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上和親公主

歷史上和親公主

發布時間: 2021-08-04 20:06:15

⑴ 漢代和親公主順序

漢朝和親列表:

前200年,漢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頓單於

1、前192年,漢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於

2、前176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於

3、前174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於

4、前162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於

5、前160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6、前156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7、前152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8、前140年,漢武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9、前108年,漢武帝宗女細君公主嫁烏孫昆莫(國王)獵驕靡

10、前103年,漢武帝宗女解憂公主嫁烏孫王岑陬、翁歸靡

11、前33年,宮女王昭君嫁匈奴呼韓邪單於

(1)歷史上和親公主擴展閱讀:

概念:

對我國歷史上各族統治者之間的「和親」,史學界長期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種意見持否定態度,認為和親是一種屈辱妥協、投降賣國的政策,如西漢初年的和親就是對匈奴的忍辱退讓,結果反而使匈奴更加驕橫,連年入掠。

另一種意見與此相反,認為和親是封建社會維持民族友好關系的一種最好辦法,它導致民族間的和解,加強了民族間的交流和了解。還有一種意見認為,對和親既不能全面肯定也不應全面否定。

和親從根本上來說,是為歷代統治者自身的統治目的服務的,但客觀上或多或少地有利於緩和國內的民族矛盾,有利於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對促進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起著一定的作用。再有一種意見認為,應將和親放在當時的歷史環境和歷史條件下加以考察。

縱觀中國歷史,和親是一種經常發生的現象。據史書記載,早在周襄王(公元前651年——619年)時期,襄王欲伐鄭,故娶狄女為王後,與戎狄兵共伐鄭。

這是歷史上較早出現的和親事件,此後漢唐直至明清,和親之舉不絕於書。盡管這些和親有的出於被迫,有的出於自願,有的成功,有的失敗,但和親作為一種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往往被統治者不斷使用。

其間的原因就在於大多數和親都會有一定成果,或可暫時推遲戰爭的爆發,或可表示對對方的友好和籠絡,客觀上又能促進和親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互動和交流,但這並不表明歷史上的一切和親都是積極的、被肯定的,而要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具體問題加以具體分析。

歷史作用:

由和親的歷史作用來看,雖然不同歷史環境和歷史條件下的所產生的客觀效果有所不同,但從總體上來講,其結果都是有利於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民族間的融合。

在政治方面,恩格斯在論述中世紀封建主之間的聯姻現象時就指出:「結婚是一種政治行為,是借一種新的聯姻來擴大自己勢力的機會,起決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決不是個人的意願。」

事實上,「和親政策」正是為了達到這樣或那樣的政治目的而出現的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和親也是一種政治行為,就積極意義來看,這種行為不但會帶來和親雙方的友好相處。

也在很多時候維護了中原王朝大一統的局面,如李唐王朝與東突厥阿史那社爾的聯姻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阿史那社爾與衡陽公主結婚後,在唐與周邊的多次戰爭中屢立戰功,有力地維護了唐朝的統一。

西漢呼韓邪單於附漢與昭君出塞,不但結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戰亂,而且為中原王朝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此外,通過和親加強了和親雙方的交流,使當時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必然產生對中原先進制度的嚮往,促使一些少數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據《闕持勤碑》和《芯伽可汗碑》記載,突厥伯克就曾棄去本民族稱號,採用唐朝稱號,而且各地都推唐天子為天可汗,實行唐的法度。

⑵ 西漢歷史上有哪些和親公主她們分別嫁給了誰呢

在中國的歷史上,作為北方游牧民族,匈奴靠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條件,逐漸強大起來,開始不斷侵擾我國的邊境。西漢時期,更是屢次進犯,對當時的政權造成了很大的威脅。為了防止匈奴的侵擾,漢朝不得不採取和親的政策,以此來打消匈奴進攻中原的野心。

一開始,漢高祖劉邦想讓自己的親生女兒魯元公主去和親,呂後堅決不同意,最後挑選了一位宗室女出嫁匈奴。自此,匈奴與西漢兩族互通貿易,雙方的緊張關系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與匈奴的和親政策從漢高祖時期一直持續到了漢武帝初期,都是將宗室女封為公主嫁去匈奴。那麼西漢歷史上,共有幾位和親公主呢?她們分別嫁給了誰?


