2.2.2 罐頭是人們保存食品的方法之一,但肉類罐頭中存在著枯草桿菌、梭菌等菌群。由於芽孢的抗熱性很強,在罐頭製作過程中雖然經過了高溫處理,而在一些肉類罐頭中仍能檢測出嗜熱脂肪芽孢桿菌、耐熱厭氣性的腐敗梭菌等,它們是造成罐頭腐敗的主要原因。
3 、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3.1 防止貯糧霉變和真菌黴素污染的措施是:入倉前應降低糧食的含水量,除去破損、色變和霉變的籽粒;入倉後應創設乾燥、低溫和缺氧的環境,使黴菌失去生長繁殖的條件。
3.2 工業器材的防腐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目前分別採用對人和動物安全性高的高效殺菌劑,選用抗微生物腐蝕性的材料及含抗菌物質的材料做成塗膜,使器材和微生物隔離,以防止微生物的危害。
❽ 用具體事例說明人類與微生物的關系,為什麼說微生物既是人類的敵人,更是我們的朋友
生產方面,它們在土壤物質轉化和促進植物生長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例如根瘤菌專,圓褐固氮菌屬都是將氮元素活化,讓植物來利用的微生物。微生物還可在應用在生物工程方面。用酵母菌釀酒,用乳酸菌制酸奶,用毛霉制腐乳。
生活方面,微生物也常影響人類的健康。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都對人的健康有益,當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有益菌在腸道內生長、繁殖,將阻止外面的病原體入侵腸道,構築成一個生物屏障。但有的微生物對人的健康有害,如結核桿菌會引發結核病,流行感冒病毒會引發感冒。
(8)人類與微生物擴展閱讀:
在中國大陸地區及台灣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香菇等。還有微生物是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
微生物通常具有極其高效的生物化學轉化能力。據研究,乳糖菌在1個小時之內能夠分解其自身重量1000-10000倍的乳糖,產朊假絲酵母菌的蛋白合成能力是大豆蛋白合成能力的100倍。
❾ 用具體事例說明人類與微生物的關系,為什麼說微
優質解答
微生物會給人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影響
生產方面,它們在土壤專物質轉化和促進植物生長屬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例如根瘤菌,圓褐固氮菌都是將氮元素活化,讓植物來利用的微生物.微生物還可在應用在生物工程方面.用酵母菌釀酒,用乳酸菌制酸奶,用毛霉制腐乳.還可以製造生物殺蟲劑,如蘇方金桿菌,日本金龜子芽胞桿菌,這些細菌對人畜無害,而對昆蟲有害,是一種比較綠色的殺蟲劑.
然而,有一些微生物屬於動植物細菌和病毒,給農牧業生產帶來危害,如煙草花葉病毒,禽流感病毒.
生活方面,微生物也常影響人類的健康.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都對人的健康有益,當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有益菌在腸道內生長、繁殖,將阻止外面的病原體入侵腸道,構築成一個生物屏障.而且腸道是人體最大的一個免疫器官,有益菌可以分泌一些抗原物質,激活並強化腸道的免疫系統.也有一些我們經常聽說的微生物對人的健康有害,如結核桿菌會引發結核病,流行感冒病毒會引發感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