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研究員
Ⅰ 歷史學的研究生畢業後一般從事什麼工作能進什麼研究所嗎還是只能當高中歷史老師
你好,我是歷史學系畢業的碩士生,我的同學們畢業後主要從事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男生加極少女生基本上都選擇了讀博深造;
2、大部分女生選擇去了中學當歷史老師(大多為初中,而不是高中);
3、有個別同學選擇考公務員,不過都是家裡有一定背景的同學;
4、再有個別同學選擇了去報社或出版社做編輯;
5、還有一部分同學像我一樣,到了各個公司,有做公關的、市場的、行政的、人力資源的,等等。不過如果想做這些,需要提前做好實習准備,不然找工作的時候會難一些。
至於你說的研究所,我們這邊真心木有哈,進研究所是需要更高學歷的,如博士。
希望答案對你有用,預祝你一切順利,謝謝:)
Ⅱ 歷史研究員是幹嘛的
歷史研究員招聘要求和崗位職責:
要求:
1、熱愛考古事業,在青銅器、陶瓷、石刻、字畫等領域有一定的研究;
2、熟悉政府、企業的辦事流程;
3、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和交際能力,綜合素質好;
4、具備較強的團隊協作精神,組織協調能力、良好的語言表達、溝通能力和文字書寫能力;
5、良好的職業化商務禮儀和商務談判技巧;
6、工作細致認真,具有敬業、協作精神和服務意識;
7、具有較強的責任心、事業心、進取心,工作主動性高;
8、高尚的職業操守,作風踏實,良好的學習態度,善於思考、總結,能夠承受一定的工作壓力;
9、能適應長期出差;
10、有博物館工作經驗者優先。
崗位職責:
崗位職責
1、承擔藏品的保管、整理和拓展;
2、負責藏品的陳列展示、維護以及臨時展覽的策劃、組織及實施;
3、負責藏品歷史文化背景、藝術價值、文化價值等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
4、負責藏品的講解和參觀者接待;
5、完成上級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
工學轉文科 很容易的,如果你對歷史充滿興趣,就好好按著要求完善自己把,建議考個碩士或博士(歷史方面的),然後進研究所或高校搞研究也挺好的
Ⅲ 我喜歡歷史 哪裡有歷史研究院招聘的
看你提問就知道復你年紀制小,歷史研究院怎麼可能招聘。就算招也是招在對歷史有相當了解的教授,專家。不會收咱們這樣的歷史愛好者。如果真的喜歡歷史,就好好學習。高中時,考大學選歷史系。讀完大學還要讀碩士,博士之後可能能進一些歷史方面的研究機構。歷史系是冷門專業。企業是不怎麼招歷史系的人的。
Ⅳ 優秀的歷史愛好者和專業的歷史研究人員的差距在哪裡
專業的歷史研究人員,有機會切身的走進歷史,探索其軌跡甚至近距離接觸,並且具有專業精神和更方便的資源條件。,而優秀的歷史愛好者只是一種興趣愛好,固然很優秀卻沒有他們的地利人和自然是有些差距。
求採納~
Ⅳ 歷史研究員
在中國大陸,在不同性質的研究單位,研究員有著不同的含義:
在中國科學院的職稱體系裡,研究員是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崗位的一種,他(她)們通常都會培養碩士生和博士生。自然科學研究系列專業技術崗位各設置12個等級,研究員崗位設4個等級,分別對應國家通用專業技術崗位等級一級到四級,對應於教育事業單位的教授一級到教授四級。其中研究員一級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崗位設3個等級、助理研究員(工程師)崗位設3個等級、研究實習員(助理工程師)崗位設2個等級。在這種場景下,研究員通常翻譯為Professor或者Full Professor.
在部分大學(如北京大學等),受西方大學影響,設置了Tenure-track 的崗位。部分助理教授(可以獨立培養博士研究生)也會稱為研究員,通常在六年後接受國內外同行評審,通過後可晉升為副教授。部分學者也會將自己的頭銜翻譯為Professor. 實際上,在西方, Assistant Professor, Associate Professor, Full Professor都可以稱為Professor。
在部分公司(如IBM研究中心),在博士畢業後即也可獲得研究員職位,通常英文翻譯為 Research staff member.在微軟亞洲研究院,研究者通常稱為 副研究員,研究員,高級研究員或者主任研究員,通常英文都可以通稱為Researcher.
在香港、美國或者英國的科研機構中,通常將博士後研究人員,或者不屬於Faculty 的科研人員也稱為Research Fellow 或者Research Associate。部分人也會將這些稱號 翻譯為研究員或者副研究員。
需要指出的是在台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也翻譯為Research Fellow. 與大陸中國科學院體系不同的是,中央研究院通常不培養研究生.
