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高中地理地震

高中地理地震

發布時間: 2021-08-14 16:48:22

1. 高一地理研究性課題 題目 人們在地震時應如何逃生

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從災難中將傷害降到最低的。

1.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請躲在桌子等堅固傢具的下面

大的晃動時間約為1分鍾左右。這是首先應顧及的是您自己與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較低、且結實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並緊緊抓牢桌子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也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

2.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大地震時,也會有不能依賴消防車來滅火的情形。因此,我們每個人關火、滅火的這種努力,是能否將地震災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從平時就養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關火的習慣吧。

為了不使火災釀成大禍,家裡人自不用說,左鄰右舍之間互相幫助,厲行早期滅火是極為重要的。

地震的時候,關火的機會有三次

第一次機會在大的晃動來臨之前的小的晃動之時

在感知小的晃動的瞬間,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關火1,關閉正在使用的取暖爐、煤氣爐等。

第二次機會在大的晃動停息的時候

在發生大的晃動時去關火,放在煤氣爐、取暖爐上面的水壺等滑落下來,那是很危險的。

大的晃動停息後,再一次呼喊:「關火!關火1,並去關火。

第三次機會在著火之後

即便發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鍾之內,還是可以撲滅的。為了能夠迅速滅火,請將滅火器、消防水桶經常放置在離用火場所較近的地方。

3.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

地震發生後,慌慌張張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頂上的磚瓦、廣告牌等掉下來砸在身上,是很危險的。此外,水泥預制板牆、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不要靠近這些物體。

4.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屋等,由於地震的晃動會造成門窗錯位,打不開門,曾經發生有人被封閉在屋子裡的事例。請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平時要事先想好萬一被關在屋子裡,如何逃脫的方法,准備好梯子、繩索等。

5.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

當大地劇烈搖晃,站立不穩的時候,人們都會有扶靠、抓住什麼的心理。身邊的門柱、牆壁大多會成為扶靠的對象。但是,這些看上去挺結實牢固的東西,實際上卻是危險的。

在1987年日本宮城縣海底地震時,由於水泥預制板牆、門柱的倒塌,曾經造成過多人死傷。務必不要靠近水泥預制板牆、門柱等躲避。

在繁華街、樓區,最危險的是玻璃窗、廣告牌等物掉落下來砸傷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護好頭部。

此外,還應該注意自動售貨機翻倒傷人。

在樓區時,根據情況,進入建築物中躲避比較安全。

6.在百貨公司、劇場時依工作人員的指示行動

在百貨公司、地下街等人員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發生混亂。請依照商店職員、警衛人員的指示來行動。

就 地震而言,據說地下街是比較安全的。即便發生停電,緊急照明電也會即刻亮起來,請鎮靜地採取行動。

如發生火災,即刻會充滿煙霧。以壓低身體的姿勢避難,並做到絕對不吸煙。

搭乘電梯的話

在發生地震、火災時,不能使用電梯。萬一在搭乘電梯時遇到地震,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離開電梯,確認安全後避難。

高層大廈以及近來的建築物的電梯,都裝有管制運行的裝置。地震發生時,會自動的動作,停在最近的樓層。

萬一被關在電梯中的話,請通過電梯中的專用電話與管理室聯系、求助。

7.汽車靠路邊停車,管制區域禁止行駛

發生大地震時,汽車會象輪胎泄了氣似的,無法把握方向盤,難以駕駛。必須充分注意,避開十字路口將車子靠路邊停下。為了不妨礙避難疏散的人和緊急車輛的通行,要讓出道路的中間部分。

都市中心地區的絕大部分道路將會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車收音機的廣播,附近有警察的話,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難時,為不致捲入火災,請把車窗關好,車鑰匙插在車上,不要鎖車門,並和當地的人一起行動。

8.務必注意山崩、斷崖落石或海嘯

在山邊、陡峭的傾斜地段,有發生山崩、斷崖落石的危險,應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

在海岸邊,有遭遇海嘯的危險。感知地震或發出海嘯警報的話,請注意收音機、電視機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

9.避難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災,蔓延燃燒,出現危機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時,採取避難的措施。避難的方法,原則上以市民防災組織、街道等為單位,在負責人及警察等帶領下採取徒步避難的方式,攜帶的物品應在最少限度。絕對不能利用汽車、自行車避難。

對於病人等的避難,當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從平時起,鄰里之間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難的方式等進行商定。

10.不要聽信謠言,不要輕舉妄動

在發生大地震時,人們心理上易產生動遙為防止混亂,每個人依據正確的信息,冷靜地採取行動,極為重要。

從攜帶的收音機等中,把握正確的信息。相信從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災機構直接得到的信息,決不輕信不負責任的流言蜚語,不要輕舉妄動。

