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中國歷史史詩

中國歷史史詩

發布時間: 2021-08-04 20:26:16

Ⅰ 與古希臘等西方史詩相比,中國古代史詩具有什麼民族特點

就以《史詩 》為例來說明吧!
古代民間文學的一種體裁,通常指以傳說或重大歷史事件為題材的古代長篇民間敘事詩.史詩主要歌頌每個民族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戰勝所經歷的各種艱難險阻、克服自然災害、抵禦外侮的斗爭及其英雄業績.流傳至今的比較著名的外國史詩有: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即《伊利昂紀》(一譯《伊利亞特》)和《奧德修紀》(一譯《奧德賽》),印度的《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古代日耳曼人的《希爾德布蘭特之歌》和古代日耳曼人的一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貝奧武甫》,冰島的《埃達》,芬蘭的《卡勒瓦拉》(又名《英雄國》),亞美尼亞的《薩遜的大衛》和法國的《羅蘭之歌》等.
史詩產生於氏族社會解體時期,在內容方面同神話有緊密的聯系.神話是遠古時代的人用想像和藉助想像解釋自然、支配自然的一種形式.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人類認識的提高,神話逐漸接近現實生活,逐漸接近現實的人,於是出現了各種半人半神的英雄傳說.古代史詩便是這些神話傳說與歌頌本民族在最初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進行的各種斗爭以及在這些斗爭中立下豐功偉績的英雄的傳說互相影響、互相結合的產物.史詩中描寫的是人間事件,但人間與神界往往直接相通.詩中的英雄既具有一般勇士的特徵,又具有超人的能力.他們往往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同時藉助神力,克服各種險阻和磨難.北歐和中亞的一些史詩,神話色彩比較濃厚.《卡勒瓦拉》由開天闢地開始敘述.《貝奧武甫》描述貝奧武甫同妖魔斗爭,先殺死了危害丹麥人的巨妖,後又殺死危害本族人民的火龍而英勇犧牲.史詩中一些凶惡、猙獰的妖魔是遠古時期威脅人類生存的各種自然力的化身.「荷馬史詩」也包含不少神話成分,詩中直接描寫的英雄雖然都是凡人,但他們中不少人按家庭譜系追溯往往是神的後代.神、人分居兩個世界,但神直接干預人間事務.許多戰斗場面往往成為神和神、人和人之間的混戰,甚至人還能把神殺傷或打敗,表現了古代希臘人的豐富想像力.一般說來,以遠古人類生活為描寫對象的史詩,神話色彩比較濃厚.隨著氏族制度的瓦解和國家的逐漸形成,神話存在的基礎受到沖擊,神話對史詩的影響逐漸減弱;史詩便逐漸以歷史傳說為主要題材,神話往往成為對遠古時代的回憶或聯想.
史詩一般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描寫的多為對本民族具有普遍意義的事件.這些事件有口皆碑,世代相傳,因而史詩具有很深的民族根源.不同的史詩展開的歷史畫面幅度不一樣.有的史詩敘述的面比較寬,事件延續的時間比較長.如《摩訶婆羅多》,它以印度北方婆羅多族王國內兩族斗爭為主要線索,描述了幾乎席捲整個印度的一場大戰爭.有的史詩著重敘述一樁大的事件中的某個片斷,如《伊利昂紀》,它所涉及的雖然是一場規模宏大、歷時長久的戰爭,但詩中集中敘述的則是十年戰爭臨近結束前的51天的戰事.盡管如此,這些史詩反映的都是整個時代的面貌和斗爭情景,詩中往往包含有對當時生活、風俗的廣泛描寫.