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巴蜀歷史

巴蜀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8-14 20:40:37

Ⅰ 四川為何被稱之為巴蜀

今天的四川簡稱「川」。

古代的四川簡稱「蜀」,而不是「巴蜀」。因為,秦漢以降,重慶一直只是四川地區一個普通小城。在古代,四川地區從沒有「巴蜀」,更沒有「成渝」這種叫法。

直到近代,重慶被迫開埠,經濟得到發展。尤其是辛亥革命之後,隨著政治地位的提高,重慶才開始「以巴文化中心自居」。抗戰時期,衛聚賢先生首次提出「巴蜀文化」這一「新地域文化」概念,原意也只是「指先秦之前的一段早期四川文化」,即所謂的「早蜀文化」,並沒說「整個四川歷史都是巴蜀文化」。事實上,自秦統一中國之後,四川地區曾先後歷經多次人口大遷徙、民族大變遷,不斷漢化胡化,根本不存在什麼巴蜀文化。

但後來,一些文盲學者卻誤將「巴蜀文化概念」擴大至整個四川歷史,甚至直接把「巴蜀文化」等同於「四川文化」,這才導致今天許多人誤以為「四川自古都是巴蜀文化」,這就好比說「美國自古都是印第安人文化」一樣,荒唐可笑!

以「巴蜀」取代「四川」概念,等於徹底曲解和誤導了整個「四川文化」的本質內涵。這才讓人誤以為四川自古就是成、渝2大中心,誤以為「四川文化」就是成、渝文化,就是巴、蜀文化。


