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大地地理雜志

大地地理雜志

發布時間: 2021-08-14 14:40:55

1. 如何評價香港作家馬家輝

一個老頭,但喜歡他的普通話。

2. 寰宇地理的欄目相關

國家地理頻道(國際)(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s International,NGCI)透過不斷創新的節目,邀請全球觀眾一起重新思考對於原來認知的電視及世界的看法。秉承國家地理學會的核心價值,國家地理頻道(國際)旗下八個頻道:國家地理頻道、國家地理高清頻道(Nat Geo HD)、國家地理野生頻道(Nat Geo Wild)、國家地理野生高清頻道(Nat Geo Wild HD)、國家地理悠人頻道(Nat Geo People)、國家地理悠人高清頻道(Nat Geo People HD)、國家地理音樂頻道(Nat Geo Music)以及國家地理音樂高清頻道,共同致力於探險發現、環境保護及教育等方面的推廣工作 。
國家地理頻道於1997年9月首先在歐洲成立,而後陸續在亞洲、拉丁美洲和美國開播。目前,全球有171個國家及地區,超過4億4千萬個家庭用戶,可以通過48種語言收看到國家地理頻道。
憑借無與倫比的視覺品質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國家地理頻道榮獲了多項專業紀錄片製作大獎,其中包括一次奧斯卡金像獎和兩次金像獎提名,129座艾美獎和超過1000個影視媒體專業獎項,製作水準自然毋庸置疑。國家地理頻道獨一無二的精彩節目將繼續利用令人信服的故事,精美生動的畫面,引領觀眾到達未知的領域,使高品質觀眾期待更多。
國家地理頻道的節目內容主要涵蓋:最新科學與尖端科技、歷史與人文、焦點事件調查、自然野生、主題系列特別呈現等。
國家地理頻道的教育使命 國家地理頻道秉承了國家地理學會的核心價值。 致力於探索歷險、保護環境及教育方面的推廣工作。 同時將國家地理豐富的信息及精煉的內容,包括歷險探索、自然歷史、科學、野生世界、人文考古及風土民情等製作成高質量的節目。 國家地理頻道的獨特性 正確性:每部節目播出前,都必須經由設於美國華盛頓的審查小組進行25個小時的「事實驗證」程序,以確認節目內容正確無誤。 信任度:國家地理頻道的節目建立在國家地理40餘年紀錄片經驗,同時承襲國家地理學會傳遞知識地傳統精神與任務,一直以來深獲全球觀眾的信賴。 獨特管道:國家地理頻道是國家地理學會的一分子,傳承國家地理學會百年歷史,透過獨特管道,獨家深入世界各地,拍攝不為人知的精彩故事。例如:《白宮》、《空軍一號》、《打開梵蒂岡之門》、《胡夫金字塔的密室》、《重返泰坦尼克號》、《麥加朝覲》、《再訪圖坦卡門》、《猶大福音》等 國家地理頻道在中國
隨著國家地理頻道亞洲機構的建立,國家地理頻道與中國內地電視媒體的合作同時啟動。2000年10月,國家地理頻道獲准通過衛星向中國內地的各電視台傳送節目素材,這使得億萬的中國觀眾能夠欣賞到由國家地理頻道呈現的高品質紀錄片節目。
目前,國家地理頻道已經與三十餘家地方電視台合作推出了《寰宇地理》欄目(原《神奇的地球》),把全球最尖端的科技、最驚奇的發現、最原生態的自然畫面、最具特色的風土人情一一展示給中國的電視觀眾。其中包括歷時兩年、走遍非洲十六個國家拍攝的《彩繪非洲》系列節目、為紀念珍珠港事件爆發六十周年而製作的特別節目《珍珠港戰爭的烙印》、旨在提升人類妥善保護地球資源的意識與如何面對可持續性發展挑戰的《大地脈動》系列節目、記錄科學家挖掘和再現遠古巨鱷並考察全球野生鱷驚險歷程的動物保護大片《遠古巨鱷》、兩棲爬行類動物保護特輯《動物零距離》、以及《人間伊甸園》、《空難調查》、《超級城市》、《子宮內日記》等精彩的節目系列均在觀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並且收到了良好的反饋。該欄目開播以來,以其卓越的品牌質量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感染並吸引著數以萬計的內地觀眾。
同時,國家地理頻道還為中國觀眾帶來以國家地理攝影師的視角拍攝的中國主題和題材的故事在《寰宇地理》中播出。比《魅力中國》主題系列,從介紹革命性的運輸系統的《高科技磁懸浮列車》,到解析中國的橋梁工程師們如何迎接挑戰,打造出全球最壯觀的橋梁——《偉大建築巡禮:中國的橋》;介紹由大熊貓和人類共同養育的《熊貓保姆》、以及歷時兩年,深入崇山峻嶺中,捕捉難得一見的畫面,揭示神秘而復雜的大熊貓生活的《國寶大熊貓》;《秦始皇的秘密》則將人們帶回兩千多年前,看秦始皇一統江山,成為中國的第一個皇帝。
於此同時,國家地理頻道還曾成功的與國內三十餘家電視台陸續合作推出了《寰宇歷險》、《寰宇野生》和《寰宇夢想家》等欄目。《寰宇歷險》和《寰宇野生》是兩檔精彩紛呈又各具特色的節目,分別面向喜愛戶外運動和自然動物的觀眾,節目內容更加專業化和細分化。《寰宇夢想家》是專門針對青少年開播的一檔寓教於樂的特色定製欄目,深得廣大中學生的喜愛。國家地理頻道依靠豐厚強大的節目資源和高水準的製作標准,使它們光彩奪目並且與眾不同。開播至今,這四個欄目以其卓越的品牌質量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感染並吸引著數以千萬計的電視觀眾,為中國觀眾呈現最高水準的紀錄片饕餮盛宴。
