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小趣事
Ⅰ 生物學趣味故事
1、例如在導入高二生物"遺傳和變異"一章時,我的開場白是:"曾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我,為什麼劉德華長得那麼帥,而我卻長得這么寒磣?今天我終於明白了,這不是我的錯,全是遺傳惹的禍!"聽了我這略顯誇張的自嘲,學生朗朗地笑開了,上課的興趣也來了。
2、形象生動、豐富而幽默的教學語言,不僅有助於學生的思考、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內容,而且還可以起到打動學生的心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比如:講到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時可引用成語「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講到遺傳時可以引用俗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講到變異時,可引用古語「橘生淮北而為枳」;講到食物鏈時,可引用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講到條件反射時,可引用成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談虎色變」、「望梅止渴」等。這些詞語既簡潔形象,又通俗易懂,同時還能引起學生思考的興趣。
3、難道舉手回答問題也與性染色體有關?
在上《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時,發現班上的女生比較積極。每逢問題,頻頻舉手的都是那些女同學,而男同學舉手發言的少之又少。我靈機一動,說:「女同學發言積極,男生到現在為止動靜太小。難道舉手回答問題也與性染色體有關?是因為女生多了一條X染色體而更積極,還是因為男生有了一條Y而更拘謹呢?」學生聽了哈哈大笑起來。我接著說:「在科學研究尚未結論時,希望男同學們多家努力哦!」
隨後,課堂上那種「女男失調」的情況果然大有好轉。
4、請把你的汽車開回去
還是在教初中生物的時候,在一節初一年級的生物課上,我注意到任偉一直在埋頭倒弄著一樣東西,全然沒顧得上聽講。借同學們自學閱讀教材的時候,我走近任偉邊一看,原來他在全神貫注地玩輛玩具汽車。
我拍拍任偉的肩,說:「任偉,認真上課!你的汽車先放到我口袋裡,下了課再還給你。好嗎?」
任偉紅著臉,很不好意思地把汽車給了我。
接下來,課堂教學在原有的和諧節奏進行。等到下課的時候,我把任偉的汽車從口袋裡拿了出來,說:「任偉,請你上來把你的汽車開回去!」學生們一看,樂得哈哈大笑起來,任偉滿臉通紅得走上講台。待任偉拿著玩具汽車回到座位,我說:「任偉同學上課時間開汽車,既違反了交通規則,也違反了課堂紀律。所以一定要提出批評。但考慮到任偉同學開車時的認真專注,汽車就不沒收了,歸還任偉。希望任偉同學好好反省自己,以後千萬注意:學習時專心學習,開車時痛快開車!同學們說說,好不好?」
5、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蒙古(Mn)的牧民(Mu)用銅(Cu)和鐵(Fe)製造了新(Zn)的棚子(B),裡面裝著CHONPS,然後加(K)上蓋(Ca),看著就很美了。
第一句是微量元素,第二句是大量元素。很容易記住,效果很好。
6、三角戀情
在講到三倍體無子西瓜形成的時候,減數分裂回出現聯會紊亂現象而不能形成正常配子,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句話,將三條同源染色體比喻成三角戀情,出亂子。