《古代沒有巴蜀文化,直到抗戰時期,四川才開始出現「巴蜀文化」這一新概念》


Ⅱ 誰知道巴蜀地區的歷史和神話傳說,特別是歷史人物和神話人物的故事,要詳細點。

歷代史書,從《史記》到《華陽國志》,都認定巴蜀的祖先是黃帝、高陽氏的後代支庶。多半是根據的傳說。而巴蜀人自己的傳說,時代顯然較近,都更為具體、更接近真實。
巴人認為他們的祖先是廩君。據說巴人有五個姓氏,居住在武落鍾離山(又名難留山,在今湖北長陽縣境)。山上有赤、黑二穴,巴氏住赤穴,其餘四姓住黑穴。他們決定選出一個首領,把五姓人統一起來,便於生存。怎麼選法呢?先比賽投劍,誰能中穴,誰為首領。結果,巴人務相投中,其餘不中;又比賽乘船,船是泥土做的,那四姓人坐上去都沉沒了,唯獨務相的船漂浮水面。大家決議立巴人之子務相為首領,號曰「廩君」。
 廩君率領五姓人組成的部落,乘船歷經艱險來到西南地區,以後,他們的子孫遍及川東、湖北西部及貴州東北一帶,春秋時代建立以江州(今重慶)為中心的巴國。
神話中蜀人的祖先是「蠶叢」和「魚鳧」。蜀與「鐲」通,即野蠶。蠶叢「目縱」,居岷山下的石穴里,蠶叢、柏砱、魚鳧三代都有數百歲,「神化不死」。他主要的功績是「教民蠶桑」。從《蜀王本記》到今日川西民間口頭故事都有很多這方面的故事。
魚鳧即魚老鴰,本是一種捕魚的水鳥,這是神話中蜀人祖先,部落的圖騰,現溫江一帶有不少關於魚鳧的故事和遺跡。
蜀人對杜宇的故事最多、最美,傳播也最廣。魯迅說「迨神話演進,則為中樞近於人性,凡所敘述,今謂之傳奇。」(《中國小說史略》)。杜宇的故事,正是這個由神話「演進」為「近於人性」的「傳奇」的標志。史書上說:「七國稱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時間約在公元前666年以前,春秋時代。(秦滅蜀在公元前316年,取代杜宇的開明王朝統治應在350年。)
據說,杜宇是「從天而降」的,他的妻子則是從井中出來的。他的最大功績是「教民務農」,以致他「仙去」後化為杜鵑鳥,每到春天來臨便啼叫不止,催民春耕春種,以致啼出血來。
取代杜宇之後開創「開明」王朝的鱉靈,據說是從楚國漂上來的一具死屍,到紋山下復活了。被杜宇任為相,以治水有功而得王位。(很可能是有治水經驗的楚人到蜀奪取了王位)。
這個時期,巴蜀之間的交往,巴蜀和外界的交往都多了起來,爭斗自然也多。傳說中便塑造了兩個稱得上「民族英雄」的形象。一個是巴國的巴蔓子,一個是蜀國的五丁力士。
巴蔓子的傳說,《華陽國志》有記載,迄今川東一帶仍廣為流傳,重慶七星崗蓮花池的「將軍墳」,忠縣「土主廟」都是紀念他的。據說當年巴國遭蜀國的入侵,將軍蔓子請楚國出兵援助,答應平定以後,將三城(其中包括忠縣)割讓給楚。事平,楚國使臣來要城,蔓子說,城不能給,要,就帶我的頭去。「割頭保土」就是「土主廟」的來歷。每年農歷三月四日,據說是蔓子割頭的那一天,忠縣百姓都要抬著蔓子夫婦的塑像遊行,舉辦廟會紀念這位民族英雄。
五丁的故事流行於川西各地,說法不一,大多與開通蜀道有關。一說「蜀王好財」,秦王送他五頭能屙金子的牛,他派五丁力士去接回來,安置於現成都金牛壩;一說「蜀王好色」,秦王送他美女,他派五丁去接,由此打通蜀道,秦乘勢從蜀道滅了蜀國。五丁力士,是一個集體的代名詞,它是蜀人對開通蜀道的祖先的紀念。有趣的是,與此相聯系的關於「成都山精化為美女」的傳說,又從另一側面表現了蜀文化的特點。這留待後面去說。
前面簡要地說了巴蜀古代神話和傳說的一些情況,可以看出巴蜀在生產方式和文化心理素質上的差異。這種差異在原始的文藝(主要是神話傳說和歌舞)上表現得非常清楚。
從廩君的選擇方式上可以看出,早期的巴人,是以狩獵、捕魚為主的部族社會,他們經常要和猛獸打交道,因此居石穴,而死後化為白虎,以虎為圖騰。這就養成他們「質直好義,土風敦厚」以及「尚武善斗」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失於「重遲魯鈍,俗素樸,無造次辨麗之氣」(引文均見《華陽國志》),也就是不夠機靈,不善於言辯。他們的首領廩君,不僅武藝高強,而且不為聲色所惑。當他帶領部落經過鹽陽的時候,當地的「神女」千方百計想把他留下,結為夫妻共同統治那個地區,他都不為所動,為了部落的利益,射殺了愛他的神女,帶領部落繼續前進。他和後來那個「割頭保土」的巴蔓子,都是巴人的民族英雄,反映了巴人標悍好義的性格特徵。
蜀人的祖先,從「教民養蠶」的蠶叢到「教民捕魚」的魚鳧,到「教民務農」的杜宇,治水的開明,都和農業生產有關。農業比較發達,婦女地位較高,男女之事也就頗多。「蜀王好色」的名譽也就擴展到中原去了。比如蜀人最崇奉的祖先杜宇,傳說當他的部下鱉靈帶領人馬去治水之際,他卻和鱉靈的妻子私通,鱉靈歸來,一種說法是他「自以為德行不如鱉靈」學堯之禪讓,委國而去;另一種說法則是鱉靈用武力將他趕走,因此後人的詩中才有「蜀魂千年尚怨誰」,「似向春風訴國亡」這樣的句子。《四川通志》有「望帝自逃之後,欲復位不得〖QS1〗,死化為鵑」的說法。禪讓也好,趕走也罷,可能裡面都包含一種「私情」

Ⅲ 古時候的巴蜀之地,指的是如今哪裡

巴蜀,是指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區,地處中國西南地區,大致范圍包括川、渝及其附近地區,即今四川省中東部和重慶大部及陝南、鄂西等地。主要居民為漢族,也是漢地的一部份。

歷史上,巴蜀地區、漢中地區和關中地區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必爭之地 。

相關信息:

中文名:巴蜀,外文名:Ba Shu

地理范圍:川渝及其附近地區,地方政權:巴國,蜀國,蜀漢,前蜀,後蜀等

文化副區:巴蜀文化副區,巴蜀文化:四川話,川菜,川劇等

行政區劃:重慶市,四川省等,巴蜀民眾:漢族巴蜀民系

(3)巴蜀歷史擴展閱讀:

巴蜀文化

1,巴蜀方言-西南官話

四川話與重慶話都屬於西南官話。西南官話是北方語系一支,是流行於四川省和重慶市(巴蜀地區)及周邊省份臨近地區的主要漢語言。

西南官話約有1億6千萬的使用者,數量次於日語,多於德語。現今西南官話形成於清朝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時期,是由明之前流行於四川地區的古巴蜀語和來自湖廣、廣東、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漸演變融合而形成的。