2006年,國家地理頻道聯手中國中央電視台共同合作推出了兩個小時的《故宮》國際版,向全球觀眾介紹了這座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推開緊閉的宮門,深入探索紫禁城的故事,並通過國家地理頻道的全球播出網路為全世界的觀眾展現了古老悠久的中國文化。
2010年,與上海文廣集團、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聯合合作大型紀錄片《外灘》國際版。
2011年,與國務院新聞辦合拍了《朝覲之路》,在全球播出。
2012年,與國務院新聞辦聯合製作了一系列反映中國文化紀錄片,包括《功夫密碼》5集和《中國文化之旅》6集。
2013年,國家地理頻道與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共同將《透視內幕:春晚》帶到國家地理頻道國際大舞台。 探勘大洋深處的奧秘、挖掘人類遠古的過往、研究大地上的生命,或是追尋最遙遠的人與地的知識——這些,除了是《國家地理雜志》包羅萬象的內容之外,也是國家地理學會傳統與使命的一部分 。
迄今為止,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研究與探索委員會」贊助過的這類計劃,已經超過六千五百件,其研究與發現的成果,包括了在南美的巴塔哥尼亞台地發現的恐龍蛋和胚胎,以及在秘魯的高山發現冰凍了數百年的古印加木乃伊。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資助探險活動和科學研究的傳統始自1890年第一次贊助探險隊沿著阿拉斯加和加拿大邊境,探勘聖伊利亞斯山的地形並且繪制地圖。這次探險行動發現了加拿大境內的最高峰,5,857公尺高的洛根峰。此後20多年,《國家地理雜志》陸續資助探險家皮瑞於1909年至北極探險、1912年至1915年間協助賓漢挖掘高踞秘魯安第斯山脈的失落印加古城,馬丘比丘、也協助葛利格斯於1916年在阿拉斯加州的火山卡特麥山一帶探險,發現了煙嵐蒸騰、景象奇異的山谷──萬煙谷。
人類天性里的冒險精神,引領世人跋山涉水,深入前人從未踏進的高山、峻嶺和深海。國家地理學會曾經贊助畢比和巴頓於1934年搭乘深海潛水箱,創下破紀錄的908公尺的潛水深度、贊助美國陸軍航空兵團的史蒂芬斯中尉和安德森中尉於1935年搭乘熱氣球「探險家二號」,創下21718公尺高度的飛行紀錄。
國家地理學會也贊助探險家拜德於1929年飛越南極;贊助洛克分別於1923至1924年,1927至1930年,兩次深入西藏的高山荒野進行探險;同時,也為學會的工作人員威廉斯提供了機會,使他得以在1931至32年間完成11800公里的「雪鐵龍-哈爾特橫越亞洲探險之旅」。另外,史特靈於1938至46年間,在墨西哥進行考古挖掘,挖出奧爾梅克文明的巨大石刻頭像,而國家地理學會也是主要贊助者之一。
1950和60年代,國家地理學會贊助的重要活動包括了哥斯鐸的海洋地理探勘研究,他的研究對人類的深海知識有長遠而重大的貢獻。哥斯鐸和其他人的深海探險活動,又依賴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艾德格頓以國家地理學會撥款補助而研究出來的、能承受深海水壓的閃光燈、相機、聲納以及其它探測設備。
這時期學會贊助的重要研究,還有李奇家族在非洲從事的考古研究。李奇家族在非洲發現三百萬年前的人類祖先。珍妮‧古道爾在野生黑猩猩的突破性研究,也是得益於學會鼎力相助的結果。學會另和加州理工學院共同贊助一項具有標桿作用的重大計劃,即攝制夜晚的星空圖。巴斯在土耳其外海發現數艘沉船,學會曾贊助他進行第一艘沉船的搜尋經費,而這一活動也促進了剛剛萌芽的海底考古學的進一步發展。學會還重拾贊助登山活動的傳統,協助1963年第一支美國人的隊伍,攀登聖母峰。當時任職於《國家地理雜志》的畢夏普也是攀登聖母峰成功登頂的六位隊員之一。
除了探險活動,學會也是史上幾次考古和古生物學的重大發現的贊助成員之一,同時也透過《國家地理雜志》和國家地理頻道的節目,將這些大發現帶到了學會會員以及世人的面前,解開了不少古馬雅文明,以及地球16500萬年前恐龍王朝的謎團。學會贊助的其它重要發現,還有約翰森於1974年挖掘出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一具直立行走的人類祖先遺骸,也就是在衣索匹亞發現的300萬年前的露西;亞當斯1980年代於瓜地馬拉的里約阿祖爾發現的輝煌馬雅文明;1982年意外在赫丘萊尼恩發現的古人遺骸,赫丘萊尼恩是紀元79年時,因為維蘇威火山爆發而被埋在火山灰里的古羅馬城鎮,還有1995年在秘魯山頂發現500年前冰凍的木乃伊。學會的贊助,也使人類對動物知識有了長足的進步。這些動物研究中包括著名的塔脫的蝙蝠研究、法蘭克與約翰‧克雷格海德以無線電追蹤大灰熊、克拉克的鯊魚研究、佩恩的鯨豚研究、厄庫哈特以數十年之功找到北美帝王蝶的過冬棲地、弗西研究高山大猩猩的行為、高迪卡斯長期研究婆羅洲的紅毛猩猩,以及霍納克對稀有的西伯利亞虎的研究等。