2. 地質災害有哪些種類高中地理學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縫、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澤化、土壤鹽鹼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熱害等。
常見的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體由於某種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向下滑動的現象。
崩塌:是指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體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脫離母體崩落、滾動堆積在坡腳的地質現象。泥石流:是山區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於降水而形成的一種帶大量泥沙、石塊等固體物質條件的特殊洪流。識別:中游溝身長不對稱,參差不齊;溝槽中構成跌水;形成多級階地等。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並在地面形成塌陷坑的自然現象。

3. 高中地理:中國和日本哪個地震多為什麼

日本,因為他的國土位置處在兩個地理板塊之間,板塊與板塊之間是地震高發地區

4. 高一地理地震波

對照課本插圖,可判斷此波波速較小,為橫波;從圖中可以看出,該波波速發生突變約在5千米處,正確答案為A;莫霍界面在大陸和海洋的厚度不同,大陸為33千米處,海洋為5千米處,平均為17千米處,因此,根據第2題可判斷此圖中莫霍界面位於海洋,而選項A為北京,B為新疆,C為南極點,都是陸地,所以只有D符合答案。

5. 高中地理題目,這個是怎麼判斷震源在地殼中的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離稱為震源深度。地震是由於地殼板塊之間的相對運動而產生,因而震源在地殼。另外,地核是流體、地幔是塑性體,都不可能成為震源。據統計 90%以上的地震發生在地殼中,其餘的發生在地幔上部。

地震可以發生在地表以下幾公里至數百公里,而絕大部分地震的震源深度都是幾十公里。根據震源深度,可以分為:1.淺源地震:0—60公里,簡稱淺震。淺震對構築物威脅最大。同級地震,震源越淺,破壞力越強。2.中源地震:60—300公里。3.深源地震。300公里以上。目前觀測到最深的地震是720公里 。地震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象刮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 它發源於地下某一點,該點稱為震源(focus)。振動從震源傳出,在地球中傳播。地面上離震源最近的一點稱為震中,它是接受振動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地震是極其頻繁的,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對整個社會有著很大的影響。

6. 求高一地理有關地震的所有知識點。。要全部!!

我只提供骨架,自己去豐滿
一、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
1.地震波:橫波和縱波。橫波:固體,傳播速度慢;縱波:固體、液體、氣體,傳播速度快。
2.圈層劃分依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速度變化
3.圈層劃分: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的特性
二、內力作用與地球表面形態
1.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
2.板塊學說與火山地震帶:六大板塊、兩大地震與火山帶,五種基本地形(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3.構造地貌:褶皺、斷層、火山
三、地震
1.概念及分類
2.地震的結構: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
3.烈度與震級劃分:五級以上地震屬於破壞型地震
4.地震波的特點:
5.影響地震的破壞度的因素:震源、震級、震中距、建築物的抗震性能、人們防震減災意識、政府的應急方案與措施、經濟發展水平與地震的科學研究、人口密度、地震發生時間
6.防震減災的措施:
7.全球地震的分布:
8.地震與其他地震災害的關聯性:滑坡、泥石流與地震的關聯性

7. 高中地理,地震來源於地球哪個圈層

地幔 ---------軟流層

8. 地震相關高考的地理知識

1、全球火山、抄地震帶的分布(襲張裂帶、消亡帶)
環太平洋火山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帶
2、近期亞歐板塊附近的各大地殼活躍活動(日本地震)
3、地震所在山區的等高線地圖判圖(高原峽谷地形、公路的選線、空降的難度、偃塞湖問題等)
4、災後新城選址的問題
5、山區氣候和天氣
6、逃生常識
7、地震後各種地質災害問題(泥石流、坍方、西部偃塞湖)
8、地震相關概念(等震線、震中、震中距等)
9、災後防疫(估計綜合科生物

9. 可以用地震波來定義地震么高中地理書上可是這么干 的

地震波是如何傳播的?下面的圖形形象地給出了說明。以加利福尼亞北嶺地震為例,1994年1月17日,震級6.8北嶺是位於洛杉磯以北不遠的聖費爾南多谷中的一個社區,在1994年1月17日當地時間4:31 AM受到大地震的沖擊。約60人死亡,財產損失估計為300億美元。因為地震發生那天是馬丁.路德.金紀念日,所以當天早晨高速公路上的人並不象通常的星期一早晨那樣多。這個事實很可能使死亡人數減少了。工程師對這次地震的影響既感到高興,有感到吃驚。在1971年的聖費爾南多地震(在這次地震的震中以北不遠處)後,這個地區公路上的很多橋梁加固了。這些加固過的橋梁沒有一座坍塌。然而,幾座已計劃要進行加固的橋梁坍塌了。很多鋼結構建築物在接縫處斷裂了。

