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歌歷史
Ⅰ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當時的歷史背景
1950年夏天,5連開赴鴨綠江邊整裝待命。連隊召開了表決心大會,幾個班的決心書上都寫著「保衛和平,保衛祖國,就是保衛家鄉」,有的戰士說「雄赳赳,氣昂昂,橫渡鴨綠江」,有的喊出「打敗美帝野心狼」,整個會場壯懷激烈。
新中國剛剛成立幾個月,鴨綠江前沿還沒有通電。麻扶搖趴在昏黃的煤油燈下整理戰士們的豪言,大會上那些誓詞一一浮現。他將戰士們對侵略者的憎恨、對正義的捍衛、對家鄉的熱愛寫進一首詩里。東方破曉,麻扶搖完成了作品。
這首來自前方的詩,迅速在志願軍戰士中傳開。正在炮兵部隊采訪的新華社記者陳伯堅在其撰寫的戰地通訊中引用了這首詩作為開頭。那時,陳伯堅還不知道詩的作者是誰,只是記下:「這是記者在前線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聽到的廣為流傳的一首詩。」
1950年11月26日,音樂家周巍峙在《人民日報》看到這首詩當天就給它譜了曲,並以詩中最後一句「打敗美帝野心狼」為暫定歌名,署名「志願軍戰士詞,周巍峙曲」。
不久,一家雜志以《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戰歌》為題刊登了這首歌詞。看到「戰歌」一詞,周巍峙眼前一亮,便將這首歌改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1)優歌歷史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1950年11月25日,時任中國文化部藝術局副局長周巍峙從新華社《人民日報》上看到當時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部隊連政治指導員麻扶搖所寫的一首出征詩《打敗美帝野心狼》 。
他受到其中的英雄氣概所感染,便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慾望,當天很快譜出了曲。同時,他把「抗美援朝鮮」改為「抗美援朝」,並以詩中最後一句「打敗美帝野心狼」為題,署名「志願軍戰士詞」、周巍峙曲。 並最終改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Ⅱ 求經典革命老歌
1、大刀進行曲
2、鐵道游擊隊
3、黃河大合唱
4、 友誼地久天長
5、 八月桂花遍地開
6、偉大的國家偉大的黨
7、咱們工人有力量
8、 團結就是力量
9、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10、松花江上
11、過雪山草地
12、南京,我的故鄉
13、毛主席著作像太陽
相關介紹:
(1)《大刀進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為作曲家麥新1937年7月在上海創作的一首抗日救亡歌曲。此曲為歌頌當時在長城附近用刀殺日軍的國民革命軍第29軍「大刀隊」而作。 2015年8月26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了「我最喜愛的十大抗戰歌曲」網路投票結果,《大刀進行曲》入選10首歌曲之一。
(2)《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部交響樂代表作。作於1939年3月,並於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3)友誼地久天長即蘇格蘭蓋爾語:Auld Lang Syne,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詩歌,直譯為逝去已久的日子。Auld Lang Syne是由十八世紀蘇格蘭詩人羅伯特彭斯(Robert Burns)根據當地父老口傳錄下的。這首詩後來被譜了樂曲,除了原文蓋爾語版本外,這首歌亦被許多國家譜上了當地語言,可以說是流傳廣泛,婦孺皆知,絕對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世界經典名曲。在中國各地普遍稱為友誼地久天長。
(4)《八月桂花遍地開》是一首於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興起並在中國全國多個省份傳唱的民歌,採用《八段錦》曲調,是為慶祝蘇維埃成立所作,是一首歌唱八月里成立的蘇維埃的歌,原名叫《慶祝成立工農民主政府》。
(5)《偉大的國家偉大的黨 》 韓笑 詞 曉河 曲偉大的國家偉大的黨,紅日東升照四方,偉大的人民頂天立地,偉大的軍隊握緊槍。偉大的領袖毛澤東,領導我們向前,大海不能攔,高山不能擋,高山不能擋。偉大的國家偉大的黨,革命的旗幟高高飄揚,偉大的人民不怕風浪,偉大的軍隊步伐堅強。偉大的領袖毛澤東,領導我們向前,祖國要富強,人類要解放,人類要解放!
