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初二歷史考試

初二歷史考試

發布時間: 2021-08-14 13:13:05

A. 初二歷史期中考試重要考點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1856-1860年,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5.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學生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1.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從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12.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3):要求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15.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當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17.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
19.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後來.

B. 初二歷史開卷考試

既然是開卷,重點就不是背得熟,而是要熟悉書的內容、每一個點都在書的大概什麼位置上。這樣翻書會比較快,書上寫的肯定比你背的准吧!但是一定不能每道題都翻書,這樣時間一定是不夠用的。你可以嘗試一下列提綱,把重要的時間和歷史事件列成脈絡,這樣也會省很多功夫。
o()^))o
唉、都是從這個時候過來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努力吧!

C. 初二歷史期中考試復習資料人教版

歷史八年級下學期復習提綱
第1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1、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建國任務,舉行的時間、地點、內容
時間地點:1949年9月在北平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內容:(1)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會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北平(北京)為首都,採用公元紀年;(3)決定在首都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2、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
3、重點:新中國成立的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
第2課最可愛的人
1、「最可愛的人」指誰?司令員、出兵時間、戰歌、精神?
最可愛的人指中國人民志願軍,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軍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
2、戰斗英雄黃繼光、邱少雲
3、抗美援朝戰爭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在朝鮮戰場上中國軍隊五戰五捷,把美國侵略軍趕回到「三八線」。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中國人民志願軍凱旋而歸
第3課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地主、富農佔有大部分土地,殘酷剝削和壓迫農民,而農民去佔有極少的土地,他們受盡剝削,生活不得溫飽,這種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時間、內容、結果、意義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以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義: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准備了條件
第4課工業化起步
1、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年~1957年)的任務:主要是集中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2、一五成就:基礎工業與新工業部門的建立;交通運輸業的成就;原有工業基地的加強和新基地的建立
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
1956年, 長春一汽生產出第一輛汽車;中國第一個飛機製造廠試製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
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五四憲法的頒布: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憲法規定我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一切權力屬於人民。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第5課三大改造
1、重點:三大改造的形式:農業、手工業採用合作化,工商業採用「公私合營」,對資本家佔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
2、重點:三大改造的意義: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第6課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1、1956年召開的八大確定的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誤的原因:黨中央發動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1961年春全面調整國民經濟
3、建設偉大成就:石油工業——王進喜,先進人物——兩彈元勛鄧稼先,縣委書記焦裕祿
第7課「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對文化大革命的態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場內亂,
2、劉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可見民主法制被踐踏到何種程度。
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團的時間1971年9月 1976年10月
第8課偉大的歷史轉折

D. 初二歷史上期期末考試卷

10.標志中國近代化開始的事件是( B )
A.鴉片戰爭 B.洋務運動 D.辛亥革命 D.五四運動
11.義和團提出「扶清滅洋」的口號,反映了( D )
A.清政府安撫政策的結果B.義和團對中外反動派正確的認識
C.當時帝國主義與清政府矛盾尖銳對立D.當時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矛盾尖銳
12.下列各項最能說明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是( C )
A.總理衙門的設立B.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C.外國公使進駐北京D.允許帝國主義國家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13.推翻清朝統治、結束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 B )
A、太平天國運動 B、辛亥革命 C、五四愛國運動 D、戊戌變法
14.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為代表的激進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掀起新文化運動是為了( D )
A.宣傳馬克思主義 B.提高工人階級覺悟
C.建立名副其實的資產階級共和國 D.同封建復古思想斗爭
15.中國最早的近代工業企業出現於( B )
A.鴉片戰爭期間B.洋務運動中C.戊戌變法時期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6.史學界認為:新文化運動是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繼續,主要是就其( B )
A.是一場文化運動來說的 B.作為反復辟運動來說的
C.要求民主與科學來說的 D.作為反封建運動來說的
17.在中國近代史上,共和政體確立的標志是( B )
A.湖北軍政府成立B.南京臨時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D.袁世凱當選為臨時大總統
18.19世紀末20世紀初,面對內憂外患,中國人開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其中三次歷史事件,譜成了中國近代化的三步曲,這三次歷史事件是( A )
①洋務運動 ②戊戌變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運動 ⑤五四運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9.中山裝的命名依據是( B )
A.產於中山市 B.孫中山設計C.象徵革命 D.為了紀念孫中山
20.三民主義中,「民族主義」的含義是( C )
A.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B.結束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
C.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D.貫徹「平均地權」的主張
二.材料解析題(共計40分)
2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繼葡萄牙人之後是荷蘭人和英國人,他們也是由海路到達中國;而在北面出現了俄羅斯人,他們是從陸路到達阿穆爾河流域的。中國人堅決避免同所有這些入侵者親近。他們將貿易關系限制在少數幾個港口,拒絕在完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外交關系。事實上,中國人對外部世界毫無興趣。這表現在他們對歐洲和歐洲人一無所知方面。他們幾乎不知道歐洲的位置,而且也很少問津。關於歐洲的各個民族,他們完全混淆不清,只是籠統地稱他們為『長鼻子蠻族』。」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乾隆語,摘自《口岸開放與社會變遷》
(1) 你認為材料一介紹的情況與史實吻合嗎?(5分)
不吻合

