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下南洋歷史

下南洋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14 14:50:44

⑴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都是那些地方

闖關東、下南洋、走西口:這是舊中國流民外出打工路線圖。我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都是從山東闖過來的,所以,我還是半個山東人呢,呵呵......
闖關東:關,指山海關。具體指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因東三省位於山海關以東,故得名。當時關東為偽滿洲國,是日本人的地界。這里雖然工作機會比較多,但是,這里的工作條件和危險性也是可想而知的。一個「闖」字突出了這條路線的艱辛。我姥爺當年就是給日本人做洋服,做地下工作冒了很大的生命危險呢。唉......
下南洋:南洋包括新加坡、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緬甸等地。在海外謀生的流民浪潮中,「下南洋」最為壯觀,這是因為流民漂洋過海到東南亞謀生。
走西口:西口,指是指河北張家口以西的長城沿線關隘。因為中原地區人口眾多,而且經常鬧災荒,所以,許多人都跨過長城,到水廣地肥的河套地區謀生。但是,那裡土匪也是很多的,所以,才流傳下來那首「走西口」。呵呵......
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都是貧苦民眾抗爭命運、艱難創業生存的歷史,都是一段段苦難與艱辛、血汗與淚水交織而成的回憶。
樓主可以參考這個網址: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5003

⑵ 中國人為什麼要下南洋具體哪段時期

中國人下南洋有四個原因:

1、下南洋不等於遷徙,一是為了官事。

2、去東南亞經商(海上絲綢之路),這種活動出現最早而且貫穿始終,規模大。

3、去打工式的謀生,起初的主要動因是建立和統治印尼(那個區域小國多而被荷蘭打敗及建立一個大國即荷屬印度尼西亞,統治近四百年)的荷蘭當局對當地人有些擔心、而來華南招工(作為荷蘭人的勤雜工),後來一些下南洋的打工一些年份也回來,因此,不能忽視打工這種事情。

4、遷徙到東南亞。其中,突出的是經商和遷徙,遷徙最顯眼、規模大。

具體下南洋的時期在明末、清朝和民國時期。

(2)下南洋歷史擴展閱讀:

下南洋背景

近代的南洋群島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苦難辛酸之地,「下南洋」現象在為當地輸入大量華人勞動力的同時,也帶去了華夏文化,形成了影響深遠的華人社會。

19 世紀中葉,來自歐洲的殖民者用武力打開了中國的國門,中國人的視野從那個時候起便開始逐步從東亞擴散到全世界。隨之而來的是東西方文明全方位接觸,這使得擁有世界視野的人不再局限於精英階層。換而言之,中國的普通民眾也已然發現,在腳下的這片土地以外,亦可以尋找到新的生存方式。

「下南洋」成為堪與「闖關東」、「走西口」相媲力的重大歷史事件,同樣有「推-拉」合力的驅動。推力方面,「經濟壓迫」是最具有能量的「激素」。1935年中國太平洋學會對流民出洋的原因所作的調查顯示,因「經濟壓迫」而出洋者佔69.95%。

拉力方面,英國、荷蘭殖民統治下的南洋,正處於加速開發中,勞動力的需求量旺,供不應求,就業機會正多。

⑶ 誰告訴我「下南洋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南洋的地理概念主要是指包括當今東盟十國在內的廣大區域。而廣義的南洋還包含當今的印度、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附近的太平洋諸島。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戰亂的普通百姓和權力失落的前朝貴族紛紛移居海外。由於地緣上的毗鄰關系,東南亞成為中國移民的遷徙地和避難所。因此這種遷徙歷史上稱為「下南洋」。

從明朝開始,數百年間,閩南人下南洋從未停息。他們靠著自己的勤勞勇敢智慧在他鄉闖出一片天下.如今,中國人的腳步已經遍及全世界,而海外華人中最大的一個群體,就是東南亞華人.他們中的絕大部分,就是幾百年前那些在南洋披荊斬棘開拓者的後代

⑷ 以前的下南洋,南洋是指哪個地方

南洋是指東南亞較深區域(不包括越南北部等)及其水向型附近區域,南亞的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印度海岸。印尼東方的澳洲北部即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菲律賓群島以東的帛琉群島等西太平洋群島。

