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龍袍歷史

龍袍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4 19:19:12

① 古代皇帝的龍袍起源於什麼時候

中國人說到龍,除了豐富多彩的龍民俗外,還會談到一種特殊的服飾——龍袍。其實,龍袍指定作為皇帝的正裝,歷史並不太長,中國帝王龍袍從隋文帝起,開始徵用中國最好的蠶絲輯絲作為經緯線,並以手工絲秀龍等圖案。輯絲絲綢製作龍袍一直延續到中國封建王朝覆滅。

此「龍袍」非彼龍袍
東華大學服裝學院服裝史專家包銘新教授告訴記者,明朝以前,中國的帝王也有穿「龍袍」的,但與後來的龍袍明顯不同。其一,看先秦的龍紋,形象比較質朴粗獷,大部分沒有肢爪,近似爬蟲類動物。秦漢時期的龍紋,多呈獸形,肢爪齊全,但無鱗甲,常被繪成行走狀,給人以虛無縹緲的感覺,根本不像人們今天所熟悉的龍袍。其二,也是最重要的,明朝前,龍紋服飾雖是一種權威象徵,但未必就是皇帝一個人的「專利」,其他的貴族也能穿戴所謂的「龍袍」。

目前為止,尚無考古發現證明,明朝以前的皇帝有專屬的龍袍。比如,元朝的每個皇帝都有生前畫像,他們服裝簡朴,都沒有龍袍相伴。不過,雖然沒有強化龍袍的觀念,但以前的帝王中,也有以龍紋服飾為正裝的。宋、元時期的小說中,已經有了龍袍這個詞。

黃色不是龍袍唯一色
進入明代,中國封建社會確立了等級森嚴的服飾制度,龍袍被指定作為皇帝正裝,而且他人不得穿戴。明朝、清朝的龍袍綉有9條龍,其龍紋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圖案。明朝的皇帝不像電影里那樣總是穿著明黃色的龍袍,明朝的龍袍有素色的(白色)、玄色(黑色)、黃色等,是以五行代表色為基準的,這些顏色的龍袍都是平時上朝時可以穿的,主要是看皇帝的心情。另外,明朝以後,皇帝亦賜龍袍予王公大臣,他們的服飾上綉著龍紋,但不能稱為龍袍,只能稱「蟒袍」。

興也龍袍衰也龍袍
專家指出,龍袍作為服飾制度的核心確立,標志著中國封建社會進入新階段。服飾制度不僅規定龍袍是皇帝的唯一合法擁有者,而且對各級官員也有服飾要求。服飾是等級制管理體系的重要構成,在一段時間內,對穩定大一統的多民族王朝起到了作用。然而,服飾制也正是中國封建王朝開始走向衰弱的標志之一。據史料記載,除明清帝王外,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復辟稱帝的袁世凱等均為自己量身定製豪華的龍袍,但這並沒有給他們帶來穩定的皇帝寶座。伴隨著辛亥革命,封建服飾制度終於壽終正寢,龍袍亦成為歷史文物。

② 古代皇上龍袍的歷史衍變:各朝龍袍裝有何不同

萬曆皇帝龍袍上龍的數目比起明世宗嘉靖七年創制的「燕弁服」上的就不能算多了,由弁帽、袍服、玉帶、襪子和絲履構成的「燕弁服」上的龍紋呈九九之數:前身一個盤龍團紋,後身兩個盤龍方紋,領子和袖子上的龍紋加在一同是45條,衣襟上的龍紋是36條。另外,在腰間的玉帶上還裝飾著九件刻有龍紋的玉片。

龍袍上的圖案也不只僅是龍,在最初的龍袍上面,龍的形象都不是十分突出。除了龍之外,龍袍上還會有日月星斗等圖案,可見當時帝王的雄心壯志;同時,龍袍上面的圖案會依據皇帝政策的偏重點而有所變化,這一點在漢朝尤為明顯。

