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地理
武當山周邊高峰林立,天柱峰海拔1612米。武當山山體四周低下,中央呈塊狀突起,多由古生代千枚岩﹑板岩和片岩構成,局部有花崗岩。岩層節理發育,並有沿舊斷層線不斷上升的跡象,形成許多懸崖峭壁的斷層崖地貌。山地兩側多陷落盆地,如房縣盆地﹑鄖縣盆地等。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內。東接歷史名城湖北省襄陽市,西靠車城十堰市區,南依世界自然遺產神農架,北臨南水北調源頭丹江口水庫。
地理坐標為:東經110°56′15″—111°15′23″,北緯32°22′30″—32°35′06″,古稱「方圓八百里」,總面積312平方千米。
(1)武當山地理擴展閱讀:
氣候特徵:
武當山處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南北過渡屬性,從丹江水庫沿岩至天柱峰頂,氣候的垂直層帶明顯,兼有豐富多彩的局部小氣候,大體可分三層氣候區。
高層:即朝天宮至金頂,海拔1200-1612米,年平均氣溫7.7-10.0℃之間,無霜期163-194天;
中層:即紫霄宮至朝天宮一帶,海拔750-1200米,年平均濕度10.0-12.0℃,無霜期194-222天,降水量995-1106毫米;在海拔750米以下的太子坡、武當山集鎮一帶,年平均氣溫12.8-16.0℃,無霜期222-254天,降雨量843-995毫米。
景區溫和氣溫的成因,是因武當山以隔江相望的秦嶺東延伏牛山作屏障,東有起伏的崗巒,減緩了南襄隘道沿漢江西貫的冷空氣,中有漢水調節,故水域附近冬暖夏涼。
② 中國武當山的具體地理位置
武當山,經度:111.004 緯度:32.400位於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內,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之一。景區面積古稱「方圓八百里」,現有312平方千米。東接歷史名城襄樊市,西靠車城十堰市城區,南依原始森林神農架林區,北臨大型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庫。武當山不僅擁有奇特絢麗的自然景觀,而且擁有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可以說,武當山無與倫比的美,是自然美與人文美高度和諧的統一,因此被譽為「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作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5A級旅遊區、全國武術之鄉、全國八大避暑勝地之一,
③ 「武當山」的具體地理位置是哪裡
武當山(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
武當山,道教聖地,。武當山,經度:111.004 緯度:32.400,位於湖北省專十堰市丹江口屬境內。景區面積古稱「方圓八百里」。武當山景區東接歷史名城湖北省襄陽市,西靠車城十堰市城區,南依原始森林神農架林區,北臨大型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丹江口水庫。武當山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稱。武當山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文化遺產地之一,是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風景區。武當山也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武術的發源地,被稱為「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④ 武當的地理環境
武當山 位於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境內,古名太和山,山上有七十二峰。雖然唐代時武當山上就開始建造道觀,但真正的黃金時期卻是在明代。如今武當山的道觀建築群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北崇少林,南尊武當」,與少林功夫齊名的武當派武功由張三豐創設,是為「內家拳法」,屬於太極拳法,剛柔相濟,有後發先至、四兩撥千斤的特點。武當山與少林寺均因精湛淵博的武術為世人所尊崇,亦是武俠小說中重要的名門正派之一。
景區面積古稱「方圓八百里」,現有321平方千米。東接歷史名城襄陽市,西靠車城十堰市,南依原始森林神農架林區,北臨大型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庫。武當山成為著名的仙山福地如同全國其他名山一樣,有賴於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優勢。武當山的地理方位,東經110°56′15〃—111°15′23〃,北緯32°22′30〃—32°35′06〃。處於中國腹地。這里方圓八百里,高險幽深,飛雲盪霧,磅礴處勢若飛龍走天際;靈秀處美似玉女下凡來,武當山不僅擁有奇特絢麗的自然景觀,而且擁有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可以說,武當山無與倫比的美,是自然美與人文美高度和諧的統一,因此被譽為「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作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4A級旅遊區、全國武術之鄉、全國八大避暑勝地之一,其古建築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並先後榮獲「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稱號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稱號。