即使是那些神話傳說占很大比重的史詩,它們雖然為較濃厚的幻想霧靄所籠罩,但仍然於朦朧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這個民族在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的生活面貌.在神話中,世界是由神創造的,而在史詩中,人類賴以生存的天和地乃至萬物,則往往是由象徵整個部落或民族的英雄以大無畏的英勇精神和勤勞的雙手創造的,反映了人類在與自然斗爭中的最初勝利.數千年的歷史變遷使許多原先無比繁榮的城邦和王國變成面目全非的廢墟,各種自然的和社會的變遷湮沒了無數珍貴的歷史資料,使人類早年的歷史面貌在許多方面變得模糊不清.在史料缺乏的情況下,有許多史詩由於反映歷史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往往成為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在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不少人曾經懷疑荷馬史詩中敘述的事件的歷史真實性,但是後來的考古發現不僅打消了這種懷疑,反而使人對詩中的某些細節描寫的精確和真實為之驚愕,直到現在,史學界還一直把公元前12世紀到公元前9至8世紀的古代希臘歷史稱作「荷馬時代」.
史詩在其產生的初期,一般以口頭創作形式在民間流傳、吟誦,隨著時間的進展,不斷吸收各種成分,豐富內容,增添情節,然後由專人整理、加工,經過文字記載,成為一部統一的作品.不少史詩至今仍然保留有民間即興創作的痕跡.史詩描寫的通常是重大的歷史事件和受到普遍尊敬、愛護的英雄,風格一般庄嚴、崇高.史詩是廣大人民群眾集體智慧的產物,同民間創作有緊密的聯系,表現朴實、自然.詩中經常採用誇張、比喻等手法,形象豐富、鮮明.敷陳故事還採用插敘倒敘等手法,布局講究,結構嚴謹,藝術技巧達到驚人的高度.古羅馬詩人維吉爾曾經模仿「荷馬史詩」,以羅馬古代傳說為基本材料,結合帝國初期的政治需要,創作史詩《埃涅阿斯紀》.義大利詩人塔索模仿荷馬的《伊利昂紀》和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以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為題材,寫成長篇敘事詩《被解放的耶路撒冷》.但這些文人創作,在風格方面同古代史詩有明顯的差別.由於史詩產生過程的長期性和各個民族發展過程中的特殊性,流傳到現在的史詩在思想傾向和故事情節方面必然包含有各種復雜的因素. 史詩不僅存在於遠古時代,不僅產生於氏族社會解體時期和奴隸制社會時期,在一些已經進入封建社會的民族中仍繼續產生著,如法國的《羅蘭之歌》、德國的《尼貝龍根之歌》、俄羅斯的《伊戈爾遠征記》等.這些史詩雖然也以民間傳說和歷史傳說為依據,但它們產生於這些民族高度封建化之後,反映的是這些民族建立封建國家之後的社會關系和政治要求.騎士小說和英雄傳奇是史詩向當代小說的過渡形式,到了資本主義時期,史詩即被黑格爾稱之為「資本主義史詩」的長篇小說所代替.
由於史詩的廣泛敘事性質和它所包含的深刻社會意義,現在人們常常把比較全面地反映一個歷史時期的社會面貌和人民生活的結構復雜、畫面廣闊、內容豐富、意義深刻的優秀長篇敘事作品,如優秀長篇小說等,稱作史詩或史詩式的作品.
在西方語文中,史詩一詞源於古希臘語的□ποs,意為字、敘述、故事.自文藝復興開始,西方文藝理論家在研究古代史詩的基礎上,繼承古希臘亞里士多德關於文學類型的理論,根據這個詞的原意,使西方語文中的史詩一詞具有更為廣泛的含義,即用它來作文學作品的分類概念,泛指敘事類文學,統括詩歌和散文形式的敘事作品,如故事、小說及通常理解的史詩等,與抒情詩、戲劇並列.這種文學分類,至今一直沿用.

