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姓姜
歷史名人:
姜尚:字子牙。東海人。又名呂尚。是商末姜族的首領,周初齊國的始祖。武王伐商時為軍師,立了戰功,被封在齊國。他尊重當地風俗習慣,簡化政治制度,發展農業和漁業生產。使齊國成為西周的重要封國。民間稱為姜太公。
姜肱:東漢時期的隱士,史書稱其"家世名族"。
姜詩:東漢人。與其妻以事母至孝聞名。
姜維:字伯約。三國時天水冀縣人。拜征西將軍。諸葛亮死後,繼志北伐。據傳膽如斗大。
姜夔:南宋詞人、音樂家。字擾章,號白石道人,饒州人。工詩,詞尤有名,精通音樂。代表作《揚州慢》。感時傷事,情調較為低沉。詞集《白石道人歌曲》有名。一生未仕。
姜立綱:明代書畫家。
姜彭:今江蘇揚州人,清初著名書畫家,畫羽毛盛稱天下第一。
姜宸英:清代文學家,被譽為「江南三布衣」之一。
姜映芳:貴州天拄人,侗族農民起義首領。
姜肱:漢代高士,為後世樹立了好的榜樣。
姜才:壕州(今安徽人)南宋名將,以善戰有名。
姜洪:官終山西巡府,廣德人,成化進士。
B. 《姓姜的名人》歷史上姓姜的名人有哪些
姜肱:東漢時期的隱士,史書稱其"家世名族"。
姜詩:東漢人。與其妻以事母至孝聞名。
姜維:字伯約。三國時天水冀縣人。拜征西將軍。諸葛亮死後,繼志北伐。據傳膽如斗大。
姜夔:南宋詞人、音樂家。字擾章,號白石道人,饒州人。工詩,詞尤有名,精通音樂。代表作《揚州慢》。感時傷事,情調較為低沉。詞集《白石道人歌曲》有名。一生未仕。
姜立綱:明代書畫家。
姜彭:今江蘇揚州人,清初著名書畫家,畫羽毛盛稱天下第一。
姜宸英:清代文學家,被譽為「江南三布衣」之一。
姜映芳:貴州天拄人,侗族農民起義首領。
姜肱:漢代高士,為後世樹立了好的榜樣。
姜才:壕州(今安徽人)南宋名將,以善戰有名。
姜洪:官終山西巡府,廣德人,成化進士。
C. 歷史上姓姜的名人有誰
姜肱:東漢時期的隱士,史書稱其"家世名族"。
姜詩:東漢人。與其妻以事母至孝聞專名。
姜維:字伯屬約。三國時天水冀縣人。拜征西將軍。諸葛亮死後,繼志北伐。據傳膽如斗大。
姜夔:南宋詞人、音樂家。字擾章,號白石道人,饒州人。工詩,詞尤有名,精通音樂。代表作《揚州慢》。感時傷事,情調較為低沉。詞集《白石道人歌曲》有名。一生未仕。
姜立綱:明代書畫家。
姜彭:今江蘇揚州人,清初著名書畫家,畫羽毛盛稱天下第一。
姜宸英:清代文學家,被譽為「江南三布衣」之一。
姜映芳:貴州天拄人,侗族農民起義首領。
姜肱:漢代高士,為後世樹立了好的榜樣。
姜才:壕州(今安徽人)南宋名將,以善戰有名。
姜洪:官終山西巡府,廣德人,成化進士。
D. 姜姓歷史有什麼名人
1、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 。
2、姜小白,齊桓公(?-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姜姓,名小白。
齊僖公的兒子、齊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齊襄公和齊君無知相繼死於內亂後,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即國君位為齊桓公。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
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3、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
4、姜公輔(730年-805年),字德文,愛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唐朝宰相。建中四年十月,朱泚率叛軍進攻奉天,姜護駕,獻策有功,升為諫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後因言忤德宗,罷為太子左庶子、右庶子,再貶泉州別駕。貞元二十一年,順宗即位,起用為吉州刺史,未及到任而卒於九日山。
5、姜夔(kuí) (1154-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漢族,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南宋文學家、音樂家。
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後又一難得的藝術全才。
E. 姓姜的歷史人物
姜姓,是源來自遠古時期炎帝的姓
姜子源牙 姜維 齊桓公姜小白
姜夔 字堯章,別號白石道人,又號石帚。南宋詞人。
姜才(?-1276)南宋末抗元將領。
姜宜 如皋(今屬江蘇)人,清代女書畫家,
姜思周 清代畫家
F. 姓姜的歷史上誰最出名
姜尚,姜維,姜小白(齊恆公)
