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化學必修一氨

化學必修一氨

發布時間: 2021-08-14 12:28:38

① 高中化學必修一液氨與氨水的區別【表格】

只要把握好一點就可以,那就是:液氨是純凈物,就是氨氣液化了,氨水是氨氣的水溶液,然後可以寫出三聯式,就可以解釋微粒種類,溶液鹼性以及可以參與的反應了

② 跪求高一化學必修一第四章第四節 氨 硝酸 硫酸的課後習題答案~~~謝謝了!

四、習題參考
1.無,刺激,極易。小,吸,製冷劑
2.……
3.B4.C
5.
濃硫酸 稀硫酸
酸性 強弱 弱(主要以分子狀態存在,弱酸性,不能用來製取氫氣) 強(可以用來與活潑金屬反應製取氫氣)
化學
方程式 H2SO4(濃)+2NaOH=Na2SO4+2H2O
2NaCl+H2SO4(濃) Na2SO4+2HCl↑
H2SO4+2NaOH=Na2SO4+2H2O
2NH3+H2SO4=(NH4)2SO4
應用 制氯化氫等揮發性酸 除鐵銹、制硫酸銨等鹽類
氧化性 強弱 強氧化性(硫元素被還原,可以與不活潑金屬如Cu及非金屬如C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弱氧化性(氫元素被還原,只能與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反應)
化學
方程式 Cu+2H2SO4(濃) CuSO4+SO2↑+2H2O
Zn+H2SO4=ZnSO4+H2↑
應用 精煉石油、製造炸葯等 實驗室制氫氣、制鹽等
吸水性 濃硫酸有吸水性 無
應用 乾燥劑
脫水性 濃硫酸有脫水性 無
化學
方程式
C12H22O11 12C+11H2O

應用 在有機反應中作脫水劑、制染料等
6.提示:(1)各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的是稀硫酸:
Ba(NO3)2+H2SO4=BaSO4↓+2HNO3
(2)各取剩下的兩種溶液少許,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的是稀鹽酸,最後一種是稀硝酸。
AgNO3+HCl=AgCl↓+HNO3
7.區別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方法僅供參考(只要求學生掌握其中三四種方法即可)。
(1)密度法:濃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大得多,可以測試這兩支試管相同體積液體的重量,重量大的是濃硫酸,重量小的是稀硫酸(或用密度計進行測試)。
(2)黏度法:濃硫酸是黏稠的液體,而稀硫酸接近水的黏度,所以將兩支試管拿起搖動幾下,觀察。流動性差的是濃硫酸,流動性好的是稀硫酸。
(3)稀釋法:濃硫酸溶於水時放出大量的熱,故可用稀釋法進行鑒別。在小燒杯中加入10mL水,再慢慢沿燒杯壁加入某種硫酸,放出熱量大的是濃硫酸,熱量變化很小的是稀硫酸。
(4)露置法: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而稀硫酸無此特性。分別稱取等量的兩種硫酸,露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後再稱量,質量明顯增加的是濃硫酸,另一種是稀硫酸。
(5)吸水法:在兩支試管中各加入少量膽礬,再分別加入幾滴硫酸,晶體溶解且溶液變藍的是稀硫酸,若藍色晶體變白,則加入的酸是濃硫酸。
(6)鈍化法:取已去氧化膜的兩塊鐵片或鋁片,分別放入盛有兩種硫酸的試管中。無明顯現象的是濃硫酸,有氣泡產生的是稀硫酸。(或取已去氧化膜的兩塊鐵片或鋁片,分別放入盛有兩種硫酸的試管中片刻,取出後用水洗凈,再分別浸入CuSO4溶液中,過一會兒後如果有紅色物質析出,則原試管所盛的是稀硫酸;若無現象,則原試管所盛的是濃硫酸。)
(7)氧化法: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而稀硫酸的氧化性弱。分別取兩支試管,加入銅片後再分別加入兩種硫酸,加熱,能產生刺激性氣味氣體的是濃硫酸,另一種是稀硫酸。
(8)脫水法:分別用玻璃棒醮取兩種酸塗在紙上,過一段時間後,若紙上出現黑色痕跡,則塗的是濃硫酸。
(9)生霧法:在兩支試管中各加少量濃鹽酸,再分別加入少量的兩種硫酸,若有大量白霧生成,則加入的是濃硫酸。
(10)導電法:取兩種酸少許於兩只小燒杯中,分別做導電性實驗,若小燈泡發光且亮,則燒杯中所盛的是稀硫酸。
……
8.提示:需要考慮的因素主要是:能夠達到乾燥效果,最大限度地減少所需氣體的損失,不產生其他雜質。
SO2可以用濃硫酸等乾燥;NO可以用濃硫酸、鹼石灰或P2O5等乾燥;NO3可以用鹼石灰乾燥。
9.提示:以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環為線索,分別考慮硫及其化合物的轉化,並分析人類行為的影響。
10.2Cu+O2 2CuO
CuO+H2SO4=CuSO4+H2O

