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胡輝物理

胡輝物理

發布時間: 2021-08-05 02:35:33

❶ 求宿州學院,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專業課補考時間、地點!!!

地點:工A106

2011年9月18日8:00----10:00
08地理科學世界地理(1人): 張萌
08地質工程採煤概論(2人):徐海兵 胡輝
環境水文地球化學(1人):邵光雷
08測繪工程工程測量(3人):胡德軍、張昌鵬、吳迪
09地理教育地理信息系統(2人):李舒逸、湯風波
09地理科學土壤與生物地理(3人):張建華、曹文濤、趙大寶
09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城市總體規劃(1):馬丁(緩)
09工程測量GPS原理與應用(1人):何益
09地質工程地理信息系統(1人):李志(緩)
09地質工程地史古生物學(1人):李志(緩)
10地理教育高等數學(二)(9人):謝勇、張冬暉、顏創業、孫偉、王吉相、劉光錦、方東山、李淑珩、孫騫
10工程測量與監理高等數學(二)(16人):諸利民、黃凱、童許劍、趙輝、朱士振、金保清、江漢、宗群、劉亞林、趙海濤 付振揚、祝飄洋、劉建逸、李德健、徐斌、張旭
10地理科學線性代數(3人):陶磊、蔣利強、高逸群
10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線性代數(4人):薛雙、劉進、卓成龍、王威
10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計算機文化基礎(1人):張偉(緩)
10地質工程線性代數(2人):宮昊、賈正龍
10測繪工程線性代數(1人):羅斌
10測繪專升本城市規劃原理(1人):李成子
08資源環境全球變化(1人):陶麗華(緩)

2011年9月18日10:00----12:00
08資源環境CAD制圖(1人):李偉 環境質量評價(1人):朱學華
08地質工程工程地質學(1人):徐海兵(緩)
08測繪工程土地管理與地籍測量(1人):吳迪
09地理科學地圖學(1人):石軒
09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環境科學概論(1人):馬丁(緩)
09地質工程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6人):夏運、李志(緩)、王昭、許磊、梁鬆鬆、汪騰
10地理教育地圖學(4人):曹丙輝、王孟玉、顏創業、王吉相
10工程測量與監理地圖學(19人):諸利民、趙留洋、謝登、趙輝、李澤、王洋洋、方濤、江漢、宗群、劉亞林、趙海濤、姚駿喜、凌剛、李德健、鄧超、徐斌、侍磊、吳非、陳北
10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地圖學(6人):吳超賢、朱成泓、張雲華、劉進、王威、施加強
10地質工程大學化學(3人):王東曉、王坤鵬、楊坤民
10測繪工程大學物理(6人):劉士冬、李連強、張文樂、劉歡、劉健、羅斌
08資源環境遙感原理與應用(1人):陶麗華(緩)

2011年9月18日14:30----16:30
09地理教育中國地理(1人) 范振雨(緩)
09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測量學(1人):馬丁(緩)
建築學基礎(1人):馬丁(緩)
09地質工程構造地質學(22人):韓露、江磊、陳光、鄧祖桔、董強、熊福才、夏運、汪祖豪、高亞楠、王彬彬、李志(緩)唐朝、徐東升、盛訓賀、陳晨、林衛、陸先傑、王昭、汪晨星、汪騰、曹澤勇、梁鬆鬆
09地質工程普通測量學(1人):李志(緩)
09測繪工程數字化測圖技術(1人):曹奇
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1人):周博
10地理教育氣象學與氣候學(4人):孔大偉、張冬暉、顏創業、姚家旺
10工程測量與監理自然地理學(二)(7人):諸利民、趙輝、李澤、曹廠、祝飄洋、李德健、陳北
10工程測量與監理控制測量(9人):黃凱、趙輝、趙海濤、付振揚、祝飄洋、董軍、吳非、陳北、朱劍宇
10地理科學水文學(8人):陶磊、陶昌榮、段貝貝、高金金、朱劍文、李丹峰、景煜、蔣利強
10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測量學(2人):劉進、張偉(緩)
10測繪工程測量學(2人):朱軍、季強
08資源環境環境質量評價(1人):陶麗華(緩)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❷ 2014宜春上高縣招聘中小學教師面試公告出來了嗎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為做好2014年上高縣中小學教師公開招聘面試工作,根據宜春市教育局、宜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於做好全省2014年統一招聘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考試資格審查和面試工作的通知》(宜市教人字〔2014〕12號),結合我縣實際,經上高縣招聘教師工作領導小組研究,特製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則

