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前沿
《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突破10了吧,投稿的話sci難度挺大的,微生物前沿也可以
㈡ 微生物發酵工程技術應用研究課題屬於前沿課題嗎
發酵技術已經形成產業化很多年,不知道前沿課題是具體到哪方面的研究。
據我所知降解纖維素的細菌或者嗜硫菌等等這樣的課題前些年是有人做的。
㈢ 求關於微生物的專業文獻
建議你自己去(微生物前沿)這本刊物上找最適合你參考的文獻,自己去免費下載吧
㈣ 微生物的最新熱點和研究方向
微生物冶金
加大微生物冶金技術研究 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率
--------------------------------------------------------------------------------
時間: 2004-10-26 08:07 來源:本網 作者:丁文傑
新華網湖南頻道10月26日電(記者 丁文傑)一個有關微生物冶金技術的基礎研究項目25日在中南大學正式啟動。這一研究表明我國正在通過提高技術手段而不是盲目地濫采濫挖來提高礦產資源量。
這一研究是2004年國家重點基礎發展計劃("973"計劃)當中的一個項目,由中南大學和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山東大學、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北京礦冶研究總院,長春環境研究院等單位完成。
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南大學教授邱冠周介紹說,微生物冶金是目前十分前沿的科學技術,這一技術的特點是利用微生物將礦石中有價元素選擇性浸出,直接制備高純金屬及其材料。
我國礦產資源緊缺,形勢嚴重,富礦多數已開發利用,面臨無好礦可建的局面。據介紹,如果按照現有技術處理,我國銅礦13年就可開采完,金礦只需要8年就開采完了。對於有限的礦產資源,傳統技術資源利用率很低,經濟可采率還不到30%,等於另有70%的資源如果要想得到充分利用,就必須需要依託新技術來完成。
邱冠周教授介紹,微生物冶金技術將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率兩倍以上。以銅為例,我國銅的保有儲量6917萬噸,傳統的采選冶技術資源開發率只有28%左右,而利用微生物冶金技術開發率接近100%,這樣一來,我國實際可利用銅將會增加幾千萬噸。
目前,世界上微生物冶金技術目前已在銅、金、鈾的提取方面有應用,國外微生物冶金處理對象主要是次生礦和氧化礦,世界上已有25%的銅採用生物冶金生產,在其它金屬應用方面也有很大的發展前景。我國在微生物冶金應用方面才剛剛起步,由於國內有90%為復雜低品位原生硫化礦,因此這一技術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編輯 趙宇)
我國加強微生物冶金基礎研究
最近,「973」計劃2004年度批准項目已經發布。以教育部為依託,由中南大學為第一承擔單位,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山東大學、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和長春環境研究院等單位協作承擔的「微生物冶金的基礎研究」列入其中。目前,以中南大學博士生導師邱冠周教授為首席科學家的科研組已正式啟動該項研究。這標志著我國有色金屬礦產選冶領域的基礎研究進入了與國際一流水平同步的發展階段。
我國是一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儲量大國,同時也是有色金屬的生產和消費大國。新中國成立以來,為滿足戰後重建和巨大人口消費的需要,我國有色金屬礦產勘探開采和選礦冶煉規模均位居世界前列。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生產消耗,有色金屬礦產易采富礦和成分、結構簡單的易選冶礦已為數不多。另一方面,現有的常規物理、化學選冶方法由於回收率低、資源損耗大、生產成本高和對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已不適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而微生物冶金技術的優勢是成本低、污染少,資源利用率大大高出現有常規技術方法。因此,根據我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對低品位、復雜硫化礦開展微生物冶金的基礎研究,對解決我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加工難題,擴大可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量,提高建設現代化礦產資源保障程度,促進西部大開發均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重點項目「微生物冶金的基礎研究」將圍繞硫化礦浸礦微生物生態規律、遺傳及代謝、調控機制,微生物-礦物-溶液復雜界面作用與電子傳遞規律、微生物冶金過程多因素強關聯這三個關鍵科學問題,開展一系列基礎性研究,以達到建立原生硫化礦專屬菌種選育及遺傳改造方法和微生物浸出過程復雜界面強化作用理論,揭示浸礦微生物重要功能基因的作用機制和微生物冶金過程多因素強關聯規律。同時建立具有80到100個不同特性的浸礦微生物菌種資源庫,形成高效浸礦菌種選育和原生硫化礦微生物浸出新技術原型,提高銅年浸出率25%至30%,降低生產成本20%至30%。