③ 高中化學【必修一】與氨有關的知識點的疑惑點,求解釋...(不止一個問題)

1.快速制氨氣的話加熱濃氨水什麼的 書上給的標准方法應該是在濃氨水裡加氧化鈣,利用的是氧化鈣溶於水放出大量熱量
2. 溶於水中的顏色與本身的顏色沒有太大聯系。。加水的話將NO2轉化為NO和HNO3 是歧化反應 加氧氣的話是4NO3+02+2H20 == 4HNO3的反應
3, 磷與濃硝酸反應生成NO2 與濃硝酸反應生成NO 其他產物都是正磷酸和水 自己配平一下吧
4. 溫度過高的話硝酸鹽會分解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副反應 用濃硫酸制備其他酸時 微熱條件產物都是硫酸酸式鹽
5.硫酸與硫化氫反應產物是S和SO2 H2S+H2SO4(濃)==S(沉澱)+SO2(氣體)+2H2O

④ 高一化學必修一」氨 硝酸 硫酸「那一節的知識點歸納

氨鹽不穩定,受熱易分解,有氨氣生成,極易溶於水,1:700。
硝酸表現氧化性和酸性,稀溶液一般生成有二氧氮。
硫酸濃溶液有氧化性可以碳化有機物。

⑤ 必修一化學,一水合氨和氨水有什麼區別

一水合氨是純凈物,化學式為NH3.H2O
氨水是混合物,是氨氣的水溶液,其溶質是一水合氨,溶劑是水。還含有NH4+,H+,OH-等離子。

⑥ 高中化學必修一(氨氣的還原性相關計算)

先配方程式
6NO + 4NH3 = 5N2 + 6H2O
即每6 mol NO和4 mol NH3 可生成5 mol N2,其中氧化產生的N2為2 mol,還原產生的N2為3 mol,多 1 mol
按這個比例,參加反應的NO為0.3 mol,NH3為0.2 mol,剩餘的0.5 mol可能是NO,也可能是NH3。
若為NO,則NO:NH3=(0.3+0.5):0.2=4:1
若為NH3,則NO:NH3=0.3:(0.2+0.5)=3:7

⑦ 化學必修一。。 為什麼氨水要加熱才能分解而上面那個卻是可逆反應 好評!

