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
⑴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是哪一次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朝廷大舉徵兵去戎守漁陽(今北京市密雲西南),陳勝也在征發之列,並被任命為帶隊的屯長。他和其他900名窮苦農民在兩名秦吏押送下,日夜兼程趕往漁陽。當行至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寺坡鄉)時,遇到連天大雨,道路被洪水阻斷,無法通行。大夥眼看抵達漁陽的期限將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是好。因按照秦的酷律規定,凡所征戌邊兵丁,不按時到達指定地點者,是要一律處斬的。 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陳勝悄悄找另一位屯長吳廣商議後決定起義。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⑵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是
陳勝、吳廣起義
中國秦末農民起義。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的農民戰爭。陳勝(?~前208)字涉,陽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早年為人佣耕。吳廣(?~前208)字叔,陽夏(今河南太康)人。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朝廷征發閭左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為屯長。他們行至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法,過期要殺頭。陳勝、吳廣便發動戍卒起義,提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陳勝自立為將軍,以吳廣為都尉,用已被賜死的秦始皇長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群眾反秦。
起義軍迅速攻下蘄縣(今安徽宿州南)。當義軍進據陳縣(今河南淮陽)時,已擁有步兵數萬。陳勝自立為王,國號張楚,任命吳廣為假王,率軍西擊滎陽,命武臣、張耳、陳餘北攻趙地,鄧宗南征九江,周市奪取魏地。
大澤鄉起義(繪畫)
張楚政權的建立,促進了全國范圍內反秦斗爭的高漲,各地百姓久苦於秦政,紛紛殺秦長吏,響應陳勝。六國貴族的殘余勢力,也紛紛起兵反秦。各地反秦力量的著名首領有劉邦、項梁、項羽、英布等人。
吳廣率領起義軍圍攻滎陽不下,陳勝另派周文為將軍西擊秦。周文的隊伍在進軍咸陽途中,不斷擴大,到達函谷關時,已有兵車千輛,戰士幾十萬,起義軍進抵距咸陽百來里的戲(今陝西臨潼東北),秦二世令少府章邯把修建驪山墓的數十萬刑徒和奴隸編成軍隊迎戰。起義軍接連受挫,周文自殺。
隨著反秦斗爭的開展,起義軍內部的弱點和矛盾也逐步暴露。陳勝滋長了驕傲情緒,聽信讒言,誅殺故人,與起義群眾的關系日益疏遠。派往各地的將領也不聽陳勝節制,甚至為爭權奪利而互相殘殺。如圍攻滎陽的起義軍將領田臧與吳廣意見不合,竟假借陳勝之命殺死吳廣,結果導致這支起義軍的全軍覆滅。
章邯解除了起義軍對滎陽的包圍後,傾全力向陳縣猛撲。陳勝應戰失利。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陳勝退至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被叛徒庄賈殺害。陳勝部將呂臣率領蒼頭軍,隨即兩度收復陳縣,並處死庄賈。
陳勝、吳廣相繼犧牲,使農民起義遭受暫時的挫折,但各地起義軍仍繼續進行斗爭。以項羽、劉邦等人為首領的起義軍,經多次重大戰役,消滅了秦軍的主力。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的軍隊進抵灞上,秦王子嬰奉皇帝符璽投降,秦王朝滅亡。
⑶ 誰領導的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農民起義
秦朝作為一個大統一王朝,創下的一套中央集權國家政治制度在以後中國社會的歷史中,只有修修補補,基本框架都不曾改變。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爆發,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農民起義,影響極為深遠。之後,經過連年的反秦戰爭,到了公元前207年,秦朝最終被推翻。
⑷ 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是什麼
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是大澤鄉起義,又稱「陳勝吳廣起義」。
