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重大歷史事件
『壹』 共產黨建立發展中國重大事件至少10個
1、現代中國的總設計——新文化運動的發動
2、旭日東升——「五四」運動的爆發
3、東方霹雷——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4、群雄並起——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
5、開天闢地——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6、歐陸風雷——旅歐勤工儉學
7、煤都風暴——安源大罷工
8、中共綱領的初步確立——黨的「二大」的召開
9、漢江悲血——「二七」大罷工
10、中共戰略大調整——黨的「三大」的召開
事件列舉介紹:
1、安源大罷工
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組織的一場大型的罷工運動。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礦工人為要求當局承認俱樂部有工人代表的權利和增加工資舉行罷工。
路礦當局勾結軍閥派兵企圖鎮壓。在共產黨人劉少奇、李立三等的領導下,一萬七千多工人英勇斗爭,迫使路礦當局承認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條件,18日罷工取得了勝利。安源路礦罷工的勝利,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
2、黨的「二大」的召開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現成都北路7弄30號)舉行。出席大會的有黨的中央局成員、地方組織的代表等共12人,他們是:陳獨秀、張國燾、李達、蔡和森、鄧中夏、施存統、王盡美、鄧恩銘、項英、向警予、高君宇、張太雷。他們代表著全國195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也出席了會議。
這次大會的中心議題是進一步討論和確定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綱領問題。在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制定出的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規定了黨要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這個綱領作為黨的最高綱領無疑是十分正確的。但是,如何認識現階段中國社會和革命的性質,確定現階段的革命任務,黨的第一個綱領對此沒有給予解決。
3、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因突遭法國巡捕搜查,會議被迫休會。7月底,中共一大代表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等,由李達夫人王會悟做向導,
從上海乘火車轉移到嘉興,再從獅子匯渡口登上渡船到湖心島,最後轉登王會悟預訂的遊船,並在遊船中庄嚴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在船上,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正式宣告中國共產黨庄嚴誕生。
綱領規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廢除資本所有制,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的基本任務是從事工人運動的各項活動,加強對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研究與領導。大會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張國燾負責組織,李達負責宣傳。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四、五四運動的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五、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馬克思主義初入中國,是由來華傳教士首先選擇翻譯內容並按照自己的理解,再結合中國文化語境將其表達出來。
1899年4月,西方基督教會在上海設立的出版機構——廣學會主辦的《萬國公報》連載了由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節譯、蔡爾康筆述的《大同學》一文。該文系英國哲學家本傑明·頡德(Benjamin Kidd)所著的《社會進化》(Social Revolution)一書的前四章,文中首次提到了馬克思的名字和《共產黨宣言》中的一段文字。
『貳』 建黨90周年重大歷史事件
1.中共一大,中共共產黨成立
2.中共二大,大會選舉了新的中央領導機構,這次大會最偉大的歷史功績是制定了黨的民主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 改革開放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
1958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1966年《我的一張大字報》文化大革命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發表重要講話。(武昌、深圳、珠海、上海)
1992年10月12日,黨的十四大召開。三項決策:一是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二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三是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指導地位。(北京)
1997年9月12日,黨的十五大召開。將鄧小平理論載入黨章,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北京)
1997年7月、1999年9月,香港、澳門分別回歸祖國。「一國兩制」構想的偉大實踐。(深圳羅湖口岸)
1998年抗洪。(湖北武漢)
1999年,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北京)
199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50周年大閱兵。(北京)
2001年11月10日, 世貿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上審議並批准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北京)
『叄』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重大革命的重大歷史事件都有哪些
1、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進行了一次猛烈的掃盪,促進了中國人民特別是知識青年的覺醒,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也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做了思想准備。
2、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於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現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性質),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3、第一次國共合作
第一次國共合作,即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的第一次合作,從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歷時三年半。
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民黨改組的完成和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
但是,革命統一戰線僅維持了三年半時間,在革命形勢一片大好,即將取得國民革命勝利之時,國民黨右派卻突然叛變革命,1927年,蔣介石製造四一二政變,汪精衛製造七一五政變,瘋狂屠殺共產黨員,革命群眾和國民黨左派,國共合作宣告破裂。
雖然轟轟烈烈的第一次國民大革命失敗 ,但它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
4、抗日戰爭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5、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黨方面稱為「動員戡亂」 ,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共內戰第二階段。
1947年7月,解放軍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接著連續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主力。1949年4月,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國民黨統治的覆滅
。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軍向全國進軍途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宣告成立。到1950年6月,殘存在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戰場上的國民黨軍被全部殲滅,僅有少量逃往台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解放軍完成了解放全國大陸和近海島嶼的任務,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第二次國共內戰勝利,統一了中國大陸。
『肆』 中國共產黨的三個偉大歷史事件及意義
1、南昌起義。
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和堅強決心,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革命武裝斗爭的旗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人民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偉大開端。
2、秋收起義
意義:為後來各地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發展奠定了基礎。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道路,是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思想的起點。
3、井岡山會師
意義:1:壯大了革命武裝力量
2:保存、培養和鍛煉了紅軍事幹部:
3:開創了革命根據地的嶄新局面
『伍』 中國共產黨重大歷史事件以及共產黨的艱辛歷史有哪些
中國共產黨的創立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
大革命的興起
北伐戰爭
大革命的失敗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
井岡山根據地的開辟
土地革命和反「圍剿」
東北抗日聯軍的斗爭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抗日愛國民主浪潮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
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創建,
百團大戰
打退國民黨的反共高潮
延安整風和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和政治協商會議
粉碎國民黨軍全面進攻
打破國民黨軍重點進攻
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千里躍進大別山
國統區人民的反抗斗爭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國民黨政權的覆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人民解放軍向全國進軍
新中國外交的開端
抗美援朝戰爭
土地改革運動
國民經濟的恢復
農業合作化運動
對私人工商業和個體手工業的改造
「一五」計劃和工業化建設
中共八大前後的探索
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
「大躍進」運動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
台灣海峽的炮戰
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
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
中蘇關系的破裂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工業學大慶運動
農業學大寨運動
「文化大革命」的發動
林彪集團的覆滅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
鄧小平的全面整頓
中美關系的突破
「四五」運動與粉碎「四人幫」
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轉折
大規模平反冤假錯案
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
經濟特區的設立
中國和美國建交
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
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開展
中國同蘇聯關系正常化.