(2)結合材料一、材料二,歸納出鴉片戰爭以前中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情況。(10分)

22.閱讀下列材料
日本臣民得在中國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製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只交所訂進口稅。
——摘自《馬關條約》
根據材料回答:日本取得了什麼權益?有什麼嚴重的危害性?(10分)
經濟上的利益 嚴重的威脅了我國民族產業的發展

2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陳獨秀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一系列全面批孔的文章,論證孔子舊禮教不適合現代社會。他說:「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魯迅對封建禮教的攻擊最為猛烈。他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深刻揭露了中國幾千年來封建統治和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提出了「將來容中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會理想。「吃人的禮教」一語,就是從這篇小說來的。
材料二 2003年9月28日,身著古裝的表演者在祭孔大典上表演皇帝祭孔時行三跪禮。當日,紀念孔子誕辰2554年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山東省曲阜市孔廟舉行,1000多名海內外人士參加祭孔儀式。300多名身著古裝的表演者再現了清朝乾隆年間祭奠孔子的盛大場面。整個祭祀活動分為開廟、祭孔遊行、舞樂表演以及各界人士的祭拜等6部分。
材料三 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思想學說對中國社會的形成、發展起到了重大而又積極的推動作用,影響了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進程。孔子思想已成為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得到了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認可和接受。印尼孔教最高委員會主席團協調員鍾成康(Wastu pragantha Zhong)說:「孔子提倡的『仁、忠、恕』等思想,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他說,特別是在21世紀的今天,孔子思想在處理國家間、宗教間以及人際間的沖突方面,將發揮重大的作用。
請回答:
(1)你如何看待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魯迅等的批孔行為?(5分)

(2)你怎麼看待現在的祭孔活動?(5分)

(3)你認為孔子的思想會在21世紀的今天發揮重大的作用嗎?請說明理由。(5分)

六.問答題(共計20分)

24.簡述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時間、簽訂的條約,並說明我國是怎樣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10分)

25.在中國近代歷史時期,一些先進的中國人,為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不斷地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請舉出兩人並說明他們是如何探索救亡圖存道路的。(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2.A3.B4.B5.C6.D7.C8.C9.B10.B11.D12.B13.B14.C15.B16.D17.B18.A19.B20.A

21.(1)材料一介紹的中國情況與當時的史實基本吻合。(2)鴉片戰爭以前的中國閉關自守,與世界隔離,且妄自尊大。

22.開設工廠。利用中國的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在中國銷售,對中國的經濟侵略更加直接、方便。

23.(1)陳獨秀、魯迅等的批孔行為是批判以孔子思想為核心的儒家傳統道德,因為它要維護的是維護封建專制;他們的批孔是反封建專制的行為,目的是為了建立資產階級的共和國。但他們全盤否定傳統思想文化的作法是不足取的。(2)點撥:此問較開放,可從歷史文化遺產,孔子優秀思想的現實意義,經濟的角度等回答。(3)點撥:只要言之有理,能自言其說即可酌情給分。

24.鴉片戰爭:1840-1842年,中國戰敗。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鴉片戰爭後,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年,中國戰敗。1895年,日本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
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國聯軍侵華:1900年。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25.所選人物應與探索救亡圖存道路有關。點撥:康有為領導「公車上書」,發動戊戌變法,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最後變法失敗。孫中山成立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領導辛亥革命,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等。