秦二世元年秋天,秦朝廷征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征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根據秦朝法律,過期要斬首。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將尉,發動兵變,口號是「大楚興,陳勝王」。
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連克大澤鄉和蘄縣,並在陳縣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大澤鄉起義因為陳勝得勢後驕傲,加上秦將章邯率秦軍鎮壓,致使大澤鄉起義以失敗而告終。
(4)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秦始皇為了抵抗匈奴,派人修造長城,發兵三十萬,徵集了民夫幾十萬;為了開發南方,動員了軍民三十萬。他又用七十萬囚犯,動工建造一座巨大豪華的阿房宮。
到了二世即位,從各地征調了幾十萬囚犯和民夫,大規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這座墳開得很大很深,把大量的銅熔化了灌下去鑄地基,上面蓋了石室、墓道和墓穴。二世又叫工匠在大墳里挖成江河湖海的樣子,灌上了水銀。
然後把秦始皇葬在那裡。安葬完了,為了防備將來可能有人盜墳,還叫工匠在墓穴里裝了殺人的設備,最後竟殘酷地把所有造墳的工匠全都埋在墓道里,不讓一個人出來。
大墳沒完工,二世和趙高又繼續建造阿房宮。那時候,全中國人口不過二千萬,前前後後被征發去築長城、守嶺南、修阿房宮、造大墳和別的勞役合起來差不多有二三百萬人,且不概幼兒和婦女。耗費了不知多少人力財力,逼得百姓怨聲載道。
參考資料:網路-大澤鄉起義
⑸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時間及意義
陳勝、吳廣起義是爆發於秦末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東方到沙丘(今河北平鄉、廣宗一帶)突然病死。趙高偽造秦始皇的遺詔,逼死太子扶蘇,立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為帝,這就是秦二世。
秦二世是個昏庸而殘暴的皇帝。他在埋葬秦始皇的時候,下令把全部工匠封死在陵墓里。他繼續修建阿房宮,豢養大量狗馬禽獸,供游獵之用。老百姓的徭役賦稅負擔更為沉重,刑法愈加苛毒。當時社會上出現了「刑者相半於道,而死人日成積於市」的現象。廣大勞動人民在飢餓與死亡線上掙扎。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已經到一觸即發的地步。
在農民醞釀反秦的時候,潛伏著的六國舊貴族殘余勢力也在俟機進行分裂活動。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東郡出現「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刻辭,就是這種分裂活動的徵兆。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征發淮河流域900名貧苦農民去防守漁陽(今北京密雲)。在這伙人中,雇農出身的陳勝和貧農出身的吳廣被指定為屯長。七月時候,正是多雨季節。當他們走到蘄縣大澤鄉(安徽宿縣西南)的時候,連綿的陰雨把他們阻隔在這里,不能如期趕到漁陽戍地。秦法「失期當斬」,這900戍卒面臨死刑的威脅。
他們由兩個縣尉押送著。這兩個縣尉對大家非常凶暴。正當他倆行凶打人的時候,陳勝和吳廣就借機把縣尉殺掉。接著對大家說:各位遇到大雨,都已誤期,誤期要被處斬。即使不殺我們,而戍邊死的也有7C10。何況壯士不死則已,如果死,就要干出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來!他的話激勵了戍卒的鬥志。這900名戍卒「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大家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提出了「伐無道,誅暴秦」的口號,組成一支農民起義軍。在大澤鄉舉起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的旗幟。
陳勝,即陳涉,陽城(今河南商水西南)人,雇農出身;吳廣,陽夏(今河南太康)人,也是農民。為了擴大影響,他們於夜晚在駐地旁叢祠中燃篝火,作狐鳴,發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呼聲,被民間傳為神話。陳勝、吳廣率領農民起義軍,首先佔領大澤鄉,接著又攻下蘄縣,很快攻佔五六個縣城。起義軍所到之處,貧苦農民紛紛響應。當起義軍逼近陳縣(今河南淮陽)時,已擁有戰車六七百乘,騎兵千餘人,步兵數萬人的隊伍了。