中國人去南洋區域活動(官事、經商、打工、遷徙),歷史上稱為「下南洋」或走南洋。

(4)下南洋歷史擴展閱讀:

「下南洋」的兩次浪潮

晚清時期,清政府被迫簽訂種種不平等條約,包括允許西方在東南沿海招募華工,因為應募者要訂立契約,名為「契約華工」,俗稱「賣豬仔」、「當苦力」。由此,「下南洋」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其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860年代至20世紀初,出現以華人勞工為主體的海外移民潮,即苦力貿易階段。

1860年代,在經歷太平天國、兩廣洪兵起義和廣東土客大械鬥之後,東南地區滿目瘡痍,時值美洲發現金礦、東南亞種植園經濟發展,各國紛紛設立招工公所,飽經戰亂的閩粵人民引頸以望。

洋行、公所通過僱傭「客頭」(豬仔頭),將貧民誘至「豬仔館」,簽訂契約,以出國後的工資為抵押,換取出洋旅費。當時甚至還有使用欺騙、綁架手段掠賣華工的現象。數十年間,僅東南亞地區就有大約200萬華工前往,主要集中於中南半島的種植園和印尼等國礦山。

契約華工深受「豬仔館」和船主的非人待遇,招致華工反抗與各界輿論質疑,迫於內外壓力,各殖民國家相繼出台改善華工狀況的條例。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禁止販運「豬仔」與保護華僑的法令,苦力貿易終結。

第二階段:從20世紀初到1950年代初,是「下南洋」的高峰時期。

20世紀前期,中國國內兵連禍結,戰火不斷,而東南亞則得到殖民宗主國的扶持,除了傳統的種植園、采礦業外,鐵路、航運、金融、製造等新產業也獲得空前發展,急需熟練勞工,僅1922年-1939年間,從廈門等港口出洋的移民就超過500萬。

日軍侵入東南亞後,打壓華人社會,大量華人回遷國內。二戰後,遷往東南亞的華人大幅減少。新中國建立後,持續數百年的「下南洋」移民潮基本停止。

⑸ 下南洋是哪一年說一下當時的社會背景

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戰亂的普通百姓和權力失落的前朝貴族紛紛移居海外。由於地緣上的毗鄰關系,東南亞成為中國移民的遷徙地和避難所。因此這種遷徙歷史上稱為「下南洋」。
下南洋並不是單指哪一年 ,每個戰火紛飛的朝代都有.可以追溯到漢代,但根據其特點和意思主要指的是明朝到清末。
一般來說,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末年,大多伴隨著農民起義、外族入侵和王朝更替,不堪戰亂的普通百姓和權力失落的前朝貴族紛紛移居海外。由於地緣上的毗鄰關系,東南亞成為中國移民的遷徙地和避難所。
中國與東南亞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的漢代。據《史記》、《漢書·地理志》等文獻記載,公元1世紀左右,中國就與緬甸、越南等國互有來往。唐代時,移民人數開始增多,他們被當地人稱為「唐人」。不過,中國人的南洋路,一直到了明朝和清朝前期,才越走越寬。 大規模遷徙: 1.西漢末年,一批漢儒學者、軍政官員數千人逃往越南; 2.南北朝時,五胡亂華,中原人士紛紛移居印度支那; 3.唐朝後期,黃巢襲擊廣州時,廣東人爭相逃往東南亞; 4.元滅南宋時,大批遺臣遺民也落難到此。 5.明末清初,大量的難民、被清兵打散的農民軍、抗清失敗的明軍余部以及不願侍奉清廷的明朝遺民,掀起了移民東南亞的高潮。明亡後,高、雷、廉三州總兵陳上川、副將陳安平等率領兵將家眷3000餘人、戰船50餘艘到達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這塊地方因此被稱作「明鄉」。1659年,跟隨永曆帝流亡緬甸的官兵眷屬,有的逃亡暹羅 (今泰國 ),有的被安置在緬甸邊遠地方,今天緬甸北部的桂家與敏家都是這些官兵的後裔。

