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二生物
⑴ 關於杭二中招生情況
不是的。
外市的將被列入個別生招生行列中。但必須符合以下條件:具有杭州市區戶籍的外地初中應屆畢業生和往屆畢業生;父母持有杭州市《人才居住證》的外地初中畢業班學生;杭州市區初中畢業的往屆生。具有以上條件的學生可以參加當年杭州市的中考。若不滿足,你只能到杭二中借讀,借讀費三四萬左右。
或者你在你們省(市)是頂尖的學生(前五至前十),因為杭二中每年都有省招生和外地招生,具體可以去http://www.hz2hs.net.cn/default.asp 查看。
希望不大,總共杭二外招也就一個班不到。體育不好的話中考要考體育哦= =
順便附上杭州中考標准:
中考總分570分(其中體育30分,這30分一定要拿滿的。)文化課540分,語文,數學,英語各120分(語文么全市最高也不過110多點吧。數學、英語可以沖滿分,但數學難起來很難←比如08屆),科學180分(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一點天文。一般考到172是很高很高很高的分數了。)。杭二中每年的分數在490-510之間。很難考= =||
⑵ 杭州師范大學是一本還是二本
杭州師范大學是二本。
杭州師范大學在浙江既有是第一批次招生也有第二批招生,所以嚴格意義上,我們說杭州師范大學是二本大學,只有全部都在第一批本科招生,我們才說杭州師范大學是一本大學。
如果你不是浙江考生,杭州師范大學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一批招生的話,你也可以說杭州師范大學是一本大學。
註:教育部門並沒有說杭州師范大學是一本還是二本,杭州師范大學是幾本只是民間說法(某大學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話,就說該大學是一本大學,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話,就說該大學是二本大學,既有一批又有二批招生的,通常也認為是二本大學)。
杭州師范大學簡稱「杭師大」,位於素有人間天堂美譽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杭州;杭州市重點綜合性大學 ,為浙江省和杭州市重點建設的百年老校,第二批浙江省重點建設高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截至2016年12月,該校建有倉前、下沙、玉皇山、古盪灣、溫州路校區等校區。博士、碩士點132個,有包括國家特色專業、教育部綜合改革試點、省重點專業在內的69個本科專業,形成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理學、醫學四大主幹學科,藝術、教師等特色學科。
(2)杭二生物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杭州師范大學前身是光緒三十二年創建的浙江官立兩級師范學堂,是全國建立最早的六大高等師范學堂和浙江省民主科學思想和藝術教育的發祥地之一,為最早的全國四大官立師范學堂之一。
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杭州師范學院,新世紀更名為杭州師范大學。
2000年,杭州師范學校、杭州教育學院、杭州市法律學校、杭州工藝美術學校並入杭州師范學院。
2016年,入選應用型建設試點示範學校; 列入來華留學質量認證首批試點院校。
2018年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杭州師范大學入選。
余雪芳老師認真負責,教學水平高,是我碰到的最好的生物老師
⑷ 杭二中高一要上那些書分別是什麼出版社
每一屆也許會不同。但總體是:
語文必修一、二、三 語文出版社
數學就亂了,不一定。不過必修五應該會上
英語按書順序,必修一二三左右
物理按書順序,會把必修講完大部分
化學必修一二,會把選修的實驗化學等穿插起來講 鳳凰集團出版社
生物無
政治必修一二
歷史必修所有(因為高一下要會考)
地理必修所有(因為高一下要會考)
建議向上一屆借書,書都是一樣的
⑸ 怎麼報考杭州二中
如果你是外市的,那你將被列入個別生招生行列中。但必須符合以下條件:具有杭州市區戶籍的外地初中應屆畢業生和往屆畢業生;父母持有杭州市《人才居住證》的外地初中畢業班學生;杭州市區初中畢業的往屆生。具有以上條件的學生可以參加當年杭州市的中考。若不滿足,你只能到杭二中借讀,借讀費三四萬左右。
