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喀納斯的歷史

喀納斯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09 01:00:47

㈠ 新疆旅遊喀納斯景區介紹

喀納斯風景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和哈巴河縣境內,北與哈薩克共和國、俄羅斯共和國接壤,東鄰蒙古人民共和國,地理坐標為東經87°00′-87°10′,北緯48°43′-48°54′之間,規劃面積是1003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哈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白哈巴國家森林公園、賈登峪國家森林公園、布爾津河谷、禾木河谷、禾木草原級禾木村、白哈巴村、喀納斯村三個原始圖瓦村落等國內外享有盛名的七大自然景觀區和三大人文景觀區,其中喀納斯湖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湖泊」。
喀納斯旅遊區集冰川、雪原、高山、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等各種自然景觀與一體,共有大小經典55處,其中高品位景點有11處。景區內共有大小湖泊319個。生長著798種植物和99種真菌類,有獸類39種,兩棲爬行類4種,鳥類117種,魚類7種。被國內外眾多著名專家稱為當今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寒溫帶植物基因庫。正如一位聯合國官員在喀納斯考察所說:「這是地球上最後一塊未被開發的土地,開發她的價值在於證明人類過去那無比美好的棲身地。」
喀納斯風景區同時又是我國唯一位於四國(中國、哈薩克、俄羅斯、蒙古)交界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2000年獲得國家4A景區、國家級文明景區的稱號,2002年成為「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成員,西部大開發新疆十佳景區之首,國家攝影家協會攝影基地,中國十大秋景之一。2004年被國土資源部授予「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稱號,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5A級景區。
喀納斯湖
Kanas Lake
喀納斯,蒙古語為「峽谷中的湖」。弧長24公里,寬1-2.2公里,平均寬約1.9公里,面積約為45.78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88.5米,平均水深月約90米,為我國僅次於長白山天池的第二大深水湖和最深的冰磧堰塞湖。湖泊容積達53.781億立方米,超過我國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澤湖和巢湖。
由於喀納斯特殊的地質構造和地理環境及季節的影響,喀納斯湖水在一天中要變化幾次甚至十幾次的色彩,有時似碧玉,有時像剛擠出的鮮乳,有時清澈,有時又青灰冷酷,有時雲霧繚繞似天上仙境一般,隨著季節的更替以及天氣、時段和觀賞角度的不同,喀納斯湖的色彩更是變化萬千,因此喀納斯湖又被人們稱作「百變神湖」。成吉思汗的軍師耶律楚材是這樣贊美的:「誰知西域逢佳境,始信東君不世情;圓沼方池三百所,澄澄春水一池平。」喀納斯湖中生活著多種珍貴魚類,僅喀納斯特有的魚類就有6種。湖中還常有「湖怪」出沒。
禾木 神的自留地
Hemu, Gods leave it for themselves
禾木景區位於阿爾泰山脈中麓,准噶爾盆地北緣,東至阿勒泰市邊界,北至中蒙邊界,西至喀納斯國家自然保護區邊界,西南至喀納斯河(含河道)。全區總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據布爾津縣成150餘公里,地處於東經86°54′-87°54′,北緯48°35′-48°11′之間。
該景區地處歐亞大陸腹地,遠離海洋,緯度較高。海拔在1300-1400米間,屬於寒溫帶高寒山區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徵。全年無明顯夏季,春秋溫涼,江水充沛,年降水量1065.4mm。平均氣溫18℃,無霜期不足70天,冬季漫長寒冷,長達6個月,積雪深度平均在1.5米以上。
景區自然資源豐富,生物組合奇特各異。景區內分布著寒溫帶泰加林,是西伯利亞動植物種類南延至我國的代表性地區。景區境內森林草原相間,生物群落保持原始狀態,自然垂直帶譜明顯,生態系統獨特,是珍稀野生動植物集中分布區和豐富的天然基因庫。
該景區是蒙古族支系-圖瓦人聚居地。目前全國僅有圖瓦人2900餘人,而禾木圖瓦村就有800餘人,是中國保留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圖瓦人村落。
禾木景區景點分為:圖瓦村落景區、匯汗景區、吉克普林景區、柯姆大草原景區、美麗峰景區、冰湖景區、雪山草原景區等8個景區30多個景點。
觀魚台
觀魚台建於海拔2030米的哈拉開特(蒙古語意為駱駝峰)山頂上,與湖面的垂直落差達600多米,因其處於觀察「湖怪」的最佳位置,故得名觀魚台。
登上喀納斯湖西邊山頂的「觀魚台」,可觀看喀納斯湖的整體美景。
其一可鳥瞰喀納斯湖,四分之三的湖面盡收眼底。湖面呈綢緞般光滑平靜,宛如一塊色彩斑斕的翡翠鑲嵌在山谷之間,並向下遊河谷蜿蜒流淌,波光閃耀,飄散著童話般的色彩,順河水之勢望去,依稀可見神仙灣、卧龍灣等河曲,草色、木色、水色在逆光下不斷變幻,充滿了鮮活的靈性,體現出細膩、幽雅的南國秀色般的美麗;
其二可觀覽湖周層巒疊嶂、翠峰倒影、雲起波濤的秀麗山色;
其三舉目北望,從南向北蜿蜒而上的喀納斯湖水被群山阻擋,山巒之中可清楚地看到阿爾泰山的最高峰-友誼峰(4374米),山頂雄偉壯麗的冰雪世界,猶如一塊逛街晶瑩的白玉,聳立於群峰之巔,而「U」谷、古冰斗、冰磧壟等古冰川地貌遺跡,分布在喀納斯湖兩側的高山和河谷內,證明湖區曾有過多期冰川活動。