7、高三生物第五章的《微生物的代謝》。
在「微生物的代謝產物」中,講到「初級代謝產物」和「次級代謝產物」。
「初級代謝產物是微生物自身生長和繁殖所需要的,不同的微生物,初級代謝產物的種類基本相同,初級代謝產物的合成發生障礙會影響微生物的正常的生命活動,甚至導致死亡;而次級代謝產物是微生物生長到一定階段才產生的,並非微生物生長和繁殖所需要的,而且不同的微生物所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不同。」
講到這里,我打了個比方,想給課堂帶來一點輕松。我說:「如果把『微生物』比著是『家』, 居家過日子的有些東西就是『初級代謝產物』,比如柴、米、油、鹽、錢,是維持一個家一直需要的東西,而且不同的家庭都一樣需要,一旦沒有了,就會影響到家庭的正常生活。」
學生一聽,笑了。我接著說:「而居家過日子的有些東西就象是『次級代謝產物』,是一個家庭到了一定時候才產生的,比如……」
我還沒說完,一位男同學突然接上話頭,說:「比如家裡的孩子!」同學們一聽,鬨堂大笑起來。
待同學們笑聲慢慢平靜下來,我笑著說:「說得有點道理,孩子確實是一個家庭形成後,到了一定階段才產生的!」同學們又笑了。我接著說:「但我相信,對任何一個家庭來說,孩子絕對不是家裡的『次級代謝產物』,而是『初級代謝產物』,是維持一個家溫馨和穩定所一直必須的!對一個家來說,對父母來說,一旦沒有了孩子,很有可能等於失去了家!」
同學們一聽,突然顯得特別安靜。我接著說:「所以,我認為,為了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自己的家,我們每一位『初級代謝產物』,一方面要好好珍惜自己,另一方面要好好愛護父母!」
掌聲……
Ⅱ 童年經歷的生物趣事
Ⅲ 請問生物界中有哪些趣事
1、馬睡覺的時候是站著睡的,魚睡覺是睜著眼睛的,長頸鹿睡覺也是站的。
2、駝鳥,遇到危險時把頭扎進沙土裡,認為這就可避險。
3、曾經有天草原燒起了大火,當快燒到一個土堆時,上面的螞蟻為了能沖出火的包圍。全部螞蟻結成一個球,向火的包圍圈外滾去,外圍的螞蟻燒得噼噼啪啪亂響,最終球沖出火的包圍圈,處於內圈螞蟻得以生存下來,這個蟻群也得以延續。
4、海豚睡覺時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且每隔十幾分鍾就有節奏地變換一次。
5、跳蚤可以跳過比它們350倍身長的距離,相當於一個人跳過一個美式足球場。
6、虎鯊的胚胎在母親的子宮里需經過激烈的搏鬥,勝利者就是可以活著出生的小虎鯊。
7、人類的嗅覺對氣味相當敏感,在1立方米的空氣中,只要有1/10000毫克的人造麝香,人就能嗅出來,但人只能嗅出2000~4000種氣味。而品種優良的警犬,嗅覺卻比人高出1萬倍。警犬能從120公里以外,回到家中。人們利用警犬特靈的嗅覺偵破了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案件。
Ⅳ 生物趣事
大王烏賊的趣聞海底世界裡最大的軟體動物,莫過於頭足綱鞘形亞綱烏賊目中的大王烏賊。早在19世紀末
葉,對大王烏賊有過這樣的記載:它的身長為3 米,觸手長達15米;它的眼睛直徑達30厘米,這在整個動物世界也是舉世無雙的。這種烏賊也是所有無脊推動物中體積最大的動物。
大王烏賊生活在深海的水域里,通常人們難以觀察到這一神秘「海中巨人」的「廬山面目」,要捕獲它也十分不易。最早人們是從捕獲到的抹香鯨的胃裡找到了大王烏賊的軀體,可解剖抹香鯨所得到的不過是經過胃液消化的殘存肌體組織——它們的觸手和兩頜軀體部分。直到1877年,人類才首次在北大西洋紐芬蘭的海灘上找到了一具大王烏賊的屍體,並據此製作了唯一基本完整的大王烏賊標本。
