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與歷史
❶ 鏡子最早起源於哪個朝代
中國最早的玻璃來出現於西周自早中期。經化學成份
分析,西周至漢代玻璃的助熔劑成份主要是鉛、鋇、及其他著色劑,與西方沿用幾千
年而不變的鈉、鈣配方完全不同.
中國古代銅鏡最早見於四千多年前的齊家文化時期,直至清末民初玻璃鏡子才大量使
用,中國最早出現玻璃鏡是在明清時期.
❷ 中國古代鏡子的發展史
銅鏡就是古代用銅做的鏡子。銅鏡,又稱青銅鏡。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周新國先生《武陵藏珍》記載:遠古時期,人們以水照面,銅器發明以後,以銅盆盛水鑒形照影。《尚書》《國語》《莊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過古人「鑒於水」。《說文·金部》釋「鑒」為「盆」,因此可以說盛水的盆(鑒),就是最早的鏡子。隨著合金技術的出現,開始了使用銅和錫或銀鉛等製作銅鏡的歷史。銅鏡一般製成圓形或方形,其背面鑄銘文飾圖案,並陪鈕以穿系,正面則以鉛錫磨礪光亮,可清晰照面。齊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距今已有4000多年歷史的小型銅鏡,造型、裝飾均較原始,應是目前考古資料中所知最早的一面銅鏡。商、西周和春秋時的銅鏡,都有零星發現,戰國始盛行,產量大增。到漢代,由於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加之西漢中葉後經濟飛速繁榮,銅鏡製作產生了質的飛躍。所制銅鏡工藝精良,質地厚重,鏡背銘文、圖案豐富多樣。後經唐宋時代兩次發展高峰,到明清時期,隨著近代玻璃的誕生,銅鏡逐漸淡出歷史舞台。
在古代,銅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系,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銅鏡又是精美的工藝品。它製作精良,形態美觀,圖紋華麗,銘文豐富,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上古的鏡,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監。《說文》中說:「監可取水於明月,因見其可以照行,故用以為鏡。」在三代之初,監都是用瓦製成的,所以古代的監字是沒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時候,開始鑄造銅鑒,後來鑒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時期,雖然有銅鑒,但是瓦鑒依然通行。到秦朝時期,才開始鑄造銅鏡,因為鏡的適用優於鑒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後,再不用水作鑒了。秦漢以後,鏡的使用更加廣泛,鏡的製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質料包括金、銀、銅、鐵等,以銅最為多,也有鍍金銀的、背麵包金銀的、或鑲嵌金銀絲的。隋唐以來,還有帶柄的、四方的,各種花紋應有盡有。直到明代末期,開始有以玻璃為鏡子的。清代乾隆以後,玻璃開始大興於民間。直至民國初年,少數邊遠地區還有以銅為鏡子的。
❸ 鏡子的歷史