㈡ 喀納斯風景區的介紹

喀納斯景區位於新疆阿爾泰山中段,地處中國與哈薩克、俄羅斯、蒙古國接壤的黃金地帶。景區規劃面積1003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喀納斯景區內共有大小景點55處,分屬33種基本類型,主要包括哈納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白哈巴國家森林公園、賈登峪國家森林公園、喀納斯河谷、禾木河谷、那仁草原、禾木草原及禾木村、白哈巴村、喀納斯村等國內外享有盛名的八大自然景觀區和三大人文景觀區。2000年以來,喀納斯景區先後榮獲國家5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中國西部十佳景區、中國攝影家創作基地、中國最美十大湖泊、中國最美十大秋色、中國人與生物圈網路成員單位、全國文明景區示範點等數十項榮譽和品牌,並首批入選《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

㈢ 誰能告訴我喀納斯是怎麼形成的

由第四紀冰川強烈刨蝕、高山河流擴展而成

喀納斯形成:喀納斯河流域位於阿爾泰山主峰——友誼峰、奎屯峰南坡,流域周圍山體呈階梯層狀斷塊山,由於第四紀初期以來的冰川強烈刻蝕作用,角峰、刃脊、古冰斗、U形谷、懸谷、冰磧壟、冰磧湖及融凍泥流階地非常發育。

從古冰川地貌可以分辨出這里曾出現過較明顯的三次冰期,喀納斯湖是經第二次大冰期的巨大復合山谷冰川掘蝕而形成,當時冰川長數千米以上,冰川厚度約200-500米,冰舌末端穩定在湖口,並處於平衡狀態,逐漸在喀納斯湖口堆積了寬約1千米、高50-70米的由多道崗窪地組合而成的終磧壟,最外一道高約20米,呈弧形外凸的壟崗,內側一道以斜坡與湖面銜接。

終磧壟起伏不平,由粗細不同的冰磧塊石、砂與粘土等混合物質組成。後期因氣候轉暖,冰川迅速退縮,形成了喀納斯湖。

(3)喀納斯的歷史擴展閱讀:

喀納斯湖景區由高山、河流、森林、湖泊、草原等奇異的自然景觀、成吉思汗西征軍點將台、古代岩畫等歷史文化遺跡與蒙古族圖瓦人獨特的民俗風情於一體,有駝頸灣、變色湖、卧龍灣、觀魚台等主要景點,具有極高的旅遊觀光、自然保護、科學考察和歷史文化價值。

㈣ 喀納斯湖簡單介紹

「喀納斯」是蒙古語,意為「美麗而神秘的湖」。喀納斯湖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北部,湖水來自奎屯、友誼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當地降水,湖面海拔1374米,面積45.73㎞²,湖泊最深處高程1181.5米,湖深188.5米,蓄水量達53.8億立方米,是中國最深的冰磧堰塞湖,是一個坐落在阿爾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內陸淡水湖。

喀納斯湖有幾大奇觀:

一、千米枯木長堤,是因喀納斯湖中的浮木被強勁谷風吹著逆水上漂,在湖上游堆聚而成;

二、湖中巨型「水怪」,常常將在湖邊飲水的馬匹拖入水中,給喀納斯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也有人認為是當地特產的一種大紅魚(哲羅鮭)在作怪;