在起義軍的影響下,許多郡縣的農民殺掉守令,響應陳勝;特別是在舊楚國境中,數千人為聚者到處可見。一些潛藏民間的六國舊貴族、游士、儒生,也都乘機來歸,憑借舊日的地位,在農民軍中發揮影響。游士張耳、陳余甚至勸陳勝派人「立六國後」,被陳勝斷然拒絕。陳縣是戰略要地,楚國後期在這里做國都。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軍攻佔陳縣後,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為王。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革命政權。
陳縣成為全國農民起義的中心。起義軍乘勝前進,分三路攻秦。吳廣為「假王」,西擊滎陽;武臣北進趙地、魏人周市攻魏池。吳廣圍滎陽,久攻不下。陳勝又命令周文為將軍,領軍繞過滎陽,進攻關中,攻破函谷關。這時起義軍已發展壯大到幾十萬人,有兵車千輛。
這時,混進起義軍隊伍的舊貴族勢力的代表人物張耳、陳余陰謀分裂起義軍。他們要求北略趙地,陳勝沒有識破這個陰謀,就以武臣為將軍,張耳、陳余為左右校尉,率兵2000渡過黃河北上。張耳、陳余用招降和重用秦朝官吏的辦法,攻佔了30餘城。
周文軍很快發展到車千乘,卒數十萬人,進抵關中的戲地(今陝西臨潼境),逼近咸陽。秦二世見起義軍打到都城附近,十分驚慌,急忙派遣少府章邯率領幾十萬在驪山修墓的刑徒,迎擊起義軍。同時,又從邊塞調回王離的軍隊30萬人,與義軍對抗。周文率領的農民軍,雖然英勇作戰,因為孤軍深入,缺乏訓練,沒有作戰經驗。在遭到秦軍突然襲擊時,打了敗仗,被迫退出函谷關,駐扎曹陽(河南靈寶東),等待增援。
武臣佔領了舊趙都城邯鄲後,在張耳、陳余慫恿下自立為趙王。陳勝為了顧全大局,勉強予以承認,並命他率軍西上,支援周文。張耳、陳余不但不救援周文農民軍,反而割據自立,擁武臣為趙王,陳余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不聽陳勝指揮。接著,六國舊貴族相繼割地稱王,韓廣稱燕王,魏咎為魏王,田儋自立為齊王。這樣,就造成陳勝、吳廣所領導的起義軍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周文率軍在曹陽堅持斗爭三個月,多次失利,退到澠池。這支起義軍隊伍由於眾寡懸殊,又無後援,損失過重,周文最後自殺。
不久,圍攻滎陽的吳廣被部將田臧陰謀殺害。吳廣死後,軍心渙散。秦將章邯率軍攻來,田臧兵敗被殺。其他幾支起義軍,先後也被秦軍各個擊破。公元前209年12月,章邯率軍向陳縣撲來,陳勝親自領導義軍奮力抵抗。因為兵力太少,不幸失利,敗退至下城父(今安徽渦陽東南)。這時,他的車夫庄賈暗殺了陳勝,投降秦軍。陳勝的部下呂臣等人堅持斗爭。呂臣率領的「蒼頭軍」進行了反攻,兩度收復陳縣,處決了叛徒庄賈。這支起義軍,後來與項羽、劉邦等人領導的起義軍會合,繼續同秦軍戰斗。公元前206年,秦王朝在農民起義軍的沉重打擊下滅亡了。
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大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在中國歷史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農民軍推翻了秦王朝,打擊了地主階級,推動了社會向前發展,開辟了中國古代農民反抗封建統治的革命道路。農民軍在斗爭中建立革命的政權,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歷史奇跡,為後世農民起義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⑹ 中國歷史上第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是( )( )起義
中國歷史上第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是(陳勝)(吳廣 )起義;
推翻秦朝的農民軍是項羽、劉邦領導的農民軍。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秦末農民戰爭爆發和秦朝滅亡的共同原因是(秦的暴政);
破釜沉舟的成語來源於(項羽與秦軍的巨鹿之戰);
楚漢之爭的實質是(爭奪政權)。
⑺ 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
大澤鄉起義又稱「陳勝吳廣起義」,是秦末農民戰爭的一部分,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征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會被斬首,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兵變。 主要意義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它從根本上動搖了秦王朝統治,為爾後項羽、劉邦滅秦創造了有利條件,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後面的封建統治者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育,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和開明統治很大程度上是受農民起義的影響。後來起義失敗了。