③ 關於龍袍的歷史

古代帝王的袍服。「黃袍」往往被看作古代帝王服色的象徵。「黃袍」作為帝王專用衣著源於唐朝。黃色服飾在我國古代一直比較流行,唐以後,皇帝已不情願自己和一般人同著黃袍了,唐高祖時就曾「禁止庶不得以赤黃為衣服」。唐高宗時又重申「一切不許著黃」。但這時的規定並不嚴格,一般百姓著黃衣仍然較多見。到了北宋時期,北漢與契丹南侵,趙匡胤率兵北征。960年,到陳橋驛時,眾軍士以黃袍加其身,擁立為帝,旋迴兵汴京,正式登基,從而使黃袍正式成為皇權的象徵。宋仁宗時還規定:一般人士衣著不許以黃袍為底或配製花樣。自此,不僅黃袍為皇帝所獨有,連黃色亦為皇帝專用。王楙《野客叢書·禁用黃》:「唐高祖武德初,用惰制,天子常服黃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黃有禁自此始。」 黃鳥的別名.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卷下:黃鳥,黃鸝留也,或謂之黃栗留……或謂之黃袍. 泰國的和尚披的袈裟也有叫黃袍的 所以泰國也有「黃袍佛國」之稱 在泰國的佛教徒中,有的人家為了增加孩子的僧侶資歷,在社會上博得良好的生望和名譽,從小就送入了寺廟,也有的是窮人的家孩子,因為在寺廟里,不僅可以修行,還可以讀書,又節約了衣食費用,一舉數得。於是,由老中青少構成的和尚隊伍,組成了一支浩盪的討食大軍,煞是好看,他們斜穿著黃袍,光著頭,赤著腳,托著缽,在城鄉大街小巷裡,穿梭似地向商家和居民化緣。虔誠佛教的群眾,家家把潔凈的飯菜擺在門口任其取用。不過,遇見和尚化緣時,千萬不要給錢,女人給東西也不能接觸和尚,要把物品放在和尚掀起的黃袍里,或是由男人轉給和尚,否則就「男女授受不清」了,這一點泰國的和尚和其它國家的和尚是有著