E. 初二歷史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復習資料

其實基本都是考書本的內容 你自己熟記一下書本
特別是老師上課說的那些影響、意義之類的
初二歷史復習題
八年級上歷史期末復習材料 第1課 鴉片戰爭的爆發 1.林則徐虎門銷煙 (1)背景:19世紀上半期,英國成為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白銀,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林則徐上書光緒帝請求嚴禁鴉片. (2)經過: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110多萬千克鴉片在廣州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3)影響:虎門銷煙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林則徐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2、鴉片戰爭(時間:1840年6月------1842年8月)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國的禁煙運動為借口,保護鴉片貿易。 根本原因是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3.中英《南京條約》 (1)時間: 1842年6月 (2)內容: ①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②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 ③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3)影響:《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魏源和《海國圖志》魏源著《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用來抵抗外國的侵略)第2課 劫難中的抗爭 1、第二次鴉片戰爭 原因:英國不滿足已經攫取的權利,要求修改條約,擴大侵略權益。時間: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英法為主凶,美俄為幫凶. 結束:1860年,10月奕忻與英法兩國簽定《北京條約》 2.火燒圓明園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俄國侵佔中國領土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趁機割佔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 ,其中侵佔我國領土最多的是《璦琿條約》。 5、太平軍痛打洋槍隊(1)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發動起義,建立太平天國, 起義軍稱「太平軍」。 (2)在浙江慈溪的戰斗中,打死洋槍隊的頭目華爾. 6、 左宗棠收復新疆 ①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討伐阿古柏。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意義:新疆的收復,不僅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而且維護了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尊嚴,同時對新疆的開發和建設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第3課 甲午中日戰爭甲午中日戰爭 1、時間:1894年7月-----1895年4月 2、主要戰役:黃海海戰,威海衛之戰 3、在黃海海戰中,愛國將領: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英勇犧牲。 4、1895年初,日軍攻佔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5、結果:清朝戰敗, 簽訂《馬關條約》 時間:1895年4月 內容: ①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影響:《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割台灣等領土,不僅嚴重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賠款是清政府舉借外債使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財政經濟;開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允許開設工廠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第4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八國聯軍攻佔北京 1900年,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6月,為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英、俄、德、法、美、日、意、奧八國聯軍2000多人隊伍,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從大沽經天津向北京進犯.7月中旬,攻陷天津,8月中旬,攻陷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對中國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2.《辛丑條約》:1901年9月,李鴻章與英、俄、德、法、美、日、意、奧簽定。內容: ①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稅收作擔保,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②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③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④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影響:《辛丑條約》的簽定,西方列強完全控制了中國,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清政府變成了洋人的朝廷,這一條約的簽定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完全確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知識聯想:中國是怎樣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答:開始淪為:鴉片戰爭———《南京條約》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完全淪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列強通過發動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不斷擴大侵略特權,使中國淪為其半殖民地,清朝政府成為他們統治中國的工具。第6課 近代工業的興起(一)洋務運動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內外交困.統治集團中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他們被稱為「洋務派」。中央以奕忻為代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為代表.他們從19世紀60——90年代,掀起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 2、內容(1)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軍事工業。 如: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 1866年,張之洞在福州創辦福州船政局,開辦船政學堂。 (2) 後期以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 如:李鴻章創辦的開平礦務局和上海機器織布局; 張之洞創辦的湖北織布官局和漢陽鐵廠。 (3)為實現「自強」的目的,積極籌建陸海軍 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 (4)開辦船政學堂,派遣留學生等。 3、近代軍事與國防建設帶動了交通和通訊事業的發展如:1872年,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1880----1893年,唐胥鐵路竣工,中國開始有了自己的鐵路 1880年,電報總局在天津設立. 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間的電線架設完工. 4.評價洋務運動 (1)性質: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2)目的: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3)作用: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客觀地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二)狀元實業家是張謇,他抱著實業救國的志向,在南通創辦大生紗廠。他興辦實業的歷程,成為中國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一個縮影。 (三)鐵路工程師是詹天佑,1909年建成京張鐵路。評價: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干線。它的建成,振奮了民族精神,為中國工程界贏得了榮譽. 第7課 維新變法運動 1、公車上書(時間:1895年春)背景:《馬關條約》的簽定 主要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作用:為維新變法運動拉開了序幕。 2、康有為稱的「中國西學第一」指嚴復,他著有《天演論》把西方進化論學說介紹到中國.他是中國近代的啟蒙思想家。. 3.百日維新 (1)時間: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到9月慈禧發動政變,前後103天,最終失敗. (2)內容:(P39自我測評答案)經濟:發展工商業;軍事:訓練新式陸海軍;政治:開放言論,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文化教育:開辦新式學堂,培養新式人才,廢除科舉考試中的八股文,創辦報刊。 (3)影響: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但不可能實現救亡圖存的願望,不可能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第8課 辛亥革命 1.孫中山創立同盟會 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為匯集革命力量,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 成立了中國同盟會。時間:1905年8月。地點:日本東京。領導人:孫中山為總理。性質: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綱領:「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目標: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革命旗幟(指導思想):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影響: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2.武昌起義:時間:1911年10月10日晚 3.中華民國成立:時間:1912年1月1日 地點:南京。 人物:孫中山。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4.辛亥革命的意義: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第9課 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背景:書P45(小字部分)興起的標志: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宣傳陣地:《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兩面大旗:民主和科學代表人物: 陳獨秀:創辦《新青年》,掀起新文化運動,明確提出「文學革命」的口號 (P49自我測評) 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論》,提出文學改良「八不主義」,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魯迅: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用犀利的文字猛烈抨擊封建禮教。 主要內容:提倡民主, 反對專制;提倡科學, 反對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意義:是中國近代的一場聲勢浩大的思想啟蒙和解放運動,為中國社會日後的發展提供了思想基礎。第10課 清末民初的文化和教育 1、1872年,《申報》在上海創刊,它是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 2、1897年,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創辦,它是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之一。 3、1898年戊戌維新期間,光緒帝頒布詔書,設立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百日維新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 4、1904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以教育法令公布並在全國實行的學制。 5、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止科舉制,這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第11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 1、19世紀40年代,照相術傳入中國. 2、1905年,中國人自己拍攝了第一部影片《定軍山》。 3、1912年,孫中山以大總統的名義頒布剪辮令,要求剪去辮子,做中華民國的新國民; 還頒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爺」等前清官場的稱呼,規定民國政府官員之間一律改稱職務,.民間普通稱呼改為「先生」或「君」 4、清末民初,西服成為男士在正式場合首選的服裝。孫中山創制的中山裝是這一時期最具特色的服裝.在女士服飾方面,高領服裝逐漸流行,它是現代中式旗袍的雛形。