之後西漢也有過幾次和親,只不過不是以公主的身份進行的和親或者因為一些原因取消了和親。

前77年,漢昭帝劉弗陵以宮女嫁鄯善國王尉屠耆

前60年,漢宣帝劉詢封劉解憂弟弟之女劉相夫為公主嫁烏孫王儲元貴靡,後取消

前33年,漢元帝劉奭以宮女王昭君嫁匈奴呼韓邪單於

和親公主的一生註定是悲劇的,被封為公主的那一刻就意味著此後她們只是兩國外交的橋梁,是維護和平的工具。她們無法拒絕,悲喜無人理會,只能犧牲自己維護兩國的安定。

⑶ 歷史上的和親公主,結局怎麼

和親的公主很多。說幾個典型的吧。
比較早的秦晉之好,兩國通婚多年。春秋著名戰役崤山之戰,秦國慘敗,秦國的三員大將孟明視、西乞術、 白乙丙被俘,當時的太後文嬴是秦穆公的女兒,在她勸說下,晉國歸還了孟明視,以此可見其地位。
王昭君先後嫁了祖孫三代單於,地位尊崇,但匈奴風俗,也實在一言難盡。
公主還不如尼泊爾公主的地位,現在的大昭寺,最開始是松贊干布給尼泊爾公主建胡,文成公主住小昭寺。

⑷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幾位和親公主

中國歷史上一共有五位和親公主

1、細君公主:第一個遠赴西域的和親公主。

劉細君(公元前121年——前101年間),漢江都王(揚州)劉建之女,漢武帝為結好烏孫(今伊犁河上游流域),封細君為江都公主,下嫁烏孫國王昆莫。劉細君是西漢遣外番的第一位劉姓皇室宗室女,比昭君出塞早了72年,且是皇室真正的金枝玉葉。

被後世譽為「第一位名傳史冊的和親公主」和「和親公主中的第一位才女」。就歷史事實而言,王昭君出塞只是細君和親的余響。細君以及隨後的解憂兩位公主遠嫁烏孫,為將西域正式納入祖國版圖產生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2、解憂公主: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大的和親公主。

解憂公主(?-前49年)出生皇族,祖父劉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劉戊起兵參與同姓諸王的「七國之亂」,兵敗身亡,家族成為罪人。從此,解憂公主和她家人長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無法扭轉的苦難之中。

當罪臣江都王劉建之女因「和親」遠嫁烏孫昆莫(國王)而鬱郁以終之後,漢武帝為了鞏固與烏孫的聯盟,於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將罪臣之後的劉解憂封為公主,嫁給烏孫昆莫之孫岑陬為右夫人,妾室,地位在同為妾室的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

3、昭君:最善良的和親公主。

王昭君生於公元前52年,南郡秭歸縣人,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精通琴棋書畫。公元前36年選秀入宮,因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而無緣見漢元帝,被貶入冷宮3年。北方的匈奴經過近三十年的內訌,於公元前36年呼韓邪單於在漢朝的幫助下將內亂平息。

為密切雙方的關系,呼韓邪單於於公元前33年親自入漢,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欣然應允,並召後宮妃嬪議親,王昭君自願和親。元帝賜她錦帛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若干,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

4、文成公主:留下千古佳話的和親公主。

文成公主,祖籍山東濟寧市任城,漢名無記載,其父史書也未記載,多猜測為江夏郡王李道宗。李道宗是唐高祖李淵的堂侄,因戰功被封為任城王,他的女兒就生在任城。史書中沒有記載文成公主的祖籍、出生地、名字、父母,而記載她為宗(室)女。

唐貞觀8年(634),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遣使大唐,唐太宗遣行人馮德遐出使吐蕃。松贊干布再次派人到唐朝,提出要娶一位唐朝公主,遭到唐太宗的拒絕。由於當時吐谷渾王諾曷缽入唐朝見,吐蕃特使回來後便告訴松贊干布,聲稱唐朝拒絕這個婚約是由於吐谷渾王從中作梗。

