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中張良

歷史中張良

發布時間: 2021-08-05 00:52:36

『壹』 歷史上張良和蕭何的結局是什麼

歷史上的結局:張良在晚年辭官,然後跟著赤松子雲游。在公元前186年,因為生病去世。

歷史上蕭何的結局:蕭何在劉邦死了以後,繼續輔佐漢惠帝。在公元前193年七月因為生病去世。

張良:

張良字子房,今安徽亳州人,漢初三傑之一,先世原為韓國貴族。秦滅韓後,他圖謀恢復韓國,結交刺客,狙擊秦始皇未遂。

秦末農民起義中,率部投奔劉邦,為其重要謀士。楚漢戰爭期間,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合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

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劉邦西入武關後,在嶢下用計破敵,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離險境。在楚漢戰爭中長計謀平天下,都為劉邦所採納。漢朝建立,封留侯。

(1)歷史中張良擴展閱讀:

張良:

張良在楚漢戰爭中,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結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不久游說項梁立韓貴族成為韓王,為韓申徒。

以韓申徒之職率軍協助平定關中,劉邦西入武關後,在嶢下用計破敵。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為劉邦完成統一大業奠定堅實基礎,漢朝建立,封留侯。

見劉邦封故舊親近,誅舊日私怨,力諫劉邦封夙怨雍齒,釋疑群臣。劉邦曾贊其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外,子房功也。

這一名句,也隨著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而流傳百世。漢朝建立時封留侯,後功成身退,千古流芳。

蕭何:

蕭何在做官時,為秦朝治下,秦始皇以強硬手段將存在於關中地區的郡縣行政體制推廣到新近征服的六國之地,沛縣也在其中。

這套行政體制有一特點,即一縣的最高行政長官——縣令長,由朝廷任命,基本上都是外來者,故而沛縣人氏不可能做沛縣之令長,但縣令長之下,配合他開展工作的屬吏,則多為本地人。

『貳』 歷史上張良是什麼人

張良生平簡介
張良(?~前186), 西漢初年的重要謀臣。字子房。先世為戰國時韓國人。祖父開地、父平,曾五世相韓。秦滅韓時,張良尚有家僮三百人。他傾全部家財尋求刺客,企圖暗殺秦始皇,為韓報仇。後乘始皇東游之機,與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東南)狙擊未遂。於是變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曾從圯上老人學《太公兵法》。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陳勝、吳廣起義後,張良聚眾響應。不久歸屬劉邦,此後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他協助劉邦制訂作戰方略,並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許多重要建議。這些建議對劉邦奪取楚漢戰爭的勝利和建立西漢王朝起了重要作用。劉邦進據咸陽時,看到秦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很想留居宮中;張良說剛入秦就想貪圖安樂,這是「助桀為虐」。劉邦聽了,立即還軍霸上,因此得到秦民的擁護。項羽進入關中後,劉、項之間關系緊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張良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的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漢二年(前205),劉邦在彭城一戰中遭到慘敗,張良又建議劉邦爭取英布、彭越和韓信起兵反楚,從而奠定了日後對項羽實行戰略包圍的基礎。
楚漢相持於滎陽、成皋時,劉邦為了擺脫困境,曾一度想採納酈食其的建議,復立六國之後,以牽制項羽。張良力陳其弊。劉邦頓時改變主意,這對楚漢戰爭以及此後的形勢有重大影響。劉邦即帝位後,封張良為留侯。他勸說劉邦封舊有怨隙的雍齒,以安撫功臣的不滿情緒;力主建都關中,擁立劉盈為太子等。這些建議有助於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關系,穩定封建統治秩序。惠帝六年病卒。謚號文成侯