滿意請採納
G. 歷史上姓姜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姓姜的名人分布
姜尚:西周初年的軍事家、政治家小白:即齊桓公,姜子牙的後裔,春秋五霸之首姜維:三國時蜀漢名將姜夔:宋代著名詩人、詞人姜才:南宋名將姜立綱:明代書畫家姜彭,姜宸英,姜宜,姜炳璋,薑桂題
H. 歷史上姓姜的名人有哪些
最早的是西周時的中國歷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姜子牙(本名呂尚,姜姓呂氏)。後裔姜小白(齊桓公,姜姓呂氏)為春秋五霸之首,他任命管仲為相,在「尊王攘夷」的旗幟下,南征北戰,樹立霸主威望。此後,歷代不乏傑出人物。東漢彭城廣戚人、隱士姜肱,史書稱其「家世名族」,他不僅學問高,而且與二弟姜仲海、姜季江俱以孝行著聞,兄弟相互友愛,常同被而眠,後人常用「姜被」比喻兄弟友愛。東漢還有姜詩,與其妻以事母至孝聞名,其後發展成為姜氏較為繁盛的一支。
三國時有天水郡冀縣人、蜀漢著名軍事家、軍事統帥姜維;
唐代有兩位姜姓宰相,除祖籍甘肅蘭州的左相姜公輔外,還有唐高宗時宰相姜恪;
南宋有饒州鄱陽人、著名詞人兼音樂家姜夔;
南宋還有濠州人、抗元名將姜才;
明代有瑞安人、書畫家姜立綱;
清代有江蘇揚州人、書畫家姜彭,浙江慈溪人、文學家姜宸英,曾參與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廠衛」之害,善工書法,能詩文,被譽為「江南三布衣」之一;
如皋人、女書畫家姜宜,善墨蘭及竹石,工詩;錢塘人、畫家姜思周,擅長牡丹,鉤勒、設色俱絕。嗜酒,醉後逞筆;象山人、乾隆進士姜炳璋,多善政,民有「慈父母」之稱;
安徽亳縣人、清軍將領薑桂題;
近現代及當代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原主任、外交部原副部長姜恩柱。
近現代有皖西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姜鏡堂。
畫家、「江山行」畫家組主持畫家、國畫家姜東;
國學大師、楚辭學、敦煌學、語言音韻學、歷史文獻學家、教育家姜亮夫;
數學教育家、南開大學數學系的創始人姜立夫;
浙江蒼南人、數學家、拓撲學家姜伯駒;
祖籍山東煙台的國家特一級演員,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
祖籍河南郟縣的易學家、中國國學文化研究會會長姜智元;
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生態學家姜春雲;
沈陽市政府副市長,民進遼寧省副主委姜軍
第二十三屆全國學聯副主席姜風鳴
中國大陸演員、導演、編劇姜文
綿陽微電影協會榮譽主席姜聯
商務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姜增偉。
姜宏波,曾用名姜鴻波,中國內地女演員。
姜妍,中國內地女演員。
姜梓新,中國內地女演員。
姜逸磊,也叫papi醬,中國內地女演員。
姜佩瑤,中國內地女演員。
I. 姓姜的古今名人有哪些
姜姓,是源自遠古時期炎帝的姓。據史書記載,姜姓是炎帝的後代,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為中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說文》曰:「神農居姜水,因以為氏。」 傳說中的炎帝,即神農氏,相傳為中國歷史上最遠古的「三皇」之一。因炎帝生於姜水(今山西岐山縣),故以姜為氏。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發源地。
後來在歷史的進程中,由於各種原因,炎帝的許多子孫已變易為其他姓氏。虞、夏之際,炎帝裔孫、四岳始祖伯夷,因輔佐禹治水有功,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縣),建立呂國,復賜以祖姓姜,以接續炎帝的香火。
春秋時期五霸之一的齊國,創建始祖是呂國的呂尚。史書記載說:「呂尚,姓姜名牙,掌四岳有功,子孫從封姓。」呂尚,既為神農氏的後裔姜太公姜子牙,因他治四岳有功,被封於呂,故從封姓改叫呂尚。其子孫世襲齊國國君,歷29世。後來齊國在戰國時被田和所滅,齊國變為田氏政權,其子孫後代分居各地,多以姜為姓。這樣,分遷到各地的姜姓不斷繁衍發展,到了漢代已發展成為一大望族。