5、歧國公主:歷史上最輝煌的和親公主。

岐國公主(生卒年不詳),成吉思汗妻妾之一,完顏氏。她是金國衛紹王的第四個女兒,母親是欽聖夫人袁氏。她是成吉思汗第四斡兒朵之首,因為身份地位高貴,所以又被人稱為「公主皇後」。

貞祐三年(1215年),蒙古軍包圍中都,金宣宗與大臣商議後決定向蒙古表達和親的意願,而成吉思汗也接受了這個請求,便派使者進城挑選新娘。當時金朝眾皇帝的女兒里,還沒出嫁的一共有七人,其中岐國公主最為秀慧,長相卻並不漂亮出眾,宮中的人都昵稱她為「小姐姐」。

經過討論,決定讓岐國公主嫁到蒙古。公主引見使者阿剌淺,阿剌淺先是在階下向她朝拜,並請她也北向蒙古國朝拜,公主不敢拒絕。之後金人便送公主出嫁,當時陪嫁的有護駕大將十人、軍隊百人、童男童女五百人、采綉之衣三千套、御馬三千匹,另有不少金銀珠寶。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細君公主

網路--解憂公主

網路--王昭君

網路--文成公主

網路--歧國公主

⑸ 歷史上第一位和親公主

第一個和親的主角是申侯的先祖酈山的女兒,她嫁給了當時的西部少數民族部內落首領胥軒,並且生下了容兒子中潏。因為和西周的諸侯申侯家族聯姻,有血親的緣故,西部的少數民族部落歸順了西周王朝,並且保證了西周王朝西部邊陲的長期安寧與穩定。

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和親公主——「江都公主」劉細君

⑹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和親的公主,希望能詳細介

1、永樂公主:楊氏,父楊元嗣,母不詳。父楊元嗣為東平王李續(不是李繼)外孫。唐玄宗開元五年(717年)十一月三日,下嫁契丹松漠郡王李失活。第二年李失活死後,永樂公主又嫁其弟李娑固。

2、太平公主: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生平極受父母兄長尤其是其母武則天的寵愛,權傾一時。 先天二年(713年)因涉嫌謀反,被唐玄宗發兵擒獲,賜死於家中。

太平公主死後,唐玄宗的政權宣告穩定,開啟了開元之治,也結束了從626年玄武門之變九十年以來,首都多次兵變的現象。

3、衛長公主:一般認為是漢武帝長女,母為皇後衛子夫。因於武帝一朝以帝女而越級封為長公主、湯沐邑為最富庶的鹽邑、兩任丈夫皆貴震天下,被認為是漢武帝最喜歡的女兒。

同母弟為漢武帝嫡長子戾太子劉據。衛長公主沒有陷入征和二年的巫蠱之禍,也並非死於腰斬。一般認為衛長公主逝世於巫蠱之禍以前。根據茂陵陪葬墓分布,衛長公主很可能去世後與其夫平陽共侯曹襄合葬於茂陵。

4、長寧公主:唐中宗韋後長女,先後嫁楊慎交、蘇彥伯二人。頗受寵愛。後世也稱"寧長公主"。聖歷年間,她與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等設立府衛,十步一人,加以騎兵巡邏,僭肖宮省。

神龍年間進封公主,開府,設置屬官,不設長史官,待遇等同親王;而她的食邑實封二千五百戶,是親王爵位待遇的三倍還多。

5、定安公主:唐憲宗第十女,母不詳。始封「太和公主」,歸國後晉升為「定安大長公主」。她是第三位、也是唐代最後一位和親回紇(回鶻)的正牌公主。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回鶻派使者合達乾等人來請求和親,唐穆宗同意了。

回鶻崇德可汗派都督、都渠、葉護、公主等兩千多人的龐大隊伍來唐朝迎親,納馬2萬匹、駝千匹為聘禮。唐穆宗封其妹為太和公主,出嫁回鶻可汗。公主正式到達回鶻牙帳,選擇吉日,冊封公主為回鶻可敦。