邱冠周介紹,微生物冶金基礎研究項目的創新點將包括:第一,應用以基因晶元技術為基礎的基因組學方法進行微生物功能基因組學研究,首次對鐵和硫氧化相關基因進行系統全面的研究,實現從單基因功能研究向多基因功能同步研究的跨越;第二,開展的冶金微生物蛋白組學和代謝組學研究,探明整個金屬還原代謝網路及其調控機理,將其應用於冶金微生物的研究;第三,揭示微生物冶金體系浸礦微生物種群相互作用及演替規律,建立適應於我國不同礦產特點的中國硫化礦生物冶金微生物資源庫,揭示浸礦微生物-礦物-溶液界面間的電子傳遞與傳質作用規律;第四,揭示微生物冶金多因素強關聯的規律,形成針對我國低品位、復雜硫化礦微生物強化浸出和高效生物浸礦反應器技術原型,提高我國銅鎳鈷金等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利用率。
(來源:《科學時報》2004年10月29日)
微生物冶金技術進入突破性研究階段
10月下旬,科技部正式行文,「微生物冶金的基礎研究」被正式列入國家重點基礎研究(「973」計劃)項目,中南大學邱冠周教授被科技部聘為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該項目的正式啟動,標志著我國微生物冶金技術進入突破性研究階段。
我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雖然豐富,但品位低、復雜、難處理,現有的選冶方法生產成本高,浪費大,資源利用率不到30%%,且環境污染嚴重。微生物冶金的先進之處在於它利用微生物將礦石中的有價元素選擇性浸出,直接高效製取高純度金屬。採用這一高新技術,不僅可以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率兩倍以上,而且不污染環境。
中南大學1995年開始進行微生物冶金技術研究,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列入「973計劃」後就是在現有的研究基礎上,圍繞硫化礦浸礦微生物生態規律,遺傳及代謝調控機制,微生物—礦物—溶液復雜界面作用與電子傳遞規律,微生物冶金過程多因素強關聯三個關鍵科學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預期目標:建立原生硫化礦專屬菌種選育及遺傳改造方法和微生物浸出過程復雜界面強化作用理論;形成針對我國低品位、復雜硫化礦微生物強化浸出和高效生物浸礦反應器技術原型,提高我國銅鎳鈷金等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20%%~30%%;建立國際一流的微生物冶金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基地。
該項目涵蓋六個子項目,涉及生物、冶金、礦業工程、化學工程等多門學科。其中的微生物基因組學研究,是建立在中南大學與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強強聯合的基礎上開展的,從而使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與世界最前沿技術同步。中南大學為整個項目的第一承擔單位,目前參與研究的有教授32人、副教授2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0人。首席科學家邱冠周教授是我國自行培養的第一位礦物加工博士,在生物冶金與礦物工程科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為我國礦物資源的高效無污染短流程加工利用作出了突出貢獻,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據介紹,隨著項目研究的深入,不僅將在冶金基礎理論上取得突破,建立21世紀有色冶金的新學科———微生物冶金學;而且對解決我國特有的低品位、復雜礦產資源加工難題,擴大我國可開發利用的礦產資源量,提高現代化建設礦產資源保障程度,促進走可持續發展新型工業之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科技日報》2004.10.30文/鄧水清 徐蘭山
㈤ 微生物類的雜志有哪些可以投的
需要了解期刊和投稿的都可以訪問 期刊之家。把你文章情況簡介一下,雜志發行周期等也告知編輯。
㈥ 求一篇與微生物有關的綜述性論文
建議你可以看下(計算生物學)。(微生物前沿)等等這類的期刊吧~上面有很多關於微生物的綜述論文
㈦ 人類在微生物上的成果{10條以上}
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謂「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醫葯、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
一般地,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微生物的應用:
1、弗萊明從青黴菌抑制其它細菌的生長中發現了青黴素,這對醫葯界來講是一個劃時代的發現。後來大量的抗生素從放線菌等的代謝產物中篩選出來。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
2.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並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還有一些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例如:高溫、低溫、高鹽、高鹼以及高輻射等普通生命體不能生存的環境,依然存在著一部分微生物等等。
3.以人類基因組計劃為代表的生物體基因組研究成為整個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而微生物基因組研究又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世界權威性雜志《科學》曾將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評為世界重大科學進展之一。通過基因組研究揭示微生物的遺傳機制,發現重要的功能基因並在此基礎上發展疫苗,開發新型抗病毒、抗細菌、真菌葯物,將對有效地控制新老傳染病的流行,促進醫療健康事業的迅速發展和壯大!
