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歷史
手工或卡紙
Ⅱ 明信片的由來是什麼
明信片的誕生至今已有100餘年的歷史了,說起它的由來,其實是很偶然的。
1865年,德國有位畫家在硬紙片上畫了幅畫,並在背面寫了些問候的話,打算寄給友人,但卻找不到一個能容納該畫片的大信封。看到他愁眉不展的樣子,郵局職員給他出了個主意,叫他把收件人的地址、姓名一起寫在背面,結果就像其它信函一樣寄了出去。這件事引起了高級郵務參贊史蒂芬的注意。於是,在同年11月30日召開的德意志郵政聯合會的一次代表大會上,他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一封信從寫到封、發,十分麻煩,對於內容簡單、沒有保密性質的信,完全可以採用一種簡便的、不要封套的信函,即明信片。史蒂芬的建議未被採納。
1869年,蓋爾曼博士在澳大利亞一個刊物上發表文章建議,把明信片列為印刷品郵件,以降低郵費價格。同時,他也提出要限制信件中的字數,規定一張明信片不能超過20個詞。當時這種明信片叫「信函片」。1869年10月1日,明信片在維也納郵局正式開始發行,隨後便逐漸在世界各地流行開來。
Ⅲ 明信片是如何誕生的
明信片的問世,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1865年10月的一天,有位德國畫家在硬卡紙上畫了一幅極為精美的畫,准備寄給他的朋友作為結婚紀念品。但是他到郵局郵寄時,郵局出售的信封沒有一個能將畫片裝下。畫家正為難時,一位郵局職員建議畫家將收件人地址、姓名等一起寫在畫片背面寄出。果然,這沒有信封的「畫片」如同信函一樣寄到了朋友手裡。這樣,世界上第一張自製的「明信片」就這樣悄然誕生了。從這一點來說,明信片是藝術家和郵政職員的共同發明。1869年10月1日,明信片在維也納郵局正式發行。因此奧地利成為世界上發行明信片最早的國家。
Ⅳ 明信片的發展歷史
明信片的問世,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據史籍載,1865年10月的一天,有位德國畫家在硬卡紙上畫了一幅極為精美的畫,准備寄給他的朋友作為結婚紀念品.但是他到郵局郵寄時,郵局出售的信封沒有一個能將畫片裝下.畫家正為難時,一位郵局職員建議畫家將收件人地址,姓名等一起寫在畫片背面寄出,果然,這沒有信封的"畫片"如同信函一樣寄到了朋友手裡.這樣,世界上第一張自製"明信片"就悄然誕生了.從這一點來說,明信片是藝術家和郵政職員的共同發明.同年11月30日,在德意志郵政聯合會的一次代表大會上,有人提議,為了寫信方便,可以使用一種不需要套封的信件——明信.但因代表們意見不一,此提議未被採納.
1869年,奧地利一位博士發表文章建議,應該開發明信片,並將其列為印刷品郵件,以降低郵費價格.奧地利郵政部採納了他的建議.同年10月1日,明信片在維也納郵局正式發行.因此奧地利成為世界上發行明信片最早的國家.
由於明信片使用簡便,郵資便宜,深受人們歡迎,奧地利僅3個月就投寄了300多萬張.德國郵政部門聞訊後大吃一驚後悔不已,並於1870年7月正式發行了明信片.緊接著,英,美,法,瑞士等國的明信片也相繼問世.
我國第一套明信片由清政府發行於1896年,為豎長方型 ,左上角印有"大清郵政"字樣,蟠龍和萬年青圖案,已成為今天珍貴的文史資料.在民國16年(1927年)三月,適值交通銀行開業20周年,當時的交通部為此特准發行紀念明信片一組,計4種,正面用紅,綠,紫三色套印,郵圖系帆船,反面則圖案各異.這就是我國第一次正式發行紀念明信片,只可惜印製甚少而且屬於非賣品,僅供臨時饋贈之用,因此成為郵品中的珍品.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發行了多種題材,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精美明信片.可以這樣說,明信片是反映國家政治,經濟,風土人情的藝術品,包括自然,社會,歷史,文化,科學,技術,經濟,政治,軍事等多方面的豐富資料.這種內容簡單,沒有保密性質,郵資略低於信函,郵寄簡單方便的明信片,很受古今國人的青睞.這是因為它既能和一般信函一樣起到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聯絡感情的作用,又能讓更多的人欣賞玩味,樂趣無窮.