抹香鯨是大王烏賊不共戴天的敵人,一旦在海中相遇,總少不了一場生死搏鬥。動物學家晉科維奇曾在1938年身臨其境地目睹了這一兩強相遇的驚心動魄的場面。那是一個海面平靜的早晨,人們突然發現一條抹香鯨縱身躍出海面,並不斷地在海面翻滾拍打,就好像是一條被魚叉刺中而拚命掙扎的抹香鯨。猛地看去,抹香鯨碩大的頭上像是套上了一個特大號的超級花圈,花圈的形狀一直在變化著,一會兒擴張,一會兒縮小。仔細一看,原來那是一條大王烏賊用它那超長的觸手死死地糾纏住鯨魚的大頭,如同給它套上下一個緊箍,讓它痛不欲生……抹香鯨則試圖運用猛烈拍擊海面的手法,來擊昏對手。反復地將全身躍出海面,兇猛地拍打翻滾,終於將烏賊制服,並最終將獵物吞食於腹中。
其實,按理說大王烏賊也是一種生性兇猛的動物,它與抹香鯨的兩強相爭的廝殺,很難判斷,究竟誰是主動發起攻擊的挑釁者。像大王烏賊這類的頭足綱軟體動物,游泳極其神速,它當時若要想避免與抹香鯨發生正面沖撞和廝殺的話,是完全可能輕而易舉地逃離現場的。
蝸牛的唾液牙齒不僅是動物最有效的進食器官,它同時得到了自然界所賜予的技術支持。蝸牛的食物是一些體型較大的軟體動物,它們都有硬殼保護身體,蝸牛若單靠齒舌在硬殼上鑿個小洞要耗時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且齒舌會被磨壞,這樣,蝸牛的秘密武器——唾液就派上了用場。它的唾液如同濃度為4%的硫酸溶液,完全可以對獵物的外殼進行酥軟處理,然後就能輕而易舉地用齒舌將其硬殼打上一個洞。從中吸食獵物的血肉之軀,這種化學武器絲毫不亞於牙齒的「攻堅」能力。
牡蠣豐收的訣竅在海洋里成群生活的動物,它們的生殖細胞很容易在水裡相互吸引而結合。被排放到海水中的生殖細胞內的物質,以及與生殖細胞在一起的其他物質,能有效地刺激同性或異性動物釋放性分泌物,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繁殖的氛圍,確保了受精的成功率。利用這一規律,海產養殖中就往往能把握每年的最佳時節,把從牡蠣身上採集到的性分泌物投放到養殖場的水域里,以此刺激牡蠣大量產卵,並使所產出的卵提高受精率,這樣可以使牡蠣的產量明顯提高。
食鳥蛛布下的羅網食鳥蛛是熱帶一種巨形蜘蛛,它的「巨形」,其一在它的身體,通常體長5 厘米,有的甚至
可達9 厘米;其二在於它的胃口大,可以食鳥。蜘蛛是靠蜘蛛網來捕食的,食鳥蛛要吃到小鳥,它的網就非同一般了。
食鳥蛛在樹林的樹枝之間結網,這種蜘蛛網很結實,能經得住300 克的重量。食鳥蛛在林子裡布下天羅地網,
不但是小鳥,就是小青蛙也落網難逃。食鳥蛛分泌毒液,將落入羅網的小動物毒死,然後慢慢享用。因為食鳥蛛的網大而且結實,一些小昆蟲,小蜥蜴也不免落入羅網,這時,食鳥蛛的胃口大開,對所有入網的獵物來者不拒,統統吃掉。
食鳥蛛多半是夜間出來活動,白天總是躲在洞穴或樹根之間。現在這種食鳥蛛已不僅僅在熱帶森林生活,它們有的已隨著運往世界各地的熱帶珍貴樹木,周遊世界了。
Ⅳ 生物界有哪些趣事
1、馬睡覺的時候是站著睡的,魚睡覺是睜著眼睛的,長頸鹿睡覺也是站的。
2、駝鳥,遇到危險時把頭扎進沙土裡,認為這就可避險。
3、曾經有天草原燒起了大火,當快燒到一個土堆時,上面的螞蟻為了能沖出火的包圍。全部螞蟻結成一個球,向火的包圍圈外滾去,外圍的螞蟻燒得噼噼啪啪亂響,最終球沖出火的包圍圈,處於內圈螞蟻得以生存下來,這個蟻群也得以延續。
4、海豚睡覺時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且每隔十幾分鍾就有節奏地變換一次。
5、跳蚤可以跳過比它們350倍身長的距離,相當於一個人跳過一個美式足球場。
6、虎鯊的胚胎在母親的子宮里需經過激烈的搏鬥,勝利者就是可以活著出生的小虎鯊。
7、人類的嗅覺對氣味相當敏感,在1立方米的空氣中,只要有1/10000毫克的人造麝香,人就能嗅出來,但人只能嗅出2000~4000種氣味。而品種優良的警犬,嗅覺卻比人高出1萬倍。警犬能從120公里以外,回到家中。人們利用警犬特靈的嗅覺偵破了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案件。
Ⅵ 生物小趣事 200字左右
為什麼花生在地下結果?