④ 龍袍的由來及發展

龍袍 lóngpáo 英文:[dragon robe] 萬曆龍袍
皇帝的朝服,上面綉著龍形圖案。皇帝專用的袍,又稱龍袞。因袍上綉龍形圖案,故名。其特點是圓領(清朝為圓領)、右衽、黃色,硃色和紫色。此外,龍袍還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龍章禮服。唐高祖武德年間令臣民不得僭服黃色,黃色的袍遂為王室專用之服,自此歷代沿襲為制度。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兵變稱帝,於是龍袍別稱黃袍。
編輯本段基本簡介
龍袍上的各種龍章圖案,歷代有所變化 。龍數一般為9條 :前後身各3條,左右肩各1條,襟里藏1條,於是正背各顯5條,吻合帝位「九五之尊」。清代龍袍還綉「水腳」( 下擺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圖案),隱喻山河統一。 明神宗龍袍
龍袍是古代皇帝參加慶典活動時穿著的禮服。據《蘇州府志》卷147記載,在明代萬曆29年(公元1601年)宦官孫隆到蘇州充當稅監,督造龍袍。1957年在北京十三陵定陵發掘的出土文物中就有用緙絲製成的龍袍。因龍袍上綉紋以龍為主,故此得名。
編輯本段製作工藝
龍袍的空地為明黃色,領、袖俱石青色,片金緣。上面綉有12個團龍及日、月、星辰、山、龍、華蟲(雉的異名)、宗彝(長尾猴尊)、藻(墊玉的彩色板)、火(物體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焰)、粉(古代綉在衣上的白色或有色粉末)、米(古代綉在衣上的花紋)、黻(音府。古代禮服上白與青相間的花紋)的 明朝朱紅龍袍布料
形象,其餘均為排列均勻的「如意頭」、「蝙蝠」和象徵富貴的字紋樣。龍袍上並綉有9條龍,間以五色雲彩。領前後正龍各1條,膝部左、右、前、後和交襟處行龍各1條,袖端正龍各1條。下幅八寶立水,襟左右開,以棉、袷、紗、裘制,各惟其時。龍袍專供皇帝穿著,其他官員是不能穿著的,只有得到皇帝親賜才能穿著,但在穿著必須「挑去一抓」,以示區別。在明朝,經改制後的龍袍,稱為蟒袍,成為明朝職官常服。 龍袍的色彩選用頗有研究,並十分嚴格,古代人使用的色彩並非單純是人的本性需要,同時又作為一個種族或部落的標志,在遠古舊石器時代的山頂洞人穿用採用赤鐵礦染色,到了夏代崇尚黑色,周代崇尚紅色、到了漢朝推繹周崇尚紅、秦崇尚黑,漢滅秦後則崇尚黃,漢文帝劉恆穿的龍袍第一次採用黃色。其後長期以黃色為最高貴,它象徵中央,因此,這種風氣一直延用下來,直到封建社會結束。龍袍上的字紋樣的顏色由淡月白色,品月和普藍組成,「蝙蝠」有朱紅、棗紅、絳色、香色、青銅色等數種顏色。「如意頭」有明藍、月白、藏青和水紅、桃紅、棗紅、雪灰兩種顏色組成。 清代皇帝穿龍袍時,必須戴吉服冠,束吉服帶及掛朝珠。龍袍以明黃色為主,圓領,右大襟,馬蹄袖,有扣絆。龍袍的做工有刺綉、緙絲之分,其中緙絲工藝相對復雜,工藝上稱為「連經斷緯」。這種緙絲工藝在中國流傳已久,宋代時多用於其他裝飾之上,到清代多用於服飾,後因緙絲工藝消耗工時過長,所以多用於龍袍之上。
編輯本段清代龍袍
清代皇帝的服飾基本上分為三大類,即禮服、吉服和便服。禮服包括朝服、朝冠、端罩、袞服、補服;吉服包括吉服冠、龍袍、龍褂;便服即常服,是在典制規定以外的平常之服。龍 清乾隆明黃緞綉五彩雲蝠金龍十二章吉服袍
