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的歷史
❶ 北京清華大學的歷史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成立於1911年,當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 年更名為清華學校,為嘗試人才的本地培養,1925 年設立大學部,同年開辦研究院(國學門),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並於1929年秋開辦研究院,各系設研究所。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辦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清華園原址復校,設有文、法、理、工、農等5 個學院,26 個系。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工業大學,重點為國家培養工程技術人才,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1978年以來,清華大學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逐步恢復了理科、經濟、管理和文科類學科,並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1999 年,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入,成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國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經過「211工程」建設和「985計劃」的實施,清華大學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科學研究以及整體辦學條件等方面均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目前,清華大學設有13 個學院,54個系,已成為一所具有理學、工學、文學、藝術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和醫學等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清芬挺秀,華夏增輝。今天的清華大學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清華人繼承「愛國、奉獻」的優良傳統,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於言」的校風以及「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為使清華大學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1911年 建立「清華學堂」後更名為「清華學校」(留美預備學校) 1925年 設立大學部,同年開辦研究院(國學門) 1928年 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有文、法、理、工4個學院,16個系 1937年 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1938年 長沙臨時大學遷到昆明,更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 遷回北京清華園復校,有文、法、理、工、農5個學院,26個系 1952年 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 1978年 恢復全國高等教育招生考試 1984年 設立國內高校中第一個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礎上建立經濟管理學院 在已有理學科系基礎上恢復理學院 1985年 建立國內第一個繼續教育學院 1988年 在建築系基礎上建立建築學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1996年 在已有機械類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機械工程學院 1999年 恢復建立法學院 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入,成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類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土木水利學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礎上建立公共管理學院 2001年 建立醫學院 2002年 在傳播系基礎上建立新聞與傳播學院
❷ 清華大學的來歷
來歷:1909年7月,清政府設立游美學務處,附設游美肄業館。1911年4月,游美肄業館改名清華學堂。1911年4月29日,清華學堂在清華園開學。
歷史背景:1900年6月,「八國聯軍」侵略中國。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賠償白銀4.5億兩,史稱「庚子賠款」。1904年美國表示所得賠款「原屬過多」,可用於「退款辦學」。經中美雙方多次商談,於1908年確定退款辦學相關事宜。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校長詹姆士1906年給美國總統《備忘錄》中的一段話反映了美國退款辦學的真實目的:「我們現在一定能夠使用最圓滿和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國的發展——這就是說,使用那從知識上與精神上支配中國領袖的方式。」「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隨軍旗更可靠。」
(2)清華的歷史擴展閱讀
清華大學的科研成就:
清華大學在2018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29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4項,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基礎研究專項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校立項604項,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生態環境部等部委項目201項,北京市各類科技計劃基金項目87項,全年合同額近35億元。
文科院系新增課題812項,到款經費超過3億元。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立項14項,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項。
❸ 清華大學建校歷史
1909年 游美學務處在北京設立,清華園校舍開始興建,招考第一批庚款直接留 清華百年