花生在枝上開一簇一簇金黃色的小花,可是它的果實結在地下。
經過研究發現,花生不但在枝上能開花受精,就是在地里也會閉花受精,受精後的子房要在黑暗的環境中才能膨大結實。
如果做一個小實驗:把花生的子房柄放入一個遮光的空瓶中,它就會結果了。
原因:花生在開花受精後4~5天,在花托上部出現紫色的子房柄,子房就在於房柄的頂端,以後逐漸伸長,經5~6天,子房柄長得很長,當接觸到地面時,就伸入土中,在黑暗的土壤中,子房就開始膨大結果,經過46天左右,果實達到完全發有。
Ⅶ 關於生物的小故事
他是一個醫務工作者,用一隻母白鼠做腫瘤實驗,他給那隻白鼠移植了癌回細胞,答過了幾天,腫瘤在關在籠子里的白鼠的身上越長越大,可他驚訝地發現一個異常的景象,那隻白鼠焦躁不安,隨後痛苦地用嘴撕咬身上的腫瘤,並將咬下來的一塊塊腫瘤吞噬下去,傷口上血跡斑斑,幾乎露骨。
又過了兩天,他又發現那隻白鼠產下了一窩晶瑩透亮的小白鼠,那隻母白鼠奄奄一息地帶著不堪目睹的傷口,躺在籠子里,嗷嗷待哺的小鼠崽喝著母親的乳汁,一天天長大,白鼠母親的身體日漸銷售,拖著只剩下皮包骨頭的身子,在癌細胞無情的肆虐下,用無與倫比的頑強和神奇的意志,用自己身體里所有的能量化為生命的乳汁,喂養著這一窩鼠崽,終於有一天,母鼠永遠倒在籠子里,沒有了一絲呼吸,一群被喂養長大的小白鼠把它圍在中間……
他一直都在觀察這個奇異的現象,母鼠在產下鼠崽後,整整活了二十一天,他心裡驚呼道:「二十一天,恰好是白鼠平時正常的哺乳期,此後,小白鼠就可以脫離母親而獨立生存了,這只母鼠在正常情況下,因移植了癌細胞在身體內,早就應當死亡了啊!」面對此情此景,面對這種偉大而悲壯的動物的母愛!他潸然淚下……
Ⅷ 有關生物有趣的小故事
這些都是我在大學上動物學和植物學的時候聽教授們講的。
1、海綿動物門六放海綿綱有一種動物叫偕老同穴,它身體的結構非常簡單,大致上就是一層圓筒狀的薄膜。有一種節肢動物門甲殼綱的動物儷蝦,在小的時候喜歡從偕老同穴的小孔鑽進去,利用偕老同穴的水流系統來攝取裡面的浮游生物。等儷蝦長大了,就再也不能從小孔鑽出去了,於是儷蝦就一輩子和偕老同穴生活在了一起……這兩種動物於是也被賦予了詩意的名字。網上有資料說日本沿海有習俗,在新人成婚之日贈送偕老同穴的干制標本,寓意白頭偕老。
2、非洲大陸上有一種非群居的螞蟻,雄性有翅膀可以飛,雌性沒有翅膀不能飛。雌性喜歡爬到植物的花裡面吃花的花蜜,然後雄螞蟻在天上飛的時候看見了,就喜歡做一些猥瑣的事情:從空中俯沖下來,把雌螞蟻抱走,在空中做完那個事情。有一種蘭科植物不知道怎麼知道了,於是把自己的花開得特別像那種雌螞蟻(沒見過圖片之前你可能很難想像一朵像螞蟻的花),吸引雄螞蟻過來。雄螞蟻發現後就興沖沖地飛過來了,可是怎麼也抱不走美人歸,抱了幾次之後,身上就帶上了這種花的花粉,不知不覺地做了傳粉者。
3、有一種菊科的植物比較惡心,它可以分泌一種分子結構和昆蟲的雌性性激素極其類似的化學物質,然後吸引了一堆的蟲子過來交配。可憐這些蟲子在那兒等了半天也等不來一個雌性,被植物分泌的激素搞昏了頭,急的團團轉,無意中又帶上了花粉。我記得視頻里有一隻蟲子急的,抱著一個雄性蟲子就爆菊。
Ⅸ 生物小故事100字
動物的獵食《陷阱與詭計》
動物為了獵食求存,幾乎像一位將軍那樣運籌帷幄,巧施機變。
遠交近攻
鶯歌燕舞早為人們所知。或婉轉清揚,或高亢奔放,各有音調。音色不同的鳥鳴聲,豐富了我們共有的世界;同時,這多樣化的聲音「信號」還是某些鳥類引誘昆蟲、捕捉食物的重要手段。