寫下這些筆記就行的了

F. 八年級上歷史考題+答案 (完整)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分,共4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C
A
A
D
C
C
B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D
C
B
B
B
D
A

二、材料解析題

21、(1)蔣介石是國民革命的領導人。(2分)(2)不正確。(1分)國共各自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個人不能決定歷史,即使沒有蔣介石,國共雙方之間的斗爭也不可避免。(3分)

22、(1)抗戰勝利後共產黨努力爭取和平和民主,代表人民的願望參加重慶談判;蔣介石內戰准備不足,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蔣介石真內戰,假和平等。(3分)(2)粉粹國民黨的全面和重點進攻,挺進大別山揭開戰略進攻序幕,三大戰役基本消滅國民黨主力,渡江作戰解放南京。(4分) 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人民解放軍的英勇作戰;人民群眾的支援;黨的正確決策和領導等。(4分)

三、簡答題

23、(1)洋務運動,弈欣 曾國藩 李鴻章 左宗棠 張之洞;戊戌變法,康有為 梁啟超 譚嗣同; 辛亥革命:孫中山;新文化運動:陳獨秀李大釗 魯迅 胡適。(答出禁煙運動:林則徐;收復新疆:左宗棠 ;黃海海戰:鄧世昌也可)(寫出一個重大抗爭與探索活動的名稱得1分,寫出一位代表人物得1分)

(2)啟示: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不能使革命獲得成功,中國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等。(2分)

24、(1)危害: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原因:這一條款讓外國資本能夠合法地在中國設廠榨取利潤,從而阻礙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2分)斗爭: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舉兩個即可。)(2分)(2)局部進攻:九一八事變。(2分)全面進攻:七七事變。(2分)國共合作領導的全民族抗戰。(2分)

25、.(1)B。(2分)(2)軍事: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2分)自然:惡劣的自然環境。(2分)(3)陝西、甘肅、雲南、貴州、四川和西藏。(3分)(4)需要。今天的西部地區還比較落後,因此,開發西部還需要發揚當年紅軍戰士們那種充滿理想信念,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於戰斗,頑強拼搏;求真務實,勇於創新;艱苦奮斗,善於團結長征精神。(3分)

四、探究題(10分)

26、(1)林則徐、左宗棠、鄧世昌、張學良、楊虎城、張自忠、左權等。(答出4個即給4分)(2)(3)略。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一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所選答案前的字母填入對應的括弧中。每小題2分,共40分。)