你強加了一個毫無關系的關系。什麼叫氨水只能加熱才能分解,只能這個詞一般不會亂用。

首先解釋第一個反應:氨氣極易溶於水,生成一水合氨
一水合氨是弱電解質,不會完全電離。
所以氨氣溶於水的溶液中會有 一水合氨 也會有氨氣

第二個反應: 一水合氨不穩定,加熱容易分解。

好好想想吧,不急。
求採納~

⑧ 高一化學必修一

第一章 從實驗學化學 一、混合物分離與提純物質的分離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質經過物理(或化學)變化,將其彼此分開的過程,分開後各物質要恢復到原來的狀態;物質的提純是把混合物中的雜質除去,以得到純物質的過程。 1、過濾操作應注意做到「一貼、二低、三接觸」, ①「一貼」:折疊後的濾紙放入漏斗後,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餾水潤濕,使之緊貼在漏斗內壁,趕走紙和壁之間的氣泡。 ②「二低」:濾紙邊緣應略低於漏斗邊緣;加入漏斗中液體的液面應略低於濾紙的邊緣(略低約 1cm),以防止未過濾的液體外溢。 ③「三接觸」:漏斗頸末端與承接濾液的燒杯內壁相接觸;使濾液沿燒杯內壁流下;向漏斗中傾倒液體時,要使玻璃棒一端與濾紙三折部分輕輕接觸;承接液體的燒杯嘴和玻璃棒接觸,使欲過濾的液體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過濾後如果溶液仍然渾濁,應重新過濾一遍。如果濾液對濾紙有腐蝕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絲代替濾紙。如果過濾是為了得到潔凈的沉澱物,則需對沉澱物進行洗滌,方法是:向過濾器里加入適量蒸餾水,使水面浸沒沉澱物,待水濾去後,再加水洗滌,連續洗幾次,直至沉澱物洗凈為止。 2、蒸餾操作應注意: ①蒸餾燒瓶中所盛液體不能超過其容積的2/3,也不能少於1/3; ②溫度計水銀球部分應置於蒸餾燒瓶支管口下方約0.5cm處; ③冷凝管中冷卻水從下口進,上口出; ④為防止爆沸可在蒸餾燒瓶中加入適量碎瓷片; ⑤蒸餾燒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須穿過橡皮塞,以防止餾出液混入雜質; ⑥加熱溫度不能超過混合物中沸點最高物質的沸點。 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隨即振盪,使溶質充分轉移到萃取劑中。振盪的方法是用右手壓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復倒轉漏斗並用力振盪; ③然後將分液漏斗置於鐵架台的鐵環上靜置,待分層後進行分液; ④蒸發萃取劑即可得到純凈的溶質。為把溶質分離干凈,一般需多次萃取。 4、分液的操作方法: ①用普通漏斗把要分離的液體注入分液漏斗內,蓋好玻璃塞; ②將分液漏斗置於鐵架台的鐵圈上,靜置,分層; ③將玻璃塞打開,使塞上的凹槽對准漏鬥口上的小孔再蓋好,使漏斗內外空氣相通,以保證漏斗里的液體能夠流出; ④打開活塞,使下層液體慢慢流出,放入燒杯,待下層液體流完立即關閉活塞,注意不可使上層液體流出; ⑤從漏鬥上埠倒出上層液體。化學方法提純和分離物質的「四原則」和「三必須」 ⑴「四原則」是:一不增(提純過程中不增加新的雜質);二不減(不減少欲被提純的物質);三易分離(被提純物與雜質容易分離);四易復原(被提純物質要復原)。 ⑵「三必須」是:一除雜試劑必須過量;二過量試劑必須除盡(因為過量試劑帶入新的雜質);三除雜途徑選最佳。二、物質的量 1、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 ⑴物質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的物理量。七個基本物理量之一。 ⑵摩爾(mol): 把含有6.02 ×1023個粒子的任何粒子集體計量為1摩爾。 ⑶阿伏加德羅常數:1mol物質中所含的「微粒數」。把6.02 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羅常數。 ⑷物質的量 = 物質所含微粒數目/阿伏加德羅常數 n =N/NA ⑸摩爾質量(M) ① 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摩爾質量. ②單位:g/mol 或 g.mol-1 ③ 數值:等於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 ⑹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質量 ( n = m/M ) 2、氣體摩爾體積 ⑴氣體摩爾體積(Vm) ①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佔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 ②單位:L/mol 或 m3/mol ⑵物質的量=氣體的體積/氣體摩爾體積n=V/Vm ⑶0℃ 101KPa , Vm = 22.4 L/mol 3、物質的量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 ⑴物質的量濃度. ①定義:以單位體積溶液里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濃度。 ②單位:mol/L , mol/m3 ③物質的量濃度 = 溶質的物質的量/溶液的體積 CB = nB/V ⑵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製 ①基本原理:根據欲配製溶液的體積和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用有關物質的量濃度計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質的質量或體積,在容器內將溶質用溶劑稀釋為規定的體積,就得欲配製得溶液. ②主要操作 a.檢驗是否漏水. b.配製溶液 計算-稱量-溶解-冷卻-轉移-洗滌-定容-搖勻-貯存溶液. 注意事項: A 選用與欲配製溶液體積相同的容量瓶。 B 使用前必須檢查是否漏水。 C 不能在容量瓶內直接溶解。 D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卻至室溫時再轉移。 E 定容時,當液面離刻度線1―2cm時改用滴管,以平視法觀察加水至液面最低處與刻度相切為止。 ⑶溶液稀釋: c(濃溶液)?V(濃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第二章 化學物質及其變化 1、物質的分類(1) 以分散質粒子大小對分散系分類 (2) 以組成為標准對物質進行分類 (純凈物)單質 金屬:Na 、Mg 、Al 非金屬:S、N2 、O2 化合物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SO2、SO3、P2O5、鹼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兩性氧化物:Al2O3 不成鹽氧化物:CO、NO 酸 按酸根分 含氧酸:HNO3、H2SO4 無氧酸:HCl 按電離出的H+ 數分 一元酸:HCl、HNO3 二元酸:H2SO4、H2SO3 多元酸:H3PO4 鹼 按強弱分 強鹼:NaOH、Ba(OH)2 弱鹼:NH3?H2O 、Fe(OH)3 按電離出OH― 數分 一元鹼:NaOH 二元鹼:Ba(OH)2 多元鹼:Fe(OH)3 鹽 正鹽:Na2CO3 酸式鹽:NaHCO3 鹼式鹽:Cu2(OH)2CO3 2、物質的化學變化 化學反應 ⑴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類別以及反應前後物質種類的多少 化合反應:A+B==AB 分解反應:AB==A+B 置換反應:A+ BC==AC+B 復分解反應:AB+CD==AD+CB ⑵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 氧化還原反應 實質: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 特徵:反應前後元素的化合價有變化基本概念相互關系 氧化劑-有氧化性-得電子-化合價降低-發生還原反應-還原產物還原劑-有還原性-失電子-化合價升高-發生氧化反應-氧化產物非氧化還原反應 ⑶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離子參加 離子反應 定義:有離子參加的一類反應,主要包括復分解反應、有離子參加的氧化還原反應。 離子方程式 定義: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書寫方法 寫: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拆:把易溶於水、易電離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形式刪:將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從方程式兩端刪去查:查方程式兩端原子個數和電荷數是否相等意義:不僅表示一定物質間的某個反應,而且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分子反應第三章一、金屬的通用性金屬的物理通用性:有金屬光澤、有延展性、導電、導熱。