武當山,是著名的山嶽風景旅遊勝地。勝景有箭鏃林立的72峰、絕壁深懸的36岩、激湍飛流的24澗、雲騰霧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譽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傾斜,形成「萬山來朝」的奇觀。武當山的葯用植物豐富,在《本草綱目》記載的1800多種中草葯中,武當山就有400多種。據1985年葯用植物普查結果,已知全山有葯材617種,因此,武當山有「天然葯庫」之稱。
武當山被世人尊稱為「仙山」、「道山」。《太和山志》記載「武當」的含義源於「非真武不足當之」,意謂武當乃中國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稱真武帝)的發跡聖地。因此,千百年來,武當山作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揚天下。歷朝歷代慕名朝山進香、隱居修道者不計其數,相傳東周尹喜,漢時馬明生、陰長生,魏晉南北朝陶弘景、謝允,唐朝姚簡、孫思邈、呂洞賓,五代時陳摶,宋時胡道玄,元時葉希真、劉道明、張守清、張三豐均在此修煉。
武當山之盛名,還得益於它遠離繁華喧囂的寧靜、清秀和奇異的風光。登上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置身雲端,所有塵世煩憂盡消於足下。環顧四周,七十二峰凌聳九霄,且都俯身頷首,朝向主峰,宛如眾星捧月,儼然「萬山來朝」。元人有詩曰:「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澗水長鳴。」武當山天柱峰一帶,山高谷深,溪澗縱橫,身入其境,會有俗念頓消的出世之感。
⑤ 武當山位置
武當山概況
--------------------------------------------------------------------------------
中國台灣網 (2005年05月19日)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位於中國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內,背倚蒼茫千里的神農架原始森林,面臨碧波萬頃的丹江水庫(中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取水源頭),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文化遺產地,是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道教名山和武當拳發源地。
武當山成為著名的仙山福地如同全國其他名山一樣,有賴於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優勢。武當山的地理方位,東經110°56′15〃—111°15′23〃,北緯32°22′30〃—32°35′06〃。處於中國腹地。這里方圓八百里,高險幽深,飛雲盪霧,磅礴處勢若飛龍走天際;靈秀處美似玉女下凡來,被譽為「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當山被世人尊稱為「仙山」、「道山」。《太和山志》記載「武當」的含義源於「非真武不足當之」,意謂武當乃中國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稱真武帝)的發跡聖地。因此,千百年來,武當山作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揚天下。歷朝歷代慕名朝山進香、隱居修道者不計其數,相傳東周尹喜,漢時馬明生、陰 長生,魏晉南北朝陶弘景、謝允,唐朝姚簡、孫思邈、呂洞賓,五代時陳摶,宋時胡道玄,元時葉希真、劉道明、張守清均在此修煉。
武當山之盛名,還得益於它遠離繁華喧囂的寧靜、清秀和奇異的風光。登上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置身雲端,所有塵世煩憂盡消於足下。環顧四周,七十二峰凌聳九霄,且都俯身頜首,朝向主峰,宛如眾星捧月,嚴然「萬山來朝」。元人有詩曰:「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澗水長鳴。」武當山天柱峰一帶,山高谷深,溪澗縱橫,身入其境,會有俗念頓消的出世之感。
武當山的宮觀、道院、亭台、樓閣等宏偉的古建築群,遍布峰巒幽壑,歷經千年,沐風雨而不蝕,迎雷電竟未損,似是歲月無痕,堪稱人間奇絕。
武當道樂「戛玉撞金,鳴絲吹竹,飄飄雲端」,但凡親耳聆聽者皆肅然起敬,尊之為「仙樂」、「梵音」。
武當山武術以「內家功夫」而著稱,是中國武術中與少林齊名的重要流派,譽為「北崇少林、南尊武當。」傳說有的道士曾練成在萬丈懸崖上步履如飛的功夫,其卓絕處令人景仰。
武當山以天機生化的旨趣和透脫通達的胸懷,將山的雄奇與嫵媚,水的流盪與靜謐,霧的生騰與凄婉,人生意態的高遠與寬闊,在中原腹地凝聚成一種奇特的人文景觀,千百年來,令遊子心盪神迷,令神仙留連忘返……
⑥ 武當山鎮的地理位置
武當山成為著名的仙山福地如同全國其他名山一樣,有賴於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優勢。武當山的地理方位,東經110°56′15〃—111°15′23〃,北緯32°22′30〃—32°35′06〃。處於中國腹地。這里方圓八百里,高險幽深,飛雲盪霧,磅礴處勢若飛龍走天際;靈秀處美似玉女下凡來,被譽為「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⑦ 武當山的地理位置