在改革開放後,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工藝水平的提高,我國明信片的設計越來越精美,花樣不斷翻新,功能也不斷增加,如有的廠商將自家的產(商)品廣告直接印在上面,以擴大和提高其知名度.還有一種派生出的個人明信片,已成為一種時髦郵品.總而言之,風靡全球的明信片,是人們廣結朋友,交流感情,傳遞信息的一種有效工具.據媒體報道,我國郵政發行的明信片,其發行量逐年增多,一直居於世界前列.
Ⅳ 世界上第一張明信片是如何誕生的
明信片的問世,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1865年10月的一天,有位德國畫家在硬卡紙上畫了一幅極為精美的畫,准備寄給他的朋友作為結婚紀念品。但是他到郵局郵寄時,郵局出售的信封沒有一個能將畫片裝下。畫家正為難時,一位郵局職員建議畫家將收件人地址、姓名等一起寫在畫片背面寄出。果然,這沒有信封的「畫片」如同信函一樣寄到了朋友手裡。這樣,世界上第一張自製的「明信片」就這樣悄然誕生了。
Ⅵ 廣告郵資明信片的歷史
19世紀末期,明信片在歐洲商界廣泛使用,明信片的公開、「明信」的特點和異地傳遞的功能,被商家看中為最好的廣告載體,於是開始在明信片上加印商品產銷信息廣告。工商企業自行在郵資片上加印廣告的行為,引起郵政部門的注意,因為郵政在投遞明信片過程中,等於義務為工商企業傳遞了廣告信息。於是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等郵政管理先進的國家,逐步制定、健全了在郵資明信片加印廣告圖文的規章。規定廣告圖文須交郵政部門審批,由郵政部門負責印製發行,工商企業須向郵政部門交納規定的廣告費用。隨著廣告用戶的不斷增多,廣告郵資片的內容愈加龐雜,有的商家乘「虛」而入,自購普通郵資片後,自行加印廣告圖文投入使用,魚龍混雜,難以分辨。日本、韓國則不用普片加印廣告,而是專為廣告郵資片設計郵資圖。這種郵資片在加印廣告之前不出售,從而杜絕了自行加印的漏洞。
Ⅶ 明信片的歷史簡介
明信片是用硬紙卡印製的,正面印有郵資圖(或印有線框標志貼郵票位置)和收信人地址、姓名的格式,背面供書寫通信內容。明信片一般由國家郵政部門印製發行。分印有郵資圖和未印有郵資圖兩種(印有郵資圖的明信片特稱郵資明信片)。其他非郵政部門也可以印製明信片,但不得印有郵資圖。未印的明信片有普通明信片、紀念明信片、美術明信片、軍郵明信片和賀年明信片等。中國第一種明信片是大清郵政局正式開辦後於1897年發行的。1912年中華郵政在清代第四版團龍明信片上加蓋「中華民國」字樣,稱為加蓋改值明信片。
新中國成立後於1949年發行了第一套「中國人民郵政明信片」,郵資圖為天安門。當前,中國發行的郵資明信片,除印有普通郵票圖案,多次印刷、大量發行的普通郵資明信片外,還有紀念郵資明信片、風光郵資明信片和賀年郵資明信片,特種郵資明信片。
Ⅷ 明信片的誕生由來
明信片如今各國流行,多姿多彩,堪稱郵苑中可愛的小花。至於明信片的起源及發展過程,恐怕不少人未必知曉。
明信片的問世,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據史籍載,1865年10月的一天,有位德國畫家在硬卡紙上畫了一幅極為精美的畫,准備寄給他的朋友作為結婚紀念品.但是他到郵局郵寄時,郵局出售的信封沒有一個能將畫片裝下。畫家正為難時,一位郵局職員建議畫家將收件人地址,姓名等一起寫在畫片背面寄出,果然,這沒有信封的畫片如同信函一樣寄到了朋友手裡。這樣,世界上第一張自製明信片就悄然誕生了。從這一點來說,明信片是藝術家和郵政職員的共同發明的。同年11月30日,在德意志郵政聯合會的一次代表大會上,有人提議,為了寫信方便,可以使用一種不需要套封的信件——明信.但因代表們意見不一,此提議未被採納。
1869年,奧地利一位博士發表文章建議,應該開發明信片,並將其列為印刷品郵件,以降低郵費價格。奧地利郵政部採納了他的建議。同年10月1日,明信片在維也納郵局正式發行。因此,奧地利成為世界上最早發行明信片的國家。
由於明信片使用簡便,郵資便宜,深受人們歡迎,奧地利僅3個月就投寄了300多萬張。德國郵政部門聞訊後大吃一驚後悔不已,並於1870年7月正式發行了明信片。緊接著,英,美,法,瑞士等國的明信片也相繼問世。