但不同金屬在密度、硬度、熔沸點等方面差別較大,這也是金屬單質的一大特點。金屬的化學性質是具有還原性,主要表現在金屬能與非金屬、水、酸、某些鹽發生反應。金屬的還原性有很大差別,其還原性強弱與金屬原子的結構密切相關,一般說來,金屬原子的半徑越大,最外層電子越少,金屬的還原性越強。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金屬的金屬性從左到右依次減弱,可以判斷金屬失電子的難易;可以判斷金屬離子得到電子的能力由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分析金屬知識的規律金屬活動順序 K、Ca 、Na Mg Al、Zn Fe、Sn、Pb H Cu、Hg、Ag Pt、Au 與非金屬反應 Cl2 都能直接化合,變價金屬一般生成高價金屬氯化物 不反應 S 與硫蒸氣直接化合,變價金屬生成低價金屬化合物 不反應 O2 常溫下易氧化,點燃生成過氧化物 常溫生成氧化膜 加熱化合 不反應與H2O反應 常溫下生成鹼和氫氣 與熱水反應 有鹼存在下與水反應 與高溫水蒸氣反應 不反應 不反應與H+反應 生成鹽的氫氣 不反應 不反應與氧化性酸反應 不生成氫氣,鐵、鋁鈍化 產生NO2、NO、SO2 不反應與鹽溶液的反應 與水反應,不與鹽反應,鹼與鹽反應 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後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不反應鹼的穩定性 受熱不分解 加熱分解 常溫分解自然界存在 化合態 化合態 游離態冶煉方法 電解法(電解熔融的鹽、氧化物、氫氧化物) 熱還原法 熱分解或其它方法二、鈉及鈉的化合物 1、鈉的性質(1)鈉的物理性質:銀白色、質軟、比水輕、熔點低(2)鈉的化學性質:與非金屬反應:2Na+Cl2=2NaCl (白煙) 2Na+S==Na2S 與O2反應:緩慢氧化:4Na+O2== 2Na2O (白色固體) 劇烈燃燒:2Na+O2== Na2O2 (淡黃色固體) 與H2O 反應:2Na+2H2O==2NaOH+H2↑ (2Na+2H2O==2Na++2OH―+H2↑) 與酸反應:2Na+2H+==2Na++H2↑ 與鹽溶液反應:(先與水作用生成NaOH,NaOH再與鹽發生復分解反應) 2Na+2H2O+CuSO4 ==Cu(OH)2↓+Na2SO4 +H2↑ 6Na+6H2O+2FeCl3==2Fe(OH)3↓+6NaCl+3H2↑ 2Na+2NH4Cl===2NaCl+2NH3↑+H2↑ 與熔融鹽:4Na+TiCl4= 4NaCl+Ti 2、鈉的氧化物氧化鈉 過氧化鈉化學式 Na2O Na2O2 化合價 O(-2) O(-1) 顏色、狀態 白色固體 淡黃色粉末化學性質 O2 2Na2O+O2 ==Na2O2 --- CO2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 H2O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 HCl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SO2 Na2O+SO2==Na2SO3 Na2O2 +SO2 ==Na2SO4 類別 鹼性氧化物 過氧化物 3、鹼------氫氧化鈉 NaOH,白色固體,易潮解,俗名苛性鈉,燒鹼,火鹼。一元強鹼,具有鹼的通性,即: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例:NaOH+HCl==NaCl+H2O 能與酸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例:2NaOH+CO2==Na2CO3+H2O 能與某些鹽發生復分解反應,例:2NaOH+CuCl2==Cu(OH)2↓+2NaCl 4、鹽------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物質 Na2CO3 NaHCO3 俗名 蘇打、純鹼 小蘇打顏色、狀態 白色固體 白色粉末水溶性 易溶於水 能溶於水溶解度大小比較: Na2CO3 >NaHCO3 溶液與酚酞 變紅 變紅顏色深淺比較: Na2CO3 > NaHCO3 與鹽酸反應 Na2CO3+2HCl == 2NaCl+CO2↑+H2O