Ⅱ 中國第一部史詩叫什麼名字

中國漢民族並沒有西方那種史詩,有詩歌有曲賦有散文有小說有很多很多,用詩的方式記錄史的作品很多但是好像並沒有史詩,這種具有個人英雄主義色彩的歷史傳說描述。原因可能是因為華夏族(漢族)有自己獨特的記錄歷史的傳統與方式,不管是《詩經》《樂府》《左轉》還是《史記》都是記錄歷史的方式。
中國少數民族有史詩,比如藏族的《格薩爾王》。

Ⅲ 歷史上最著名的10大史詩是那些

著名的史詩,以時間為序: 公元前20世紀:吉爾伽美什 (蘇美爾神話) 公元前19世紀:羅摩衍那 (印度神話) 公元前1316年:摩訶婆羅多 (薄伽梵歌是其中一篇) (印度神話) 公元前8世紀: 荷馬的伊利亞特 (希臘神話) 荷馬的奧德賽 (希臘神話) 公元前1世紀: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 (古羅馬史詩) 9世紀: 貝奧武甫 (英格蘭史詩) 薩遜的大衛 (亞美尼亞史詩) 10世紀:菲爾多西的列王紀 (波斯史詩) 11世紀:羅蘭之歌 (法蘭西史詩) 12世紀: 熙德之歌 (西班牙史詩) 伊戈爾出征記 (俄羅斯史詩) 紹·魯斯塔維里的虎皮武士 (喬治亞史詩) 13世紀: 愛達 (北歐神話) 薩迦 (北歐史詩) 尼伯龍根之歌(日耳曼民間傳說) 格薩爾王傳 (西藏史詩) 14世紀:但丁的神曲 1516年:路德維柯·阿里奧斯托的憤怒的奧蘭多 1596年:埃德蒙·斯賓塞的仙後 1667年: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 19世紀: 何塞·埃爾南德斯的高喬人馬丁·菲耶羅(1872年)和馬丁·菲耶羅歸來(1879年) (阿根廷史詩) 喬治·戈登·拜倫的唐·璜 赫爾曼·梅爾維爾的克拉瑞爾 1835年:埃利亞斯·倫洛特的卡萊瓦拉 (芬蘭神話) 20世紀: G·K·切斯特頓的白馬之歌 艾茲拉·龐德的詩章 非洲史詩 約翰·羅納德·魯埃爾·托爾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一般簡稱他為J. R. R. 托爾金,1892年1月3日~1973年9月2日, 英國語言學家、作家)的《魔戒》三部曲。 史詩的分類:1.傳統史詩(英雄史詩),又稱原始史詩或民間史詩。 2.文學史詩(文人史詩),又稱非原始史詩,如維吉爾的《埃涅阿斯記》。 [編輯本段]中國的史詩中國古代文學中不乏大量史詩,主要分布於西北、西南、東北等地區,尤其廣泛存在於少數民族文化中。其中,藏族的《格薩爾》、蒙古族的《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並成為「中國三大傳統史詩」,他們都是傳承至今的「活史詩」。此外,中國西南還有無以計數的史詩傳統都保留至今。 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審議並批准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76個項目,我國的史詩《格薩爾》、《瑪納斯》就名列其中。

Ⅳ 中國史詩(中國歷史長詩)

三英戰呂布
漢朝天數當桓靈,炎炎紅日將西傾。奸臣董卓廢少帝,劉協懦弱魂夢驚。
曹操傳檄告天下,諸侯奮怒皆興兵。議立袁紹作盟主,誓扶王室定太平。
溫侯呂布世無比,雄才四海誇英偉。護軀銀鎧砌龍鱗,束發金冠簪雉尾。
參差寶帶獸平吞,錯落錦袍飛鳳起。龍駒跳踏起天風,畫戟熒煌射秋水。
出關搦戰誰敢當?諸侯膽裂心惶惶。踴出燕人張冀德,手持蛇矛丈八槍。
虎須倒豎翻金線,環眼圓睜起電光。酣戰未能分勝敗,陣前惱起關雲長。
青龍寶刀燦霜雪,鸚鵡戰袍飛蛺蝶。馬蹄到處鬼神嚎,目前一怒應流血。
梟雄玄德掣雙鋒,抖擻天威施勇烈。三人圍繞戰多時,遮攔架隔無休歇。
喊聲震動天地翻,殺氣迷漫牛斗寒。呂布力窮尋走路,遙望家山拍馬還。
倒拖畫桿方天戟,亂散銷金五彩幡。頓斷絨絛走赤兔,翻身飛上虎牢關。
哎呀,打了好久!三國的不算?
那這首什麼樣?

