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會的歷史
A. 運動會的來歷
運動會的由來:希臘人於公元前776年規定每4年在奧林匹亞舉辦一次運動會。 運動會舉行期間,全希臘選手及附近黎民百姓相聚於奧林匹亞這個希臘南部的風景秀麗的小鎮。
公元前776年在這里舉行第一屆奧運會時,多利亞人克洛斯在192.27 米短跑比賽中取得冠軍。他成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榮獲第一個項目的第一個桂冠的人。後來,古希臘運動會的規模逐漸擴大,並成為顯示民族精神的盛會。比賽的優勝者獲得月桂、野橄欖和棕櫚編織的花環等。從公元前776年開始,到公元394年止,歷經1170年,共舉行了293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 公元394年被羅馬皇帝禁止。
1875~1881年,德國庫蒂烏斯人在奧林匹克遺址發掘了出土文物, 引起了全世界的興趣。為此,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認為,恢復古希臘奧運會的傳統,對促進國際體育運動的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在他的倡導與積極奔走下,1894年6月,在巴黎舉行了首次國際體育大會。國際體育大會決定把世界性的綜合體育運動會叫做奧林匹克運動會,1896年4月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以4年一次,輪流在各會員國舉行。到1992年,已經舉行了25屆奧運會。
B. 關於運動會的歷史
希臘人於公元前776年規定每4年在奧林匹亞舉辦一次運動會。 運動會舉行期間,全希臘選手及附近黎民百姓相聚於奧林匹亞這個希臘南部的風景秀麗的小鎮。
公元前776年在這里舉行第一屆奧運會時,多利亞人克洛斯在192.27 米短跑比賽中取得冠軍。他成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榮獲第一個項目的第一個桂冠的人。後來,古希臘運動會的規模逐漸擴大,並成為顯示民族精神的盛會。比賽的優勝者獲得月桂、野橄欖和棕櫚編織的花環等。從公元前776年開始,到公元394年止,歷經1170年,共舉行了293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公元394年被羅馬皇帝禁止。
1875~1881年,德國庫蒂烏斯人在奧林匹克遺址發掘了出土文物,引起了全世界的興趣。為此,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認為,恢復古希臘奧運會的傳統,對促進國際體育運動的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在他的倡導與積極奔走下,1894年6月,在巴黎舉行了首次國際體育大會。國際體育大會決定把世界性的綜合體育運動會叫做奧林匹克運動會,1896年4月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以4年一次,輪流在各會員國舉行。到1992年,已經舉行了25屆奧運會。
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基本上是每四年舉行一次,這一周期被稱為「奧林匹亞德」。按此周期算,則從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間共應舉辦293屆;但實際上召開的次數要少得多。不過,古代奧運會有規定,一個奧林匹亞德為一屆,不管舉行與否次數照算。
古奧運會初期,競賽項目不多,所以前22屆時間僅一天。後來隨著比賽項目的增加,又延長為兩天。從第37屆增加少年比賽項目後,時間又延長到5天。其中第一天是開幕式,舉行獻祭和宣誓儀式,第二、三四天是比賽的具體內容,第五天是閉幕式,進行發獎和敬神活動。
目前奧運會的比賽項目有(未含冬奧會項目):田徑、游泳(含跳水、水球、花樣游泳)、射擊、舉重、自行車、射箭、籃球、排球、足球、手球、曲棍球、體操(含藝術體操)、擊劍、國際式摔跤(自由式和古典式)、拳擊、柔道、賽艇、皮艇和劃艇、帆船(含帆板)、馬術、現代五項、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棒球等。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不論從發展規模,還是從發展水平上來看,都已為舉世所矚目。奧林匹克精神得到了廣泛傳播。人們看到,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奧林匹克主義以競技的形式,將不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緊密聯系在一起,對人類的社會活動,對人類的文明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作為一種體育現象,奧運會是人類探索體能極限的最引人入勝的賽場,奧運會紀錄、獎牌成為運動員追求的崇高目標,奧林匹克運動已成為參與國家和地區眾多、具有巨大吸引力、穿透力和凝聚力的一項全球性活動。
古代奧運會的由來
在半島上的阿爾菲斯河之濱,克羅菲斯山麓,屬於伊林斯地區的奧林匹亞村,被認為是諸神聚居之所。因此在這里建築廠宙斯神廟,其附近被稱為阿爾齊斯神域。當時每年七、八月間,各城邦都要來此祭祀宙斯。除獻納祭品、舉行儀式外,競技運動也被列為—種祭神活動。4年一次的閏年擴大祭祀,後來形成制度,這就是奧運會4年舉行一次的由來。4年一次的古代奧運會周期,被稱作「奧林匹亞德」。
關於古代奧運會的最早的誕生,有不少的神話傳說,其中.最為噲炙人口的神話傳說是:海神之子伯羅普斯為娶公主希波達米亞,在賽馬車中戰勝了國王俄諾馬依斯,因而得到了公主和王位。為了慶祝勝利和感謝神靈佑護,在奧林匹亞舉行了競技盛會。