袍,是上下連屬的通身袍,比禮服略低一等,是皇帝在一般性的吉慶宴會、朝見臣屬的時候穿用的常見禮服,也是我們常常見到的帝王服飾。帝王們穿著的龍袍,在現代人的心中很容易產生敬畏與神秘的感覺。尤其對龍袍上製作精良、細膩、造型獨特的紋飾圖案充滿疑惑,本文將對此做簡單的介紹。 帝王的服飾上綉有各種寓意吉祥、色彩艷麗的紋飾圖案。如:龍紋、鳳紋、蝙蝠紋、富貴牡丹紋、十二章紋、吉祥八寶紋、五彩雲紋等等。這些圖案只為封建社會里的帝王和少數高官所服用,並不普及。如:龍、鳳紋向來是帝、後的象徵,除了帝、後之外任何人不得使用。十二章圖案,自它在中國圖紋中出現就是最高統治者的專有紋飾,一直到封建帝制的滅亡,只應用在帝、後的服飾和少數親王、將相的服飾上,從未在民間出現過。 在北京藝術博物館收藏著一件清乾隆明黃緞綉五彩雲蝠金龍十二章吉服袍。此袍嚴格按照繁縟復雜的清代服飾制度製作。據《清史稿·志七十八·輿服志》記載:「龍袍,色用明黃。領、袖俱石青,片金緣。綉文金龍九。列十二章,間以五色雲。領前後正龍各一,左、右及交襟處行龍各一,袖端正龍各一。下幅八寶立水,襟左右開,棉、袷、紗、裘,各惟其時。」說明到了清代對龍袍在形制、製作工藝、裝飾圖案以及對於衣服的色彩上都規定得十分嚴謹苛刻。鑒別清代龍袍主要從做工、面料和紋樣三大方面來看。首先,龍袍的做工相當精細,所用線也非平常我們所見到的金線或者絲線,尤其緙絲工藝目前很難仿造。其次,清代宮廷服飾衣料的生產大多來自江南三織造,即江寧織造局、蘇州織造局和杭州織造局,極少部分由京內織染局織造。江寧(南京)善於織金妝彩以及倭緞、神帛的織造;蘇州的緙絲、刺綉工藝最精;湖絲的品質最為優良,如綾、羅、紡、縐、綢等多由杭州織造。最後,龍袍上的紋樣以及所在的位置也絕對不能有絲毫差錯,這些紋樣多限於皇帝服飾之上,其他皇宮貴族服飾上均不可有此紋樣,所以說紋樣是鑒定龍袍的最好方法。
編輯本段十二章紋
冕服之制,傳說殷商時期已有,至周定製規范、完善,自漢代以來歷代沿襲,源遠流長,雖冕服的種類、使用的范圍、章紋的分布等等屢有更定、演變,各朝不一,情況較為繁復,但冕服制度一直沿用到明,至清朝建立,因服飾政策變更冕服制度在中國亦隨之終結,但冕服上特有的「章紋」清代仍飾於帝後禮服、吉服等服飾上,民國三年定製的「祭祀冠服」亦將「章紋」施於上衣圓補,作為區分等級的標志。 歷史上除中國外,冕服在東亞地區的日本、朝鮮、越南等國亦曾做為國君、儲君等人的最高等級禮服。 冕旒依數量及質料的不同,是區分貴賤尊卑的重要標志。漢代規定,皇帝冕冠為十二旒(即十二排),為玉制。冕冠的顏色,以黑為主。冕冠兩側,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與發髻拴結。並在笄的兩側繫上絲帶,在頜下系結。在絲帶上的兩耳處,還各垂一顆珠玉,名叫「充耳」。不塞入耳內,只是系掛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聽信讒言。後世的「充耳不聞」一語,即由此而來。按規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硃色下裳,上下繪有章紋。此外還有蔽膝、佩綬、赤舄等。組成一套完整的服飾。 龍袍通身綉九條金龍。正龍綉得正襟危坐,一團威嚴,行龍綉得極富活力,似動而非動。四條正龍綉在龍袍最顯要的位 十二章紋
置——前胸、後背和兩肩,四條行龍在前後衣襟部位,這樣前後望去都是五條龍,這寓意九五至尊。但是我們這樣粗略的算下來卻只有八條金龍,這與史書上記載的有出入,於是有人認為皇帝是真龍天子,本身就是一條金龍,穿著龍袍後金龍就達到九條了。其實這第九條金龍綉在裡面的衣襟上,要掀開外面的衣襟才能看到。 在龍紋之間,綉以五彩雲紋、蝙蝠紋、十二章紋等吉祥圖案。五彩雲紋是龍袍上不可缺少的裝飾圖案,既表現祥瑞之兆又起襯托作用。紅色蝙蝠紋即紅蝠,其發音與「洪福」相同,也是龍袍上常用的裝飾圖案。在龍袍下擺排列著代表深海的曲線,這里被稱為水腳。水腳上裝飾有波濤翻卷的海浪,挺立的岩石,這寓意福山壽海,同時也隱含了「江山一統」和「萬世昇平」的寓意。 龍袍上除了龍紋,還有十二章紋樣,其中日、月、星辰、山、龍、華蟲、黼、黻八章在衣上;其餘四種藻、火、宗彝、米粉在裳上,並配用五色祥雲、蝙蝠等。它們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含義,「日月星辰取其照臨;山取其鎮;龍取其變;華蟲取其文、會繪;宗彝取其孝;藻取其潔;火取其明;粉米取其養;黼若斧形,取其斷;黻為兩己相背,取其辯。這些各具含義的紋樣裝飾於帝王的服裝,喻示帝王如日月星辰,光照大地;如龍,應機布教,善於變化;如山,行雲布雨,鎮重四方;如華蟲之彩,文明有德;如宗彝,有知深淺之智,威猛之德;如水藻,被水滌盪,清爽潔凈;如火苗,炎炎日上;如粉米,供人生存,為萬物之依賴;如斧,切割果斷;如兩己相背,君臣相濟共事。」總之,這十二章包含了至善至美的帝德。