『叄』 歷史中的張良

張良(?~前186), 西漢初年的重要謀臣。字子房。先世為戰國時韓國人。祖父開地、父平,曾五世相韓。秦滅韓時,張良尚有家僮三百人。他傾全部家財尋求刺客,企圖暗殺秦始皇,為韓報仇。後乘始皇東游之機,與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陽東南)狙擊未遂。於是變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曾從圯上老人學《太公兵法》。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陳勝、吳廣起義後,張良聚眾響應。不久歸屬劉邦,此後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他協助劉邦制訂作戰方略,並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許多重要建議。這些建議對劉邦奪取楚漢戰爭的勝利和建立西漢王朝起了重要作用。劉邦進據咸陽時,看到秦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很想留居宮中;張良說剛入秦就想貪圖安樂,這是「助桀為虐」。劉邦聽了,立即還軍霸上,因此得到秦民的擁護。項羽進入關中後,劉、項之間關系緊張,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張良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的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漢二年(前205),劉邦在彭城一戰中遭到慘敗,張良又建議劉邦爭取英布、彭越和韓信起兵反楚,從而奠定了日後對項羽實行戰略包圍的基礎。
楚漢相持於滎陽、成皋時,劉邦為了擺脫困境,曾一度想採納酈食其的建議,復立六國之後,以牽制項羽。張良力陳其弊。劉邦頓時改變主意,這對楚漢戰爭以及此後的形勢有重大影響。劉邦即帝位後,封張良為留侯。他勸說劉邦封舊有怨隙的雍齒,以安撫功臣的不滿情緒;力主建都關中,擁立劉盈為太子等。這些建議有助於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的關系,穩定封建統治秩序。惠帝六年病卒。謚號文成侯。

張良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首都陽翟任過五代韓王之相。
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 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後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死後被封為留侯。
他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晚年據說跟隨赤松子雲游。張良去世後,謚為文成侯。《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現出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後世敬其謀略出眾,稱其為「謀聖」。

『肆』 歷史上有多少個張良

張良(?—前186)字子房,今安徽亳州人,漢初三傑之一,先世原為韓國貴族。秦滅韓後,他圖謀恢復韓國,結交刺客,狙擊秦始皇未遂。秦末農民起義中,率部投奔劉邦,為其重要謀士。楚漢戰爭期間,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合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劉邦西入武關後,在嶢下用計破敵;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離險境;「為漢王請漢中地」;在楚漢戰爭中「長計謀平天下」,都為劉邦所採納。漢朝建立,封留侯。劉邦對張良的評價是: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張良身居亂世,胸懷國亡家敗的悲憤,投身於倥傯的兵戎生涯,為劉邦擊敗項羽以及漢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官拜大司馬之後,辭官歸隱,是漢初三傑當中唯一一位得以善終的人

『伍』 歷史上張良是怎麼死的

關於張良的卒年《史記》和《漢書》記載的都不一樣前後錯了三年、最可信的是病逝於惠帝元年
求採納

『陸』 歷史上,張良有過什麼貢獻

在漢初三傑里唯有張良可以算得上仁、智、勇三者皆備的完人了。張良的智在劉邦說的「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蕭何這句話里可以得到最好的詮釋,就不贅言了;張良的勇從他敢於和志同道合的力士一起在博浪沙刺殺由大批衛隊護衛的暴君秦始皇的大無畏的行動中即可看出,也用不著多說;我認為張良的仁是值得大書一筆的。孟子認為理想的完人的氣質應該是「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張良完全作到了這一點。張良在漢朝建國後的封賞會上的表現使包括劉邦在內的所有人都感到吃驚:他謝絕了劉邦對他的萬戶侯的封賞(包括屬地隨便挑選的特權),在劉邦的一再勸說下,他只挑了一個沒人要的偏遠貧窮的小縣城留縣。張良說:「陛下實在要封賞我,就把我和陛下相識的地方留縣封給我做個紀念吧,我哪裡當得起萬戶侯。我昔日刺殺暴君秦始皇,天下震動;現在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得到封萬戶侯的榮譽,這對我這個平民百姓來說太過分了,我真心地願意放棄人間的富貴,過老百姓的日子。」而且張良說到作到,不但不作萬戶侯,連這個小小的留縣縣令也找了個機會放棄了。歷史學家司馬遷對張良贊譽有加:「運籌帷幄之中,制勝於無形;子房計謀其事,無知名,無勇功,圖難於易,為大於細。」連輕易不肯贊譽他人的大文學家蘇軾也專門為張良寫了一篇著名的《留侯論》,文中對張良的品德感嘆道:「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柒』 張良在歷史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時移事異,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張良的成長歷程和成功經驗,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初時,張良志在恢復韓國,散盡家財收買勇士,走僱傭刺客襲殺秦始皇之路,未成。

在韓信要挾漢王,臨陣要求封假齊王,而漢王又大罵之時,及時以腳躡王。幸得漢王機智,立刻改口:要就當真齊王,假什麼假?!並即刻制印,張良親往頒封。

簽定鴻溝和議,漢王也欲引兵西歸時,張良建議,趁勢追擊項羽,不能養虎遺患。

統一全國後,定都長安,分封時止息爭議與不安,穩定太子地位等大事上,張良都以極其高超的智慧,輔佐劉邦成就帝業,穩定大局。高祖說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是恰如其分的,並非溢美之詞。