中國第一套明信片由清政府發行於1896年,為豎長方型,左上角印有大清郵政字樣,蟠龍和萬年青圖案,已成為今天珍貴的文史資料。在民國16年(1927年)三月,適值交通銀行開業20周年,當時的交通部為此特准發行紀念明信片一組,計4種,正面用紅,綠,紫三色套印,郵圖系帆船,反面則圖案各異。這就是中國第一次正式發行紀念明信片,只可惜印製甚少而且屬於非賣品,僅供臨時饋贈之用,因此成為郵品中的珍品。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發行了多種題材,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精美明信片。可以這樣說,明信片是反映國家政治,經濟,風土人情的藝術品,包括自然,社會,歷史,文化,科學,技術,經濟,政治,軍事等多方面的豐富資料。這種內容簡單,沒有保密性質,郵資略低於信函,郵寄簡單方便的明信片,很受國人的青睞。這是因為它既能和一般信函一樣起到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聯絡感情的作用,又能讓更多的人欣賞玩味,樂趣無窮。
在改革開放後,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工藝水平的提高,中國明信片的設計越來越精美,花樣不斷翻新,功能也不斷增加,如有的廠商將自家的產(商)品廣告直接印在上面,以擴大和提高其知名度。還有一種派生出的個人明信片,已成為一種時髦郵品。總而言之,風靡全球的明信片,是人們廣結朋友,交流感情,傳遞信息的一種有效工具。據媒體報道,中國郵政發行的明信片,其發行量逐年增多,一直居於世界前列。
Ⅸ 明信片的由來及歷史其名字的由來
明信片如今各國流行,多姿多彩,堪稱郵苑中可愛的小花。至於明信片的起源及發展過程,恐怕不少人未必知曉。
明信片的問世,距今已有130多年的歷史。據史籍載,1865年10月的一天,有位德國畫家在硬卡紙上畫了一幅極為精美的畫,准備寄給他的朋友作為結婚紀念品。但是他到郵局郵寄時,郵局出售的信封沒有一個能將畫片裝下。畫家正為難時,一位郵局職員建議畫家將收件人地址、姓名等一起寫在畫片背面寄出,果然,這沒有信封的「畫片」如同信函一樣寄到了朋友手裡。這樣,世界上第一張自製「明信片」就悄然誕生了。從這一點來說,明信片是藝術家和郵政職員的共同發明。同年11月30日,在德意志郵政聯合會的一次代表大會上,有人提議,為了寫信方便,可以使用一種不需要套封的信件——明信。但因代表們意見不一,此提議未被採納。
1869年,奧地利一位博士發表文章建議,應該開發明信片,並將其列為印刷品郵件,以降低郵費價格。奧地利郵政部採納了他的建議。同年10月1日,明信片在維也納郵局正式發行。因此奧地利成為世界上發行明信片最早的國家。
由於明信片使用簡便,郵資便宜,深受人們歡迎,奧地利僅3個月就投寄了300多萬張。德國郵政部門聞訊後大吃一驚後悔不已,並於1870年7月正式發行了明信片。緊接著,英、美、法、瑞士等國的明信片也相繼問世。
我國第一套明信片由清政府發行於1896年,為豎長方型 ,左上角印有「大清郵政」字樣、蟠龍和萬年青圖案,已成為今天珍貴的文史資料。在民國16年(1927年)三月,適值交通銀行開業20周年,當時的交通部為此特准發行紀念明信片一組,計4種,正面用紅、綠、紫三色套印,郵圖系帆船,反面則圖案各異。這就是我國第一次正式發行紀念明信片,只可惜印製甚少而且屬於非賣品,僅供臨時饋贈之用,因此成為郵品中的珍品。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發行了多種題材、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精美明信片。可以這樣說,明信片是反映國家政治、經濟、風土人情的藝術品,包括自然、社會、歷史、文化、科學、技術、經濟、政治、軍事等多方面的豐富資料。這種內容簡單、沒有保密性質、郵資略低於信函、郵寄簡單方便的明信片,很受古今國人的青睞。這是因為它既能和一般信函一樣起到傳遞信息、交流思想、聯絡感情的作用,又能讓更多的人欣賞玩味,樂趣無窮。
在改革開放後,特別是近幾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工藝水平的提高,我國明信片的設計越來越精美,花樣不斷翻新,功能也不斷增加,如有的廠商將自家的產(商)品廣告直接印在上面,以擴大和提高其知名度。還有一種派生出的個人明信片,已成為一種時髦郵品。總而言之,風靡全球的明信片,是人們廣結朋友、交流感情、傳遞信息的一種有效工具。據媒體報道,我國郵政發行的明信片,其發行量逐年增多,一直居於世界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