您好!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 丹江口市境內, 大巴山東段。又名太和山,仙室山 ,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稱。位於中國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內,西界堵河,東界南河,北界漢江,南界軍店河、馬南河
⑧ 武當山位於什麼地方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內。東接歷史名城湖北省襄陽市,西靠車城十堰市區,南依世界自然遺產神農架,北臨南水北調源頭丹江口水庫。
地理坐標為:東經110°56′15″—111°15′23″,北緯32°22′30″—32°35′06″[13],古稱「方圓八百里」,總面積312平方千米。
武當山,中國道教聖地,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稱。
明代,武當山被皇帝封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為「皇室家廟」。武當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嶽之冠」地位聞名於世。
1994年12月,武當山古建築群入選《世界遺產名錄》,2006年被整體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武當山和長城、麗江、周庄等景區一起入選 「歐洲人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景區」。
2010至2013年,武當山分別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十大避暑名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入選最美 「國家地質公園」。
截至2013年,武當山有古建築53處,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建築遺址9處,佔地面積20多萬平方米,全山保存各類文物5035件。
武當山是道教名山和武當武術的發源地,被稱為「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武當武術,是中華武術的重要流派。元末明初,道士張三豐集其大成,開創武當派。
(8)武當山地理擴展閱讀
「武當」之名最早出現於《漢書》中。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武當縣。
漢末至魏晉隋唐時期,是求仙學道者的棲隱之地。
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唐太宗詔武當節度使姚簡到武當山祈雨而應。敕建「五龍祠」。乾寧年間(896—897年),武當山列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
自唐代後,武當山就得到歷代封建皇帝的重視,封號武當,使其地位崇高、名聲顯赫。
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師張留孫向世祖忽必烈奏報武當山後,忽必烈大信其道。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當福地」。
明代永樂十年(1412年),成祖朱棣命隆平侯張信、駙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琎、禮部尚書金純等率20餘萬軍民,工匠大修武當山。永樂十五年(1417年)封為「大岳」,高於五嶽之上。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歷時12年,敕建的大岳太和山大小宮觀33處落成。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封為「治世玄岳」,把武當山尊為至高無上的「皇室家廟」,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嶽之冠」的顯赫地位標名於世,被列為道教第一名山。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世宗令工部右侍郎陸傑提督重修武當山宮觀。
1956年,湖北省將全山古建築群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1年,金殿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02月22日,紫霄宮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3年,國務院把武當山太和宮、紫霄宮列為全國重點宗教活動場所。
1988年01月,「治世玄岳」石牌坊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6年12月15日,南岩宮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4年12月17日,「武當山古建築群」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01年07月,玉虛宮遺址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05月,啟動武當山玉虛宮修繕工程。
2012年,武當山啟動武當大興600年20餘項大型系列活動。
