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中國經濟地理中心

中國經濟地理中心

發布時間: 2021-08-14 23:37:16

⑴ 中國經濟地理,中國六大資源是什麼

中國經濟的六大資源是人煤炭

⑵ 中國經濟地理的目錄

第一節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學科體系
第二節經濟地理學的科學性質
第三節經濟地理學的任務和學習目的
第四節經濟地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一節影響生產力布局的因素
第二節自然條件
第三節中國的人口
第四節中國的民族 第一節生產力布局的變化發展
第二節我國生產力布局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種植業
第三節林業
第四節畜牧業
第五節水產業
第六節城郊農業
第七節土特產
第八節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業生產
第九節我國農業存在的問題與今後發展方向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能源工業
第三節冶金工業
第四節機械工業
第五節化學工業
第六節紡織工業
第七節電子工業
第八節傳統民族手工業
第九節少數民族地區工業的發展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鐵路運輸
第三節水路運輸
第四節公路運輸
第五節航空運輸和管道運輸
第六節郵電事業的發展
第七節少數民族地區交通運輸和郵電事業的發展
第八節我國交通運輸與郵電事業發展戰略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商業中心
第三節商品流通
第四節少數民族地區貿易業的發展
第五節我國商業的發展戰略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我國的旅遊資源
第三節我國的旅遊區劃和旅遊地理分區
第四節我國少數民族旅遊地理分區
第五節旅遊資源的利用和保護以及旅遊業發展方向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中國的城市
第三節我國農村城鎮化問題 第一節三大經濟地帶
第二節七大經濟區域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

⑶ 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指的是哪個城市

人的心臟分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中國經濟地理的「心臟」也不是單一的指某個城市。我國首都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成都、西安、、武漢、廣州等中國「國家中心城市」共同組成我國的經濟地理「心臟」。

⑷ 中國經濟地理研究的重點是哪些

中國經濟地理是研究我國「區域發展與運行」的一門學科,對象是全國及各個區域經濟發展與運行的條件、特點、規律與前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地理作為地理學科區域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在高等教育中的發展是健康的。問世了諸多版本的中國經濟地理教材,培養了大批的經濟地理人才。同時,在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中,一直以「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為主旨,根據國家各個時期的戰略要求又開展了大規模的規劃工作,為制定區域發展政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⑸ 中國經濟地理內容

主要鐵路干線:

南北干線:
1.京九線
沿途主要城市:北京 、衡水 、聊城、菏澤 、商丘 、亳州、阜陽 、麻城 、九江、南昌、吉安、贛州 、河源、惠州、深圳 、香港

2.京廣線
沿途主要城市:北京、石家莊、邯鄲、安陽、新鄉、鄭州、漯河、信陽、武漢、岳陽、長沙、株洲、衡陽、郴洲、韶關、廣州

3.京滬線
沿途主要城市:北京 廊坊 天津 滄州 德州 濟南 泰安 兗州 棗庄 徐州 宿州 蚌埠 滁州 南京 鎮江 丹陽 常州 無錫 蘇州 崑山 上海

東西干線:
1.隴海線
沿途主要城市:連雲港、徐州、開封、鄭州、洛陽、西安、寶雞、天水、蘭州

2.蘭新線
沿途主要城市:蘭州、武威、金昌、張掖、清水、酒泉、嘉峪關、玉門鎮、柳園、哈密、鄯善、吐魯番、烏魯木齊、烏西

⑹ 中國經濟地理的文摘

1.大力加強農田水利、耕地質量和生態建設。在搞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強農田水利建設。
2.加快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要著力加強農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在鞏固人畜飲水解困成果基礎上,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優先解決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及血吸蟲病區的飲水安全問題。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實現全國所有鄉鎮通油(水泥)路,東、中部地區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區基本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3.加強村莊規劃和人居環境治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推進,農民迫切要求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和村容村貌。
(五)加快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培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
1.加快發展農村義務教育。著力普及和鞏固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2006年對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對其中的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課本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2007年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這一政策。
2.大規模開展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
3.積極發展農村衛生事業。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從2006年起,中央和地方財政較大幅度提高補助標准,到2008年在全國農村基本普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4.繁榮農村文化事業。
5.逐步建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
6.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 1.國別經濟地理間的深厚的淵源關系及相同的研究內容
中國經濟地理起源於前蘇聯的經濟地理,進一步追溯可以源於早期的歐洲地理學和經濟地理學。後來的中國經濟地理發展主要受到來自歐美國家學術思想的影響。致使產生了相同的研究內容:中國經濟地理和外國的國別經濟地理都是研究「生產的地理配置以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生產發展條件和特點的學科」。
2.《世界經濟地理》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借鑒其先進經驗為我國經濟建設服務
承認區域經濟地理學研究的地域性,不表明不同國家間區域經濟地理研究不需要和不能交流,研究外國經濟地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為我國經濟建設服務。研究《世界經濟地理》對我國經濟地理學的發展至關重要,包括:開拓研究視野的需要,如了解市場經濟體制下應研究哪些重要議題;經濟全球化的需要——全球化使很多學術問題需要國際研究成果的支持;樹立國際學術地位的需要。
3.發達國家的區域經濟地理教學與研究給我們的思考
目前區域經濟地理學在世界諸多發達國家中仍是地理科學系統中最為發達的一門分支學科,其許多類型的高等院校中都開設有區域經濟地理課程,區域經濟地理著作在各國所出版的地理文獻中也佔有較大比重。一些國家還在政府中建立了有關經濟地理調查研究的業務機構。這些都極大地保證了其區域經濟地理的發展。 1.中國經濟地理與規劃科學具有長遠目標和宏觀統籌的共同點:①長遠目標方面:中國經濟地理所追求的目標是區域良好發展。②宏觀統籌方面:中國經濟地理是從宏觀角度協調國民經濟各產業、各部門之間協同的關系,規劃科學在制定區域經濟規劃時也要全面考慮規劃對象的各種構成及其相互關系。兩者在處理區域內各個要素的協調關繫上近乎一致。
2.中國經濟地理的實踐研究與區域規劃工作存在若干交集
中國經濟地理和規劃學(國土規劃學、城市規劃學、土地規劃學、人口規劃學、旅遊規劃學、環境規劃學)都是在尋求效益的動態平衡。中國經濟地理和規劃科學都要遵循地域差異規律、物質循環規律和生態平衡規律,前者所研究的中國經濟資源利用構成了規劃工作的基礎,後者的發展對中國經濟地理的目標實現起了極大推動作用,這種關系構成了若干交集:多層次性與等級關系,多階段性與繼承關系,傳統縱向體系與新的橫向網路關系等。 1.學科內容的廣泛交叉
經濟科學(以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各個專業領域的經濟活動和經濟關系的規律性為研究對象)的若干分支學科都與中國經濟地理產生了不同的內涵與外延的聯系。①以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的學科產生的是一種基礎性的內涵關系;②以國民經濟發展過程為研究對象的學科產生的是一種滲透性的外延關系;③以地區性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的學科產生的是一種綜合的性的內涵與外延共存的關系。這些學科使中國經濟地理與經濟科學之間在資源、產業(農業、運輸業、商業等)、區域等各個方面都集存交叉點。
2.中國經濟地理對經濟科學理論的借鑒:①資源配置理論:為降低生產成本,使生產要素跨地區流動,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②經濟一體化理論:世界范圍內的經濟一體化趨勢正在形成,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將使中國經濟地理在研究系統內部的同時研究系統外部。③產業結構理論和地域結構理論:為使區域產業結構更為先進,實施市場競爭與地區產業結構的差異發展。④比較優勢理論:發揮優勢,彌補劣勢。 由於中國經濟地理所研究的產業和區域問題均具有技術屬性,所以與技術科學有著密切聯系。
1.技術科學的很多具體方面都能應用於中國經濟地理
在研究內容上,技術科學的許多分支學科涉及到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各個環節的技術問題,其在很多方面都為中國經濟地理所應用。從宏觀方面來看,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如工業、農業、商業、交通運輸和郵電、建築業等,以及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階段,如試驗研究、勘測考察、規劃設計、建設施工和生產運行等大都帶有技術問題;從微觀方面來看,其涉及到企業與工程的技術方案、技術措施、經濟效果的分析、比較、論證和選用等均為中國經濟地理提出了研究課題。
2.中國經濟地理正在面臨技術手段的創新
中國經濟地理所面臨的技術創新主要體現在信息技術被大量引入。技術科學的發展給中國經濟地理提供了數量方法、計算機和遙感技術的應用,也使模型建立和空間分析在區域研究和城市規劃中逐步推廣。它既可以進行大規模數據處理,又可以進行靜態或動態的模擬,達到地理預測的目的;同時,大量使用的教學軟體也得到計算機技術的支持,比如試題庫軟體、地理資源技術平台、圖庫系統、網路遠程傳輸、在線教學等;還有一些現代化GIS實驗室被引入到中國經濟地理教學中,藉助影像等電教手段提高了教學效率。

⑺ 武漢VS鄭州,誰才是中國經濟地理最中心

未來鄭州才是中國經濟地理最中心。

⑻ 中國經濟地理的介紹

中國經濟地理是研究我國「區域發展與運行」的一門學科,對象是全國及各個區域經濟發展與運行的條件、特點、規律與前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地理作為地理學科區域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在高等教育中的發展是健康的。問世了諸多版本的中國經濟地理教材,培養了大批的經濟地理人才。同時,在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中,一直以「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為主旨,根據國家各個時期的戰略要求又開展了大規模的規劃工作,為制定區域發展政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⑼ 地理書上北京是全國經濟中心

上海是我國的經濟中心。北京以前是我國的經濟中心,但由於北京的環境和國際地位等原因,改變對北京的定位,將北京逐步變為政治和文化中心,因此許多大型工業逐步遷出北京,首鋼就是很好的例子。

⑽ 一張圖:說明什麼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

武漢具備獨特的區位和交通優勢,被國內經濟學家譽為「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未來,武漢重點建設的「五大產業」和「五大功能中心」也將提供巨大的市場潛力,而各類基礎設施的完善,也將為武漢創造更加優越的投資環境。

較強的科研實力和龐大的產業工人群體,奠定了武漢大工業基礎和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近年來,在以高新技術產業、先進製造業為主體的特色工業引領下,武漢的商貿、金融、物流、會展、文化傳媒等服務業也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資金流、人才流等各種生產要素正加速向武漢聚集。

熱點內容
初音的歷史 發布:2025-05-25 21:37:34 瀏覽:870
女人做什麼生意好 發布:2025-05-25 19:48:13 瀏覽:643
教育部大綱 發布:2025-05-25 19:23:37 瀏覽:960
2014高考地理試題 發布:2025-05-25 18:48:51 瀏覽:712
畫角的教學反思 發布:2025-05-25 18:23:46 瀏覽:241
初三化學第一單元試題 發布:2025-05-25 17:18:36 瀏覽:173
英語地點單詞 發布:2025-05-25 16:47:05 瀏覽:848
中國地理順口溜大全 發布:2025-05-25 15:58:28 瀏覽:657
co化學式 發布:2025-05-25 15:35:28 瀏覽:825
二年級數學余數應用題 發布:2025-05-25 15:31:43 瀏覽:196