當然神話井非歷史。事實上,古代奧運會所以在古希臘出現,是由地理環境,經濟生活方式、文化習俗、宗教信仰、價值觀念,審美觀點等多種歷史文化因素鑄造成的一個客觀歷史現象。—般歷史學家都認為,從公元前776年始,競技表演以比賽形式出現,因而人們通常把這作為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始年代。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興起於歐洲資本主義工業時代,但其淵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古奧運會每四年一屆,從公元前776年有文字紀錄的第一屆奧運會到公元393年,共舉辦了293屆,歷時1169年,經過了產生,發展和衰弱幾個階級。
第一, 古希臘自然環境與竟技運動習俗的形成。
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古希臘成為多種文化的交匯之處,並因此加快了社會發展的進程,在科學,文化,藝術和體育等領域里為人類做出了多方面的卓越貢獻,成為西方文明的發祥地。竟技運動是希臘人生活的重要內容。
第二,奧運會初期的比賽項目也反應了戰爭與古奧運的發展關系。從公元776年開始長達500年期間,奧運會項目逐步擴大,從單一的賽跑發展為有摔跤,混斗,拳擊,四馬戰車,馬車賽,角力,賽馬,五項運動項目等的綜合運動會,這些比賽項目,多與軍事技能有關,反應了戰爭對奧運會比賽項目發展的驅動作用。雖然古奧運會的比賽項目有明顯的軍事烙印,但是奧運會本身卻是整個希臘民族歡聚一堂的盛會。雖然各城邦間的沖突經常發生,但是它們之間聯系也是十分密切的,特別自公元前8世紀開始,隨著古希臘殖民運動的興起,在地中海區域形成了一個希臘文明圈。
第三, 古希臘的宗教習俗與奧運會模式的形成。
古奧運會是一種泛希臘的宗教慶典,有如下三個特點:一是對奧林匹斯山諸神的膜拜;二是有一獨特的祭祀制度;三是有豐富的宗教神話傳說。
第四,古奧運會的盛衰。
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6世紀)發展為各希臘城邦參加的盛會,第二階段(公元前6世紀----公元前4世紀)為古希臘城邦奴隸制的全盛期,古奧運會達到鼎盛。第三階段(公元前4世紀-----公元4世紀)古希臘先後被馬其頓和羅馬帝國征服,古奧運會進入衰落期。
二:奧林匹克運動的動因:
體育國際化發展的需要,19世紀下半葉,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現代體育的發展出現了兩個明顯的傾向。一是竟技運動的迅速發展,二是體育的國際化趨勢,1881年第一個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國際體操聯合會成立。隨著國際體育交往的擴大,建立一個綜合的國際體育交流的大舞台,建立一個協調各單項組織活動的國際體育組織以發揮管理作用,已成為時代的迫切需要。
終於在1893年根據顧拜旦的建議,法國田徑協會聯合會舉行了一次國際性體育會議。討論復興奧運會的問題。
1894年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在巴黎索邦神學院隆重開幕。並通過了一個重要文件----(復興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決議。由於首屆奧運會將於 1896年在古奧運會的發源地希臘雅典舉行,因此希臘人維凱拉斯任第一任主席,顧拜旦為秘書長。大會規定每隔四年在哪個國家的大城市舉行奧運會。
三:現代奧運會與古代奧運會主要特點的比較
1. 沿用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名稱。
2. 繼承了「奧林匹亞」每四年一個周期的傳統
3. 借用和發展了古代奧運會的某些儀式。
4. 吸收和發展了古代奧運會的傳統思想。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48265410.html?si=2
C. 大學生運動會有什麼歷史
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素有「小奧運會」之稱,由「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英語: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ports Federation;法語: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Sport Universitaire)主辦,只限在校大學生和畢業不超過兩年的大學生(年齡限制為17-28歲)參加的世界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始辦於1959年,其前身為國際大學生運動會。 截止至2009年3月,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已舉辦過24屆。 歷屆大運會 第一屆·1959年·義大利·都靈 第二屆·1961年·保加利亞·索菲亞 第三屆·1963年·巴西·巴雷格里港 第四屆·1965年·匈牙利·布達佩斯 第五屆·1967年·日本·東京 第六屆·1970年·義大利·都靈 第七屆·1973年·俄羅斯·莫斯科 第八屆·1975年·義大利·羅馬 第九屆·1977年·保加利亞·索菲亞 第十屆·1979年·墨西哥·墨西哥城 第十一屆·1981年·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 第十二屆·1983年·加拿大·埃德蒙頓 第十三屆·1985年·日本·神戶 第十四屆·1987年·南斯拉夫·薩格勒布 第十五屆·1989年·德國·杜伊斯堡 第十六屆·1991年·英國·謝菲爾德 第十七屆·1993年·美國·布法羅 第十八屆·1995年·日本·福岡 第十九屆·1997年·義大利·西西里 