拓展資料:
工農革命歌曲:
「五四」運動後,隨著中國工農運動的興起,工農革命歌詠活動也逐步在各個地區得到發展。1921年「五一」勞動節的慶祝大會上,北京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師生唱了《五一紀念歌》(根據《梅花三弄》曲調填詞),這首歌唱出了「世界大同,勞工神聖」,提出了「要把強權制度一切消滅盡」的口號,表現了中國工人階級的覺悟。當時,長辛店工人還唱了《北方吹來十月的風》。
1922年,在安源工人運動中產生了《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部歌》、《工農聯盟歌》等歌曲,安源工人罷工斗爭取得勝利後,安源工人創作了一部長篇敘事歌《勞工記》(又名《罷工歌》),這部有1000多行的說唱性敘事歌謠,描述了安源工人斗爭從建立組織、發動群眾到取得勝利的全過程,表達了工人階級的自豪感。
此外,產生在京漢鐵路工人「二七」大罷工中的革命歌曲《奮斗》、《京漢罷工歌》;產生在長沙泥木工人罷工浪潮中的《趕走趙恆惕》;在「五卅運動」中傳唱的《工人歌》、《最後勝利定是我們的》;在省港大罷工中產生的《工農兵得勝利歌》等,都是這一時期在工人運動中起過作用的歌曲。
Ⅲ 碧空之歌 歷史
第一個團隊副本里第一次出現的法傷劍,在那個法系武器只加智力的年代,這已經是神器了,一堆法師術士搶破頭。熔火核心焚化者掉落。
其餘的什麼美麗傳說都是YY
Ⅳ 怎麼查酷狗的所有播放歷史。
1、手機端打開酷狗軟體,如下圖所示。
(4)優歌歷史擴展閱讀
軟體特色
1、迷界面精緻。界面更酷、絢麗流行。保持了Vista和XP下的完美表現,讓人耳目一新。
2、卡拉OK終極體驗。酷狗獨創「動感歌詞」技術,輕松享受製作過程,體驗精準卡拉OK時代。
3、搜索及高速下載。優化歌曲搜索准確度,智能化節約帶寬,可關閉網路功能,8源極速下載。
4、完美音樂播放。支持本地播放,兼容所有音頻文件,超完美音質,音樂播放更動聽。
5、海量流行音樂。酷狗榜單家族、狗友推薦、酷吧、狗窩,最新流行音樂一網打盡。
6、人性化設計。重視細節設計,個性化設置,操作更簡單,搜聽音樂更方便。
7、個性化手機炫鈴。鈴聲DIY,讓你擁有炫揚個性的手機鈴聲。
8、音頻格式我選擇。我的歌曲我製作,音質音效我決定。
9、卡拉OK終極體驗。酷狗獨創「動感歌詞」技術,製作我的歌詞,體驗卡拉OK精準時代。
10、個性皮膚。酷狗2010新功能,DIY自己的個性皮膚,打造一款只屬於你的酷狗皮膚。
Ⅳ 20世紀中關於歌曲的歷史故事
20世紀中國校園歌曲發展史——最全面的版本
1902年,我國有了最早的校園歌曲《男兒第一志氣高》,至今,校園歌曲的發展已有百年歷史。
幾乎每個人都有著自己或多或少的校園情結。對於校園里的歌曲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校園歌曲大都具有生活氣息濃、樂句短小、結構方整、易學易唱,合唱獨唱均可,不受地域環境條件的限制,適宜人們休息時自娛要求,所以,它們的生命力之旺盛,在社會中擁有的熱衷者數量之大,在整個群眾性的歌詠活動中,是其它歌唱形式所無法比擬的。
二十世紀初至30年代的學堂樂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經典歌曲:《男兒第一志氣高》、《黃河》、《送別》、《春遊》、《燕燕》
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豐子愷
音樂往往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十九世紀初,美國就有教授說過:「人的聽神經要比其他神經分布廣。」那時,我國文人學者也紛紛撰文說:「學堂樂歌能改變人的偏激之氣、萎靡之氣,剛者使之柔,柔者使之剛,是涵養德性的必須物。」
歐洲人早把音樂當作一種有秩序的組織,這已成為歐洲兒童教育的中樞;而日本的各師范學校、小學、幼兒園歌聲樂聲自成節奏。在日本,對普通音樂,婦人懂曉者甚多。女子師范的學生,都能彈箏。所以女子比男子更具生活的「彈性」,還可藉以改變其憂郁的「彈性」,增進家庭的快活,同時社會也呈現欣欣喜色。於是一篇篇的關於音樂的游記和論文紛紛發表,1900年,梁啟超在《飲冰室詩話》中談道:「如果從事教育,唱歌課,實在是學校中萬不可缺的科目。否則全國無一人能譜新樂,這便是我們社會的羞辱。」康有為也向光緒帝上折:「請遠(效)法德國,近采(納)日本,以定學制。乞下明詔,遍令省府縣鄉興學……」