1.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

2.堅持同學科范圍統一,同學科評分標准統一的原則;

3.堅持接受監督的原則,在縣教師招聘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紀檢監察部門全程監督;

4.堅持迴避原則。面試評委、工作人員、監督人員凡與考生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以及近姻親關系的,應實行迴避。

二、面試對象

根據省定入闈人員名單確定面試人選(因資格復審未通過,產生的面試人員空額按筆試成績從高分到低分依次遞補)。若確定的面試人員有放棄面試的,產生的空額不再遞補,按實有人數進行面試。

三、面試方式

面試採取說課的形式進行(幼兒園、音樂學科採取說課和才藝展示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美術學科採取說課和素描測試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體育教師採取說課和基本功測試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考生在規定時間內展示相應教學科目的課堂教學技巧、教學能力和語言儀表等。說課時間限定10分鍾內(音樂、幼兒園說課時間10分鍾以內,才藝展示時間限定10分鍾以內,美術學科素描時間為60分鍾,體育教師先進行說課後進行基本功測試,測試項目為100米和立定跳遠)。評委根據評分標准對考生的說課效果進行現場打分。

四、面試小組的組成

考生根據學科情況,分成若干個學科組進行面試,每個學科組設評委7名(其中一人兼任評分組長)、計時計分員2名。評委全部從外地聘請。

五、面試課題的確定

面試當天由各學科組評委,按現行以下教材分學科確定5個說課課題,由監察局負責同志從中為各學科抽簽確定一個考生面試說課課題。

指定教材:

1、小學:⑴語文(五年級上冊)語文出版社;⑵數學(五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⑶英語(五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⑷體育與健康(七年級全一冊)人民教育出版社;⑸音樂(五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⑹美術(五年級上冊)江西美術出版社;⑺信息技術(五年級上冊)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初中:⑴音樂(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⑵物理(八年級上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⑶體育與健康(七年級全一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3、幼兒園:幼兒園教材(中班)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六、 面試工作程序

1、資格復審。面試考生須於2014年6月27日至6月29日下午6點整,(上班時間上午8:00—12:00,下午2:30—6:00)攜帶本人畢業證書、教師資格證書、畢業生報到證、筆試准考證、身份證(正式在編教師須提供原單位及教育主管部門同意報考及任教年限的證明)、未婚證明(戶口所在地社區或鄉鎮出具)或計生證明(縣級計生部門出具)等原件及裝訂成冊的復印件上交上高縣公開招聘教師領導小組辦公室(設上高縣教育局人事股)審核,在規定時間內未上交有關證件的視為放棄面試。

經資格復審合格的考生,每人交面試費200元,准予參加面試。資格審查貫穿招錄工作的全過程,接受考生及社會的監督。

2、面試時間及地點。時間:7月10日,上午7:00點開始,一個工作日內完成;地點:上高四中。

3、面試的有效證件。參加面試的人員須帶本人身份證和筆試准考證原件。

4、設置考場。根據面試需要安排考點和考場,考場按面試小組設置。考點和考場實行全封閉管理。考點張貼考生須知、考場平面圖及舉報電話。考點設置考生候考室、備課室和說課室。

5、考生面試順序。考生先集中到候考室並由工作人員查驗二證(筆試准考證、身份證)。同時抽簽產生考生面試順序,之後由引導員按順序組織引導考生進入備課室和說課室。

6、面試過程。考生進入備課室,進行40分鍾的備課(才藝展示)准備,說課備課所需教材和備課紙由備課室統一安排和准備。准備時間到後,由引導員引導進入說課室,開始說課(才藝展示)。說課時須板書說課課題,說課方法技巧自行把握。音樂、幼兒園考生先進行說課,說課時間10分鍾以內,說課完畢後接著進行才藝展示,首先進行5分鍾以內的規定曲目的彈唱(彈奏樂器為鋼琴,考生視唱規定的曲目),彈唱曲目由評委決定,隨後由考生展示舞蹈、器樂、演唱方面的才藝(考生可選擇其中一項或多項才藝進行展示),整個才藝展示時間不超過10分鍾(考場為考生准備鋼琴和音響播放設備,其他才藝展示器材由考生自備)。美術考生先集中進行60分鍾的素描測試,然後進行說課(考場為考生准備畫架、畫板、素描紙,畫筆等其他用具考生自備)。體育考生先進行說課,然後進行體育基本功測試(100米、立定跳遠)。