⑺ 古代有哪些和親公主

中國歷代和親公主列表
漢朝和親列表:
前200年,漢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頓單於
前192年,漢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於
前176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於
前174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於
前162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於
前160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前156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前155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前152年,漢景帝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前140年,漢武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於
隋朝和親列表:
隋文帝宗女安義公主嫁突厥啟民可汗染干
隋文帝宗女義成公主嫁突厥啟民可汗、始畢可汗、處羅可汗、頡利可汗
隋煬帝宗女信義公主嫁西突厥泥厥處羅可汗
隋煬帝宗女淮南公主嫁突厥突利可汗
清朝和親列表:
努爾哈赤第三女莽古濟嫁蒙古敖漢部長瑣木諾杜棱
太宗皇太極第一女固倫公主嫁蒙古敖漢郡王班第
太宗皇太極第二女馬喀塔嫁蒙古察哈爾親王額哲
太宗皇太極第三女延慶公主嫁蒙古科爾沁親王奇塔特
太宗皇太極第四女雅圖嫁蒙古卓哩克圖親王弼爾塔哈爾
太宗皇太極第五女阿圖嫁蒙古巴林郡王色布騰
太宗皇太極第八女嫁蒙古土謝圖親王巴雅斯護朗
聖祖康熙帝玄燁第三女固倫榮憲公主嫁蒙古巴林郡王烏爾滾
聖祖康熙帝玄燁第五女和碩端靜公主嫁蒙古科爾沁杜棱郡王噶爾臧
聖祖康熙帝玄燁第六女固倫恪靖公主嫁蒙古喀爾喀親王敦多布多爾濟
聖祖康熙帝玄燁第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嫁蒙古科爾沁台吉多爾濟
恭親王常寧第一女固倫純禧公主嫁蒙古科爾沁台吉班第
怡親王胤祥第四女和碩和惠公主嫁蒙古喀爾喀親王丹律多而濟之子多爾濟塞布騰
庄親王胤祿第一女和碩端柔公主嫁蒙古科爾沁郡王齊默特多爾濟
高宗乾隆帝弘歷第三女固倫和敬公主嫁蒙古科爾沁親王色布騰巴爾珠爾
仁宗嘉慶帝顒琰第三女莊敬和碩公主嫁蒙古科爾沁親王索特納木多布濟
仁宗嘉慶帝顒琰第四女庄靜固倫公主嫁蒙古土默特貝勒瑪尼巴達喇
宣宗道光帝綿寧第四女壽安固倫公主嫁蒙古奈曼部札薩克郡王德穆楚克扎布
http://ke..com/link?url=__HVSe

⑻ 歷史上的和親公主,真實身份是什麼

皇帝是不會捨得親骨肉去和親的,和親的大部分是宮女,突擊提拔成公主出塞和親,比方說王昭君。也有少部分是皇室宗親家的女兒封了公主去和親的,比方說文成公主。皇帝的女兒去和親的更少,只知道漢景帝的女兒漢武帝的姐姐南宮公主出塞和親了,給年幼的劉徹造成了巨大的悲痛和憤怒,刺激太重太大了,成為漢武帝堅決反擊匈奴的重要動機之一

和親公主實際上不僅僅是嫁到遠方的媳婦,還是代表中原王朝的使節以及代表,很多人也會利用中原的經濟物資賞賜在當地建構自己的權力基礎。她們及其身邊人還構成中原王朝監視大漠,了解和掌握草原國家情況的網路,包括刺探敵國情報,甚至在關鍵時刻,設法干預當地政治權力結構的變動。

並且值得一提的是,經常與和親制度相伴的,是北方異族的王子和貴族被他們的中原母親送到長安或中原都城去接受新的教育。這不僅是文化的交融,實際上也是學院以及族群之間加強交流的表現。

⑼ 歷史上有名的和親公主

朋友你好,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和親公主有文成公主,他非常的有名,歷史上有很多記載