張良的大智慧,在於他洞察人性,洞悉時勢,在於他骨子裡的義薄雲天,忠心耿耿。

還值得一提的是,當高祖封他三萬戶齊地時,他只選擇了留地,成為光耀千古的留侯。而留這個地方的意義,在於張良對見證高祖與留侯深情厚誼的特別重視和永久紀念。君臣相得,互相成就,青史留名——這可不是一般的留名,而是永遠的佳話。

『捌』 歷史上張良有過什麼貢獻

  1. 輕取南陽,清除後患:劉邦西行入關之時,為了搶時間,在打敗南陽守軍之後,決定放棄乘勝追擊徹底解決南陽的機會。關鍵時刻,張良主動勸諫,分析利弊。劉邦很是受用,採納了他的建議,連夜回軍,以「約降」的方式和平解放了南陽,避免了腹背受敵的窘境,消除了西行入關的後顧之憂。

  2. 智取嶢關,進入咸陽:秦王子嬰殺掉亂政的趙高後,派重兵踞守嶢關,企圖阻止劉邦入關。劉邦順利通過武關後,便遭遇了駐守的嶢關秦軍。劉邦急於進入咸陽,竟打算用自己的兩萬人馬與秦軍死磕。張良力勸他,不如先行賄,再利用秦將的懈怠搞突擊。憑借張良的計策,劉邦才能順利進入咸陽。

  3. 退出秦宮,還軍灞上:劉邦入了秦宮,眼花繚亂,心裡琢磨著想在宮中留宿。樊噲、張良雙雙出馬做他的思想工作。劉邦還軍灞上,避免了隊伍的迅速腐敗,也為以後入關滅項留足了後路。

  4. 利用項伯,化險為夷。劉邦入關後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兵封函谷關——企圖稱王關中,引得項羽震怒,差點兒讓劉邦集團毀於一旦。幸虧項伯施以援手,劉邦得以脫險。整個鴻門事件前前後後,張良隨機應變,以一「騙」字力助劉邦成功脫險。

  5. 下邑畫策,重用人才。彭城大敗後,劉邦提出了「捐關以東」的大戰略,張良適時推薦了韓信、彭越、黥布三位大將。在這之後,劉邦重用韓信,拉攏彭越,策反黥布,最終戰勝了項羽。

『玖』 歷史人物張良

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漢族,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張良的祖父、父親等先輩在韓國的首都陽翟任過五代韓王之相。

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1] 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後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死後被封為留侯。

他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晚年據說跟隨赤松子雲游。張良去世後,謚為文成侯。《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漢初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2-3] 表現出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後世敬其謀略出眾,稱其為「謀聖」。

『拾』 張良在歷史中的原型是誰

秦時明月那個動漫啊,它是根據歷史而改編的,改編的,那就不一定是非要按照正史的記載,而且張良在動漫中變成了儒家的2當家了,這在歷史中根本不存在,且儒家又不是梁山,不排交椅的,動漫中的張良要是非要找個像的,孟子是儒家影響第二深遠的。正史中的張良是劉邦的謀臣,字子房,秦末漢初韓國人,祖上5輩在韓國任相,後秦滅韓,還找人刺殺過秦皇,但沒成。遇黃石公,得《太公兵法》足智多謀。後助劉邦奪得天下,被封為留侯。

熱點內容
男孩性教育書籍 發布:2025-07-04 06:45:07 瀏覽:727
九年級上冊歷史復習 發布:2025-07-04 04:12:15 瀏覽:952
面試體育教師 發布:2025-07-04 03:55:12 瀏覽:120
教師師德先進材料 發布:2025-07-04 03:05:55 瀏覽:487
用什麼詞來形容班主任 發布:2025-07-04 00:41:46 瀏覽:849
吉婷老師 發布:2025-07-04 00:40:42 瀏覽:215
哪個銀行比較好 發布:2025-07-03 22:42:49 瀏覽:356
老師的苦是 發布:2025-07-03 22:41:31 瀏覽:714
四年級上冊語文期末卷 發布:2025-07-03 22:04:20 瀏覽:476
一個是班主任的體育老師 發布:2025-07-03 20:09:33 瀏覽: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