第二十屆·1999年·西班牙·帕爾馬 第二十一屆·2001年·中國·北京 第二十二屆·2003年·韓國·大邱 第二十三屆·2005年·土耳其·伊茲密爾 第二十四屆·2007年·泰國·曼谷 第二十五屆·2009年·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 第二十六屆·2011年·中國·深圳 第二十七屆·2013年·俄羅斯·喀山 第二十八屆·2015年·韓國·光州 冬季大運會 第一屆·1960年·法國·夏蒙尼 第二屆·1962年·瑞士·韋爾勒斯 第三屆·1964年·捷克斯洛伐克·什平德萊魯夫姆林(今捷克) 第四屆·1966年·義大利·塞斯特里 第五屆·1968年·奧地利·因斯布魯克 第六屆·1970年·芬蘭·羅瓦涅米 第七屆·1972年·美國·普萊西德湖 第八屆·1975年·義大利·利維尼奧 第九屆·1978年·捷克斯洛伐克·什平德萊魯夫姆林(今捷克) 第十屆·1981年2月24日——1981年3月4日·西班牙·哈卡 第十一屆·1983年2月17日——1983年2月27日·保加利亞·索非亞 第十二屆·1985年2月16日——1985年2月24日·義大利·貝納通 第十三屆·1987年2月21日——1987年2月28日·捷克斯洛伐克·什特爾布斯凱普萊索(今斯洛伐克) 第十四屆·1989年3月2日——1989年3月12日·保加利亞·索非亞 第十五屆·1991年3月2日——1991年3月10日·日本·札幌 第十六屆·1993年2月6日——1993年2月14日·波蘭·扎克潘 第十七屆·1995年2月18日——1995年2月25日·西班牙·哈卡 第十八屆·1997年1月24日——1997年2月2日·韓國·全州 第十九屆·1999年1月23日——1999年1月30日·斯洛維尼亞·布萊德 第二十屆·2001年2月7日——2001年2月17日·波蘭·扎克潘 第二十一屆·2003年1月16日——2003年1月26日·義大利·塔爾維希奧 第二十二屆·2005年1月12日——2005年1月22日·奧地利·因斯布魯克 第二十三屆·2007年1月17日——2007年1月27日·義大利·都靈 第二十四屆·2009年2月18日——2009年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哈爾濱 第二十五屆·2011年1月27日——2011年2月8日·土耳其·埃爾祖魯姆 第二十六屆·2013年·斯洛維尼亞·馬里博爾 第二十七屆·2015年·西班牙·格拉納達
D. 運動會的歷史是什麼
希臘人於公元前776年規定每4年在奧林匹亞舉辦一次運動會。 運動會舉行期間,全希臘選手及附近黎民百姓相聚於奧林匹亞這個希臘南部的風景秀麗的小鎮。
公元前776年在這里舉行第一屆奧運會時,多利亞人克洛斯在192.27 米短跑比賽中取得冠軍。他成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榮獲第一個項目的第一個桂冠的人。
後來,古希臘運動會的規模逐漸擴大,並成為顯示民族精神的盛會。比賽的優勝者獲得月桂、野橄欖和棕櫚編織的花環等。從公元前776年開始,到公元394年止,歷經1170年,共舉行了293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公元394年被羅馬皇帝禁止。
1875~1881年,德國庫蒂烏斯人在奧林匹克遺址發掘了出土文物,引起了全世界的興趣。為此,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認為,恢復古希臘奧運會的傳統,對促進國際體育運動的發展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在他的倡導與積極奔走下,1894年6月,在巴黎舉行了首次國際體育大會。
國際體育大會決定把世界性的綜合體育運動會叫做奧林匹克運動會,1896年4月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以4年一次,輪流在各會員國舉行。到1992年,已經舉行了25屆奧運會。
E. 運動會的起源
最早的運動會就是古希臘的古代奧運會。
奧運會產生
奧運會的全稱是「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一詞源於希臘的地名「奧林匹亞」。奧林匹亞位於雅典城西南360公里的阿菲斯河山谷,這里風景如畫,氣候宜人.古希臘人在這里建起了許多神殿,因此,古人把這塊土地叫做阿爾菲斯神城,也稱"聖地"奧林匹亞,依當時的信念,它象徵著和平和友誼。
古代希臘和地中海區域其他國家的人們在祭典和收獲季節,常常舉行盛大集會,並進行各種游樂和競技活動,熱鬧非凡。最初這項活動分散在各地,也不定期,但以奧林匹亞的集會最為盛大。
公元前884年,古希臘爆發戰爭,各地戰火連綿,瘟疫成災,農業歉收.希臘平民非常渴望和平,懷念當年的那種慶典活動。於是,奧林匹亞所在的伊利斯城邦國王聯絡其他幾個城邦的國王,達成了一項定期的奧林匹亞舉行運動會的協議,並規定在運動會年實行「神聖休戰日」。「神聖休戰日」期限是三個月。在這期間,任何人不得動刀兵發動。即使正在交戰的雙方,也得放下武器,准備去奧林匹亞參加運動會。從此,就產生了全希臘性的賽會.到公元前776年,第一次用文字記錄下獲獎者安全名。這就是後人所說的第一屆古希臘運動會。之後,這種賽會每四年舉行一次.因此比賽地點在奧林匹亞,也稱它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古代奧運會。從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49年,古代奧運會被羅馬帝國的皇帝廢除為止,古代奧運會一共舉行了293屆。
F. 全運會發展史