或者你在你們省(市)是頂尖的學生,因為杭二中每年都有省招生和外地招生,具體可以去http://www.hz2hs.net.cn/default.asp
查看。如你有在杭州中考的資格,那我告訴你杭州中考總分570分(其中體育30分)文化課540分,語文,數學,英語各120分,科學180分(包括物理,化學,生物)。杭二中錄取分數線去年我記得是506分,前年516分。
補充:網站裡面不是有招生一欄啊,到裡面仔細去看看吧~
⑹ 科學家合成結品牛順高素,合成核酸證明杭了生命起源的哪個階段
分別證明了生命起源的第二和第三階段。
第二個階段,從有機小分子物質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質。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的形成肽鏈的部分證明了這一步;
第三個階段,從生物大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生物大分子相互結合)。結晶牛胰島素是由2條肽鏈組成的,是兩種生物大分子的相互結合。
⑺ 晚白堊世晚期生物群———衢江生物群和桐鄉期生物組合
目前,各家對衢江生物群的含義稍有出入,陳其奭 ( 1989) 所稱衢江化石群,系指中戴組、金華組和衢縣組所產化石總貌; 蔣維三等 ( 1993) 所指衢江生物群包括方岩組、蘭溪組、衢縣組和桐鄉組 4 個組的生物化石面貌; 《浙江省岩石地層》 ( 浙江省地質礦產局,1996) 沿用陳其奭 ( 1989) 的含義,僅改衢江化石群為衢江生物群。本書沿用後者。
衢江生物群迄今已發現的化石門類有: 植物、輪藻、孢粉、腹足類、雙殼類、葉肢介、昆蟲、介形類、爬行類和恐龍蛋等,詳情如表 7-3 所列。各門類化石分述於後。
表 7-3 浙江晚白堊世 ( 衢江群 + 桐鄉組) 化石分布簡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續表
1. 植物
Pseudofrenelopsis ( Changlingia) -Sequoia 組合。
該組合為本次對比研究暫建。浙江晚白堊世植物化石主要賦存於浙西北區中戴組、金華組,以及浙東南區方岩組中段和上段,以及小雄組。主要分子有: Pseudofrenelopsis sp.,P. papillosa,P. parceramosa,P. ( Changlingia) thoristoma,Brachyphyllum sp.,B. cf. obe-sum,B. cf. ningshiaensis,Pagiophyllum sp. ,Cladophlebis sp.,Sequoia cf. concinna 等。其中以 Pseudofrenelopisis ( Changlingia) 為這一組合的特徵分子。
Pseudofrenelopsis ( Changlingia) thoristoma 最初發現於松遼平原泉頭組及青山口組,和一些被子植物共生,其時代應屬晚白堊世早期,因此該植物組合作為晚白堊世生物群的組成部分是合適的。
2. 輪藻
本區晚白堊世輪藻化石僅產於浙西北區金華組、衢縣組和桐鄉組。據蔣維三等研究,自下而上建立 3 個組合帶:
( 1) Aclistochara munla-Mesochara symmetrica 組合帶
化石產於金華組,重要分子有: Obtusochara cylindrica,Mesochara symmetrica,Euaclisto-chara munla 等,它們都是國內晚白堊世常見分子。
( 2) Porochara anluensis-Songliaochara heilongjiangensis var. nonganensis 組合帶
化石產於浙西北杭嘉湖地區之衢縣組,屬種單調,特徵明顯。大體上由兩種類型組合: 第一種是孔輪藻科的大型分子 Porochara anluensis,P. jiangshanensis,它們是華南晚白堊世地層中廣泛分布的指示性種,已知產出層位有江漢盆地東部公安寨組、雲南曼寬河組、湖南戴家坪組和江蘇赤山組; 另一類型是 Songliaochara,該屬常見於我國晚白堊世地層中,如松遼盆地青山口組至姚家組、江蘇赤山組等。
( 3) Grambastichara yuntaishanensis-Hornichara prolixa 組合帶
化石產於浙西北杭嘉湖地區靠鑽井資料所建的桐鄉組,組合面貌與江蘇泰州組基本相似,屬晚白堊世晚期。
3. 孢粉
本區晚白堊世孢粉化石可建 Schizaeoisporites-Ephedripites 被子植物花粉組合。