每當我們每天使用玻璃鏡子時,您是否會想到祖先使用的是什麼鏡子呢!現在的玻璃鏡子是從明清年代才有的,在這之前祖先是用一銅盆(古稱「鑒」)盛水照容,後來才有了銅鏡和鐵鏡,鐵鏡是難以長期流傳的,古銅鏡是用銅、錫、鉛合金鑄成的青銅鏡,傳世和出土數量都很多,只要您去留意,可以發現大量的自戰國時代開始,至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各時代的銅鏡,它們形狀、紋飾各異,種類繁多,鑄造精美。是古代青銅文化中得一朵奇葩,有著極高的考古和收藏價值。近年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已形成了銅鏡文化及古銅鏡收藏熱。
鏡的起源
鏡子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照面飾容的必不可少的用具,流行了幾千年,由遠古時代映水照容而只使用(鑒)盛水照面整容,由於使用不方便,後發展為鑄制青銅鏡,中國的考古發現最早的銅鏡是4000多年前齊家文化時代的,它的歷史比青銅時代還要早,在殷商、西周以前青銅鏡是王室勛戚、高級貴族的專用器具,平民百姓無緣享用,至春秋戰國時,一般貴族可以使用,秦漢以降成為尋常百姓日常生活用具,所以我們所見的古銅鏡均是戰國是明、清年代的,再往後便由玻璃鏡子所取代。
銅鏡的形制
古鏡絕大多數為圓形,少數為方形、長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和帶手柄的。圓在中國古代是豐滿、完整、吉祥、美好、富足的象徵,在漢語中團圓、圓滿是祥和的詞語。銅鏡光亮的一面為鏡面,反面中央設鈕以穿絛帶便於手執使用。鏡背素麵外,大多數鑄有圖案和銘文,有著強烈的時代特徵。
為方便使用,古鏡尺寸大多小而薄,除特殊的外,一般為100至150毫米,大的在150至230毫米間,小的在100毫米以下;小於50毫米、大於300毫米為罕見鏡種。重量一般在幾十克至300~400克之間,極少數達700~800克。
銅鏡的鑄制
銅鏡由紅銅和錫、鉛合金(即青銅)鑄制,古代青銅稱「金」,比較珍貴,史料或金文所講的「賜金」、「受金」多少即指青銅。據唐《貞觀政要》:「貞觀元年,吏部尚書長孫無忌嘗被召,不解佩刀入東上門閣,出閣門後,監門校尉始覺。尚書右僕射封德彝議,以監門校尉不覺,罪當死,無忌誤帶刀入,徒二年,罰銅二十斤。太宗從之。」足可見青銅的珍貴,二十斤即可換人命一條。
古代鑄鏡採用「范鑄法」,即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種鏡背圖案、銘文,陰干後在經燒制,使其成為母模,然後再以母模製泥范,同樣陰干燒製成陶范,熔化合金,將合金澆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脫范後再經清理、打磨加工後即位青銅鏡成品。一面青銅鏡是否採用「范鑄法」鑄制,使鑒定古井真偽的重要特徵。
古鏡的種類
一.戰國鏡:
素麵(弦紋)鏡 幾何紋鏡 植物紋鏡 動物紋鏡 特殊工藝鏡
二.漢鏡
蟠螭紋鏡 連弧紋銘文鏡 草葉紋鏡 重圈銘文鏡 四乳禽獸鏡 規矩鏡 變形四葉紋鏡 神獸鏡 畫像鏡 夔鳳、龍虎紋鏡
三.唐鏡
四神十二生肖鏡 瑞獸鏡 瑞獸葡萄鏡 花鳥鏡 瑞花鏡 神仙人物鏡
特種工藝鏡 瑞獸鸞鳥鏡 盤龍鏡 八卦鏡 萬字鏡
四.宋鏡
素麵鏡 銘號鏡 花卉鏡 神仙人物鏡 八卦鏡 吉祥銘文鏡
五.金代銅鏡
瑞獸鏡 雙魚鏡 盤龍鏡 歷史人物鏡 植物花卉鏡 素麵鏡
六.元、明、清鏡
鑄鏡業趨於衰落,除形制變化較多,有柄鏡多見,圖案、紋飾絕少創新,紋飾簡略粗糙,少有精品,收藏價值不高。
古鏡的社會功能
古鏡除飾面照容的功能外,在古代還用於男女傳情的信物,用以表達朝思暮戀的情感,「破鏡重圓」的故事,更是灸燴人口的民間傳說。同時還是陪嫁,相互饋贈的禮品,使地方進獻皇帝的貢品,也是皇帝賞賜臣下,賞外國、外族使臣的禮品。另外一種作用是,古人相信銅鏡能發光,具有辟邪消災,降妖鎮魔的功能,在民間辦喪事的鄰居常以鏡懸門,以辟不祥。古代寺廟建築正脊和壁上嵌鏡,以及武士胸前的護心鏡,實為驅除鬼魅而社。出土古鏡多是墓葬隨葬品,據考古發現,銅鏡多懸於墓室棺槨上方四周,這便是「以鏡懸棺」之義,未了驅邪辟妖,保護死者不受侵擾。