高等教育中研究員資格擁有者的通用稱謂:研究員(Research Fellow),副研究員(Research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一般翻譯成研究員,Research Associate ,一般譯成「副研究員」,是有一定層次但卻並無階層上下含義的名詞,在美國、英國研究機構中也很通用。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國際東西方大學』。
[解釋]
(1)科學研究機關中的高級研究人員。
(2) 被基金會授予金錢從事研究工作的人。
總之,研究員一般都是大牛,待遇應該相當好。
Ⅵ 在中國如何成為專業的歷史研究人員
舉個例子吧:
招聘:寶山區檔案局招聘地方歷史研究工作人員
單位:寶山區檔案局
職位:地方歷史研究工作人員
要求專業:歷史、中文
要求:文筆好 認真細致 敬業
性質:先實習 後試表現推薦參加寶山區事業單位招聘 然後正式錄用
簡歷發送:[email protected] 要求:註明姓名及其應聘職位
時間節點:3月5日16:00點
Ⅶ 清華大學一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陳寅恪(一八九○——一九六九),江西修水人。早年日本及歐美,先後就讀於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和美國哈佛大學。一九二五年受聘清華學校研究院導師,回國任教。後任清華大學中文、歷史系合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第一組主任及博物院理事等,其後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蘆溝橋事變」後挈全家離北平南行,先後任教於西南聯合大學、香港大學、廣西大學和燕京大學。一九三九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通訊院士。一九四二年後為聘任教授。一九四六年回清華大學任教。一九四八年南遷廣州,任嶺南大學教授,一九五二年後為中山大學教授。一九五五年後並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
Ⅷ 歷史研究員需要什麼學歷,
之前得碩士,好點的單位要博士。
Ⅸ 吳玉貴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專著:
《資治通鑒疑年錄》,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
《西域通史》(合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
《西域文化史》(合著),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6年。
《突厥汗國與隋唐關系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2007年第2次印刷)。
《中國風俗通史.隋唐五代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年。
《唐代文化》(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中國服飾通史》(合著),寧波出版社,2002年。
《唐書輯校》(二十四史校訂研究叢刊),中華書局,2008年12月;
《突厥第二汗國漢文史料編年輯考》(北大民族史文庫),中華書局,2009年12月。
譯著:
[美國]漢布里主編《中亞史綱要》,商務印書館,1994年。
[美國]謝弗著《唐代的外來文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2005年陝西師范大學插圖版)
[德國]傅海波 [美國]崔瑞德主編 《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合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論文:
「唐代第一任安西都護究竟是誰」,《文史》第24輯(1985年)。
「唐代西域羈縻府州的建置年代及其與唐朝的關系」,《新疆大學學報》1986年第1期。
「安西都護府史略」,《中亞學刊》第2輯(1987年)。
「阿史那彌射考」,《民族研究》1988年第3期。
「唐代西域『火燒城』辨誤」,《文史》第31輯(1988年)。
「西突厥新考」,《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第1期。
「阿史那賀魯降唐諸說考異」,《新疆大學學報》1989年第1期。
「關於李軌河西政權的若干問題」,《敦煌學輯刊》1990年第1期。
「試論兩件高昌供食文書」,《中國史研究》1990年第1期。
「高昌供食文書中的突厥」,《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第1期。
「《資治通鑒》記事時間失誤略析」,《中國史研究》1993年第2期。
「謝弗與《撒馬爾罕的金桃》」,《中國史研究動態》1995年第1期。
「貞觀年間西突厥歷史述考」,《中亞學刊》第4輯(1995年)。
「《唐代墓誌匯編》重收墓誌舉證」,《原學》第5輯,廣播電視出版社,1996年。
「河西涼州安氏家族研究」,《唐研究》第3輯(1997年)。
「內蒙古赤峰寶山遼壁畫墓『頌經圖』略考」,《文物》1999年第2期。
「白居易『氈帳詩』所見唐代胡風」,《唐研究》第5輯(1999年)。
「唐初與東突厥關系史考證」,《中亞學刊》第5輯(2000年)。
「唐朝初年安置東突厥降眾考」, 大阪經濟法科大學、北京大學考古系編《7·8世紀の東アジア》,大阪經濟法科大學出版部,2000年。
「隋朝與西域關系史研究」,《中亞學刊》第6輯(2001年)。
「內蒙古赤峰寶山遼墓壁畫『寄錦圖』考」,《文物》2001年第3期。
「《舊唐書》拾誤」,《周秦漢唐研究》第一輯,2002年。
「《通典》『?焚傳』識誤」,《中國史研究》2002年第2期。
「《舊唐書》斠補舉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刊》第二集,2003年。
「《舊唐書》勘誤」,《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刊》第三集(商務印書館2004年)。
「《唐會要》『四夷傳』證誤」,《文史》第68集(中華書局,2004年)。
「《通典》『邊防典』證誤」,《文史》第70集(中華書局,2005年)。
「《舊唐書》勘誤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學刊》第四集(商務印書館,2007年)。
「《舊唐書》『四夷傳』證誤」,《文史》第81集(中華書局,2007年)。
「《新唐書》『四夷傳』證誤」,《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第一集(科學出版社,2007年)。
「《舊唐書》勘誤之三」,《暨南大學學報》第五集(暨南大學出版社,2007年)。
《資治通鑒》紀事失誤舉隅——以突厥史料為例,《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
譯文
[匈牙利]烏瑞「公元九世紀前半葉吐蕃之『千戶』考釋」,《國外藏學研究譯文集》第2輯(1987年)西藏人民出版社。
[美國]李方桂「唐蕃會盟碑考釋」,《國外藏學研究譯文集》第7輯(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