評委現場打分,滿分100分。計時記分員按要求計時記分。說課成績當場亮分,評委評分精確到小數點後2位,去掉1個最高分和1個最低分,取其餘平均分為最後有效得分,分數保留小數點後2位。

7、面試成績匯總。各學科組所有考生面試結束後,考生評分表和考生面試成績匯總表分開裝好。考生成績匯總表由評分組長和計分員簽名,封面註明面試成績匯總表和面試室名稱、人數,密封後由評分組長和計分員交考務辦公室。面試組織單位共同到場開封後方可進行核分、登分。

七、紀律要求

1、參與面試的評委和工作人員必須遵守面試有關規定,凡有直、旁系親屬參加面試的,必須迴避。

2、評委和工作人員憑工作證進入考點,不得攜帶通訊工具,如有攜帶通訊工具的須交指定人員統一保管。

3、評委和工作人員要遵守保密紀律,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泄露面試試題及其它不能公開的信息。

4、評委必須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准確、獨立評分。要尊重應試者,不得向應試者詢問與面試無關的其他事項。

5、考生進入考點,不得將攜帶的通訊工具帶入候考室或面試室(如有攜帶的,考生的相應物品交工作人員統一保管,評委的交帶隊領導統一保管)。考生應自覺遵守面試的時間要求,凡遲到超過15分鍾的,作棄權處理。進入考點後要服從工作人員安排,不得喧嘩吵鬧。面試時,考生只准報告考試序號,不得透露個人姓名、籍貫、就讀院校、經歷等個人信息,否則視為作弊,取消面試資格。

6、考生必須遵守有關規定,服從工作人員的管理。考生在進行面試前不得離開候考室,考生面試完後立即離開考點,不與候考考生接觸。凡在考場內嚴重擾亂面試秩序,辱罵考官及工作人員,威協他人安全,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八、成績計算和錄取

1、考生總成績計算。中小學教師崗位考生總成績計算方法為:筆試成績與面試成績各佔50%;幼兒園教師崗位考生總成績計算方法為:筆試和面試成績分別佔40%和60%。例如:中小學教師崗位筆試兩科總分200分,考生實際得分120分;面試滿分為100分,而考生實際得分為80分,則:考生最後總成績摺合百分製成績為120×(50÷200)+80×(50÷100)=30+40=70分。

2、錄取辦法。從各學科參加面試人員中,根據總成績從高分到低分確定擬聘人員(若出現最後一名擬聘人員總成績相同,則按面試成績高低確定擬聘人員;如再相同,則以筆試專業成績高低確定擬聘人員)。擬聘人員,按省教育廳《關於修訂「江西省申報認定教師資格人員體檢辦法」(試行)的通知》(贛教發〔2010〕09號)要求進行體檢,經體檢合格、公示7個工作日無異議後,按上高縣招聘教師工作領導小組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將本人檔案交到上高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並辦理聘用備案等相關手續。考生因體檢、考試資格不符合規定被取消招聘資格,產生的空缺,根據考生總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遞補錄用人員,其他情況被取消的不予遞補。

聘用人員在年內(截止到2014年12月31日)單方面解除聘用合同或自動離職的,按照省市有關要求,將從報考該崗位未聘人員中從高分到低分遞補一次,按程序辦理相關手續。