古鏡的價值和收藏價格
戰國處於奴隸社會的末期,諸侯國戰爭連年不斷,需要大量的青銅用來製造兵器,同時青銅鑒還在流行,古鏡不是一般貴族能使用的,所以戰國鏡的價值時刻想而知的。劉邦建立西漢政權統一全國後,代表中國封建社會的開始,政治上的穩定,帶來經濟上的空前繁榮,鐵器的大量使用,使青銅不顯得那麼珍貴,漢鏡不僅品種多,數量也大,從鏡銘上考證,有官鑄也有民間鑄的,有大量民間吉祥用語,可以認為已普及到一般平民家庭,價值可同日常生活用具。至唐代,「貞觀之治」帶來空前的繁榮,人口大量增長,青銅資源相對缺乏,厚重、規格大於200mm以上和其它特殊鏡種,應屬於帝王將相家庭使用品,價值不好衡量。唐代以後,銅鏡逐漸衰落,價值也就是一般日常生活用品范圍。
古鏡的收藏價格,按年代來分,戰國、唐鏡價格最高,漢鏡僅次,宋、元、金時代的銅鏡價格較低,明、清時代銅鏡就不值錢了。若按大小來分,200mm以上、50mm以下的鏡種較珍貴;按品種來分,戰國的「山」字鏡、菱紋鏡、蟠螭紋鏡,漢鏡中的重圈銘文鏡、規矩鏡、神獸鏡、畫像鏡,隋唐鏡的瑞獸葡萄鏡、花卉鏡、花鳥鏡、人物故事鏡、盤龍鏡等均是鏡中的珍品;上述年代的特殊鏡種,譬如鎦金、錯銀,鏤空彩繪,螺鈿鏡、金銀平脫、貼金貼銀鏡等當然更是珍貴,但是國家不允許個人收藏。以品相較好130mm的古鏡來舉例:戰國「山」字鏡、唐鏡中的瑞獸葡萄鏡、人物故事鏡均在人民幣5000元以上,而漢鏡中的規矩鏡、神獸鏡等卻在5000元以下。日常容易收藏的一般品種均在幾十~幾百元間,並非收藏高不可及,按古鏡不可再生產原則,它的收藏價值和鑒賞價值均是很高,不只在國內,尤其在日本,早在1920年左右就在收藏研究中國古鏡,近幾年國內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收藏銅鏡的隊伍,已形成「銅鏡文化」和收藏熱。
❹ 鏡子發展的歷史
我們把一塊磨光的金屬或背面塗銀的玻璃稱為鏡子。不可思議的是:盡管它只是普通的物理反射板,其功能也只不過是把一個三度空間壓縮為二度平面而已,奇怪的是它誘使你為它著迷,為它興奮;為它苦惱。
最早的一面,究竟遺失在哪裡?找尋最早對於鏡子反射精神的定義與闡釋,對於canary而言, 是很重要的事情。玻璃鏡的歷史不過百年左右,然其迅速的發展,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出物質商品對於生活的人文關懷。提升心情質素,超越反射局限,彰顯佩帶者的成功地位,正是canary不懼仿冒,引領時尚的理念所在。
鏡子的英文是「mirror」,法語是「miroir」,詞根是拉丁語「mirari」(詫異)。而後又派生出義大利語「mirare」(凝視)。在中文古體字中,「鑒」(鑒)表示鏡子。會意的鑒字好象為我們描述了如下場景:金屬器皿坐底,臣——眼睛的象形字和——眉毛的象形字居高臨下。
公元前2500年—前2000年前後,最古老的金屬鏡在美索不達米亞古代,伊拉姆王國首都—蘇薩誕生。而在中國,金屬鏡出現於春秋晚期;
凸面鏡,凹面鏡,從此,隨著人們對形象逼真鏡像的執著追求,金屬鏡開始了長達3000多年的發展史;
羅馬博物學家普林尼(23—79年)在《博物志》中這樣寫道:「據說西頓曾最早發明玻璃鏡,其玻璃工匠因此揚名四海。
大約公元前後前後,玻璃鏡首先發明於敘利亞的西頓。後經過羅馬時代,慢慢發展起來,但是由於羅馬玻璃工藝時運不濟,迅速走向衰退, 鏡業的發展也在5、6世紀徹底衰落了,再也沒有大的發展;
歐洲文藝復興以後,玻璃鏡再度向東方出口,其時,正值威尼斯鏡,法國鏡大行其道; 100年前左右,日本,中國等亞洲國家才開始使用玻璃鏡而非金屬鏡,至此改寫亞洲鏡像單調朦朧的歷史,貢獻出徹底完美的光線反射;同時也激活了化裝鏡的時
尚脈動;