NaHCO3+HCl==NaCl+H2O+CO2↑ 反應速率: NaHCO3 >Na2CO3 與氯化鈣溶液 Na2CO3+CaCl2==CaCO3↓+ 2NaCl (CO32―+Ca2+==CaCO3↓) ------- 與澄清石灰水 Na2CO3+Ca(OH)2==CaCO3 ↓+2NaOH (CO32―+Ca2+==CaCO3↓) NaHCO3+Ca(OH)2== NaOH + CaCO3↓ +H2O (HCO3―+OH―+Ca2+==CaCO3↓+H2O) 或NaHCO3+Ca(OH)2==Na2CO3 +CaCO3↓+2H2O (2HCO3―+2OH―+Ca2+ =CaCO3↓+2H2O+CO32―) 與氫氧化鈉溶液 ----- NaOH+NaHCO3 ==Na2CO3+H2O (OH―+HCO3―==CO32―+H2O) 熱穩定性 穩定 2NaHCO Na2CO3+H2O+CO2↑ 相互轉化 Na2CO3 →NaHCO3: Na2CO3+CO2+H2O==2NaHCO3 NaHCO3→ Na2CO3 : NaOH+NaHCO3 ==Na2CO3+H2O (OH―+HCO3―==CO32―+H2O) 2NaHCO3= Na2CO3+H2O+CO2↑ 三、鋁的化合物------氧化物與氫氧化物物質 氧化鋁 氫氧化鋁化學式 Al2O3 Al(OH)3 俗名 剛玉 ------ 物理性質 白色粉末,不溶於水,熔點高,自然界中為無色晶體。白色固體,不溶於水化學性質與酸反應 Al2O3 +6HCl==AlCl3 +3H2O (Al2O3+6H+==Al3++3H2O) Al(OH)3+3HCl==AlCl3+3H2O (Al(OH)3+3H+==Al3++3H2O) 與鹼反應 Al2O3+2NaOH==2NaAlO?2+ H2O (Al2O3+2OH―=2AlO2― +H2O) Al(OH)3+NaOH=NaAlO?2+ 2H2O Al(OH)3+OH―=AlO2―+2H2O 相互轉化 ---- 2Al(OH)3 = Al2O3+3H2O 四)鐵的化合物 1、鐵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顏色、狀態 黑色粉末 紅棕色粉末 黑色晶體俗名 --- 鐵紅 磁性氧化鐵水溶性 不溶 不溶 不溶穩定性 不穩定,在空氣里加熱迅速被氧化, 穩定 穩定氧化物類別 鹼性氧化物 鹼性氧化物 復雜氧化物與非氧化性酸反應 FeO+2HCl==FeCl2+H2O (FeO+2H+==Fe2++H2O) Fe2O3+6HCl==2FeCl3 +3H2O (Fe2O3+6H+==2Fe3+ +3H2O ) Fe3O4+8HCl==2FeCl3+FeCl2+4H2O Fe3O4+8H+==2Fe3++Fe2++4H2O 2、鐵的氫氧化物及Fe2+ 與Fe3+的轉化二價鐵 三價鐵化 學 式 FeCl2 FeCl3 名 稱 氯化亞鐵 氯化鐵溶液顏色 淺綠色 黃色與氫氧化鈉 現象:產生白色沉澱,迅速變成灰綠色,最後變成紅褐色。 FeCl2+2NaOH ==Fe(OH)2↓+2NaCl 4Fe(OH)2+O2+2H2O ==4Fe(OH)3 現象:產生紅褐色沉澱 FeCl3+3NaOH ==Fe(OH)3 ↓+ 3NaCl 與KSCN溶液 無現象 產生血紅色 Fe3++3SCN-==Fe(SCN)3 氧化(還原性) 主要表現: 還原 性,舉例: 2FeCl2+Cl2 ==2FeCl3 表現:氧化性,舉例: 2FeCl3+Fe==3FeCl2 相互轉化 FeCl2 FeCl3: 2FeCl2+Cl2 ==2FeCl3 FeCl3 FeCl2: 2FeCl3+Fe==3FeCl2 名 稱 氫氧化亞鐵 氫氧化鐵化學式 Fe(OH)2 Fe(OH)3 顏色、狀態 白色固體 紅褐色固體 水溶性 難溶於水 難溶於水與酸反應 Fe(OH)2+2HCl==FeCl2+2H2O Fe(OH)2+2H+==Fe2++2H2O Fe(OH)3+3HCl==FeCl3+3H2O Fe(OH)3+3H+==Fe3++3H2O 氫氧化亞鐵露置空氣中 4Fe(OH)2+O2+2H2O ==4Fe(OH)3 3、鐵三角第四章一、硅及其化合物 1、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比較二氧化硅 二氧化碳類別 酸性氧化物 _酸性氧化物晶體結構 原子晶體 分子晶體熔沸點 ____高_____ 低與水反應方程式 不反應 CO2+H2O= H2CO3 與酸反應方程式 SiO2 + 4HF==SiF4↑+2H2O 不反應與燒鹼反應方程式 SiO2+2NaOH == Na2SiO3+H2O 少:2NaOH+CO2==Na2CO3+H2O 過:NaOH+CO2==NaHCO3 與CaO反應方程式 SiO2+CaO =CaSiO3 