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地理大氣運動

地理大氣運動

發布時間: 2021-08-14 22:21:56

地理大氣運動幾個填空

  1. 冷熱不均

  2. 冷熱不均,垂直,氣壓,水平,風

  3. (1)高,低,垂直等壓線,高壓,低壓

    (2)平行

    (3)與等壓線相交

Ⅱ [高中地理]大氣運動的基本形式是()

原因是地球大氣運動最基本的因素是冷熱不均引起的,也就是空氣的熱脹冷縮,就是空氣的垂直運動,這樣就形成水平方向氣壓高低不同,隨即形成空氣的水平動,這樣就形成了熱力環流。

Ⅲ 地理大氣運動

1、丙
為了減輕城市的空氣污染,在城市規劃中,一定要研究城市上空的風到郊區下沉的距離。一方面將污染嚴重的工廠布局在城市風的下沉距離之外,避免這些工廠排出的污染物從近地面流向城區。另一方面,應將衛星城建在城市風環流之外,避免相互污染。
2、乙

Ⅳ 大氣運動的地理意義

我覺得是包含關系。大氣運動的地理意義 包含 大氣環流對氣候的影響

Ⅳ 高中地理大氣運動知識點

http://ke..com/view/381605.html?wtp=tt這個才是,樓上的給的什麼,做作業不喜歡看題目嗎???

Ⅵ 高一地理大氣的運動

大氣的運動最重要的是三圈環流,不過首先要搞清楚熱力環流,搞清楚的話就很好學三圈環流
熱力環流
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稱為熱力環流。它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近地面空氣的受熱不均 引起氣流的上升或下沉運動 同一水平面上氣壓的差異 大氣的水平運動 熱力環流形成
熱力環流是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由於地面的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其形成過程為:受熱地區大氣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氣壓,而高空形成高氣壓;受冷地區相反,從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氣壓差,促使大氣的水平運動,形成高低空的熱力環流。
熱的地方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冷處收縮下沉。於是上空相同高度處,熱地方單位面積空氣柱重量(即氣壓)大,冷地方高空氣壓小,高空形成熱-冷的氣流。熱處氣流流失後,整個空氣柱減輕,地面形成低壓,冷處則形成高壓,近地面形成冷-熱的氣流。加上上升、下沉氣流,構成了熱力環流。
熱力環流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較為廣泛,例如山谷風、海陸風、城市風等都是熱力環流的具體體現。
熱力環流與城市規劃。城市內部由於人類活動排放大量余熱,與郊區相比呈現「熱島效應」。城市與郊區之間會形成熱力環流,為保護城市大氣環境,在城市規劃時,要研究城市風的下沉距離。一方面將大氣污染嚴重的工業布局在城市風下沉距離之外,以避免工廠排放的污染物流向城區;另一方面,應將工業衛星城建在城市風環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三圈環流
低緯環流
由於赤道地區氣溫高,氣流膨脹上升,高空氣壓較高,受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影響,氣流向極地方向流動。又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氣流運動至北緯30度時便堆積下沉,使該地區地表氣壓較高,又該地區位於副熱帶,故形成副熱帶高壓。赤道地區地表氣壓較低,於是形成赤道低氣壓帶。在地表,氣流從高壓流向低壓,形成低緯環流。
中緯環流和高緯環流
在地表,副熱帶高壓地區的氣壓較高,因此氣流向極地方向流動。在極地地區,由於氣溫低,氣流收縮下沉,氣壓高,氣流向赤道方向流動。來自極地的氣流和來自副熱帶的氣流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鋒面,稱作極鋒。此地區氣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附極地低氣壓帶。氣流抬升後,在高空分流,向副熱帶以及極地流動,形成中緯環流和高緯環流

Ⅶ 地理大氣運動畫圖

第一幅圖兩條線都是水平的

第三幅圖甲處近地面「低」上空「高」;乙處近地面「高」上空「低」

Ⅷ 地理大氣的水平運動

1.南半球
2.近地面(因為有摩擦力,高空是不會有的)
3.F1氣壓梯度力、F2風向、F3地轉偏向力、F4摩擦力
4.變大 不變 不變 變化 變小 不變
分析:因為水平氣壓梯度力始終有高壓指向低壓且垂直也等壓線F1為水平氣壓梯度力,F2與等壓線有一個夾角且也F4方向相反,所以F2為風向,F4為摩擦力,F3始終與F2垂直為地磚偏向力!

熱點內容
初音的歷史 發布:2025-05-25 21:37:34 瀏覽:870
女人做什麼生意好 發布:2025-05-25 19:48:13 瀏覽:643
教育部大綱 發布:2025-05-25 19:23:37 瀏覽:960
2014高考地理試題 發布:2025-05-25 18:48:51 瀏覽:712
畫角的教學反思 發布:2025-05-25 18:23:46 瀏覽:241
初三化學第一單元試題 發布:2025-05-25 17:18:36 瀏覽:173
英語地點單詞 發布:2025-05-25 16:47:05 瀏覽:848
中國地理順口溜大全 發布:2025-05-25 15:58:28 瀏覽:657
co化學式 發布:2025-05-25 15:35:28 瀏覽:825
二年級數學余數應用題 發布:2025-05-25 15:31:43 瀏覽: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