西洋文物中,由於其工藝和歷史文化背景的緣故,鏡子——這種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受到很大的重視。 自17世紀人們可以製造大面的鏡子以後,在王室宮殿,貴族宅邸,平民住所中便時常可以看到晶瑩璀璨,反射出燭光或枝形吊燈的裝
飾豪華的鏡子。到中世紀末期,手鏡在全歐洲已經很普遍,這種手鏡通常為銀制,有時則為磨光的青銅。當時,裝在精美的象牙盒內或貴重金屬盒內的隨身攜帶的小鏡子成為婦女們一種時髦的用品。
背面塗金屬的玻璃鏡子是12世紀末到13世紀初出現的。在文藝復興時期,紐倫堡和威尼斯成為享有盛譽的制鏡中心。特別是威尼斯,人們在玻璃後面塗上錫汞劑,製造出了美觀實用的玻璃鏡,一時歐洲的王公貴族、闊佬富商都趨之若鶩,爭相購買
。為了壟斷技術,威尼斯人嚴守著制鏡的秘密,出賣秘密的工匠會遭到被殺害的命運。後來法國駐威尼斯的大使接到命令,一定要解開鏡子的秘密,他們用重金收買了名威尼斯的制鏡工匠,並把他們偷渡到法國,這樣水銀玻璃鏡的奧秘終於被公開了。但是,受到玻璃吹制工藝的限制,當時的工匠們還不能製造大型的玻璃鏡。這種情況到1687年的法國才有了改變。一個叫伯納德·派洛特的人在大型鐵桌上澆鑄融的玻璃,大型的平板玻璃得以製成,法國人製造出了7英尺高的玻璃鏡,遠遠超過威尼斯人最
高只能造4英尺鏡子的紀錄。然而,製造水銀鏡子畢竟太費事了,要整整花一個月工夫,才能做出一面。而且,水銀又有毒,鏡面又不太亮。後來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發明了鍍銀的玻璃鏡,它一直沿用至今。
現在,一面17世紀的西班牙八邊形的木質塗金框的鏡子在佳士得2003年10月份的拍賣中被拍到41825美元;而在5月份,一面18世紀的威尼斯雕花玻璃鏡賣到21510美元。雖然這些鏡子隨著時代的變遷,已破損和剝落,但是那豪華精美的式樣所體現出的往日的尊貴依然令人神往。
❺ 鏡子有著怎樣的歷史
在遠古時代,人類習慣在平靜清澈的水面上觀看自己的倒影。後來,人類在打制石器工具時,發現有一種叫「黑曜岩」的石頭可以磨平照人,這就是所謂的「石鏡」。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掌握了青銅(銅錫合金)的生產技術,發明了「青銅鏡」。1508年,義大利的玻璃工匠達爾卡羅兄弟研製成功了實用的玻璃鏡子。他們把錫箔貼在玻璃面上,倒上水銀,水銀溶解錫,隨後,玻璃上形成了一層薄薄的錫與水銀的合金,緊緊地黏附在玻璃上而成為真正的鏡子。20世紀70年代,科學家又發明了鋁鏡。在真空中使鋁蒸發,讓鋁蒸汽凝結在玻璃面上而成為一層薄薄的鋁膜。這種鍍鋁的玻璃鏡在鏡子的歷史上寫下了嶄新的一頁。
❻ 鏡子的來歷
古代用黑曜石、金、銀、水晶、銅、青銅,經過研磨拋光來製成鏡子。
公元前3000年,埃及已有用於化妝的古銅鏡;公元 1世紀,開始有能照出人全身的大型鏡;中世紀盛行與梳子同放在象牙或貴金屬小盒中的便攜小鏡;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出現以銀片或鐵片為背面的玻璃鏡;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為制鏡中心,所產鏡子因質量高而負有盛名。
16世紀發明了圓筒法製造板玻璃,同時發明了用汞在玻璃上貼附錫箔的錫汞齊法,金屬鏡逐漸減少。17世紀下半葉,法國發明用澆注法制平板玻璃,制出了高質量的大玻璃鏡。鏡子及其邊框日益成為室內裝飾。
18世紀末制出大穿衣鏡並且用於傢具上。錫汞齊法雖然對人體有害,但一直延續應用到19世紀。1835年,德國化學家J.von萊比格發明化學鍍銀法,使玻璃鏡的應用更加普及。
(6)鏡子與歷史擴展閱讀:
鏡子的特性:
1、反射
鏡面對於光線的反射服從反射定律,其反射能力取決於入射光線的角度、鏡面的光滑度和所鍍金屬膜的性質。與鏡面垂直的假想線稱為法線,入射線與法線的夾角和反射線與法線的夾角相等。平面鏡前的物體在鏡後成正立的虛像,像與鏡面的距離與物體與鏡面的距離相等。