3. 初中生地理雜志讀後感500字

《地理·中國》觀後感
《地理·中國》是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科普類電視欄目.該欄目以地質科考為線索,以普及地理學知識為宗旨,介紹地質學的新發現、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質地貌的新、奇、特、美.它在帶著觀眾感受大自然神奇魅力的同時,傳播科學知識,並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相互依存的理念,對於我們正在汲取知識營養的青少年來說,觀賞性特強.
《地理·中國》欄目,採用外景行進式拍攝與主持人演播室串聯的形式,展示地質科考的過程,講述地質科學的原理.演播室部分,主持人要對關鍵的科學知識、原理進行介紹,並通過道具、實驗進行演示,展現地質地貌的結構、成因及演變,展示地質學的魅力.
首先它題材寬廣,觀賞性強.中國的遼闊大地,蘊涵著全世界最豐富的地理、地貌資源,這為《地理·中國》欄目提供了豐富的選題內容和創作空間,大自然神奇、瑰麗、壯美的景觀,也會使節目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其次它解密自然,知識性強.《地理·中國》欄目,以對自然現象的探問為發端,以地質科考為線索,通過展示地質科考的推理和求證過程,揭示科學原理,普及科學知識,以滿足觀眾對自然的好奇和求知心理,具有很強的知識性.
其三它行進式科考拍攝,可視性強. 「以行進中的地質科考」為主線,攝制組跟隨地質專家,在科考行進中發現問題,求證問題,解答問題.既有科考問題求證過程的懸念吸引,又有行進式拍攝的新奇看點,使節目具備很強的期待性和可視性.
通過觀看《地理·中國》,是我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更加培養了我的學習興趣,更加堅定了我成為祖國建設有用之棟梁才的理想信念.