九、組織領導

2014年上高縣招聘教師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李曉楚任組長,副縣長楊景平、縣紀委副書記、監察局局長葉桂才、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陳秋勇、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李中根、縣教育局局長楊春生、縣編辦主任孫學先任副組長,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鄧果英、縣財政局副局長晏啟明、縣監察局副局長胡輝雲、縣公安局副局長李滿意、縣教育局副局長晏小明、縣編辦副主任陳會生、縣教育局組織員陳澤生、縣教育局人事股股長熊寨,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幹部股股長林啟光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縣教育局)。

上高縣招聘教師工作領導小組

2014年7月2日

詳情請咨詢江西公務員考試網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❸ 江西省萍鄉市基於網路的縣級土地利用資料庫集成應用研究初探

胡輝1 謝梅生2

(1.江西省土地勘測規劃院,江西南昌,330046;2.萍鄉市國土資源勘測設計院,江西萍鄉,337000)

摘要:本文介紹了江西省萍鄉市建立基於網路的基級土地利用資料庫集成的技術路線及方法,為今後開展縣級土地利用資料庫集成應用提供技術依據和工作思路。

關鍵詞:基於網路;資料庫;集成應用;研究

1 研究背景及可行性分析

1.1 研究背景

江西省於1999年啟動全省1∶1 萬縣(市)級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建設。萍鄉是中國近代工業的先驅,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秋收起義的主要爆發地,是紅色革命聖地。萍鄉市位於江西省西部,地處湘贛邊界,現轄上栗、蘆溪、蓮花三縣,安源、湘東兩區和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安源經濟開發區。萍鄉市從2000年起步,歷經四年,完成了除蓮花縣外的四個區縣的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建設,並通過了省廳組織的預檢和驗收,項目成果已在各地土地管理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相關的調研結果表明:資料庫建設雖然全面開展並取得重要進展,但成果應用仍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兩方面:①「閑庫」、「死庫」屢見不鮮,有些資料庫在實際工作中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價值;②各縣區的資料庫成果整合困難,數據無法流通和共享,難以在地市級以上層面發揮作用。

當前,國家的土地管理制度和管理職能發生了重大變化,土地資源管理參與宏觀調控,「金土工程」的啟動對土地利用現狀數據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形勢、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職能要求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土地利用數據管理和應用模式。對於市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來說,怎樣集成應用這些分散獨立的 1∶1 萬縣(市)級土地利用資料庫,使其為建設用地審批、耕地保護和土地利用規劃等各項管理工作服務,是試點研究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1.2 可行性分析

1.2.1 伴隨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研究所需的關鍵技術已經成熟

近年來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海量數據存儲與數據倉庫技術、大型資料庫技術、網路技術、基於 Web 的應用及通訊技術不斷完善;「3 S」技術在國土資源調查中的應用日趨成熟;網路信息安全與保密技術日新月異,這些關鍵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本試點研究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技術條件。

1.2.2 國土資源信息網路建設和各類相關技術標准試行為本研究奠定了基礎

國土資源信息網路體系的建設使國土空間數據傳輸、交換、共享和集成應用成為現實;同時,國土資源部2001年頒布試行了《縣(市)級土地利用資料庫標准》和《縣(市)級土地利用資料庫技術規定》,同年組織了全國范圍內的建庫軟體平台測評,使得江西省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建設在統一的數據格式標准和規范的技術路線及全省統一的MAPGIS 平台下進行,為本試點研究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3 領導重視是此項研究開展的有力保障

萍鄉市國土資源局領導班子非常重視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工作,專門成立了由市局及各縣區局長組成的「萍鄉市基於網路的縣級土地利用資料庫集成應用試點領導小組」,保障此項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局黨組按照「總體設計、分步實施、整合資源、滾動發展」的發展思路,把信息化建設納入「一把手工程」親自抓,先後投入近七百萬元用於市政府所在地安源區380平方千米的航空攝影測量和相關的基礎資料庫及信息系統建設;另外,投資3800多萬元萍鄉市國土資源局智能化辦公大樓於2005年6月底交付使用,已與政府網對接,實現了省、市、縣多級數據共享,數據交換體系初步形成。

2 試點的總體目標和研究的主要內容

2.1 總體目標

在對土地利用資料庫管理和應用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市級、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土地利用數據管理模式、數據更新機制和數據應用需求,提出基於網路的縣級土地利用資料庫集成應用體系建設方案並進行試點示範,並開展資料庫成果集成應用方法研究,為解決1∶1 萬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建設項目的資料庫成果的共享和集成應用提供技術依據。