成都話是川劇和各類曲藝的標准音,是西南官話之四川方言的一支。同時由於四川各方言區交流並無障礙,四川話本身並沒有標准音 。

2,地方戲劇-川劇

川劇形式活潑,曲調多樣,淺顯易懂,語言詼諧,表演程式多樣化,一些特技如變臉、旋舞、噴火等,有強烈藝術效果。

四川揚琴、四川清音等為主要曲藝形式。相書由一人在幔後表演,能模擬各種聲音,惟妙惟肖。諧劇寓庄於諧,能及時反映生活現實。

3,飲食文化-川菜

川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用料廣泛,味多而色濃,以麻辣味為特色。火鍋、串串香、宮爆雞丁、麻婆豆腐、燈影牛肉、怪味雞塊等最有特色。

小吃品種極多,賴湯園、擔擔面、豆花面、宋嫂面、小籠蒸牛肉、蛋烘糕、麻辣小面、合川桃片、合川肉片、江津米花糖、雲陽桃片糕等均為傳統小吃。

4,習俗信仰

泛靈信仰、主神信仰、大石崇拜、祖先崇拜、白石崇拜、跳神、白虎——土家族信仰、箭神崇拜、跳曹蓋、敬梅山神、羊髀骨卜。

Ⅳ 巴蜀的歷史淵源是

先秦時期地區名和地方政權名。主要在今四川境內。東部為巴,西部為蜀。據《華陽國志》所記,先秦巴蜀地區的民族有濮、賨、苴、龔、奴、獽、夷、蜒、滇、僚、僰等族稱,其中大部分是百濮支系。大量出土文物表明,巴蜀文化是與中原有別的另一民族文化。特別是其精緻的青銅器,形制、紋飾均具地方特色,但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在屬於戰國時期的兵器及古璽上,還發現兩種與漢字不同且迄今未能釋讀的文字。 考古發現還表明,蜀地早在殷周時代已進入階級社會。傳說最早的蜀王是蠶叢氏,《先蜀記》有「蠶叢始居岷山石室中」的記載。岷山在今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境內。《華陽國志》還說:蠶叢「其目縱﹐死作石棺石槨,國人從之,故俗以石棺槨為縱目人冢也」。蠶叢之後的名王有杜宇,號望帝。建都於土壤肥沃的郫邑(今四川成都西北二十公里)和瞿上(今四川成都南十公里)。他「教民務農,……巴亦化其教而力農務,迄今(晉時)巴蜀民農時先祀杜主君」。後有荊人鱉靈溯江水至郫,為望帝相,時蜀地大水,鱉靈決玉壘山以除水害,從江水分沱以減水勢,為蜀中治水先驅。後望帝禪位鱉靈,是為開明帝。為開明王朝約始於公元前666年,建都成都。此後蜀漸強大,曾攻秦至其都城雍(今陝西鳳翔南),又取南鄭,東伐楚至茲方(今湖北松滋),「據巴蜀之地」,雄長巴蜀。後巴、蜀相爭,秦惠王於公元前316年派司馬錯﹑張儀率兵滅蜀。巴國傳說中,以夷水(今湖北清江)流域的巫蜒五氏族共舉巴氏子務相為廩君的故事最著(見蠻)。廩君乘土船不沉,又射殺鹽神,死後魂魄化為白虎。故其族有以人祠虎的習俗。巴約在戰國時為楚所滅,楚在巴地建立巫郡。
秦滅巴蜀
傳說在殷末,巴和蜀都曾參加了周武王伐紂的戰爭。巴人有著名的「巴渝舞」,「歌舞以凌殷人」。武王克殷後,曾封宗姬於巴,爵之以子,大概建國在漢水中游。巴在春秋時和鄰近的鄾﹑鄧﹑申﹑楚等國都有交往,和楚還有婚姻關系。但後來也被楚所並,為楚漢中郡。在今重慶東部涪陵地區當時還有一個枳巴,戰國後期滅於楚。秦在滅蜀之後,隨即也滅掉建都江州(今重慶)的巴。後又從楚奪得大片巴地,建立巴郡。秦滅巴蜀,為進一步滅楚和統一六國准備了條件。

Ⅳ 中國歷史上巴蜀地區出過哪些著名文人

四川十大詩人
一、陳子昂(遂寧射洪人)
唐代詩文革新的領軍人物。
《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二、李白(綿陽江油人)
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作品:不需要列舉了。
三、薛濤(成都人)
唐代最著名的女詩人:
《酬邊樓》:
平臨雲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
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
四、蘇舜欽(綿陽三台人,一說德陽中江人)
北宋著名詩人,蘇州今存最古老的園林滄浪亭就是當年他的宅子。
《淮中晚泊犢頭》: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五、蘇軾(眉山人)
歷史上的偉大詩人之一,宋詩最高代表: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六、唐庚(眉山丹棱人)
北宋末著名詩人,有「小東坡」之稱:
《醉眠》:
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余花猶可醉,好鳥不妨眠。
世味門常掩,時光簟已便。夢中頻得句,拈筆又忘筌。