1、下圖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浮雕展現的歷史事件是( )

A.虎門銷煙 B.火燒圓明園 C.武昌首義 D.五四愛國運動

2、「圓明園,我為你哭泣!」同學們學習了「火燒圓明園」這段歷史後,內心充滿了悲憤和痛惜。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搶劫、燒毀了這座世界著名皇家園林的殖民強盜是( )

A、英軍 B、八國聯軍 C、英法聯軍 D、美俄聯軍

3、「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詩中描寫的歷史事件是( )

A曾國藩鎮壓太平軍 B左寶貴英勇抗敵 C馮子材鎮南關大捷 D左宗棠收復新疆

4、清末著名詩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寫道:「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灣。」詩中「往事」是指什麼戰爭的失敗

A. 鴉片戰爭 B. 第二次鴉片戰爭 C. 甲午中日戰爭 D.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5、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在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這一論述屬於哪個派別的主張( )

A.洋務派 B.維新派 C.資產階級革命派 D.頑固派

6、「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不昌者也。有之,請從嗣同始。」湖南瀏陽人譚嗣同以身殉難前的這段自白表明了他的( )A.烈士精神 B.種族成見 C.浪漫性格 D.厭世心態

7、某校八年級歷史興趣小組要實地考察辛亥革命爆發的地點,他們應該去( )A、北京 B、上海 C、延安 D、武昌

8、中國近代史上,最能體現青年學生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的歷史事件是( )A、義和團運動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西安事變

9、某革命歷史題材影片中有這樣一組鏡頭:葉挺率領的第四軍獨立團正在猛攻武昌城,該影片再現的是

A.平型關大捷的戰斗情景 B.遼沈戰役的戰斗情景

C.北伐戰爭的戰斗情景 D.渡江戰役的戰斗情景

10、右圖是小明在遵義考察一處革命遺址時拍攝的照片.如果讓你選擇一個與 這幅照片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的主題詞,下列哪項最准確

A.開天闢地 黨的誕生 B.生死攸關 歷史轉折

C.革命聖地 延安精神 D.抗戰勝利 舉國歡慶

11、下列哪一事變的性質根本不同於其它三項( )

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盧溝橋事變 D.八一三事變

12、下列歷史事件按發生的先後順序排列 ①九一八事變 ②七七事變 ③西安事變 ④重慶談判( )A.①④②③B.④①②③C.③①②④D.①③②④

13、下列與國共兩黨合作無關的是( )

A、黃浦軍校 B、北伐戰爭 C、五四運動 D、抗日戰爭

14、在中國有一座城市,它為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為抗戰時期日軍在這里屠殺三十萬中國軍民的罪行而飲恨,它就是( )A.北京 B.上海 C.廣州 D.南京

15、毛澤東曾提筆寫到「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惟我彭大將軍。」抗日戰爭期間,在「彭大將軍」的指揮下,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是( )

A、台兒庄戰役 B、平型關大捷 C、百團大戰 D、渡江戰役

16、下列現象和近代前期的社會生活有關,其中一項的敘述有知識性錯誤,它是( )

A、張某在閱讀《申報》是獲知日本強佔台灣的消息,他悲憤萬分

B、劉某乘坐火車沿著中國自己設計建造第一條鐵路干線到北京參加科舉考試

C、戊戌變法期間,李某在商務印書館擔任編輯

D、《辛丑條約》簽訂後,王某一家被迫從世代居住的東交民巷搬出

17、中央電視台播出的系列記錄片《幼童》,追述了清政府派出的詹天佑等第一批留學生的求學生涯。他們出洋留學是在( )

A.鴉片戰爭時期 B.洋務運動時期C.維新變法時期 D.辛亥革命時期

18、1949年美國《生活》雜志刊登了一幅解放軍解放上海後,很多戰士睡在馬路邊上的照片,照片標題為「國民黨統治時代結束了!」下面敘述中,對這句話的理解最准確的是( )

A.上海是最後一座解放的城市

B.解放軍的行動贏得了民心,國民黨統治必然被推翻

C.上海解放標志著國民黨統治被推翻 D.上海解放標志著解放戰爭的勝利

19、說「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辱,以自立於地球之上。」這句話的人的主要成就是( )

