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阮的歷史

阮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14 15:08:33

㈠ 最早的中阮是什麼時候

魏晉(222年—589年前),魏晉「竹林七賢」之一阮咸彈奏的音色。在很多地方阮又叫阮咸,就是直接套用了阮鹹的名字來稱呼這種古老樂器。

㈡ 古代有姓阮的帝王嗎

阮姓名人在歷史上出現了不少,例如東漢文學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其子阮籍,是三國時魏文學家、思想家,也是「竹林七賢」之一,他蔑視封建禮教,常以「白眼」對待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物,喜愛喝酒,常常以醉酒的方式來掩蓋內心的情感,在復雜的政治斗爭中求存。阮籍的侄兒阮咸也是「竹林七賢」之一,他善彈琵琶,是當時有名的音樂家。南朝梁的目錄學家阮孝緒,宋代律學家阮逸、詩人阮閱,明末兵部尚書阮大鋮,清朝學者阮元等也是阮姓人中的佼佼者。 帝王就沒,名人,你自己也查到了,呵呵

㈢ 阮姓的歷史

源流一
源於偃姓,出自皋陶氏之後商朝諸侯阮國,屬於以國名為氏。這是中華阮氏的主要起源。皋陶有後裔子孫在商王朝時期被封在阮國(今甘肅涇川),商末,西岐西伯侯姬昌率軍滅了阮國,原阮國王族相約以國名為姓氏,稱阮氏。後來就稱為阮氏。阮國被西周所滅之說可見於《辭海》,但據《詩經大雅·皇矣》載:「密人不恭,侵阮徂共。王赫斯怒,愛整其旅。以篤於周祜,以對於天下,依其在京,侵自阮疆。徙彼高崗,無矢我陵。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鮮原。居歧之陽,在渭之將。萬邦之方,下民之王。」商末周初,周武王為彰其天子洪德,安撫夏、商王朝後裔的民心,曾大預封國,諸如封虞舜的後裔媯滿於陳邑(今河南淮陽),為陳國的開國始君,遂為陳氏的開氏(姓)始祖。周朝如此封國命氏,氏的發展便迅速增多,阮氏便為眾

阮字不同字體的寫法
多氏國之一。當時這樣的小「國」,其實都是一些規模不大的氏族部落。諸如:程國、崇國、扈國、阮國、房國、杜國、箕國、密須國、寒國、過國、庸國、鄴國、鑄國、戈國、邳國、觀國、褒國、緡國、岐國、仍國、奄國、雙國、武羅國等等。後來,阮國在西戎貴族的侵壓下不斷被分割,阮國被迫逐漸東遷,戰國初期為秦國所滅,設置為義渠邑。阮氏族人為避戰亂和仇殺,後分散到了全國各地。
阮國故地在西漢時期置為安定縣,北魏時期為涇州,唐朝時期改為保定縣,元朝時期改為涇川縣,因涇水而得名。
源流二
源於地名,出自秦朝時期九阮郡,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九阮,戰國時期為林胡之地,即北方游牧民族所居之地,為趙武靈王趙雍(公元前340~前295年)所擴攘,趙武靈王趕走了林胡,吞並了樓煩,奪得大片好牧場,成為北方草原的霸主。九阮成為趙國邊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設置了一個大郡,轄地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烏喇特旗、茂明安旗之地,稱為九阮郡,郡治故城在今內蒙古包頭市五原縣。
秦、漢之際,有住民以九阮郡名稱為姓氏者,後省文漢化為單姓阮氏。
源流三
石姓有人改姓阮姓.據《南史》記載,東晉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據《南史》、《姓氏考略》及《路史》所載,春秋時衛大夫石石昔之後有在東晉時改石為阮者.另南朝會稽餘姚人石令嬴因得梁武帝寵愛,被蕭衍拜為修容,賜姓阮,其家族或有以阮為氏者.
源流四
出自他族.今台灣土著、京、彝、回、壯、傣、蒙古、朝鮮、錫伯、苗等少數民族均有此姓[1]

㈣ 歷史上的阮姓名人

  1. 阮瑀(約165-212年),字元瑜,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市尉氏縣)人,是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阮瑀所作章表書記很出色,當時軍國書檄文字,多為阮瑀與陳琳所擬。名作有《為曹公作書與孫權》。詩有《駕出北郭門行》,描寫孤兒受後母虐待的苦難遭遇,比較生動形象。年輕時曾受學於蔡邕,蔡邕稱他為"奇才"。後徙為丞相倉曹掾屬。詩歌語言樸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會問題。阮瑀的音樂修養頗高,他的兒子阮籍,孫子阮咸皆當時名人,位列"竹林七賢",妙於音律。明人輯有《阮元瑜集》。