長恨歌
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 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 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 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 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 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 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 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 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 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 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 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 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 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 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 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 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 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 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 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 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 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 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 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 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 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鍾鼓初長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 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 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 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展轉思, 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 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 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 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 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 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髻半偏新睡覺, 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 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 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 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 蓬菜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 不見長安見塵霧。
唯將舊物表深情, 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 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 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 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 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

Ⅳ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史詩

中國缺少早期以文字記錄的書面文本, 史詩基本上是以口頭形式流傳於我國邊遠的少數民族的民眾之中。因此, 口頭流傳的活形態是中國史詩的一大特徵。其次, 由於各民族歷史發展的不平衡性, 各民族的史詩表現出多元、多層次的文化史的內容, 早期史詩與創世神話和原始信仰關系緊密, 關於氏族復仇、部落征戰和民族遷徙的史詩又與世俗化的英雄崇拜聯系起來,表現出英雄詩歌的特點。有些民族在進入現代社會以後, 仍然有新的史詩不斷產生。第三, 我國
各民族史詩的類型多種多樣, 北方民族如蒙、藏、維、哈、柯等, 以長篇英雄史詩見長, 南方傣族、彝族、苗族、壯族等民族的史詩多為中小型的古歌。關於這些史詩的源流、各種傳播形態、文本類型, 它們的藝術特點、文化根基、對後世文學的影響等, 都有學者在研究。中國大多數史詩是在20 世紀50 年代後才被陸續發現的;而史詩的搜集、記錄、翻譯、整理、出版, 還是近30 年的事情。我國史詩研究起步更晚一些,較為系統的研究開始於20 世紀80 年代中期。中國學術界把史詩認定為民間文藝樣式, 這還是1949 年以後的事情。這主要是受到馬克思主義美學和文藝學觀念的影響的結果。20 世紀80 年代後, 學術界開始把史詩作為民俗學的一種樣式來研究, 其中受人類學派的影響最大。進入20世紀90 年代中期以後, 學者們開始樹立「活形態」的史詩觀, 認為中國少數民族史詩屬於口頭傳統的范疇。

因此,中國史詩的研究不像國外的史詩那麼明確,要談到歷史上最早的史詩還難有定論,但是,在查看一些資料後,我認為是《格薩爾王傳》 (西藏史詩)。《格薩爾王傳》是藏族人民集體創作的一部偉大的英雄史詩,歷史悠久,結構宏偉,卷帙浩繁,內容豐富,氣勢磅礴,流傳廣泛。《格薩爾王傳》提供了寶貴的原始社會的形態和豐富的資料,代表著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史詩從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斷演進,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內核,在不斷地演進中又融匯了不同時代藏民族關於歷史、社會、自然、科學、宗教、道德、風俗、文化、藝術的全部知識,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美學價值和欣賞價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會的一部網路全書,被譽為「東方的伊利亞特」。

Ⅵ 史詩與歷史的區別 是什麼

簡單點說,就是是否包含人為因素,是否是客觀的。
史詩:敘述英雄傳說和重大版歷史事件的敘事長詩權。 史詩是一種庄嚴的文學體裁,內容為民間傳說或歌頌英雄功績的長篇敘事詩,它涉及的主題可以包括歷史事件、民族、宗教或傳說。所以說它涉及的內容並不一定都是真實的歷史,還包括其他許多人為的添加因素。