如果想從鏡中看到本人整個身長,由於入射角等於反射角,鏡子至少須有本人身長的一半。凹面鏡的反射面朝向曲率中心。
2、聚焦
平行光線入射到凹面鏡反射後聚集到焦點(f),焦點位置在曲率中心(c)與鏡面距離的1/2處。如烹飪器放在大凹面鏡焦點位置,可接受太陽光聚集加熱,成為太陽灶。如車燈或探照燈中光源放在凹面鏡焦點位置可使光反射出平行光。
物體在曲率中心以外時可反射成倒立的實像,如反射望遠鏡。凸面鏡的反射面背向曲率中心,物體在鏡後成縮小的正立像,可以反射大范圍的縮小景觀,如汽車後視鏡
❼ 為什麼說歷史是一面鏡子
樓上的答得很好,確實歷史是一面鏡子,如果用功利性的眼光去篡改歷史,那樣的鏡子將是一面哈哈鏡;歷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過去,是先祖活動的事實,只有首先尊重事實,我們才可能從中吸取前進的動力。
❽ 鏡子的發展歷史
網路上很詳細的
http://ke..com/view/23466.htm#3
❾ 歷史是一面鏡子嗎
歷史是一面鏡子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唐太宗如是說。鏡者,鑒也。鏡子的意義在於讓你有所借鑒,以便更好地規范自己的行為。而中華民族浩瀚煙海般的歷史正是這樣一面明鏡,每每撫今追昔,我們總能收獲很多很多。 現如今,人們的內心似乎越來越脆弱了,遇到一點小挫折就認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人了。昨天我又看到報紙上一篇關於大學生自殺的報道,掩卷長嘆,一朵年輕的生命還沒來得及綻放,就這樣凋零了。而他自殺的原因,竟然僅僅是在求職面試中遭到冷酷拒絕。不禁感嘆,現代人是該好好照一下鏡子了。 歷史這面鏡子會教會我們怎樣面對挫折。 詩仙李白,也曾「仰天大笑出門去」,高吟「我輩豈是蓬蒿人」。然而,世俗的讒言中傷,官場的爾虞我詐,現實的冷漠無情冷卻了他仗劍出川時的一腔熱情。面對如此挫折,詩仙甩出「青蠅易相點,白雪難同調!」拂袖而去。今生做不成「廊廟偉器」,可「天生我才必有用」;百結愁腸,萬古塊壘,不過濁酒一杯爾!當心鏡雲開,逆浪踏平,便是破霧霞光,鼓帆長風。於是,文苑詩壇,響徹詩仙雄渾的晚唱。 同時,歷史也讓我們看到,曾經的西楚霸王項羽,遭遇挫折時,放大痛苦,鑄成了自己的悲劇人生。 歷史告訴我們,沒有挫折的人生還夠不上絕倫和壯美;而沉淪於挫折後的痛苦不能自拔的人生,註定是悲劇的人生。 面對以驚人的比率增長的自殺事件,我還發現它們有一個驚人的共同點:自殺的原因多是太過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或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我不禁想問:現代人的眼光為何如此短淺? 歷史告訴我,那是因為他們眼中只有自己,沒有更高遠的追求和信念作支撐,因而缺乏對自己人生價值的思考和認識。還是讓歷史這面鏡子來為我們呈現人生該有怎樣的追求吧。 楚子沉吟澤畔,九死其不悔;張騫追逐駝鈴,單騎越天山;衛青旌旗翻卷,大雪滿弓刀;鑒湖女俠為國喋血,壯哉壯哉啊…… 歷史撞擊著我們的心靈:人並不僅是為自己活著,還擔有對他人,對祖國的責任。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說挫折是人生的惠賜,它說人生應該有更高遠的追求,它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有了這面鏡子的惠示,人無論如何也不該輕易放棄神聖的生命了。 哲人說,這個時代是不思的時代,車水馬龍中,人們忘卻了存在,迷失了生命。那麼,就讓我們將歷史這面明鏡供奉在心中,時時規勸自己如何度過一個無悔的人生。 明鏡高懸。
❿ 說說鏡子的發展史~從古代到現代的變化...