三、雨過天晴時才有的奇景——喀納斯雲海佛光。

(4)喀納斯的歷史擴展閱讀:

喀納斯景區門票:

1、喀納斯景區門票價格調整為旺季160元/人·2天、淡季80元/人·2天;

2、白哈巴景區門票價格調整為旺季30元/人、淡季15元/人;

3、禾木景區門票價格調整為旺季50元/人、淡季25元/人。

4、旺季時間為每年5月1日至10月15日,淡季時間為每年10月16日至次年4月30日。

㈤ 中國古鎮的喀納斯湖畔古村落

圖瓦村位於喀納斯湖南岸3公里處的喀納斯河谷地帶,周圍山青水秀,環境優美,是布爾津縣前往喀納斯湖旅
游的必經之路。圖瓦村居住有100多戶,1400多人。圖瓦人多居住在用松木搭建的塔形木屋中,這種建築稱作「木楞屋」,四壁均為原木壘砌,有天棚有地板,屋頂尖斜,以適應山區多雨雪的環境。
圖瓦人的生產生活方式主要是以牧業為主,以狩獵、捕魚和採集為輔。春暖花開時節,他們趕著牛羊去深山裡的夏牧場;深秋時分,又趕著牲畜下山,住進木屋度過漫長的冬季。圖瓦人主要居住在禾木-喀納斯蒙古民族鄉的禾木村、喀納斯村,以及喀納斯湖西面18公里外的白哈巴村,人口約2000人左右。

㈥ 喀納斯湖的資料

喀納斯湖(Kanas Lake):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中國自然保護區、國家自然遺產、全國低碳旅遊實驗區、中國最美湖泊,喀納斯湖雪峰聳峙綠坡墨林,湖光山色美不勝收,被譽為「人間仙境、神的花園」。
「喀納斯」是蒙古語,意為「美麗而神秘的湖」。喀納斯湖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北部,湖水來自奎屯、友誼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當地降水,湖面海拔1374米,面積45.73㎞²,湖泊最深處高程1181.5米,湖深188.5米,蓄水量達53.8億立方米,是中國最深的冰磧堰塞湖,是一個坐落在阿爾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內陸淡水湖。
喀納斯湖景區由高山、河流、森林、湖泊、草原等奇異的自然景觀、成吉思汗西征軍點將台、古代岩畫等歷史文化遺跡與蒙古族圖瓦人獨特的民俗風情於一體,有駝頸灣、變色湖、卧龍灣、觀魚台等主要景點,具有極高的旅遊觀光、自然保護、科學考察和歷史文化價值。
喀納斯湖有幾大奇觀,一是千米枯木長堤,是因喀納斯湖中的浮木被強勁谷風吹著逆水上漂,在湖上游堆聚而成;二是湖中巨型「水怪」,常常將在湖邊飲水的馬匹拖入水中,給喀納斯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也有人認為是當地特產的一種大紅魚(哲羅鮭)在作怪;三是雨過天晴時才有的奇景——喀納斯雲海佛光。

㈦ 喀納斯觀魚台的歷史和介紹有那些

喀納斯是蒙古語,意為「美麗富饒、神秘莫測」。它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專區布爾津縣境內北部,距屬縣城150公里,是一個坐落在阿爾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環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陽坡被茂密的草叢覆蓋。湖水來自奎屯、友誼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當地降水,從地表或地下瀉入喀納斯湖。湖面海拔1374米,面積44.78平方公里,湖水最深處達180米左右。是中國唯一的西伯利亞區系動植物保護分布區。這里以湖為中心建立了喀納斯湖自然景觀保護區。總面積達5588平方公里,保護區自上而下分別為冰川恆雪帶、山地凍雪帶、高山草甸帶、山地草原帶等,垂直分布。

㈧ 喀納斯湖的形成演變

根據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冰川凍土》資料:喀納斯河流域位於阿爾泰山主峰——友誼峰、奎屯峰南坡,流域周圍山體呈階梯層狀斷塊山,由於第四紀初期以來的冰川強烈刻蝕作用,角峰、刃脊、古冰斗、U形谷、懸谷、冰磧壟、冰磧湖及融凍泥流階地非常發育。從古冰川地貌可以分辨出這里曾出現過較明顯的三次冰期,喀納斯湖是經第二次大冰期的巨大復合山谷冰川掘蝕而形成,當時冰川長數千米以上,冰川厚度約200-500米,冰舌末端穩定在湖口,並處於平衡狀態,逐漸在喀納斯湖口堆積了寬約1千米、高50-70米的由多道崗窪地組合而成的終磧壟,最外一道高約20米,呈弧形外凸的壟崗,內側一道以斜坡與湖面銜接。終磧壟起伏不平,由粗細不同的冰磧塊石、砂與粘土等混合物質組成。後期因氣候轉暖,冰川迅速退縮,形成了現在的喀納斯湖。