4. 有關自然雜志有哪些

國際地理和地球說

5. 深圳哪裡能夠買到美國國家地理雜志

你可以到www.nationalgeographic.com.tw美國國家地理繁體中文版網站看看。
我也曾經買過幾期的中、英文版的《National Geographic》。不知道為什麼在那麼多洋雜志進軍中國的時候《NG》卻在中國大陸地區遲遲不見動靜。
另外你可以到網上找一下,但圖片都比較小。

6. 有哪些著名的科學或自然的雜志

英國的NATURE雜志和他的名字一樣,以報道科學世界中的重大發現、重要突破為使命,要求科研成果新穎,引人注意(出入意料或令人吃驚),而且該項研究看來在該領域之外具有廣泛的意義,無論是報道一項突出的發現,還是某一重要問題的實質性進展的第一手報告,均應使其他領域的科學家感興趣。從1869年創刊到如今130年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之一,在ISI評價指標SCI影響因子近30,多年來亦是綜合性學科被引率的老大。

1999年,NATURE出版集團成立,與麥克米蘭出版公司(Macmilillan Publishers Ltd)聯合出版NATURE電子版。這一方式得到了極大的成功,也將NATURE推上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NATURE出版集團努力服務於科學、技術和醫學領域,尋求為科學家提供信息的新方法,出版經同行嚴格評議的創新性原始研究工作成果、權威評論、篩選和調查過的材料綜述、科學參考材料以及職業信息。目前,NPG(NATURE出版集團)出版許多在各自領域具有重要影響的國際刊物。主要包括NATURE雜志、自然研究雜志、自然評論專業雜志和NPG參考等,覆蓋生物、醫學、物理等學科。近年來尤其突出醫學與生物,如2001-02年期間,增設了三種關於癌症、免疫學、葯物學的評論期刊。2002年又增設材料科學子刊nature materials,該刊可是材料學方向眾多專家指定必看的刊物之一哦。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集團化後的NATURE辦刊之靈活,對新學科發展之敏銳感觸。

該雜志於1880年由愛迪生投資1萬美元創辦,於1894年成為美國最大的科學團體「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為周刊,全球發行量超過150萬份。 該雜志連同英國的《nature》雜志被譽為世界上兩大最頂級雜志,代表了人類自然科學研究的最高水平。
多數科技期刊都要向讀者收取審稿、評論、發表的相關費用。但《science》雜志發表來稿是免費的。其雜志的資金來源共有三部分:AAAS的會員費、印刷版和在線版的訂閱費、廣告費。
《science》雜志屬於綜合性科學雜志,它的科學新聞報道、綜述、分析、書評等部分,都是權威的科普資料,該雜志也適合一般讀者閱讀。「發展科學,服務社會」是AAAS也是《science》雜志的宗旨。
在全球,《science》雜志的主要對手為英國倫敦的《nature》雜志,該雜志創辦於1869年,曾發表了大量的達爾文、赫胥黎等大師的文章。21世紀的 前4年中,二者為率先發表人類基因排列的圖譜而激烈競爭。
《science》雜志的主編唐納德·科尼迪畢業於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為斯坦福大學第八任校長,著名的環境科學教授。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四十五。

《Cell》(細胞)(ISSN:0092—8674)雜志(半月刊)是與《Science》、《Nature》等齊名的世界權威雜志,是舉世公認的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頂尖雜志,2004年的影響因子為28.389,主要刊登全世界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最新、最重要的原創性成果。能夠在《Cell》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是生命科學研究者孜孜以求的目標,也是評選諾貝爾獎、競選院士、展示大學和科研機構研究實力的重要依據。