1902年,在廢除科舉制度辦新學堂的背景下,新興學堂開辦了音樂課,當然,那時的音樂課程內容單純,主要是教唱學堂樂歌。我們所指的學堂樂歌,是二十世紀初到三十年代的校園歌曲。學堂樂歌從創始到現在已將近一百年,是我國音樂史上一次具有啟蒙意義的音樂運動。
沈心工:中國「學堂樂歌之父」
沈心工(1870-1947),上海人,是創作學堂樂歌的先驅者,有「學堂樂歌之父」之稱。沈心工對編寫樂歌教科書做出的最突出貢獻,在於他是最先針對中、小學生及學前兒童的特點,以接近口語式的新詞來編寫樂歌教科書。他編寫的歌詞質朴如話,而又神味雋永,許多歌曲在詞曲的結合上處理得很好,例如《體操——兵操》(又名《男兒第一志氣高》)、《賽船》、《鐵匠》、《竹馬》,這些歌曲唱起來很順口,具有生動的形象性。
《男兒第一志氣高》
沈心工借鑒日本歌曲《手戲》曲調作詞
男兒第一志氣高,
年紀不妨小。
哥哥弟弟手相招,
來做兵隊操。
兵官拿著指揮刀,
小兵放槍炮。
龍旗一面飄飄,
銅鼓咚咚咚咚敲。
一操再操日日操,
操到身體好。
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首學堂樂歌,創作於1902年,數十年廣泛傳唱,流行不衰。是沈心工留學日本東京時的處女作。1904年出版。後不脛而走,傳遍全國。李叔同撰文寫道:「學唱歌者音階半通,好高唱《男兒第一志氣高》之歌;學風琴者手法未諳,即手揮『5566553』之曲。」
沈心工創作重在選曲填詞,所取題材比較廣泛,涉及到中小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這些豐富的題材,他有意識地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的思想教育,例如他所寫的《革命軍》、《從軍歌》等曾是辛亥革命時期很有代表性的優秀歌曲。
《十八省地理歷史》是一首根據日本歌曲的曲調填詞的學堂樂歌。當時全國分為18個省。
《十八省地理歷史》
「溯直隸涿鹿之區,最古一戰場,獯鬻屏去蚩尤滅,歷史增榮光。更有俠子出燕冀,時演悲壯劇。易水蕭蕭蘆荻秋,英風高千丈。……」
學堂樂歌和基督教贊美詩有密切的關系,兩者你來我往,相互影響。供學堂樂歌填詞用的贊美詩不下20篇。沈心工創作的學堂樂歌,常常根據基督教贊美詩的曲調填詞。1946年,他在疾病纏身的痛苦中接受了基督教的洗禮。作品中流傳最廣的是《流血之泉》的填詞歌曲《春遊》。《春遊》歌刊出後,受到廣大音樂教師的青睞,成為樂歌課的熱門教材,在中小學中廣泛傳唱,風行一時。
Ⅵ 以前人們稱演戲的認為「優」比如優憐,男優,請問這個字出自哪
◎ 優
優 yōu
〈名〉
(1) (形聲。從人,尤聲。本義:古代表演樂舞、雜戲的藝人。宋元以後,亦泛稱戲曲藝人、演員)
(2) 同本義 [actor;actress]
優,饒也。一曰倡也。——《說文》。按,倡者本訓,饒者假借。
陳氏鮑氏之圉人為優。——《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公之優曰施。——《國語·晉語》
信讒喜優。——《國語·越語》
優笑在前。——《國語·齊語》。注:「倡俳也。」
優孟。——《史記·滑稽列傳》
所愛倡優巧匠之屬。——《漢書·灌夫傳》。注:「諧戲者也。」
優施曰:「…我優也,言無郵。」——《國語》
(3) 又如:優人雜劇(樂舞戲曲);優孤(專演老年男子的優人);優唱(藝人的說唱);優語(優在演戲中戲謔嘲諷的話);優歌(優人唱的歌曲)
Ⅶ 民歌的起源與發展
起源和發展
民歌是勞動人民集體的口頭詩歌創作。民歌,即民間歌謠,屬於民間文學中的一種形式,能夠歌唱或吟誦,多為韻文。
民歌是人類歷史上產生最早的語言藝術之一。我們的祖先,在生產勞動中,創造了音樂,唱出了最早的民間歌曲——勞動號子。原始的民歌,同人們的生存斗爭密切相關,或表達征服自然的願望,或再現獵獲野獸的歡快,或祈禱萬物神靈的保佑,它成了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階級的分化和社會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層面越來越廣,其社會作用也顯得愈來愈重要了。
