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葉問
1. 歷史上有葉問這個人嗎
有的。抄
葉問(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1日),祖籍廣東省南海縣桑園,是當地大少爺,在香港聖士提反學院讀書,學識淵博。詠春師承陳華順、梁璧,為詠春拳體系的開宗立派人。
葉問於50年代開始在香港教授廣東人詠春拳;其封門弟子梁挺將詠春拳傳揚國際,更通過其子弟在全球的廣泛傳揚,形成出一套最權威的中國傳統武術實戰修習課程《梁挺詠春》(WingTsun),載譽全球,現於詠春時代(Wing Times)傳播。
葉問是詠春拳乃至中國武術一致推崇的一代宗師,葉問眾弟子當中就有青出於藍的,其中除了封門弟子梁挺外,還有將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李小龍。
2. 歷史上的葉問是個什麼樣的人
葉問究竟是誰?從電影《葉問》中,人們得知的主要有三點線索:他是佛山人;他是詠春拳的一代宗師;他教出了一個天下聞名的徒弟———李小龍。更多的,我們要從歷史上去認識他。葉問生於1892年,乃佛山桑園葉族人。他7歲時拜師陳華順門下———陳華順是南海拳王梁贊的得意弟子。當時陳華順年事已高,葉問便稱師傅為「華公」。陳華順極疼愛這個年幼的弟子,甚至在葉問之後不再收徒,葉問成了陳華順的關門弟子。「華公」去世後,葉問繼續跟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16歲時,葉問曾赴港求學,就讀於聖士提反學校。後來,他又隨梁壁學武。1950年,葉問正式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傳授詠春拳,一舉成名。當時葉問的徒弟包括總會及分會的會員、港九各地的華工,甚至在港的外國留學生。當然,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憑借電影讓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龍。
葉問屬於詠春拳門人,詠春拳起源於中晚清,最早由對南少林武功非常了解的武術大師五枚師太所創立,後來傳予嚴二及嚴詠春父女。其中嚴詠春是廣東人,詠春拳便得名於她。詠春拳的門人如今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中華武術中目前影響最大的拳種之一。
電影,大多源於歷史
電影《葉問》到底表現出了多少歷史真實性?片中,葉問是個練起武來會忽略兒子的「武痴」,因此沒少惹妻子生氣。這點得到了葉問之子葉準的證實———在片中還是一個小男孩的葉准,如今是這部影片的顧問。葉問在片中是個謙遜不張揚的人,歷史上的他也是如此。其弟子郭富曾說,葉問不讓徒弟們叫他師傅,只許他們叫「問叔」。他甚至允許弟子學習其他門派的功夫,而在那個年代,學習別派功夫幾乎等同於背叛師門。當年葉問收李小龍為徒時,便看出他曾向演藝界的前輩學過功夫,但葉問認為藝人的功夫雖為表演之用,但也有其可取之處。片中,葉問不輕易收徒,甚至連好友懇求他讓自己的兒子跟他學藝,葉問都沒有輕易答應。這點,同樣符合歷史。歷史上的葉問十分注重人才的選擇,他經常說:「徒弟選擇一個好師傅固然難,但師傅選擇一個好徒弟更加困難。」他授徒很有原則,一定要弟子學會了舊的再教新的。李小龍成名後曾以一間樓宇的代價請葉問演練詠春拳的木人樁法,讓他拍攝成影片帶回美國自學,但被葉問拒絕。但另一方面,他曾因一個有悟性的弟子家境艱難,而親自步行幾十里到弟子家授課,一教就是兩年。
《葉問》中,葉問曾遇北方武師挑戰,也曾跟日本人打擂。這兩個關鍵情節充分體現了葉問的武術造詣之高。歷史上的葉問有沒有那麼「神」?導演葉偉信表示,作為電影,《葉問》肯定有虛構的成分,但這兩個情節卻是真的。其中,葉問跟日本人比武的情節來自這樣一段歷史———有個日本人要求葉問教功夫,葉問不肯,後來兩人打了一場,當然葉問勝了,這些資料至今仍保存在佛山。
爭端,只緣南北差異
在《葉問》上映前後,網路上有很多人問過這個問題:「歷史上有葉問這個人嗎?」葉問並非家喻戶曉的人物,這點由此可見一斑。《葉問》導演葉偉信也坦承,甚至在詠春拳門徒眾多的香港,也有很多人不知道葉問。他說:「作為詠春拳的宗師,葉問的地位並不遜色於其他武俠英雄,但與他相關的影視作品幾乎沒有。這也是我想拍《葉問》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葉問的兒子也一直想有人拍他爸爸。」事實上,普羅大眾對葉問所知不多,正是葉偉信乃至投資老闆黃百鳴以及主演甄子丹共同選擇這個題材的一大原因,「如果拍李小龍這個全世界都知道的人物,反倒不知道怎麼拍」。
詠春拳乃南拳,而且宗師葉問生前極其低調,因此北方人對他的了解比南方人更少。事件主角吳京是北京人,在北京體育大學學武。如果不是專業學習詠春拳,他不知道葉問並不奇怪。前日致電本報的詠春門人便表示:「吳京一個北方人,要知道那麼多佛山的事情做什麼?」網路上,很多網民表示:「我們天天都在接觸無線電,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誰發明的。更何況,吳京並不是學詠春拳的。」有網民認為,在《霍元甲》這部電視劇播出之前,知道霍元甲的人也很少,「《葉問》讓吳京乃至更多中國人認識了葉問,這就是這部影片的意義」。
3. 歷史上「葉問」是個怎樣的人
電影<<葉問> > 與歷史上真實的葉問!!!!!!!!!!!!!!!!!!!!!!