一九五六年一月八日,在日本本州中部岡山市的一座古墓中,發現了十三個金屬的圓盤。這些圓盆是干什麼用的呢?有人說,這是古代人烤餅用的烤盤;有人說,這是古代的扇子;也有人說、這是古代的一種裝飾品。最後,人們才弄明白:這是中國古代製造的青銅鏡,後來傳到了日本。
一九七六年春,在我國河南殷墟的婦好墓中,發現了青銅鏡,距今三干二百多年。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這里所說的以銅為鏡便是指的青銅鏡。在描寫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木蘭辭》里,有一句是:「當窗理雲鬃,對鏡貼花黃。」這鏡也是指青銅鏡。青銅鏡是銅和錫的合金製成的。從青銅鏡到玻璃鏡,經歷了一段漫長而又有趣的歷史。
在三百多年前;威尼斯是世界玻璃工業的中心。最初威利斯人用水銀製造玻璃鏡,這種鏡子是在玻璃上緊緊粘一層錫汞齊。威利斯的鏡子轟動了歐洲,成為—種非常時髦的東西。歐洲的王公貴族、闊佬富商們都紛紛爭先恐後地去搶購鏡子。鏡子頓時身價百倍。那時候有個法國的皇後結婚,威利斯獻給她一面玻璃鏡子作為禮物。雖然這面鏡子非常小。也不算精緻,在當時卻是一種很貴重的賀禮,價值十五萬法郎。
當時會製造玻璃鏡的國家,只有一個威利斯,而且製造方法,也是保密的。按照他們的法律,不論是誰,如果把製造玻璃鏡的秘密泄露出去,就處以死刑。政府還下了命令,把所有的鏡子工廠,都搬到木蘭諾孤島上。孤島處於嚴密的封鎖中,不讓入接近。這樣法國人只得向威利斯入購買鏡子。法國的金錢,便不斷地流到威利斯人的口袋裡了。法國人當然不甘心,便千方百計地想得知制鏡的方法。不久,法國駐威利斯大使收到一封來自巴黎的密信,叫他盡一切力量,從速收買威利斯購幾個制鏡師,偷運到法國。法國大使費盡心機,完成了這個不光榮的使命。
然而,製造水銀鏡子畢竟太費事了,要整整花一個月工夫,才能做出一面。而且,水銀又有毒。鏡面又不太亮。後來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發明了鍍銀的玻璃鏡,它一直沿用至今。一提到鍍銀,也許你會以為玻璃鏡上的這層銀,,是靠電鍍鍍上去的。實際上根本用不著電,人們利用一種特別有趣的化學反應——銀鏡反應鍍上去的。銀鏡反應非常有趣:在洗凈的試管里倒進一些硝酸銀溶液,再加些氨水和氫氧化鈉,最後倒進點萄葡糖溶液。這時候你會看到一種奇怪的現象:原來清澈透明的玻璃試管,忽然變得銀光閃閃了。因此,這個反應稱為銀鏡反應。原來葡萄糖是一種具有還原本領的物質,它能把硝酸銀里的銀離子還原變成金屬銀,沉澱在玻璃壁上。除了葡萄糖外,工廠里還常用甲醛、氯化亞鐵等作為還原劑。為了使鏡子耐用,通常在鍍銀之後,還在後面刷上一層紅色的保護漆。這樣銀層就不易剝落了。
現在,人們制出了一種新式的鏡子,從它的一面看去是鏡子。從另一面看去則是透明的玻璃。原來,這是用特殊方法,在玻璃上鍍上一層極薄的銀製成的。把這種鏡子裝到汽車上非常合適,你坐在車里可以瀏覽外面的風光,而車外的人則看不見你,只能照見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