【1】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運動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運動會簡稱「全運會」,是中國國內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首屆運動會於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在北京舉行。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次,一般在奧運會結束後一年舉行(前三屆的間隔時間並不固定,長的間隔有十年之久;第七屆間隔了六年之久)。目前,全運會比賽項目的設置除武術外基本與奧運會相同,其原意是為國家的奧運戰略鍛煉新人,選拔人才。但卻被各省市視全運會的成績為其體育、及綜合實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因而各省市的競爭十分激烈,甚至違背了舉辦全運會的原意。為了調動各省市區的積極性,國家體育總局在1996年奧運會前出台了「將奧運會獎牌帶入全運會」的舉措,即將某省市區運動員代表國家在奧運會上取得的獎牌,作為該省市區成績計入次年舉行的全運會中。
【2】全運會發展及歷史
全運會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運動會,是中國國內水平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首屆運動會於1959年9月13日至10月3日在北京舉行。
自1975年北京第三屆全運會後,基本每四年舉辦一次,舉辦時間一般在九月或十月份。
至今已經舉辦十一屆:
第一屆全運會 北京 1959年9月13日-10月3日
第二屆全運會 北京 1965年9月11日-28日
第三屆全運會 北京 1975年9月12日-28日
第四屆全運會 北京 1979年9月15日-30日
第五屆全運會 上海 1983年9月18日—10月1日
第六屆全運會 廣東 1987年11月20日—12月5日
第七屆全運會 北京 1993年9月4日—9月15日
第八屆全運會 上海 1997年10月12日-24日
第九屆全運會 廣東 2001年11月11日---11月25日
第十屆全運會 江蘇 2005年10月12日——10月23日
第十一屆全運會 山東濟南 2009年10月11日——10月23日
第十二屆全運會 遼寧 2013年
【3】淺談1-10屆全運會的發展變化
一、前言
作為我國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強的全國運動會,其歷屆各參賽代表團的成績,可反映出我國競技競技體育發展的歷程和水平。上個世紀50年代末,新中國召開了第一屆全運會至今已開十屆。隨著全運會競技實力的不斷攀升,1984年中國重返奧運會。第一次參加夏季奧運會,就獲得15枚金牌,在短短的20年裡,金牌總數翻一翻,占據奧運會金牌第二位。全運會已成為新中國全面走向奧運的重要環節。我國的奧運選手都是經歷全運會的洗禮之後才成為世界名將。本文就是以歷屆全運會的有關資料為基礎採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我國競技競技體育的發展水平、開展狀況及未來趨勢進行了初步探討。
二、研究方法
(一)文獻資料法
查閱歷屆全運會文獻,收集參考了歷屆全運會有關資料報道,進行歸納總結。
(二)比較分析法
將獲得的全運會文獻資料, 進行縱橫分析比較。
(三)常規數理統計法
對歷屆全運會中獎牌分布形成定量表達,結合這些數據進行定性分析。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我國全運會開展情況的階段劃分及特點分析
我國的全運會是從1959年第一屆開始的,截止目前,已經開了十屆,其中可分為四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為:1—2全運會。
【4】全運會舉辦城市
全運會的舉辦城市
前九屆全運會,是由北京、上海、廣東三地輪流舉辦。2001年初,中國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了《關於取消全國運動會由北京、上海、廣東輪流舉辦限制的函》,取消了由北京、上海和廣東三地輪辦全運會的限制,這一限制的取消,遼寧、江蘇、浙江、湖北、陝西五省正式提出申辦第十屆全運會,經過激烈的競爭,江蘇省最終獲得十運會的舉辦權。第十一屆全運會開幕式定於2009年10月16日——10月28日在山東省舉行。
【5】比賽項目設置
除武術外,目前全運會的比賽項目設置基本與奧運會的相同。 下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
田徑
游泳(含跳水、水球、花樣游泳)
體操(含競技體操、藝術體操、蹦床)
舉重
擊劍
柔道
國際式摔跤
拳擊
現代五項
馬術(包括速度賽馬)
中國式摔跤
自行車
足球
籃球
乒乓球
網球
手球
曲棍球
壘球
射擊
射箭
賽艇
皮劃艇
排球(包括沙灘排球)
羽毛球
棒球
武術
帆船
鐵人三項
速度滑冰
短道速滑
花樣滑冰
【6】分屆介紹
第一屆全國運動會
新中國第一屆全運會1959年9月13日~10月3日在北京舉行,參賽運動員達1萬多人,共設36個比賽項目和6個表演項目。有7人4次打破4項世界紀錄。
會徽解讀
會徽由金色的跑道、金色的麥穗和誇張的紅1字組成,麥穗代表建國10年的豐碩成果,而似乎要沖出跑道的1字恰似上升的「箭頭」,象徵著當時人們熱火朝天建設新中國的激情。
比賽項目
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網球、羽毛球、手球、棒球、女子壘球、水球、馬球、田徑、公路自行車、體操、技巧運動、舉重、游泳、跳水、賽艇、武術、中國式摔跤、射箭、中國象棋、圍棋、賽馬、障礙賽馬、射擊、摩托車越野、摩托車環行公路、無線電收發報、航海多項、航海模型、滑翔、飛機跳傘、傘塔跳傘、航空模型共36項。
表演項目
賽車場自行車、擊劍、自由式摔跤、古典式摔跤、國際象棋、水上摩托艇共6項。
[編輯本段]第二屆全國運動會
第二屆全運會1965年在北京舉行。開幕式上,1.6萬多人表演了大型團體操《革命贊歌》。共有5014人參賽,設22個比賽項目,24人10次打破9項世界紀錄,330人469次打破130項全國紀錄。