歷史:
廣義:客觀世界運動發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2.狹義:人類歷史社會的演變過程稱之為「歷史」。一般指一段時間間隔發生過的事物
所以歷史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
答題不易,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Ⅶ 為中國三大史詩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格薩爾王傳》是藏族民間長期流傳的口頭文學史詩;

中國少數民族的三大史詩
《瑪納斯》是柯爾克孜族民間長期流傳的口頭文學史詩;

中國少數民族的三大史詩
《江格爾》是蒙古族民間長期流傳的口頭文學史詩。

中國少數民族的三大史詩
三大文學史詩都是三族人民長期的生產、生活以及戰爭的描述。後經過文藝工作者將口頭流傳的內容整理出來,形成了三大史詩。

三部史詩都是圍繞著書名為主人公展開的。

三部史詩都是民間藝人口頭相傳,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有才藝之人也往裡面添加新的元素和內容。

這三部史詩均比文明世界的《荷馬史詩》要長的多,亦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魄寶。

Ⅷ 中國史詩戰爭電影

讓你同學看看那個是真材實料的 史詩級電影

國外的電影有幾個人做演員拍,九成靠特技加ren
哪個國家敢比 三大戰役,動用解放軍

讓那個傻X看記錄

共約13萬幹部戰士參加了拍攝,累計達330餘萬人次

拍攝《大決戰》動用的軍隊數量創下了中國影史的紀錄。

■「大片」報告

●拍攝《大決戰》時,擔任群眾演員的士兵每人每日補助2元,後來拍攝《大轉折》時,每人每日補助6元,錢少得可憐,一個人買一斤包子都不夠。但如果拍攝一個萬人場面,部隊從駐地開拔到外景地一天,幹部拍攝現場定位一天,實際拍攝一天,等樣片一天,再加上返回駐地一天,共五天,不算後勤保障,光製作費就30萬元,這個數目就相當可觀了,這還是軍委特批,地方廠就不止這個數目了。所以怎麼製作如何花錢其實是「大片」把關的重要問題。

(口述:韋廉)

●《開國大典》實際成本690萬元人民幣,其中有中央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領導小組出資300萬元和吉林省政府的財政支持,否則長影是無法負擔出資的。

●電影《周恩來》中周恩來的活動地點基本上是在中南海、人民大會堂、中南海西花廳、釣魚台及305醫院,為了影片的真實性,攝制組得到了專門的批准和支持,深入要地,完成拍攝任務。

●《大決戰》拍攝地區涉及全國13個盛市、自治區的50多個市、縣、區,北起黑龍江哈爾濱,南至浙江奉化,西至黃河河套,東至渤海之濱。參拍群眾達15萬餘人次。解放軍沈陽、北京、濟南、南京、蘭州五個軍區和海、空軍的一些部隊,陸軍航空兵以及有關院校、武警部隊共20幾個軍級單位,30幾個獨立師團單位,共約13萬幹部戰士參加了拍攝,累計達330餘萬人次。同時,還動用了大量的坦克、火炮、飛機、艦艇等大型軍事裝備。影片中出場的歷史人物達238人,其中主要演員50餘人。

熱點內容
九年級上冊歷史復習 發布:2025-07-04 04:12:15 瀏覽:952
面試體育教師 發布:2025-07-04 03:55:12 瀏覽:120
教師師德先進材料 發布:2025-07-04 03:05:55 瀏覽:487
用什麼詞來形容班主任 發布:2025-07-04 00:41:46 瀏覽:849
吉婷老師 發布:2025-07-04 00:40:42 瀏覽:215
哪個銀行比較好 發布:2025-07-03 22:42:49 瀏覽:356
老師的苦是 發布:2025-07-03 22:41:31 瀏覽:714
四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卷 發布:2025-07-03 22:04:20 瀏覽:476
一個是班主任的體育老師 發布:2025-07-03 20:09:33 瀏覽:427
生物公司前景 發布:2025-07-03 19:58:55 瀏覽: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