七、虞集(眉山仁壽人)
元代詩人四大家之首
《挽文山丞相》:
徒把金戈挽落暉,南冠無奈北風吹。子房本為韓仇出,諸葛寧知漢祚移。
雲暗鼎湖龍去遠,月明華表鶴歸遲。不須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灑淚時。

八、楊慎(成都新都人)
明代著名詩人
《詠柳》:
垂楊垂柳管芳年,飛絮飛花媚遠天。金繭抱春寒食後,玉蛾翻雪暖風前。
別離江上還河上,拋擲橋邊與路邊。遊子魂銷青塞月,美人腸斷翠樓煙。
九、張問陶(遂寧人)
清代著名詩人
《過黃州》:
蜻蛉一葉獨歸舟,寒浸春衣夜水幽。
我似橫江西去鶴,月明如夢過黃州。

十、郭沫若(樂山人)
現代偉大詩人
《女神》,

Ⅵ 巴蜀的由來

今天的重慶市和四川省古稱巴蜀。大致說來,盆地西部和中部地區稱為蜀,盆地東部(即習稱的川東)地區稱為巴,而整個盆地連同周邊地區則又通稱為蜀。不過,巴蜀的地域范圍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有一個歷史演變過程,這個過程是與巴蜀文化區以及歷代行政區劃的變動大體上相適應的。

在戰國以前的歷史文獻里,巴與蜀是分稱的,不論在地域范圍、人類群體,還是在古國、古族等方面,巴、蜀之間都有著清楚的分野。到戰國時代的文獻中,才開始出現巴蜀合稱的記載,從地域相連的角度反映了巴與蜀文化和人類群體的交流融匯。

巴字的本義,按照東漢學者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原為「食象它(蛇)」,是一種吞食大象的巨蛇。此外還有一些關於巴字含義的不同解釋,但多無確據,沒有取得公認。至於蜀字的本義,許慎《說文解字》解釋為「葵中蠶」,再從其它古代文獻綜合考察,蜀就是桑蠶,它是現代家蠶的直接前身。

重慶有悠久的歷史,在春秋戰國時期曾經是古巴國的國都。在歷史上,它的名稱變化甚多,有過江州、巴州、楚州等名稱。隋初改為渝州,取意於古渝水(嘉陵江),重慶位於嘉陵江之濱,故名渝州,所以重慶至今仍簡稱為「渝」。北宋徽宗時改名恭州。南宋孝宗時,其第三子恭王趙悍封於恭州,後來孝宗禪位,恭王繼位為帝,是為光宗。光宗即位時,照例要將封地升州為府,遂取名為重慶府。從此以後,重慶一名沿用至今,今則為直轄市名稱。

從現有的各種資料看,作為城市的名稱,成都早在戰國時代就已見於記載,四川青川戰國船棺葬內出土的銅矛上鑄有「成都」銘文,稍晚的睡虎地秦墓竹簡有「成都」的記載。歷史文獻記載中,《史記》和《山海經》都提到成都的名稱,這表明成都城名的來源是十分久遠的。

元代的中央行政機構叫中書省,各地直轄於中央的地方行政機構叫 「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代在宋代的川峽四路基礎上設四川行省,簡稱四川省,省治成都。從此「四川」一名沿用下來。 1998年3月行政區劃調整,將四川分為今重慶直轄市和四川省。

Ⅶ 在歷史中,為何鮮為人知的古巴蜀農業非常發達

引言

巴蜀文明源遠流長,是我國古代人類文明在西南地區的重要體現。巴蜀文明的燦爛輝煌離不開巴蜀農業的發展。

據史料記載,古蜀國農業先後經歷了五朝,他們分別是“蠶叢”、“柏灌”、“魚鳧”、“杜宇”和“開明”,其中又以“開明”王朝最為繁榮。“開明”氏先祖帶領人們興修水利,提高農作物產量,發展農業經濟,讓當時的巴蜀之地成為了全國聞名的農業富庶地區。

“開明”王朝所開創的農業盛世對於當時的社會影響重大。秦滅巴蜀之後,以蜀地為農業生產核心,不斷發展農業,為後來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結語