㈨ 新疆喀納斯湖新疆喀納斯湖水,歷史中,有無記載它是否像灕江水一樣會隨季節變換或

不會,喀納斯湖,屬於高山淡水湖,一年四季湖水的變化只有溫度,沒有其他變化,

㈩ 新疆喀納斯的四大奇觀分別是什麼有什麼來歷嗎

喀那斯令人嘆為觀止四大奇觀

一、 千米枯木長堤

在喀納斯湖最北端的入湖口,有一條千米枯木長堤是喀納斯湖奇觀之一。洪水時枯木長堤會飄起來,按理來說,這些枯木會向下游漂,但是多少年來,卻奇怪的浮動逆流而上,長長地橫列在喀納斯湖的最上游6道灣。據說有人把枯木扔到下游5道灣里,那枯木還是執著地回到老地方,與枯木長堤連為一體。這是為什麼呢?每當洪水季節,河水將上游大量的枯木攜帶漂入湖口,後因強勁的谷風在遇到喀納斯湖南面的巨大山體後,風力變向將漂入湖水中的浮木推動著逆流上漂,日積月累逐步在湖口匯聚堆疊形成一條百餘米寬、兩千米長枯木縱橫交錯的 「千米枯木長堤」這一特殊的自然景觀,這些枯木隨著水的漲落而浮動

二、「湖怪」

喀納斯湖另一奇觀是湖中有巨型「湖怪」。據當地圖瓦人民間傳說,喀納斯湖中有巨大的怪獸,能噴霧行雲,常常吞食岸邊的牛羊馬匹,這類傳說,從古到今,綿延不短。近年來,有眾多的遊客和科學考察人員從山頂親眼觀察到巨型大魚,成群結隊、掀波作浪、長達數十米的黑色物體在湖中慢游,一時間把「湖怪」傳得沸沸揚揚,神乎其神,又為美麗的喀納斯湖增加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1985年7月下旬,新疆大學動物學教授向禮陔率領的考察隊在湖邊工作時,突然發現數十條巨型魚在湖面出現,兩天後袁國映帶領的新疆環境科學研究所的考察隊也在「一覽亭」上觀察到了湖中的巨型魚群,並攝得了許多照片和一段錄相,從而開始了喀納斯湖「湖怪」之謎的研究。

喀納斯湖的神秘大概和湖怪的傳說有關。據一些專家經過考察推斷,所謂湖怪其實是那些喜歡成群結隊活動的大紅魚。這是一種生長在深冷湖水中的「長壽魚」,其壽命最長可達200歲以上,而且行蹤詭秘,沒有經驗的人是很難捕捉到它的。當地的圖瓦人並不相信這種說法,在他們的傳說中,湖怪能吃掉整頭牛。但湖怪到底長什麼樣,誰也說不清。他們的前輩還有過兩次捕捉湖怪的嘗試,但都以失敗而告終。所以至今圖瓦人不到湖裡打魚,也不在湖邊放牧。

至於「湖怪」與大紅魚(哲羅鮭)是不是一回事,至今還是個迷。

喀納斯湖水中生長哲羅鮭、細鱗鮭、江鱈、阿爾泰鱘、西伯利亞斜鯿等珍稀魚類。特別是著名的哲羅鮭,體長可達2~3m,重達幾百公斤,因魚體呈淡紅色而被俗稱大紅魚。大紅魚是典型的淡水冷水性食肉性魚類,性情十分兇猛,人們曾在6千克的魚腹中發現過兩只野鴨。這種魚可長得很大,1984年曾捕到一條重達38千克的大紅魚。這樣大的魚在高緯度的高山湖泊中存在,在世界上實屬罕見。喀納斯湖中巨型魚的發現,引起了國內外從事魚類研究的科學家們的關注,也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

三、「雲海佛光」

清晨登上山頂——觀魚亭,觀賞日出景色,可見喀納斯上空雲海翻騰,霧濤升空,有時可看見如同峨眉山雲海佛光那樣的奇觀。充沛的降水,涼爽的氣候,使喀納斯湖區常常籠罩在朦朧霧雹之中,而高出雲霧頂部的山峰,則成了觀看佛光的理想地方。

