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的歷史
⑴ 高郵的歷史
高郵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2243年建城史。史稱江左名區、廣陵首邑,為帝堯故里、堯文化發祥地,是江淮文明、郵文化重要區域。早在7000年前,先民們就在這里刀耕火種,繁衍生息。秦王嬴政於公元前223年在此築高台、置郵亭,故名高郵,別稱秦郵,華夏一郵邑,神州無同類,是中國唯一以郵命名城市。下轄13個鄉鎮街道和3個區,面積1963平方千米,人口80.26萬人。
⑵ 高郵的來歷
秦王嬴政於公元前223 年在此築高台置郵亭,故名高郵,別稱奏郵。又稱盂城。漢武帝時建高郵縣,屬廣陵國。北宋至清代初期,歷置高郵軍、承州、高郵路、高郵府、高郵州,領轄過高郵、興化、寶應三縣,為揚淮間繁華之地。乾隆年間改為散州。民國初年廢州為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高郵、寶應、興化三縣交界地區幾經調整。1991年高郵撤縣設市。
⑶ 高郵有多少年的歷史
您好。
豈止是文風,已有2200多年歷史的高郵,這顆鑲嵌在蘇北里下河大地上的明珠,算得上歷史悠久,名勝錦粲,物產豐富,風景秀麗,人傑地靈,上世紀80年代在高郵城南發現的古跡遺存--盂城驛。
⑷ 高郵鹹蛋的歷史距今多少年
900多年以前,北宋著名詞人秦少游就曾以鴨蛋饋贈其師友--時任徐州太守的蘇東坡。300多年前,大文學家袁枚到過高郵,品嘗過高郵鴨蛋,印象極佳,在他的《隨園食單·小菜單》"腌蛋"條留下了記載:"腌蛋以高郵為佳,顏色細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間,先夾取以敬客,放盤中。總宜切開帶殼,黃白兼用;不可存黃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汪曾祺《故鄉食物》中曾有繪形繪神的記述:「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
據記載,早在乾隆年間高郵咸鴨蛋已成為席上珍品了。
⑸ 高郵有什麼名勝古跡
旅遊景區
世界遺產
京杭大運河高郵段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6個世界遺產名錄
國家3A級景區
鎮國寺塔、文游台、盂城驛
國家2A級景區
菱塘清真寺
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
臨澤生態度假村
其他景區
神居山、龍虯庄遺址、高郵湖、平津堰、凈土寺塔、蝶園、吳登雲事跡展覽館、王氏紀念館、古悟空寺、天山漢墓、連標農家樂、秦郵八景、高郵當鋪、高郵明清運河故道、界首護國寺、安樂寺、光福寺、中國鴨文化博物館、極樂庵、如來庵、高郵奎樓、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高郵戰役紀念館)、周邶墩遺址、唐王墩遺址、高郵商周古文化遺址
高郵文化
新石器時代文化有高郵龍虯文化。新石器時代遺址有龍虯庄遺址、周邶墩遺址、唐王墩遺址、高郵商周古文化遺址
世界遺產(1處):京杭大運河(高郵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7處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83處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項(高郵民歌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項
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2項
高郵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2項
高郵「郵」文化的歷史,成功舉辦中國郵文化節;藉助秦郵「雙黃鴨蛋」的美名,成功舉辦中國雙黃鴨蛋節;藉助秦少游名人品牌和《鵲橋仙》名詞效應,舉辦我們的節日·七夕鵲橋仙大型文藝晚會以及第六屆秦少游學術研討會。
高郵市登記並正常開展活動的業余文藝團隊有160支,人數達萬人。高郵民歌在上海世博會、中國農民藝術節上也大放光彩。
⑹ 高郵的著名人物
1、秦觀
秦觀(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蘇省高郵市人,字少游,號太虛,別號邗溝居士,學者稱其淮海居士。蘇軾曾戲呼其為「山抹微雲君」,北宋婉約詞人。
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一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託身世,感人至深。他長於議論,文麗思深,兼有詩、詞、文賦和書法多方面的藝術才能,尤以婉約之詞馳名於世。
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詞》(又名《淮海居士長短句》)3卷、《勸善錄》、《逆旅集》等。為「蘇門四學士」、「蘇門六君子」之一。
秦觀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但在秦觀現存的所有作品中,詞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詩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則達三十卷共250多篇,詩文相加,其篇幅遠遠超過詞若干倍。
2、吳應熊
吳應熊(1636-1674,一說1675)吳三桂之子,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1644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年,由孝庄皇太後主婚,吳應熊與建寧公主成婚。
由於多爾袞對吳三桂存有戒心,因此透過政治婚姻,使吳應熊以額駙的身份留居京師,實為朝廷人質。1654年,授應熊三等子爵,順治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1668年,晉少傅兼太子太傅。1673年十二月,吳三桂起兵反清的消息傳至北京,吳應熊被捕入獄;明珠建議將吳應熊和吳世琳處死。
1674年5月18日(一說1675年),「吳應熊及其子吳世琳處絞,其餘幼子俱免死入官」。吳世璠即位吳周皇帝,追謚其為孝恭皇帝。
3、汪曾祺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等。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畢業考入江陰縣南菁中學讀高中。1939年夏,從上海經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願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聯主辦的《北京文藝》編輯。