⑹ 下南洋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在明朝到民國這段歷史時期,國內戰亂不斷,民不聊生。福建、廣東一帶在當時慌亂窮困,人多地少,老百姓生活極度難以維持,為了謀生計,維持家庭生活,改變個人或家族的命運,躲避戰亂,閩粵地區的老百姓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批地到南洋謀生。

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末年,大多伴隨著動亂和王朝更替,不堪戰亂的普通百姓和權力失落的前朝貴族紛紛移居海外。由於地緣上的毗鄰關系,東南亞成為中國移民的遷徙地和避難所。



(6)下南洋歷史擴展閱讀:

在下南洋的流民浪潮中,來自全國大部省份,但福建、廣東人占據大多數(95%以上),這與其地理、人文因素及有關系。閩、粵兩省海岸曲折,老百姓與海相習;兩省距離南洋較近,往返方便,路近費省,較去拉美等地更具「可選擇性」。

明末清初,被清兵打散的農民軍、抗清失敗的明軍余部,掀起了移民東南亞的高潮。明亡後,高、雷、廉三州總兵陳上川、副將陳安平等率領兵將家眷3000餘人、戰船50餘艘到達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這塊地方因此被稱作「明鄉」。

1659年,跟隨永曆帝流亡緬甸的官兵眷屬,有的逃亡暹羅,有的被安置在緬甸邊遠地方,今緬甸北部的桂家與敏家都是這些官兵的後裔。

⑺ 下南洋是什麼時候的事

分為兩個大致時期,一個是明朝時期,一個就是近代時期的

1、小規模時期:鄭和下西洋(前期是下南洋)之前,官員和老百姓走南洋是小規模活動。

2、洪流時期:歐洲列強統治南洋各區域時期希望引華人去開發,加之中國幾次大亂,討生活的移民出現了洪流。

南洋一詞目前大陸罕用。但中國和東南亞的一些名稱仍然沿用南洋一詞,中國的名稱如廈門南洋學院、南洋模範中學。東南亞的名稱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還有一些企業也使用南洋一詞。

下南洋: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戰亂的普通百姓和權力失落的前朝貴族紛紛移居海外。由於地緣上的毗鄰關系,東南亞成為中國移民的遷徙地和避難所。因此這種遷徙歷史上稱為「下南洋」。

南洋包括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緬甸等地。指流民漂洋過海到東南亞謀生。下南洋的流民來自全國大部分省區,但福建、廣東人占絕對多數。

(7)下南洋歷史擴展閱讀:

下南洋在福建、廣東也稱「過番」,屬於閩粵方言,指的是到南洋一帶謀生。

1、在明朝到民國這段歷史時期,國內戰亂不斷,民不聊生。福建、廣東一帶在當時慌亂窮困,人多地少,老百姓生活極度難以維持,為了謀生計,維持家庭生活,改變個人或家族的命運,躲避戰亂,閩粵地區的老百姓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批地到南洋謀生。

2、一般來說,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末年,大多伴隨著動亂和王朝更替,不堪戰亂的普通百姓和權力失落的前朝貴族紛紛移居海外。由於地緣上的毗鄰關系,東南亞成為中國移民的遷徙地和避難所。

3、英國、荷蘭殖民統治下的南洋,正處於加速開發過程中,對勞動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南洋諸國為吸引華工,先後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這樣的政策對於中國國內流離失所、喪失土地的無業流民來說,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很多人就是在這個時候,或攜妻帶子,或孤身一人,漂洋過海來到南洋。

⑻ 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各發生在哪個世紀的哪個年代

闖關東發生於17世紀-19世紀。

闖關東僅是指從清朝同治年間到中華民國這個歷史時期內。中原地區百姓去關東謀生的歷史。

走西口發生於14世紀-19世紀。

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四百餘年的歷史長河中,無數山西人、陝西人、河北人背井離鄉,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

下南洋發生於14世紀-19世紀。

鄭和下西洋(前期是下南洋)之前,官員和老百姓走南洋是小規模活動。元朝時期有過元爪戰爭。歐洲列強統治南洋各區域時期希望引華人去開發,加之中國幾次大亂,討生活的移民出現了洪流。