2.2 主要內容

(1)研究基於網路的縣級土地利用資料庫集成應用的框架體系和運行模式,重點研究基於網路的縣級土地利用資料庫集成應用基礎數據更新體系和維護更新機制,在多種運行模式下,如何實現分布式多級管理,以達到各級數據的同步更新,確保資料庫的現勢性。

(2)研究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作為國土資源系統的基礎數據,在分布式環境下,耕地保護、土地規劃等應用系統的實現機制和構建框架,有效地為國土資源信息化服務。

(3)市級土地利用資料庫建設應用示範。解決基於土地利用數據獲取、加工、整合和土地利用數據綜合分析,實現土地利用數據的統一管理、信息交換、信息分發、信息挖掘、數據增值等,為市級土地利用資料庫建設應用提供示範工程。

3 集成應用需求分析

3.1 系統建設功能需求分析

3.1.1 業務應用需求

根據萍鄉市國土資源管理業務開展的需要,此次開發的資料庫集成應用系統在原有土地詳查軟體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數據的異地儲存、管理,加強對異構、多元、多比例尺土地利用數據的管理,支持縣區國土資源局在異地對存放在萍鄉市局的土地數據進行提取、加工、處理、統計和分析,支持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在耕保、規劃、利用等相關國土資源業務管理中的調用。

3.1.2 數據管理需求

能夠合理存儲和管理各類土地數據,包括空間圖形數據、屬性數據、表格數據和文本數據等,並能適應大數據量和即時數據分發的需要。

3.1.3 數據更新維護需求

為適應萍鄉市土地利用數據實時更新、批量更新等維護應用的需要。包括:多級管理土地利用資料庫的同步更新,包括:土地利用資料庫同步更新、土地利用資料庫更新技術路線,包括資料庫復制、數據同步、數據報盤、數據網上傳輸等。

3.1.4 安全性與可擴展性要求

提供完善的安全體系,保證國土資源管理數據和系統的絕對安全,滿足土地管理業務中為各級、各科股、各種需求提供服務時的系統和數據絕對安全。

3.1.5 制度化運行管理的要求

提供規范化的運行標准和制度,建立長期穩定的運行維護機制。

3.2 本項目建設需解決的問題分析

3.2.1 本項目建設應服從 「金土工程」 和國土資源電子政務建設

萍鄉市土地利用資料庫集成應用試點是該市國土資源管理的一次深化,也是該市各縣區土地利用資料庫建設的深層次應用,是萍鄉市「金土工程」的組成部分。項目建設必須完全滿足市縣級土地管理應用的各項需求和工作需要,與全省國土資源電子政務建設體系相銜接,服從今後電子政務建設的大框架。

3.2.2 市級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向上逐級更新的問題

根據「金土工程」實施指南的要求和國土資源信息化網路化管理的需要,市級土地利用數據必須逐級向上更新,系統設計時已經考慮到此項內容,充分利用分布式資料庫的管理理念,實現了萍鄉市局與各縣區國土局之間數據的同步與共享。

4 技術路線與實現的技術方法

4.1 萍鄉市縣兩級資料庫集成應用總體框架體系和運行模式

根據萍鄉市縣分布的實際情況,系統採用以胖伺服器、瘦客戶端的B/S網路結構為主,具有良好的交互性的 C/S 網路結構為輔的模式結構。採用 MAPGIS軟體為平台,充分利用 DBMS 的數據管理、伺服器集群、目錄服務、分布式組件及分布式事務管理等技術,實現了分布式海量數據管理和多級分布式協同工作機制。資料庫組織形式為「邏輯單一,物理多個」方式,整個系統邏輯上為一個資料庫,即: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物理上是由各個區縣國土局的資料庫構成的,這種形式各區局之間隔離得很好,數據安全容易保障,而且在業務上,允許各分局有不同的業務邏輯。

