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歷史
1. 《如懿傳》故事發生在哪個朝代
《如懿傳》故事發生在清朝,是由新麗電視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出品,汪俊執導,周迅、霍建華、張鈞甯等主演的清宮女性勵志劇,於2018年8月20日在騰訊視頻播出。
該劇改編自流瀲紫所著的同名小說。講述了烏拉那拉·如懿與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從恩愛相知到迷失破滅的故事。
(1)如懿傳歷史擴展閱讀:
《如懿傳》劇情簡介
新帝登基,青櫻因與乾隆青梅竹馬的情分成為嫻妃,但受到眾人排擠,而太後又與青櫻家族有世仇,青櫻為求自保求太後更名為如懿,如懿危機四伏。
此時,乾隆也同樣面對太後掌權和老臣把持朝政的難題。權力更迭過程中,乾隆與如懿互相扶持,共同渡過難關,直到二人掃清障礙。
乾隆經過多年努力也如願將如懿推到皇後位置,與他共有天下。然而做了皇後的如懿卻發現,乾隆已從少年夫君成長為成熟帝王,他的多疑善變以及帝王自私不斷顯露,兩人間的情意信任漸漸破滅。
2. 《延禧攻略》和《如懿傳》哪個更符合歷史史實
電視劇《延禧攻略》和《如懿傳》在2018年的時候占據了各大衛視,也成為了去年兩部收視率極高的。電視劇。兩部劇情也都是圍繞著乾隆年間發展而來,除了故事的女主角變更以外,故事的年男主角卻無從改變。這兩部延續了,《甄嬛傳》裡面的宮斗劇情。也演繹了清宮劇的愛恨情仇。下面就來看看這兩部劇哪部更符合歷史,那部更接近現實和兩部劇有什麼區別?
這兩部劇都沒有接近歷史現實,兩部劇完全都是虛構出來的,都是需要為了滿足現代人的心理需求,描寫了一部歷史大劇,但是不能成為歷史,只能成為影視作品。兩部劇完全沒有參照歷史而來,真正歷史上的皇帝跟本不可能去把大部分時間用來後宮爭斗。如果說劇中唯一尊重歷史原型的,除了乾隆,就是乾隆的皇後,富察皇後。這兩個人才是真正的歷史有原型的。
3. 如懿傳.歷史上的如懿是誰
原型為清高宗乾隆帝的純帝繼皇後輝發那拉氏。
輝發那拉氏:
乾隆帝繼皇後(1718年03月11日-1766年08月19日),輝發那拉氏(《清史稿》記載烏喇那拉氏為誤),滿洲正黃旗人,世襲三等承恩公、佐領訥爾布之女。
雍正年間,嫁與時為寶親王的愛新覺羅·弘歷,為側福晉。乾隆二年(1737年)冊封為嫻妃,乾隆十年(1745年)晉封為嫻貴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晉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冊立為皇後。
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隨駕南巡;閏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額駙福隆安扈從皇後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五月十四日收繳皇後、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夾紙。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貴妃禮葬(實際僅相當於嬪),不舉行國孝三年,可以說是不廢而廢。乾隆四十年,追封為皇後。葬裕陵妃園寢純惠皇貴妃地宮之東側。且不設神牌、無祭享。
(3)如懿傳歷史擴展閱讀
如懿人設:
烏拉那拉·如懿,流瀲紫小說《後宮甄嬛傳》續集《後宮如懿傳》女主角,《後宮甄嬛傳》中四阿哥側福晉、嫻妃,烏拉那拉青櫻,廢後烏拉那拉宜修侄女。
因為心高氣傲不願做三阿哥的侍妾,受皇後之託被指給四阿哥愛新覺羅·弘歷做側福晉.