這一孢粉組合產自晚白堊世地層中,組合中以類型眾多含量極其豐富的 Schizaeois-porites 孢子、Ephedripites 花粉和開始繁盛的被子植物花粉組合為其主要特徵。組合中蕨類植物占組合總數的 24% ~60%,裸子植物花粉占組合總數的 12% ~ 60%,被子植物花粉占組合總數的 4% ~ 32%,部分地區孢粉組合中三者含量幾乎均等,蕨類植物孢子中Schizaeois porites 孢子在本組合中達到了極其繁盛階段,以眾多的類型豐富的含量佔領先地位,占組合總數的 24% ~56%,伴生的其他蕨類植物孢子為少量的 Deltoidospora,Gabonis-potis,Obtusisporis,Lyeopodiumsporites,Gleicheniidi,Lyodiumsporites,Cyathidites,Toroisporis,Camptotriletes, Cingutriletes, Polycingulatisporites, Psiloschizosporis, Echinatisporis, Osmund-acidites,Pterisisporites,Verrutetraspora,Multinodisproites 等,Cicatricosisporites 孢子很少見到。裸子植物花粉中在前面幾個孢粉組合內極其繁盛的 Classopollis 和 Exesispollenites 花粉在本組合中含量顯著下降,前者占組合總數的 1% ~ 15% ,後者占組合總數的 0% ~ 20% ,取而代之的則是種類繁多含量豐富的 Ephedripites 花粉,占組合總數的 5% ~ 28% ,其次還有少量的 Inaperturopollenites,Psophosphaera,Araucariacites,Laricoidites,Taxodiaceaepolle-nites,Cycadopites,Gingkgoretectina,Monosulcites,Rugubivessiculites,Pinuspollenites,Parciz-porites 等花粉,被子植物花粉開始繁盛是這一孢粉組合的主要特徵之一,也是與上述幾個孢粉組合的最大差別之處。本組合中被子植物花粉以個體較小的三溝型、三孔溝型為主,其次為三孔型、多孔型,有 Tricolpopollenites,Tricolpites,Retitricol,Salisxpollenites,Quercoidites, Liliacidites, Magnolipollis, Tricolporopollenites, Ilexpollenites, Myrtaceidites,Lonicerapollis, Sapindaceidites, Proteacidites, Beaupreaidites, Carypollenites, Chenopodipol-lis,以及個別的 Cranwellia,Mancicorpus,Callistopollenites 等,廣泛分布於新生代地層中的 Ulmipollenites 花粉在本組合出現較普遍,但一般含量不太高,在個別地區孢粉組合內可高達 29%左右。
本組合出現的主要孢粉化石類型均為我國和北半球一些地區晚白堊世孢粉組合中的常見分子,從組合特徵來看,本組合與廣東三水盆地三水組、大塱山組孢粉組合基本相似,與江漢盆地漁洋組,松遼盆地明水組孢粉組合也很接近。
4. 雙殼類
浙江晚白堊世已發現的雙殼類化石稀少,屬種單調,保存不佳,僅浙西北金華組有少量產出,計有 Pseudohyria sp.,Sphaerium shantungense,S. cf. shantungense 和 S. suanchen-gense 等。
晚白堊世雙殼類屬種單調,分布不廣,以類三角蚌類的假嬉蚌 ( Pseudohyria) 為主,此外,常有 Sphaerium spp. 。
假嬉蚌以往曾產於我國內蒙古和寧夏的二連組,松遼平原嫩江組、四方台組和明水組,河北土井子組,山西助馬堡組,山東王氏組,蘇南赤山組,蘇北泰州組,湖南東塘組,在蒙古、俄羅斯和泰國等地上白堊統亦有產出。
Sphacrium shantungense 最早見於山東晚白堊世王氏組,此後在江蘇泰州組、湖南東塘組、吉林四方台組發現同名屬種。
5. 葉肢介
本區晚白堊世葉肢介僅產於浙西北區衢江群金華組,主要屬種有: Tenuestheria tenuis,T. spp.,Migransia spp.,Zhestheria gracilis,Z. nemestheriformis,Z. sp.,Sinoestheria sp.,S.jinhuaensis 等,其中 Sinoestheria 常與晚白堊世松花江葉肢介群的重要分子 Halysetheria 屬共生。該組合的一些主要分子,部分研究者認為其時代為晚白堊世早期或早、中期。本書擬暫建 Tenestheria-Zhestheria-Sinoestheria 組合。