美生,錄取梅貽琦等 1910年 招考第二批庚款直接留美生,錄取胡適、竺可楨、趙元任等 1911年 招考第三批庚款直接留美生,錄取姜立夫等,同年清華園校舍建成開學,定名清華學堂 1912年 更名為清華學校,周詒春等任校長 1925年 設立大學部和國學研究院,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陳寅恪、李濟等任導師 1928年 改建成國立清華大學,有文、法、理、工4個學院,16個系,羅家倫等任校長 1929年 留美預備部結束,國學研究院停辦,大學部第一屆本科生畢業 1930年 設立中國第一個綜合性研究院,全面招收各科研究生 1931年 梅貽琦任校長 1932年 增設工學院(由土木、機械、電機三系組成)、法律學系和農業研究所 1933年 設心理、社會、地理三個研究所 1934年 在江西南昌設立航空研究所,在湖南長沙成立無線電研究所 1935年 因不滿日軍於冀東成立偽政權,由清華學生為主要領導的「一二·九」愛國運動爆發 1937年 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成長沙臨時大學 1938年 長沙臨時大學遷到昆明,更名西南聯合大學,清華校長梅貽琦任聯大主席 1946年 返回北京清華園復校,有文、法、理、工、農5個學院,26個系 1949年 梅貽琦校長出走美國,1955年在台灣新竹復校,創建新竹清華大學 以下是在北京的清華大學年表(新竹清華校史參看「國立清華大學」) 1952年 經院系調整,被迫調出文、法、理、農學院各系以及工學院航空、石油等系,僅保留原工學院建築、土木、機械、電機四個系 1958年 增設工程物理、工程力學系,恢復化學工程系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失去正常教學及科研秩序 1977年 文革結束後,全國高等教育招生考試恢復 1984年 建立中國國內第一個研究生院,建立經濟管理學院,在已有理學科系基礎上恢復理學院 1985年 建立中國國內第一個繼續教育學院 1988年 在建築系基礎上建立建築學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會科學類的系所基礎上成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1996年 在已有機械類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機械工程學院 1999年 恢復建立法學院,建立應用技術學院,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入,更名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類學科基礎上建立土木水利學院,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礎上建立公共管理學院 2001年 建立醫學院,工業工程專業從精密儀器系分離出來建立工業工程系 2002年 在傳播系基礎上建立新聞與傳播學院 2004年 在工程力學系、宇航技術研究中心等基礎上建立航天航空學院 2006年 原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2008年 恢復心理學系,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 2009年 成立教育研究院,在生物科學技術系的基礎上成立生命科學學院,成立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和全球變化研究院,並在此基礎上籌劃恢復地學系和地球科學學院,成立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復建清華國學研究院,在數理基礎科學班(丘成桐任數學班首席教授)、姚期智計算機科學班、錢學森力學班等基礎上實施「清華學堂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並籌劃增加生命科學班(施一公任首席教授)、化學班等進入該計劃
❹ 清華大學有多少年歷史
清華大學成立於1911年,已有超過百年的歷史。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誕生於1911年,依託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因坐落於北京西北郊的清華園而得名。初稱「清華學堂」,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翌年更名為「清華學校」。為嘗試人才的本地培養,1925年設立大學部;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北京清華園原址。
清華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是C9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劍橋—麻省理工學院低碳能源大學聯盟成員,中管副部級建制。
清華大學是中國乃至亞洲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2位共和國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兩彈一星獲得者、600餘名院士從這里走出,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一大批學術巨匠曾在此執教,在長達百年的辦學歷史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深切影響著中國近現代發展進程,為社會繁榮、國家富強作出了廣闊遼遠、歷久彌新的重要貢獻,一如清華園工字廳內對聯所書——「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盪,洵是仙居」。
❺ 求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前身簡介。
北京大學前身京師大學堂,創辦於1898年,孫家鼐(1898.07-1900.00)是第一任校長。
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周自齊(1911.2 - 1912.4)是第一人校長。
一、北京大學,簡稱北大,創建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成立之初為中國最高學府,同時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中華民國建立後,校名改為北京大學校,後又改名為國立北京大學。
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時期,「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之義」,推行改革,把北大辦成以文、理兩科為重點的綜合性大學,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北大與清華、南開合並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日本戰敗後,北京大學回到北平復校。1952年院系調整後,北京大學聚集了原北大、清華、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學、人文學者,奠定了北大文理學科在中國高校中長期領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醫科大學回歸北京大學,成為北京大學醫學部。
二、清華大學,簡稱清華,舊稱清華學堂、清華學校、國立清華大學,是一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的公立大學。始建於1911年,因北京西北郊清華園而得名。初為清政府利用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所建留美預備學校「游美學務處」及附設「肄業館」,於1925年始設大學部。
抗日戰爭爆發後,清華與北大、南開南遷長沙,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再遷昆明,易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復校,擁有文、法、理、工、農等5個學院。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立清華大學歸屬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更名「清華大學」。
1952年,中國高校進行院系調整,清華大學文、法、理、農、航天等院系外遷,吸納外校工科,轉為多科性工業大學,在土木、水利、計算機、核能等領域貢獻卓越,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1978年後,逐步恢復理科、人文社科、經濟管理類學科。