青櫻(如懿)因為是先帝烏拉那拉氏皇後的侄女而心有不安,為求自保,青櫻向太後求了新的名字「如懿」。烏拉那拉氏就是甄嬛傳里的皇後,被揭發毒害親姐姐,被幽閉冷宮的那位。
乾隆二年,封嫻妃。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後。上因諭曰:「烏拉那拉氏本朕青宮時皇考所賜側室福晉,孝賢皇後崩後,循序進皇貴妃。
青櫻,一位聰明、伶俐、懂事的潛邸側福晉,因為自己的表姑母的身份而受牽連,處處遭人嘲弄,卻只能忍氣吞聲。昔日的熹貴妃鈕祜祿氏,當今的太後娘娘,顧及青櫻的為難之處,特賜名「如懿」。
弘歷登基後,後宮權勢大變。原本在青櫻位分之下的高晞月被封為慧貴妃,而青櫻只是被封為嫻妃,且住到了偏遠的延禧宮。
烏拉那拉氏的身份曾經為側福晉青櫻帶來無上的榮耀與地位,如今因為景仁宮姑姑廢後的原委卻讓她如芒在背。當日在潛邸時的尊貴、恩寵早已是過眼雲煙,種種疑問、委屈只有埋葬在深宮時光里。
《清史稿·後妃列傳》中記其為「皇後烏喇那拉氏」,史學界多稱其為「那拉皇後」或者「純帝繼皇後」。
那拉氏出身於滿洲鑲黃旗,是佐領納爾布之女,生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初十日,比乾隆小七歲。
入住翊坤宮之後,如懿決定要鏟除一切曾經對付過她的仇人。皇後因為喪子之疼,日益衰弱,難以打理六宮。如懿使用計謀讓當日怡嬪滑胎之事告白於天下。
慎嬪是主犯,因而遭受到貓刑而慘死。海貴人生下一子,但因遭人算計無法侍寢,徹底失寵,如懿痛心疾首。
慧貴妃身子也逐漸變差,原是其被皇後算計而不能生育,在死前,如懿告訴其真相,慧貴妃含恨而終,被封為皇貴妃。
皇後再添一子,但不久亦夭折,皇後幾欲崩潰,後不幸墜入水中,幸得侍衛凌雲徹救助,但大勢已去,最終逝去。
4. 《如懿傳》如懿的歷史原型是誰
原型為清來高宗乾隆帝的自純帝繼皇後烏拉那拉氏。她是清朝歷史上最悲情的皇後。她不僅是清朝歷史上少有的廢後之一,而且在她死後被塞入皇貴妃墓旁,乾隆皇帝甚至連牌位都沒有給她。
史書上的烏拉那拉氏介紹
烏拉那拉氏屬於滿洲鑲黃旗,是佐領那爾布的女兒,生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初十日,比乾隆小七歲。雍正年間,事高宗潛邸,為側室福晉。 乾隆二年封嫻妃,乾隆十年進嫻貴妃,乾隆十三年,孝賢皇後崩,晉皇貴妃,攝六宮事。
十五年八月初二,冊立為皇後。三十年正月隨駕南巡,閏二月十八日忤旨截發失寵,提前送回京;五月十四日收繳歷次冊寶夾紙。三十一年七月薨,以皇貴妃禮葬。生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及皇五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貴妃禮葬(實際僅相當於嬪),不舉行國孝三年,可以說是不廢而廢。
5. 在《如懿傳》中,哪些情節與歷史史實不相符合
一,如懿姓氏 :「如懿」是雍正的皇後烏拉那拉氏的侄女,從小 自己就被告誡如何秉承著家族的高貴,保留下姓氏的榮耀。但是,通過近幾年的考古研究終於發現,歷史中的乾隆繼後姓氏不是烏拉那拉,而是輝發那拉,雖然都是「那拉」,卻並非一族。如果要追述,那麼入關以前的海西女真烏拉部和輝發部是兩個不同的部落。
五,高貴妃爭寵 : 《如懿傳》的高貴妃頭腦簡單,善於爭寵,原因是有個好爹,因此就為所欲為。歷史中,並非如此,看看她的謚號「慧賢皇貴妃「,乾隆還一改常態,親自定下謚號,而不是先由臣子擬定。高貴妃死後,皇帝也為她寫了不少的詩詞,其中有一首表達的是:有一次去到圓明園,弘歷念及某某宮殿是高貴妃曾住,傷感非常。加之最後讓慧賢陪葬,都可以總結出一個基本的形象:生前,高氏溫柔賢惠,與乾隆感情很好。
總的來說,電視劇為了讓劇情更加曲折,免不了增加一點虛構的情節。但是大體上是按照歷史來的
6. 《如懿傳》講的哪個朝代的歷史故事
電視劇如懿傳故事背景設定是清朝乾隆年間,但情節與歷史不相關;
(6)如懿傳歷史擴展閱讀:
《如懿傳》是由新麗傳媒出品的古裝宮斗劇,由汪俊執導,流瀲紫擔任編劇,周迅、霍建華領銜主演,張鈞甯、董潔、辛芷蕾、童瑤、李純、何泓姍、鄔君梅、胡可、經超、陳昊宇、曾一萱、曹曦文、張佳寧、袁文康、黃宥明、劉美彤、韓丹彤、於子洋主演,李沁特別出演。
7. 如懿傳。 歷史上的如懿是誰
歷史上的如懿:
純帝繼皇後(1718—1766),輝發那拉氏。滿洲鑲藍旗,佐領那爾布之女。雍正時,賜為皇子弘歷之側福晉。弘歷即位後,初封嫻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晉嫻貴妃;十三年七月初一晉皇貴妃,攝六宮事。十五年八月初二,冊立為皇後。
三十年正月隨駕南巡,閏二月十八日忤旨截發失寵,提前送回京;五月十四日收繳歷次冊寶夾紙。三十一年七月薨,以皇貴妃禮葬,乾隆四十年,追封為皇後。葬裕陵妃園寢純惠皇貴妃地宮之東側。且不設神牌、無祭享。
(7)如懿傳歷史擴展閱讀
《清史稿·列傳一·後妃》記載:
皇後,烏喇那拉氏,佐領那爾布女。後事高宗潛邸,為側室福晉。乾隆二年,封嫻妃。十年,進貴妃。孝賢皇後崩,進皇貴妃,攝六宮事。十五年,冊為皇後。三十年,從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後剪發,上益不懌,令後先還京師。三十一年七月甲午,崩。上方幸木蘭,命喪儀視皇貴妃。自是遂不復立皇後。子二,永璂、永璟。女一,殤。
8. 《如懿傳》是哪個朝代
《如懿傳》是清朝,該劇改編自流瀲紫小說《後宮·如懿傳》,講述了烏拉那拉·如懿與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一生從恩愛相知到迷失破滅的婚姻歷程的故事。
《如懿傳》歷史原型:
純帝繼皇後(1718年-1766年),那拉氏,名不詳,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後。《清史稿·後妃列傳》中記其為「皇後烏喇那拉氏」,史學界多稱其為「那拉皇後」或者「純帝繼皇後」。
那拉氏出身於滿洲鑲黃旗,是佐領納爾布之女,生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初十日,比乾隆小七歲。雍正年間,嫁與時為寶親王的愛新覺羅·弘歷,為側福晉。
乾隆初期封為嫻妃,乾隆十年晉封嫻貴妃,乾隆十三年,孝賢純皇後去世,次年晉皇貴妃,攝六宮事。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冊立為皇後。
乾隆三十年正月隨駕南巡,閏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額駙福隆安扈從皇後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上諭檔》記載)(乾隆後稱其忤旨截發)。
五月十四日收繳歷次冊寶夾紙。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薨,下旨以皇貴妃禮葬,不舉行國孝三年,可以說是不廢而廢。生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三子永璟、皇五女。
(8)如懿傳歷史擴展閱讀
作品評價:
當代歷史作家曹升評論道:「《後宮·如懿傳》完全可以被當成一部正劇來看待,作者對後宮內權謀爭斗的描寫、對封建皇權下扭曲人性的刻畫,乃至每一個宮廷細節的考究入微,令人嘆為觀止。」
《如懿傳》採用第三人稱書寫,不僅僅是從女主人一個人的視角和內心出發來敘述,這樣就避免了主觀性和先入為主的思想,小說的視角將會更廣闊,涉及的人物也將會更加豐滿和立體,猶如一副後宮群像圖。
不同於架空時代的天馬行空,以真實歷史背景為依託,創作時難免會有戴著鐐銬跳舞之感,歷史記載雖會制約想像的廣度和寬度,但也同時迫使我用更多智慧去填補那段歷史的空白,讓一切看起來合情合理。
比如,如懿和皇帝斷發決裂,歷史中有明確記載,但為何斷發、如何斷發卻需要用想像為讀者尋找一種合理的解釋和可能。