CaO+CO2==CaCO3 存在狀態 水晶、瑪瑙、石英、硅石、沙子 人和動物排放 2、硅以及硅的化合物的用途物質 用途硅單質 半導體材料、光電池(計算器、人造衛星、登月車、探測器) SiO2 飾物、儀器、光導纖維、玻璃硅酸鈉 礦物膠 SiC 砂紙、砂輪的磨料二、氯 3、液氯、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比較液氯 新制氯水 久置氯水分類 純凈物 混合物 混合物顏色 黃綠色 黃綠色 無色成分 Cl2 Cl2、H2O、HClO、H+、Cl―、ClO―、極少量的為OH― H+、Cl―、H2O、極少量的OH― 稀鹽酸性質 氧化性 氧化性、酸性、漂白性 酸性 4、氯氣的性質與金屬鈉反應方程式 2Na+Cl2 =2NaCl 與金屬鐵反應方程式 2Fe+3Cl2 =2FeCl3 與金屬銅反應方程式 Cu+Cl2=CuCl2 與氫氣反應方程式 H2+Cl2=2HCl;與水反應方程式 H2O +Cl2 ==HCl+HClO 制漂白液反應方程式 Cl2+2NaOH==NaCl+NaClO+H2O 制漂白粉反應方程式 2Cl2 +2Ca(OH)2==CaCl2 +Ca(ClO)2 +2H2O 實驗室製法 MnO2+4HCl(濃) MnCl2 +Cl2 ↑+2H2O 氯離子的檢驗試劑以及反應方程式 AgNO3溶液 Ag++Cl―==AgCl 三、硫、氮 5、二氧化硫的性質物理性質 顏色狀態 密度 毒性黃綠色 比空氣___大___ 有毒化學性質 酸性 與水反應方程式 SO2+H2O H2SO3 與燒鹼反應方程式 SO2+2NaOH==Na2SO3 +H2O Na2SO3+SO2+H2O==2NaHSO3 SO2+NaOH==NaHSO3 漂白性 漂白原理:由於它能跟某些有色物質生成:無色物質曾學過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質 吸附漂白:活性炭氧化漂白:HClO、O3、Na2O2 還原性 與氧氣反應方程式 2SO2 + O2 === 2SO3 與氯水反應方程式 SO2 + Cl2 +2H2O == H2SO4+2HCl 氧化性 與硫化氫反應方程式 SO2+2H2S == 3S↓+2H2O 6、濃硫酸和濃硝酸的性質濃硫酸 濃硝酸相同點 與Cu反應 Cu+2H2SO4(濃) =CuSO4+ SO2 ↑+2H2O Cu+4HNO3 (濃)==Cu(NO3)2 +2NO2 ↑+2H2O 3Cu+8HNO3(稀) == 3Cu(NO3)2 +2NO↑+4H2O 與木炭反應 C + 2H2SO4(濃) =CO2↑+2SO2↑+2H2O C+4HNO3(濃) =CO2↑+4NO2↑+2H2O 與鐵鋁反應發生鈍化現象,所以可以用鐵制或鋁制容器來存放冷的濃硫酸和濃硝酸異同點 ① 吸水 性——乾燥劑 ②脫水性——蔗糖變黑 王水:濃硝酸和濃鹽酸(__1__:3___) 7、氨氣、氨水與銨鹽的性質氨氣的物理性質 顏色狀態 密度 水溶性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比空氣__小___ 易溶(1:_700_)可以形成噴泉,水溶液呈_鹼_性。氨氣的化學性質 與水反應方程式 NH3+H2O =NH3?H2O= NH4++OH― 與鹽酸反應方程式 NH3 + HCl == NH4Cl 實驗室製法 Ca(OH)2+2NH4Cl= CaCl2 +2NH3 ↑+2H2O 氨水成分 NNH3 、NH3?H2O 、H2O 、NH4+、OH―、極少量的H+ 銨鹽 物理性質:銨鹽都是_無色_色晶體,____能_____溶於水化學性質 氯化銨分解反應方程式 NH4Cl =NH3 + HCl 碳酸氫銨分解反應方程式 NH4HCO3 =NH3 ↑+ H2O +CO2 ↑

熱點內容
蘋果下載文件在哪裡 發布:2025-05-26 12:02:10 瀏覽:85
英語發音詞典 發布:2025-05-26 10:39:33 瀏覽:280
睿思語文 發布:2025-05-26 05:10:02 瀏覽:924
初音的歷史 發布:2025-05-25 21:37:34 瀏覽:870
女人做什麼生意好 發布:2025-05-25 19:48:13 瀏覽:643
教育部大綱 發布:2025-05-25 19:23:37 瀏覽:960
2014高考地理試題 發布:2025-05-25 18:48:51 瀏覽:712
畫角的教學反思 發布:2025-05-25 18:23:46 瀏覽:241
初三化學第一單元試題 發布:2025-05-25 17:18:36 瀏覽:173
英語地點單詞 發布:2025-05-25 16:47:05 瀏覽: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