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永昌歷史

永昌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4 21:18:27

㈠ 永昌元年是那個朝代

歷史上有三個皇帝用永昌這個年號,所以對應的永昌元年有三個,具體如下:

1、東晉元帝司馬睿永昌元年(公元322年),於公元322年11月初十廢除。

2、唐睿宗李旦永昌元年(公元689年),於公元689年正月—十一月廢除。

3、明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永昌元年(公元1644年),於1645年五月廢除。

(1)永昌歷史擴展閱讀:

1、年號的產生

年號發起於中國古代新君即位時為了區別上一任君主,新君重新計算在位年數之制。至西漢武帝即位,在年數之前加上有紀念意義的名號,是為中國古代年號之始。據清朝趙翼的《二十二史札記》考證,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首創的,年號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漢書》上記載說,那年十月,漢武帝出去狩獵,捉到一隻獨角獸白麟,群臣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紀念,建議用來記年,於是立年號為「元狩」,稱那年(前122年)為元狩元年。

可是,過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陽地方獲得一隻三個腳的寶鼎,群臣又認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建議用來紀年,於是改年號為「元鼎」,稱那年為元鼎元年。後來,人們把這記錄年代的開始之年稱為「紀元」,改換年號(或帝王紀年時代改稱元年)叫做「改元」。

2、年號的廢除

辛亥革命後,中華民國廢除年號紀年,而改用民國紀年。雖然在袁世凱稱帝時使用過「洪憲」的年號,而愛新覺羅·溥儀在擔任滿洲國執政和皇帝時分別使用過大同和康德的年號,但是通常不為中國正統史書所承認,而認為中國皇帝的最後一個年號為清末的「宣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使用西方公元紀年。 而也有少數人提出為了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豐富世界紀年文化多樣性,保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而恢復年號的建議。

年號,作為五千年的中華帝國時代中國皇帝的專有產物,伴隨著現今文明社會,早已成為歷史,但年號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它是中國歷史中的精神文化遺產。

㈡ 永昌縣的名勝古跡

驪靬城
驪靬城位於永昌縣城南10公里的折蘭寨(今驪靬干村),現存故驪靬城遺址、駐軍營盤、風燧、古戰場、炒鐵台、驪靬亭以及擬建的具有神秘傳奇色彩的驪靬風情娛樂等歷史文化和人文景觀。已成為河西走廊具有魅力的經典旅遊線。
長城
橫貫永昌縣境內的長城,漢代始建,明代補修,全長約120公里。永昌縣境內的古漢、明長城,1981年被甘肅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鍾鼓樓
鍾鼓樓位於永昌縣城中心。明朝萬年十四年(公元1586年)建成。樓體三檐二層,塔式寶頂,通高24 5米。樓體四周懸有名家書寫匾額12塊,樓上置大鼓巨鍾,以晨鍾樓鼓激勵永昌人民。鍾鼓樓是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屬省級文保單位。
金川峽水庫
金川峽水庫位於永昌縣縣城北12公里的金川河峽谷中,庫容面積6500萬立方米。
聖容寺塔
聖容寺塔座落於金川西村的一山崗上,塔因寺而名,建於唐代。其形與西安小雁塔相仿,是河西現存的最早的古塔建築。高16.2米,為七級方形,空心磚結構,內有壁畫及文字題記,隔御山峽河谷對面山崖上有一方形七級磚塔,高4.9米,外形與大塔相似,均屬唐代建築。其次,御山峽谷還有西夏六體文石刻,花大門石刻,北山岩畫,高昌王墓等旅遊景點。1981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北海子公園
北海子公園位於永昌縣縣城北1里許,始建於唐代,以後歷代都有增建,現存古建築20多個,主體有明、清建築金川寺塔、五佛寺、潔音殿、湖心亭、雷台、葯王洞、火神宮等,以及現代建築騰飛塔、一宇觀、人工湖、游泳池、旱冰場、兒童游樂園、鹿鳴園、驪 亭、馬踏泉亭等。