第二屆全運會會徽會徽解讀
會徽由金色的跑道,醒目的「2」字和一面飄揚的五星紅旗構成,跑道上方的紅旗飄揚象徵高舉社會主義偉大紅旗。
比賽項目
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網球、羽毛球、水球、田徑、自行車、體操、舉重、擊劍、游泳、跳水、摔跤、射箭、射擊、摩托車、無線電收發報、飛機跳傘、航空模型、航海模型22項。
表演項目
武術共1項。
[編輯本段]第三屆全國運動會
1975年在北京舉行,有包括台灣省在內的31個代表隊參加,比賽項目成年組設28項,少年組設8項,另有6項表演項目。有1個隊4人6次打破3項世界紀錄,2人2次平2項世界紀錄,49個隊83人197次打破62項全國紀錄,4個隊36人144次打破58項全國青少年記錄。
第三屆全運會會徽會徽解讀
會徽背景從金色的跑道變成了圓形的體育場,寓意當時全國人民強烈要求安定團結的願望;圓形的體育場上依然飄揚著一面五星紅旗,表示繼續高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
比賽項目
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棒球、女子壘球、手球、田徑、體操、技巧、游泳、跳水、水球、劃船(包括賽艇、皮艇、劃艇)、舉重、射擊、射箭、擊劍、武術、自行車(包括公路自行車和賽車場自行車)、中國式摔跤、棋類(包括圍棋、中國象棋和國際象棋)、冰球、速度滑冰、花樣滑冰、滑雪。
表演項目
馬術、鞦韆、跳板、民族摔跤、飛機跳傘、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水上摩托挺、摩托車和幼兒體育。
[編輯本段]第四屆全國運動會
1979年在北京舉行。有包括台灣省在內的31個代表隊1.5萬多名運動員參加,成年組比賽項目有34項,少年組有2項。有5人5次打破5項世界紀錄,2人3次平3項世界紀錄,36個隊204人376次打破102項全國紀錄,2個隊6人10次打破5項全國少年紀錄。
第四屆全運會會徽會徽解讀
會徽由金色的跑道和燃燒的火炬組成,當時正值撥亂反正改革開放,火炬象徵著繼往開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比賽項目
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手球、棒球、女子壘球、田徑、體操、技巧、舉重、游泳、跳水、水球、劃船(賽艇、皮艇、劃艇)、武術、射箭、棋類(中國象棋、圍棋、國際象棋)、擊劍、自行車(公路、賽場)、摔跤(中國式、自由式、古典式)、速度滑冰、花樣滑冰、冰球、滑雪、射擊、摩托車、跳傘、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摩托艇和潛水共34項。
表演項目
團體操。
[編輯本段]第五屆全國運動會
1983年在上海舉行,比賽項目有25項,表演項目1項,31個代表隊的8943名運動員參賽。有2人3次打破2項世界紀錄,7人12次打破9項亞洲記錄,38隊64人142次打破60項全國紀錄。
第五屆全運會會徽會徽解讀
會徽首次運用中西文結合的表現手法,圖案立意新穎,橫放的跑道,加上與之垂直的國旗,形成「中」字,象徵「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第五屆的五字改用羅馬字「V」,又是國際公認的「勝利」代號,象徵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各條戰線均取得偉大勝利。
比賽項目
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手球、曲棍球、田徑、體操、藝術體操、舉重、游泳、跳水、水球、帆船、帆板、射箭、射擊、擊劍、自行車、摔跤、柔道、武術表演、賽艇、皮劃艇。其中藝術體操、柔道、帆板、曲棍球是新增比賽項目。
表演項目
武術。
[編輯本段]第六屆全國運動會
1987年在廣州舉行,這是我國歷史上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體壇盛會,共有37個代表隊7228名運動員參加決賽,設44項比賽項目。有10人2隊17次打破15項世界紀錄,3人3次平3項世界紀錄,2人2次超過2項世界紀錄,18人1隊24次打破17項亞洲紀錄,10人14次創造17項亞洲紀錄,28人39次超過21項亞洲紀錄,85人14隊168次打破82項全國紀錄。
第六屆全運會會徽會徽解讀
會徽由醒目的「6」象徵火炬,跑道則形象地表達出「羊」的韻意。火焰變型而成的「6」,意味著第六屆全運會;以「羊」字的三橫引伸為跑道,表示全運會在廣州(羊城)舉行。
比賽項目
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網球、羽毛球、手球、曲棍球、女子壘球、棒球、田徑、游泳、跳水、水球、花樣游泳、舉重、體操、藝術體操、擊劍、柔道、國際式摔跤、中國式摔跤、技巧、圍棋、中國象棋國際象棋、馬術、現代五項、武術、射擊、射箭、賽艇、皮劃艇、帆船、帆板、蹼泳、航海模型、航空模型、自行車、滑水、摩托艇、摩托車越野、無線電測向、跳傘。
表演項目
高爾夫球、保齡球、橋牌。
[編輯本段]第七屆全國運動會
1993年9月在北京舉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全國運動會。除參加前期若干項目比賽和成都賽區項目比賽的運動員外,北京主賽區共有包括解放軍和行業體協在內的45個代表團的4228名運動員、1200名教練員參加,加上各代表團團部人員等,總數達7551人。共有4人4次創4項世界新紀錄,18人4隊43次超21項世界紀錄,4人4次平3項世界紀錄,54人1隊93次創34項亞洲新紀錄,61人3隊143次超66項亞洲記錄,130人14隊273次創117項全國新紀錄。
第七屆全運會會徽會徽解讀
會徽圖案是一把燃燒的火炬,火焰由羅馬字母VII(七)字變型而成;手柄成跑道造型,由兩個相反的「7」字組成,點明屆數。
比賽項目