分布在四川、河南、雲南等省的鵲鴝,體長20厘米左右,食量極大,特別是到了繁殖季節,捕食量劇增。為確保四、五個小生命的健康成長,親鳥每天喂雛逾百次。為了獲得足夠的食物,鵲鴝除了直接尋捉日行性的蝗蟲幼蟲、螞蟻、蒼蠅、金龜甲等昆蟲外,還能模仿多種夜行性昆蟲的鳴叫聲,進行誘捕。現已查明,鵲鴝至少能發出6種不同的鳴聲,這對油葫蘆、蟋蟀、金鈴子、螻蛄等昆蟲聽來非常順「耳」,極富魅力。它們以為「盟軍」呼喚,紛紛報以回聲,甚至主動爬出洞穴。這時,捕食慾旺盛的鵲鴝,便由暫時的「聯合」轉為主動的「攻取」。就這樣,其繁殖區內的不同種的昆蟲,大都成了它的美食。
偷梁換柱
吃厭了樹葉的天蛾記起了蜂蜜的甜美,便打起了蜜蜂的「主意」。它飛近正采蜜的工蜂,只一聲「呼喚」,工蜂當即停止「工作」,如同向導,領著天蛾向蜂房飛去。
天蛾有一個奇特的習性——模仿年輕蜂王的聲音,偷梁換柱,以假亂真。
蜂群是社會性極強的組織,蜂王的權力至高無上。無論蜂王到哪裡,它的前後左右都簇擁著由工蜂擔任的侍從蜂。蜂王休息時,侍從蜂會一口口地輪流獻上珍奇的王漿和香甜的蜂蜜,喂養這位尊貴的母親。蜂王所到之處,工蜂紛紛讓道迴避,若蜂王有巡查巢房的旨意,工蜂們會義無反顧地用自己的身體搭起「索橋」,恭候蜂王通過。
在工蜂的引導下,天蛾來到蜂巢旁,同樣以聲音作為「敲門磚」。「警衛」蜂以為蜂王駕到,施禮迎接。天蛾毫不客氣,直奔蜂巢,大吃大喝。飽餐之後,還偷盜一些蜂蜜藏進身體里,然後在工蜂的歡送下,大搖大擺、鎮定自若地走出蜂房.
Ⅹ 生物小故事
1、變色避敵的枯葉蝶
在昆蟲王國里,像竹節蟲這樣的隱身高手還有許多,它們不但在體形上模擬周圍環境,而且體色也盡可能地和環境保持一致,讓天敵真假難辨。枯葉蝶就是其中的一個能變色避敵的高手。
枯葉蝶又叫木葉蝶,聽它的名字,人們很容易聯想到樹木的枯枝敗葉。的確,枯葉蝶在繽紛艷麗的蝶類家族裡很不起眼,但是它的隱身絕技卻令人刮目相看。它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下,變換自身的顏色和形狀,將自己隱蔽起來,用惟妙惟肖的偽裝術蒙騙天敵,保護自身的安全。
枯葉蝶是怎樣施展自己的隱身術的呢?原來,它的前翅形狀很像樹葉的葉尖,後翅很像樹葉的葉柄,前後翅疊在一起,看起來酷似一片樹葉。更令人驚異的是,在這片「樹葉」上,還有一條條與葉脈十分相像的深褐色線條和近似於枯黃樹葉的病斑,把它同樹葉放在一起,幾乎達到可以亂真的地步。
當枯葉蝶遇到天敵追捕時,它便迅速地落在闊葉樹的枝條上,用身體緊貼枝條,雙翅並攏豎起,這時候,它就像一片枯黃的樹葉一樣,混雜在其他樹葉之中,使得天敵難以分清哪片是蟲,哪片是葉,失去了追捕的對象。
當枯葉蝶在池邊飲水或在樹干、花朵上覓食的時候,它也會為了自身的安全,施展隱身術。它將翅平鋪在體背上,用翅面遮蓋住身體,這時,它的體色會和周圍環境變為一致,看起來就像是一塊苔蘚或菌菜。這樣,它又能騙過天敵的視線,保證了自身的安全。
2、遠交近攻
鶯歌燕舞早為人們所知。或婉轉清揚,或高亢奔放,各有音調。音色不同的鳥鳴聲,豐富了我們共有的世界;同時,這多樣化的聲音「信號」還是某些鳥類引誘昆蟲、捕捉食物的重要手段。
分布在四川、河南、雲南等省的鵲鴝,體長20厘米左右,食量極大,特別是到了繁殖季節,捕食量劇增。為確保四、五個小生命的健康成長,親鳥每天喂雛逾百次。