1961年冬,用毛筆寫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發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異秉》在《雨花》發表。1996年12月,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推選為顧問。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點30分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7歲。
4、秦華孫
秦華孫(1935年9月生-2017年2月3日),江蘇高郵人。我國著名外交官,是原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權大使。
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助理(1993年3月至1995年5月)、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權大使(1995年至2000年2月)。1961年8月入外交部(1956-1961年在外交學院學習)。
秦華孫於2017年2月3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5、喬登江
喬登江(1928年3月8日—2015年5月8日),出生於江蘇高郵,核技術應用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
1948年喬登江進入金陵大學物理系學習;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大學畢業後留下任教,擔任金陵大學物理系助教,年底因為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時,被調到南京師范學院理化系任教;
1955年前往北京師范大學理論物理進修班學習2年;1957年被調到江蘇師范學院物理系工作;1960年被任命為江蘇師范學院物理系副系主任兼系總支副書記;
1963年調入北京國防科委第廿一實驗訓練基地研究所,先後擔任理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長、核試驗基地科技委副主任;1988年6月因腎癌在解放軍總醫院手術治療,同年退役;
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998年擔任華東師范大學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2006年獲得第六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2015年5月8日在上海病逝,享年87歲。
喬登江是中國核爆炸理論、應用與抗核輻射加固技術研究的開創者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應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汪曾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華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喬登江
⑺ 高郵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怎樣
公元前223年,秦王 嬴政 時築高台、置郵亭,故名高郵,別稱秦郵、盂城。後人又稱高沙、珠湖、盂城。是至今全國兩千多個縣市中唯一以「郵」命名的城市。 高郵歷史悠久。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代表江淮地區東部史前文化的龍虯庄遺址,表明7000多年前境內便有人類的璀璨文明。公元前223年,秦王 嬴政 時築高台、置郵亭,故名高郵,別稱秦郵、盂城。 西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設高郵縣,屬廣陵國。南北朝時曾置廣鄴郡、神農郡,又析臨澤、三歸、竹塘三縣。隋初郡廢,三縣並入高郵縣。宋代先後築有二城,名舊城、新城。宋、元時期,因置高郵軍、承州、高郵路、高郵府,領轄過高郵、興化、寶應三縣,為淮揚間繁華之地。明代撤縣建州,轄興化、寶應兩縣。自清代乾隆時起,遂為散州。古代高郵,史稱「江左名區、廣陵首邑」。 民國元年(1912年)廢州為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高郵、寶應、興化三縣交界地區幾經調整。在中國共產黨員領導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高郵縣澄子河以南地區曾屬江高行政區、江都縣,高郵縣湖西地區曾先後屬天長縣、甘泉縣、東南縣、儀揚縣、儀征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高郵縣。高郵、寶應、興化三縣交界地區幾經調整。1991年高郵撤縣設市。
⑻ 高郵為什麼叫高郵
高郵市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江蘇省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秦王嬴政於公元前223 年在此築高台置郵亭,故名高郵,別稱奏郵。漢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建縣,迄今己有21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縣以上城市中唯一以「郵」 命名的城市。早在13世紀,世界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就贊譽高郵「城市很大,很繁榮」。高郵人傑地靈,北宋著名詞人秦觀,明代散曲家王磐,清代訓詁學家王念孫、王引之父子,現代古生物學家孫雲鑄,棉花專家孫恩麟,蠶桑專家趙鴻基和已故當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等都是高郵的賢達俊才,彪炳史冊。
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先民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秦王嬴政時築高台置郵亭,故名高郵,別稱秦郵,又稱盂城。
漢武帝時建高郵縣,屬廣陵國。北宋至清代初期,歷置高郵軍、承州、高郵路、高郵府、高郵州,領轄過高郵、興化、寶應三縣,為揚淮間繁華之地。乾隆年間改為散州。民國初年廢州為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高郵、寶應、興化三縣交界地區幾經調整。1991年高郵撤縣設市。
⑼ 高郵的文化歷史和底蘊 名人 有名景點 特產等等
這個問題我就不復制給你了,去網路搜一下很多,我就是高郵的!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