  2. 阮籍(210~263年),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三國時期魏國詩人、竹林七賢之一。門蔭入仕,累遷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採取謹慎避禍的態度。景元四年(263)冬,去世,享年五十四歲。作為"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八十二首》、《大人先生傳》等,其著作收錄在《阮籍集》中。

  3. 阮咸(生卒年不詳),字仲容,陳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縣)人。魏晉時期名士、文學家,步兵校尉阮籍之侄,與阮籍並稱"大小阮",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並稱"竹林七賢"。阮咸好酒虛浮,仕途不順,擔任散騎侍郎時,山濤推舉阮咸主持選舉,沒有得到晉武帝認同。質疑荀勖的音律,遭到記恨,貶為始平太守,無疾而終。阮咸精通音律,善彈琵琶,時號"妙達八音",有"神解"之譽 。存世作品有《律議》、《與姑書》。 "阮咸"這一樂器是因為阮咸擅長演奏而得名。

  4. 阮孝緒(479~536年),字士宗,陳留尉氏(河南省尉氏縣)人。南朝齊梁時期處士、目錄學家。普通四年(523),開始動筆,得到劉杳的無私援助,撰成《七錄》12卷。《七錄·序》載於道宣所著《廣弘明集》中,賴以保存至今,成為研究中國目錄學的一篇重要的文獻。梁武帝大同二年,去世,時年五十八歲,私謚文貞。

  5. 阮元(1764年2月21日 -1849年11月27日 ),字伯元,號芸台、雷塘庵主、揅經老人、怡性老人 ,江蘇儀徵人。清朝中期官員、經學家、訓詁學家、金石學家 。阮元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進士,師戴聯奎,先後在禮部、兵部、戶部、工部供職,並出任山東、浙江學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撫及漕運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等職。身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所至之處,以提倡學術、振興文教為自任,勤於軍政,治績斐然。晚年官拜體仁閣大學士,致仕後加官至太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阮元去世,年八十六。獲賜謚號"文達"。阮元提倡朴學,曾羅致學者編書刊印,主編《經籍籑詁》,校刻《十三經註疏》,匯刻《皇清經解》等,於數學、天算、輿地、編纂、金石、校勘等方面亦多有建樹 ,史稱其"身歷乾、嘉文物鼎盛之時,主持風會數十年,海內學者奉為山斗焉" 。生平著述豐富,撰有《揅經室集》《十三經註疏校勘記》等三十餘種著述傳世。

㈤ 阮姓的來源和歷史是什麼

1、以國為氏,是皋陶氏之後。商代有阮國,是商的諸侯國,汽笛在今甘肅省涇川縣境內。商末,西岐諸侯王姬昌滅阮國,原阮國王族相約以國名為姓,成為阮姓。後來,阮姓族人為避仇殺,分散到了各地。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阮氏,商之諸侯,國在岐渭之間。周文王侵阮徂共見於詩,子孫以國為氏。

2、出自偃姓,亦屬皋陶之後。據傳,皋陶生於曲阜,偃姓,其後亦有人以阮為姓。

3、石姓有人改姓阮姓。據《南史》記載,東晉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

阮姓歷史名人

1、阮瑀(約165-212):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為曹操司空軍謀祭酒,管記事,能詩,善作書檄,有《阮元瑜集》

2、阮籍(210-263):三國時魏國文學家、名士,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賢之一。他博覽群書,尤好庄老,有《阮嗣宗集》。他有八十餘首《詠懷詩》,頗為有名。

㈥ 阮相關歷史人物

阮咸 、阮籍 、阮瑀、阮孝緒、阮樅江、阮元、阮嘯仙、阮玲玉等……

㈦ 阮姓的由來.(全國共有多少人姓阮)