A、發明了「侯氏制鹼法」 B、提出地質辦學的理論和方法

C、建成了錢塘江大橋 D、修建了京張鐵路

20、文藝能反映時代的特徵。下列文藝作品屬於抗戰時期,文藝工作者創作的優秀文藝作品有( )①《屈原》②《狂人日記》③《小二黑結婚》④《黃河大合唱》⑤《太陽照在桑乾河上》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⑤ D、②③

二、材料解析題

21、閱讀下列材料:

在1925年廣東國民政府東征陳炯明的戰斗**產黨員陳賡救過蔣介石的命。後來,有人指責陳賡說:「當年如果你不救蔣介石的命,不就可以少打這么多年仗了嗎?」

(1)當時陳賡為什麼要救蔣介石?(2分)

(2)此人對陳賡的「指責」正確嗎?(1分)為什麼?(3分)

22、看圖回答問題

圖一: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赴重慶 圖二: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總統府」

請回答:(1)根據圖一我們可以了解哪些歷史信息?(3分)

(2)從圖一到圖二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哪些斗爭?(4分)斗爭取勝的原因有哪些?(4分)

三、簡答題

23、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抗爭與探索。請寫出其中四次重大抗爭與探索活動的名稱及其相對應的一位代表人物。(8分)你從他們的抗爭與探索中得到什麼啟示?(2分)

24、2005年既是清政府甲午中日戰爭戰敗11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據此回答以下問題:

(1)甲午戰爭後簽訂的《馬關條約》,哪一條款對中國社會生產造成的危害最大?為什麼?舉例說明由於《馬關條約》簽訂而加劇的民族危機催生了哪些重大斗爭?(4分)

(2)20世紀三十年代日本對中國的侵略由局部進攻到全面進攻的標志事件分別是什麼?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哪一點?(4分)

25、長征是中國歷史上波瀾壯闊的史詩,它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今年是工農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七十周年,歷史興趣小組圍繞工農紅軍長征展開「主題學習活動」。

(1)下列四幅圖片記錄了長征的經過。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2分)

A 、④②①③ B 、④②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②④③①

(2)根據上題,分析紅軍長征過程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難?(4分)

(3)紅軍長征途經的許多地點,也是今天西部大開發的省份。你能說出這些省份嗎?(3分)

(4)今天這場西部大開發,還需要發揚當年在這片土地上流血犧牲的紅軍戰士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嗎?為什麼?(3分)

四、探究題(10分)

26、2006年3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的委員們時,提出了「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熱愛祖國是「八榮八恥」的核心。

(1)請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寫出至少四位中國近代史上民族英雄。(4分)

(2)選擇其中一位你最敬佩的民族英雄,談談你為什麼敬佩他(她)?(3分)

(3)在今後生活和學習中,你打算怎樣去學習他們這種熱愛祖國精神?(3分)

G. 初二歷史上冊哪裡是重點內容考試經常考的啊

人教版初二歷史期末復習知識點 (每章重點) 1.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 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 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 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 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 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 1856-1860年,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5.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6. 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7. 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 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8.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 國半殖地化程度。 9. 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10. 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學 生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1. 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 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 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從 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12. 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 13. 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14. 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3):要求從政治,經濟,軍 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15. 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 孫中山當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 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16. 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 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 務。 17. 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 地,掀起新文化運動。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初二全科目課件教案習題匯總
語文數學英語物理歷史
18. 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 19. 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 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後來。 20.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 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6月 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1. 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22. 1922年中共二大,確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H. 今年歷史考試初二

三大條約;近代化三次探索;共產黨的建立,發展;共產黨與國民黨的分合;抗日戰爭;內戰;近代思想、生活、文化的變遷。就這些啦。按這個框架復習就沒問題啦。

熱點內容
蘋果下載文件在哪裡 發布:2025-05-26 12:02:10 瀏覽:85
英語發音詞典 發布:2025-05-26 10:39:33 瀏覽:280
睿思語文 發布:2025-05-26 05:10:02 瀏覽:924
初音的歷史 發布:2025-05-25 21:37:34 瀏覽:870
女人做什麼生意好 發布:2025-05-25 19:48:13 瀏覽:643
教育部大綱 發布:2025-05-25 19:23:37 瀏覽:960
2014高考地理試題 發布:2025-05-25 18:48:51 瀏覽:712
畫角的教學反思 發布:2025-05-25 18:23:46 瀏覽:241
初三化學第一單元試題 發布:2025-05-25 17:18:36 瀏覽:173
英語地點單詞 發布:2025-05-25 16:47:05 瀏覽: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