可信歷史
葉問一名繼問,生於桑園大街葉家莊。庄內有十多條巷,有廿多間大屋。內有芸草書塾,葉問在此啟蒙開學。左邊大祠堂,租與陳華順。所以在11歲(1904)那年,得以跟隨名師陳華順及得到二師兄吳仲素教導,從此對功夫極度熱愛。可惜陳華順兩年後中風,返回鄉間休養。二師兄吳仲素遷到普君墟線香街設館,葉得隨師兄學習。
葉問有姐嫁與香港商人,當時因為政局不穩定,其父將16歲(1909)的葉問送到香港聖士提反讀書,在港期間巧遇師公梁贊之子梁璧(其師伯),盡得其傳。
廿余歲(1917?},等待到民初政局穩定後返回佛山。先任職佛山偵緝大隊書記,後從伍蕃任廣東防務稽查長。期間教授朋友及下屬詠春拳。葉問是年青人,故不喜歡人們叫他師父,徒弟們都稱他「問叔」。因衣食無憂及對詠春極富熱忱,閑來與二師兄吳仲素及幾位同好互相研習,亦師亦友。葉問當時已經名聞佛山。
對日抗戰初期,葉留在佛山收取情報。1938年,日本軍隊佔領佛山,生活十分艱難,葉於1941—1943年間在晚間借得佛山富商周雨耕與同清泉父子於永安路的「聯倡」花紗店教授友人及下屬詠春拳。在對面糖麵店工作的郭富經過大半年的要求,葉問終於接受他來學習。教授了兩年多時間。其徒尚有周雨耕之孫周光裕、人稱六仔、外甥倫佳,以及郭富等第一批徒兒。
抗戰後期,「聯倡」結業,便遷到郭富鄉間居住。戰後國民黨時期返回佛山,出任佛山刑警隊隊長。最後出任廣州市衛戍司令部南區巡邏隊上校隊長。
1949年XXXXXX後,因XXXX及XX家眷,留下妻子及兩名年幼兒子,乘夜隻身X港,是年五十六歲。
來港之初,得在報館工作的好友李民(天培)介紹,先安頓在深水埗大南街之港九飯店職工總會。不料自此將詠春拳發揚光大。早期先後在海壇街和油麻地利達街授徒。
後在港娶得一名來自上海的女子為妾,據說生了一名兒子。
hehe~~
4. 歷史上的葉問是怎樣的人
葉師性格頗為獨特,他若幽默起來就像老頑童一般;要是他一言不發,簡直就是一張「撲克臉」,教人摸不清他會說什麼。葉問不大喜歡發言,但一開口便可能有驚人之語。不過,連他自己也承認,他的口才不大好。所以請他大聲演說比請他打一套拳還難。
在人少時,請葉師隨便講幾句話是很容易的事,但若要他老人家在大庭廣眾之下講幾句,他便會感到「口乾舌燥」。以葉師的自知之明,當然了解自己的弱點。不過不善於講話並不等於不知道如何講話。說真的,有時葉師講話中的精闢之處,常人能學到一半就很不錯了。
葉問在詠春拳術方面有著極深的造詣,對詠春拳術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於二十二年間,把詠春拳散播到世界各地,使詠春拳成為世界知名拳術之一。而且葉問的武德人品已堪稱楷模,所以葉問終老後詠春拳派同人一致推崇他為一代宗師。
70年代出版《佛山華僑志》有專文介紹他的事跡,2000年落成的佛山武術博物館有專設的葉問展室,美國俄亥俄州設有「葉問博物館」,英國伯明翰的「葉問(海外)國術總會」設有紀念他的專欄,香港「葉問國術總會」掛有他的畫像和練功等照片。
葉問以崇高的武德,推崇詠春拳的發展,堪為一代宗師,最終將中華武術發揚光大。
(4)歷史上的葉問擴展閱讀:
相關故事:
為人謙遜,弟子皆稱問叔
上世紀30年代,學詠春拳還是富人弟子所為,當年的郭富是個窮鬼,孤單單一個人從平洲到佛山永安路一間糖面鋪打工。郭富說,糖面鋪對面有一間叫「聯倡」的花紗店,他發現,每逢入夜以後,就有不少人進出,他偷偷從花紗店的門縫往裡看,原來是一幫年輕人在學拳。
郭富打聽後得知原來是當地一周姓富翁請葉問在教授詠春拳。自幼喜拳術的郭富第二天便託人找「問叔」拜師,結果葉問一口回絕。經過長達半年的持久戰,葉問終於被這個誠心的年輕人打動。
郭富非常興奮,高興地行禮大叫師父,可葉問卻很嚴肅地說,千萬不要叫師父。後來,師兄們才告訴郭富說,葉問是個非常謙虛的人,不喜歡弟子們叫他師父,徒弟們都稱師父葉問為「問叔」。