田徑、游泳、體操、藝術體操、舉重、擊劍、柔道、國際式摔跤、拳擊、現代五項、馬術、中國式摔跤、圍棋、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自行車、航海模型、無線電測向、跳傘、足球、籃球、乒乓球、網球、手球、曲棍球、女子壘球(北京);跳水、水球、花樣游泳、技巧、射擊、射箭、賽艇、皮劃艇、蹼泳、滑水、航空模型、排球、羽毛球、棒球、武術(四川);帆船和帆板(秦皇島)。
表演項目
無表演項目。
[編輯本段]第八屆全國運動會
1997年在上海舉行。本屆全運會共有179人659次超41項世界紀錄,其中16人19次超7項奧運項目世界紀錄;4人4次平3項世界紀錄;100人3隊367次超55項亞洲紀錄;88人6隊142次創66項全國紀錄。
第八屆全運會會徽會徽解讀
會徽圖案由代表八運會的8和代表上海的漢語拼音字母「S」重新組合,圖形外圍是紅色的「8」,中心形成一個白色的「S」,視覺上像一把火炬,又像一朵上海市花白玉蘭;下半部分以「8」字為基礎,像上海八萬人體育館,一環套一環,象徵著全國人民大團圓。
比賽項目
足球、籃球、排球(含沙灘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手球、曲棍球、棒壘球、田徑、游泳(含跳水、水球、花樣游泳)、體操(含藝術體操)、舉重、射擊、射箭、擊劍、柔道、摔跤、拳擊、自行車、賽艇、皮劃艇、帆船(含帆板)、現代五項、馬術、速度滑冰、短道速度滑冰、武術28個大項319個小項。
表演項目
無表演項目。
[編輯本段]第九屆全國運動會
2001年在廣東舉行。本屆全運會共有24人35次超7項世界紀錄,6人1隊7次創6項亞洲紀錄,28人41次超9項亞洲紀錄,32人4隊52次創37項全國紀錄。
第九屆全運會會徽會徽解讀
會徽中間豐滿,兩端漸細的曲線給人無限的延伸感,配合傾斜的線條,更顯奔騰飛躍之意。對比鮮明的紅、黃、藍三色,對視覺有強烈的沖擊力。造型灑脫地色勒出一個「9」,既直接傳達了九運會的信息,又宛如一位矯健、充滿活力、奮發向上的運動員,豪邁跨入新世紀。
比賽項目
田徑、游泳、體操、藝術體操、舉重、擊劍、柔道、國際式摔跤、拳擊、現代五項、馬術、中國式摔跤、圍棋、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自行車、足球、籃球、乒乓球、網球、手球、曲棍球、女子壘球,跳水、水球、花樣游泳、技巧、射擊、射箭、賽艇、皮劃艇、排球、羽毛球、棒球、武術、帆船、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
表演項目
無表演項目。
[編輯本段]第十屆全國運動會
第十屆全運會於2005年在南京舉行。
會徽解讀
會徽圖案由數字「10」變化而來,又是一個S的變形,S是英文「體育」(sports)的首字母,也是江蘇簡稱「蘇」的拼音首字母,整個畫面造型以傾斜的、流動的線與面結合,在簡潔的S型主線上,龍、虎、火相互穿插呼應。會徽圖案為紅黃兩色,既是中國最吉祥和歡樂的顏色,又是中國國旗的色彩組合。會徽設計意在以虎踞龍盤的藝術形象,體現江蘇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濃郁的地域特徵,以及競技體育生龍活虎的鮮明特點。會徽圖形的設計既注重傳統、又立足現代,特別強調活力和動感,以凸現體育健兒奮力拚搏的精神風貌,充分體現奧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強」的理念。
比賽項目
賽艇、散打、帆船、馬術、舉重、射箭、擊劍、水球、壘球、棒球、排球、手球、游泳、田徑、帆板、柔道、體操、滑冰、跳水、籃球、拳擊、曲棍球、足球、羽毛球、射擊。
表演項目
無表演項目。
[編輯本段]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
第十一屆全運會開幕式定於2009年10月16日在山東省舉行。
會徽解讀
十一運會會徽以「和諧中華、活力山東」命名,以11個「競技人形」為主要構成元素。整體結構創意來源於中國古代文字小篆中繁體「中華」的「華」字,代表此次運動會是全中國人民的一次體育盛會;其中造型語言借鑒中國傳統吉祥飾物「四喜人」的手法,共用人形,巧妙地完成了11個運動人形的組合,在點明「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的同時還具有吉祥美好的象徵意義;會徽整體圖形創意還融合了中國傳統紋樣「同心結」的概念,寓意此次全運會將是一次「團結、和諧、圓滿」的體育盛會。
根據2009年十一屆全運會總體賽區安排,全省17個城市均安排競賽項目。除主會場濟南外,青島市將承辦射箭、擊劍等9個項目的比賽;日照市將承辦賽艇、皮劃艇等5項比賽;泰安4項;淄博和煙台各3項;濰坊、威海、臨沂、濱州、棗庄各2項,東營、濟寧、萊蕪、德州、聊城、菏澤各1項。
吉祥物
理念來源:
吉祥物「泰山童子」以充滿文化、自然內涵和動人傳說的泰山為基礎,並結合現代體育理念、國泰民安的吉祥寓意進行創作。泰山地處山東,東臨大海,西近黃河。它濃縮著東方文化精髓,是民族的根、生命的根,是天人合一、社會和諧的美好精神象徵。「登泰山而攬眾山小」,既體現了堅韌不拔、奮勇爭先的體育精神,又展現了登高望遠、憧憬未來的寬廣胸懷。數千年文化精神滲透和現代文明渲染,賦予「五嶽之首」更加豐富的積極內涵。
泰山的歷史由石頭寫起。傳說在巍峨的泰山腳下有一位青年石匠,他體魄強健,武藝高強,行俠仗義,保佑百姓,成為人們心目中的保護神,並將其刻在泰山石上,取名「石敢當」,作為鎮宅之寶,祈願平安吉祥。這一獨具特色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並擴展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成為中華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吉祥信仰。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設計釋義:
吉祥物「泰山童子」主體形象以泰山石為核心表現內容。石頭被譽為「生命之魂」,寓意著「健康與長壽」,特別是2008奧運會獎牌的設計,把中國的石文化推向一個新高潮。