⑻ 中國歷史第一次農民起義
我國古代史從公元前475年開始進入封建社會產生獨立身份農民之前被統治階級奴隸和平民之前反抗能稱之農民起義國歷史上第次農民起義發生於公元前209年由陳勝、吳廣領導大澤鄉起義
⑼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是哪個起義
選擇A
大澤鄉起義:
又名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也是秦末農民戰爭的序幕。
⑽ 中國歷史上比較著名的農民起義有哪些
1、東漢:黃巾農民起義
東漢末年,外戚(何進)當政,宦官(十常侍)專權,邊疆戰事不斷,土地兼並嚴重且賦稅嚴苛。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利用太平道的宗教觀念和社會政治思想,打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組織群眾率領起義,由於起義者頭戴黃色頭巾,故稱為「黃巾起義」。
黃巾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組織的民變之一,雖然在9個月內被鎮壓,但是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央軍權的下放,減緩了東漢的覆滅。同時也使得地方將領官員私自培養兵力,為後期軍閥混戰埋下了伏筆,拉開了三國鼎立局面的序幕。
2、秦末:陳勝、吳廣農民起義
秦朝末年,賦稅嚴重,據史料記載,當時的田租、口賦等「二十倍於古」,兵役、徭役更使得農民感到負擔承重。尤其是秦二世胡亥繼位以來「賦斂愈重,戍徭無已」,且刑罰嚴酷。
秦二世元年,朝廷征發閭左(閭左即是秦朝時的貧困農民)屯戍漁陽(秦漁陽縣,現至北京密雲縣一帶),陳勝、吳廣為屯長,他們行至大澤鄉(今安徽宿縣)的時候,被大雨阻攔,無法按照規定到達漁陽,按照秦朝的律法,逾期要被斬殺。
於是陳勝、吳廣利用「魚腹丹書」,打出了「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陳勝自立為將軍,封吳廣為都尉,宣揚「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發動了農民起義。
陳勝、吳廣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給秦王朝的殘暴統治給予了沉重的打擊,為後來劉邦、項羽推翻秦王朝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3、隋末:瓦崗軍起義
隋朝末年,隋煬帝荒廢朝政,窮兵黷武,驕奢淫逸,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其中,規模比較大的是以翟讓、李密為首的瓦崗農民起義。
翟讓、李密以「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為口號,賑濟貧民,與隋軍作戰。後期,瓦崗軍內部發生分裂,戰鬥力日漸衰弱,終於瓦解。
瓦崗軍起義推進了隋朝的覆滅,消滅了大部的隋軍主力,沉重打擊了士族大地主,為後期李淵取得長安打下了基礎,對唐初的政治、經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4、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
明朝末年,內憂外患嚴重。在外,建州努爾哈赤兵力強壯,之後皇太極即汗位,威脅明朝;在內,階級矛盾尖銳,且旱災蝗災不斷。
在陝西又出現了大旱災,天災人禍不止,李自成打著「等貴賤,均田免糧」的口號發動了農民起義。李自成的農民起義的口號提出了平均地權等思想進而廣受農民歡迎。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不久後攻破北京,但由於明將吳三桂降清,與清軍聯合鎮壓農民起義,遂以失敗告終。明末農民起義推動了舊的剝削制度的轉變,影響了舊的土地剝削關系。
5、清末:太平天國運動
清朝末期,鴉片戰爭後,中國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矛盾使得國內的階級矛盾開始激化。農民紛紛揭竿而起,1851年,洪秀全發動金田起義,率先發動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專制的農民起義戰爭。
太平天國運動打出了「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口號,體現出了絕對平均的思想。在太平天國運動後期,干王洪仁玕提出《資政新篇》,最早提出了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
太平天國運動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打擊了外國侵略者,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反抗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