9. 如懿傳裡面的人物都是歷史里真實出現的嗎
有真實存在的人物,烏拉那拉·如懿(歷史原型繼皇後烏喇納喇氏),愛新覺羅·弘歷,珂里葉特·海蘭(原型為愉貴妃珂里葉特氏),富察·琅嬅(原型為孝賢純皇後富察氏),高晞月(原型為慧賢皇貴妃高佳氏)。
1、繼皇後烏喇納喇氏
繼皇後烏喇納喇氏(1718—1766)。滿洲正黃旗,佐領訥爾布之女。雍正時,賜為皇子弘歷為側福晉。弘歷即位後,初封嫻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晉嫻貴妃;
十三年七月初一晉皇貴妃,攝六宮事。十五年八月初二,冊立為皇後。三十年正月隨駕南巡,閏二月十八日忤旨截發失寵,提前送回京;
五月十四日收繳歷次冊寶夾紙。三十一年七月薨,以皇貴妃禮葬,乾隆四十年,追封為皇後。葬裕陵妃園寢純惠皇貴妃地宮之東側。且不設神牌、無祭享。
2、愛新覺羅·弘歷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繼續訓政,實際行使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
3、愉貴妃珂里葉特氏
珂里葉特氏(1714——1792),員外郎額爾吉圖之女,生於康熙五十三年五月初四。雍正時入侍高宗藩邸,乾隆初為貴人。乾隆六年生皇五子永琪;同年十一月晉為愉嬪。
乾隆十年十一月晉為愉妃。皇五子永琪勤勉好學,多才多藝,擅長騎射,賢淑國語(滿語),乾隆對他很是鍾愛滿意,一度欲立之為儲君。不想永琪未能繼承父母長壽的基因,體弱多病。
乾隆三十一年封為榮親王,可惜好景不長,同年三月永琪即永離父母而去(有電視劇中說愉妃先死,不確),留下悲痛欲絕的福晉和未成年的兒子,年僅二十六歲。謚曰:純,即榮純親王。
愉妃在孤寂和對兒子的追憶中度過二十六年,於乾隆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薨,享年七十九歲。五十八年葬裕陵妃園寢,奉諭照皇貴妃例辦理,一應禮儀與慶貴妃(慶恭皇貴妃)同。
4、孝賢純皇後富察氏
孝賢純皇後(1712年3月28日-1748年3月12日),乾隆帝原配妻子,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太保大學士公贈郡王傅恆姊。
皇後姿容窈窕卻性格恭儉,平居冠通草絨花,不御珠玉。乾隆對其「每加敬服,鍾愛異常」。乾隆十三年,隨帝東巡,崩於德州舟次,乾隆深為哀慟,作《述悲賦》悼之。
皇後的去世對乾隆的情緒及個性造成相當大的影響,繼而引起朝廷內外一場不小的風波。
5、慧賢皇貴妃高佳氏
慧賢皇貴妃(?—1745年),高佳氏,大學士高斌女,乾隆帝妃嬪,乾隆朝首位貴妃,首位皇貴妃。雍正年間選為四阿哥弘歷使女(即格格);
雍正十二年三月,雍正帝將高氏從使女中超拔為側福晉;雍正十三年九月,乾隆帝登基後,詔封高氏為貴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晉封貴妃高氏為皇貴妃;正月二十五日皇貴妃高氏薨,謚曰慧賢皇貴妃;乾隆十七年入葬裕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珂里葉特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慧賢皇貴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烏拉那拉·如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新覺羅·弘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珂里葉特·海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富察·琅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