2012年07月25日,五龍宮景區正式投入開發建設。
2012年08月01日,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遇真宮頂升工程正式啟動。
2012年09月27日,武當山玉虛宮修繕落成。
⑨ 武當山的地理環境
武當山原生植被屬北亞熱帶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合林,次生林為針闊混交林和針葉林,主要有松、杉、樺、櫟等。
⑩ 武當山的地理特點是什麼
武當山風景區位於湖北省西北部, 在丹江口市境內, 屬大巴山東段。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位於中國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境內,背倚蒼茫千里的神農架原始森林,面臨碧波萬頃的丹江水庫(中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取水源頭),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文化遺產地,是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道教名山和武當拳發源地。高峰林立,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方圓400公里。是道教名山,又是武當派拳術發源地。是中國國家級風景名勝之一, 方圓30多平方公里之內有72峰, 峰奇谷險, 風景秀麗。主峰天柱峰, 海拔1612米, 全山遊程約60公里。 武當山成為著名的仙山福地如同全國其他名山一樣,有賴於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優勢。武當山的地理方位,東經110°56′15〃—111°15′23〃,北緯32°22′30〃—32°35′06〃。處於中國腹地。這里方圓八百里,高險幽深,飛雲盪霧,磅礴處勢若飛龍走天際;靈秀處美似玉女下凡來,被譽為「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當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場,武當二字源自一句話:「非真武而不足以當此山。」武當山上的武當派也是中國古代有名的教派之一。 武當山被世人尊稱為「仙山」、「道山」。《太和山志》記載「武當」的含義源於「非真武不足當之」,意謂武當乃中國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稱真武帝)的發跡聖地。因此,千百年來,武當山作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揚天下。歷朝歷代慕名朝山進香、隱居修道者不計其數,相傳東周尹喜,漢時馬明生、陰長生,魏晉南北朝陶弘景、謝允,唐朝姚簡、孫思邈、呂洞賓,五代時陳摶,宋時胡道玄,元時葉希真、劉道明、張守清均在此修煉。 武當山之盛名,還得益於它遠離繁華喧囂的寧靜、清秀和奇異的風光。登上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置身雲端,所有塵世煩憂盡消於足下。環顧四周,七十二峰凌聳九霄,且都俯身頷首,朝向主峰,宛如眾星捧月,嚴然「萬山來朝」。元人有詩曰:「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澗水長鳴。」武當山天柱峰一帶,山高谷深,溪澗縱橫,身入其境,會有俗念頓消的出世之感。 武當山的宮觀、道院、亭台、樓閣等宏偉的古建築群,遍布峰巒幽壑,歷經千年,沐風雨而不蝕,迎雷電竟未損,似是歲月無痕,堪稱人間奇絕。 武當道樂「戛玉撞金,鳴絲吹竹,飄飄雲端」,但凡親耳聆聽者皆肅然起敬,尊之為「仙樂」、「梵音」。 武當山武術以「內家功夫」而著稱,是中國武術中與少林齊名的重要流派,譽為「北崇少林、南尊武當。」傳說有的道士曾練成在萬丈懸崖上步履如飛的功夫,其卓絕處令人景仰。 武當山以天機生化的旨趣和透脫通達的胸懷,將山的雄奇與嫵媚,水的流盪與靜謐,霧的生騰與凄婉,人生意態的高遠與寬闊,在中原腹地凝聚成一種奇特的人文景觀,千百年來,令遊子心盪神迷,令神仙留連忘返…… 武當山主要風景名勝有: 玄岳門: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稱,為三間四柱五樓式的石建築。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高12米,寬12.8米,石鑿榫卯而成。正中坊額上刻著嘉靖皇帝親書「治世玄岳」4個大字,筆勢雋永剛健。 玉虛宮:全稱「玄天玉虛宮」。建於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造宮觀廟宇2200間,嘉靖三十一年又經修葺,是武當山古建築群中最大的單元。後來大部分毀於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現存部分建築和遺址,還建有重達百噸的「龜馱碑」亭四座。 磨針井:又名純陽宮。坐落在老營以南12公里處,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現存磨針井為清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有廂房50餘間,面積1700平方米。 太子坡:又名復真觀。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修建。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二十三年、二十九年曾三度重修。現基本保持當年規模,是武當建築群中的一個較大單元。 南岩:為道教所稱真武得道飛升之「聖境」,是武當山36岩中風光最美的一處。