葉問(1893-1972年),本名葉繼問,是廣東佛山的大族富家子弟。葉問從小受到家庭嚴謹的儒家教育。從7歲起便拜「詠春拳王」梁贊的高足陳華順(人稱華公)為師學習詠春拳。自收葉問為徒後,陳華順則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門學技,葉問成為陳華順封門弟子。
華公逝世後,葉問再隨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葉問十六歲那年,赴港求學外文,就讀於聖士提反學校。後隨梁壁(梁贊之子)學武。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讓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龍。
1972年12月1日,葉問於旺角通菜街居所內過世,死後葬於粉嶺蝴蝶山。葉問是詠春拳乃至中國武術一致推崇的一代宗師。
5. 歷史的真實葉問有哪些概述
葉問(1893年10月1日—1972年12月1日),祖籍廣東省南海縣桑園,是當地大少爺,在香港聖士提反學院讀書,學識淵博。詠春師承陳華順、梁璧,為詠春拳體系的開宗立派人。
葉問於50年代開始在香港教授廣東人詠春拳;其封門弟子梁挺將詠春拳傳揚國際,更通過其子弟在全球的廣泛傳揚,形成出一套最權威的中國傳統武術實戰修習課程《梁挺詠春》(WingTsun),載譽全球,現於詠春時代(Wing Times)傳播。
葉問是詠春拳乃至中國武術一致推崇的一代宗師,葉問眾弟子當中就有青出於藍的,其中除了封門弟子梁挺外,還有將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李小龍。
葉問在香港授拳時,於原傳統武術言傳身教的授業方式上,將原博大精深包含武術套路與心法(訣語)的傳授方式,拆改成一個個簡單通俗的粵語動作名稱(如攤、掌、膀、伏、抌、捶),讓詠春拳以最顯淺明了、通俗易懂的方式,在香港開宗立派,將原本秘而不傳的詠春拳傳揚開來;及至其後子弟門人孜孜努力,將詠春傳至全世界,成為一系名拳。
6. 歷史上葉問是什麼人
葉問究竟是誰?從電影《葉問》中,人們得知的主要有三點線索:他是佛山人;他是詠春拳的一代宗師;他教出了一個天下聞名的徒弟———李小龍。更多的,我們要從歷史上去認識他。葉問生於1892年,乃佛山桑園葉族人。他7歲時拜師陳華順門下———陳華順是南海拳王梁贊的得意弟子。當時陳華順年事已高,葉問便稱師傅為「華公」。陳華順極疼愛這個年幼的弟子,甚至在葉問之後不再收徒,葉問成了陳華順的關門弟子。「華公」去世後,葉問繼續跟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16歲時,葉問曾赴港求學,就讀於聖士提反學校。後來,他又隨梁壁學武。1950年,葉問正式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傳授詠春拳,一舉成名。當時葉問的徒弟包括總會及分會的會員、港九各地的華工,甚至在港的外國留學生。當然,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憑借電影讓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龍。 葉問屬於詠春拳門人,詠春拳起源於中晚清,最早由對南少林武功非常了解的武術大師五枚師太所創立,後來傳予嚴二及嚴詠春父女。其中嚴詠春是廣東人,詠春拳便得名於她。詠春拳的門人如今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中華武術中目前影響最大的拳種之一。 電影,大多源於歷史 電影《葉問》到底表現出了多少歷史真實性?片中,葉問是個練起武來會忽略兒子的「武痴」,因此沒少惹妻子生氣。