一、 姓氏源流阮氏起源有三: 1、 以國為氏,是皋陶氏之後。商代有阮國,是商的諸侯國,汽笛在今甘肅省涇川縣境內。商末,西岐諸侯王姬昌滅阮國,原阮國王族相約以國名為姓,成為阮姓。後來,阮姓族人為避仇殺,分散到了各地。據《通志·氏族略》所載:"阮氏,商之諸侯,國在岐渭之間。周文王侵阮徂共見於詩,子孫以國為氏。" 2、 出自偃姓,亦屬皋陶之後。據傳,皋陶生於曲阜,偃姓,其後亦有人以阮為姓。 3、 石姓有人改姓阮姓。據《南史》記載,東晉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二、 郡望堂號【郡望】 太原郡:戰國時秦國初置,治所晉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堂號】 "竹林堂":三國時候,阮籍為竹林七賢之一,曾官至步兵校尉。三、 歷史名人 阮瑀(約165-212):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為曹操司空軍謀祭酒,管記事,能詩,善作書檄,有《阮元瑜集》阮籍(210-263):三國時魏國文學家、名士,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賢"之一。他博覽群書,尤好庄老,有《阮嗣宗集》。他有八十餘首《詠懷詩》,頗為有名。阮咸:魏晉間名士,字仲容,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籍之侄,"竹林七賢"之一。他精通音律,善彈琵琶,曾為散騎侍郎。阮孝緒(479-536):字士宗,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他撰寫了《七錄》,仿照《七略》分類法,將當時所見圖書6288種,44520卷,分為經典、紀傳、子兵、文集、術技、佛法、仙道七錄,已佚。現尚寸《廣宏明集》,有五十五部序目,可考察其分類情況。阮元:字伯元,號雲台,清朝江蘇儀徵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進士。嘉慶、道光年間,歷任戶、兵、工部侍郎,浙、閩、贛諸省巡撫,兩廣、雲貴總督,體仁閣大學士。他倡修《清史》、《儒林》、》文苑傳》、,歷官所至,以提倡學術為己任。他在浙設詁經精舍,在粵立學海堂,撰《十三經校勘記》、《經籍纂詁》、匯刻《皇清經解》180餘種。

我名叫阮建成,出生江蘇如皋桃圓,我老家村裡大都姓阮,出門同性者鮮見,老人言,祖上湖北遷徙至此,清明已至,願祖宗安息,願吾性者旺。聯系在下[email protected].

阮向陽,出生於安徽太和,有同姓數萬人,據傳祖上從雲南遷此,無考證,我是第二十代. 求知者告和祖上來何方. [email protected]

阮煒,出生於湖北谷城,老家名叫阮家灣,不知是第幾代。

阮水軍:出生於浙江諸暨,阮村

阮寬,古交趾國(今越南)人,明成祖永樂年間授大明理庫指揮,有功,襲五世千戶,居山東登州(今蓬萊市)。祖籍蓬萊的阮氏族人多為寬公後裔。族譜已找到,是清道光年間重修的,記錄了自寬公以下十二代族人的歷史。自十一世起,排行字為:子(或齡)、士、雲、蔚、啟,文、書、衍(或永)、陛(或慶)、登,春、生、天、道、立,積、善、第、祥、升。據我調查,現在世的族人多為第十四世(蔚字輩)至第十九世(陛字或慶字輩)。祖籍蓬萊的族人請與我聯系:阮祖望(啟字輩),[email protected].

㈧ 姓阮人的歷史

阮姓發源於甘肅涇川,歷周代至秦,逐漸向陝西、河南、山東、山西、河北等地播遷。此際見於史冊者有春秋時魯國人阮氏,始皇時秦人阮翁仲。 湖北通山縣黃沙鎮阮氏宗祠漢末三國魏晉時,繁衍於陳留郡的阮姓名人輩出,聲譽顯赫。永嘉之亂時,阮咸子阮孚、從子阮修及阮修族弟阮放、阮裕兄弟等陳留阮姓避亂南遷,阮修於途中遇害,其家族和阮孚他們到達今江蘇南京,阮裕由於無意仕途,隱居於會稽剡山(今浙江紹興),並有一支阮姓遠徙於廣西合浦。 南北朝時避亂江浙等地之阮姓依舊名人輩出,高官不斷。此間,阮姓因仕宦、避亂、升遷、謀生等原因逐漸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落籍,並有阮姓進入越南,如今仍是越南之大姓。另南朝宋將領、合浦徐聞人因征林邑國(今越南中南部)大敗,子孫遂居遂溪。 隋一統後,有南朝阮姓回遷北方。阮姓入閩始於唐朝,據《阮氏族譜》載,陳留郡阮安所於天祐四年(970)任邵武教諭,遷居綏安左街巷,為入閩始祖。傳六世至阮文富,約在北宋時遷居福建汀州寧化上進賢坊官圳上。唐末五代時有阮姓入居四川、廣東。 北宋時居於閩縣(今福建福州)一支阮姓北徙吳縣(今江蘇蘇州),南宋時此支阮氏出了阮姓歷史上唯一狀元——阮登炳。另光州固始(今屬河南)ā人阮思聰徙居建康(今江蘇南京)。 明初,山西阮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被分遷於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湖北等地。明中葉後,有渡海赴台者。 清康乾後,有山東之阮姓闖關東到東北三省。如今,阮姓在中國分布較廣,尤以浙江、福建、山東、湖北等省為多。現在阮姓人口列中國第一百八十九位。 阮氏在發展過程中,由於在陳留阮氏出了許多名士,比如有阮琳,為蒲田進士。」西晉的「竹林七賢」中就有阮籍、阮咸叔侄二人,世稱大小阮。阮籍,字嗣宗,三國魏文學家、思想家,陳留尉氏人(今河南尉氏),曾為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他蔑視禮教,常以「白眼」看待「禮俗之士」。後期則變為「口不藏否人物」,常以醉酒的方法,在復雜的政治斗爭中保全自己。音樂家阮咸曠放不拘禮法,善彈琵琶,歷官散騎待郎,相傳因他善彈一種四弦琵琶,而將此種樂器稱為阮。阮籍的父親阮禹,為建安七子之一,在漢末曹操幕中,也是較有名氣的文學家。 宋朝時期有律學家際逸,明朝時期有懷寧人(今安徽懷寧)阮大鋮,可惜是個不肖子孫,清朝時期有經學家阮元等。 福建南安侖蒼鎮大宇村的阮氏,相傳在四百多年前的明朝末期移居大宇新畲山麓--西坪、是最早遷入大宇境內的一個族群。因當地野生林草茂盛、虎狼山豬多、莊稼、畜牧嚴重受害,後遷入現址。 福建南安阮氏源流因原有族譜失祥,解放後歷經數年多處查詢,未見其族譜中有明確記載,僅漳州市南靖縣山城鎮下碑村阮氏昭穆,傳說是十八世祖成定公制定的三十二字:綿錦成章、揚輝啟祥、敦仁耀德、英俊賢良,經倫用濟、大義悠長、克紹芳典、奕世永昌。這是可以確認主源的唯一主要依據,但還沒有正式認源。 福建南安大宇阮氏是大宇村八個姓氏的第三大姓,人口八百多人,還有遷往外地及華僑三百餘人,不計在內。阮氏原擁有耕地肥沃,五穀豐登,只因毗鄰西溪,屢患水災之害,民不聊生,歷來靠當長工、小什工及打鐵等小手工渡生,到現在全面發展手工業,成為福建省內聞名的「瑞士式」手工業村落。