編輯本段基本功用
清代皇帝的服飾分禮服、吉服、常服、行服。在三大節、大祀等隆重典禮上要穿禮服,也就是朝服;出外巡幸穿行服,在宮中辦事、會客等穿常服;而用於一般的典禮,如皇帝親耕、勞師、受俘、賜宴、祝壽、公主大婚等場合則穿龍袍。 龍袍水腳
皇帝親耕屬於中祀,「季春吉亥,饗先農」,「凡饗先農,既事則耕(音同及)。耕精於每歲春三月吉亥祭先農壇之日舉行。皇帝或親耕或遣官恭代凡親耕禮部於奏進禮節時夾片聲明,皇帝祭先農壇畢,詣具服殿更龍袍袞服,其從耕及陪祀執事各官,俱易蟒袍補服祗候」(《欽定大清會典》,以下引文同)。又皇帝授敕印,「經略大將軍出師,設敕印案於太和殿內東楹之南,內閣學士二人奏敕印陳於案。其餘陳設位次如儀。經略大將軍暨從征各官吉服俟丹墀之東、西面,皇帝龍袍袞(音同滾)服御太和殿。鳴鞭後,經略大將軍升自東階,立丹陛之東、北面」勞師,「經略大將軍克捷,師旅將入城,命廷臣出郊外迎勞禮部尚書侍郎,奏請皇帝龍袍袞服乘輿出行宮,三品以下官吉服跪送,駕將至,鳴螺,鐃歌大樂作」。
編輯本段穿戴禮節
清 明朝龍袍
代對龍袍的穿戴有嚴格規定:一般龍袍之外需套袞服,頭戴吉服冠,胸前掛朝珠,腰系吉服帶,腳蹬皂靴。從咸豐四年《穿戴檔》可以窺見清代皇帝在不同場合及不同時辰所穿服裝的不同。「正月初一日,元旦令節。上戴黑狐皮緞台朝冠,穿黃緙(音同克)絲面白狐膁(音同淺)接青白膁朝袍、黃面黑狐皮芝麻花朝端罩,戴東珠朝珠系自鳴鍾,束金鑲珠松石四塊瓦圓朝帶,穿藍緞氈耪幫狼皮里皂靴。 卯正三刻朝冠、朝袍、端罩、朝珠、朝帶、藍皂靴下來,換戴大毛貂尾緞台蒼龍教子正珠珠頂冠,穿黃緙絲面黑狐金龍袍、黃面黑狐皮芝麻花褂,戴正珠朝珠系內殿,束金鑲紅藍寶石線鈕帶掛帶挎,穿青緞氈耪羊皮里皂靴畢,上同皇後等位看戲。 正月初二日,祭新月神。上戴大毛貂尾緞台蒼龍教子正珠珠頂冠,穿黃緙絲面青白賺金龍袍、石青緙絲面黑狐賺金龍褂,戴菩提朝珠系裡邊,束金帶頭線鈕帶掛帶挎,穿青緞氈磅羊皮里皂靴。 正月初四日,坤寧宮還願。上戴大毛本色貂皮緞台正珠珠頂冠,穿藍緙絲面天馬皮金龍袍、石青緙絲面烏雲豹金龍褂,戴血珀朝珠系裡邊,束金鑲紅藍寶石線鈕帶掛帶挎,穿青緞氈里皂靴。 正月初五日,上戴大毛本色貂皮緞台正珠蛛預冠,穿黃緞綉二色金面天馬皮金加L貂皮黃面褂,戴藍寶石朝珠系內殿,束金帶頭線鈕帶掛帶挎,穿青緞氈里皂靴。是日,執爐太監冠張進忠、帶張進喜。辦事後,珠頂冠下來,換戴小毛熏貂緞台冠。 正 華夏龍袍
月初十日,上戴中毛熏貂緞台正珠珠頂冠,穿藍緙絲四色金面天馬皮金龍袍、貂皮黃面褂,戴金鑲松石齋戒牌,戴藍寶石朝珠系內殿,粘同鑲珠三塊瓦線鞋帶,穿青緞氈里皂靴。辦事、進早膳畢。 是日,執爐太監袍口韓得祿、冠口潘喜,引至乾清宮月台上,侍衛接爐,引至太和殿看閱祝版早,到乾清宮見大人畢,至養心殿拜佛畢,至弘德殿少坐。外邊奏請至壇內閱視,還齋宮,見大人。晚膳後,金龍袍、三塊瓦帶下來,換藍江綢面青白袍,束金鑲碧玡口線鈕帶」。 從正月初一至初十日皇帝的穿戴記載,我們得知:首先,三大節及大祀等重大場合要穿朝服,但在大典及祭祀過後,在卯正三刻要換下朝袍,穿龍袍。很顯然,龍袍是僅次於朝服的皇帝服裝。其次,清代祭祀分大祀、中祀和群祀,皇帝所穿龍袍,除清《會典》規定的明黃色外,一些中祀及坤寧宮還願等場合,穿藍色龍袍。由此可見,皇帝在不同的活動場所,穿用龍袍的顏色也是不同的。再有,龍袍外套龍褂或各種皮質的黃面褂、腰系三塊瓦帶或束金鑲各種寶石的線鈕帶等,都與清《會典》規定有出入。在這里我們可知,冬季龍袍外穿皮褂或龍褂,其他季節龍袍外穿袞服。「皇帝吉服帶,色用明黃,鏤金版四,方圓隨所御。」」也就是四塊瓦吉服帶。但在實際使用中,三塊瓦及線帶更加常見。而龍袍的裝飾,則是隨著典禮和祭祀活動的不同,佩掛不同質地的朝珠。