為了獲得足夠的食物,鵲鴝除了直接尋捉日行性的蝗蟲幼蟲、螞蟻、蒼蠅、金龜甲等昆蟲外,還能模仿多種夜行性昆蟲的鳴叫聲,進行誘捕。現已查明,鵲鴝至少能發出6種不同的鳴聲,這對油葫蘆、蟋蟀、金鈴子、螻蛄等昆蟲聽來非常順「耳」,極富魅力。
它們以為「盟軍」呼喚,紛紛報以回聲,甚至主動爬出洞穴。這時,捕食慾旺盛的鵲鴝,便由暫時的「聯合」轉為主動的「攻取」。就這樣,其繁殖區內的不同種的昆蟲,大都成了它的美食。
3、偷梁換柱
吃厭了樹葉的天蛾記起了蜂蜜的甜美,便打起了蜜蜂的「主意」。它飛近正采蜜的工蜂,只一聲「呼喚」,工蜂當即停止「工作」,如同向導,領著天蛾向蜂房飛去。
天蛾有一個奇特的習性——模仿年輕蜂王的聲音,偷梁換柱,以假亂真。蜂群是社會性極強的組織,蜂王的權力至高無上。無論蜂王到哪裡,它的前後左右都簇擁著由工蜂擔任的侍從蜂。蜂王休息時,侍從蜂會一口口地輪流獻上珍奇的王漿和香甜的蜂蜜,喂養這位尊貴的母親。
蜂王所到之處,工蜂紛紛讓道迴避,若蜂王有巡查巢房的旨意,工蜂們會義無反顧地用自己的身體搭起「索橋」,恭候蜂王通過。
在工蜂的引導下,天蛾來到蜂巢旁,同樣以聲音作為「敲門磚」。「警衛」蜂以為蜂王駕到,施禮迎接。天蛾毫不客氣,直奔蜂巢,大吃大喝。飽餐之後,還偷盜一些蜂蜜藏進身體里,然後在工蜂的歡送下,大搖大擺、鎮定自若地走出蜂房。
4、腔腸動物
腔腸動物,都生活在水中,是構造比較簡單的一類多細胞動物。腔腸動物的身體由內胚層和外胚層組成,因其由內胚層圍成的空腔具有消化和水流循環的功能而得名。腔腸動物是真正的雙胚層多細胞動物,所有高等的多細胞動物,都被認為是經過這種雙胚層結構而進化發展生成的。
腔腸動物具有兩種特殊的細胞,一種叫間細胞,一種叫刺細胞。間細胞可以變化形成其它細胞。刺細胞是一種可以放出刺絲,具有捕殺獵物和防禦敵害功能的細胞。刺細胞是腔腸動物所特有的,它遍布於體表,觸手上特別多,因此腔腸動物又被稱為刺細胞動物。常見的腔腸動物有海蜇、海葵、珊瑚等。
腔腸動物門的動物身體呈輻射狀對稱,體內有原始消化循環腔(兼具消化及循環功能),有口,無肛門,口兼具進食及排放食物殘渣的功能。腔腸動物口周圍有觸手,觸手錶面有刺細胞,以作獵食及防衛之用,大致可以分為水母綱、水螅和珊瑚綱。
5、絕妙的共生
寄居蟹和海葵的友誼稱得上是典型的共生樣板。早在2000多年前,亞里斯多得就注意到了這些奇怪的寄居蟹。
從昏黑的深海,到激流的岸邊,到處都有寄居蟹。也有陸生寄居蟹,它們棲息在南美距大海很遠的潮濕的密林中。到了繁殖季節,這些寄居蟹便成群結隊地向海岸爬去,它們在海里產子。等小寄居蟹長大後,就又遷徙到密林中去。
寄居蟹可以棲息在任何腹足類的貝殼里。如果沒有空貝殼,寄居蟹就會發起進攻,把主人一塊塊地從房子里撕扯出來,自己搬進去,然後它就用一隻鰲堵住貝殼的入口。
可是海洋中有些兇猛的動物並不害怕寄居蟹的大螯。比如章魚就不怕,章魚用有力的手腕很容易破門而入,把寄居蟹從貝殼中拉將出來。為了防範強盜的進攻,寄居蟹備有一種特殊的武器,那就是尋找海底的「毒花」——海葵,並和海葵在一起生活。
海葵的毒性接近箭毒,一點兒海葵毒汁就可以毒死一隻美洲虎。海洋里的動物對海葵都盡量遠遠地避開,它們都害怕這些「毒花」。這對寄居蟹可大有益處,因為海葵可以成為它們的義務衛士。寄居蟹和海葵在一起生活,真是絕妙的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