1999年,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入,成立美術學院。2006年,與北京協和醫學院合作辦學,培養臨床醫學專業學生。2012年,原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並入,成立五道口金融學院。
(5)清華的歷史擴展閱讀:
北京大學現有六個校區。北京大學校址原本在沙灘紅樓、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調整後遷入位於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大學校園(燕園),燕園兼收中國古典韻味和西方校園規劃理念,主要景觀有未名湖、博雅塔等。
清華大學校園基本為一個整體,形狀呈長方形,南北長2.5公里,東西寬2公里,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與北五環之間,東臨地鐵13號線,西臨北京大學、圓明園。此外,建築中的光華路校區、核研院(北京昌平)、深圳研究生院、附屬醫院以及少量療養所、教工住宅位於校本部之外。
❻ 清華大學的歷史
學校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校名「清華」源於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
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
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清華大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後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
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和發展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
人才培養
清華大學本科教育傳承「培養具有為國家社會服務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立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堅持和完善世界一流、中國特色、清華風格的教育教學體系。通過構建研究型本科教學體系,優化本科培養方案、建設優質的課程,持續提升教育質量,使學生通過本科階段的培養成長為「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造性」的骨幹人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清華大學
❼ 清華大學建立多少年了
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距今已107年。
清華大學因水木清華而得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於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
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7)清華的歷史擴展閱讀:
清華大學的師資力量
清華大學共有教師3461人,其中45歲以下青年教師1758人。教師中具有正高級職務的1400人,具有副高級職務的1582人。
清華大學的教師中有諾貝爾獎獲得者1名,圖靈獎獲得者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5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37名,16名教授榮獲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163人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清華大學設有20個學院、58個系,開辦覆蓋理學、工學、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醫學和藝術學等10個學科門類共80個本科專業,15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
❽ 《清華大學》的歷史和重大貢獻
歷史: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當時是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清華學堂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並開設國學研究院。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擁有文、法、理、工等院系,盛極一時。 貢獻:清華的文科 —「歷史悠久」, 清華的理科 —「再創輝煌」, 清華的工科 —「遙遙領先」, 清華的未來 —「無可限量」。
❾ 清華大學的歷史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成立於1911年,當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 年更名為清華學校,為嘗試人才的本地培養,1925 年設立大學部,同年開辦研究院(國學門),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並於1929年秋開辦研究院,各系設研究所。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辦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清華園原址復校,設有文、法、理、工、農等5 個學院,26 個系。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工業大學,重點為國家培養工程技術人才,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1978年以來,清華大學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逐步恢復了理科、經濟、管理和文科類學科,並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繼續教育學院。1999 年,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入,成立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國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經過「211工程」建設和「985計劃」的實施,清華大學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科學研究以及整體辦學條件等方面均躍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目前,清華大學設有13 個學院,54個系,已成為一所具有理學、工學、文學、藝術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和醫學等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❿ 清華大學有著怎樣的歷史
清華大學,地處來北京源西北郊繁盛的園林區,其佔地面積約4平方千米,是在幾處清代皇家園林的遺址上發展而成的。
清朝康熙年間,清華園稱熙春園,先後有雍正、乾隆和咸豐3位皇帝居住在此。咸豐年間熙春園改名為清華園。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1912年,清華學堂更名為清華學校。清華大學發展初期,以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以及以李濟為代表的清華學者,主張「中西兼容、文理滲透、古今貫通」,形成了著名的清華學派,對清華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