結合動人傳說,通過時空轉換、視覺過渡,形成了一個充滿朝氣、活潑英武、活力四射的卡通形象,給擬人化的泰山石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吉祥寓意,是歷史和自然文化與當代視覺藝術的交流,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憧憬,也表達了好客的齊魯兒女以特有的吉祥形式,贊美第十一屆全運會的空前盛況,激勵中華兒女的拼搏精神,充滿了和諧與圓滿、提高與發展的良好祝福。
「泰山童子」設計將傳統與現代元素融入其中,吉祥紋樣與五官形象巧妙穿插,石與肢體靈活組合,既有整體概括,又有細節體現;既傳達了傳統文化內涵,又強調了現代精神風貌。造型獨特,簡潔大方,生動可愛,積極向上,為吉祥物宣傳推廣與開發應用提供了寬廣的空間,是「和諧中國、全民全運」概念最為直觀的藝術延展。同時,以石頭為基礎進行設計也是吉祥物創作的一個創新。一開始我們設計的是童子張開手向大家揮手致意,後來又改成兩個指頭做V字狀表示勝利,最終還是定了現在豎大拇指的手勢,這個手勢寓意著十一運會要辦成最棒的全運會。在吉祥物的名字上也有爭論,什麼『石敢當』、『泰山娃』、『泰山小子』都想過,後來才改成了『泰山童子』
比賽項目
田徑、射箭、擊劍、游泳、賽艇、皮劃艇、羽毛球、籃球、拳擊、馬術、足球、體操、手球、帆板、柔道、網球、排球、舉重、摔跤、射擊、曲棍球、棒球、壘球、滑冰。
G. 有關奧運會的歷史
伯羅奔尼撒的統治者伊菲圖斯(古代奧運會的創始人)努力使宗教與體育競技合為一體。他不僅革新宗教儀式,還組織大規模的體育競技、活動,並決定每四年舉行一次。時間定在閏年的夏至之後。所以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正式載入史冊,成為古代奧運會的第1屆。參加第一屆古代奧運會的國家僅有三個國家——伯羅奔尼撒、伊斯利、斯巴達。當時僅有一個比賽項目,即距離為192.27米的場地跑。
古希臘人於公元前776年規定每4年在奧林匹亞舉辦一次運動會,原因是為了和平和表示尊重奧林匹克眾神(即古希臘神話里的宙斯等神)。當時各個城邦有他們自己算年的方法,並沒有一個共通的紀元。但是各城邦之間每年度最重要的大事就是希臘的大運動會。這些運動會一共有四種:奧林匹克運動會、匹西亞運動會、尼米亞運動會與伊斯米亞運動會。這四個運動會以奧林匹克運動會為首,依照順序分別在四個地點舉行,這樣形成的一個四年周期,稱為奧林匹克周期(Olympiad),成為城邦之間計算年份的方法。
運動會舉行期間,全希臘選手及附近的百姓相聚於奧林匹亞這個希臘南部風景秀麗的小鎮。公元前776年在這里舉行第一屆奧運會時,多利亞人克洛斯在192.27米短跑比賽中取得冠軍,成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榮獲第一個項目的第一個桂冠的人。後來,古希臘運動會的規模逐漸擴大,並成為顯示民族精神的盛會,比賽的優勝者獲得月桂、野橄欖和棕櫚編織的花環等。
從公元前776年開始,到公元394年止,歷經1170年,共舉行了293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公元394年奧林匹克運動會被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禁止。
這一時期各城邦之間雖有紛爭,但卻是運動會的黃金時期。特別是公元前490年,希臘雅典在馬拉松河谷打敗波斯軍之後,民情奮發,興建了許多運動設施、廟宇等,參賽者遍及希臘各個城邦,奧運會盛極一時,成為希臘最盛大的節日之一。
有關古代奧運會的起源的傳說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兩種:一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為祭祀宙斯而定期舉行的體育競技活動,另1種傳說與宙斯(Zeus)的兒子赫拉克勒斯(Heracles)有關。赫拉克勒斯因力大無比獲「大力神」的美稱。他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無法完成的任務,不到一會兒功夫便掃干凈了國王堆滿牛糞的牛棚,但國王不想贈送300頭牛給他,赫拉克勒斯一氣之下趕走了國王。為了慶祝趕跑了小氣的國王,他在奧林匹克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運動會。所以才有了奧運會。
古代奧運會項目:5項全能(包含鐵餅、標槍、跳遠、賽跑;摔跤和拳擊)、賽跑、拳擊、摔跤、拳擊角力(拳擊和摔跤的混合運動)、4輪馬車賽跑、騎馬。
H. 運動會的來源
最早的運動會就是古希臘的古代奧運會
古代奧運會的產生
奧運會的全稱是「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一詞源於希臘的地名「奧林匹亞」。奧林匹亞位於雅典城西南360公里的阿菲斯河山谷,這里風景如畫,氣候宜人.古希臘人在這里建起了許多神殿,因此,古人把這塊土地叫做阿爾菲斯神城,也稱"聖地"奧林匹亞,依當時的信念,它象徵著和平和友誼。
古代希臘和地中
海區域其他國家的人們在祭典和收獲季節,常常舉行盛大集會,並進行各種游樂和競技活動,熱鬧非凡。最初這項活動分散在各地,也不定期,但以奧林匹亞的集會最為盛大。
公元前884年,古希臘爆發戰爭,各地戰火連綿,瘟疫成災,農業欠收.希臘平民非常渴望和平,懷念當年的那種慶典活動。於是,奧林匹亞所在的伊利斯城邦國王聯絡其他幾個城邦的國王,達成了一項定期的奧林匹亞舉行運動會的協議,並規定在運動會年實行「神聖休戰日」。「神聖休戰日」期限是三個月。在這期間,任何人不得動刀兵發動。即使正在交戰的雙方,也得放下武器,准備去奧林匹亞參加運動會。從此,就產生了全希臘性的賽會.到公元前776年,第一次用文字記錄下獲獎者安全名。這就是後人所說的第一屆古希臘運動會。之後,這種賽會每四年舉行一次.因此比賽地點在奧林匹亞,也稱它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古代奧運會。從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49年,古代奧運會被羅馬帝國的皇帝廢除為止,古代奧運會一共舉行了293屆。