6. 介形類
本區白堊紀晚期介形類僅產於浙西北金華組、衢縣組和桐鄉組,浙東南方岩組中段與上段。自上而下可以建立 3 個介形類組合,茲分別敘述如下。
( 1) Mongolocypris-Candona 組合
該組合代表層位是金華組,此外,浙東南寧波盆地方岩組上段也有少量產出。主要屬種有: Mongolocypris tera,M. entenuata,M. aversa,M. porrecta,M. corpulenta,Candona glo-ber,C. symmetrica,C. prona. C. spp.,Cypridea ( Cypridea) obscura,Darwinula longyouensis,Talicypridea lanxiensis,Ziziphoypris spp.,Advenocypris sp.,Eucypris angutata,E. profunda 等。上述組合的特徵分子 Mongolocypris 屬單獨或成層出現,占絕對優勢,前已敘述,Mongolo-cypris 常見於上白堊統。Talicypridea 雖數量較少,殼前緣冠狀突起甚微弱,但該屬始於晚白堊世早期,繁盛於晚白堊世晚期,至古新世則銷聲匿跡,地質歷程短暫,廣泛分布於我國上白堊統,是晚白堊世的標志化石。
( 2) Talicypridea-Tangxiella-Candoniella 組合
該組合代表層位是衢縣組,介形類主要分子有 Talicypridea zhejiangensis,T. guxianen-sis,Candoniella porrecat,C. condida,Cypridea cavernosa,Tangxiella tangxiensis,T. spp.,Ziz-iphocypris sp.,Eucypris sp.,Metacypris kaitunensis 等,其中 Talicypridea 屬晚白堊世特徵分子,常與 Cypridea cavernosa 共生,Tangxiella 始見於衢縣組,其後在江蘇浦口組、福建沙縣組都有發現,其時代似屬晚白堊世。
( 3) Cypridea-Talicypridea-Khandia-Altanicypris 組合
表 7-4 浙江白堊紀主要化石組合序列對比表
該組合僅見於浙西北桐鄉凹陷的鑽井中所揭示的桐鄉組,主要屬種有: Cypridea ( Cypridea)spp.,Talicypridea spp.,Khandia spp.,Altanicypris spp.,Parailtyocypris tamida,Cyprois sphaeroi-dalis,Eucypris sp.,Cundona sp.,Candoniella sp.,Rificypris spp.,Metacypris sp.,該組合介形類化石分異度很高,具冠狀突起的有 Talicypridea,Altacypris 和 Khandia 等,這些屬最先見於蒙古上白堊統 Nemegt 組,同時又出現一些常見於江蘇泰州組的屬種,層位大致相當。該組合與廣東南雄組頂部上湖組坪嶺段大致可以對比,時代應歸晚白堊世晚期。
7. 爬行動物與恐龍蛋
浙西北區金衢盆地衢縣組發現爬行動物牙齒、碎骨與恐龍蛋等化石,恐龍蛋有兩種類型: Paraspheroolithus cf. irenensis ( 二連副圓形蛋) 和 Faveoloolithus ( 蜂窩蛋) ,產蛋化石地層時代歸晚白堊世。
20 世紀 70 年代在浙江龍游晚白堊世中戴組上段發現浙江吉蘭泰龍 Chilantaisaurus zhe-jiangensis,鑒定者指出, 「吉蘭泰龍目前產於兩個時代」,即早白堊世晚期或晚白堊世早期。
值得提出的是,浙江臨海市上盤鎮嶴里小雄組沉凝灰岩中發現翼龍化石 Zhejiangopter-us linhaiensis,鑒定者指出,1988 年以前,世界上真正確定為無齒型的翼龍僅有兩個屬:Pteranodon 和 Nyctosaurus,它們的屬型種均產自美國堪薩斯州的上白堊統 Santonian 階。另據翼龍化石圍岩同位素年齡值稍老於 ( 大於) 81. 5 Ma,故鑒定者定其時代為晚白堊世早、中期 ( 蔡正全等,1994) 。
浙江白堊紀主要化石組合序列對比見表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