鄧小平南方談話與中共十四大
海峽兩岸關系的改善
香港回歸祖國
澳門回歸祖國
三峽工程的興建
上海浦東的開發開放
宏觀調控和「軟著陸」
扶貧開發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高舉鄧小習zN論偉大旗幟
九八抗洪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北京申辦年奧運會
中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地位
抗擊「非典」
「神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陸』 黨的歷程和重大事件有哪些
1、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樹德里3號(後稱望志路106號,現改興業路76號)和浙江嘉興南湖召開。出席大會的各地代表共13人。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鑒於當時黨員人數少、地方組織尚不健全,決定暫不成立中央委員會,先建立三人組成的中央局,並選舉陳獨秀任書記,張國燾為組織主任,李達為宣傳主任。黨的第一個中央機關由此產生。
2、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
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方面問題的會議。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七屆二中全會
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於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舉行,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34人,候補中央委員19人;
列席會議的11人,由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組成的主席團主持了此次會議。七屆二中全會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召開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會,會議做出的各項政策規定,不僅對迎接中國革命的勝利,而且對新中國的建設有重大作用。
4、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
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169人,候補中央委員112人。會議由時任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主持。全會的中心議題是根據鄧小平同志的指示討論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5、瓦窯堡會議
瓦窯堡會議是指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陝北子長縣瓦窯堡召開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劉少奇、秦邦憲、鄧發、何克全、李維漢、張浩(林育英)、楊尚昆、王稼祥、彭德懷、郭洪濤等十餘人。
這次會議,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大規模的抗日民主運動重新高漲的形勢下,為制定正確的政治路線和革命策略而召開的。會議分析了華北事變後國內階級關系的新變化,討論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等問題,批判了黨內長期存在著的「左」傾關門主義,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柒』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三大事件
1、南昌起義。
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把中國革命進版行到底的權堅定立場和堅強決心,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革命武裝斗爭的旗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人民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偉大開端。
2、秋收起義。
意義:為後來各地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發展奠定了基礎。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道路,是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思想的起點。
3、井岡山會師。
意義:
1、壯大了革命武裝力量。
2、保存、培養和鍛煉了紅軍事幹部。
3、開創了革命根據地的嶄新局面。
(7)黨的重大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秋收起義:毛澤東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即紅軍)舉行的一次武裝起義。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控制下的武漢國民政府公開宣布「分共」,背叛了革命。
中國共產黨從此轉入地下,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決定在群眾基礎較好的湘鄂粵贛四省發動農民舉行秋收起義。
『捌』 求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中共二大召開,制訂民主革命綱領;
1923年,中共三大召開,決定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1926年,與國民學共同進行北伐;
1927年,中共「八七會議」以漢口秘密召開,決定開展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的策略;
1927年,中共尋找到一條「工農武裝割據」道路。
1934年到1936年,中共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將革命重心帖東南轉向西北;
1937年,中共與國民黨為了抗日,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1946年,又擔負起解放戰爭的任務。
1949年,建立新中國。
1952年,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
1956年,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
1966_1976,文化大革命
1976至今,社會主義新時期的建設。
『玖』 中國共產黨重大歷史事件,共產黨的艱辛歷史
1、南昌起義。八一南昌起義常簡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回顧黨艱辛發展的建設歷史,堅定推進偉大事業的恆心
從新中國成立到完成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從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到實行改革開放,從「兩個凡是」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一步一個腳印,在艱辛探索中前行,在與時俱進中革新,最終揭開了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
路漫漫其修遠兮,新中國建設的偉大事業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而今在推進新時代偉大事業的進程中,必然更需要我們持之以恆、艱苦奮斗,在困境中永不懈怠,在逆境中克難攻堅,在絕境中變革創新,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堅定不移推進偉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