當地震發生時,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和地表傳播。使時間加速,你能夠看到這一切的發生。右圖表明了面波是如何從地震發生處向外傳播的。切面圖顯示的是體波在地球內部傳播,在遇到內部障礙物時發生改變。地表的黃色條標示的是面波的傳播范圍。

這個圖形顯示了是從全球的地震台站收集來的實際地震圖。當各震相(P波,S波等)到達地球表面和切面圖上的某一台站時,你可看到地震波形的變化。在P波和S波之後的是面波。它們是地震中造成主要破壞的地震波。有兩種類型的面波:一種是勒夫波,物質粒子在沿與波傳播方向垂直的方向作水平的前後運動,另一種是瑞利波中,物質粒子沿與波傳播方向同方向作垂直的前後運動。地震學家利用這些地震波的到達時間來測定地球的內部結構。

這是地球的一個三維視圖瞬間記錄,它顯示了地震波是如何從震中處向外播,並最終傳遍整個地球的。紅線表示P和PP體波在地球內部傳播後到達地處。面波是發散的,這意味著它們在傳播時不斷向外擴散。黃色條帶表示任一時刻受面波影響的區域。

地球的切面圖顯示的是地震波如何穿過地層並受各種間斷面影響。注意:震源產生兩種波:P波與S波。P波是縱向波,在縱波中,物質粒子與波的傳播方向同嚮往復運動,而橫波中的物質粒子則作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的運動。觀察有些波在穿過核幔及內/外地核邊界時,如何從一種波轉變為另一種。T各震相的名字顯示了它們的傳播路徑。字母K表示外核,而字母I表示內地核。因此,以縱波開始,從地幔穿過外地核,再穿過內地核,最後返回外地核的地震波用"PKIK"表示。若它以橫波的形式到達地表就變成了PKIKS。看看你是否可以確定該表內的不同震相是如何命名的。黃色條表示了面波的區域,它會變得越來越大,因為面波在傳播時會展開。因此,這種展開也被稱為散射。
參考資料:http://tech.163.com/05/1126/11/23FSJHQP00091N1N.html

地球上的地震有強有弱。用來衡量地震強度大小的尺子有兩把,一把叫地震震級;另一把叫地震烈度。舉個例子來說,地震震級好象不同瓦數的日光燈,瓦數越高能量越大,震級越高。烈度好象屋子裡受光亮的程度,對同一盞日光燈來說,距離日光燈的遠近不同,各處受光的照射也不同,所以各地的烈度也不一樣。

地震震級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它是根據地震時 釋放能量的多少來劃分的,震級可以通過地震儀器的記錄計算出來,震級越高,釋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國使用的的震級標準是國際通用震級標准,叫「里氏震級」。各國和各地區的地震分級標准不盡相同。

◢一般將小於1級的地震稱為超微震

◢大於、等於1級,小於3級的稱為弱震或微震

◢大於、等於3級,小於4.5級的稱為有感地震

◢大於、等於4.5級,小於6級的稱為中強震

◢大於、等於6級,小於7級的稱為強震

◢大於、等於7級的稱為大地震

◢8級以及8級以上的稱為巨大地震。

迄今為止,世界上記錄到最大的地震為8.9級,是1960年發生在南美洲的智利地震。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築物受地震破壞的程度。對同一個地震,不同的地區,烈度大小是不一樣的。距離震源近,破壞就大,烈度就高;距離震源遠,破壞就小,烈度就低。

◢小於三度:人無感受,只有儀器能記錄到;

◢三度:夜深人靜時人有感受;

◢四—五度:睡覺的人驚醒,吊燈擺動;

◢六度: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六—七度:房屋破壞,地面裂縫;

◢九—十度:房倒屋塌,地面破壞嚴重;

◢十—十二度:毀滅性的破壞。

10. 世界地震帶分布形成原因高中地理解答~~

我不復制了,以高中地理需要掌握的只是可以這也解答:
世界主要要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注意不要與災害帶弄混了)一般高考就要求這兩個。
成因:
環太平洋地震帶: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西部)和美洲板塊(東部)碰撞擠壓而成的。
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有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形成。

熱點內容
初音的歷史 發布:2025-05-25 21:37:34 瀏覽:870
女人做什麼生意好 發布:2025-05-25 19:48:13 瀏覽:643
教育部大綱 發布:2025-05-25 19:23:37 瀏覽:960
2014高考地理試題 發布:2025-05-25 18:48:51 瀏覽:712
畫角的教學反思 發布:2025-05-25 18:23:46 瀏覽:241
初三化學第一單元試題 發布:2025-05-25 17:18:36 瀏覽:173
英語地點單詞 發布:2025-05-25 16:47:05 瀏覽:848
中國地理順口溜大全 發布:2025-05-25 15:58:28 瀏覽:657
co化學式 發布:2025-05-25 15:35:28 瀏覽:825
二年級數學余數應用題 發布:2025-05-25 15:31:43 瀏覽: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