在萍鄉市國土資源局建立了數據中心,購置了 IBM 高性能伺服器,用於集中存儲和管理市屬各縣區的多比例尺集成資料庫。市局安裝了與武漢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MAPGIS平台下的基於網路的縣級土地利用資料庫集成應用系統軟體,各縣區國土資源局無需建立信息中心,只需通過各地政務網專線和 IE 瀏覽器,經過授權就可訪問、調用和管理各自的土地利用資料庫,統計、分析、出圖、出表、匯總等工作都可通過遠程調用技術輕松完成;變更時由各縣區國土局提供變化圖斑范圍的實測大地坐標和全套相應的用地批准材料,最後由市國土局統一完成資料庫的更新和維護。

4.2 資料庫集成應用實施方案

此次試點採用由武漢中地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基於MAPGIS平台的資料庫集成系統軟體來實現,實施方案於2005年12月28日通過國土資源部組織的專家評審。

萍鄉市土地利用資料庫建設採用全省統一的MAPGIS平台進行建庫,且全市在同一中央經度內,不需要進行數據轉換和投影轉換。對未完成土地利用現狀更新調查的縣區安排盡快開展,以保證市級資料庫集成的各個縣區土地利用資料庫的現勢性。對各縣區的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進行接邊檢查,發現錯誤後及時更正處理。按集中式的管理方式對各縣區的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進行集成,形成可分可合的市級土地利用資料庫。

4.3 基於網路的市縣兩級土地利用資料庫集成應用功能設計

4.3.1 縣級土地利用資料庫集成應用功能設計

4.3.1.1 數據管理

(1)數據的存儲 以縣為單位組織和管理各類土地利用線狀數據,同時建立可分可合的市級資料庫,包括空間圖形數據、屬性數據等。

(2)數據的調閱 用戶可以通過滑鼠點擊來調閱每個縣、鄉、村的數據,若該縣的數據不存在,則會給出提示。

(3)數據的顯示 用戶可以通過滑鼠對圖形進行放大、縮小、平移等操作,還可以通過滑鼠點擊圖層來控制該圖層是否顯示以及調整圖層的疊加順序。

4.3.1.2 信息查詢

• 基本查詢

(1)屬性信息查詢 用戶通過滑鼠點擊圖形能夠查詢各類土地利用專數據信息,如土地利用現狀圖斑及線狀地物信息、宗地的基本信息、界址點信息、界址線信息、基礎地理要素信息等,用戶還可以通過輸入條件查詢空間圖形信息。

(2)歷史信息查詢 用戶可以查詢某一空間圖形的歷史變化信息。

• 統計分析

(1)任意范圍查詢統計 對任意給定的范圍能查詢范圍內各種專題數據,並能對查詢結果按給定的條件統計、輸出圖形和表格。

(2)緩沖區查詢統計 對選定的線狀、點狀地物按給定的緩沖區半徑查詢該緩沖區內各種專題數據,並能對查詢結果按給定的條件統計、輸出圖形和表格。

(3)條件查詢統計 按給定的條件對區域內的查詢各種專題數據,並能對查詢結果按給定的條件統計、輸出圖形和表格。

• 數據匯總

支持以村、鄉(鎮)、縣(區)、市為統計單元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匯總,得到各種專題匯總數據。

4.3.1.3 數據和用戶角色許可權維護

包括:數據字典的維護、數據上下載、數據縮編、數據輸出等。

提供用戶角色許可權維護工具,用於建立和維護系統賬戶(用戶名、密碼)和用戶許可權的設置。

4.3.1.4 輔助審核管理

針對建設用地審批、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執行情況檢查等項工作過程中涉及的權屬、地類、面積進行輔助審核管理。

4.3.2 市級土地利用資料庫集成應用功能設計

在上述縣級功能基礎上加入變更數據獲取及分布式資料庫動態更新等數據的組織管理功能。

4.4 基於網路的市級土地利用資料庫集成應用框架

萍鄉市市級土地利用資料庫是一種樹狀的基礎空間資料庫,通過多級分類編碼體系構建多粒度的空間數據集,在海量資料庫中使用空間資料庫引擎和其獨特的格網索引來訪問數據,利用市、縣粒度數據集之間分類編碼形成的行政區劃索引快速檢索出相應數據。市級土地資料庫採用樹狀結構集中管理市級粒度數據和縣級粒度數據,在市級節點中點擊專題可以調閱市級粒度的數據,在縣級節點中點擊專題可以調閱縣級粒度的數據,也可以通過行政區索引調閱該行政區所在的縣級粒度的數據。