7. 馬王堆三號墓墓主到底誰呢

馬王堆漢墓在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東郊四千米處的瀏陽河旁的馬王堆鄉,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的家族墓地,1972年至1974年先後在長沙市區東郊瀏陽河旁的馬王堆鄉挖掘出土三座漢墓。三座漢墓中,二號墓的是漢初長沙丞相軑侯利蒼,一號墓是利蒼妻,三號墓是利蒼之子。馬王堆三座漢墓墓主下葬年代不同。二號墓墓主軑侯利蒼約下葬於呂後二年(公元前186年),三號墓墓主利蒼之子下葬年代是西漢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一號墓墓主利蒼妻下葬年代可能還要略晚一些 。
利豨(長沙馬王堆三號墓主),西漢長沙王丞相利蒼(長沙馬王堆二號墓主)和辛追(長沙馬王堆一號墓主)之子。利蒼去世後,他的兒子利豨繼承了封號,成為第二代軑侯,死時約30歲。

8. 國家地理中文版的成立歷史

已有百年多歷史的《國家地理雜志》將於2001年起在台灣出版中文繁體字版,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宣布授權台灣《大地地理雜志》,於2001年1月出版《國家地理雜志》中文繁體字版,這是該雜志在海外的第16個版本,該授權還包括長達10年的授權期、保留10%本土內容的製作篇幅等內容。
美《國家地理雜志》使用大量攝影、插圖和地圖編輯手法,為全世界的知識探險出版樹立典範。但多年來它一直只有英文版本,直到四年前,該刊改變經營策略後,才陸續授權出版不同語言的各種文版。目前,亞洲有日文版、韓文版。該雜志的英文版期發行量為850萬份,今年秋季還將有瑞典、丹麥、挪威、荷蘭等文版問世。

9. 國家地理旅行者雜志代號

世界地理雜志中,有豐富的地理資源與專業的地質地貌的介紹全球最具風貌的異國城鎮和叢林野地,感受當地獨特的風土民情和大自然的野性世界,節目精選主題包羅萬象:寰宇采風、世界最美的地方、掠食王國、探險、最喜歡的動物、生態巡禮、狂暴大地、搶救生態、發現古文明、考古探險等,由世界頂尖拍攝團隊專業製作。購買上希望城旗艦店