據史書記載,早在春秋時期,西戎也有以姜為姓的,故稱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肅敦煌西),後逐漸東遷,約於公元前638年由其首領遷至晉南,屬於晉國。居住在今山東、河南省境內的姜氏,在西漢以前已發展成為關東(今河南靈寶縣函谷關以東地區)大族。到西漢初,為充實關中人口,姜氏從關東遷徙至關中,此後世居天水(今屬甘肅),故族人便以「天水」為郡號。到了漢代,姜氏已有徙居到今江蘇、四川者。但是,直到唐代,天水仍是姜氏的發展繁衍中心。唐、宋時期,姜氏還分布於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東等地方及廣東瓊山。到了明、清時期,姜氏有的居住到今山西、陝西、湖南、貴州、湖北等地。據姜氏族譜記載,明朝洪武年間,有一位姜世良遷至福建漳州龍溪縣紅豆村,並在此發跡。其後代子孫繁衍,又有分支徙居廣東陸豐鹽墩鄉,繼續繁榮發展。後來姜世良11世孫於清乾隆年間由內地移居台灣。此後,閩、粵姜氏陸續有人遷至台灣,有的又遠播海外。
姜姓名人,最早的是周時的姜子牙。此後,歷代不乏傑出人物。東漢的隱士姜肱,史書稱其「家世名族」,他不僅學問高,而且與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聞,兄弟相互友愛,常同被而眠,後人常用「姜被」比喻兄弟友愛。東漢還有姜詩,與其妻以事母至孝聞名,其後發展成為姜氏較為繁盛的一支。
三國時有蜀漢的姜維,天水人,本為魏將,後歸蜀,得到諸葛亮的信任。曾繼諸葛亮之後繼領其軍,後任大將軍,是位有名的大臣;唐代,有兩位姜姓宰相,除姜公輔外,還有唐高宗時宰相姜恪;南宋有著名詞人、音樂家姜夔,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工詩,精通音樂,滿腹經論,可惜由於當時秦檜當政,因姜夔唾棄他的為人,後隱居;南宋還有名將姜才;明代有書畫家姜立綱;清代有文學家姜宸英,曾參與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廠衛」之害,善工書法,能詩文,被譽為「江南三布衣」之一。近現代有皖西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姜鏡堂等。
姜姓在當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國百家姓氏中居於第60位。
J. 姜姓的歷史
先秦時期,姜姓活動的地區主要是甘肅和山東。炎帝生於姜水,因以水命姓為姜,裔孫姜子牙周初封於齊。
到戰國中期,為田氏所滅,子孫分散,有以國名為氏是齊氏,或以姓為氏是姜氏。姜姓的歷史在5000年以上,作為氏則始於齊國滅亡之後,至少也有2300年。
秦漢時,姜姓在河南靈寶的函谷關以東已經發展為大族,遂以關東大族向西遷徙充實關中,之後在天水形成著名的郡望。
三國和南北朝時,姜姓已經在秦川隴、魯皖蘇浙地區蔓延開來,但其人口中心仍在陝西和山東。唐宋時期,姜姓進入閩粵地區。唐朝大臣桓庭昌改姜姓。
清朝時東北地區由於山東的移民和滿洲八旗的全面漢化以及漢姓的使用,東北地區姜姓發展迅猛。清滿洲八旗的姜佳氏族全部、章佳氏族一部分集體改姓為姜。
(10)歷史上姓姜擴展閱讀:
姜姓的名人:
1、姜子牙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
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
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締造者。
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智囊、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2、姜維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
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里任命為中郎。諸葛亮北伐時,姜維被懷疑有異心,姜維不得已投降蜀漢,被諸葛亮重用。
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
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
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
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3、姜公輔
姜公輔(730年-805年),字德文,愛州日南(今越南清化)人,唐朝宰相。建中四年十月,朱泚率叛軍進攻奉天,姜護駕,獻策有功,升為諫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後因言忤德宗,罷為太子左庶子、右庶子,再貶泉州別駕。貞元二十一年,順宗即位,起用為吉州刺史,未及到任而卒於九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