《詩經》中的《國風》,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民歌選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到春秋約500多年間,流傳於北方15個地區的民歌。《國風》中的民歌,大部揭露了統治階級的剝削實質,表達了被剝削階級的反抗思想和斗爭精神,如《伐檀》,它以辛辣的語言諷刺和詛咒了剝削階級的不勞而獲;在《碩鼠》中,更把剝削階級比作貪得無厭的老鼠,刻畫出勞動人民對奴隸主的切齒痛恨和對於「樂土」、「樂園」的嚮往。
在春秋時期,楚國的民歌已經十分繁榮。戰國後期,詩人屈原等人,對楚國民歌進行了搜集整理,並根據楚國民歌曲調創作新詞,稱為《楚辭》。《楚辭》中的不少作品,充滿了熱愛祖國和人民的感情,熱烈面富於幻想,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西漢時期,漢武帝設立了一個音樂管理機構樂府,從事民歌的搜集和整理,入樂的歌謠,被稱為「樂府詩」或「樂府」。
這些樂府民歌,多以描寫民間疾苦為主要內容,直接道出了人民的愛憎,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種種矛盾。這一時期的民歌在形式上已發展成為長短句和五言、七言體,並開始加進了樂器伴奏,《孔雀東南飛》等長篇敘事歌曲的產生,同時標志著這一時期的民歌在不斷發展和日臻成熟。
唐代民歌的創作也相當繁盛。李隆基登位,楊玉環得寵,建立了楊家的裙帶關系,她的姊妹都被封為夫人,氣焰之盛竟至「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的地步,謠曰:「從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因為「男不封侯女做妃,看女卻為門上楣」。這未必代表老百姓心裡的嚮往,只是一種對皇家的諷刺而已。
到了南宋,民間產生的諷刺性歌謠就更多了。南宋的統治階級,貪污腐化,玩弄政權,有民歌諷刺道:「若要官,殺人放火受招安;若要富,跟著皇帝賣酒醋。」可謂一針見血。
到了元明時代,人民的痛苦越來越深了。人民作歌道:「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由於階級和民族的雙重壓迫,激起了農民起義的洪流。其中,以穎州的劉福通聲勢最大,他率領了10萬農民,頭包紅中,號「紅軍」,所向無敵,所以歌謠道:「滿城都是火,府官四散躲,城裡無一人,紅軍府上坐。」
進入明清時代,我國的封建制度面臨崩潰,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銳。這一時期,產生了大量的具有民主性和進步性的民歌。如明代民歌:「吃闖王、穿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盼星星、盼月亮,盼著闖王出主張」。
清朝統治中國後,人民清醒地看到,統治階級昏聵貪婪,這是招致外侮、陷國家於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主要原因。在那悲慘的年代,老百姓連溫飽都不可得,所以發出這樣的感嘆:
「天子坐金鑾,朝政亂一團,黎民苦中昔,乾坤顛倒顛,干戈從此起,休想太平年。」
1900年,袁世凱奉他的主子——清皇帝之命,到山東執行血腥屠殺政策,殺害無數義和團將士。人民恨透了袁世凱,便唱出了「殺了袁龜蛋,我們好吃飯」的歌謠。人們在袁世凱巡撫衙門的牆壁上,畫上一個戴紅頂花翎的大烏龜,爬在一個洋人的屁股後。這幅漫畫和歌謠,發泄了老百姓對袁世凱的痛恨心情。
隨著清朝的垮台,民國以來,帝國主義為了扶植中國的封建勢力,勾結軍閥,殘害中國人民,支持袁世凱稱帝,當時袁世凱聽見北京街上有許多賣元宵的,認為大犯忌諱,把元宵當成「袁消」,於是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叫賣元宵,硬把元宵改為「湯圓」,於是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歌謠:「大總統,洪憲年,正月十五賣『湯圓』。」
自從九一八事變以後,中國人民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民族仇恨,日益增長,他們譏諷賣日貨的商人:「綠坎肩,真是闊,綠帽子,也不錯,叫你再販日本貨!」
作為歷史的見證,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壯麗史詩,在民歌中有著鮮明的反映。如抗日戰爭爆發後,北方農民這樣唱道:
「邊區本是根據地,趕走了鬼子殺漢奸。」「還我江山還我權,刀山火海爺敢鑽。」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主,賦予了民歌新的生命,民歌創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勞動人民翻身當家做了主人,美好的前景,展現在人們的眼前,這正像一個人在經過艱苦跋涉的沙漠旅行後,突然看到了碧波萬頃的大海,人們的情緒激動了,歌不斷從激動的心頭流出來。人們用歌聲唱出了對黨、對毛主席、對新生活的無限熱愛。人民創作了如《東方紅》、《咱們的領抽毛譯東》、《瀏陽河》、《八月桂花遍地開》等傳世之作。
民歌在新中國的土壤上得到培育,像春天田野里的野花,連片密布,搖曳生姿。社會主義民歌創作的沃野展現在眼前,勞動人民的歌聲沖天而起,響徹雲霄。
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民歌的搜集整理工作,先後派出工作組對全國的傳統民間文化,尤其是民風進行大范圍的搶救挖掘工作。自1984年起,又開展了編輯《中國歌謠集成》工作。通過這些大規模的活動,使得流傳於民間的歌謠得以典藏保存,為豐富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民間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Ⅷ 建國以來每個年代的代表歌曲
1、五十年代:《東方紅》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相信許多80後以前的小夥伴們都會很熟悉這首歌的旋律吧?在那個艱苦奮斗的歲月,毛主席成為了人民心中唯一的寄託。而歌唱偉大領袖毛主義也成為了大家最為快樂的生活方式。
2、六十年代:《南泥灣》
那時間的歌曲還具有濃重的戲曲風格,聽起這首南泥灣,彷彿就能看到我們祖輩在彎腰開耕的情景。那時間哪有什麼現代化機械,開耕種田全靠祖輩們一鋤頭一鏟子的奮斗出來。雖然年代相隔很是久遠,但是我們仍能從歌曲中感受到老一輩革命家艱苦奮斗的精神。
3、七十年代:《在希望的田野上》
從這首希望的田野上大家就可以聽得出來,人民生活的質量已經很大幅度得到了提高,豐收的喜悅也是涌動在每一個人心頭。感覺聽當年的老歌給人的感覺就是感受歷史的變遷,品味曾經中國「母親」的艱辛不易。聽聽以往的歌曲也能讓我們更好地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吧。
4、八十年代:《冬天裡的一把火》
八十年代也是傳統歌曲與流行歌曲交匯的一年,從八十年代早期的歌曲《我的中國心》到紅遍大江南北的一首《冬天裡的一把火》,而電視機也是在這個年代開始進入了千家萬戶。
費翔也帶著他的歌聲第一次登上了春節聯歡會晚會的舞台,從此以後流行歌曲也如雨後春筍般逐漸「發芽」,開始了流行樂壇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盛世情形。
5、九十年代:《水手》
一大批優秀歌曲湧入人們的生活,像鄭智化的《水手》、張雨生的《大海》、鄧麗君《甜蜜蜜》、羅大佑《你的樣子》、劉德華《我恨我痴心》、張信哲《愛如潮水》等歌曲。
流行歌曲開始慢慢匯聚在一起,「歌壇」一詞也是這個年代的產物。那時間的電影、電視劇還不是那麼的進入人們的視野,「娛樂圈」一詞對於當時的我們來說還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的一個詞彙。
Ⅸ 【歷史】這是什麼歌曲
《蘭花與蝴蝶》由:張士燮作詞,谷建芬作曲。是創作於1981年的抒情歌曲,演唱著名歌唱家朱逢博。這首歌優美軟軟的旋律很是對立於當時的政治歌曲,朱逢博優美動聽的演唱,使歌曲很快風靡全國。
作詞:張士燮,作曲:谷建芬 演唱:朱逢博
蘭花美喲蘭花香
台灣蘭花花中王
在山谷,在林間
碧葉飛舞金花兒放
蘭嶼島啊蝴蝶蘭
常與百花爭芬芳
我愛台灣蘭花美
花的山哪花的港
啊!
祖國的寶島,我的家鄉
祖國的寶島,我的家鄉
*蝴蝶飛喲百鳥唱
台灣蝴蝶真漂亮
在山谷,在湖畔
美麗的翅膀閃著光
蝴蝶谷啊蝴蝶飛
萬紫千紅千川芳
我愛台灣蝴蝶美
蝴蝶山啊蝴蝶港
啊!
祖國的寶島,我的家鄉
祖國的寶島,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