4.工業微生物涉及食品、制葯、冶金、采礦、石油、皮革、輕化工等多種行業。通過微生物發酵途徑生產抗生素、丁醇、維生素C以及一些風味食品的制備等;某些特殊微生物酶參與皮革脫毛、冶金、採油采礦等生產過程,甚至直接作為洗衣粉等的添加劑。
5.一些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可以作為天然的微生物殺蟲劑廣泛應用於農業生產。通過對枯草芽孢桿菌的基因組研究,發現了一系列與抗生素及重要工業用酶的產生相關的基因。乳酸桿菌作為一種重要的微生態調節劑參與食品發酵過程,對其進行的基因組學研究將有利於找到關鍵的功能基因,然後對菌株加以改造,使其更適於工業化的生產過程。國內維生素C兩步發酵法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菌株氧化葡萄糖酸桿菌的基因組研究,將在基因組測序完成的前提下找到與維生素C生產相關的重要代謝功能基因,經基因工程改造,實現新的工程菌株的構建,簡化生產步驟,降低生產成本,繼而實現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升。
6.對工業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不斷發現新的特殊酶基因及重要代謝過程和代謝產物生成相關的功能基因,並將其應用於生產以及傳統工業、工藝的改造,同時推動現代生物技術的迅速發展。
7.農業微生物基因組研究認清致病機制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據資料統計,全球每年因病害導致的農作物減產可高達20%,其中植物的細菌性病害最為嚴重。除了培植在遺傳上對病害有抗性的品種以及加強園藝管理外,似乎沒有更好的病害防治策略。因此積極開展某些植物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組研究,認清其致病機制並由此發展控制病害的新對策顯得十分緊迫。
8.環境保護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找到關鍵基因降解不同污染物。在全面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濫用資源、破壞環境的現象也日益嚴重。面對全球環境的一再惡化,提倡環保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呼聲。而生物除污在環境污染治理中潛力巨大,微生物參與治理則是生物除污的主流。微生物可降解塑料、甲苯等有機物;還能處理工業廢水中的磷酸鹽、含硫廢氣以及土壤的改良等。微生物能夠分解纖維素等物質,並促進資源的再生利用。對這些微生物開展的基因組研究,在深入了解特殊代謝過程的遺傳背景的前提下,有選擇性的加以利用,例如找到不同污染物降解的關鍵基因,將其在某一菌株中組合,構建高效能的基因工程菌株,一菌多用,可同時降解不同的環境污染物質,極大發揮其改善環境、排除污染的潛力。美國基因組研究所結合生物晶元方法對微生物進行了特殊條件下的表達譜的研究,以期找到其降解有機物的關鍵基因,為開發及利用確定目標。
9.極端環境微生物基因組研究深入認識生命本質應用潛力極大。在極端環境下能夠生長的微生物稱為極端微生物,又稱嗜極菌。嗜極菌對極端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極端微生物基因組的研究有助於從分子水平研究極限條件下微生物的適應性,加深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10.有一種嗜極菌,它能夠暴露於數千倍強度的輻射下仍能存活,而人類一個劑量強度就會死亡。該細菌的染色體在接受幾百萬拉德a射線後粉碎為數百個片段,但能在一天內將其恢復。研究其DNA修復機制對於發展在輻射污染區進行環境的生物治理非常有意義。開發利用嗜極菌的極限特性可以突破當前生物技術領域中的一些局限,建立新的技術手段,使環境、能源、農業、健康、輕化工等領域的生物技術能力發生革命。來自極端微生物的極端酶,可在極端環境下行使功能,將極大地拓展酶的應用空間,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生物技術加工過程的基礎,例如PCR技術中的TagDNA聚合酶、洗滌劑中的鹼性酶等都具有代表意義。極端微生物的研究與應用將是取得現代生物技術優勢的重要途徑,其在新酶、新葯開發及環境整治方面應用潛力極大!
㈧ 微生物論文題目有哪些
我覺得你可以看看別人的文章找找靈感,有本微生物前沿,應該對你有幫助
㈨ 微生物有什麼作用
「微」是極小的意抄思。微生物就是小到肉眼看不見,必須藉助於顯微鏡才能看見的生物。在空氣、陸地、河流和海洋里都有微生物分布,在人、畜和植物體內也有許多種微生物存在,有些是致病的,對人類有害,但是也有許多微生物對人類有益,如制酒用的酒麴就是用某些微生物做的,整個發酵工業都離不開微生物。存在於土壤中的微生物叫作土壤微生物,它的種類也很多,大致可以分成細菌、真菌、放線菌等幾大類,還有一些藻類、線蟲等也可歸入土壤微生物中。
微生物與土壤肥力有密切的關系,肥沃的土壤里微生物多,貧瘠的土壤里微生物少,沒有微生物的土壤就成了死土。這是因為土壤中有機物質的分解,植物所需各種營養成分的轉化都離不開微生物的活動。土壤微生物還能分泌出多種酶和生長刺激素,促進植物根系的生長,把土壤微生物比作植物的胃,並不為過。土壤微生物另一個重要作用是通過其生命活動形成腐殖質,從而把土壤無機顆粒粘結在一起成為團粒,既能保肥保水,又能通氣和便於根系生長,改善土壤物理性狀,是土壤改良的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