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實驗花
營養生理、分子、形態解剖等,都可以做的
❷ 生物學解剖和觀察花的結構怎麼做
「花的結構」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前面幾章的教學講的是植物的營養器官。植物生長到一定時間就要進行繁殖。花、果實、種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只有把花的結構弄清楚,才能更好地理解植物開花後才能結果,種子怎樣才能形成。
觀察實驗材料的准備,是本節教學的難點。講桃花的結構時,新鮮的桃花已經過季,這就需要教師在春天的時候,准備好秋季用的桃花,並把它們浸泡在福爾馬林或酒精溶液里備用。也可以事先培養白菜花或油菜花進行教學。
解剖花也是本節教學的難點。桃花也好、白菜花也好,對於學生來說,操作起來都顯得小了。學生進行解剖時,往往顯得「笨手笨腳」,容易弄丟一個部分或弄斷一個結構,所以要注意提醒學生,認真謹慎地從外至內地一層層把花的各部分用鑷子摘取下來,放在一個固定的位置。
2、花蕊是花的最主要的結構。花若無花蕊就不能稱其為花。因此,根據花中花蕊的種類而定名的單性花和兩性花是最基本的兩類花。只有理解了這兩類花的區別,才能明白雌雄同株和雌雄異株的概念。學生很容易把單生花和單性花弄混,所以在講解時要注意強調。
花序的概念是對單生花而言的,理解了花序的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總狀花序、頭狀花序等各種植物的花序。要讓學生明白頭狀花序不是一朵花。
三、教法建議
本節是本章的重點章節,要充分利用實物,才容易把花的結構講清楚。《花的種類》一節,課本里所舉的例子都是學生常見的,如果當地沒有哪一種植物,完全可以選用當地最普遍的植物來替換。總之,這一節內容中聯系實際的材料很豐富,只要充分利用學生在生活和勞動中所熟悉的材料,就比較容易講好。
教師在講授這一課的時候,一定要突出花的主要部分——雌蕊和雄蕊,防止學生把花被,特別是花冠,看成是花的主要部分。有的學生一提到花,就想到美麗的花冠,有的學生甚至認為沒有美麗花被的花,就不是花。對於這些不正確的認識,在懂得了花的結構以後,是應該得到糾正的。
觀察雌蕊時,可以讓學生與鄰近的同學合作,一個將子房進行縱切,另一個將子房進行橫切,從而認清胚珠及其在子房裡著生的情況。
兩性花的概念不難了解,只要引導學生回憶剛剛解剖和觀察過的桃花,就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冬天,也可以讓學生觀察白菜花等兩性花。關於單性花,如果沒有實物,則可以通過圖片來讓學生觀察,也可以在上課之前發動學生採集絲瓜、黃瓜等的雄花,及時壓製成或浸泡成標本,供講課時使用。冬天,也可以讓學生觀察四季海棠。四季海棠為雌雄同株,既可以看到雌花,又可以看到雄花(講述花序時還可以用來觀察花序)。
關於花序,可以讓學生觀察四季海棠的花序或冬天室內培養的白菜、蘿卜的花序。白菜、蘿卜的花序都是總狀花序。關於頭狀花序,冬天可以觀察室內培養的菊科花卉植物。
學生往往把一個頭狀花序誤認為是一朵花,把花序中的每一朵花誤認為是一個個花瓣。對於這種誤解,應該用實例來糾正。說明這個問題也很容易,只要利用實物再配合使用直觀教具解剖分析,讓學生明確知道,頭狀花序的扁平花軸上一朵朵小型的花,都是有花被和花蕊的,從而很容易把問題說清楚。
學生容易把單性花和單生花相混,看了黃瓜花以後,誤以為單性花都是單生花,對此,教師要給予糾正。有關這一節所學到的幾個名詞之間的關系,可見下表: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雄蕊和雌蕊的組成和作用。
難點:要准備足夠的鮮花,供學生觀察和解剖。
手段:實驗觀察與教師講解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設計思想:
本節課主要是通過學生對花的解剖,分析、總結出花的各部分結構名稱和功能。
認識到花蕊是一朵花的重要結構。通過大量花的圖片介紹兩性花和單性花、花序等內容,便於學生理解。
❸ 白菜花生物實驗報告
白菜花生十字花科,花兩性,整齊;萼片4,分離,排成2輪;花瓣4,分離,有白、黃、粉紅、淡紫、紫各色,排列呈十字形,上部開展,下部呈爪,稀缺乏;雄蕊通常6,4長2短,稱四強雄蕊,少數更多或更少,在花絲基部常具蜜腺;雌蕊1,子房上位,由2心皮組成,常有假隔膜分成2室,少數無假隔膜,則為1室,每室有胚珠1至多數,生於側膜胚座上,排列成1或2行。物實驗報告
❹ 生物實驗花和玉米種子的結構圖
就這些
❺ 做生物實驗用的是真花還是假花
做生物學實驗用的是真花。實驗的基礎就是真實性。而且使用生物學材料,才能做好生物材料啊。
❻ 關於植物花的實驗
三、試驗設計 3.1 生長發育節律觀察記錄(詳細生物學特性)(重點做這一塊) 1、將處理過的四種姜科花卉種植在蘭花中心,掛牌。 2、觀察記錄生長環境(光照、溫度、濕度、土壤、水分…) 3、分別觀察記錄各階段生物學特性(各器官性狀、顏色、長高寬度、有無紋、有無毛、粘液…),每周一次。在花芽分化及開花期間每2d觀察一次,並詳細記錄株高、葉片數以及花芽的分化情況。 3.2.1 設計影響花芽分化的因素 a:激素處理 不同生長調節劑(GA3、乙烯利、B9、矮壯素等)處理浸泡24h,種植並觀察結果。 用不同濃度的乙烯利浸泡種球24h,室溫貯存1個月後種植,觀察開花時間; 將種球用不同濃度的赤黴素浸泡24h,在10~12℃下貯存45d後種植,觀察開花時間; B9的處理法,從幼苗(或芽露出地面)開始,進行葉面噴灑不同濃度的B9。每隔15天噴一次,共噴4次,測量花芽數與開花率,測定花球高、花朵數、花期等數據。 由於應用矮壯素、多效唑和烯效唑等植物生長延緩劑,可有效控制花卉苗木的株高和株型,降低花梗高度,這一技術可以應用於株型整飾,在這暫不做研究。 生長調節劑 GA3 濃度(㎎/㎏) 10 20 30 乙烯利 3 5 8 B9 300 600 900 自然 b:溫度處理 溫度是植物成花的必要因素,主要體現在:(1)促進或抑制植物花芽分化與發育;(2)打破或延遲植物休眠;(3)低溫誘導成花;(4)超高溫抑制開花。此處我們主要研究低溫對花芽分化的促進作用。 由於對姜科花卉所需的誘導花芽分化的低溫不清楚,這里我們參考其他熱帶花卉低溫誘導的條件和四種姜科花芽分化大概時間時的自然最低溫度,適當設置低溫和誘導時間來探索適於我們引種的花卉。這里,我們設置成花所需要的適宜環境條件為①晝溫控制在25℃以下,夜溫控制在6~14℃;②保持70%~80%的相對空氣濕度;③光照適宜,保持環境通風良好,在此環境條件下,設計夜間低溫6~14℃,作用時間分別為30、40、50天。作用結束後,將處理過的根莖種植,並觀察記錄其生長發育情況。
❼ 生物實驗報告 染花實驗
主動運輸吧 這方面的知識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呵呵
❽ 什麼樣的花做生物實驗好呀
天竺葵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