10. 野性大地的媒體推薦

敬畏自然 反思文明
-----讀《野性大地》隨筆
·楊恩璞·
《野性大地》是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匯編的又一本宏篇巨著,該書集中了六位專家、學者和上百位攝影家對全世界七大洲的30多個自然保護地區的采訪記錄。但它不是本純粹介紹風景的畫冊,讀後給我最大的震撼是:在那些美麗的照片和文字背後還有深刻的啟迪,原來人類文明未曾觸及的地方如此精彩,生物和諧、生態平衡……,看來神話中的伊甸園在史前可能是存在過,使人不得不反思如今的人間環境,以及現代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
共產主義革命思想家恩格斯曾經在160多年前出版過《自然辯證法》中就告誡人們:現代文明社會愈發展,愈具有破壞自然生態的野蠻性。他還以砍伐樹林為例,指出:無節制開發自然,自然總有一天會報復人類的。但是這一保護環境的意識,在19、20世紀並沒有真正被人類重視,不少國家為了眼前或局部的利益大施討伐和侵犯自然,提出「人定勝天」等違背客觀規律的口號,結果導致許多山區水土流失、城市空氣污染、江湖魚蝦絕跡、人類自身也怪病纏身……。今天閱讀《野性大地》,我們看到那裡的天是那麼藍、河是那麼清、樹那麼茂盛、生物發育得那麼健壯,這是一個在「物競天擇」下相互促進的共榮局面。對照人類實現現代工業後的惡劣環境,我們不由感到羨慕和汗顏。所以可以這樣認為,如果哲學家從理性論證了自然辯證法,讓我們懂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那麼該畫冊就是用無可爭辯的感性形象,加深了人們反思自己在「現代化」旗號下的野蠻破壞行為,其社會效益不可低估。
作為地理畫冊,在知識含量和攝影造詣上該書本身還有相當的學術水平。該書描述的30個地區,大部分是渺無人煙的原始處女地,有的連科學探險隊都未曾去過,但作者對當地的地質、地貌、植被、動物和氣象,以及歷史演變進行了相當詳細的考察。如對非洲波札那奧卡萬河三角洲的描繪,那裡河水流入沙漠形成世界最大內陸濕地,氣候溫潤、水源充沛,是該國生物繁衍的生命之源,具有「原始非洲王冠上寶石」的美譽。書本不僅讓我們大開眼界;而且在展示景觀的基礎上,提出了環境保護的忠告和建議。作者寫道:如果肆意把奧卡萬河水資源用於開礦、灌溉等,「任何一種舉措……都意味著災難」、「意味著成千上萬野生動物的滅亡」。(P/25)
此外,本書對南極冰雪世界、澳大利亞海底珊瑚礁的,以及加拿大埃爾斯米島等的考察報道也是饒有情趣的,那些都是一般人難以涉足地方,畫冊通過鮮為人見的畫面和娓娓動聽講解,彷彿使讀者對這些神秘地域進行了探險旅行,可以極大滿足我們的求知慾、好奇性。對埃爾斯米島作者作了這樣描寫:「世界上第十大島上居然沒有永久居民,這似乎很難令人相信」,「因為距離北極只有760多公里,所以有些人把這里叫做世界之顛」。「埃爾斯米的原野也許很寒冷孤寂,」到達那裡「可以欣賞到真正未加雕琢的原野,你可以在河谷里跋涉,穿過冰川,給北極熊拍照……,在哈里森湖垂釣」。在這些文字的邊上陪襯著雪野和白熊照片,讀了這些篇幅對於久居鬧市、嚮往自然的看客來說,真是一種精神享受,既能放飛心靈,又可陶冶情操,增長熱愛自然、善待生靈的覺悟。
美國《國家地理雜志》一貫具有重視圖像語言的傳統,所以它所編撰的《野性大地》其攝影圖片的質量也是令人贊不絕口。我作為一個從事攝影50年的專業人員,看後感到值得向同行推薦。該書的圖片現場真實感強、文化品位高,無論拍攝風光,還是動物生態,採用即興抓拍,既良好地再現出原生態的環境、光照和動感,同時又不失造型構成、藝術法則,體現出攝影家扎實的攝影功底。最讓我吃驚的是,他們那些攝影家對大自然保持著一種朝聖和敬畏的心態,調動了光影和色彩謳歌和贊頌自然和生靈的神韻,沒有那種遊玩名勝的閑情。打開畫冊扉頁那七、八幅跨頁圖片,如同「急急風」開幕亮相,一鳴驚人;再如:非洲晚霞下的野象(P/22)、珠穆朗瑪雪峰的夜空(P/104)、密西西比河三角洲(P/217)和南極藍寶石冰山(P/159)等也給人留下難忘印象。看了畫冊的照片,讓人感到地球、自然和生命的壯麗、可愛、偉大,神聖不可侵犯。人類啊!這才是我們真正賴以生存空間,可不要自毀家園,遭到報應。(寫於2005年1月12日)

熱點內容
睿思語文 發布:2025-05-26 05:10:02 瀏覽:924
初音的歷史 發布:2025-05-25 21:37:34 瀏覽:870
女人做什麼生意好 發布:2025-05-25 19:48:13 瀏覽:643
教育部大綱 發布:2025-05-25 19:23:37 瀏覽:960
2014高考地理試題 發布:2025-05-25 18:48:51 瀏覽:712
畫角的教學反思 發布:2025-05-25 18:23:46 瀏覽:241
初三化學第一單元試題 發布:2025-05-25 17:18:36 瀏覽:173
英語地點單詞 發布:2025-05-25 16:47:05 瀏覽:848
中國地理順口溜大全 發布:2025-05-25 15:58:28 瀏覽:657
co化學式 發布:2025-05-25 15:35:28 瀏覽: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