(8)下南洋歷史擴展閱讀

清代是中國人口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清初通過康雍乾三世的休養發展,到乾隆朝全國人口突破三億大關。人地矛盾尖銳,大量內地貧民迫於生活壓力,「走西口」、「闖關東」、"蹚古道"、「拓北庭」、「填四川」「下南洋」和"赴金山",形成近代七股大的移民浪潮,大部分是以謀生為特點的非官方行為。

「走西口」是清代以來成千上萬的晉、陝等地老百姓湧入歸化城、土默特、察哈爾和鄂爾多斯等地謀生的移民活動。「走西口」這一移民活動,大大改變了內蒙古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和生活方式。

⑼ 下南洋歷史背景

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戰亂的普通百姓和權力失落的前朝貴族紛紛移居海外。由於地緣上的毗鄰關系,東南亞成為中國移民的遷徙地和避難所。因此這種遷徙歷史上稱為「下南洋」。

⑽ 明朝中國人下南洋的原因及作用

產生原因
下南洋在福建、廣東也稱「過番」,屬於閩粵方言,指的是到南洋一帶謀生。
1.在明朝末年到民國這段歷史時期,國內戰亂不斷,民不聊生。福建、廣東一帶在當時慌亂窮困,人多地少,老百姓生活極度難以維持,為了謀生計,維持家庭生活,改變個人或家族的命運,躲避戰亂,閩粵地區的老百姓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批地到南洋謀生。據1935年中國太平洋學會對流民出洋的原因所作的調查顯示,因「經濟壓迫」而出洋者占 69.95%。那個時候下南洋的人,既有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人,也有在家鄉故土呆不下去的人。
2.一般來說,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末年,大多伴隨著農民起義、外族入侵和王朝更替,不堪戰亂的普通百姓和權力失落的前朝貴族紛紛移居海外。由於地緣上的毗鄰關系,東南亞成為中國移民的遷徙地和避難所。
3.英國、荷蘭殖民統治下的南洋,正處於加速開發過程中,對勞動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南洋諸國為吸引華工,先後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如馬來西亞聯邦最大的一個州——沙撈越州,在白色拉者(意即國王 )二世執政時期,就頒布過一個特別通告:給移民足夠的免費土地種植,政府提供臨時住屋安置移民;免費供給大米和食鹽一年;提供交通運輸工具,建立警察局保護華人安全,華人可永久居住在沙撈越等。這樣的政策對於中國國內流離失所、喪失土地的無業流民來說,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很多人就是在這個時候,或攜妻帶子,或孤身一人,漂洋過海來到南洋。
4.從文化的角度看,中華民族是一個農耕民族。農耕民族的最大特點,就是喜歡固守一畝三分田,願意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平靜生活。要做一個離家的遊子,要到新世界去努力與開拓,確實需要極大的勇氣。
作用:
大量的華人湧入東南亞後,對當地的生產、生活以及經濟建設,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方面,許多華人在僑居國從事商業活動,負責管理海外貿易,收購當地土特產,銷售該國貨物,從而形成一個溝通中國與海外貿易的商業網路。這些人也多為當地政府所倚重,暹羅王室就曾表示,「如果沒有華僑,宮廷什麼買賣也做不成」。另一方面,還有相當一部分華人從事手工業,烤麵包師、裁縫、鞋匠、金匠、銀匠、雕刻師、鎖匠、畫家、泥水匠、織工,幾乎無所不包。從事農業、園藝和漁業的華僑人數也很多,他們同樣在當地社會的日常生活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熱點內容
睿思語文 發布:2025-05-26 05:10:02 瀏覽:924
初音的歷史 發布:2025-05-25 21:37:34 瀏覽:870
女人做什麼生意好 發布:2025-05-25 19:48:13 瀏覽:643
教育部大綱 發布:2025-05-25 19:23:37 瀏覽:960
2014高考地理試題 發布:2025-05-25 18:48:51 瀏覽:712
畫角的教學反思 發布:2025-05-25 18:23:46 瀏覽:241
初三化學第一單元試題 發布:2025-05-25 17:18:36 瀏覽:173
英語地點單詞 發布:2025-05-25 16:47:05 瀏覽:848
中國地理順口溜大全 發布:2025-05-25 15:58:28 瀏覽:657
co化學式 發布:2025-05-25 15:35:28 瀏覽: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