古代奧運會並不都是歡樂
古代奧運會對普通奧運觀眾並不意味著歡樂。一個典型的奧運觀眾,如果是從雅典出發,他必須跋山涉水穿過大半個伯羅奔尼撒半島,沿著一條崎嶇不平的朝聖者古道,頭頂地中海夏季的炎炎烈日,步行或藉助騾馬的腳力,用兩個星期的時間才能走完雅典到奧林匹亞的300多公里路程。如果來自海外殖民地,走海路則需要更長時間
。
當筋疲力盡的觀眾終於抵達奧林匹亞,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奧林匹亞基礎設施極為簡陋,僅有一家稍微像樣的旅店,並且只向外交使團和官員開放,級別不夠的貴族只能自己搭帳篷解決住宿問題。至於另外8萬名普通觀眾——其中將近一半是兜售飲食、紀念品的小商販——不得不到宙斯神廟附近的曠野里自便。於是,奧運期間這里變成了一片衛生狀況惡劣的露營地。
奧林匹亞的運動場不設觀眾席,也沒有樹陰遮蔽,因為宗教原因,奧運會上不允許觀眾戴帽子,人們只能從早到晚站在塵土飛揚的運動場中間,暴曬於烈日底下。由於夏季河水斷流,井水供不應求,觀眾脫水、中暑的情況時有發生。那時,希臘沒有完善的排污系統,乾涸的河床成了幾萬人的臨時廁所,垃圾就地堆放,再加上遍地的蒼蠅,衛生狀況可想而知。
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古代奧運會連續舉辦了一千多年。據說,奧運會的臟亂程度令人聞之色變,以至於有這樣一種說法——對於不服管教的奴隸,主人會以威脅的口氣對他說:再不聽話,就罰你去奧林匹亞看奧運會! (《南方周末》8.19賦格文)
奧運會會歌
現代首屆夏季奧運會於1896年4月6日在雅典開幕,開幕典禮中,演奏了一曲庄嚴的古典弦樂,1958年國際奧委會將它定為奧運會會歌,會歌作曲者為希臘薩馬拉斯,作詞者為帕拉馬斯。
奧運會會旗
1913年,法國顧拜旦建議設國際奧委會會旗,並設計為白底,無邊,中央從左至右有藍,黃,黑,綠,紅5個套連圈環,依次代表歐亞非澳美5洲,白底意指所有國家都能在自己旗幟下參賽。1914年7月,奧林匹克大
會首次懸掛奧林匹克旗。1920年,舉辦第5屆夏季奧運會的比利時奧委會贈送國際奧委會一面同樣的旗,奧運會期懸掛,後成定製,歷屆奧運會開幕由上屆舉辦城市轉交此旗,由舉辦城市保存,比賽期間主運動場僅懸掛借用品,1952年,奧斯陸市贈送國際奧委會冬季奧運會旗,交接,保存和使用方法同夏季奧運會。1970年,國際奧委會在《奧林匹克評議》第4期上對會旗賦予新含義:它象徵5大洲團結,運動員以公正,坦率的競賽和友好的精神在奧運會上相見。
奧運聖火
1934年,國際奧委會雅典會議決定恢復古奧運會舊制,奧運會期間主體育場燃燒奧林匹克聖火,聖火火種取自奧林匹克,採用火炬接力方式傳到主辦國,在此之前1928年的第9屆奧運會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市
的主體比賽上自始至終有一高塔燃著熊熊的焰火。火種用聚光鏡集陽光點燃而成,然後通過接力傳送經4個國家至東道國主辦地,這是奧運會首次舉行這種活動。1936年7月20日,奧林匹亞為第11屆夏季奧運會舉行點火儀式後每人手持火炬跑1公里的接力,經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匈牙利,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8月1日傳到柏林,全程3075公里,參加接力的共有3075人,從這屆起,國際奧委會正式規定點燃奧林匹克火焰是每屆奧運會開幕式不可缺少的儀式.此外,燃點聖火是為了紀念一次大戰中犧牲的戰士,而火炬傳送則象徵在世界各地傳播和平的友誼。
現代奧運會的奠基人——皮埃爾•德•顧拜旦
皮埃爾·德·顧拜旦是現代奧運會的奠基人。他出生於巴黎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入巴黎大學攻讀法律、政治、後又去英國深造,學教育學。當時英國的戶外體育對顧拜旦震動很大,他立志
回去要改變法國對體育的漠不關心,他更嚮往的是擴大世界的體育交流。1863年,顧拜旦提出舉辦類似古奧運會的比賽,但不是照搬,而是把過去只限於希臘人參加的古奧運會擴大到世界范圍。盡管顧拜旦的主張遭到一些反對派的杯葛,但在他不懈努力下,1894年6月16日終於有20個國家派代表在法國巴黎大學召開了第一屆「重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國際會議」。6月23日晚,委員會正式宣布成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這一天,對世界體育運動的發展,對奧林匹克運動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少國家把這一天作為體育節日,中國也於1986年將這天定為奧林匹克日。
現代奧運會的歷史
奧運會自公元 776 年於希臘的奧林匹亞舉行以來,已經有 1200 年的歷史。當時的運動項目有五項全能(包含鐵餅、標槍、跳遠、賽跑和摔跤)、賽跑、拳擊、摔跤、Pankration(拳擊和摔跤的混合運動)、四輪馬車賽跑和騎馬。
奧林匹克的復興始自 1896 年,當時希臘的雅典舉辦了第一次現代奧運會,當時有來自 14 個國家的 245 名運動員參加。 此後,參賽運動員、參賽國家和比賽項目與日俱增,在 2000 年澳大利亞的悉尼奧運會上,有來自 199 個國家的 10,000 多名運動員參賽。
冬季體育項目最早在 1908 年添加到奧運會中,當時是花樣滑冰運動。冰球項目自 1920 年加入。在 1924 年,冬奧會第一次在法國的查米尼斯單獨舉行。 自 1994 起,冬奧會定於不和夏季奧運會同年舉行,因此目前奧運會為每兩年一屆,冬季奧運會和夏季奧運會交替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