⑽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和親的公主,希望能詳細介紹。

歷史上有這些公主:
1.文成公主
貞觀十五年,唐太宗將文成公主嫁與吐蕃英主松贊干布。禮部尚書江夏郡王道宗負責護送公主到吐蕃。文成公主從長安大明宮出發後,沿絲綢之路西行至西寧,折而向南,過黃河源,至拉薩,這是絲綢之路的一條新的支線。此後不少人通過這條線前往尼泊爾、印度。
文成公主入藏時,帶去了大批穀物種子、書籍和能工巧匠,把先進的生產技術帶到了西藏高原,為西藏的經濟文化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沿絲路直到西藏拉薩,至今仍留傳著許多關於文成公主的傳說和遺跡。如日月山、拉薩大昭寺等。據統計,在文成公主進藏的絲綢之路上有關文成公主的遺跡約有200處之多。
2.弘化公主
弘化公主,唐宗室女,貞觀十四年,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入吐谷渾與國王諾曷缽完婚。這次合親促進了唐與吐谷揮人民的友好關系,後弘化公主又鼓勵自己的兒子與唐聯姻,結成世代親戚關系。 公元663年(唐龍朔三年),吐谷渾被吐善所滅,諾曷缽攜弘化公主,率數千帳牧民,越過祁連山,投奔涼州。唐王朝又在涼州、靈州一帶設置「安樂州」。武則天曾封弘化公主為「大周西平公主」,希望她在平定西域中發揮重要作用。
據武威出士的《大周故西乎公主墓誌》記載,弘化公主曾活到76歲,死後葬在靈州南陽輝谷冶城山崗(今武威南營青嘴灣)。 金城公主,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唐宗室女金城公主入西域,與蘇度摸末完婚。蘇度摸末乃弘化公主與土谷渾王諾曷缽長子,此後,唐高宗封蘇度摸末為左領軍衛大將軍。
金明公主 ,蘇度摸末死後,弘化公主次子闥盧摸末來唐朝求婚,高宗又將宗室女金明公主下嫁給他,並封闥盧摸末為左武衛大將軍梁漢王。多次聯姻維持了絲綢之路河西走廊這一段的暢通,唐與吐谷渾的關系也得到進一步發展,這對於唐王朝西北邊疆的安全,具有極其重要意義。
3.江都公主
張騫出使烏孫之後10年,即公元前109年,當時居住在新疆伊犁河流域一帶的烏孫王昆莫為了結好漢朝,以良馬千匹為聘,迎娶西漢江都王劉建之女細君。不幾年,烏孫王昆莫老去,又將江都公主,即細君嫁與其孫岑為妻,這雖不合漢習俗,但為了民族團結的大義,公主最終與岑結成夫妻。兩國繼續保持友好關系。
4.解憂公主
江都公主病故後,楚王戊的女兒解憂公主赴孫烏,與岑結合。解憂公主的長女後來成為龜茲王絳賓的夫人,曾數次進中原學習先進科技文化。兩位公主的聯姻,使漢與烏孫的關系日趨親密。 公元前72年冬,匈奴進攻烏孫,漢王朝派出15萬騎兵北渡大漠,與烏孫5萬騎兵聯合,夾擊匈奴。匈奴遭到出其不意的突襲,大敗北徙,絲路復現安寧。

熱點內容
怎麼去掉雙下巴 發布:2025-07-04 07:30:04 瀏覽:14
男孩性教育書籍 發布:2025-07-04 06:45:07 瀏覽:727
九年級上冊歷史復習 發布:2025-07-04 04:12:15 瀏覽:952
面試體育教師 發布:2025-07-04 03:55:12 瀏覽:120
教師師德先進材料 發布:2025-07-04 03:05:55 瀏覽:487
用什麼詞來形容班主任 發布:2025-07-04 00:41:46 瀏覽:849
吉婷老師 發布:2025-07-04 00:40:42 瀏覽:215
哪個銀行比較好 發布:2025-07-03 22:42:49 瀏覽:356
老師的苦是 發布:2025-07-03 22:41:31 瀏覽:714
四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卷 發布:2025-07-03 22:04:20 瀏覽: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