通過這種機制最終實現在物理上分離的多源、多比例尺、多粒度數據的一體化管理,實現圖形數據瀏覽查詢統計的動態交互、自動切換,達到邏輯上所有數據完全一體,既方便了更新又便於使用。

4.5 本試點研究採用的主要技術

4.5.1 多元、海量空間數據的存儲、管理技術

土地利用數據具有海量特點,利用關系資料庫技術、空間資料庫引擎的集成方法,通過關系資料庫管理空間數據,使海量空間資料庫得以存放在關系資料庫中。空間資料庫引擎允許用戶在資料庫伺服器、客戶端以及應用伺服器之間實現 GIS 應用的分布式存儲、管理。

4.5.2 遠程調用技術

土地利用數據以資料庫和網路技術為基礎,研究網路伺服器組建、管理、存儲與遠程調用等技術的實現數據的共享。

4.5.3 時空分析技術

時空分析技術的核心是如何有效地表達、記錄和管理現實世界的實體隨時間變化而發生的變化。這種時空變化表現為三種形式:①屬性變化,其空間坐標或位置不變;②空間坐標或位置變化,而屬性不變;③空間實體的空間坐標和屬性都發生變化。

4.5.4 數據接邊的技術

針對縣市級土地利用資料庫的數據存儲方式和組織方式,研究資料庫的圖幅接邊技術和行政區劃接邊技術。如圖幅接邊不受圖幅數量限制、允許接邊狀態下的圖形編輯和屬性編輯。

4.6 即將整合完善的新機制、新技術

由於此次試點時間緊,任務重,通過試運行,將在今後把一些新技術整合到萍鄉市基於網路的縣級土地利用資料庫集成應用系統中來。

4.6.1 新的土地利用數據更新維護機制

針對不同地區、不同數據源,進行遙感數據輔助縣級土地利用變更,更新縣級土地利用資料庫,形成多種可操作的土地利用變更和土地利用資料庫的更新技術流程和相對應的維護機制。

4.6.2 整合基於 「3S」 技術的土地利用數據更新技術方法

在集成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從數據獲取和採集技術入手,將基於「3S」集成技術、基於「GPS+PDA」和「調查之星」技術的野外數據快速調查、數據採集整合,實現縣級土地利用數據的快速獲取、處理與更新,具體包括:基於航空遙感數據的正射影像圖的快速、高效處理;衛星遙感數據的快速處理和土地變化信息提取,含高解析度衛星數據的處理、信息自動判別、定量提取技術。

5 項目主要成果

(1)基於網路的萍鄉市土地利用資料庫集成應用管理系統;

(2)基於網路的萍鄉市土地利用資料庫集成應用數據更新體系和維護更新機制;

(3)基於網路的萍鄉市土地利用資料庫集成應用的框架體系、運行模式及關鍵技術研究的各類報告。

6 結語

本試點研究項目作為全國兩個試點之一,是在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的精心組織下,由江西省土地勘測規劃院牽頭,萍鄉市國土資源局及其所轄各縣區國土資源局按照統一方案實施的。經過立項審查、需求分析、方案設計、方案論證、組織實施等幾個階段的努力,通過試運行,新的應用需求不斷提出,應用系統還在不斷完善。

可喜的是,高效率的萍鄉市基於網路的縣級土地利用資料庫集成應用系統,正在被萍鄉市及所轄縣區國土資源局逐步認同,應用系統也在經受實踐工作的檢驗。同時,資料庫更新觀念和更新機制正在萍鄉市各級國土管理部門逐步形成和規范。研究面向市級土地管理工作,建立基於網路縣級土地利用數據的集成應用系統,形成協調、高速、統一的土地利用數字化信息的管理和共享機制,使縣級土地利用資料庫建設項目更好地為國土資源信息化服務,才是本試點研究的最終目標。

熱點內容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
班主任培養總結 發布:2025-07-04 14:40:37 瀏覽:89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04 12:20:45 瀏覽: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