這點得到了葉問之子葉準的證實———在片中還是一個小男孩的葉准,如今是這部影片的顧問。葉問在片中是個謙遜不張揚的人,歷史上的他也是如此。其弟子郭富曾說,葉問不讓徒弟們叫他師傅,只許他們叫「問叔」。他甚至允許弟子學習其他門派的功夫,而在那個年代,學習別派功夫幾乎等同於背叛師門。當年葉問收李小龍為徒時,便看出他曾向演藝界的前輩學過功夫,但葉問認為藝人的功夫雖為表演之用,但也有其可取之處。片中,葉問不輕易收徒,甚至連好友懇求他讓自己的兒子跟他學藝,葉問都沒有輕易答應。這點,同樣符合歷史。歷史上的葉問十分注重人才的選擇,他經常說:「徒弟選擇一個好師傅固然難,但師傅選擇一個好徒弟更加困難。」他授徒很有原則,一定要弟子學會了舊的再教新的。李小龍成名後曾以一間樓宇的代價請葉問演練詠春拳的木人樁法,讓他拍攝成影片帶回美國自學,但被葉問拒絕。但另一方面,他曾因一個有悟性的弟子家境艱難,而親自步行幾十里到弟子家授課,一教就是兩年。 《葉問》中,葉問曾遇北方武師挑戰,也曾跟日本人打擂。這兩個關鍵情節充分體現了葉問的武術造詣之高。歷史上的葉問有沒有那麼「神」?導演葉偉信表示,作為電影,《葉問》肯定有虛構的成分,但這兩個情節卻是真的。其中,葉問跟日本人比武的情節來自這樣一段歷史———有個日本人要求葉問教功夫,葉問不肯,後來兩人打了一場,當然葉問勝了,這些資料至今仍保存在佛山。 爭端,只緣南北差異 在《葉問》上映前後,網路上有很多人問過這個問題:「歷史上有葉問這個人嗎?」葉問並非家喻戶曉的人物,這點由此可見一斑。《葉問》導演葉偉信也坦承,甚至在詠春拳門徒眾多的香港,也有很多人不知道葉問。他說:「作為詠春拳的宗師,葉問的地位並不遜色於其他武俠英雄,但與他相關的影視作品幾乎沒有。這也是我想拍《葉問》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葉問的兒子也一直想有人拍他爸爸。」事實上,普羅大眾對葉問所知不多,正是葉偉信乃至投資老闆黃百鳴以及主演甄子丹共同選擇這個題材的一大原因,「如果拍李小龍這個全世界都知道的人物,反倒不知道怎麼拍」。 詠春拳乃南拳,而且宗師葉問生前極其低調,因此北方人對他的了解比南方人更少。事件主角吳京是北京人,在北京體育大學學武。如果不是專業學習詠春拳,他不知道葉問並不奇怪。前日致電本報的詠春門人便表示:「吳京一個北方人,要知道那麼多佛山的事情做什麼?」網路上,很多網民表示:「我們天天都在接觸無線電,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誰發明的。更何況,吳京並不是學詠春拳的。
7. 歷史上「葉問」是個怎樣的人
葉問究竟是誰?從電影《葉問》中,人們得知的主要有三點線索:他是佛山人;他是詠春拳的一代宗師;他教出了一個天下聞名的徒弟———李小龍。更多的,我們要從歷史上去認識他。葉問生於1892年,乃佛山桑園葉族人。他7歲時拜師陳華順門下———陳華順是南海拳王梁贊的得意弟子。當時陳華順年事已高,葉問便稱師傅為「華公」。陳華順極疼愛這個年幼的弟子,甚至在葉問之後不再收徒,葉問成了陳華順的關門弟子。「華公」去世後,葉問繼續跟師兄吳仲素鑽研拳技。16歲時,葉問曾赴港求學,就讀於聖士提反學校。後來,他又隨梁壁學武。1950年,葉問正式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傳授詠春拳,一舉成名。當時葉問的徒弟包括總會及分會的會員、港九各地的華工,甚至在港的外國留學生。當然,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憑借電影讓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龍。