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有宮殿、道房、亭台等大小房間150間,賜額「大聖南岩宮」,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擴大到460間。今存石殿,南天門,碑亭,兩儀殿等建築。 瓊台觀:位於天柱峰東南麓約10公里,垂直距離1350米,分為上觀、中觀、下觀。在元代時,稱為「瓊台宮」。明清時修葺擴建有24座道院,廟房數百間。至清咸豐六年(1856年),毀於兵火。現已修復部分廟房。該處系武當山客運索道的起始點。已成為重要的遊客集散地。 紫霄宮:建於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原建宮殿、廊廡、齋堂、亭台等860多間,賜額「太元紫霄宮」。紫霄宮背依展旗峰;面對照壁、三台、五老、蠟燭、落帽、香爐諸峰;右為雷神洞;左為禹跡池、寶珠峰。周圍山巒天然形成一把二龍戲珠的寶椅,明永樂皇帝封之為「紫霄福地」。 金殿: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海拔1612米的武當天柱峰之巔,建於明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進深為三間,高5.54米,長4.4米,寬3.15米,全為銅鑄鎏金。是世界罕見的銅建築精品。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境內,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之一。景區面積古稱「方圓八百里」,現有312平方千米。東接歷史名城襄樊市,西靠車城十堰市,南依原始森林神農架林區,北臨大型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庫。武當山不僅擁有奇特絢麗的自然景觀,而且擁有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可以說,武當山無與倫比的美,是自然美與人文美高度和諧的統一,因此被譽為「亘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作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4A級旅遊區、全國武術之鄉、全國八大避暑勝地之一,其古建築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並先後榮獲「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稱號和「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稱號。 武當山,是著名的山嶽風景旅遊勝地。勝景有箭鏃林立的72峰、絕壁深懸的36岩、激湍飛流的24澗、雲騰霧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譽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傾斜,形成「萬山來朝」的奇觀。武當山的葯用植物豐富,在《本草綱目》記載的1800多種中草葯中,武當山就有400多種。據1985年葯用植物普查結果,已知全山有葯材617種,因此,武當山有「天然葯庫」之稱。 武當山古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據統計,唐至清代共建廟宇500多處,廟房20000餘間,明代達到鼎盛,歷代皇帝都把武當山道場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明永樂年間,大建武當,史有「北建故宮,南建武當」之說,共建成9宮、9觀、36庵堂、72岩廟、39橋、12亭等33座道教建築群,面積達160萬平方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又進行擴建,形成「五里一庵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樓台隱映金銀氣,林岫回環畫鏡中」的建築奇觀,達到「仙山瓊閣」的意境。現存較完好的古建築有129處,廟房1182間,猶如我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展覽。金殿、紫霄宮、「治世玄岳」石牌坊、南岩宮、玉虛宮遺址分別於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古建築外,武當山尚存珍貴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稱於世,故被譽為「道教文物寶庫」。 武當武術,又稱「內家拳」,源遠流長,玄妙飄靈,是中國武術的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說。它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煉氣凝神,剛柔相濟,內外兼修,是極好的健身養性之術。富有神韻的武當道教音樂,具有中庸、委婉和莊重、典雅的特點,與武當武術同享盛名。武當傳說故事、民歌、民俗風情等豐富多彩,異彩紛呈。 武當山神奇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其物華天寶又兼具人傑地靈的特質給世人留下極大的想像空間。作為中華民族大好河山的一塊瑰寶,令世人神往,讓我們走進鍾靈毓秀、自然天成的武當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靈和神韻……
記得採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