㈨ 阮姓的歷史名人和成就

阮籍,三國時期魏詩人。字嗣宗,竹林七賢之一,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專有《屬詠懷》、《大人先生傳》等,。
明人靳於中盛贊阮籍人品之高尚,稱他為「命世大賢」。(出自《阮嗣宗文集序》)[17-18]
魯迅評價:阮籍作文章和詩都很好,他的詩文雖然也慷慨激昂,但許多意思都是隱而不顯的。宋的顏延之已經說不大能懂,我們自然更很難看得懂他的詩了。他詩里也說神仙,但他其實是不相信的。[19]
歷代關於「竹林七賢」的排序,阮籍總是名列第一,可見阮籍的在士人中的名望之高。如:《世說新語·任誕》明確地把阮籍排在首位,嵇康次之,山濤居第三位,餘人皆在三名之後。《名士傳》的排列的次序為:阮籍、嵇康、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

㈩ 阮氏的由來,詳細介紹!

[阮名屬地]
陳留郡,今河南開封縣陳留鎮一帶。

[阮氏來歷]
阮(ruǎn)姓源出偃姓。相傳皋陶的後裔封於阮國(今甘肅涇川縣東南),本是殷商的諸侯國,商末時被周文王所滅,子孫們為了紀念故國,紛紛以國為氏,姓了阮。南北朝時,有石姓者改姓阮,亦稱阮氏。

[阮氏名望]
阮姓名人在歷史上出現了不少,例如東漢文學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其子阮籍,是三國時魏文學家、思想家,也是「竹林七賢」之一,他蔑視封建禮教,常以「白眼」對待自己看不慣的人和事物,喜愛喝酒,常常以醉酒的方式來掩蓋內心的情感,在復雜的政治斗爭中求存。阮籍的侄兒阮咸也是「竹林七賢」之一,他善彈琵琶,是當時有名的音樂家。南朝梁的目錄學家阮孝緒,宋代律學家阮逸、詩人阮閱,明末兵部尚書阮大鋮,清朝學者阮元等也是阮姓人中的佼佼者。

熱點內容
睿思語文 發布:2025-05-26 05:10:02 瀏覽:924
初音的歷史 發布:2025-05-25 21:37:34 瀏覽:870
女人做什麼生意好 發布:2025-05-25 19:48:13 瀏覽:643
教育部大綱 發布:2025-05-25 19:23:37 瀏覽:960
2014高考地理試題 發布:2025-05-25 18:48:51 瀏覽:712
畫角的教學反思 發布:2025-05-25 18:23:46 瀏覽:241
初三化學第一單元試題 發布:2025-05-25 17:18:36 瀏覽:173
英語地點單詞 發布:2025-05-25 16:47:05 瀏覽:848
中國地理順口溜大全 發布:2025-05-25 15:58:28 瀏覽:657
co化學式 發布:2025-05-25 15:35:28 瀏覽: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