葉問屬於詠春拳門人,詠春拳起源於中晚清,最早由對南少林武功非常了解的武術大師五枚師太所創立,後來傳予嚴二及嚴詠春父女。其中嚴詠春是廣東人,詠春拳便得名於她。詠春拳的門人如今遍及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中華武術中目前影響最大的拳種之一。
電影,大多源於歷史
電影《葉問》到底表現出了多少歷史真實性?片中,葉問是個練起武來會忽略兒子的「武痴」,因此沒少惹妻子生氣。這點得到了葉問之子葉準的證實———在片中還是一個小男孩的葉准,如今是這部影片的顧問。葉問在片中是個謙遜不張揚的人,歷史上的他也是如此。其弟子郭富曾說,葉問不讓徒弟們叫他師傅,只許他們叫「問叔」。他甚至允許弟子學習其他門派的功夫,而在那個年代,學習別派功夫幾乎等同於背叛師門。當年葉問收李小龍為徒時,便看出他曾向演藝界的前輩學過功夫,但葉問認為藝人的功夫雖為表演之用,但也有其可取之處。片中,葉問不輕易收徒,甚至連好友懇求他讓自己的兒子跟他學藝,葉問都沒有輕易答應。這點,同樣符合歷史。歷史上的葉問十分注重人才的選擇,他經常說:「徒弟選擇一個好師傅固然難,但師傅選擇一個好徒弟更加困難。」他授徒很有原則,一定要弟子學會了舊的再教新的。李小龍成名後曾以一間樓宇的代價請葉問演練詠春拳的木人樁法,讓他拍攝成影片帶回美國自學,但被葉問拒絕。但另一方面,他曾因一個有悟性的弟子家境艱難,而親自步行幾十里到弟子家授課,一教就是兩年。
《葉問》中,葉問曾遇北方武師挑戰,也曾跟日本人打擂。這兩個關鍵情節充分體現了葉問的武術造詣之高。歷史上的葉問有沒有那麼「神」?導演葉偉信表示,作為電影,《葉問》肯定有虛構的成分,但這兩個情節卻是真的。其中,葉問跟日本人比武的情節來自這樣一段歷史———有個日本人要求葉問教功夫,葉問不肯,後來兩人打了一場,當然葉問勝了,這些資料至今仍保存在佛山。
爭端,只緣南北差異
在《葉問》上映前後,網路上有很多人問過這個問題:「歷史上有葉問這個人嗎?」葉問並非家喻戶曉的人物,這點由此可見一斑。《葉問》導演葉偉信也坦承,甚至在詠春拳門徒眾多的香港,也有很多人不知道葉問。他說:「作為詠春拳的宗師,葉問的地位並不遜色於其他武俠英雄,但與他相關的影視作品幾乎沒有。這也是我想拍《葉問》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葉問的兒子也一直想有人拍他爸爸。」事實上,普羅大眾對葉問所知不多,正是葉偉信乃至投資老闆黃百鳴以及主演甄子丹共同選擇這個題材的一大原因,「如果拍李小龍這個全世界都知道的人物,反倒不知道怎麼拍」。
詠春拳乃南拳,而且宗師葉問生前極其低調,因此北方人對他的了解比南方人更少。事件主角吳京是北京人,在北京體育大學學武。如果不是專業學習詠春拳,他不知道葉問並不奇怪。前日致電本報的詠春門人便表示:「吳京一個北方人,要知道那麼多佛山的事情做什麼?」網路上,很多網民表示:「我們天天都在接觸無線電,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誰發明的。更何況,吳京並不是學詠春拳的。」有網民認為,在《霍元甲》這部電視劇播出之前,知道霍元甲的人也很少,「《葉問》讓吳京乃至更多中國人認識了葉問,這就是這部影片的意義」。
8. 歷史上,葉問怎麼死的
歷史上葉問是病死的。
葉問(1893年—1972年),本名葉繼問,祖籍廣東省南海縣桑園,是當地大少爺,在香港聖士提反學院念書,學識淵博。詠春師承陳華順、梁贊,為詠春拳體系的開宗立派人,於50年代開始在香港教授廣東人詠春拳;其封門弟子梁挺將詠春拳傳揚國際,更通過其子弟在全球的廣泛傳揚,形成出一套最權威的中國傳統武術實戰修習課程《梁挺詠春》(Wing Tsun),載譽全球。葉問是詠春拳乃至中國武術一致推崇的一代宗師,1972年在家與世長辭。
9. 歷史有葉問其人葉問簡介
歷史上真實的葉問沒有電影中那麼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