在8月份,每當雨後的清晨,喀納斯山區谷地往往會被濃厚的雲霧遮蓋,只露出一座座 2000米以上的峰頂。這時,若登上「一覽亭」觀賞日出景色,只見頭頂碧藍的晴空中,斜掛著一輪巨大的朝日,遠近雪峰,在朝陽下反射出紅紅的光芒。腳下的白色雲海,浪濤般地隨風翻滾,時而露出一塊塊一平如鏡的藍色湖面,時而又露出一片片綠色的林海。那迎面而來的彩雲,帶著反射太陽的霞光,千姿百態,變幻無窮,使人目不暇接。當上午9—10時左右,太陽升到一定角度時,在湖西山谷的雲霧中,也就是與太陽的相對方向,便逐漸顯現出一個半圓形的巨大的彩色光環,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俱備,鮮艷奪目,下部則沒於雲霧中。隨著雲霧的濃淡變化,光環色澤也時深時淺,時明時暗。這些山峰、亭子以及你的身影,在彩色光環環繞襯托之下,色彩絢麗,光彩奪目,給人以神佛欲顯、飄飄欲仙的感覺。佛光大約可以持續一刻鍾左右,隨著太陽的高和光線角度的變化便逐漸隱去,令人終生難忘。喀納斯湖是有名的「變色湖」。一年之中,一季之中,一天之中都會有不同的色彩變化。在觀魚亭上觀察尤為明顯。

四、「變色湖」

喀納斯湖另一奇觀是變色,被稱之為「變色湖」。春夏時節,湖水會隨著季節和天氣的變化而變換顏色。從每年的4、5月間開化到11月冰雪封湖,湖水在不同的季節呈現出不同的色彩。5月的湖水,冰雪消融,湖水幽暗,呈青灰色;到了6月,湖水隨周山的植物泛綠,呈淺綠或碧藍色;7月以後為洪水期,上游白湖的白色湖水大量補給,由碧綠色變成微帶藍綠的乳白色;到了8月湖水受降雨的影響,呈現出墨綠色;進入9、10月,湖水的補給明顯減少,周圍的植物色彩斑斕,一池翡翠色的湖水光彩奪目。關於變色湖的原因是季節變化所引起上遊河水所含礦物成分多少的緣故;而與周圍群山植物隨季節變化的不同色彩倒映在湖中,以及陽光角度變化和不同季節的光和作用對湖水的影響也有一定關系。其主要是喀納斯湖水來源於友誼峰南坡的喀納斯冰川,當冰川作用於周圍由淺色花崗岩組成的山地時,冰川掘蝕攜帶的花崗岩岩塊經擠壓研磨成白色細粉末混合於冰層內,炎熱的夏季夾帶有白色細粉末的冰川融化,大量的呈乳白色的冰川融水和雨水進入喀納斯河,流進阿克庫勒的湖(白湖),阿克庫勒湖的乳白色水再流向下游匯入喀納斯湖,這就是喀納斯湖在7—8月變為白色的原因。每年12月份封凍後,喀納斯湖又像一面白色的水晶鏡,當地牧民用爬犁在湖面上運送物品或進行滑雪滑冰。另外,在不同的天氣、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喀納斯,特殊的水質與天色和山色相互折射而產生不同的色彩。由於喀納斯湖被群山環抱,在高原藍天白雲的大背景下,湖水受陽光和雲團的映射,又將周圍的山色反射在湖中,湖水會隨著天空雲朵的變化和陽光下山色的明暗交替,變化萬千,斑斕流彩。

熱點內容
老師被h 發布:2025-07-12 16:59:10 瀏覽:778
化學萬能夾 發布:2025-07-12 15:22:16 瀏覽:206
師德師風大討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2 13:36:50 瀏覽:887
教育功能有哪些 發布:2025-07-12 12:01:32 瀏覽:329
什麼什麼工作 發布:2025-07-12 11:04:17 瀏覽:624
dnf緊急任務是什麼 發布:2025-07-12 09:36:55 瀏覽:227
媽媽的心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2 09:33:04 瀏覽:158
師德師風測試題 發布:2025-07-12 09:03:10 瀏覽:7
日本歪曲歷史 發布:2025-07-12 08:37:05 瀏覽:424
優化的英語 發布:2025-07-12 07:23:08 瀏覽: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