⑤ 古代皇帝穿龍袍是哪個朝代開始興起的

我知道的中國古代帝王的龍袍應該是從隋朝開始的,這個時候用的是中國最蠶絲緝絲作為經緯線,然後用手工絲來綉龍等圖案,用緝絲絲綢製作龍袍的方式一直延續到了中國封建王朝覆滅。

那我們知道每個朝代會有不一樣的龍袍,現在讓我們來細細看看,先秦:龍紋比較質朴粗獷,很大一部分是沒有肢爪的,形似爬蟲類動物。秦漢:龍紋多呈獸形,肢爪也比較齊全,但有一點是沒有鱗甲,經常被繪為行走狀,給人一種虛無縹緲的感覺,和現在給人的感覺也完全不同。元:與蒙古的傳統服飾是很相似的,其實嚴格的來說,元朝初期的皇帝的衣服並不算龍袍,那個時候,大臣也可以穿和皇帝一樣的衣服,只要是龍爪的數量少於皇帝的就可。等等很多朝代都有他的時代特徵,我們需要了解的也還很多,比如其實龍袍不只是只有黃色這一種顏色,龍袍上的龍也不止一條,就比如,龍袍也有其他顏色的,素色,玄色的龍袍也是有的,還有,明朝,清朝的龍袍綉有九條龍,而他的龍紋也正是我們現在所熟悉和了解的。

⑥ 古代皇帝的龍袍起源於什麼時候呢

中國人說到龍,除了豐富多彩的龍民俗外,還會談到一種特殊的服飾——龍袍。其實,龍袍指定作為皇帝的正裝,歷史並不太長,中國帝王龍袍從隋文帝起,開始徵用中國最好的蠶絲輯絲作為經緯線,並以手工絲秀龍等圖案。輯絲絲綢製作龍袍一直延續到中國封建王朝覆滅。

此「龍袍」非彼龍袍

東華大學服裝學院服裝史專家包銘新教授告訴記者,明朝以前,中國的帝王也有穿「龍袍」的,但與後來的龍袍明顯不同。其一,看先秦的龍紋,形象比較質朴粗獷,大部分沒有肢爪,近似爬蟲類動物。秦漢時期的龍紋,多呈獸形,肢爪齊全,但無鱗甲,常被繪成行走狀,給人以虛無縹緲的感覺,根本不像人們今天所熟悉的龍袍。其二,也是最重要的,明朝前,龍紋服飾雖是一種權威象徵,但未必就是皇帝一個人的「專利」,其他的貴族也能穿戴所謂的「龍袍」。

目前為止,尚無考古發現證明,明朝以前的皇帝有專屬的龍袍。比如,元朝的每個皇帝都有生前畫像,他們服裝簡朴,都沒有龍袍相伴。不過,雖然沒有強化龍袍的觀念,但以前的帝王中,也有以龍紋服飾為正裝的。宋、元時期的小說中,已經有了龍袍這個詞。

黃色不是龍袍唯一色

進入明代,中國封建社會確立了等級森嚴的服飾制度,龍袍被指定作為皇帝正裝,而且他人不得穿戴。明朝、清朝的龍袍綉有9條龍,其龍紋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圖案。明朝的皇帝不像電影里那樣總是穿著明黃色的龍袍,明朝的龍袍有素色的(白色)、玄色(黑色)、黃色等,是以五行代表色為基準的,這些顏色的龍袍都是平時上朝時可以穿的,主要是看皇帝的心情。另外,明朝以後,皇帝亦賜龍袍予王公大臣,他們的服飾上綉著龍紋,但不能稱為龍袍,只能稱「蟒袍」。

興也龍袍衰也龍袍

專家指出,龍袍作為服飾制度的核心確立,標志著中國封建社會進入新階段。服飾制度不僅規定龍袍是皇帝的唯一合法擁有者,而且對各級官員也有服飾要求。服飾是等級制管理體系的重要構成,在一段時間內,對穩定大一統的多民族王朝起到了作用。然而,服飾制也正是中國封建王朝開始走向衰弱的標志之一。據史料記載,除明清帝王外,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復辟稱帝的袁世凱等均為自己量身定製豪華的龍袍,但這並沒有給他們帶來穩定的皇帝寶座。伴隨著辛亥革命,封建服飾制度終於壽終正寢,龍袍亦成為歷史文物。

熱點內容
怎麼去掉雙下巴 發布:2025-07-04 07:30:04 瀏覽:14
男孩性教育書籍 發布:2025-07-04 06:45:07 瀏覽:727
九年級上冊歷史復習 發布:2025-07-04 04:12:15 瀏覽:952
面試體育教師 發布:2025-07-04 03:55:12 瀏覽:120
教師師德先進材料 發布:2025-07-04 03:05:55 瀏覽:487
用什麼詞來形容班主任 發布:2025-07-04 00:41:46 瀏覽:849
吉婷老師 發布:2025-07-04 00:40:42 瀏覽:215
哪個銀行比較好 發布:2025-07-03 22:42:49 瀏覽:356
老師的苦是 發布:2025-07-03 22:41:31 瀏覽:714
四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卷 發布:2025-07-03 22:04:20 瀏覽: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