“開明”王朝時期的蜀地農業繁榮發展,一方面促進了本國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讓北方的強秦垂涎三尺,埋下了秦滅巴蜀的隱患。

從歷史的宏觀角度看,正是由於巴蜀之地擁有堅實的農業基礎和繁榮的經濟實力,為後來的秦國注入了強大的動力。秦國之所以能在戰國年間的七雄爭霸中最終問鼎中原、統一宇內,“開明”王朝的農業發展可以說功不可沒。

Ⅷ 四川古時候稱為巴蜀,四川對中國到底有多重要

巴蜀資源豐富,地勢優越,是自古以來的一個兵家必爭之地。

秦國在戰國時期一舉統一了天下,而我們可以推測,當時秦國之所以能一統天下,與它所處的位置不無關系。秦國正是因為在蜀地,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地勢優勢,所以它才能夠在戰國時期漸漸變得強盛起來。歷史上同樣還有一人,也是因為巴蜀的地理位置而取得了成功,那就是劉邦。

總的來說,四川這塊地方從古至今都是我們國家極其看重的一片土地,有世界矚目的都江堰,還有可愛的大熊貓基地,到了四川便會被這里的人文和歷史吸引,所以它是我們國家的一塊瑰寶。

Ⅸ 古代巴蜀國是哪裡當今常說的巴與蜀又是哪些地方

古代巴國和蜀國也是兩個國家,分別在巴和蜀地區。巴國在中國先秦時期位處中原西南面、四川盆地東部的一個國家。始於先夏時期,於夏初加入夏王朝,成為其中一個諸侯國,滅於戰國秦惠王時期。巴國的都城為江州,今重慶市渝中區。巴蜀現指四川省和重慶市兩地。

在商周時期,四川盆地建立了由古蜀族為中心的蜀國;巴族人在四川盆地東緣建立了巴國。

戰國時期(前316年),秦國先後兼並蜀國、巴國,設立蜀郡於成都。又置巴郡,郡治江州縣(今重慶北)。秦朝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巴郡、蜀郡均為其一。

(9)巴蜀歷史擴展閱讀

巴蜀文化又具有很強的輻射能力,除與中原、楚、秦文化相互滲透影響外,主要表現在對滇黔夜郎文化和昆明夷、南詔文化的輻射,還遠達東南亞大陸地區,在金屬器、墓葬形式等方面對東南亞產生了深刻久遠的影響。

元代的雙流人費著《歲華紀麗譜》曾說:「成都游賞之盛,甲於西蜀,蓋地大物繁而俗好娛樂」。俗尚游樂是巴蜀人的一大特點。

所以,巴蜀很早就興起了旅遊習俗,到唐宋時達到頂點。以成都而論,全年的固定的游樂活動就有23次之多,或游江,或游山,或游寺,或游郊野,而且往往是群體出遊,並與歌舞娛樂、體育競技、商貿活動結合在一起,具有很豐富的文化內涵。

Ⅹ 四川盆地是歷史上巴蜀文化的

我們曾指出「巴蜀」作為一個涵蓋四川盆地及其鄰近地區(包括今陝南、隴東南等)的地域概念是戰國秦漢時形成的,見於《史記》、《漢書》等典籍。殷墟卜辭和周原卜辭中都有「蜀」是可以肯定的,而殷墟卜辭有無「巴」則頗有爭議,筆者也並不認同。「巴蜀文化」是抗戰時提出來的,建國後的考古發現(如船棺葬、羊子山土台、水觀音遺址、銅器窖藏等)使巴蜀文化成為我國的區域文化中主要的一支。三星堆的考古發現更使四川盆地、尤其是成都平原的「早期蜀文化、古蜀文明、古蜀國」成為學術熱點,至今不息,而且大體上有了一個面目。

熱點內容
初音的歷史 發布:2025-05-25 21:37:34 瀏覽:870
女人做什麼生意好 發布:2025-05-25 19:48:13 瀏覽:643
教育部大綱 發布:2025-05-25 19:23:37 瀏覽:960
2014高考地理試題 發布:2025-05-25 18:48:51 瀏覽:712
畫角的教學反思 發布:2025-05-25 18:23:46 瀏覽:241
初三化學第一單元試題 發布:2025-05-25 17:18:36 瀏覽:173
英語地點單詞 發布:2025-05-25 16:47:05 瀏覽:848
中國地理順口溜大全 發布:2025-05-25 15:58:28 瀏覽:657
co化學式 發布:2025-05-25 15:35:28 瀏覽:825
二年級數學余數應用題 發布:2025-05-25 15:31:43 瀏覽: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