㈢ 永昌堡的歷史淵源

永昌堡位於溫州市龍灣區,甌江南岸,瀕臨東海,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永中鎮一片密密麻麻的民宅中,永昌堡至今仍依稀可見當年方方正正的布局。這座南北長778米,東西長445米的城堡,除去南面的部分外,一道高約8米的石壘城牆,以及東南西北四座城門,如同忠實的衛士默默地堅守著,任憑幾百年的風雨滄桑,無怨無悔,堅如磐石。南北兩座城門旁還有一道水門,一大一小兩條河自南向北從永昌堡的中心橫穿而過,數不清的東西流向水道,巧妙地構成了水上交通網路,又為水鄉城堡增添了幾分江南的嫵媚。
堡內御史巷1號都堂第建於明代隆慶年間(1570年),是當時督察院僉都御史王諍的故居,三面臨水,被專家稱作「典型的明清東南沿海水鄉人家布局」。今天我們仍可看到,都堂第的檐廊、窗欞等都按「修舊如舊」原則,恢復原有格局,保留了明代「明」風「明」韻,十分簡潔明了。
永昌堡像都堂第這樣的古宅還有40餘處。這里住著3000餘名居民,其中王姓的特別多。如今他們把這座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佔地13餘畝的祠堂利用起來,不僅辦圖書館,還開設了風情民俗室、鄉賢紀念室、抗倭築堡展覽廳、二戰革命史展覽等。這里進進出出的老老少少大都是王氏的後裔。無論誰,他們都能說出自己先祖的英雄事跡,講述先祖當年抗倭的動人故事。
明代中國東南沿海倭寇猖獗,尤其是溫州,經常成為海盜的襲擊目標。公元1553年至1563年短短11年間,溫州遭倭患28次之多,每年因此而死的人不少於3萬。當時溫州有一對叔侄王沛和王德,叔叔王沛為保衛海防,號召鄉人進行抵抗。其間,他組織起一支千餘人的抗倭隊伍,在戰斗中身先士卒,第一次阻止了倭寇的進犯。不久之後,侄子王德從廣東解甲歸來,加入了叔叔的抗倭隊伍,又幫助招募了千餘名戰士。他們率領的義兵紀律嚴明、士氣高昂、戰鬥力強,嚇得倭寇一連4年多不敢進犯溫州一帶。
1558年,倭寇再次入侵,時已70高齡的王沛率義兵迎戰,不幸在視察敵情時陷入包圍,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而王德為援助溫州府城官兵抗倭,在途經龍灣金嶴時遭伏擊身亡。
王德犧牲後,他的侄子王叔果、王叔杲兩兄弟繼承了抗倭事業,籌集資金,建造城堡作為抗倭根據地。這便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永昌堡。一個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

㈣ 永昌鎮的歷史記載

據北川縣志記載,北川建縣最早可追溯到北周武帝天和元年(566年),已有1445年歷史。在漫長的歲月風雨中,北川縣名、治所多次變化,新中國成立時,縣治所位於禹里鄉。由於匪患嚴重,且交通不便,1952年,北川縣治所從禹里遷往曲山。「5·12」特大地震發生後,北川縣城所在的曲山鎮被毀。經國務院批准,北川縣城整體遷址重建。

㈤ 永昌堡的歷史來歷

永昌堡的來歷要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間,當時沿海倭寇猖獗,永嘉場鄉民時遭焚掠。二都英橋里王叔果、王叔杲兄弟倡議集資築堡自衛。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冬動工,用石塊斜壘城牆內外壁,中間夯土,城基約3.9米,高4米多。歷時一年建成。城呈長方形,南北長738米,東西距445米,周長23656米,環以護城河。東南西北設陸門環海、迎川、鎮山、通市,門將砌青磚,設防有閘,門二重,城門上設譙樓。城內開二渠,俗名上河、下河,引水入城,貫穿南北。
上河向西開五浹:西宅、狀元、三房、西門、上倉;下河向東開五浹:撲樹、經魁、御史、板橋、聖門。上河置南水門、會秀、汫頭、左昌、世裔、北水門七橋,下河置南水門,東門、東昌、北水門四橋,造型各異,風采多姿。
永昌堡建成後,為抗擊倭寇的入侵和保護當地人民的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㈥ 永昌的歷史沿革

宋代,有趙姓從河南鞏縣永昌遷此,以故土定名永昌趙,故名。永昌歷史悠久,建制多變。民國初期為永昌里,1929年(民國18年)改永昌鎮,1938(民國27年)稱永昌鄉。建國後仍稱鄉,1952年9月設永昌鎮。1956年復為鄉。1958年9月,建立政社合一的永昌公社。1983年政社分設,復為鄉。1985年建永昌鎮。1992年,原瑞溪、登勝、汪高鄉並入永昌鎮。

㈦ 永昌堡的演變歷史

永昌堡位於溫州龍灣區,甌江南岸,瀕臨東海,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永中鎮一片密密麻麻的民宅中,永昌堡至今仍依稀可見當年方方正正的布局。這座南北長778米,東西長445米的城堡,除去南面的部分外,一道高約8米的石壘城牆,以及東南西北四座城門,如同忠實的衛士默默地堅守著,任憑幾百年的風雨滄桑,無怨無悔,堅如磐石。南北兩座城門旁還有一道水門,一大一小兩條河自南向北從永昌堡的中心橫穿而過,數不清的東西流向水道,巧妙地構成了水上交通網路,又為水鄉城堡增添了幾分江南的嫵媚。

堡內御史巷1號都堂第建於明代隆慶年間(1570年),是當時督察院僉事都御史王諍的故居,三面臨水,被專家稱作「典型的明清東南沿海水鄉人家布局」。今天我們仍可看到,都堂第的檐廊、窗欞等都按「修舊如舊」原則,恢復原有格局,保留了明代「明」風「明」韻,十分簡潔明了。

永昌堡像都堂第這樣的古宅目前還有40餘處。這里住著3000餘名居民,其中王姓的特別多。如今他們把這座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佔地13餘畝的祠堂利用起來,不僅辦圖書館,還開設了風情民俗室、鄉賢紀念室、抗倭築堡展覽廳、二戰革命史展覽等。這里進進出出的老老少少大都是王氏的後裔。無論誰,他們都能說出自己先祖的英雄事跡,講述先祖當年抗倭的動人故事。

明代中國東南沿海倭寇猖獗,尤其是溫州,經常成為海盜的襲擊目標。公元1553年至1563年短短11年間,溫州遭倭患28次之多,每年因此而死的人不少於3萬。當時溫州有一對叔侄王沛和王德,叔叔王沛為保衛海防,號召鄉人進行抵抗。其間,他組織起一支千餘人的抗倭隊伍,在戰斗中身先士卒,第一次阻止了倭寇的進犯。不久之後,侄子王德從廣東解甲歸來,加入了叔叔的抗倭隊伍,又幫助招募了千餘名戰士。他們率領的義兵紀律嚴明、士氣高昂、戰鬥力強,嚇得倭寇一連4年多不敢進犯溫州一帶。

1558年,倭寇再次入侵,時已70高齡的王沛率義兵迎戰,不幸在視察敵情時陷入包圍,因寡不敵眾壯烈犧牲。而王德為援助溫州府城官兵抗倭,在途經龍灣金嶴時遭伏擊身亡。

王德犧牲後,他的侄子王叔果、王叔杲兩兄弟繼承了抗倭事業,籌集資金,建造城堡作為抗倭根據地。這便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永昌堡。

一個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區域一體化組織。

一個是中國古老鄉村氏族的抗倭城堡。

一個在遙遠的歐洲大陸。

一個在中國的東海之濱。

———永昌堡與歐盟有什麼關聯?是的,無論從地理上還是組織結構上,歐盟與永昌堡看起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個體。

然而,歐盟與永昌堡卻在浙南大地上高唱了一曲友誼之歌,為中國、為溫州給世界留下了開放兼容的美好形象。

現在讓我們聽溫州電視台主持人許溟嶸(以下簡稱許)和嘉賓金輝(以下簡稱金),說說永昌堡與歐盟的故事。

許:上個月,歐盟官員一行專程來到龍灣區的永昌堡,對現場進行評估之後,對修復工作表示滿意。至此,歷經兩年的永昌堡都堂第古跡修復項目圓滿地畫上了句號。

金:永昌堡與歐盟相隔千山萬水,這次成功的合作還真不容易。

許:說來還是很有意思的,是與我們的友好城市———義大利普拉托省的熱心牽線有著直接關系。

金:對外開放,走向世界,廣結朋友,對一個城市的發展和建設很重要,這次合作也是溫州對外開放的新成果。

許:兩年前,溫州市與義大利普拉托省正式結為友好城市。在雙方的合作項目中,一個名為「亞洲城市」的項目落戶溫州的永昌堡,將永昌堡開發為國際性旅遊景點。

金:「亞洲城市項目」就是由歐盟投資的國際合作項目,即由三個歐洲城市向一個亞洲城市轉讓技術和培訓。義大利普拉托省聯合了西班牙阿利坎特和法國巴黎,選擇溫州作為合作城市。

㈧ 永昌九年是哪一年

歷史上曾有三個人用過永昌這個年號:永昌(322年-323年二月)是東晉皇帝晉元帝司馬睿的年號,永昌(689年正月—十一月)是唐睿宗李旦的年號,永昌 (李自成),明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的年號。可是這三個年號都沒能存在到九年那麼長的。

㈨ 誰的年號「永昌」﹖

永昌:歷史上有3個皇帝使用過「永昌」年號,晉元帝司馬睿在公元322年第一個使用「永昌」年號,第三個是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在建立大順王朝時也使用了「永昌」年號。

垂拱四年,有人在洛水中打撈出來一塊刻有「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字樣的石頭,將之獻給武則天。女皇萬分高興,命名這石頭為「寶圖」、「天授聖圖」,命名洛水為「永昌洛水」,出石頭的地方為「聖圖泉」,封洛水神為「顯聖侯」,自己也加尊號為「聖母神皇」,於是將年號改為「永昌」。

㈩ 歷史有永昌帝君嗎

帝是帝,君是君,帝君倆字擱在一起的只有天上才有,帝君是中國民間信仰對神中位尊者的敬稱。
永昌帝這個人歷史上有,就是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後他的年號是永昌。

熱點內容
哪個銀行比較好 發布:2025-07-03 22:42:49 瀏覽:356
老師的苦是 發布:2025-07-03 22:41:31 瀏覽:714
四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卷 發布:2025-07-03 22:04:20 瀏覽:476
一個是班主任的體育老師 發布:2025-07-03 20:09:33 瀏覽:427
生物公司前景 發布:2025-07-03 19:58:55 瀏覽:709
幼兒園教師簡筆畫培訓 發布:2025-07-03 17:02:39 瀏覽:268
小學師德師風學習簡報 發布:2025-07-03 16:58:04 瀏覽:472
全國四級英語 發布:2025-07-03 15:51:20 瀏覽:88
雅思怎麼 發布:2025-07-03 15:48:07 瀏覽:54
記師德楷模 發布:2025-07-03 14:58:13 瀏覽: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